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试卷(含答案)
(完整版)生态学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生态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Population: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群落和生态系统。
3.Niche: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4.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是在环境因子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环境因子。
5.Gene flow: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以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个群体中,称为基因流。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7.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8.协同进化:种间关系中,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
(或是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9.热带雨林: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10.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的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物种形成的过程是什么?答:多数学者接受地理物种形成学说,将物种形成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0.5分):(1)地理隔离(1分)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分隔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0.5分)。
(2)独立进化(1分)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0.5分)。
(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1分)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0.5分)。
生态学试卷1答案

生态学 1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1.种群: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组合。
2.生物多样性: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一般有三个水平,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4.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如温度、湿度、土壤、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等)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5.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6.生态因子: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或分布起着影响作用的因素称为环境因子,或称为生态因子。
7.生态位:指某种生物利用食物、空间等一系列资源的综合状况以及由此与其他物种所产生的相互关系。
它准确描述了某一物种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条件。
8.酸雨:指雨水呈酸性,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9.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生长河生殖,这部分的生产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
10.集合种群: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0.5分)1、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2、凸型(A型)、对角线型(B型)、凹型(C型)。
3、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
4、地理隔离、独立进化和繁殖隔离机制的建立。
5、潮间带(或沿岸带)、浅海带(或亚沿岸带)、半深海带和大洋带。
6、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
7、减少、增加、减少。
8、群落的内部动态、群落的演替和地球上生物群落的进化。
9、行为调节学说、内分泌调节学说和遗传调节学说。
生态学试卷及答案

生态学期中考试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1.下列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学生得分:0分A、小麦B、甘蔗C、玉米D、萝卜学生答案:D 正确答案:A2.软体动物生长壳需要钙,环境中大量锶的存在可以补偿钙不足对壳生长的限制作用,这属于生态因子的()。
学生得分:2分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学生答案:C 正确答案:C3.随着海拔的升高,光照强度越来越()。
学生得分:2分A、弱B、强C、不变D、先增加后降低学生答案:B 正确答案:B4.狼的种群分布格局一般是()。
学生得分:2分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成群分布D、泊松分布学生答案:C 正确答案:C5.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下种群内后代个体的出生率,称为()。
学生得分:2分A、实际出生率B、最大出生率C、瞬时出生率D、特定年龄出生率学生答案:B 正确答案:B6.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公斤产量,钾可维持350公斤产量,磷可维持500公斤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
学生得分:2分A、 250公斤左右B、 350公斤左右C、 500公斤左右D、大于500公斤学生答案:A 正确答案:A7.植物春化阶段必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为(),但在其后的生长阶段则是有害的。
学生得分:2分A、光照B、低温C、水分D、海拔学生答案:B 正确答案:B8.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能利用的太阳辐射为()。
学生得分:2分A、红外线B、紫外线C、可见光D、 γ射线学生答案:C 正确答案:C9.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
学生得分:2分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学生答案:B 正确答案:B10.东亚飞蝗的发生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学生得分:0分A、季节性消长B、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爆发学生答案:A 正确答案:D11.在幼年时期个体死亡率很高,以后死亡率较低且稳定,一般()存活曲线属于这一类型。
某农业大学《生态学》考试试卷(18)

某农业大学《生态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20分,每题5分)1. 内稳态生物能控制体内环境的稳定,所以完全能摆脱环境条件的限制。
()答案:错误解析:2. 岛屿上生物种类的多少取决于岛屿与大陆的远近。
()答案:错误解析:3. 植物群落中的优势种可以有多个而建群种只有一个。
()答案:错误解析:植物群落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都可以有多个。
4. 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只属于气体型循环。
()答案:错误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属于沉积型循环和气体型循环。
2、名词解释(40分,每题5分)1. 竞争排斥原理[扬州大学2019研]答案:竞争排斥原理又称高斯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
因为两者之间会展开竞争,导致其中的一方获胜,可以留在原来的生态位继续生存。
另一方为了继续生存,会改变自己的居住地、饮食习惯或者改变自身习性(如改日行性为夜行性,达到时间上和获胜的一方分离),最终进化适应以延续生命。
解析:空2. 生态型答案:生态型是生态分类的最小单位,是指同种生物的个体群(种群),由于分布和生长在不同的自然环境或人为环境里,长期受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其生态适应过程中发生了个体群之间的差异和分化,形成了一些在生态学上具有稳定的形态、生理、遗传、适应性和生态特征的类型。
解析:空3. 景观答案:景观包括狭义景观和广义景观。
狭义景观是指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反映气候、地理、生物、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特征的景观复合体相应地称为区域。
广义景观是指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解析:空4. 可持续发展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生态学试卷(含答案)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最小因子定律: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这一理论被称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生态幅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种群平衡:指种群较长时间的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这一现象叫种群平衡.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同资源种团: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基础生态位:在没有竞争和捕食调节下,有机体的生态位空间叫做基础生态位.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进展演替:在未经干扰的自然条件下,生物群落从结构比较简单、不稳定或稳定性较小的阶段发展到结构更复杂、更稳定的阶段,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利用环境更充分,改造环境的作用更强烈生物富集: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平衡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生物富集,又叫生物浓缩生态适应是生物随着环境生态因子变化而改变自身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以便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协同进化(coevolution):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
生态效率: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营养阶层流转到另一个营养阶层,在不同营养阶层上能量各参数的比值。
生态学试卷

生态学试卷试卷10份普通生态学试卷一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Gaia假说2.阿伦规律3.边缘效应4. 长日照植物5.初级生产6. 次生裸地7.单体生物8.顶极群落9.复合种群10.领域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正确的在()中写“对”,错误的写“错”。
1.“红皇后效应”就是指寄生物与宿主的协同进化。
()2.草原生态系统是大陆上最干旱的生态系统。
()3.赤潮是水体被有颜色的有机物污染的结果()4.低纬度地区的短波光较多,高纬度地区的长波光较多。
()5.地球上不同纬度出现的典型植被类型被称为显域性植被。
()6.动物的婚配制度与资源的分布状况有密切关系。
()7.恒温动物的体温也是会变的。
()8. 集合种群是多个物种的集合。
()9.昆虫发育所需要的时间与环境温度有关。
()10.群落演替是内部环境的变化引起的。
()三、选择题:10分,每题2分(不定项)1.2个物种间的竞争必将导致( )。
A 2个种死亡B 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C 2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D 2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2.r-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 )。
A 体型小B 体型大C 生殖力强 D生殖力弱3.从海南岛沿我国东部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 )。
A 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B 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C 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 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4.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是( )。
A. 随机分布B. 均匀分布C. 成丛分布 D群集分布5.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是( )。
A 能量输入输出稳定B 生物量高C 结构稳定 D功能作用稳定 E、适于人类居住四、填空题:10分,每空1分1. 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有地带性特征,这种特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某物种在群落中缺乏竞争者时,会扩张其实际生态位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
高中生物竞赛生态学试卷

高中生物竞赛生态学试卷生态学练习(一)i、选择“填空”:1.蒲公英、杨树、柳树等植物光补偿点比较高,它们属于()。
【答案】c。
a、阴性植物B.中性植物C.阳性植物D.酸性植物2.在太阳光谱中,能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的光是()。
a.蓝、绿光b.紫外光c.红、橙光d.红外光【答案】c。
3.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通常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类似个体大,以减少单位体重的散热。
这种适应被称为()。
a.贝格曼法则b.阿伦法则c.李比希定律d,谢尔福德定律【答案】a。
4.北半球山脉北坡植被特征为()。
a.喜光、耐湿b.喜热、耐旱c.喜湿、耐阴d.喜冷、耐干【答案】c。
5.以下为人口的相对密度()。
a.一亩地有20棵杨树b.10只/hm2黄鼠c、 50毫升水中有100个草履虫【答案】c。
6.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三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
a、凸曲线B.凹曲线C.斜曲线D.S曲线[answer]a。
7.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的个体数量为()。
a.小于k/2b.等于kc.等于k/2d.大于k/2【答案】c。
8.生态型为()。
a、生物趋同进化的结果b.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长期生活在同一生境进化出相似适应特征c.生物趋异进化的结果d.生物适应生态环境的外部形态【答案】c。
9.以下关于生态位重叠的讨论是不正确的:(a)通常,生态位之间只有部分重叠。
B.两个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就越激烈c.如果两个生态位完全重叠将导致这两个竞争者同归于尽d.如果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重叠有可能使二者生态位分离【答案】c。
分析:两个物种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占据相同的生态位,其中一个最终会灭绝。
10.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由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的演替过程为()。
a、初级演替B.次级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答案】b。
是在一个群落被破坏,但并未完全被消灭的地区所发生的演替。
普通生态学试题5参考答案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期末考试《普通生态学》试卷(GC005)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解释下列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Adaptive suites:适应组合;生物适应特定环境条件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与行为上所表现的一整套适应,即适应组合。
Plant Community: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种植物物种的集合。
2、Fitness:适合度;一种生物对生境的适合程度,以平均每个个体生育的存活后代的数量作为衡量适合度高低的指标。
3、Ecological Balance:生态平衡;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表现为相对稳定,能量与物质的输入、输出接近相当,外来干扰所引起的变化可由自我调节而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的这种状况即为生态平衡。
5、Predation:捕食;一种生物摄取其它生物个体的全部或部分为食。
评分标准:(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1.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在群落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大的种称为建群种,一般优势层的优势种为建群种。
2.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原生裸地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段;次生裸地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
原生裸地没有植物繁殖体,次生裸地存在一些植物的繁殖体。
3.总初级生产量和净初级生产量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的量,称为初级生产量;包含植物本身呼吸消耗在内的称为总初级生产量,去除植物本身呼吸消耗部分的称为净初级生产量。
评分标准:(1)分别写出两个概念的内涵得3分,(2)给出两个术语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得2分三、判断题(请对下列论断做出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最小因子定律: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这一理论被称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生态幅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种群平衡:指种群较长时间的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这一现象叫种群平衡.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同资源种团: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基础生态位:在没有竞争和捕食调节下,有机体的生态位空间叫做基础生态位.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进展演替:在未经干扰的自然条件下,生物群落从结构比较简单、不稳定或稳定性较小的阶段发展到结构更复杂、更稳定的阶段,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利用环境更充分,改造环境的作用更强烈生物富集: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平衡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生物富集,又叫生物浓缩生态适应是生物随着环境生态因子变化而改变自身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以便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协同进化(coevolution):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
生态效率: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营养阶层流转到另一个营养阶层,在不同营养阶层上能量各参数的比值。
初级生产量: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其他途径所固定的太阳能量或所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叫……简答题:简述光的生态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太阳光本身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因子,太阳光辐射的强度,质量及其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37,简述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影响.不同植物对光照强度的反应不一样,形成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两个生态类型.,简述光质的生态作用.(1)太阳光由红外光,可见光区和紫外光三部分构成,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紫外光主要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等.(2)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发育等也有影响. 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6)限制性作用.56,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种类组成特征;(2)外貌和结构特征;(3)动态特征.57,生物群落的数量特征有哪些 (1)多度和密度;(2)频度;(3)盖度;(4)优势度;(5)重要值.58,简述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1)水平结构:①镶嵌性;②复合性;③群落交错区.(2)垂直结构(3)年龄结构59,生态位有哪些特征 (1)生态位的重叠;(2)生态位分离;(3)生态位宽度.60,简述生物群落的演替特征.(1)演替的方向性:①群落结构由简单到复杂;②物种组成由多到少;③种间关系由不平衡到平衡;④稳定性由不稳定到稳定.(2)演替速度:先锋阶段极其缓慢,中期速度较快,后期(顶极期)停止演替. (3)演替效应:前期的生物和群落创造了适应后期生物和群落生存的条件,但对自己反而不利,最终导致群落的替代.61,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改变.(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4)环境条件的变化.79,主要顶极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各是什么:(1)单顶极:同一气候区内,无论其他生态条件如何,只有一个气候顶极群落.(2)多顶极:同一气候区内除气候顶极外,还有土壤,地形等顶极群落.(3)顶极-格局:同一气候区内,可有多个顶极,但各顶极呈连续变化格局.91,简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况.(1)先由绿色植物把太阳光能变成植物体内的生物能(化学能).(2)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食物网把能量逐级传递下去.(3)能量在每一营养级都有呼吸消耗,而且,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也不可能全部转化到下一营养级中,因此,能流越来越细.99,请简述生态因子的几个特点答:⑴综合性: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它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1上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⑵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1-2个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的改变常引起许多其它生态因子发生明显变化.⑶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但其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⑷限定性: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因此某一生态因子的有益作用常常只限于生物生长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⑸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106,请回答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有哪些答:一,生物因素⑴竞争对群落结构的影响⑵捕食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二,干扰⑴自然干扰⑵人为干扰三,空间异质性四,岛屿效应107,请简述生态系统的特点答⑴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层次.⑵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更新的能力.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功能.如: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⑷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目有限.⑸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111,请回答生物群落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⑴具有一定的外貌⑵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⑶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⑷形成群落环境⑸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⑹一定的动态特征⑺一定的分布范围⑻群落的边界特征17,论述顶极群落的特征.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比较,顶极生物群落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量最高;(2)总生产量/群落呼吸小,约为1;(3)总生产量/生物量小;(4)群落净生产量低;(5)食物链(网)复杂多样;(6)群落结构复杂;(7)物种多样性最高;(8)生化多样性最高;(9)生物与环境物质交换速度慢;(10)矿质养分循环封闭;(11)生物的生活周期长而复杂,生物体积大;(12)群落稳定性高,熵低,信息多.20,论述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1)水平结构:水平结构是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主要表现在镶嵌性,复合体和群落交错区.①镶嵌性是指群落内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配置现象.②复合体是指不同群落的小地段相互间隔的现象.③群落交错区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群落的过渡地带,其生境复杂多样,物种多样性高,某些种群密度大.(2)垂直结构:①分层现象:A.地上成层现象;B.地下成层现象;C.动物种群的分层现象;D.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②层片,也是群落的结构部分,它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具有一定的环境.(3)年龄结构.22,论述生态位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空间生态位;(2)营养生态位;(3)n维超体积;(4)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5)生态位的重叠;(6)生态位分离;(7)生态位宽度,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26,说明演替的基本类型.(1)按演替的延续时间:①世纪演替:以地质年代计算时间;②长期演替:几十年~几百年;③快速演替:几年~十几年.(2)按演替的起始条件:①原生演替:起始于原生裸地;②次生演替:起始于次生裸地.(3)按基质的性质:①水生演替:始于水生环境;②旱生演替:始于陆地干旱缺水的基质.(4)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①内因性演替:由于群落本身形成的特有生境导致不利于自身的发展而有利于新群落的替代;②外因性演替: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演替.(5)按群落代谢特征:①自养性演替:光合作用导致群落生物量越来越高;②异养性演替:有机污染的水体重,演替过程,因微生物的分解而使有机物越来越少. 27,论述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1)生物的迁移和定居:迁移能力强,定居能力强者可成为群落中一员,反之不能占领环境.(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先期的群落创造了群落内环境,为后继的群落进入铺平道路,但自己由于不适应而逐渐退出.(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群落随生物密度增大而竞争变得激烈,导致今年国政处于劣势者空间缩小,甚至退出群落,强者留下.(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气候,地貌,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导致群落演替发生相应的变化.(5)人类活动: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砍伐,垦荒,火烧等).32,论述演替过程中群落特征的变化趋势.(1)生物量由低到高;(2)总生产量/群落呼吸(P/R) 由高到低;(3)总生产量/生物量(P/B) 由高到低;(4)群落净生产量由高到低;(5)食物链(网) 由简单到复杂;(6)群落结构由简单到复杂;(7)物种多样性由低到高;(8)生化多样性由低到高;(9)生物与环境物质交换速率由快到慢;(10)矿质养分循环由开放到封闭;(11)群落稳定性(抗干扰能力) 由低到高;(12)熵由高到低;(13)信息由少到多.39,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1)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部分组成.组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体系.(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形态结构即群落结构,功能结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构成的网络结构或营养位级.(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生态系统运转,做功的动力,没有能量的流动,就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太阳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在细胞代谢中又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生态系统的物质,主要指生物生命所必须的各种营养元素.生态系统中流动着的物质具有双重作用.首先,物质是储存化学能的运载工具,如果没有能够截取和运载能量的物质,能量就不能沿着食物链逐级流动.其次,物质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构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功能单位.在生态系统中,除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还有有机体之间的信息传递.42,概括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及其意义.答: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①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和不可逆的②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减少,因为在每一个营养级生物的新陈代谢的活动都会消耗相当多的能量,这些能量最终都将以热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空间中去. 意义: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如果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断绝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灭亡.影响初级净生产力的因素有那些?内因表现在植物个体自身的生物学特征,如C3、C4植物的光合能力的差异,植物自身的呼吸消耗的差异(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