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在学校暴发疫情中的保护效果
流感,水痘,流腮等呼吸道暴发疫情处理

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感 应急处理
相关定义
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暴发:1周内,同一学校、
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 炎病例。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 要求。 流感样病例: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 或咽痛之一,缺乏其他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 流感样病例暴发: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 异常增多的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 暴发疫情预警指标: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 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 关联的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 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1例 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三
302室 (54人) 304室 (54人)
楼
306室 (54人) 楼梯 308室 (54人)
楼
广 播 站
道
314室 (78人)
第五多媒 体视听教 室(研究生)
(240人)
第二多媒 体视听教 室(150 人)
201室 (54人)
203室 (54人)
205室 (54人)
207室 (54人)
209室 (54人)
(三)学校、托幼机构、工地等集体单位 监测 (四)开展应急接种 若暴发或流行发生在未实施流脑疫苗免疫 的地区,应急接种的范围对象是发病村及 相邻村镇的所有2-15岁儿童。暴发或流行 范围内15岁以下儿童应急接种率达到90% 以上,同时对病人的所有接触者应急接种。
(五)做好消毒处理和个人防护 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的指导下, 对学校、托幼机构等疫源地和周围环境开展湿 式清洁,必要时用1%漂白粉澄清液或其它含 氯制剂喷雾消毒。按照呼吸道传染病的有关要 求做好个人防护,并及时做好药物预防和免疫 预防工作。 (六)加强健康教育,普及流脑常识 (七)实验室监测 协助相关专业人员采集实验室检测标本。 (八)资料收集 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数据的收集、传送 工作。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22 5 年龄 性别 分布 : .. 病例 年龄 为 1 5一l 7岁 , 男性 病 例1 5人 , 患 率 为 14 % , 性 病 例 7人 , 患 率 为 罹 .6 女 罹
0 7 % , 女性 别 比为 2 1 : 。 .4 男 . 4 1
221 疫 情概 况 : 次疫 情共 报 告流腮 病 例 2 .. 此 2例 , 学 校 罹患率 为 11% , 例 均 发 生 在 高 一 年 级 , 涉 及 .1 病 共 高 一年级 4个班 , 级罹 患率 为 6 8 % 。 年 .1
首都公共卫生
21 0 0年 6月第 4卷第 3期
C ptl ora f u l a h Jn 0 0V 14 N ・ ai unl bi Hel ,ue2 1 o. o3 aJ oP c t
中图 分类号: 1. R 2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7 — 8 (0 )3 02 — 2 5 A 1 3 73 21 0 — 1 0 6 0 0 3
2 27 病例 的临床特 点: .. 病例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 、 腮 腺炎 单侧 或 双侧肿 大 、 腮腺 疼痛 为 主 , 无合并 症 发 均 生 。 腮 腺 疼 痛 占 9 .7 、双 侧 腮 腺 炎 肿 大 占 04 % 5 .8 、 侧 腮 腺 炎 肿 大 占 4 .2 、发 热 占 23% 单 76 %
免 疫史 —
无 不 详
11 资料 来 源 .
疫 情 资 料来 源 于 国 家疾 病 报 告 管 理
调 查 数 据 录 入 E ia . pD t 3 0数 据 a
系 统和流腮 个案 调 查表 。 12 统计 学 方 法 .
库 , 行描 述性 流行 病学分 析 。 进
2 结 果
2012年包头市某高校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分析与处理对策

2012年包头市某高校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调查分析与处理对策【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这起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原因,总结疫情控制的有效经验,指导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工作。
方法:对调查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及实际采取隔离、预防接种等疫情应急处理方法。
结果:该起疫情病例主要集中在学生中,首例病例没有明确的接触史。
疫情从2月下旬开始一直持续到6月份,累计发病52人,以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居多44人占发病总数的84.62%。
发病人均无相关疫苗免疫史。
通过隔离治疗病人,教室、宿舍通风消毒,实施应急接种等综合控制措施后,疫情很快被控制。
结论:加强易感人群免疫接种工作,注重学校卫生工作,发生疫情及时采取综合措施,是控制该病发生和发展的最有效办法。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对策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全年都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发病高峰【1】。
2012年2月份至6月份某高校相继出现发热、咽痛、腮腺肿胀等学生,经过深入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隔离病人,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综合措施,最终控制了疫情。
现对疫情的调查分析与处理对策归纳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来自法定疫情报告系统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1.2 方法疫情流行期间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整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2.1 流行概况某高校自2月24日出现第一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人以来,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咽痛、头痛伴单侧或双侧腮腺肿痛的病例,直到6月中旬累计发病52人。
2.2 时间分布发病2月份1人,3月份4人,4月份25人,5月份11人,6月份1人。
以4月居多,占发病总数的48.08%。
2.3 人群分布学生17-23岁51人,教师30岁1人,男性47人占发病总数的90.38%,女性5人占发病总数的9.62%。
52例患者中有44人为2011级新生占发病总数的84.62%,7人为2008级和2010级学生占发病总数的13.46%,1人为教师。
一起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调查

[ 2 ] 罗凤基 , 刘方 , 张菁, 等. 北京市朝 阳区疫 苗可控制传染病 发病
评价 ( J ] .首都公共卫生 , 2 0 0 8 , 2 ( 2 ) : 5 2 — 5 4 .
[ 3 ] 张晓萍 , 史影 , 李美琴 , 等. 中关村地 区 3 ~6 岁托 幼儿 童预防接
种服务需求与利 用情况 调查 ( J ) .中国初级 卫生保健 , 2 0 0 8 , 2 2
9 5 %。
提高二类疫 苗 的接种 率 , 减少 各类传 染病 的发 生有 积极 的
影响。 参 考 文 献
二类疫 苗是 自费疫苗 , 加之 目前 国家对于二类疫 苗的管 理有缺陷 , 导致其问题频繁出现。现今 媒体对于疫苗 接种存 在诸多负面报道 , 使得许 多家长对 二类 疫苗接种 的安 全性存 在质疑。其 次, 流动人 口多属打工 人员 , 文化 程度 、 经 济条件 也都严重制约二类疫苗 的普及 - 3 ] 。不过本镇 调查 中也发现 , 自非典 过后 , 国内各省 市陆续爆 发禽 流感 , 这也让 许多 家长
( 3 ): 4 7 - 49 .
二类疫 苗的接种 , 大部 分还是 因为认 知不够 、 经 济条件差 等 因素。所 以要提高二类疫苗 的接种率 , 国家应该加大 资金投 入, 将更多 的疫苗纳入 第一类 疫苗 的管理 , 同时 加强宣传 教
[ 4 ] 何斌 , 杨建洲 , 秦兰岚 , 等. 海淀 田村地 区第二类疫苗接种 情况
分析 [ J ) . 中 国医 药 指 南 , 2 0 0 8 , 6 ( 2 0 ) : 5 8 — 6 0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6 — 0 2
( 编辑
羽飞)
育, 让文化水平较低的流动儿童家长认 识到计划免疫 在传染
中心校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应急工作预案

中心校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应急工作预案1. 引言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高传染性疾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
在学校中,由于人口密集和接触频繁,容易导致腮腺炎的传播。
为了保障学校师生的健康和安全,制定中心校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应急工作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预案旨在规范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措施,迅速应对疫情,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的传播。
2. 术语定义•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
•高风险接触者: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密切接触过的人员,包括家庭成员、同学、室友等。
•隔离观察:将高风险接触者隔离在特定场所进行观察,以确保潜伏期内没有出现疾病症状。
•报告立案:将发现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报告,并在校记录档案中进行立案备案。
3.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与控制3.1 个人预防措施•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口鼻眼,不与疾病患者共用物品。
•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
•接种疫苗:积极推进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群体免疫力。
3.2 学校开展工作•提供健康咨询:学校设立健康咨询台,为师生提供相关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咨询服务。
•定期检查:学校定期检查师生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症状及时采取措施。
•加强消毒措施:增加室内通风换气次数,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工作。
•流行病监测:学校建立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制度,及时掌握疫情的发展趋势。
3.3 疫情应急响应•传染病报告:学校要求所有发现疑似或确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立即报告当地卫生健康部门。
•隔离观察:对于高风险接触者,学校安排其进行自我隔离观察,并提供必要的物资和支持。
•诊断与治疗:确诊病例将及时转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学校将协助进行联系和安排。
•情况通报:学校定期向师生及家长发布流行性腮腺炎疫情通报,报告疫情的发展变化和防控措施。
4. 工作组织和协调机制4.1 工作组织•组成专门工作组:学校成立中心校流行性腮腺炎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职责分工。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调查报告论文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调查报告摘要:2011年12月8日9时,县疾控中心接到洮阳镇卫生院电话报告,洮阳镇建设小学发生数十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疾控中心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赶赴建设小学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根据发病季节、临床表现、三间分布、潜伏期等分析为这是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
县政府、县卫生局对此高度重视,迅速建立了统一指挥领导组,迅速落实了相关措施,疫情的到了有效控制。
关键词:腮腺炎;暴发;流行病学;分析【中图分类号】r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201-01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患者主要是学龄儿童,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易造成暴发。
2011年12月8日至12月21日,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建设小学发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
现将疫情调查及处理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概况2011年12月8日至12月21日,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建设小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32例,罹患率为8.33%,已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首例病例女,9岁,五年级学生,为走读生。
于2011年12月3日发病,体温38℃,厌食伴咽痛,患病后人坚持上课,12月8日因单侧腮腺肿痛,去县医院对症治疗,发病前3周内无外出史。
从首发病例12月3日发病,第2例为12月5日,这2例应为本次暴发的传染源,从首发病例到流行高峰,为18~19天,与流腮的潜伏期14~25天比较吻合。
根据暴发的定义,一个单位短期内(一个最长潜伏期)发生多例病例的疫情为暴发[1]在流腮最长潜伏期25天内,在建设小学3至6年级出现32例流腮病例,综合临床表现、三间分布、流行状况、潜伏期等方面可以确定这是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
2 流行病学特征2.1 时间分布:12月3日该校出现首例腮腺炎病例,12月5日发病明显增多,其中12月5日至12月11日发病28例,占总病例数的87.5%。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2016年10月南化塘镇中心小学流行性腮腺炎聚集性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调查,判定这是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
传染源隔离治疗管控不严、疫情报告不及时,疫情预警敏感性不高、疫苗免疫效果不佳,接种率不高是导致疫情暴发的重要原因。
通过采取隔离治疗患病学生,对全校所有易感学生开展腮腺炎疫苗应急接种等综合性措施,疫情便迅速得到控制。
提示今后应严格执行学校晨午检和因病缺课追踪制度,提高学校防控传染病的警惕性,对学校发生的首发病例,专业人员一定要及时深入现场调查处置,严格隔离传染源,有效切断传播途径,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同时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并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开展经常性查漏补种,提高学生免疫水平,建立免疫屏障,避免学校传染病流行。
标签:流行性腮腺炎;疫情预警;因病缺课追踪;应急接种2016年10月7日,十堰市郧阳区疾控中心通过网络监测发现南化塘镇中心小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聚集性病例。
经区疾控中心现场调查发现,9月22日,该校就有散发病例发生,判定这是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
通过采取对患病学生隔离治疗,对该校所有易感学生开展腮腺炎疫苗应急接种等综合性措施,10月16日疫情平息,期间该校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4例,罹患率为3.18%。
为分析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规律及今后处理类似疫情积累经验和提供依据,现将此次疫情调查处理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来源于2016年突發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和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资料。
1.2 病例定义2016年9月22日—10月16日期间,南化塘镇中心小学生有发热和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由临床医生诊断并上报的病例。
1.3 暴发定义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以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1.4 统计方法数据采用Excel进行录入和整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应用SP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沭阳县一起学校流行性感冒暴发疫情调查分析

2 ・ 4
江苏预防医学 2 1 年 3月第 2 01 2卷第 2 期
J n s P e d Mac 2 1 , o.2 , o 2 i guJ rvMe , rh,0 1 v 1 2 N . a
2 2 3 性 别年 龄分 布 : .. 全年 男性发 病 3 8例 , 女性 发病
发病 人群 以 4 1 ~ 5岁 的学 生 和幼 托 儿 童为 主 ; 发病 ③ 有 明显 的季节性 , 以冬 春 季为 主 ; 地 区分 布 较广 , ④ 以
告 如下 。
1 一 般 情 况
日, 以后再 未发 生新 的病例 , 流行期 共 1 。 0d 2 2 年 级 分 布 患病 学 生 班 级 分 布 在 小 二 、 、 、 . 三 四 五、 六及 初一 和初二 7个 年级 1 班 级 中 , 中初 二 5个 其 年级发 病最 多 , 1 , 共 2例 占发 病 总数 的 3 . 9 ; 5 2 其他 年级 中二年级 发生 3 , 例 三年 级 6例 , 五年 级 3例 , 六 年级 4例 , 一 5例 , 初 四年级最 少 , 1 仅 名学 生发病 。 2 3 性 别 年 龄 分 布 在 3 . 4例 病 例 中, 2 男 5例 , 女 9例 , 性别 比为 2 7 . 8:l 男 女 发病 率 分 别 为 3 1 、 ; .5 2 0 , 异无 显著意 义 ( 。 1 1 , .8 差 3 一 . 9 P>O 0 ) [ . 5 。罹 患
1例, 7 男女性别比为 22: 。年龄最大的 5 岁, . 1 8 最小 的 3
的 8. 。 73
人 口生 活较密集 的地 方 发病 较 高 , 2起暴 发 疫情 均 如 发 生在学 校 。因此 , 本 县 流 行性 腮 腺 炎预 防 控 制工 对 作应 加强 学校 和幼托 机 构 的疫 情 监 测 与管 理 工作 , 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海英 , 王翠 玲
广东省 中山市疾病 预防控制 中心 , 5 2 8 4 0 3
【 摘要 】 目的
了解流行性腮腺炎 ( 简称流腮 ) 疫苗在学校等集体单位流腮暴 发疫情 中的保护效 果 , 为完善流腮疫苗
收集 中山市 2 0 1 0 -2 0 1 4年发 生流腮暴 发疫 情的学 校 中病例 数 ≥3例 的班 级 内所有 学生 的流
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方 法
腮疫苗接种信息 。按年龄分层 , 以接种流腮疫苗作为暴露 因素 , 采 用 回顾性 队列研究方 法 , 评 价流腮疫苗 的保护效果 。结 果 共有 3所学校 5 0 1名儿 童被 纳入研究对象 , 流腮 总罹患率为 1 4 . 9 7 %( 7 5 / 5 0 1 ) , 接 种组 罹患率为 1 3 . 5 9 %( 5 9 / 4 3 4) , 未 接种组罹患率为 2 3 . 8 8 %( 1 6 / 6 7 ) , 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 4 . 8 2 4, P < 0 . 0 5 ) 。流 腮疫苗保 护效果 ( V E ) 为4 3 . 1 % ( 9 5 %C I = 7 . 2 %一 6 5 . 1 %) 。按 流腮 疫 苗接 种 剂 次分 层 分 析 , 1剂 次 、 2剂次 和 3剂 次 的 R R值分 别 为 8 8 . 0( 9 5 %C I : 7 6 . 3 % ~1 0 1 . 4 %) , 8 8 . 2 %( 9 5 %C I = 7 6 . 1 % 一1 0 2 . 2 %) 和9 1 . 3 % ( 9 5 %C / = 6 2 . 3 % 一1 3 3 . 9 %) , 均未显示保护作 用 ( P值
Pr o t e c t i o n e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 Mu mp s a  ̄e n u a t e d l i v e v a c c i n e a g a i n s t mu mp o u t b r e a k i n s c h o o l s / l U Ho t — y i n g.WA NG C u i —
7 3 . 7 % 一1 0 5 . 3 %) , 1 0 4 . 2 %( 9 5 %C / = 7 9 . 6 % 一1 3 6 . 3 %) 和8 8 . 1 %( 9 5 %C / = 7 5 . 9 % ~1 0 2 . 2 %) , 均未确定保 护作用 ( P值 均> 0 . 0 5 ) 。结论
l i n g .Z h o n g s h a n Mu n i c i p a l C e n t e r f o r D i s e a s e C o n t r o l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 Z h o n g s h a n ( 5 2 8 4 0 3 ) , 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C h i n a
中国学校卫生 2 0 1 5年 1 2月第 3 6 卷第 l 2期
C h i n J S c h H e a l t h , D e c e m b e r 2 0 1 5 , V o 1 . 3 6 , N o . 1 2
1 8 4 5
【 疾病控制】
流 行 性 腮 腺 炎 疫 苗在 学 校 暴 发 疫 情 中的保 护效 果
c u r r i n g i n s c h o o l s a n d t o p r o v i d e b a s i s f o r i mp r o v i n g i mmu n i z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o f mu mp s .M e t h o d s I n f o r ma t i o n o f mu mp s a t t e n u a t e d l i v e v a c c i n e a mo n g s t u d e n t s o f c l a s s e s h a v i n g mo r e t h a n t h r e e c a s e s i n t h e a f f e c t e d s c h o o l s f r o m 2 01 2 t o 2 01 4 wa s c o l l e c t e d .I n s t i t u — t i o n s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d i f f e r e n t a g e g r o u p s wi t h h a v i n g v a c c i n e d a s e x p o s u r e f a c t o r ,a n d t h e h i s t o r y o f v a c c i n a t i o n wi t h mu mp s a t — t e n u a t e d l i v e v a c c i n e w a s a n a l y z e d .A h i s t o r i c a l c o h o  ̄s t u d y wa s c o n d u c t e d .Re s u l t s A t o t a l o f 5 0 1 s t u d e n t s i n 3 s c h o o l s we r e e n -
果不佳 。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腮最有效措施 。但接种 时 间超过 3 a , 对 阻止流腮 疫情在学 校 的暴 发保护 效
【 关键词 】 流行性腮腺炎 ; 疫苗; 疾病暴发流行 ; 学生 【 中图分类 号】 R 1 7 4 . 6 R 3 7 3 . 1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0 - 9 8 1 7 ( 2 0 1 5 ) 1 2 — 1 8 4 5 - 0 3
【 A b s t r a c t 】 0 b j ct e i v e T o a s s e s s p r o t e c t i o n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 t h e m u m p s a t t e n u a t e d l i v e v a c c i n e a g a i n s t m u m p o u t b r e a k o c —
均> O . 0 5 ) 。按最后 1 剂 次接种 日期与发病 日期间隔分层分析 , 间隔< 1 a 和2 a的 R R值 分别为 8 2 . 1 %( 9 5 %C / = 7 0 . O % 一 9 6 . 3 %) 和8 2 . 5 %( 9 5 %C I = 7 0 . 1 %~ 9 7 . 0 %) , 确定有保护作 用。间隔 1 a 、 3 a 、 4 a 、 5 a 、 6 a和 ≥7 a 的R R值分别为 8 7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