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学期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11孩子考科学家教案1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孩子考科学家》教案

三年级语文《孩子考科学家》教案

三年级语文《孩子考科学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三年级语文教材《孩子考科学家》。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孩向科学家提出各种问题,科学家耐心回答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到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态度。

3. 学生能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独立思考和提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到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态度,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思考课文中的问题。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课文中的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及时批改,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科学家耐心解决问题七、作业设计(1)故事中的科学家是如何回答小孩的问题的?(2)你认为科学家为什么能够回答这些问题?(3)你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答案:(1)科学家耐心地回答了小孩的问题。

(2)科学家能够回答这些问题,是因为他们经过了长时间的学习和研究。

(3)我们从课文中学到了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态度,以及要有好奇心,勇于提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态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三年级上册《孩子考科学家》教案

三年级上册《孩子考科学家》教案

三年级上册《孩子考科学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如太阳系、地球的自转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科学知识。

(3)学会用简单的图表来表示太阳系、地球的自转等科学概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的品质。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爱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理解太阳系、地球的自转等科学知识;运用图表表示科学概念。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科学图片、视频等资源。

4. Chart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及其贡献。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孩子们如何考科学家?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讲解太阳系、地球的自转等科学知识。

4. 实践操作(1)学生根据课堂讲解,绘制太阳系、地球自转的图表。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

5.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科学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对科学的看法。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周围环境,了解地球自转的现象。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科学家的资料,了解他们的贡献。

(2)以“我眼中的科学家”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孩子考科学家_语文S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孩子考科学家_语文S版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教育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三年级上册《孩子考科学家》教案

三年级上册《孩子考科学家》教案

三年级上册《孩子考科学家》教案第一章:课程目标与内容1.1 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如何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法来探索问题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1.2 课程内容《孩子考科学家》是一本有趣的科普读物,通过讲述孩子们向科学家提出各种问题,科学家们用智慧和知识回答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第二章:教学资源准备2.1 教学用书:《孩子考科学家》2.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3 教学素材:科学家的事迹图片、科学实验道具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环节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3.2 教学环节二:自主阅读(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孩子考科学家》,了解书中科学家们的故事。

3.3 教学环节三:分享与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觉得有趣的科学问题和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

3.4 教学环节四:科学家的事迹展示(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科学家的事迹图片,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为科学事业付出的努力和奉献。

3.5 教学环节五:科学实验(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4.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自我认知。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深入了解科学家们的故事和科学成果。

5.2 开展科学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科普读物。

5.3 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验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预习《孩子考科学家》一书,熟悉书中的故事和问题。

6.2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科学家的事迹、科学实验步骤等。

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教案孩子考科学家 语文S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教案孩子考科学家 语文S版

第 1 页《孩子考科学家》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兄、尔、兜、钩、胶、粘、标、鬼、匣、揭、忍”11个生字,会写“兄、尔、兜、钩、胶、粘、考、抓、著、揭、忍、”10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达尔文和兄弟俩的对话。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只有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楚两兄弟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教学难点】理解达尔文为什么称兄弟俩为“小虫”;理解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更尊敬了。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 教师板书:科学家。

提问:科学家是怎样的人?(出示图片)学生回答预设:科学家是对世界做出贡献的人,是某一方面的权威。

2.板书并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孩子”是谁?“科学家”是谁?为什么考科学家?怎样考科学家?(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词。

2.师范读课文,按要求扫除生字、词障碍并指导朗读。

3.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我会读兄xiōng弟达尔ěr文网兜dōu 小钩gōu 粘zhān成第 2 页胶jiāo水标biāo本鬼guǐ脸匣xiá子揭jiē开忍rěn住(2)我会写兄、尔、兜、钩、胶、粘、考、抓、著、揭、4.学生观察生字的写法,相互交流。

“考”的下半部分不要多加一笔横。

“抓”的右半部分不要写成“瓜”。

“著”的下半部分不要写成“看”。

5.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价,如果他能做到读正确,并比较流利,就奖励红星给他。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在识字王国里,同学们结识了这些新朋友,让我们与这些朋友手牵手,一起走进课文殿堂。

◆理清层次,解答问题1.读一读(1--4段)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对小兄弟?(1)喜欢动物的小兄弟。

(2)喜欢科学的小兄弟。

2.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的?(1)出示句子:很喜欢捉虫子玩儿。

三年级上册《孩子考科学家》教案

三年级上册《孩子考科学家》教案

三年级上册《孩子考科学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是如何被孩子考倒的,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分析课文中的科学家是如何被孩子考倒的。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原理。

3. 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科学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是如何被孩子考倒的?(2)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5. 实践环节:(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中的场景。

(2)学生代表分享表演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7. 布置作业:(1)课后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家庭科学实验,下节课分享成果。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科学知识:(1)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科学知识,如浮力、重力等。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孩子考科学家》教学设计1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孩子考科学家》教学设计1

《孩子考科学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段落,了解孩子考科学家的原因。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达尔文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1、教师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1课——孩子考科学家。

(2)板书课题,齐读,认识生字。

2、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1)学生自由质疑。

(2)教师梳理问题,加以板书。

3、教师小结导入读文:我们班的孩子真会动脑筋提问题,现在就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识字,读通课文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

2、引导感知故事中的人物。

3、学生自由读文。

4、分段指名读课文。

5、评议,纠错正音。

6、结合评议,认识各自然段中的生字词。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1、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2、教师给提示,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3、学生独立给课文分段。

4、指名反馈,评议。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孩子考科学家的原因1、质疑:孩子为什么要考科学家呢?2、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3、指名反馈,交流、评议,认识兄弟俩与达尔文。

(1)小兄弟俩很喜欢捉虫子玩。

(2)爸爸讲著名科学家达尔文的故事。

(3)兄弟俩对达尔文很感兴趣,想见达尔文,于是想考考达尔文是否真像爸爸说的那样有学问。

五、总结课堂,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1、教师总结:酷爱虫子的兄弟俩得知达尔文是个著名的科学家,懂得许多有关虫子的知识,于是,他们就盼望着见见达尔文,并且想考考达尔文。

2、学生齐读课文第1-4自然段。

3、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兄弟俩接下来是怎么考达尔文的?结果呢?达尔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呢?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去读课文,查资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1、书写本课生字。

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教案孩子考科学家_语文S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教案孩子考科学家_语文S版

《孩子考科学家》教案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教学目标】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会认“兄、尔、兜、钩、胶、粘、标、鬼、匣、揭、忍”11个生字,会写“兄、尔、兜、钩、胶、粘、考、抓、著、揭、忍、”10个生字。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达尔文和兄弟俩的对话。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只有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楚两兄弟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教学难点】理解达尔文为什么称兄弟俩为“小虫”;理解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更尊敬了。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 教师板书:科学家。

提问:科学家是怎样的人?(出示图片)学生回答预设:科学家是对世界做出贡献的人,是某一方面的权威。

2.板书并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孩子”是谁?“科学家”是谁?为什么考科学家?怎样考科学家?(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孩子考科学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段落,了解孩子想考科学家原因。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达乐文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教师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1课------孩子考科学家。

(2)板书课题,齐读,认识生字
2、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韪,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1)学生自由质疑
(2)教师梳理问题,加以板书。

3、教师小结导入读文:我们班的孩子真会动脑筋提问题,现在就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识字,读通课文
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

2、引导感受知故事中的人物。

3、学生自由读文。

4、分段指名读课文。

5、评议,纠错正音。

6、结合评议,认识各自然段中的生字词。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教师给提示,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3、学生独立给课文分段
4、分明名反馈,评议。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孩子考科学家的原因
1、质疑:孩子为什么要考科学家呢?
2、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3、指名反馈,交流、评议,认识兄弟俩与达乐文
(1)小兄弟俩很喜欢捉虫子玩
(2)爸爸讲著名科学家达乐文的故事
(3)兄弟俩对达乐文很感兴趣,想见达乐文,于是想考考达乐文工团是否真像爸爸说的那样有学问。

五、总结课堂,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
1、教师总结:酷爱虫子的兄弟俩得知达乐文是个著名的科学家,懂得许多有关虫子的知识,于是,他们就盼望着见见达尔文,并且想考考达尔文。

2、学生齐读课文第1~4自然段。

3、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兄弟俩接下来是怎么考达尔文的,结果呢?达尔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呢?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去读课文,查资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查找资料,了解达尔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说说上节课学了文中哪些内容,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回忆兄弟俩到底是怎么考达尔文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兄弟俩考前的准备工作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2、教师导言:听说达尔文要来,兄弟俩的心情如何,他们有什么想法?
3、指名反馈
4、学生装有感情地朗读第
5、6自然段,读出文中感叹号表示的兴奋、高兴的语气
5、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弟弟在哥哥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他会说些什么?
6、质疑:兄弟俩是怎样制作这个怪虫标本的呢?
7、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了解兄弟俩考的过程与结果
1、教师导言?过了几天达尔文爷爷缍来了,兄弟是怎么考达尔文工团的?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兄弟俩表情的语名,引导体会
4、教师质疑:达尔文真的被考信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学生装再次有感情地分角色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6、议一议?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这对调皮而聪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个拼凑而来的“怪虫“来考倒达尔文爷爷,然而就被博学多才的达尔文爷爷一眼识破,在这之后,他们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2、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把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一些昆虫的知识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