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一必修一课题:卤族元素 导学案无答案
广东省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卤族元素

【学习目标】1、熟记卤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卤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完成预习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学会从结构分析性质预习案知识梳理一、Cl2、Br2、I2的物理性质溴元素主要以______形式存在于海水中,人们把__________称之为“海洋元素”。
氯、溴、碘三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同一纵列里,都属于____族元素,简称“卤素”。
Br2是一种________色____体,易挥发;I2是一种______色____体,易升华。
Br2溶解在水中的颜色是________,I2溶解在水中的颜色是____________,Br2溶解在CCl4中的颜色是__________,I2溶解在CCl4中的颜色是__________。
探究案合作探究卤素单质的性质比较1.相似性(1)除F2外,Cl2、Br2、I2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试写出Br2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都能与金属反应生成卤化物,试写出Na、Fe分别与Br2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一些还原性离子的反应,试写出Br2分别与Fe2+、SO2-3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化学化学导学案必修导学案

【归纳总结】(结构决定性质)同主族元素原子从上到下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得电子能力逐渐;元素单质的还原性逐渐,氧化性逐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酸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越来越,非金属性越来越。
【拓展延伸】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单质与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越容易以及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则氧化性越
2、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
酸性越强,则对应非金属的氧化性越反之,非金属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
颜色:_______________状态:________________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
熔沸点:_______________在水中的溶解性:___________________
6、推测其他卤族元素单质可能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7、卤素的化学性质:
(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见课本第8页)
A.①③B.③⑥C.②④⑥D.①②④⑤⑦
6、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的( )
A、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 B、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的最外层电子数 D、电子层数的次外层电子数
7、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氟的含氧酸不存在。自1971年美国科学家用F2通过细冰末获得HFO(次氟酸)以来,对HFO的研究引起了溶质。B常用于雕刻玻璃,C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生成一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次氟酸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导学案:1.1+走进化学科学.doc

1认识化学科学1.1走进化学科学1. 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2元素与物质世界错误!未定义书签。
2. 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2. 3氧化剂和还原剂错误!未定义书签。
3自然界中的元素M误!未定义书签。
3. 1碳的多样性学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3. 2氮的循环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硫的转化学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海水中的元素错误!未定义书签。
4材料家族中的元素错误!未定义书签。
4. 1硅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4. 2铝金属元素错误!未定义书签。
4. 3复合材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认识化学科学1.1走进化学科学【自主学习】1.化学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在>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制备和应用的重要的自然科学。
2.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_______________ 」3.连线拉瓦锡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道尔顿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门捷列夫提出原子学说波义耳发现元素周期律【合作探究】1.溶洞景观是怎样形成的?2.化学产品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体现在哪里?【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只通过化学反应不可能实现的是()A生成新单质B生成新化合物C生成新分子D生成新原子2.下列广告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A这种矿泉水绝对纯净,不含任何离子B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C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3.下面是人们对于化学科学的各种常见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化学面对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显的无能为力B.化学将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C.化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用性的科学D.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4.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塑料是人工合成的,纤维、橡胶、蛋白质等高分子物质都是天然的B.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它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C.制陶、冶金及酿造等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D.化学家们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了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5.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中化学3.1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导学案2(无答案)鲁科版选修5

课题: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第1课时)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学习目标】1、会通过设计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的活动知道正合成及逆合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在对比分析同一目标的不同合成路线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优选合成路线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3、使学生体验有机合成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和重要价值。
【学习重点与难点】正合成及逆合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101—105页内容,阅读XXX资料XXX页内容,对概念、关键词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一、问题导学你知道如何用乙烯来制取医用胶的原料吗?二、知识梳理1、有机合成路线可以采用和两种方法来设计合成路线。
正合成路线:从确定的某种原料分子开始,比较和在结构上的,包括两方面异同;逐步经过碳链的来完成 2、逆合成路线:由逆向寻找能顺利合成目标化合物的,直至选出合适的。
逆推的每步需3、当得到几条不同的合成路线时,需要在优选合成路线时,必须考虑:绿色合成的主要出发点:4、逆推法一般程序:三、预习自测以甲苯为原料合成苯甲酸苯甲酯,写出最合理的合成路线,及每步的方程式。
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探究1: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写出A、C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不考虑⑥、⑦反应,对于反应⑤得到D的可能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3)写出反应②、⑦的化学方程式思路小结:探究2:乙酸苯甲酯对花香和果香的香味具有提升作用,故常用于化妆品工业和食品工业。
乙酸苯甲酯可以用下面的设计方案合成。
(1)写出A、C的结构简式:A ,C:(2)①、③发生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②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小结:二、总结整理1、核心知识:2、典型方法:3、重点问题解决:训练案一、课中检测与训练有机物A、B、C、D、E、F、G、H的相互关系如右图:写出A的结构简式。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第一学期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三节硫的转化导学案(无答案)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第一学期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三节硫的转化导学案(无答案)第 2 页第 3 页第 4 页(D)SO2,(E)NaHSO3(F)H2SO4(浓)等几种物质中,只有氧化性.....的是,只有还原性.....的是,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巩固练习:1.既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又能使品红试液变为无色,还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Cl2 B.H2S C.SO2D.CO22.盛有氯化钡稀溶液甲乙两试管分别通入SO2至饱和,若向甲试管中加入足量氯水,乙试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乙两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B 甲、乙两管都没有白色沉淀生成C 甲管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有D 甲管有白色沉淀而乙试管没有3.H2S是一种有毒的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将硫化氢在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现瓶第 5 页第 6 页壁上有淡黄色的物质析出,若在空气中燃烧则不会有黄色的固体析出,对这个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 .H 2S 稳定性差,在集气瓶中分解生成SB .H 2S 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生成S ,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生成SO 2C .集气瓶内的温度更高,促进了H 2S 的分解D .在集气瓶内一开始可能生成了SO 2,后来氧气被耗尽,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了S4.X 盐和Y 酸反应,可放出有气味的气体Z ;Z 跟NaOH 溶液反应又得到X ;Z 氧化的最终产物为W ,W 溶于水又得到Y ,则X 和Y 是( )A.Na 2S 和H 2SO 4B.Na 2SO 3和盐酸C.Na 2S和盐酸 D.Na 2SO 3和H 2SO 45.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I SO H O H SO HIFeCl Cl FeCl FeCl HI FeCl HCl I 2222422332222222222++=++=+=++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顺序正确的是( )A.I Fe Cl SO -+->>>22B. Cl Fe SO I -+->>>22C. Fe I Cl SO 22+-->>>D. SO I Fe Cl 22>>>-+-6.下列物质均具有漂白作用,其中一种与另外三种的漂白原理不同的是()A.HClO B.H2O2C.SO2D.O3 7.两份质量各为W g的硫粉,分别跟足量的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再将得到的生成物和O2混合,则析出硫的质量为(提示:S和H2在加热时可以化合)A. 0.5 W gB. 1 W gC. 1.5 W gD.2 W g8.下列情况可引起大气污染的是()(1)煤的燃烧(2)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3)燃放鞭炮(4)飞机、汽车尾气排放A. 只有(1)(2) B. 只有(2)(4) C. 只有(1)(2)(3) D. 全部9.一种用Na2SO3吸收法作为治理SO2污染的新方法,第1步是用Na2SO3水溶液吸收SO2;第2步是加热吸收液,使之重新生成Na2SO3,同时得到含高浓度SO2的水蒸汽副产品,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 7 页(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别用一种化学试剂,把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去掉,写出所选用的试剂及可能发生的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⑴、⑶、⑷只写离子方程式)⑴盐酸中混有少量硫酸:试剂______________ 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硫:试剂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⑶氧气中混有少量氯气:试剂___________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⑷硫酸钠溶液中混有少量亚硫酸钠:试剂________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11.在硫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第 8 页在亚硫酸钠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硫化钠和亚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硫酸,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意要考虑过量的问题)某无色溶液可能会有下列钠盐中的几种:(A)氯化钠,(B)硫化钠,(C)亚硫酸钠,(D)硫酸钠,(E)碳酸钠。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中生物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课题: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理解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学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二、学习重点、难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2、学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
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学法指导:认真阅读课文,根据预习案问题从教材中找出相对应的答案,将相关概念和关键内容做上记号第1课时预习案:一问题导学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要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和。
2、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_中都能够找到,但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____________________ 。
3、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多少种,从含量多少可分几大类,各包括哪些元素?4、细胞中主要元素是什么?为什么?最基本元素什么?5、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什么形式存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哪几类?它们各包括哪些物质?6、还原糖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2、实验材料:3、试剂:4、方法步聚:①制备组织样液(去皮、切块、研磨、过滤)②③④⑤5实验结果:颜色变化:→→7、脂肪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2、实验材料:3、试剂:4、方法步聚:(1)方法一:向待测组织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2)方法二:用花生做实验材料①→②→③→④5实验结果二预习自测: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A.O B.N C.C D.H2.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有()主要元素包括()A.C、H、O、N B.H、O、K、P、MgC.C、P、O、S、H、N D.N、Ca、P、K、S、Zn3.在构成玉米的下列元素中,属于微量元素的一组是()A.C、H、N、P、Mn B.Cl、Fe、S、N、MgC.B、Cu、Zn、Mn、Mo D.N、P、K、Cu、Fe、I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细胞中最多的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各是什么?从课本哪里可得出你的结论?2、细胞中鲜重和干重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化合物各是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3.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择什么样的实验材料?为什么?4.在脂肪检测和观察的操作方法中几个问题(1).为什么切片要尽可能薄些?(2).制片过程中为什么要洗去浮色?用什么洗去浮色?(3).制片过程中为什么要用吸水纸吸去花生子叶周围的酒精?(4).制片过程中为什么在盖上盖玻片前要滴加蒸馏水?二、总结整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统一性是从化学元素的种类来分析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体所特有的。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导学案:第25课

高中历史必修1导学案(人民版)编号:编写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小组序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课标要求:概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影响。
【难点】①《四月提纲》的主要内容;②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比较。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读课程标准,带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习课文,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3、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课前预习案一、问题导学1.怎样去正确理解列宁的这段话:“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2.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性质一样吗?3.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道路一样吗?4.简述十月革命前后俄国政权名称的演变。
二、知识梳理(一)、革命前夜的“火星”1.经济状况:俄国1861年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但与西欧相比仍比较落后,具有浓厚的色彩;对西欧资本有极大的依赖性,备受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制约。
2.政治状况——是各种矛盾的焦点(1)阶级矛盾:国内垄断资本对无产阶级的无情剥削、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对人民的残酷压迫。
(2)民族矛盾:俄罗斯民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高压统治促使民族矛盾尖锐;俄国的对外扩张和瓜分世界的政策,加剧了俄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争夺殖民霸权使其与西方国家矛盾重重。
3.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1)原因:19世纪末,俄国工人运动高涨,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急需革命政党的领导;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从思想和组织上做好了建党的准备。
(2)建立: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告了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
(3)影响: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标志着的诞生,使俄国革命迎来了新的曙光。
广东省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铝

【学习目标】1、记住铝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用途。
2、理解铝与水不反应的实质。
3、理解铝的两性。
【重点难点】重点:铝的化学性质难点:铝与水不反应的实质,铝强碱溶液反应的实质。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完成预习案,形成铝完整的知识体系。
2、用金属共性思想记住铝的化学性质。
3、重点理解铝的特性—两性预习案一、知识梳理1、位置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第周期第族。
2、物理性质:铝为______色金属,熔、沸点较高,密度较____,硬度较____,导电性仅次于____3、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单质(O2、Cl2、S等)反应4Al+3O2 2Al+3S② 跟水反应(一般不反应,只有氧化膜被破坏后反应)③ 跟非氧化性酸的反应2Al+6H+==(常温下,在浓H2SO4、浓HNO3中钝化)④ 跟盐溶液反应:举例并写出方程式特性:⑤铝热反应:⑥与强碱反应:4. 铝的制备:铝制备的化学方程式。
5.铝的用途:二、基础自测:探究案合作探究:1、常温下铝不易被腐蚀的原因?2、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因此铝可用于制造______、______、______等。
3、铝是活泼金属理论上它能与水反应,但通常看不到现象,为什么?如何才能使铝与水发生反应?4、引发铝热反应的实验操作是?现象?试举例写出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什么是铝热剂?铝热反应的应用是?5、铝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写出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总结整理:训练案一、课中训练与检测:1、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入足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第二份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如果要放出相同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份铝的质量之比为()A.1︰2B.1︰3C.3︰2D.1︰12、 0.02molAl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00mL1mol/LNaOH溶液,溶液中___________离子增加,________离子减少,继续加入50mL1mol/LNaOH溶液后,溶液中主要存在__________离子二、课后巩固促提升:完成《步步高》P59-P60页中的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卤族元素
【学习目标】1.熟记卤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记住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卤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完成预习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学会从结构分析性质
预习案
知识梳理
2.卤素元素的有关特性:
(1) F2遇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F并放出O2,方程式:
(2) HF是酸、剧毒,但能腐蚀玻璃,方程式;
HF由于形成分子间氢键
.....相互缔合,沸点反常的(填“高”或“低”)。
比较HF、HCl、HBr、HI的沸点高低:
(3) 溴是唯一的液态
..。
..非金属单质,易挥发
...,少量的液溴保存要用水封
(4) 碘易升华,遇淀粉;碘的氧化性,它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低价
..化合物。
写出铁与碘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Br2溶于苯或CCl4中呈色,I2溶于苯或CCl4中呈色。
探究案
探究1.相似性
(1) Cl2、Br2、I2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试写出Br2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都能与金属反应生成卤化物,试写出Na、Fe分别与Br2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与一些还原性离子的反应,试写出Br2分别与Fe2+、SO2-3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2.递变性
(1) 分别写出Br2,I2和Fe的反应,体会卤素单质性质的递变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还有哪些事实说明氧化性Cl2>Br2>I2?
(3) 从原子结构分析卤素单质的性质为什么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
训练案
一、课中训练与检测:
1. 判断正误
(1)HF、HCl、HBr、HI的热稳性和还原性依次减弱()
(2)从HF、HCl、HBr、HI的酸性递增的事实,推出F、Cl、Br、I的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
2. (2019年全国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3. (2019年上海卷)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A.单质氧化性的强弱B.单质沸点的高低
C.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二、课后巩固促提升:
1.某化学课外小组为了探究卤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选用以下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请你帮助完成实验仪器的组装并回答问题。
(1)比较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各仪器的正确连接顺序(填各接口的字母符号)g接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
(2)装置④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①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将反应的②中的溶液滴入到KI溶液中,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向反应后的①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19·江苏卷)实验室从含碘废液(除H2O外,含有CCl4、I2、I-等)中回收碘,其实验过程
如下:
(1)向含碘废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a2SO3溶液,将废液中的I2还原为I-,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操作将I2还原为I-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X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3)氧化时,在三颈烧瓶中将含I-的水溶液用盐酸调至pH约为2,缓慢通入Cl2,在40 ℃左右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控制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锥形瓶里盛放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5SO2-3+2IO-3+2H+===I2+5SO2-4+H2O
某含碘废水(pH约为8)中一定存在I2,可能存在I-、IO-3中的一种或两种。
请补充完整检验含碘废水中是否含有I-、IO-3的实验方案:取适量含碘废水用CCl4多次萃取、分液,直到水层用淀粉溶液检验不出有碘单质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淀粉溶液、FeCl3溶液、Na2SO3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