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进展
基于太阳能的高效平板集热器设计与优化

基于太阳能的高效平板集热器设计与优化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应用。
在太阳能的利用过程中,太阳能集热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太阳能的高效平板集热器的设计与优化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集热器是一种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热能的设备,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将其转化为热能,然后供给热水、供暖、冷却等用途。
太阳能集热器通常包括集热器表面、吸热层、传热层和绝热层等组成。
设计一个高效的太阳能集热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集热器表面材料的选择:集热器表面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热吸收能力和光学透明性。
常用的材料包括铝、铜、玻璃等,其中黑色涂层的集热器表面具有较高的吸热能力,可以增加热能的获取效率。
2. 集热器的结构设计:在设计太阳能集热器的结构时,应该考虑到光照角度和集热效率之间的关系。
集热器的结构应该能够最大程度地接收太阳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热能。
一般来说,将集热器倾斜角度设置为与当地纬度相等或稍大一些,可以提高能量的获取效率。
3. 吸热层的设计:吸热层是太阳能集热器中的关键部分,它负责吸收太阳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热能。
常用的吸热层材料有铝、铜等,可以通过增加吸收层的面积和厚度来提高吸收能力。
4. 传热层的设计:传热层的作用是将吸热层吸收的热能传递给工质,常用的传热层材料有水、空气等。
传热层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传热系数和流体流动情况,在保证传热效率的同时,尽量减小能量的损失。
为了优化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增加吸热面积:通过增加吸热层的面积,可以提高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
可以采用波纹式吸热管或镀膜等方式,增加吸热面积,从而提高集热效率。
2. 提高传热效率:传热层的设计直接影响集热器的传热效率。
可以通过优化传热层的流动方式,减小流体的阻力,并增加传热系数。
此外,选择合适的传热介质也很重要,例如使用导热性能较好的液体,如水、热油等,来提高传热效率。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理论研究

图 1强制循环太 阳能供 热水 系统 原理 图
集热板进行热交换 , 吸收太阳辐射能后 , 流入容积保温水箱内的铜制换热器 , 加热水箱内的生活热水 , 最后在 循 环泵 的作 用 下 流 回太 阳 能集热器 重新 吸 热. 强 制循 环太 阳能供 热水 系统 运行 时 系统 的主要 设 备 是容 积 水
t a i n t h e o r i e s . Ke ywo r d s : s o l a r e n e r g y; h o t wa t e r s u p p l y ; he t o r e t i c a l s t u d y
1 概 述
太阳能是一种洁净的能源 , 被人们称之为“ 2 l 世纪 的能源” . 目前 , 我 国大力提倡环境保护 和能源节约 , 使 得 太 阳能 技术 得 到长 足 发 展 . 太 阳能热 水 系 统 是 目 前 实 际应 用最 多 的太 阳能 热 利 用 系统 . 太 阳能 热 水 系
l e c t o r i n s o l a r ho t wa t e r s u p pl y s y s t e m. Pr o v i d e s t h e ma t h e ma t i c s p h y s i c s mo d e l o f he t c a p a c i t y wa t e r t a n k i n he t
箱 和集 热 器 , 因此 , 对太 阳能 供热水 系统 的理 论研 究主 要集 中在 容 积水 箱 和集 热器 的理论 研 究 上 . 本文 主 要
浅谈平板型集热器在太阳能热水系统中的应用

; l s E
CUL TURE
浅谈平板 型集 热器 在太 阳能热水 系统 中的应用
磨 ( 南宁市建 筑安装 工程 有 限责任 公 司 ,广 西 南 宁 50 1) 30 1
摘 要 :在 太 阳 能 的热 利 用 中 ,关键 是 将 太 阳的辐 射 能 转换 为 接 影响 太 阳 热水 系统 的性 能 ; 同 时也 关 系到投 资者 的 经 济利 益 。
板集热器 比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在 系统 寿命 、系统维护等方面 具 由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构成 的太 阳能热水系统,是最早使用 且至今仍 在广泛使用 ,并 获得普遍好评 的太 阳能热水 系统形式。 它具有集热效率高 ,使用寿命长 ,承压能力好 ,耐候性好 ,水质
热 能。 集 热 器是 各 种 利 用太 阳能 装 置 的 关键 部 分 ,其 性 能优 劣 直 有 明显 优 势 。
口的太 阳辐射是否改变 方 向分 :聚光型集热 器 、非聚光 型集热 着人们对太 阳能产品使用要求 的提高 ,同时考虑到平板型太阳能
器 ; () 按 集 热 器 是 否 跟 踪 太 阳分 为 :跟 踪 集 热 器 、 非 跟 踪 集 3
的优越性能和经久耐用的特点 ,尤其是对使 用者投资来说 ,具有
()平板集 热器最适合用 于承压 系统 ; ()最适 合于双循环 的 性 、安全性 、易操作性 等 因素 考虑 ,发 达 国家 的太阳热水 器普 1 2 太 阳能热水器 ; () 最有利 于实 现太 阳能热 水器与建 筑结合 ; 遍采 用承压 的储水箱 ,并利用 顶水法 获取热水 。我们且 不说 大 3 () 系统 寿命 长 ,维护费用低 ; () 大多数情况 下可以提供更 多数 发达 国家的太 阳热 水器采 用分离 式强制循 环系统 ,即使在 4 5 多的生活热水 ; ()平板 集热器用 于太 阳能采 暖系统时能较方 希腊 、韩 国、以色列 等一些不 十分发 达 的国家 ,虽然它们 的太 6
曲面太阳能集热器与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对比实验研究

2.2 实验设计 欧洲标准 EN 12975-2:2006《太阳热利用系
统及部件—— 太阳能集热器:第 2 部分:测试方 法》给出了太阳能集热器测试的 2 种方法:稳态 测试方法和动态测试方法。由于稳态测试方法对 于周围环境参数的要求过于严格,因此本实验采 取动态测试方法 [5];并通过采集曲面太阳能集热 器与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在不同安装角度 (60°倾斜 安装和 90°垂直安装 ) 时的测试数据,分析 2 种 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性能差异。
第 8 期 总第 316 期 2020 年 8 月
文章编号:1003-0417(2020)08-70-06
太 阳 能
SOLAR ENERGY
No.8 Total No.316 Aug., 2020
曲面太阳能集热器与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 性能对比实验研究
鄢 雨 1,沈国民 1*,张 豪 1,王飞飞 1,吴祖国 2
精度 A 级、±0.2/℃
一级总日射表 TBQ-2 灵敏度:10769 µV/(W•m-2)
风速仪 WWFWZY-1
风速测量范围: 0.05~30 m/s
环境温度测试仪 AZ8808
温度:±0.5/℃
图 2 实验平台实物图 Fig. 2 Photo of experimental platform
为测试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性能,在集热器 进水口、出水口设置温度测点,在贮热水箱上离 上部 1/3 的位置设置温度测点,在吸热板的上、中、 下 3 根换热铜管上设置温度测点,在吸热板背面 的上部、下部设置温度测点;利用数据采集仪对 所有测点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并进行记录。具体 如图 3 所示。
70
第8期
鄢雨等:曲面太阳能集热器与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对比实验研究
新型双效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设计

李彩霞. 新 型 双 效 平 板 太 阳 能 集热 器 的研 究 设 计 [ J 】 . 中 国农 机 化 学 报 , 2 0 1 4 , 3 5 ( 2 ) : 1 7 9 ~ 1 8 2
L i C a i x i a . R e s e a r c h a n d d e s i g n o n t h e l a t e — m o d e l d o u b l e f l a t p l a t e s o l a r c o l l e c t o r[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e s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Me c h a n i z a -
能 供 热 采 暖 工 程 ,对 环境 无 污染 ,实 现 节 能 减 排 。
关 键 词 :太 阳能 集 热 器 :双效 ;菱 形 导 流 板
中 图分 类 号 :T K 5 1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2 0 9 5 — 5 5 5 3 ( 2 0 1 4 )0 2 — 0 1 7 9 — 0 4
第 3 5卷 第 2期 2 0 1 4年 3月
中 国农 机 化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C h i n e s e Ag r i c u l t u r a l Me c h a n i z a t i o n
V o I . 3 5 No . 2 Ma r . 2 01 4
节 能减排 _ l I
热 转换 效 率 。本 文在 空 气 流道 中设 置 了菱 形 导 流板 。
在 吸 热 板 下 方 的 空气 流道 中设 置 一 个 菱 形 支 撑 导 流 板 .空气 在集 热 器 中 的流动将 受 到菱 形 支撑导 流板 的 作用 .将 一 部分 空气 引入 导 角部 位 .另一 部分 空 气可 通过 菱形 支 撑导 流板 与 吸热板 之 间 的缝 隙进入 菱 形 中 间 .与该 部 位 的吸热 板 进行 换热 .改 善 了换 热 的 “ 死
关于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雾气产生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的研究

关于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雾气产生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的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的政策导向,国内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太阳能热水工程中也得到了很多应用;当然应用中由于种种因素,也产生了不少问题;本文笔者通过对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结构及特点的分析,解释了集热器内产生雾气的原因,并对消除雾气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关键词: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除雾;一、前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的政策导向,国内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太阳能热水工程中也得到了很多应用;但由于产品缺陷、施工等诸多问题导致部分这类热水工程项目应用并不顺利,行业发展遇到一定阻力;二、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结构及特点分析2.1、结构示意图2.2、结构特点分析2.2.1、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整体犹如一个扁平状的长方体,较容易与建筑物相结合,即建筑一体化优势明显;2.2.2、集热器上表面的透明盖板,一般都使用透光率>95%的钢化玻璃,其透光率高,强度大;2.2.3、集热器的其余几个面,一般都由金属盒体包裹,金属盒体具有强度高、耐腐蚀等特征;2.2.4、集热器工质的流道一般都使用金属管材,其具有耐腐蚀、强度好、易加工等特征;2.2.5、工质的流道与吸热体之间一般使用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卡压等工艺,导热性能好;2.2.6、由于工质的流道一般为金属流道,较易焊接金属管接头,故平板型集热器产品较易与承压系统连接2.2.7、由于集热器为扁平状的长方体,故壳体内部使用抽真空进行保温,一般都采用一定厚度的保温层进行保温,在寒冷的环境中以及集热器内工质温度较高时热损比较大,而且该环境中一定要考虑集热器防冻问题;三、水雾产生的原因分析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内由于某些因素导致湿度较高时,太阳光透过玻璃射向吸热体,吸热体急剧升温带动集热器内部湿空气升温,热的湿空气遇到相对较冷的玻璃,易在玻璃内表壁形成雾装水汽,从而影响太阳光的投射和集热器的性能;故产生雾气主要因素为:1、集热器内湿度高;2、内部空气与玻璃温差大;集热器内湿度高的原因分析:1、集热器的某些部位密封性不够,导致外部水汽较易进入集热器内部;2、集热器的排湿气能力差,导致湿气淤积在集热器内部较难排出;3、由于系统安装应力原因等外部因素导致金属流道出现微漏,进而增加了集热器内的湿度;4、由于焊接工艺、材料缺陷等自身原因导致金属流道出现微漏,进而增加了集热器内的湿度;集热器的内部空气与玻璃温差大的原因分析:1、外部环境较寒冷;2、太阳光突然猛烈地照射集热器;3、玻璃的透光性较好,吸热体升温的速度远大于玻璃升温的速度;四、消除雾气的方法的分析及特点4.1、密封法4.1.1、加强集热器的密闭性,平衡集热器内外压力透气小孔安装一些憎水透气的薄膜或其他阻碍水分子进入又能通气的装置,从而保证外部水分子较难进入集热器内部;4.1.2、该方法增加了部件及材料,集热器生产成本会有所提高;4.2、排泄法4.2.1、增加集热器的排气口或者增大排气口尺寸,让集热器内的湿气较易排泄至外部环境;4.2.2、该方法会增大部分热损,集热器的性能会有些许降低;4.3、玻璃升温法;4.3.1、通过在玻璃表壁增加部分易吸收太阳辐射的涂层,降低因急剧太阳辐照产生的集热器内空气与玻璃的温度差;4.3.2、该方法减少了金属流道对单位面太阳辐射的吸收,集热器的性能也会出现些许降低;上述几种方法,主要是针对集热器产品本身的设计,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提高原材料的质量把控,提升制造工艺,提升金属流道的质量;也可以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消除系统管路应力对产品的不良影响来降低或消除雾气的产生;四、总结本文笔者通过对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结构分析,描述了平板型集热器的优缺点,也对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水雾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提出了几种进行除雾的方法;希望能够对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在热水工程上的应用提供产考。
高海拔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采暖系统性能实验研究

高海拔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采暖系统性能实验研究发布时间:2022-03-17T05:13:34.999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30期作者:唐文学裴广军杨南聪[导读] 大面积双盖板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在高原测试,唐文学裴广军杨南聪广东五星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000摘要:大面积双盖板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在高原测试,室外温度12 ℃时,集热器在80-90 ℃工作区间时,其板芯平均温度在106 ℃左右,玻璃盖板表面温度约为28 ℃,板芯与玻璃盖板的传热温差为78K左右,集热器的板芯和盖板表面温差越大,反应集热器的保温性能越好,其具备在低温环境下大温差高效集热。
关键词: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采暖、太阳能性能测试1.引言:随着工业大发展,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自然环境越发恶劣,地球温度明显上升,国际社会都在节能减排,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伟大目标,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替代常规化石能源,我国的建筑能耗是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太阳能采暖对节能减排十分重要。
2.测试背景及目的为验证高原地区太阳能采暖可行性,计划在西藏萨嘎县城南(海拔4500m)建造太阳能集热测试系统。
根据项目技术前期调研及技术论证结果,计划采用五星太阳能双盖板大面积平板集热器,热网设计供回水温度为60/45℃。
考虑到当地的特殊气候条件(昼夜温差大,气压低,太阳辐射强),本次测试将集热器测试样机放置在当地进行性能测试,对其集热性能及其对当地气候适应性进行判断,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本次测试采用五星太阳能大面积平板式集热器,现场搭建测试实验台,集热器通过换热器与水箱进行换热循环,测试平台对集热器的进出口水温、流量及压力,以及不同水箱不通过液位处的温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储存和数据远传。
各有奇招——世界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制造技术纵览(上)

家 参 与 的公 司年 生产 量超 过 1 0万平 方 米 。其 中大 部 分调 查是 针对 年 产 量为 1 ~l 平 方米 的 中 万 0万
等 规模 公 司 。1 家 小 公 司生 产 的 集热 器 面积 年 产 4
已经提 高 了聚 丙 烯 生产 工 艺 的 生产 效 率 ,还 研 发
量不足 1 万平 方 米 , 此 完 成 了图形 统 计 , 至 以确 保
而较 薄 的铜板 厚 度 01 . 2毫米 和 01 毫 米 占 集热 器 .5
~
SOI R ENE . A RGY 4 2 1 1 /0 1
图1 吸热体类型 : 整体 吸 热板 流 行 图 3 吸 热 管 连 接
总 量 的 1 % 。厚 一 点 的 板 材 可 以 弥 补 铝 的 较 差 4
近 得 到 S lrKe ma k认 证 , 几 星 期 后 将 得 到 o a y r
S C 认 证 。 RC ”
生 产线 将所 有 的 吸热 体 制造 步骤 结 合起 来 , 激光 从 焊 接到 联 集管 和 竖 管钻 孔 , 以及 管焊 接 和吸 热 体切
组件 使 用 铜 的 G en e e 公 司 的缺 席 ,也 影 响 reOn c T 到 了这 个数 据 。 这 个危 机 时 刻 , 乎 改用 更 廉价 在 似 的铝 的 制造 公 司数 量 在 增加 。
巴西 的 Aq e e o oa rnsn 司 相信 塑 u c d r lr a se 公 S T 料 吸 热 体 具 有前 景 ,该 公 司 已 经 启动 安 装 有 聚丙 烯 吸 热 体 的 新型 P r e u o 板 集热 器 生 产 线 。 ot S g r 平 o 这 些 集 热器 尤 其 适 合 沿海 地 带 和 有腐 蚀 性 水 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和化工节能 2012年第2期 ·5·专题论坛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进展彭运吉(青岛市建筑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266042)摘要太阳能热利用是太阳能利用的主要方式,集热器是整个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中的核心部件。
集热器主要分为平板型和真空管型集热器,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因其具有集热效率高、承压性好、建筑一体化程度高等优点成为当今太阳能热利用研究的热点。
本文从热交换方式、传热介质、吸热涂层及管片连接方式等不同角度对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对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太阳能 集热器 介质 吸收涂层 吸热原理随着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太阳能利用的研究和利用越来越深入,太阳能的热利用是太阳能利用的主要方式,在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空调等系统在内的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太阳能集热器,其性能和成本对整个系统运行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太阳能集热器的合理选择对太阳能热利用系统高效、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因其具有集热效率高、承压性好、建筑一体化程度高等优点成为当今太阳能热利用研究的热点。
1 集热器的类型及各自特点1.1 热交换方式不同分类集热器与储水箱中的水进行热交换主要以两种形式进行,一是直接加热,即储水箱中的水流经集热器不断地吸收热量直至整个系统温度升高;二是间接加热,即储水箱中的水和流经集热器的集热介质在水箱中进行热交换,最终达到水箱内水温升高的目的。
直接加热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水温达到较高温度,但同时系统的热量损失尤其是夜间损失颇为严重,间接式加热采用的集热介质一般为乙二醇防冻液,优点是集热速度快、油性介质热量损失速度慢,但换热速度相对较慢。
1.2 按导热介质分类平板型集热器使用的集热介质以水、油、气及纳米流体材料为主。
水和油集热介质主要用于热水系统,用气体作为集热介质的集热器主要用于工业干燥作业,张东峰[1]等人研制的高效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可使工业干燥设备节能35%以上,但由于产品制作的工艺性不高导致成本较高。
王崇杰[2]等人研究的渗透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集热效率高达0.72,集热器集热速度快,效果显著。
近几年,纳米流体具有的优异的热输运性能以及纳米颗粒特殊的光吸收性能,使其成为直接吸收式太阳集热器循环工质的研究亮点。
已研究的用作太阳集热器循环工质的纳米流体主要有SiO2-水、Al203-水、碳纳米管-水等无机非金属纳米流体和铝-水、铁-醇水混合物等金属纳米流体。
毛凌波[3]等人研究了碳包铜纳米颗粒流体太阳能集热器的光热性能,研究表明制得的碳包铜纳米流体静置一个月未发生分层现象,具有很好的悬浮稳定性,X射线衍射图表明碳包铜纳米粉体中只有碳和铜的相,没有出现氧化铜相,证明了碳层的保护作用,添加碳包铜纳米颗粒流体的集热器比单一的乙二醇水溶液温度高了接近20℃。
其它储热材料以多种材料组合利用为主。
张文基[4]以居民居住的标准房间(4 m×2.7 m)为依据利用冬季太阳能集热器的热能与直径为5O~100mm的砾石铺设成150mm厚度的地下蓄热系统进行蓄热和放热试验,研究表明利用此集热器可使砾石系统达到47℃,完全可以达到室内采暖的要求。
1.3 按吸热材料分类集热器吸热体上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涂层材料主要分为非选择性吸收涂层和选择性吸收涂层。
非选择性吸收涂层如黑板漆和炭黑,其太阳吸·6· 2012年第2期 石油和化工节能 收比可高达0.95,但发射率也在0.90左右,热利用率低。
太阳辐射的波长主要集中在0.3~2.5μm的范围内,而吸热板的热辐射则主要集中在2~20μm的波长范围内,要增强吸热板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又要减小热损失,降低吸热板的热辐射,就需要采用选择性涂层[5]。
选择性吸收涂层包括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碳化物、氮化物以及近几年来出现的金属陶瓷等诸多复合材料。
其发展是从硫化铅、金属氧化物涂料、黑镍、黑铬到铝阳极化涂层再到“超级蓝膜”涂层的更新换代过程。
除了上述的无机材料外,近年来有机聚合物吸热材料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6]。
目前我国平板集热器吸收表面主要采用黑镍、黑铬、蓝钛涂层作为产品的吸热涂层。
表1对各种吸热涂层材料的吸热原理、合成方法及性能进行了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超级蓝膜”涂层和干涉型Al 2O 3-Mo x -Al 2O 3(AMA)的性能最好,但干涉型吸热涂层合成步骤繁琐且不易控制导致性能变差,而“超级蓝膜”涂层合成相对简单、性能稳定并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
表1 不同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吸热原理、合成方法及性能对比表[7-10]吸热原理合成方法 性能黑镍(NiS-ZnS) 利用半导体物质的电子结构中适当能隙 Eg,吸收能量大于Eg 的太阳辐射光子,从而使材料的价电子产生跃迁进入导带,而对能量小于Eg 的光子透过。
电镀法 高温固相法 α=0.93~0.97ε=0.07~0.14黑铬 (Cr x O y ) 同上电镀法 高温固相法 气相沉积法 α=0.91~0.94ε=0.08~0.15氧化钴黑 (Co x O y )同上电镀法 高温固相法 α=0.92~0.96ε=0.06~0.08Al 2O 3-Mo x -Al 2O 3 (AMA)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是由非吸收的介质膜与吸收复合膜、金属底材或底层薄膜组成,并严格控制每层膜的折射率和厚度,使其对可见光谱区产生破坏性的干涉效应,降低对太阳光波长中心部分的反射率,在可见光谱区产生一个宽阔的吸收峰。
气相沉积法 真空镀膜法α=0.93~0.98ε=0.03~0.14Co-Al 2O 3 涂层 利用在母体中细分散的金属粒子,对可见光的不同波长级光子产生多次散射和内反射而将其吸收。
真空蒸发镀膜法α=0.92~0.96ε=0.06~0.08Cu-CuO 涂层 通过控制涂层表面的形貌和结构,使表面不连续性的尺寸与可见光谱峰值相当,从而对可见光起陷阱作用,对长波辐射具有很好反射作用,即在短波侧以黑洞的形式集光,而在长波侧以平面的形式辐射光。
电化学法α=0.85~0.92ε=0.08~0.15金属陶瓷 薄膜涂层 该结构利用光学干涉原理,产生相消干涉,增强吸收。
射频溅射法真空磁控溅射技术α=0.93~0.98ε=0.03~0.14氮氧化钛 蓝膜涂层利用半导体物质的电子结构中适当能隙 Eg,吸收能量大于 Eg 的太阳辐射光子,从而使材料的价电子产生跃迁进入导带,而对能量小于 Eg 的光子透过。
真空电子束沉积法α=0.93~0.98ε=0.03~0.081.4 按集热管与吸热片连接方式分类主要分为管板式、翼管式、扁盒式和蛇管式。
吸热板的主要结构形式见图1[11]。
表2给出了不同结构类型的连接方式及优缺点,从表中可以看出管板式类型的集热器具有连接方式简单、制作成本比其它三种类型低、热效率高等优点而成为现在产品的主要方式。
图1 吸热板的结构图石油和化工节能 2012年第2期 ·7·表2 不同类型集热板的连接方式及优缺点连接方式优缺点管板式排管与平板以一定的结合方式连接构成吸热条带,然后再与上下集管焊接成吸热板。
优点:结构简单,热效率高; 缺点:焊点多,结合热阻大。
翼管式 翼管式吸热板是利用模子挤压拉伸工艺制成金属管两侧连有翼片的吸热条带,然后再与上下集管焊接成吸热板。
优点:热效率高,无结合热阻;耐压能力强;缺点:易腐蚀;耗材量大,工艺要求高;传热性差。
扁盒式两块金属板分别模压成型,然后再焊接成一体构成吸热板。
优点:热效率高,无结合热阻;一次模压成型,易制作;缺点:焊接工艺难度大;承压性差;动态特性差,热容量大;易腐蚀。
2 展望平板型集热器具有的建筑一体化程度高、承压性好及耐冻性好等特点,使其的研究和推广程度越来越大,但也存在如集热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成本偏高及制造工艺相对复杂等缺点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随着新材料技术的发展,纳米和聚合物涂层材料等新型选择性涂层材料的投入使用,制造工艺的进一步改进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都将会使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和应用获得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1]张东峰,陈晓峰.高效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9,30(1):61-63.[2]王崇杰,管振忠,薛一冰,王德林.渗透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集热效率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8,29(1):35-39.[3]毛凌波,张仁元,柯秀芳,刘宗建.纳米流体太阳能集热器的光热性能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9,30(12):1647-1652.[4]张文基.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流气体对砾石的蓄放热特性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8):126-131.[5]李立明.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进展[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14(1):7-10.[6]吴嘉辉,杨丽庭,宋科明,林少权.聚合物太阳能集热材料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1,1:91-93.[7]胡万里,李长友.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J].可再生能源,2005,(3):44-46.[8]王蕊,张万钢,魏海波.浅谈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制备及发展前景[J].科技向导,2010,7:86.[9]李时润,徐熙平,李刚,孙龙,金玉奇.中高温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J].太阳能,2010,3:16-19.[10]苏畅,邓纶浩,何柳.太阳能吸热涂层的研究现状[J].电镀与环保,1999,19(5):3-7.[11]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结构及选材特点分析[EB/OL]./html/news/2011-07/info-46608-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