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太极中的哲理医理

合集下载

太极拳的哲理

太极拳的哲理

太极拳的哲理太极拳运动讲的是顺其自然强调虚实结合,动则分,静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上下相随,内外结合,左顾右盼。

下面就是店铺整理的:太极拳的哲理。

供您阅读!太极拳的哲理1.什么是太极太极是谆和未分之气。

即“太极”是天地未分时的浑纯元气。

这一混纯不分的元气,或是成为阳刚,或者成为阴柔,变化无穷;并且以阳统御阴,以阴追随阳,这一宇宙根源的元气即称作“太阳”也就是太极,以“一”来表示。

它是产生万物的本源。

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八卦序数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八卦中每一卦为太极又各生八卦而成六十四卦。

阳生于“复”,而极于“乾”;阳极而生阴。

阴生于“姤”,而极于“坤”,阴极而生阳,六十四卦序位图)。

太极拳的起始运行,攻防技击都孕含着无穷而有序的循环变化。

太极拳的哲理2. 河图与太极“河图”(是无文字时代的气候图。

以结绳数字排列成环形,象征天。

其间蕴藏着自然界万物相生相克之哲理。

其中奇数1、3、5、7、9 代表天,代表阳;偶数2、4、6、8、10代表地,代表阴。

易曰,北方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南方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东方天三生木,地八成之;西方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中方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故万物皆阴阳合而有生。

或天生,地成之;或地生,天成之。

由“河图”则演化出后来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太极拳的进、退、左顾、右盼、中定五步正是遵循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之原则。

太极拳的哲理3.洛书与太极“洛书”是中国远古时代的方位图,方形象征地。

一、三、七、九奇数居四正,象征天地水火。

二、四、六、八偶数居四隅,象征雷风山泽。

五居中为皇极,即太极。

河图之圆扣在洛书四角张口的方图上即成天圆地方的宇宙图。

由洛书、河图中的奇偶相生演化而成八卦中的阴阳相生。

太极之八门劲与先天八卦相扣。

其中掤捋挤按居洛书四正位,即分别在先天八卦的乾坤坎离四正位,故为四正劲;而采挒肘靠居洛书四隅位,即分别为先天八卦的巽震兑艮四卦之位,故为四隅劲。

太极生两仪,阴阳本为一人生哲理

太极生两仪,阴阳本为一人生哲理

太极生两仪,阴阳本为一人生哲理
"太极生两仪,阴阳本为一"这句话是指太极图中的阴阳两极相
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哲学概念。

太极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象征着宇宙万物的动态平衡和变化。

在太极哲学中,阴阳是描述
事物相对、对立、统一的概念。

阴阳二者相对而生,相互依存,相
互转化。

阴阳的平衡和协调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从哲学角度来看,"太极生两仪,阴阳本为一"表达了事物的对
立统一规律。

在世界观念中,阴阳是宇宙间相对的两个方面,二者
相对而生,相互依存,构成了宇宙间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事物存在
的根本规律。

在这一理念中,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形成了一
种相对的平衡状态。

从生活角度来看,"太极生两仪,阴阳本为一"也可以理解为生
活中的平衡和和谐。

人生中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等都是阴阳对立
统一的表现。

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和困难时,要学会平衡和调节
自己的心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以达到阴阳调和、内外协调
的状态。

总的来说,"太极生两仪,阴阳本为一"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表
达了事物相对、对立、统一的规律。

这一理念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处理事物、调节心态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一理念来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以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学太极 感悟人生

学太极 感悟人生

学太极感悟人生学太极感悟人生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身心修炼术。

学习太极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升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耐心、集中注意力和沉稳的心态。

从学习太极中,我深深地感悟到了人生的许多道理和智慧。

1. 和谐的矛盾统一太极拳的核心思想是“阴阳”,即两个互相对立且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存在。

这种矛盾统一的思想,让我明白了人生中的很多对立面其实是可以和谐共存的。

生活中的忙碌与闲暇、喜怒哀乐、成功与失败等。

只有当我们学会了平衡这些对立面,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2. 善于转化太极拳的拳理告诉我们,在功夫的转化中找到力量的来源。

这种转化的思维方式让我懂得了面对困难时要善于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生活中的每个困境都可以是一个新的起点,只要我们能够善于转化,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自我调节太极拳讲究身心合一,要求我们在练习过程中做到心无旁骛、全神贯注。

通过调节呼吸和身体动作,使心平气和。

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重要。

不论是面对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的摩擦还是自己情绪的起伏,我们都需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

4. 持之以恒太极拳的修炼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不断的练习,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明显的进步。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人生的各个领域。

不论是事业的发展、学业的提升还是身体的健康,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达到理想的状态。

5. 和平与谦逊太极拳的动作柔和流畅,看起来轻松自如,但背后却是千锤百炼的结果。

这让我认识到,和平与谦逊并不意味着软弱。

相反,只有拥有内心的强大,我们才能面对挑战和困难,保持冷静和谦逊。

在生活中,保持和平与亲和心态,对待他人,也同样重要。

通过学习太极拳,我逐渐体会到生活的真谛。

太极拳教会了我如何平衡身心、转化问题、自我调节、持之以恒并保持和平谦逊。

在学太极的道路上,我不仅成长为一个更加健康和稳定的人,还跨越了自己的边界,开拓了自己未知的潜力。

我深信太极拳是一门宝贵的艺术,通过学习太极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生活的真谛,感悟到人生的智慧与美好。

太极拳的哲学思想研究

太极拳的哲学思想研究

太极拳的哲学思想研究
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它不仅是一种实用的拳术技术,还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

以下是太极拳哲学思想的研究:
1. 阴阳哲学:太极拳起源于阴阳哲学,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
相互作用的阴阳二元对立体系构成的。

在太极拳中,运用阴阳思想
来调节身体和呼吸的平衡,使之达到和谐。

2. 自然观念:太极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倡导适应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

自然观念在太极拳中很明显,教练也会
教导学员如何借助自然力量发力。

3. 化劣为优:太极拳的拳理是‘以柔克刚’,即使自己力量不大,也可用柔性制敌。

这是一种将劣势转化为优势的战略思想,体
现了太极拳的哲学精神。

4. 正念:太极拳注重意念和呼吸的统一,强调‘动静之间,意
在腰间’和‘意动身动’等,这体现了正念的思想。

5. 养生观念:太极拳对于养生也有独特的理念。

太极拳拳理强
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奉行以养生为主,防病为辅的理念,以达到预
防和治疗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

总之,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
富的哲学思想。

并且,太极拳的哲学思想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并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太极拳的哲学道理

太极拳的哲学道理

太极拳的哲学道理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之一,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和美妙的动作,更是一种兼具哲学思想和身心健康锻炼的综合性活动。

太极拳的哲学道理包含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和智慧,它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锻炼,更是一种心灵上的修炼。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太极拳的哲学道理吧。

一、太极哲学太极拳得名于太极哲学,太极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派别。

它主张“一分为二,两仪四象”,即万物都是由阴阳两极和四象所组成的。

太极拳的动作就是以阴阳平衡、开合结合、虚实互动为基础的,这些动作反映了太极哲学的思想精髓。

二、内圈外圈太极拳的动作中,常涉及到内圈和外圈的运用。

内圈是指身体内部组织的一部分,外圈则是指身体外部的肌肉组织。

太极拳的练习就是通过将内圈和外圈协调运用,使身体达到一个平衡稳定的状态。

这种状态不仅可以练就良好的姿态和动作,还可以让心理得到舒缓和放松。

三、以柔克刚太极拳的动作一般都比较流畅、缓慢,与一般武术相比较显得柔软轻盈。

这与太极拳的哲学思想有关,太极拳的哲学思想主张以柔克刚,即没有使力竟能摧破对方的力量。

练太极拳的人需要掌握身法和力量的转换,以阴柔和柔性的力量,征服对方的硬朗和刚硬的力量。

四、保持平衡太极拳的动作中,需要不断地保持身体的平衡。

这种平衡不但体现在动作的技巧上,还体现在心境上的平衡。

练太极拳的人不仅是在训练身体的平衡能力,同时也在训练自己的心态,保持内心的平衡。

五、修身养性太极拳的哲学思想主张“修身养性”,即通过练习太极拳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太极拳的练习可以让身体得到锻炼和磨练,而内心则会得到放松和平静。

太极拳的修炼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调和,达到身体健康和精神上的安宁。

六、无我境界太极拳的动作需要注意力集中、气贯全身、动作铿锵有力。

这种铿锵有力的动作中,包含了一种心态,叫做无我境界。

太极拳的练习者将自己的意识放空,融入到动作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这种无我境界的心态可以使人得到身心自由和解放。

太极拳的哲学道理

太极拳的哲学道理

太极拳的哲学道理
太极拳是一种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其哲学道理深厚,融合
了道家、儒家、佛家等多种思想。

太极拳的核心思想是“以柔克刚”,即能发挥最大力量的关键在于运用柔和的力量克制强烈的力量。

这种
思想源于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强调了运用柔和的方
式来消除矛盾和冲突的重要性。

另外,太极拳也注重身心合一,强调内外相合的运动状态,追求“心静身动”,不仅要注重身体锻炼,也要注重心理修养。

在太极拳中,强调呼吸和动作的配合,倡导人们不断地放松身心,达到身心平
衡的状态,从而实现身体健康和内心宁静。

太极拳还提倡“虚实相济”的思想,即在实施太极拳动作时,要
灵活运用虚实变化,才能达到熟练自如的效果。

这种思想在应对现实
生活中的复杂局面时同样适用,即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灵活应对复杂
的形势。

总之,太极拳作为一门涵盖了多种哲学思想的武术,具有丰富的
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思想内涵,在弘扬中华文化和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方
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太极功法的阴阳哲理介绍

太极功法的阴阳哲理介绍

太极功法的阴阳哲理介绍太极拳的创编结合了古代道家思想中的阴阳变化,太极拳的特点是阴阳变化,在阴阳变化中体现了太极拳的对称特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功法的阴阳哲理介绍。

欢迎阅读!简述太极功法的阴阳哲理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瑰宝,练太极拳一定要体会拳论中的阴阳变化,在阴阳变化中找到练拳的意。

拳谱上常见太极十三势之说,在理解中,有人把十三势说解成十三个姿势,这是不正确的。

实际上太极十三势是十三种方法,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掤、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

其中前八字是八种手法,后五字是五种步法,即俗称八门五步,或称八卦五行,都是指这十三法。

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太极拳中的拳理拳法如同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事之道,太极拳具有教育意义。

怀抱八法,也就是指八种手法,而这八种手法又与文王八卦方位图有严格的四正四隅对应关系。

太极拳理属内家拳种。

因此,八卦方位与人体对应各有其窍,而每窍在人体经络脏腑中又各有其位。

这样在太极拳运行中,以意引气,按窍运身,意到气到,气到劲到,这就是太极拳内练要义的根本所在。

实践证明,太极拳久练得道者,不但在技击上可出奇效,在保健上也会起到祛病延年的效果。

太极拳的阴阳变化能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具有养肝护肝的作用。

老年人练习太极拳还能防治骨质疏松,降低摔跌风险。

为了使大家确切了解太极八法所属经络脏腑窍位,与八卦的对应关系,现按八法顺序详述如下。

1.掤在八卦中是坎,中满方位正北,五行中属水,人体对应窍位是会阴穴,此穴属肾经。

八法中此字主掤劲。

2.捋在八卦中是离,中虚方位正南,五行中属火,人体对应窍位是祖窍穴,此穴属心经。

八法中此字是捋劲。

3.挤在八卦中是震,仰盂方位正东,五行中属木,人体对应窍位是夹脊穴。

此穴属肝经。

八法中此字主挤劲。

4.按在八卦中是兑,上缺方位正西,五行中属金,人体对应窍位是膻中穴,此穴属肺经。

八法中此字主按劲。

5.採在八卦中是乾,三连方位隅西北,五行中属金,人体对应窍位是性宫和肺俞两穴,该穴属大肠经。

对太极的认识和理解

对太极的认识和理解

对太极的认识和理解
太极是一种源自中国的哲学和马武术,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对太极的一些基本认识和理解:
1. 太极的本质是阴阳哲学:太极理念源自道家哲学中的阴阳哲学,认为万物均由两个相对而独立的极端—阴和阳组成,并通过相互转化而达到平衡与和谐。

太极是达到阴阳平衡的一种方式。

2. 太极是一种内外合一的运动:太极拳是一种兼具内功和外功的综合性运动,包括身体动作、呼吸、意念、能量转换等方面。

太极追求的是身心合一、内外和谐。

3. 太极是一种身心修养的方式:太极拳的练习注重放松身心,调整呼吸和意念,能够帮助人们减轻压力、调整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和平衡。

4. 太极具有实战意义:太极拳的动作虽然看似缓慢柔和,但练习者在慢速训练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快速动作的实战练习,以应对自卫等方面的需求。

总的来说,太极是一种综合性的哲学、文化和健身体系,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良好的身心效益,吸引了全球各地的人们尤其是老年人的关注和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中的哲理医理
_国医战队学术部整理
一直很喜欢这张太极图,从这张图中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及哲学魅力,其中包括:
1、大道至简:中国传统思想讲究化繁为简,太极图就是以最简单黑白两色来表示,同样的太极拳法就是几个简单相似的动作相互结合转化结合,其中辅以呼吸。

呼吸的目的就在于运气,所以打太极拳可谓是外缓内动,从表面上看动作很缓慢,但其实通过一呼一吸中,打通穴脉,而中医就很看重一个“通”字,正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通方能气血调和,气动方能行血活络。

同样的中医思想也讲究一个“简”字,中西医区别之一,就在于关于疾病的发病机制,西医往往会有很多种学说,而中医就只是以阴阳五行来寻根朔源。

两者其实各有千秋,西医更突出纵向的剖析,从宏观的解剖到微观的分子生物,一层层去探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而中医更在于横向把控,讲究通过五行关系,阴阳转化来探究疾病的传变转化,从而寻根入手。

所以西医普遍为对症治疗,中医则为对根治疗,也正因为此西医善攻善于救急,而中医则善守善于调理。

这和太极拳思想不谋而合,太极拳强调先退,弱化对方力量,再运气反击,从而避免双方力量过激,最终两败俱伤。

2、外柔内刚:太极图中由内到外其质感逐渐减弱,正如太极拳,从外表看力量很小,不足以制敌,但其实太极拳以退为进,以守反攻,最终所追求的是在自我保护的基础上弱化而为制服敌人,强调适可而止。

正如中医治病,讲究的是正邪平和,而非去邪,正气(相当于人体免疫力)和邪气(相当于致病因素)两者的动态平衡,其中一大益处便是有利于不断刺激促进人体正气的发展(相当于提高免疫力)。

3、动静结合:太极图内部看似静止的,但外层中简简单单几笔线段,将太极图化静为动。

动静结合其实相当于中国传统思想当中的“中庸思想“凡事过犹不及,太极拳中有以静调息理气,以动行气。

中医当中讲究以动生阳,以静护阴,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结合西医角度讲就是通过运动增强人体免疫力,而免疫力过强同样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运动应适度为宜。

而到底怎样才算适宜,其实最佳的指标就是自我感受机体的变化,每个人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通过不断调整运动量,感受运动带给自己的感受和结果,从而判断怎样的运动及其强调才是适合自己的,这一标准同样适用于饮食,服药等方方面面,要相信只要用心去与自身机体对话,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4求同存异:太极图中黑色区域有一白色圆点,同样的白色区域也融合了黑色圆点,而黑白交界处则是两者相互的动态中融合。

也正是这种思想,所以太极拳思想中能够包容敌人的存在,强调的不是击败敌人而是弱化对方势力。

中医治病理念中能够允许邪气(致病因素)长期存在于体内,所以中医治疗癌症方面,许多患者是带癌生存,但这并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

而当中黑白的化生转换,其实也蕴含着福祸双兮的哲学思想,福中藏祸,祸中携福,是福是祸,其实只要当走过之后回首方能判定。

也正因为此,太极拳以及中医都强调一个“和“字。

以平和包容的心境静观其变,适时加以主观能动地进行干预。

正所谓天人合一,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的相互配合,而非谁依附于谁,同样的,中西医各有千秋,两者应是相互合作关系,而非谁优谁弱,同样的风水轮流转,以谁为主导不是关键,关键是要追求太极图中交界处两者柔性相融,同时因为两者存在不同的理念和优势,因此在融合中又保留各自的优势所在,而保留优势的核心目的就是在对抗病邪的时候能各司其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