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一、古诗词从体裁上的分类:古代诗词从体裁上分为诗、词、曲三类。
1.诗诗可以从音律的角度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叫古风,指唐以前的诗和唐以后不合近体声律要求的诗;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指唐以后的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二者区别:(1)在句法上,古体诗的每句话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都有,句数也不确定。
例如: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时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五言,十四句。
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言,六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七言,十八句。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绝句规定为四句话,律诗规定为八句话,多于八句的称为排律,也叫长律。
例如:五言绝句,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言绝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七言律诗,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在用韵上,古体诗允许换韵,近体诗每首只能用一个韵。
古体诗,例如李白的《月下独酌》,换韵:en\an。
近体诗,例如杜甫的《春望》,一个韵:en。
(3)在平仄上,古体诗不讲平仄,近体诗讲究平仄,这是最大的区别。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说,凡是不受近体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2.词词,是诗的别体,又称“诗余”、“长短句”,全盛于宋。
古诗鉴赏的初三语文知识点

古诗鉴赏的初三语文知识点古诗鉴赏的初三语文知识点1、思想情感: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
2、情感表达: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一、创作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二、赏析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2、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
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
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词语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古诗词赏析答题方式: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
其中,“……”词使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知识归纳:熟练掌握答题方法,大胆使用常用的鉴赏术语,做到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语文古诗词知识点

语文古诗词知识点
语文古诗词知识点
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4、《乡村四月》[宋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5、《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6、《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大全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鉴赏古诗词不仅能增加我们的文学修养,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和社会背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古诗词鉴赏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美。
一、韵律与格律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是其独特之处。
韵律是指诗句中音节的分布和组合,而格律则是指诗句中字的数量和位置。
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有助于理解其诗意和韵味。
常见的韵律有平仄、押韵等,而常见的格律有五言、七言等。
二、意象与景物描写古诗词以其精湛的意象和生动的景物描写而著名。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情感体验,古诗词展现了古人的感悟和想象力。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应该注意理解古人对于景物的独特表达方式和情感表达。
三、典故与历史背景古诗词中常常涉及到典故和历史背景。
了解这些典故和历史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义和内涵。
因此,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应该尽量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背景。
四、修辞与意境修辞是古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等。
通过巧妙的修辞手法,古诗词创造了独特的意境和情感。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应该留意诗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进一步理解其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五、风格与流派古诗词有多种风格和流派,如唐诗、宋词、元曲等。
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特点和艺术风格。
通过了解不同的风格和流派,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鉴赏古诗词。
因此,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应该留意诗词所属的流派和其特点。
六、作者与作品了解古诗词的作者对于我们鉴赏古诗词来说至关重要。
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倾向,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其他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作品的内涵和特点。
因此,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应该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其他作品。
七、情感与哲理古诗词常常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通过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应该留意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从而更好地领略其艺术之美。
古诗词曲鉴赏技巧:诗歌的内容、主旨、情感+诗句的理解与赏析

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
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
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特点①山河沦丧、归家无望,对国家、民族命
运的担忧;②忧国之痛,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
③不畏挫折,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特点①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②青春易逝的
感伤;③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哀 方法指导 考点一
园生活的喜爱、向往;②赞扬乡民淳朴、好客,
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③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
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特点①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②别后的
孤寂和思念;③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④借送别
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抱负
考点一
特点①羁旅愁思,思亲念友;②边关思乡,闺
中怀人
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
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
01.
知识点一:遣词炼句
02.
知识点二:诗句赏析
考点二
知识点一:遣词炼句
知识速递
词性
作用
名词
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传达作 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 营造一定的意境。
动词
巧用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 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形容词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 Nhomakorabea 考点一
知识点二:把握诗歌的主旨、情感
• 一般答题格式
• (1)抒发情感:通过……(内容)+抒发(寄寓)了作 者……的情感。
• (2)概括主旨:通过描绘……的景物,抒发了作 者……的情感,歌颂了……品质,批判了……观点。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一、诗词体裁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②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七律,七绝,五律,五绝)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④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二、诗歌题材、情感分类诗歌的题材可分为:1.写景抒情: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6.羁旅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7.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8.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9.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如《硕鼠》《伐檀》、罗隐的《蜂》。
10.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11.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13.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
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古诗词鉴赏技巧与常见题型解析

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古诗词鉴赏技巧与常见题型解析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古诗词鉴赏技巧与常见题型解析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掌握古诗词鉴赏技巧以及常见题型解析,对于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古诗词的基本知识、鉴赏技巧和常见题型解析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古诗词的基本知识1. 五言古诗:五言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体裁,每句五个字,一般分为“四句一体”和“两句一体”两种形式。
2. 七言古诗:七言古诗是相对于五言古诗而言,每句七个字,由于字数更多,表达信息更丰富。
3. 绝句:绝句是古诗词中的一种独立体裁,四句一体,字数一般为五言或七言。
4. 律诗:律诗是指按照律定的仄韵规则写成的诗歌,其中有韵脚、韵律等严格要求,不同的律诗有不同的字数和格式要求。
二、古诗词鉴赏技巧1. 理解诗词的意境:古诗词往往通过修辞手法、意象描写、造型艺术等方式塑造出独特的意境,学生需要通过认真品读,理解诗词中的含义和意旨。
2. 品味诗词的音韵:古诗词在形式上追求音韵和谐,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注重品味其中的音韵美感,如押韵、平仄等。
3. 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古诗词深受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的熏陶,学生在鉴赏中应该了解古诗词所代表的时代、思想和价值观念等。
4. 分析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古诗词融汇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学生应该通过分析其中的艺术特点,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常见题型解析1. 选词填空题:这种题型考核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
考生需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在给定的几个词语中选出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2. 辨析题:此类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的背景知识、修辞手法、词语意义等方面的内容,辨析出诗句中特殊词语的含义或者表达的意思。
3. 鉴赏题:鉴赏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古诗词的整体理解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分析诗词的意境、音韵以及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鉴赏和解读。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知识点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对于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掌握古诗词的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八年级古诗词知识点总结:一、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古诗词指的是古代用汉语对自然、社会、人情等事物感受和描述进行艺术性表现的文学作品。
诗是以韵脚和节律为特点的文学形式,而词则以曲调和抒情为主要特色。
二、古诗词的分类古诗词可分为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的流派。
唐诗是指唐代(618-907年)所创作的诗歌,包括绝句、律诗等不同的体裁;宋词则是指宋代(960-1279年)所创作的词曲,注重抒情、写景等方面;元曲则是元代(1271-1368年)所创作的戏曲形式,重视描写历史人物和社会生活。
三、古诗词的特点古诗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节奏感强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韵律优美:古诗词通常用韵脚和节奏来组成,使其具有美妙的音乐感。
2.形象生动:古诗词表达的内容以形象为主,富于想象力,能把读者带入作品的情境之中。
3.抒情丰富:古诗词注重表现情感,多为抒发诗人对生活、爱情、友情等方面的感受和体验。
4.意蕴深远:古诗词常常富含哲理和思考,能够启示读者对社会、人生等方面的思考。
四、古诗词的名句古诗词名句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极品,具有经典的价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词名句:1.“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登高》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虞美人》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虞美人》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渡汉江》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静夜思》五、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对于理解其内涵和意义非常重要。
例如,《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他当时游历在外,流连于异乡之中,写下这首诗歌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学习古诗词时,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环境来进行理解和欣赏。
六、古诗词的鉴赏古诗词鉴赏是对其内涵、意义和价值进行深入理解和欣赏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一、古诗词从体裁上的分类:古代诗词从体裁上分为诗、词、曲三类。
1.诗诗可以从音律的角度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叫古风,指唐以前的诗和唐以后不合近体声律要求的诗;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指唐以后的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二者区别:(1)在句法上,古体诗的每句话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都有,句数也不确定。
例如: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时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五言,十四句。
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言,六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七言,十八句。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绝句规定为四句话,律诗规定为八句话,多于八句的称为排律,也叫长律。
例如:五言绝句,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言绝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七言律诗,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在用韵上,古体诗允许换韵,近体诗每首只能用一个韵。
古体诗,例如李白的《月下独酌》,换韵:en\an。
近体诗,例如杜甫的《春望》,一个韵:en。
(3)在平仄上,古体诗不讲平仄,近体诗讲究平仄,这是最大的区别。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说,凡是不受近体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2.词词,是诗的别体,又称“诗余”、“长短句”,全盛于宋。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的句数、总的字数、每句的字数上、平仄上都有规定。
每首词必须有词牌,一般分为两段(叫做上片、下片或者上阕、下阕【quē】)。
词的分类一般是根据字数的多少来划定的。
小令,58字以内。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8字中调,59~90字,分为上下阙。
例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长调,91字以上,分三段或四段。
3.曲,也叫“元曲”,体式和词比较相近比词自由,包括散曲和戏曲两类。
二、怎样分析诗词的思想感情:诗词这种文学形式,偏重于抒情言志。
可以说,思想感情是诗的灵魂。
那么,我们该怎样分析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呢?1.审视诗词的题目。
审视诗词的题目可以答题把握诗词的内容。
许多诗词的题目不仅可以解释内容,还可以体现主旨。
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而没有遇到,诗人遗憾的心情已有所显露。
还有,如忆、喜、哀等字,更有明显点题作用。
2.学会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这就是所谓“知人论世”(《孟子·万章下》)的欣赏方法。
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人由于永王李粼的叛乱,被流放到夜郎。
途中遇到赦免,所以在诗中体现的是他重获自由的欢快之感。
3.解读诗词的意象,领略诗词的意境。
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这些意象上。
因此,解读诗词的意象有助于分析诗词的思想感情。
同时,要领略诗词的意境,以探求思想感情。
例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以杜鹃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的意思。
子规的意象解读:杜鹃又叫子规,在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身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叫,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凉。
于是,古诗词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其他意象,后面会具体介绍。
4.借助典故来探寻诗词的情感。
因为作者用典大都是为了借古讽今,或咏史言志,可以通过典故来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
例如,李白的《行路难》有这样两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里用了两个典故:其一,姜太公钓鱼;其二,伊尹受商汤重用前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的旁边。
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有什么意义呢?先看诗的前两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表明了自己的仕途艰难,接着诗人用这两个典故告诉我们:显示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作者多希望像他们那样得到重用。
5.熟悉诗词中经常抒发的感情。
主要有:忧国忧民、怀古伤今、怀才不遇、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思亲、别恨离愁、昔盛今衰等等,后面还会结合诗词具体介绍。
三、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举例分析:1.借景抒情(处理情与景的关系)借景抒情,指的是诗词借助客观的景物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
类似的说法还有: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等等。
春日秦国怀古(2011全国新课标高考试题)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泾水:是渭水的之流,在今天的陕西省中部,古代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问题:你认为这首诗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答案要点: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
▲▲扩展——文学作品中处理情景关系的四种技巧:王夫之《姜斋诗话》中有这几句话:“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①以乐景写哀情,是指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心情的悲伤。
②以哀景写乐情,是指用让人心情悲伤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心情的欢乐。
典型示例:《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的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的诗话;霏霏雨雪,冰天冻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归之时。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常见的:③以乐景写乐情。
例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愉悦的景物表达出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④以哀景抒哀情。
周朴《春日秦国怀古》:荒郊一望欲消魂,原田耕破古碑存。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还有一种特殊手法——移情于景,以景物写人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阳关曲,即《阳关三叠》,琴曲名。
因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得名。
原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人送别时,此曲连唱三遍以表达不尽的离别之意,故有阳关三叠。
作者不说自己愁,而说“满川风月替人愁”,移情于景,以景物写人,含蓄生动地表达了作者难以排解的离愁别绪。
2.托物言志指作者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的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的事物之中。
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南西北风。
表现力竹子的坚韧、顽强和旺盛的生命力。
以竹子寓自己,象征着诗人坚贞不屈的品格。
3.虚实结合虚实结合,是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是指将现实的景、事、物与理想虚幻的景、事、物相互映衬,交织起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如何赏析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首先学会分辨虚和实。
什么是虚?就是指直觉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在字里行间体味出来的那些虚像和空灵的世界。
一般有三种方式:①梦境和神仙鬼怪世界。
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铁马冰河入梦来,梦境,是虚。
②已经过去的景象或情境。
如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前两句是美好的回忆,是虚写。
③设想的景象或情境。
如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写的是假如东风没有给周郎带来方便,那么历史将被改写。
是诗人设想的,因而是虚写。
其次,能辨析出虚与实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中作者表达的感情。
第一种关系:对比。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铁马冰河入梦来。
实与虚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第二种关系:渲染烘托。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前两句实写自己,后两句虚写兄弟。
虚与实互相烘托,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格外动人。
琅琊溪(2011年安徽省高考卷)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问题: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答案要点:山花随流水,实写;虚写山中的春意及溪源。
虚实结合,激发读者想象,丰富画面的内涵。
4.抑扬手法抑扬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手法,就是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表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其中,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两种。
(1)先抑后扬,又叫欲扬先抑,即文意先贬抑而后褒扬。
如宋代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先扬后抑,又叫欲抑先扬。
例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先写闺中少妇兴冲冲登上高楼欣赏春色,由一个忽字过度,转入因看到杨柳嫩绿之色,想起送别丈夫参军,现还未归,自己孤独一身,产生了落寞之感,怨上心头。
不管是欲扬先抑还是欲抑先扬,诗词中强调的都是后者,如果写的是哀乐的感情,将会倍增其哀乐,把感情表达得更为鲜明动人。
5.烘托手法我们把通过表现一种事物突出另一种事物的手法称为“烘云托月法”,简称烘托法。
烘托主要有三种形式:(1)以景物烘托人物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词中的这种手法常常达到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效果,从而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情感。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人极力描写国都的残破景象,正是为了还能够脱诗人悲痛的心情。
(2)以人物烘托人物例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烘托罗敷的美貌。
(3)以景物烘托景物例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诗人有意识的运用“蝉躁”、“鸟鸣”之动来烘托一种寂静的世界。
这种手法也叫“以动衬静”。
以动衬静,更显其静。
四、从手法上赏析诗词的名句:介绍几种常见的诗词手法(1)情景交融的手法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夜静人寂,明月相伴,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景中含有感情,情中有景。
(2)色彩搭配的手法李白《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