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析复习资料[重点整理背诵版]

合集下载

色谱分析复习题及答案

色谱分析复习题及答案

色谱分析复习题及答案色谱分析复习题及答案色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它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将样品中的各组分分离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色谱分析复习题及答案,帮助大家巩固和加深对色谱分析的理解。

问题一:什么是色谱分析?答案:色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它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将样品中的各组分分离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问题二: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案: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实现对样品的分离和分析。

当样品进入色谱柱时,各组分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进行吸附和解吸,由于分配平衡的不同,各组分会在色谱柱中形成不同的色带。

通过检测器的检测,可以得到各组分的峰形和峰高,进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问题三:什么是色谱图的峰高和峰面积?答案:色谱图的峰高是指色谱峰的最高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而峰面积则是指色谱峰与基线之间的面积。

峰高和峰面积是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指标。

问题四:什么是保留时间和相对保留时间?答案:保留时间是指色谱峰的起点到峰顶的时间,而相对保留时间则是指同一组分在不同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之比。

它们都是用于表征物质在色谱柱上的分离效果和分析速度的重要参数。

问题五:什么是色谱分离的最佳条件?答案:色谱分离的最佳条件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实现最佳分离效果的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移动相、确定最佳的进样量和柱温、调节移动相的流速和组成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样品和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条件。

问题六:如何进行色谱分析的数据处理?答案:色谱分析的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峰识别、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峰识别是指根据峰形和峰高识别出各个组分;定量分析是指根据峰高或峰面积计算出各个组分的含量;定性分析则是指根据保留时间和光谱等信息,确定各个组分的具体性质。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样品中各组分的定性和定量信息。

色谱实验知识点整理

色谱实验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气相色谱一、气相色谱的基本原理利用试样中各组份在气相和固定液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样品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份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由于固定相对各组份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因此各组份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按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讯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份的色谱峰。

二、气相色谱仪的组成结构及作用(简答)1、载气系统:包括气源、气体净化、气体流速控制,提供稳定流量/压力的高纯载气。

2、进样系统:包括注射器和进样口(隔垫、衬管),样品被注射器注入衬管后(液体样品将瞬间汽化),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分流功能也在进样口实现。

3、色谱柱和柱温箱:在恒温或程序升温控制下,样品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上实现分离4、检测系统:获得与各组分含量呈比例的信号。

5、记录系统:包括放大器及记录仪,或数据处理装置及工作站,记录检测器获得的信号,得到色谱图,并可以对色谱峰进行积分等处理。

➢色谱三温(填空)1、汽化室温度:高于沸点。

2、色谱柱温度:低于沸点。

提高柱温可减小气相、液相传质阻力,改善色谱柱分离效果;但又可使分子扩散加剧,影响柱效;并且温度较低,则会使分析时间延长。

3、检测器温度:应选择高于色谱柱温,可避免组分在检测器端冷凝或产生其他问题。

1、浓度型检测器:测量的是载气中通过检测器组分浓度瞬间的变化,检测信号值与组分的浓度成正比。

热导检测器;2、质量型检测器: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进入检测器的速度变化,即检测信号值与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组分的质量成正比。

FID;3、广普型检测器:对所有物质有响应,热导检测器;4、专属型检测器:对特定物质有高灵敏响应,电子俘获检测器。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原理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形成微弱的离子流。

当载气带着有机物样品进入氢火焰时,有机物与O2进行化学电离反应,所产生的正离子被外加电场的负极收集,电子被正极捕获,形成微弱的电流信号,经放大器放大,由记录仪绘出色谱峰。

色谱分析知识汇总

色谱分析知识汇总

⾊谱分析知识汇总转眼⼜是⼀周的开始,我们继续为⼩伙伴们推送专业知识。

今天推送的主题是:⾊谱分析的相关内容。

让我们⼀起来看看吧!⼀绪论⼆经典柱层析三平⾯⾊谱法四⽓相⾊谱法五⾼效液相⾊谱法下⾯,让我们开始吧!⼀绪论(⼀)概述混合物最有效的分离、分析⽅法。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于1903年研究植物⾊素时使⽤的⽰意装置:其中的⼀相固定不动,称为固定相;另⼀相是携带试样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

◇⾊谱法的出现◇⾊谱法利⽤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当两项作相对位移时,各组分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获得分离(各组分按⼀定次序由固定相中流出)。

与适当的柱后检测⽅法结合,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与检测。

◇⾊谱法的特点(1)分离效率⾼复杂混合物,有机同系物、异构体。

⼿性异构体。

(2)灵敏度⾼可以检测出µg.g-1(10-6)级甚⾄ng.g-1(10-9)级的物质量。

(3)分析速度快⼀般在⼏分钟或⼏⼗分钟内可以完成⼀个试样的分析。

(4)应⽤范围⼴⽓相⾊谱:沸点低于400℃的各种有机或⽆机试样的分析。

液相⾊谱:⾼沸点、热不稳定、⽣物试样的分离分析。

不⾜之处:被分离组分的定性较为困难。

(⼆)⾊谱法的分类⼆经典柱层析(⼀)吸附的分类(⼆)极性及其强弱判断极性强弱是⽀配物理吸附过程的主要因素。

所谓极性乃是⼀种抽象概念,⽤以表⽰分⼦中电荷不对称的程度,⼤体上与偶极矩、极化度、介电常数等概念相对应。

◇官能团的极性强弱⽐较(三)吸附⾊谱吸附⾊谱法,是指⽤吸附剂作固定相,利⽤试样对吸附剂表⾯的吸附差异来进⾏分离分析的⽅法。

◇吸附⾊谱三要素(吸附剂、洗脱剂、试样)吸附剂⼀般是多孔性物质,具有较⼤的⽐表⾯积,在表⾯有许多吸附中⼼。

常⽤的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聚酰胺、活性碳等。

◆硅胶◆氧化铝◆聚酰胺◇溶剂的极性按照极性增强顺序,常⽤混合洗脱溶剂体系如下:(⼰烷/苯) → (苯/⼄醚) → (苯/⼄酸⼄酯)→ (氯仿/⼄醚) → (氯仿/⼄酸⼄酯) →(氯仿/甲醇) → (丙酮/⽔) →(甲醇/⽔)◇三要素的相互关系三平⾯⾊谱法(⼀)概述1938年俄国⼈⾸先实现了在氧化铝薄层上分离⼀种天然药物。

色谱分析复习资料[重点整理背诵版]

色谱分析复习资料[重点整理背诵版]

色谱分析法定义:色谱(chromatography)分析法:以试样组分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 )和流动相(mobile phase )间的溶解、吸附、分配、离子交换或其它亲和作用的差异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分离分析方法称色谱分析法即利用物质的物理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将多组分混合物进行分离测定的一种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法是仪器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

应用对象:主要是混合物中有机成分的分离和分析1.色谱法的由来2.固定相和流动相的变化3.色谱柱、分离机制的变化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分析法的分类❖1、按两相的聚集状态流动相固定相类型❖2、按分离的原理分类❖吸附色谱:吸附性能的差异气固液固❖分配色谱:分配系数的不同溶解度液体❖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组分与固定相离子进行可逆交换离子交换树脂❖空间排阻色谱:分子筛葡聚糖凝胶❖3、按固定相的材料和使用方式❖柱色谱(玻璃、不锈钢、石英) 气固液固❖纸色谱液液❖薄层色谱(硅胶、聚酰胺) 液固❖4、按色谱动力学过程分类❖冲洗法、顶替法、迎头法❖5、按色谱技术分类色谱分析法的特点和局限性一、特点1、选择性好1理论塔板数高2固定相、流动相3操作温度a沸点相近的混合物b同位素c同分异构体d对映异构体2、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1气相色谱a气体黏度小b长色谱柱2高效液相色谱a高压泵b多色谱填料3、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检测器a热导池检测器b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电子俘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检测器4、应用范围广1气相色谱a气体b易挥发的有机物c沸点高d热裂解2高效液相色谱a不易挥发、高沸点b不稳定c糖类、大分子化合物d药物分析3石油工业、环境保护、临床化学、药物与药剂、农药、食品、卫生防疫理化检验、司法检验二、局限性❖给不出定性结果,需要已知的标物质作对比,或将样品的数据与标准物质的数据进行对比,与质谱、红外等波谱鉴定仪器联用❖定量时需要标准物质❖对个别异构体和固体物质分析能力差色谱图和相关术语❖1、色谱图(chromatogram):进样后检测仪器记录下来的检测器响应信号随时间或载气流出体积分布的曲线图。

色谱分析总复习

色谱分析总复习

1. 色谱法按分离原理分类, 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排阻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

2. 所采用流动相的密度与液体接近, 粘度又与气体接近的色谱方法称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3. 1956年范德姆特提出色谱速率理论方程。

其方程简式表示为H=A+B/u+Cu4.分离非极性组分, 可选择非极性固定液, 组分分子与固定液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色散力5.目前常用的色谱柱有填充柱和空心毛细管柱两种。

6.根据范氏方程,试简要分析要实现色谱快速分析应注意哪些操作条件?答:要兼顾到提高柱效和加快分析速度两个方面。

提高载气流速可加快分析速度,抑制分子扩散(B/u),但将使传质阻力增加( Cg+ Cs) 为此,可采用降低固定液用量,减少液层厚度df,同时应用轻质载气提高Dg来减少气相传质阻力等措施。

因此,结论是:选用轻质载气,减少固定液用量,提高载气流速。

7.试预测下列操作对色谱峰形的影响, 并简要说明原因。

(1) 进样时间超过10 s (2) 气化温度太低,以致试样不能瞬间气化(3) 加大载气流速很多(4) 柱长增加一倍答: 1. 谱峰变宽,柱外分子扩散加剧。

2. 谱峰变宽,柱外分子扩散加剧。

3. 峰形变窄,保留时间缩短。

4. 峰形变宽,增加0.4倍,保留时间增加。

8.试预测下列实验条件对色谱峰宽的影响, 并简要说明原因.(1) 柱温增加(2) 相比减小(3) 分配比增加(4) 试样量减小很多答: (1) 峰宽减小,因为分配系数减小。

(2) 峰宽增加,传质阻力增加。

(3) 峰宽增加,传质阻力增加。

(4) 峰宽减小,柱外初始带宽减小。

第一章1.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创立的色谱法, 应该是属于(4)液-固色谱2.什么叫气-固色谱法? 气-固色谱法是流动相为气体, 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

分离原理是利用组分与固体吸剂的吸附与脱附能力不同进行分离。

可适用于气体及低沸点烃类3.什么叫气-液色谱法? 气-液色谱法是流动相为气体, 固定相为液体。

色谱学堂知识点总结图

色谱学堂知识点总结图

色谱学堂知识点总结图一、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1. 色谱基本原理色谱是通过样品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在色谱中,样品首先与移动相(气相或液相)一起通过色谱柱,其中移动相被固定相吸附或分配,从而实现了分离。

通过控制固定相和移动相的性质,可以实现对不同成分的选择性分离。

2. 色谱柱选择色谱柱是色谱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色谱柱具有不同的分离机制和适用范围。

常见的色谱柱类型包括气相色谱柱、液相色谱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柱。

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对于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非常重要。

3. 色谱分离机理色谱分离是通过样品成分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常见的色谱分离机理包括吸附色谱、分配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

不同的分离机理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样品和分析需求。

二、色谱技术1. 气相色谱技术气相色谱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析技术,它适用于易挥发性和热稳定的样品。

在气相色谱中,样品首先以气体状态注入色谱柱,然后通过气相载气移动,最终被固定相吸附或分配,从而实现分离。

2. 液相色谱技术液相色谱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色谱分析技术,它适用于非挥发性和热敏感的样品。

在液相色谱中,样品首先以溶液状态注入色谱柱,然后通过液相流动,最终被固定相吸附或分配,从而实现分离。

3.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超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高效的色谱分析技术,它利用超高压将样品溶液通过色谱柱,从而实现快速、高分辨率的分离。

4. 色谱联用技术色谱联用是指将色谱分离技术与其他分析技术(如质谱、光谱等)结合起来,从而进行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分析。

常见的色谱联用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光谱联用等。

三、色谱分析方法1. 样品前处理样品前处理是色谱分析中的重要步骤,它包括样品的提取、浓缩、净化等过程,旨在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2. 色谱条件优化色谱条件的优化对于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非常重要。

包括固定相的选择、移动相的配比和流速、色谱柱温度等因素的优化。

《色谱分析》复习

《色谱分析》复习

1. Kovats 指数(保留指数I):定性指标的一种参数。

通常以色谱图上位于待测组分两侧的相邻正构烷烃的保留值为基准,用对数内插法求得。

每个正构烷烃的保留指数规定为其碳原子数乘以100。

()⎪⎪⎭⎫⎝⎛+'-''-'=+z t Log t Log t Log t Log I Rx z R Rz Rx x 1100 P112. PLOT 柱(多孔层空心柱):内壁上有多孔层固定相的空心柱。

P993. SCOT 柱(涂载体空心柱):在内壁上沉积载体后涂渍固定液的空心柱。

适用于痕量分析。

P99 4. WCOT 柱(涂壁空心柱):内壁上直接涂渍固定液的柱子,不含任何固态载体。

P995. 保留时间t R :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时间。

P106. 保留体积V R :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通过的流动相体积。

P107. 保留温度TR :在PTGC(程序升温)操作中,样品中的组分从色谱柱洗脱出的柱温,称为该组分的保留温度,用T R 表示。

P1228. 比保留体积Vg :每克固定液校由柱温T c 正到273K时的净保留体积。

LNc g M V T V ⋅=273P11 9. 初期冻结 :在PTGC 分析中,进样后因柱的起始温度很低,仅对低沸物进行分离,其余大多数组分在低温下,因其蒸汽压低,大都溶解在固定相中,其蒸汽带在柱中移动的非常慢,几乎停留在柱入口处不动,即凝聚在柱头,此为PTGC 所特有的现象。

P12310. 调整保留时间t R ’:从空气峰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时间。

P1011. 调整保留体积V R ’:减去死体积的保留体积。

P11 12. 反相色谱:如果与固定相的极性相比,溶剂的极性大于固定相,如以ODS(十八烷基)键合相作为固定相,水和甲醇等作流动相的分配色谱过程,称为反相液相色谱。

P17113. 分离度R :两个相邻色谱峰的分离程度,以两个组分保留值之差与其平均峰宽值之比来表示。

气相色谱分析复习知识点

气相色谱分析复习知识点

气相色谱分析复习知识点1.P4页何为色谱法?何为固定相?何为流动相?色谱法的分类。

气-固色谱以及气-液色谱的固定相各为什么?2. P5页何为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仪的组成。

色谱柱的组成。

3. P6页何为色谱图?何为保留值?保留值的两种表示方法:时间和体积。

P7页何为死时间t M、保留时间t R和调整保留时间t'R(见式2-1)?何为死体积、保留体积和调整保留体积?何为相对保留值如r21(或α)(见式2-5)?P8页相对保留值的物理意义。

P8页何为半峰宽Y1/2、峰底宽Y。

根据色谱流出曲线可以获得哪些信息?4. P8页色谱柱的分类。

气-固色谱的固定相与气-液色谱的固定相有何不同?各自分离的原理是什么?5. P9页何为分配系数K(见式2-8)?分配系数K的物理意义。

6. P10页何为分配比k(见式2-9),何为相比β?分配系数K与分配比k之间的关系(见式2-10)。

P11页分配比与保留时间的关系(见式2-16),可以通过实验测定。

7. P11页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

P14页理论塔板数的计算公式(见式2-18,由此公式得出何结论?)以及有效塔板数的计算公式(式2-20);n和H如何来影响柱效?P15页速率理论公式(见式2-22,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影响H的因素;各项的意义;为何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的柱效更高?8. P17页分离度的计算公式(式2-27);P18页分离度的物理意义,是色谱柱总分离效能的指标;相邻两峰已完全分开的标志R≥1.5。

9. P19页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见式2-31);P19页、20页分离度受哪些因素影响?10. P21页根据速率理论方程式,如何选择最佳流速(见式2-34、式2-35)?如何选择载气?11. P22页程序升温有何优点?12. P24页气-固色谱的固定相有哪些?P26页至28页气-液的固定相有哪些?P32页固定液选择的依据以及相应的色谱流出规律。

13. P34页检测器的分类:浓度型和质量型;通用型和专属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谱分析法定义:色谱(chromatography)分析法:以试样组分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 )和流动相(mobile phase )间的溶解、吸附、分配、离子交换或其它亲和作用的差异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分离分析方法称色谱分析法即利用物质的物理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将多组分混合物进行分离测定的一种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法是仪器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

应用对象:主要是混合物中有机成分的分离和分析1.色谱法的由来2.固定相和流动相的变化3.色谱柱、分离机制的变化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分析法的分类❖1、按两相的聚集状态流动相固定相类型❖2、按分离的原理分类❖吸附色谱:吸附性能的差异气固液固❖分配色谱:分配系数的不同溶解度液体❖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组分与固定相离子进行可逆交换离子交换树脂❖空间排阻色谱:分子筛葡聚糖凝胶❖3、按固定相的材料和使用方式❖柱色谱(玻璃、不锈钢、石英) 气固液固❖纸色谱液液❖薄层色谱(硅胶、聚酰胺) 液固❖4、按色谱动力学过程分类❖冲洗法、顶替法、迎头法❖5、按色谱技术分类色谱分析法的特点和局限性一、特点1、选择性好1理论塔板数高2固定相、流动相3操作温度a沸点相近的混合物b同位素c同分异构体d对映异构体2、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1气相色谱a气体黏度小b长色谱柱2高效液相色谱a高压泵b多色谱填料3、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检测器a热导池检测器b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电子俘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检测器4、应用范围广1气相色谱a气体b易挥发的有机物c沸点高d热裂解2高效液相色谱a不易挥发、高沸点b不稳定c糖类、大分子化合物d药物分析3石油工业、环境保护、临床化学、药物与药剂、农药、食品、卫生防疫理化检验、司法检验二、局限性❖给不出定性结果,需要已知的标物质作对比,或将样品的数据与标准物质的数据进行对比,与质谱、红外等波谱鉴定仪器联用❖定量时需要标准物质❖对个别异构体和固体物质分析能力差色谱图和相关术语❖1、色谱图(chromatogram):进样后检测仪器记录下来的检测器响应信号随时间或载气流出体积分布的曲线图。

❖ 2、基线(baseline):当没有组分进入检测器时,色谱流出曲线是一条只反映仪器噪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正常操作条件下,检测器对流动相的响应信号)❖ 3、色谱峰(chromatographic peak)样品随流动相经过色谱柱后,分离开的各组分经过检测器时产生的吸收峰,峰状微分曲线。

❖ 4、峰面积(area )组分流出的曲线与基线所包围的面积。

(CGEAFHD)表示:符号A ❖ 5、峰底(peak base)色谱峰下面的基线延长线(峰起点到终点间的直线CD ) ❖ 6、峰高色谱峰最高点至峰底的垂直距离AB' 表示符号:h❖ 7、峰宽(W):沿色谱峰两侧拐点所作的切线与峰底相交两点之间的距离。

IJ 。

符号: ❖ 8、半峰宽(W h /2) :半峰宽:峰高为0.5h 处的峰宽。

GH 。

❖ 9、标准偏差(σ):峰高0.607h 处峰宽EF 的一半。

❖ 区域宽度:色谱峰的区域宽度是色谱流出曲线的重要参数之一,可用于衡量色谱柱的柱效及反映色谱操作条件下的动力学因素。

宽度越窄,其效率越高,分离的效果也越好。

❖ 保留时间(rentention time, t ) :组分从进样到出现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 死时间(dead time, t0):不与固定相作用的物质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时的时间,它与色谱柱的空隙体积成正比。

由于该物质不与固定相作用,因此,其流速与流动相的流速相近。

据 t0 可求出流动相平均流速 ❖❖ 调整保留时间(adjusted retention time, tr ’ ):时间,它是组份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

即由于保留时间为色谱定性依据。

但同一组份的保留时间与流速有关,因此有时需用保留体积来表示保留值。

❖ 死体积V0:色谱柱管内固定相颗粒间空隙、色谱仪管路和连接头间空隙和检测器间隙的总和。

忽略后两项可得到: ❖ Fco 为柱出口的载气流速(mL/min) ❖ ❖❖ F0-检测器出口流速;Tr -室温;Tc -柱温;p0-大气压;pw -室温时水蒸汽压。

❖ 保留体积Vr :指从进样到待测物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点时所通过的流动相的体积调整保留体积Vr':某组份的保留体积扣除死体积后的体积(以上保留时间和保留体积又统0t L u ==柱长死时间00co V t F =000c w co r T p p F F T p -=•0r co V t F =•''0r r r coV V V t F =-=•称保留值。

)色谱曲线的意义:1色谱峰数=样品中单组份的最少个数;2 色谱保留值——定性依据;3 色谱峰高或面积——定量依据;4 色谱保留值或区域宽度——色谱柱分离效能评价指标;5 色谱峰间距——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平衡理论、1时的浓度之比值。

K 与温度有关,与两相体积、柱管特性和所用仪器无关。

固定相不变的情况下,K 与温度呈反比。

一定温度下,组分的分配系数 K 越大,出峰越慢。

❖ 每个组分在各种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K 不同;选择适宜的固定相可改善分离效果。

❖ 气相色谱中,柱温是一个很重要的操作参数,对分离度影响大❖ 液相色谱中,温度对分离度的影响小2、分配比(k ) 的质量比,称为分配比。

它反映了组分在柱中的迁移速率。

又称保留因子。

也叫容量因子或容量比。

分配比 k 的求算:k 也等于组分的校正保留时间与死时间的比值。

k 可表示出组分在柱中停留时间的长短。

k越大,保留时间也就越长。

K 与 k 的关系:β 称为相比率,是反映色谱柱柱型特点的参数。

对填充柱,β = 6~35;对毛细管柱, β = 60~600。

K 只决定于组分和两相性质,与体积无关。

k 不仅与组分和两相性质有关,与相比有关,即与固定相的量有关。

1.A 为先流出的组分,B 为后流出的组分。

2.K 或 k 反映的是某一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而选择因子 α 是反映两组分间的分离情况。

3.两组分 K 或 k 相差越大时,α 越大,分离得越好。

4.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是色谱分离的先决条件二、塔板理论❖ 塔板理论是描述色谱柱中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状况及评价色谱柱的分离效能的一种半经验式的理论。

❖ 塔板理论将一根色谱柱当作一个由许多塔板组成的精馏塔,即将连续的色谱过程看作是许多小段平衡过程的重复。

❖ 塔板的概念是从精馏中借用的,成功地解释了色谱流出曲线呈正态分布。

塔板理论假定:1)塔板之间不连续;2)塔板之间无分子扩散;3)组分在各塔板内两相间的分配瞬间达至平衡,达一次平衡所需柱长为理论塔板高度H ;4)某组分在所有塔板上的分配系数相同;5)流动相以不连续方式加入,即以一个一个的塔板体积加入(脉冲式)。

(一)塔板理论概念:塔板理论是把色谱柱假想为一个精馏塔,塔内存在许多塔板,组分在每个塔板的气相和液相间进行分配,达成一次分配平衡。

{随着流动相按一个塔板、一个塔板的方式向前移动。

经过多次分配平衡后,分配系数小的组分,先离开蒸馏塔(色谱柱),分配系数大的组分后离开蒸馏塔(色谱柱),从而使分配系数不同的组分彼此得到分离。

}(二) 柱效能指标:对于一个色谱柱来说,其分离能力(柱效能)的大小主要与塔板的数目有关,塔板数越多,柱效能越高。

❖ 1理论塔板数tR 为某组分的保留时间; W1/2为某组分色谱峰的半宽度;W 为色谱峰的峰宽。

柱子的理论塔板数与峰宽和保留时间有关。

保留时间越大,峰越窄,理论塔板数就越多。

柱效能也就越高。

❖ 理论塔板高度,即组分在柱内每达成一次分配平衡所需要的柱长叫理论塔板高度。

H 越小,表示柱效能越高。

❖ 2.有效塔板数(n eff)在以上计算理论塔板数的式子中使用的是保留时间,它包括了死时间,它与组分在柱内的分配无关,因此不能真正反映色谱柱的柱效。

❖ ❖ H eff=L /n eff 3.塔板理论的特点:❖ (1)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塔板数 n 越大(塔板高度 H 越小),被测组分在柱内被分配的次数越多,柱效能则越高,所得色谱峰越窄。

❖ (2)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用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

❖ (3)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当两组分的分配系数 K 相同时,无论该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无法分离。

❖ (4)塔板理论无法指出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途径。

三、速率理论:塔板理论是一个半经验性的理论。

它定性的给出了板高的概念,但不能指出影响板高的因素。

速率理论就是在塔板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影响塔板高度的因素:u 为流动相线速度; A ,B ,C 为常数,其中 A —分别表示涡流扩散系数;B —分子扩散系数;C —传质阻力系数(包括液相和固相传质阻力系数)。

该式从动力学角度很好地解释了影响板高(柱效)的各种因素。

任何减少方程右边三项数值的方法,都可降低H ,从而提高柱效。

四、分离度及色谱分离方程1.分离度(Resolution, R):同时反映色谱柱效能和选择性的一个综合指标。

也称总分离效能指标或分辨率。

R 越大,相邻组分分离越好。

当R=1.5 时,分离程度可达99.7%,因此R=1.5通常用作是否分开的判据。

2.色谱分离方程1)分离度R 与柱效的关系2)分离度R 与保留因子α 的关系3)分离度R 分配比 k 的关系例:两物质A 和B 在30cm 长的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6.4和17.63min ,有一不与固定相作用的物质,其在此柱上的保留时间为1.30 min 。

物质A 和B 的峰底宽分别为1.11和1.21min 。

试问:1)柱分辨率R ;2)柱平均理论塔板数nav3)平均塔板高度Hav4)若要求R 达到1.5,则柱长至少应为多少?5)使用上述较长的柱进行分析时,其分析时间为多长?6)不增加柱长,要求在原来的分析时间内R 达到1.5,该柱的塔板高度应为多少?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常用术语和参数1.色谱图:进样后检测仪器记录下来的检测器响应信号随时间或载气流出体积分布曲线图。

2.前伸峰(leading peak):前沿平缓后部陡起的不对称色谱峰3.脱尾峰(tailing peak):前沿陡起后部平缓的不对称色谱峰4.畸峰(distorted peak):形状不对称的色谱峰。

5.反峰(negative peak):峰形与通常相反的色谱峰,也称倒峰、负峰。

6.假峰(ghost peak):除组分正常产生的色谱峰外,由于其它原因产生的吸收峰7.净保留体积(net retention volume):用压力梯度校正因子修正后的组分调整保留体积,V N8.比保留体积(specific retention volume):组分在每g 固定液校正到273.15K 时的净保留体积,V g9.相比率(phase ratio):气相与吸附剂或固定液体积之比β=V G/V S ,V G/V L10.分配系数(partition ration)11.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12.相对保留值relative retention value :相同操作条件下,组分与参比 物质的调整保留值之比ri,s13.柱外效应extra-column effect :进样室到监测器之间的部分气路部分,由于进样方式、柱后扩散等因素对柱效能产生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