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个新的数据存储系统类别——面向云的存储阵列 .doc

合集下载

数据存储技术概述

数据存储技术概述

NAS网络架构
NAS应用场合
主要面向高效的文件共享任务, 适用于那些需要网络进行大容量文 大容量文 件数据传输的场合。 件数据 以IBM为代表的业界各大存储厂 商纷纷推出NAS解决方案
网络附加存储技术
NAS的特性 NAS的特性
(1)易于安装。 (2)易于部署。 易于部署。 (3)方便使用和管理。 方便使用和管理。 (4)整体性能高。 整体性能高。 (5)跨平台使用。 跨平台使用。 (6)提高数据可用性。 提高数据可用性。 (7)性能价格比优异。 性能价格比优异。 •NAS产品是真正即插即用 产品是真正即插即用 •① 采用磁盘阵列技术, 的产品, 采用磁盘阵列技术 的产品① 内置专门用于数据 , , NAS可保证硬件设备和数据 可保证硬件设备和数据 存储的简化操作系统和网络 •用户可根据需要来确定 用户可根据需要来确定 的安全与完整。 的安全与完整。 协议, 协议,可以直接挂接到网络 NAS的物理位置,一般将 的物理位置, 的物理位置 上•客户不需安装任何额外软,即 。 •② 通过网络共享数据, ② 通过网络共享数据 客户不需安装任何额外软 其放置在访问频率最高的 •无需应用服务器的 NAS服务器的设置 服务器的设置、 件,, 服务器的设置 使相应的应用服务器不再工 地方,以进一步缩短用户 地方无需应用服务器的 、 干预, 仍然可以读取数据。 干预,NAS设备允许 设备允许 升级及管理均可通过Web 升级及管理均可通过 作了, 作了,仍然可以读取数据。 的访问时间并提高网络吞 •NAS独立于操作系统平 独立于操作系统平 用户在网络上存取数 浏览器远程实现。 浏览器远程实现。NAS服,在 服 吐量。 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 吐量。 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 •③ 可以支持 ③ 可以支持Windows、 •NAS是精简型服务器 、 是精简型服务器, 是精简型服务器 台, 这样既可减小 据; 务器与网络直连, 务器与网络直连,当增加 内 。 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硬件架构上只需CUP、 硬件架构上只需 、 UNIX、设备时不会中 、Mac、 、 CPU的开销,也能显和 的开销, Linux和 的开销网卡和主机板 或移去NAS设备时不会中 或移去 网络管理员可方便地设 存、硬盘、 •④ 硬盘、 ④ Netware等不同操作系 等不同操作系 著改善网络的性能。 著改善网络的性能。 断网络的运行。 断网络的运行。 等。 在软件方面,操作系 。在软件方面, 置用户或用户组对NAS服务 置用户或用户组对 服务 统 统也是精简型系统, 统也是精简型系统,有些 器的访问权限。 器的访问权限。 甚至是免费的Linux。 甚至是免费的 。

储存(磁盘阵列柜)基础知识解读

储存(磁盘阵列柜)基础知识解读
raid3系统在完整的情况下读取时没有任何性能上的影响读性能与raid0一致却提供了数据容错能力但是在写时性能大为下降因为每一次写操作即使是改动某个数据盘上的一个数据块也必须根据所有同一带区的数据来重新计算校验值写入到校验盘中一个写操作包含了写入数据块读取同一带区的数据块计算校验值写入校验值等操作系统开销大为增加
7
DAS:直接附加存储
的DAS(Dri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附件存储)是指将存储设备 通过SAS线缆或光纤通道直接连接到服务器上。
8
DAS:直接附加存储
存储直接连接到一台服务器上 • SCSI, SAS, iSCSI, FC • 块级别 I/O 内部磁盘 • 具备/不具备RAID保护 外部磁盘 • 存储系统 • 基于控制器的RAID引擎
Ethernet to Client workstations
存储的参数
主机通道(主机接口): 几个? 什么类型?
SCSI接口、FC接口、iSCSI接口、SAS接口
磁盘通道(磁盘接口):能接多少块硬盘? 什么接口? SATA、SCSI、FC、SAS 存储连接设备:用于服务器与存储直接连接的设备。 SCSI 卡、SAS卡、RAID卡、FC通道卡、 以太网口、FC交换机、以太网交换机
5
磁盘阵列柜的应用
由于磁盘阵列柜具有数据存储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等优点,所以磁盘阵列柜通 常比较适合在企业内部的中小型中央集群网存储区域进行海量数据存储。
6
存储网络的架构
企业存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早期大型服务器的DAS 技术( 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附加存储,又称直连存储),后 来为了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及管理安装上的效率,因而有了SAN( 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局域网络)技术的诞生,SAN 可 说是DAS 网络化发展趋势下的产物。早先的SAN 采用的是光纤通 道(FC,Fiber Channel)技术,所以在iSCSI出现以前,SAN 多半 单指FC 而言。一直到iSCSI 问世,为了方便区别,业界才分别以 FC-SAN和IP-SAN。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 属存储)是一种将分布、独立的数据整合为大型、集中化管理的数 据中心,以便于对不同主机和应用服务器进行访问的技术。

ParaStor云存储系统介绍v1

ParaStor云存储系统介绍v1

ParaStor双节点存储系统
14
双节点 对称
硬件规格
软件特性
双节点对称架构 2U12、4U36盘位 冗余架构、无单点故障 2U12包含8块数据盘 4U36包含24块数据盘 不支持节点扩容
内嵌ParaStor组件及软件 POSIX/NFS/CIFS/FTP接口 RESTful接口 双副本(推荐)、2+2:1 权限管理、配额、WORM
• Isilon SD版本, 2016年初进入市 场
• ScaleIO作为独立 存储产品推广
NetApp
IBM
• FAS系列、E系列 正在往虚机中移植, 屏蔽硬件差
• XIV系列实现纯软 件版本
华为
• Fusion Storage作 为独立的软件定义 产品推广
从本质上看,曙光ParaStor也是一款软件定义的存储产品 国内的技术发展普遍落后于国外,软件定义现阶段对国内的影响有限 从我们测试情况来看,软件定义的产品成熟可用的偏少
$2.40
$4.00
$6.10
$1.80
目录
9
1
存储市场发展趋势
2
ParaStor300产品规格
3
ParaStor300产品功能
4
重点市场分析
5
竞争力分析
ParaStor300产品概述
10
ParaStor200的平滑升级 硬件平台切换,新增高级功能
硬件升级
新增功能
- Romley V2平台切换至Grantley V3平台
b:每个节点分区中允许故障的节点数
30个节点,4+4:2 A区16个节点,B区14个节点 冗余度:2个节点(b=2)
A区
01

云存NAS产品介绍

云存NAS产品介绍
RAID支持0, 1, 5, 6, 10, 50, 60,增强型RAID6,3块 冗余盘
卷的空间可以动态扩建
目录空间没有上限限制
在线扩容
云存(MIDAS6000)产品主要技术优势
系统稳定性高
实时校验保护数据完整性
事务性文件系统,使用写时拷贝,文件系统绝对不会因意外断电 或系统崩溃而被损坏 防病毒保护
磁盘阵列
iSCSI存储
控制器
©200p; Confidential
14
iSCSI 技术特点
iSCSI应用系统架构
服务器 1 服务器 2
多台前端服务器共用后端存储 设备
后端存储空间以LUN形式提供 给前端服务器 不支持共享,每个LUN只能属 于前端某一台服务器
>200M
>100M
7016/24 6012/16/ 24 21 21
2012/16/ 1012/16/ 24 24 14 7
硬盘规格
应用场景
3.5" 146/300GB/400GB/450GB/1TB/2TB,SAS磁盘 3.5" 500/750GB/1TB/2TB,SATAⅡ磁盘
大规模应 用 高新能计算、大中型规模应用 备份、小 规模应用 备份、监 控
RAID RAID
©2008 CloudStorage Proprietary & Confidential
8
iSCSI 起源
时间:2001年
服务器
为了解决FC-SAN在价格及管理上的诸多门坎而 产生 采用以太网作为连接链路,使用专用的以太网 交换机构成存储网络
以太网交换机 IP链路
每台服务器拥有自己的存储空间,但数据仍然 不可以共享 提供快照、容灾等高级数据保护功能 iSCSI 之所以被看好的原因 – 它根植于IP网络上,所以可以采用现有已 非常成熟的管理工具及基础建设 – 懂IP的人才资源非常丰沛 – 因此可为企业节省大笔建置、管理及人事 成本

磁盘阵列存储系统方案

磁盘阵列存储系统方案

磁盘阵列存储系统方案磁盘阵列存储系统(RAID)是一种将多个硬盘驱动器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存储单元的技术。

RAID系统通过将数据分布在多个磁盘上,提高了数据的容错性和性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不同的RAID级别及其应用场景,以及一些常见的RAID实施方案。

一、RAID级别及应用场景1. RAID 0RAID 0将数据均衡地分布在多个磁盘上,提高了数据的读写速度。

RAID 0在需要高速数据传输但不需要数据冗余的情况下非常适用,比如视频编辑、数据备份等。

2. RAID 1RAID 1采用镜像数据的方式,将数据同时写入两个磁盘上,提高了数据的冗余性和可靠性。

RAID 1适用于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比如数据库服务器、关键业务系统等。

3. RAID 5RAID 5将数据进行条带化分布,并在每个数据条带上计算校验信息,提高了数据的容错性。

RAID 5适用于需要高容错性和相对较高读写性能的环境,比如文件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等。

4. RAID 6RAID 6在RAID 5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额外的校验盘,提供更高的容错性。

RAID 6适用于对数据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场景,比如金融交易系统、医疗信息系统等。

5. RAID 10RAID 10将RAID 1和RAID 0结合起来,通过将磁盘分为多组进行数据镜像和条带化分布,提供了高容错性和高性能。

RAID 10适用于对性能和数据安全性都有较高要求的应用,比如虚拟化服务器、数据库集群等。

二、常见的RAID实施方案1. 硬件RAID硬件RAID是通过专用的RAID控制器来实现的,具有自己的处理器和缓存,可以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

硬件RAID通常需要使用指定的RAID控制卡,并且成本较高。

2. 软件RAID软件RAID是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RAID功能来实现的,不需要额外的硬件设备,适用于小型企业或个人用户。

软件RAID的性能和可靠性相对较低,但成本较低。

3. 储存阵列网络(SAN)SAN是一种集中式的储存解决方案,将多个服务器连接到共享的存储设备上。

云存储方案

云存储方案

云存储方案云存储系统系统概述随着视频监控系统规模越来越大,以及高清视频的大规模应用,对视频监控系统中需要存储的数据和应用的复杂程度在不断提高。

视频数据需要长时间持续地保存到存储系统中,并要求随时可以调用,对存储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未来的复杂系统中,数据将呈现爆炸性的海量增长,提供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存储及检索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存储系统正在成为视频监控技术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面对几百TB,乃至PB级的海量存储需求,传统的SAN或NAS在容量和性能的扩展上会存在瓶颈。

而云存储可以突破这些性能瓶颈,而且可以实现性能与容量的线性扩展,这对于追求高性能、高可用性的企业用户来说是一个新选择。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

它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应用存储虚拟化技术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

因此,云存储可以认为是配置了大容量存储设备的一个云计算系统。

为了满足大容量视频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以及满足视频监控领域特殊的应用需求,XXX专门设计了一套XXX云存储监控系统。

该系统可以同时应用于视频、图片混合存储,承担整个系统内的视频/图片的数据写入/读取工作。

云存储系统一方面采用了基于云架构的分布式集群设计和虚拟化设计,在系统内部实现了多设备协同工作、性能和资源的虚拟整合,最大限度利用了硬件资源和存储空间。

另一方面,通过将云存储的存储功能、管理功能进行打包,通过开放透明的应用接口和简单易用的管理界面,与上层应用平台整合后,为整个安防监控系统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数据存储服务。

系统架构在视频云存储系统的设计中,采用的核心技术如下:1.采用存储全域虚拟化技术对具有海量存储需求的用户提供透明存储构架,可持续扩容避免瓶颈限制,可以更有效的进行资源管理,灵活增减空间,达到最大程度上合理利用空间的效果。

存储基础知识RAID及磁盘技术.共50页课件

存储基础知识RAID及磁盘技术.共50页课件

RAID由几块硬盘(物理卷)组成 RAID可以多个硬盘按照指定容量创建一个或多个逻辑卷,便通过LUN(Logic Unit Number)来标识。一个逻辑卷对于主机来说就是一块硬盘(物理卷)
物理卷
物理卷
逻辑卷
逻辑卷
多个物理卷上创建1个逻辑卷
多个物理卷上创建2个逻辑卷
LUN1
LUN2
LUN3
RAID 0 条带存储(Striping)
Internal/External connectivity to disks or arrays
Server A File System A
Server B File System B
Client 1
Client 2
Client 3
Local Area Network
SAN、iSCSI、NAS的特点
CPU运算速度飞速提高,数据读写速度不应该成为计算机系统处理的瓶颈
RAID基本概念 ——条带
分条
条带
硬盘0
硬盘2
硬盘1
硬盘3
大数据块写入RAID时会被分成多个数据块并行写入多块硬盘,这些大小一致的数据块就称为条带。同时数据读取时会并行从多块硬盘读取条带数据,最后完整输出。 条带无疑会大幅度提升整体读写效率。
RAID性能比较
RAID级*
RAID-0
RAID-1
RAID-5
RAID-10
RAID-50
RAID-6
别名
条带
镜象
分布奇偶位条带
镜象阵列条带
分布奇偶阵列条带
分布奇偶条带
容错性
没有





冗余类型
没有

云环境下的存储服务类型和存储技术

云环境下的存储服务类型和存储技术

一、存储服务的类型存储服务的类型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一般分为块存储、文件存储和对象存储三类。

块存储基于传统的磁盘阵列实现,将存储区域划分成固定大小的块,以卷的方式挂载到主机操作系统后,操作系统可将其格式化成文件系统,或以裸数据的方式作为数据库的存储。

块存储方式不存在数据打包和解包过程,因此应用系统跟存储系统耦合程度紧密,数据访问延迟低、性能高。

文件存储指的是存储介质上存储的是目录-子目录-文件这种形式的数据结构。

这种数据结构是我们自然人所能容易识别的数据,绝大部分由作为自然人的程序员所编写的各种软件程序也使用这种方式来访问文件。

因此文件存储的特点是一方面可读性高,另一方面访问数据需要先遍历多层文件目录。

对象存储采用基于键值访问机制的扁平化存储架构设计,它没有多层树级文件目录。

在对象存储系统中,对象是数据存储的基本单元,所有对象都有一个对象标识,通过对象标识OSD命令访问该对象,使用简单,小IO性能好。

二、云环境下的存储技术随着电子商务、云原生、微服务、分布式应用、DevOps等现代应用架构的流行,用户开始将越来越多的传统应用进行改造和重构,迁移到云环境。

那么在云环境下有哪些存储技术可供选择使用呢?下面针对云环境提供的块存储、文件存储和对象存储三类存储服务,简单讲讲对应的存储技术。

1. 块存储云环境的块存储技术主要包括使用集中式块存储和分布式块存储两种技术路线。

1)集中式块存储作为目前最流行的IaaS框架,OpenStack架构中有一个独立的组件叫Cinder。

Cinder是OpenStack中提供存储服务的API框架,用来为后端不同的存储结构提供统一的接口。

不同的块设备服务厂商在Cinder中实现其驱动支持。

后端的存储可以是DAS、NAS、SAN、对象存储或者分布式文件系统。

由于在云计算领域OpenStack受欢迎度非常高,因此众多存储厂商如NetAPP、IBM、DellEMC、华为和众多开源块存储系统均提供了对Cinder的支持,这也为在云平台基础架构层使用集中式SAN存储提供了技术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一个新的数据存储系统类别——面向云的存储
阵列
本文介绍了面向云的存储阵列是谨慎的终端用户无忧测试云的方法之一。

貌似正在出现一个新的数据存储系统类别:面向云的存储阵列。

主流市场还没有使用这个名词;但是不管人们叫它存储分层,还是网关还是复合云,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客户可以以很低的风险试水,试验云存储基础架构。

传统的存储供应商正在把云当作存储阵列中的一个存储层级;或许最有名的就是EMC公司Celerra产品线的FAST功能(Fully Automated Storage Tiering - 全自动存储分层),它把云作为存储的一层。

在那个系统中云被视为一个存储层级,用来长期归档不常使用的数据。

我们也看到F5网络公司在他们的ARX产品线中用类似的方式把文件数据分层到云中。

类似的,在网关方面,我们有Panzura公司,StorSimple公司和TwinStrata公司,提供可以作为站内存储系统或者通往云服务商的网关设备。

通过这些系统,可以用多种方法配置利用云服务的方式。

云可以作为主存储目标,网关只保存缓存的数据来去除在站外存储数据所带来的延迟。

(这些系统通常可以加密、去重、压缩并提供快照功能。

)另外,数据也可以固定,本地系统中保存数据的主要副本,云用来做灾难恢复目标。

这个方式给那些怀疑云的人一个低风险的选择来尝试云服务,因为主数据还存在站内而且远程副本是加密的。

这比
用一个基于阵列的远程复制工具并自己维护一个远程站点要经济的多。

还有一个正在出现的为虚拟使用而设计的软件类别可以考虑。

它可以利用存储系统的容量和特性,不管它是在站内还是在云上,并创建一个扩大的或者地理分布式的集群。

根据分配的存储介质的类型,有多种不同能力的云服务,而这些软件替用户识别这些类别。

一些网关可能会属于这一类,所以必定是有些重叠的,但是随着存储变得更加虚拟化而且更多的是依靠运行在通用硬件上的软件的竞争,这个类别就更值得注意了。

Gluster是一个单纯软件的方案,在这个领域是先行者。

混合云
要接受混合云意味着你先要接受私有云。

而到底什么是私有云还未有一个定论。

是不是你的IT部门实施虚拟化并转移到一个面向服务的架构(SOA -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就行了呢?另外的一些人可能会告诉你你要满足与RESTful API,全局命名空间和IT拥有并维护的可扩展对象存储等相关的很苛刻的条件。

我们(这使我想起我在存储供应商的日子)曾经把SAN和云一起放在幻灯片里并用现在我们描述云的一些特征来描述它。

实际上,很多对SAN的定义一样可以适用与对私有存储云的描述。

而一个面向云的阵列可能都不是一个总体云战略的一部分;它可能只是一个保险的、简单的方法来实现远程复制数据恢复服务。

为什么我认为这个面向云的阵列方式可能在随后的几年成为IT
策略的一个重要部分?这是这个公式比较容易解释的部分。

IT是人、流程和技术的集合。

对想保留传统的阵列并继续现有的流程的现有存储用户来说,使用云作为传统阵列之后的一个存储层级给他们提供可扩展性和云级别的价格,而不需要大幅改变流程以及重新培训人员。

或者,对那些需要更复杂的灾难恢复策略但负担不起一个远程站点、系统和管理人员的用户来说,使用存储阵列中的工具,点几个按钮就能实现加密数据的镜像,是一个连接了现在和未来的跨越性的技术,和一个熟悉的、安全的方式来测试云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