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孙权劝学》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6套)

《孙权劝学》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6套)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争远⑤,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⑥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国君。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

④调:协调。

⑤诱道争远:把马拉到大道上去长途竞赛。

诱,引导。

⑥上:通“尚”,还。

14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B.子之.教我御(无实意)C.三易.马而三后(容易)D.先则恐逮.于臣(及,赶上)14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14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②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146.纵观两文,请你说说为什么吕蒙“非复吴下阿蒙”了?赵襄主落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从中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43.C144.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145.①“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②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146.吕蒙:知错就改,认真学习。

赵襄主: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协调,注意力在前方。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题及答案(2004-2017)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题及答案(2004-2017)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题2004-2017一、宁德市2004年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3题。

(18分)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9、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于厅事之东北角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D.游于是乎始20、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暮矣⑵盲臣安敢戏君乎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⑷及鲁肃过寻阳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2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

(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23、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二、2004年山东省济宁市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5——10题。

(一)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释:①行:行为,操行。

《孙权劝学》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一部()史书。

A 纪传体B 编年体C 国别体D 纪传体兼国别体2、下列各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辞,推托) 权谓.吕蒙曰(谓:告诉,对······说)B.非复..掌事(当涂:当道,当权)..吴下阿蒙(非复:不再是) 卿今当涂C.但.当涉猎(但:但是) 见.往事耳(见:了解)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 及.鲁肃过寻阳(及:到,等到)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 蒙乃.始就学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孙权以读书目的晓之以理,又以自身经验动之以情,真可谓善劝。

B.鲁肃“非复吴下阿蒙”的惊讶充分显示了吕蒙学有所成。

C.听了鲁肃的话吕蒙很得意地回答,这表现了他的率真与自信。

D.鲁肃和吕蒙“结友而别”,表明他是个趋炎附势的人。

5.下列对本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叹服,最终两人“结友而别”的佳话。

B.本文注重以对话来刻画人物。

对话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具有情趣。

C.孙权开始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语道破,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可能性。

孙权劝学 比较阅读习题 含答案

孙权劝学   比较阅读习题 含答案

《孙权劝学》课内外比较阅读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10分)•[甲]……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 ----《颜回好学》•【注:回:颜回,又称颜渊,是孔子的弟子。

蚤:同“早”。

恸:哀痛之至。

贰:重复。

亡:同“无”。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⑵即更.刮目相待()•⑶门人益.亲()⑷不迁.怒,不贰过。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⑵不迁怒,不贰过。

• 3.写出与[甲]段文字相关的成语。

还知道与好学相关的成语吗?请举一例。

(2分)•答:• 4.读了[甲]、[乙]两段文字,你有何感想?(2分)•参考答案:•(二)1.⑴研究⑵重新⑶更加⑷转移• 2.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⑵(颜回)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 3.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凿壁偷光程门立雪(2分)• 4.示例:[甲]段文字写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努力学习,由一介武夫变成一名儒将,从而阐明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

[乙]段文字告诉我们颜回学习“不迁怒,不贰过”,被孔子称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分)•文言文阅读。

(11分)•【甲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六年级《孙权劝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六年级《孙权劝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七年级基础检测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孙权劝学》的成果是:(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3、治经为博士邪治4、但当涉猎涉猎;5、见往事耳见:6、蒙乃使就学乃:;7、卿今者才略才略8、即更刮目相看。

刮;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但当涉猎 ( ){门当户对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多多益善 ( )C.{见往事耳 ( ){往事不堪回首 ( )D.{卿今者才略( ){卿今当涂掌事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A.把 B.被 C.用2.即更刮目相待()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3.蒙乃始就学() A.于是 B.却 C.只,仅仅4.结友而别()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问答题: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一)课内阅读理解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是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

他主持编攥的,是我国最大的一部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写一个)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2)但当涉猎(3)蒙辞以军中多务 (4)及鲁肃过寻阳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二)课外阅读理解炳烛夜谈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

A.恐已暮矣 B。

盲臣安敢戏君乎C。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D。

及鲁肅过寻阳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9、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

(不超过五个字)10、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答案:1、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孙权劝学考试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考试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孙权劝学的故事中,孙权劝谁学习?A. 周瑜B. 吕蒙C. 陆逊D. 鲁肃答案:B2. 孙权劝学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三国时期D. 唐朝答案:C3. 孙权劝学时,吕蒙最初的态度是什么?A. 欣然接受B. 坚决拒绝C. 犹豫不决D. 勉强答应答案:D4. 孙权劝学的故事中,吕蒙最终的成就是什么?A. 成为一名将军B. 成为一名谋士C. 成为一名学者D. 成为一名政治家答案:B二、填空题1. 孙权劝学的故事中,孙权认为吕蒙应该学习,以提高自己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军事才能,政治智慧2. 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______,最终成为______的典范。

答案:努力学习,勤奋好学三、简答题1. 孙权劝学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孙权劝学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一个人的地位如何,都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国家。

2. 吕蒙在孙权劝学后,有哪些显著的变化?答案: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努力学习,他不仅在军事上有了更深的造诣,而且在政治和文化上也有了显著的提升,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谋士和军事家。

四、论述题1. 结合孙权劝学的故事,谈谈你对“活到老,学到老”这一观点的理解。

答案:孙权劝学的故事深刻体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观点。

吕蒙虽然已经是一位将领,但在孙权的劝说下,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开始勤奋学习,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这告诉我们,无论年龄多大,都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竞争力,实现自我价值。

七年级 语文 下学期 《孙权劝学》 对比阅读 练习题 (含解析答案)

七年级 语文 下学期  《孙权劝学》 对比阅读 练习题 (含解析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孙权劝学》对比阅读练习题一、对比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紫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聘。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注释:①书:写信。

②让:责备。

③露布:不封口的文书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B.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C.自青州人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不一品学兼.优2.翻译下列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2)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3.从甲文中提练出两个成语。

4.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答案】1.D2.(1)你说事务多,怎么比得上我(事务多)吗?(2)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写文书,也只有傅修期了。

3.吴下阿蒙,刮目相待4.①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②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③都有了惊人长进,学有所成。

(答出两点即可)【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

A.推辞/告辞;B.好处/更加;C.不久/寻找;D.都;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重点语句的翻译能力。

翻译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1)重难点词语有:“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孙权劝学》
(一) 课内阅读理解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初,权谓吕蒙曰:“卿( )今当涂( )掌事,

不可不学!”蒙辞( )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
( )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 )
邪( )!但( )当涉猎( ),见
( )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
(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 )
始就学。及( )鲁肃过( )寻阳,与蒙议论
( ),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
( ),非复( )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 )刮目相待( ),大兄( )
何见事( )之( )晚乎!”肃遂
( )拜蒙母,结友而别。
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 卿( )②涉( )③邪( )④孰( )⑤遂( )⑥岂( )

2、文学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 ,是 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
持编攥的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史书。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 》、《 》、《 》、
《 》《 》等书。
3、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2个)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7、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②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
8.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
9.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 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 。
而《孙权劝学》则以 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1.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
(2)卿言多务,孰若孤
答: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
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
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13.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二)课外阅读理解
炳烛夜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
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
“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4、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
A.恐已暮矣 ( ) B.盲臣安敢戏君乎 ( )
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D.及鲁肅过寻阳 (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6、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
(不超过五个字)
17、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答: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
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
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
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
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
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
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1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 (2)诣: (3)就: (4)悉:
19.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20.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译文: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译文:
21.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答:
22.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答:
补充资料
一、古今异义:
博士 今义:一种学位名称 古义:掌管经学的学官 孤 今义:孤独 古义:君主的自称
见.往事 今义:看见 古义:了解 但.当涉猎 今义:但是 古义:只
见往事..耳: 今义:过去的事情 古义:历史 过.寻阳: 今义:路过 古义:到
二、一词多义:
1、辞以.军中多 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 把 2、卿今当.涂掌事 正在 但当.涉猎 应当
三、课文理解
1.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
2.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
3. 内容理解: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4. 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
才爱才)
5.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孙权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 中又可见
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 情和责
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
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 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
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鲁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
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吕蒙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参考答案
1.卿qīng 涉shè 邪yé 孰shú 遂suì 岂qǐ 2.(1) 《资治通鉴》 北
宋 司马光 编年体 3.(1)吴下阿蒙(2)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
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
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9.比喻 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对话。
10.C 11.(1)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2)神情激动,
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12.B(正面)13.参考答案:读书学
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二)课外阅读理解

14、A。迟,晚 B。怎么 C。再次,重新 D。到……的时候
15、(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佛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16、年纪大 事务多
17、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即可。
(炳烛之明:形容不能持久的光亮。)
18.(1)经过,(2)到,(3)走近,(4)全、都。19.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
如此20.(1)(你)打算用什么计策来防备意外情况呢?(2)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竟到
了这种地步。21.鲁肃起初对吕蒙不屑一顾,在和吕蒙交谈后,被他的才能和谋略所折服,
于是,与他“结友”而别。22.此题为开放性题目。(1)勤奋好学;(2)勇而有谋略,识军
计。(此答案仅在参考,只要说的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