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无水印)
2015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5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5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试卷第2页,共11页第II 卷(非选择题)一、作文(题型注释)1、作文(50 分)纷繁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需要我们真诚面对并深入思考。
请在“自由”“英雄”“经典”和“青春”中任选一词,也可以自拟一词,填入下面两处横线中任意一处并以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文章,自定文体(诗歌除外)。
①真正的_________ ②__________之窘二、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
穷人树 一密林深处,阳光从树梢上筛落下来,投下一地斑驳。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已经脱离了同伴,进入一个无人之境。
我希望在这与世隔绝的瞬间,听到他的声音,我甚至希望看到他穿着白色长衫的身影、飘着白色胡须的脸庞。
这是什么?土路一侧,杂乱无章的林间空地里出现了一排整齐的青草,大约有三四米长吧,高不过 30 公分。
难道,他就在这里?我停住脚步,四下打量,没有墓碑,没有墓室,只有几束野花,那是刚刚和我擦肩而过的外国人从附近采来的。
我只能相信,就是这里了。
我走近那一排像哨兵一样列队的青草,弯下腰,我把我的手掌按在青草附近的泥土里。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许想感受一下历史中某个时刻的温度?应该是。
同行们陆续赶到。
大家按照中国民间的习俗,鞠躬。
青草下面,是 19 世纪俄罗斯最杰出的作家、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二东翼楼是托尔斯泰最后的住所。
我们看到了追求“平民化”的托尔斯泰当年种地的农具、做鞋的工具,还有一些简朴的生活用品。
东翼楼的门前,有一棵小树,单薄瘦弱。
2015年北京西城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北京西城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2015年北京西城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市西城区2015 年高三一模试卷语文2015.4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有些外国人颇为羡慕中国人有私章。
他们觉得在小小的一块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姓,或阴或阳,或篆或籀,或铁线或九叠,都怪有趣的。
抗战时期,闻一多在昆明,以篆.(zuàn)刻图章为副.业,当时过境的美军不少,常有人登门造访,请求他的铁笔。
他照例先给对方起一个中国名字,告诉他们那几个中国字既是谐.音,又有吉祥高雅的涵义。
对方已经乐不可支,然后就会约期取件,当然是按润例计酬。
虽是(甲),却也不轻松,视石之大小软硬而用指力、腕力或臂力,积年累月地捏着一把小刀,伏在案上于方寸之地纵横排奡注,势必至于两眼昏花,肩耸背驼,手指磨损。
对于他,。
在字画上盖章,能使得一幅以墨色或青绿为主的作品,由于朱色印泥的衬托,而显得格外生动,分)A.篆.(zuàn)刻副.业 B.动辄.(zhé)谐.音C.迂.(yū)阔胸意. D.所镌.(juàn)嗣.后2.在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A.雕虫小技妙笔生花画蛇添足B.雕虫小技画龙点睛大煞风景C.举手之劳妙笔生花大煞风景D.举手之劳画龙点睛画蛇添足3.在第一段结尾横线处填入一句话,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篆刻已不复是谋生苦事,而是文人雅事了B.篆刻不但是文人雅事,而且是谋生苦事了C.篆刻已不复是文人雅事,而是谋生苦事了D.篆刻不但是谋生苦事,而且是文人雅事了4.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日色冷青松 B.蝉翼柳塘风C.禅房花木深 D.梅柳渡江春5.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北京市西城区2015届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不分版本

北京市西城区2015届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不分版本北京市西城区2015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 分。
考试时长 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有些外国人颇为羡慕中国人有私章。
他们觉得在小小的一块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姓,或阴或阳,或篆或籀,或铁线或九叠,都怪有趣的。
抗战时期,闻一多在昆明,以篆〔zuàn〕刻图章为副业,当时过境的美军不少,常有人登门造访,请求他的铁笔。
他照例先给对方起一个中国名字,告诉他们那几个中国字既是谐音,又有桔祥高雅的涵义。
对方已经乐不可支,然后就会约期取件,当然是按润例计酬。
虽是〔甲〕,却也不轻松,视石之大小软硬而用指力、腕力或臂力,积年累月地捏着一把小刀,伏在案上于方寸之地纵横排奡注,势必至于两眼昏花,肩耸背驼,手指磨损。
对于他,。
在字画上盖章,能使得一幅以墨色或青绿为主的作品,由于朱色印泥的衬托,而显得格外生动,有〔乙〕之妙。
据说这种做法以酷爱文化的唐太宗为始,他有自书“贞观〞二字的联珠印,嗣后唐代内府所藏的精品就常有“开元〞“集贤〞等钤记。
一般而言,收藏家或鉴赏家在字画名迹上盖个图章原不是什么坏事,不过一幅完美的作品假设是被别人在空白处盖上了密密麻麻的大小印章,却是〔丙〕。
最讨厌的是清朝的皇帝,动辄〔zhé〕于御题之外加盖什么“御览之宝〞的大章,好似非如此缺乏以表示其占有欲的满足。
最迂〔yū〕阔的是一些藏书印,如“子孙益之守勿失〞、“子孙永以为好〞、“子子孙孙永无鬻〞之类,我们只能说其情可悯,其愚不可及。
明清以前,文人雅士篆刻之风大行,流落于市面的所谓闲章常有奇趣,或摘取诗句,或引用典实,或直写胸意。
有时候还可于无意中遇到石质特佳的印章,近似旧坑田黄之类。
先君嗜金石篆刻,积有铜器铭文、碑石拓片很多,印章亦不少,丧乱中我仅携出数方,除“饱蠹楼藏书印〞之外尽属附章。
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2024.5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2023年是人工智能领域爆炸式发展的一年,OpenAI公司推出的ChatGPT便是其中的代表。
一年多的时间里,ChatGPT的版本从3.5升级到4.0,进步明显:专门训练它的硬件设备升级,其中央处理器(CPU)内核和专用图形处理器(GPU)分别增加到28万个和1万个;它有1万亿个参数,知识的获取从检索固定的数据库发展到可以自行上网寻找资料;它不但可以解读用户发送的图片,还可以根据文字描述生成图像……人工智能产品研发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
ChatGPT展示出人工智能应用的巨大价值,OpenAI公司的估值因此一飞冲天,最大的外部投资者微软公司更因此获利巨大。
其他几家科技巨头不可能对此视而不见,尤其是谷歌公司,多年来一直被认为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如今被OpenAI抢了先机,谷歌只能寻机后发制人。
果然,谷歌在2023年底推出了“双子座”(Gemini)。
这款多模态大模型人工智能产品在32项功能的评测中有30项的表现超过了ChatGPT。
除了在文字方面的输出看上去与ChatGPT不相上下,它还对图片和视频有着超强的理解和推理能力,同时可以针对提问给出混合文字和图像的多模态输出——这是ChatGPT 尚不具备的。
2024年初,谷歌的聊天机器人Bard已融合了Gemini的能力,升级版Bard的表现完全不逊于ChatGPT。
而与此同时,OpenAI又发布了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它能根据提示词生成60秒的连贯视频,这预示着一个新的视觉叙事时代的到来。
差不多同时,DeepMind公司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的Mobile ALOHA机器人问世。
它是一对可以使用锅碗瓢盆、操作家用电器乃至洗衣叠被的机器臂,精细程度不输人类。
2023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2023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照要求答题。
(1)2019 年,我刚上初中一年级。
来到新的学校,我感到有点局促不安。
新的同学、新的老师,一切都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一天,我在课间休息时,发现一个人影走出了图书馆。
好奇心驱使着我,我跟着那个人影,看到他来到一个地方,拿出了一本书阅读起来。
我看了看书名,是一本关于励志和成功的故事书。
我好奇地走过去,向他打招呼,他也很友好地回应了我的问候。
我问他为什么在课间选择读书,他笑着说:“读书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让我快乐,也帮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听到这句话,我心中涌起了一股热流。
从那时起,我们成了朋友,我也开始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读书的好处真的很多,首先它能增加知识。
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籍,我们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了解不同的文化和历史,也能丰富自己的思想境界。
其次,读书可以开拓视野。
书籍里有丰富的内容,世界的奇妙在于它从来不缺少精彩,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此外,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3)我喜欢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包括小说、诗歌、科普书等。
每当我打开一本好书,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沉浸其中,感受其中的乐趣和智慧。
读书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学习。
通过读书,我逐渐塑造了自己的性格,明确了自己的目标。
读书让我变得温柔、有耐心,也让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
在我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书籍给了我力量和勇气,让我不再感到孤单和无助。
(4)我希望能够将读书的习惯传播给更多的人。
读书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追求,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智慧的源泉,开启通往成功的大门。
所以,希望大家都能抽出时间来读书,让书籍成为我们人生中美好的伴侣,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前行。
2015年_全国II卷语文(原卷+答案)

2015年高考新课标语文全国二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①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②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③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田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④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2015东城二模 北京市东城区2015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5东城二模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语文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10小题,共3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10题。
【材料一】中药命名的文化意蕴‚厚朴‛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书称其因‚本质朴而皮厚‛得名。
但这看似简单的药名却实在不简单。
厚,是淳厚的厚;朴,是质朴的朴。
淳厚与质朴是中国人一向赞美的品德,巧妙地落在了一味药草上。
在数千种中草药中,有很多这样粗看自然质朴,细品却韵味十足的药名。
“百合”的意趣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中记录了这样一种病:患病者精神、饮食、行动皆异于常人,沉默少言,欲睡难眠,不思饮食,此为‚百合病‛。
中医认为这个病多由心神失养,或情致不调等引起。
治疗这个病常用‚百合‛为主药,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病情及时调整。
那么,‚百合‛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说来没什么稀奇,罗大佑歌中的‚野百合‛和近年被阿宝唱响的‚山丹丹‛就是这味百合良药。
娇艳的百合花在山野蓬蒿.中亭亭玉立,其生于地下的鳞茎由近百块鳞瓣抱合而成,古人将其视为‚百年好合‛的吉兆,花也因此得名。
不过,治疗百合病的不是美丽的花朵,而是那抱合的鳞茎。
百合具有滋阴润肺、镇静安神之功效,在中医看来,精神、情绪上的问题,就要用‚百合‛去治。
因此,就有了百合病是‚因以百合为主药才得名‛的说法,百合也有了‚因治百合病才叫百合‛的另一种得名原因。
中草药中,像百合一样拥有美妙、独特的名字的还有很多。
比如《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将一种主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的‚玉竹‛列为上品,但此草并非竹类,它还有个名字叫‚葳蕤..‛,有华美之意。
不过,‚玉竹‛之名更雅。
李时珍说‚其叶光莹像竹,其根长而多节‛,故名玉竹。
药名的诗情比起西药以化学分析为起点命名的科学和理性,中药本草的命名则大都感性。
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高三二模数学(文)试卷及解析(无水印)概述

13. 【解析】 m 2 有题可知当目标函数取最大值
5 5 5 时 x my ,即 x my ,所以直线的恒过定点 3 3 3
5 1 2 ( , 0) ,目标函数在 A 处取得最大值, A( , ) 代入 3 3 3 5 x my ,即 m 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2, O 为 AD 的中点,射线 OP 从 OA 出发,绕着点 O 顺 时针方向旋转至 OD ,在旋转的过程中,记 AOP 为 x x 0 ,π , OP 所经过的在正 方形 ABCD 内的区域(阴影部分)的面积 S f x ,那么对于函数 f x 有以下三个结 论:
b
为了鼓励卖场, 在同型号电视机的销售中, 该厂商将销售量高于数据平均数的卖场命名 为该型号电视机的“星级卖场”. (Ⅰ)求在这 10 个卖场中,甲型号电视机的“星级卖场”的个数 (Ⅱ)若在这 10 个卖场中,乙型号电视机销售量的平均数为 26.7 ,求 a b 的概率 (Ⅲ) 若a 1, 记乙型号电视机销售量的方差为 s 2 , 根据茎叶图推断 b 为何值时,s 2 达 到最小值. (只需写出结论) (注:方差 s 2
1 x x 1 n
x
2
2
x
2
2 ,xn 的平均数) xn x ,其中 x 为 x1 ,x2 ,
19. (本小题满分 14 分) 设 F1 , F2 分别为椭圆 E :
x2 y2 1(a b 0) 的左、右焦点,点 A 为椭圆 E 的左顶点, a2 b2
点 B 为椭圆 E 的上顶点,且 AB 2 . ⑴ 若椭圆 E 的离心率为
6 ,求椭圆 E 的方程; 3
⑵ 设 P 为椭圆 E 上一点,且在第一象限内,直线 F2 P 与 y 轴相交于点 Q ,若以 PQ 为 直径的圆经过点 F1 ,证明:点 P 在直线 x y 2 0 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高三二模试卷 语文 2015.5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4分) 【材料一】 ①每年六月,荔枝飘香。一串串果实红彤彤、沉甸甸,压弯了枝头,惹人喜爱。摘下一颗,剥开龟.裂的外壳,露出晶莹的果肉,汁水欲滴,令人垂涎。
②荔枝原产于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早在汉初,南越王赵陀就曾将荔枝献给高祖刘邦。可见,那时广州已有荔枝出产。而这次入贡,也使中原民众知道荔枝为何物。但那时从南越到中原,相隔万水千山,交通又原始落后,刘邦收到的,不大可能是鲜荔枝,十有八九是荔枝干之类的东西。 ③到汉武帝时,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于元鼎六年破南越后,在上林苑中建起“扶荔宫”,用来种植南征得来的奇花异草。这其中,就有荔枝树数百棵。但是南北气候不同,那些移植来的荔枝最后全都凋零枯萎了。 ④到东汉时,鲜荔枝已经成为固定的贡品,由交趾等郡定期送往首都洛阳。这个路程非常遥远,为保证送到皇帝面前的荔枝不会腐败变质,送荔枝的人不得不“昼夜奔腾”。这样做,除了要设置驿舍、劳民伤财外,使者在山高路远中也难免遭遇“毒虫猛兽之害”。后来有官僚不堪其扰,给皇帝写信诉苦,“和帝诏太官省之”,这才决定以后不再送了,算是做了件惠及民生的好事。 ⑤唐初的张九龄,是广东韶关籍才子,很为家乡的荔枝骄傲,盛赞其“百果之中,无一可比”。但当时朝野大臣中,吃过荔枝的尚不多。待至唐玄宗时,杨贵妃嗜吃鲜荔枝,玄宗就让人从当时出产荔枝的重庆涪陵附近,快马加鞭,经由子午谷送荔枝到长安。乍看起来似乎是挺浪漫的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事实上,这段路程,要骏马不停地跑上七天七夜,送荔枝的人和马往往在路上奔波劳累而死,百姓怨声载.道。⑥荔枝不易保存是出名的,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就曾写道:“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之外,色香味尽去矣。” ⑦大文豪苏东坡本是极爱甜食,极爱吃荔枝的,但他痛感于百姓疾苦,曾就上贡荔枝写诗说“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注”,乞愿苍天不要有荔枝这种佳果以免伤害百姓。 ⑧苏东坡得以吃上新鲜荔枝,是在其晚年被贬谪到当时的烟瘴之地惠州的时候。在那里,他为荔枝的甘醇所征服,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⑨有了荔枝可以大块朵颐,东坡居士竟然顾不得岭南的炎热酷暑,也不理会贬谪的颠沛落魄,心甘情愿呆在广东不走了。 ⑩根据蔡襄的描述,北宋时荔枝大概有30多个品种。出产荔枝的三地中,福建的荔枝品质最佳,岭南、巴蜀次之。在福建各地中,手屈一指的品种当属“陈紫”。蔡襄描述说:“其实广上而圆下,大可径寸有五分,香气清远,色泽鲜紫,壳薄而平,瓤厚而莹,膜如桃花红,核如丁香母。剥之凝如水精,食之消如绛雪。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状.也。”也就是说,
陈紫这一品种不仅个头大,壳薄肉厚核小,而且味道清香中正,果肉晶莹如水晶,入口即化无渣滓.。
⑪除了给人以味觉享受,成熟的荔枝点缀在翠绿的枝叶之间,蔚.为大观。 甲 ,说的是初熟之际,稀疏点缀的微妙; 乙 ,说的是全树果实累累的胜景。 丙 ,荔枝不仅以其味美,更以其可爱的外貌赢得人们的青睐。 (取材于赵健《闲话荔枝》,有删改) 【注】疮痏:疮疡,伤痕,引申为祸害。
1.下列各组词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龟.裂(qūn)脍炙人口B.怨声载.道(zài) 颠沛落魄
C.渣滓.(zǐ) 大块朵颐D.蔚.为大观(wèi)手屈一指
2.下列各词语中的“状”与文章⑩段“其味之至,不可得而可状.也”中的“状”,意义不同..
的一项是(2分) A.写景状物 B.无可名状 C.巴陵胜状 D.口写手状
3.将下列文句依次填入⑪段甲、乙、丙三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 ②绿叶云舒,朱食星映③灼灼若朝霞之映日,离离如繁星之丽天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4.下列有关作家和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九龄,唐代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品《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两句堪称千古绝唱。 B.“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过华清宫绝句》。其作者杜牧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C.白居易,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与元稹并称为“元白”。其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D.苏东坡,以自己“以诗入词”的文学创作为词体发展提供了另一种样式,为宋词开拓出豪迈慷慨的新境界。
5.文章提到苏东坡既写过“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又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语。这两句中苏东坡对荔枝的态度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二、根据下面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二,完成6—9题。(13分) 6.下列对荔枝极易变质的原因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 荔枝果皮中含有大量酚类化合物,容易产生化学反应,导致果皮变色。 B. 成熟荔枝的果皮能释放出大量的乙烯,从而加速鲜果的衰败、腐烂。 C. 荔枝鲜果富含糖分,果肉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和脂肪。 D. 荔枝鲜果的呼吸强度大,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促使鲜果陈化,抗病力降低。
7.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材料一、材料二都涉及的内容的一项是(3分)A. 荔枝果肉晶莹,味道鲜美,为世人所钟爱。 B. 荔枝在短期内极易变质,不易贮藏保鲜。 C. 荔枝主要生长于湿热地区,在北方难以成活。 D. 荔枝对于文人来说,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8.参照材料二⑨段(甲)处“蜜浸封坛沉井法”的命名方法,给本段丙、丁两处所述荔枝保鲜法命名。要求每处不得多于7个字。(4分)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材料二⑨段看,古人保鲜荔枝时,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请简要概括。(3分) 【材料二】 ①岭南四大佳果之首的荔枝,以其晶莹透剔甘醇多汁的果肉,清香甜爽的风味和娇艳似火的果色驰名于世。在全球无数名优佳果之中,色、香、味皆极佳的荔枝堪称水果之王。 ②可惜的是,荔枝是“炎方之果,性最畏寒”,这种生理生态特征,使它只能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生长和分布,而不能在全球广泛种植。因此,荔枝的种植地域有极大的局限。另外,荔枝保鲜期极为短暂,果实一旦成熟必须立即摘取,否则过熟的果实将更加难以保险贮藏。摘下来的荔枝,红艳的果色在常温下只能保持一天,在这一天中明显可以看出果色不断由鲜红变暗红,再变褐色,紧接着果壳上出现霉斑,霉菌快速繁殖互相传染,果壳变软,渗出汁液,香味尽失,腐烂相继。成熟的荔枝鲜果,如不经过特殊处理,在常温下二三日便失去商品价值,不可逆地衰败腐烂,被视为世界上最难贮藏的水果。 ③荔枝鲜果为什么烂得这样快?这要从荔枝果实本身的结构、成分和生理特性谈起。④第一,荔枝果皮薄,细胞排列疏松,水分极易散失,果皮中含有大量酚类化合物,在环境中氧和果皮中的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酚类有机物质转化为醌类物质,醌类物质积累聚合,褐色显现,红色消失。 ⑤第二,促使果实成熟、器官衰老的催熟激素乙烯,在果实成熟腐烂过程中起着加速剂的作用,而成熟的荔枝果皮又是形成和释放乙烯的中心。据测定,果皮的乙烯释放量高达果肉和种子的数十倍。果皮大量释出乙烯是致使鲜果加速衰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⑥第三,荔枝鲜果富含糖分,甚至高达20%,果肉含水量高,细胞壁薄嫩,果肉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磷、钙、钾等)、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丰富的鲜果又缺乏坚韧厚实致密果皮的保护,很难抵御形形色色霉腐病原菌的侵袭。科研工作者已从腐烂的荔枝果实中分离出10多种病原菌,如霜疫菌、炭疽、酸腐、青绿霉菌等等。虽然它们的入侵并非同步,有些菌种早在挂果期就已经“登陆”,但是只要摘下的鲜果处在陈化进程中,其抗病抵御能力自然下降,一些有害菌就会乘机滋生,暴发作乱。 ⑦第四,荔枝收获季节正值高温盛夏。植物器官的呼吸强度通常在一定范围内与温度上升呈正相关。而荔枝鲜果的呼吸强度又比橙果高二三倍。呼吸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促使鲜果陈化,抗病力降低。 ⑧荔枝的鲜果难以贮藏,而且极易变质,这一点古人早有体会。因此在保险贮藏方面曾创造了不少的方法。 ⑨如明初《耀仙神隐书》载“收生荔枝,将熟时摘,入瓮浇蜜浸之,以油纸封固瓮口,勿令渗水,投井中,虽久不损”,此可称之为(甲)“蜜浸封坛沉井法”。明代万历二十五年《荔枝谱》载:“乡人常选鲜红者,于竹林中择巨竹,凿开一窍,置荔枝节中,仍以竹箨裹泥固封其隙,借竹生气滋润,可藏至冬春色香不变。”此可称之为(乙)“活竹窍藏法”。又据明末清初《广东新语》载:“就树摘完好者,留蒂寸许蜡封之,乃剪去蒂。复以蜡封剪口。以蜜水满浸,经数年,味色不变,是予终岁皆有鲜荔枝之饱。”此可称之“_____(丙)_____”。还有荔枝“在树时并荔叶剪之,置新瓦坛中,泥柊叶封其口,倒沉井中。有佳宴时出之,色如新,可支一日”,此可称之为“_________(丁)__________”。 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国内外一些重要水果产区和大、中城市,在水果保鲜贮藏方面都建有专门设施,如我国现今多用的是通风贮藏库和机械冷藏库。前者利用库外昼夜气温变化的差异,使库内保持低温进行贮藏;虽然成本低廉,但是贮藏效果相对较差。后者利用机械制冷,并可根据果品种类不同,对贮藏温度进行人工调控,有较好的贮藏效果。 (取材于周肇基《荔枝保鲜贮藏古今谈》,有删改)
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