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给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
微生物限度标准

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判断
微生物限度标准
另外:
1.含原药材粉的制剂细菌数每1g不得过10000个(丸剂每1g不得过30000个)、每1ml不得过500;霉菌和酵母每1g、1ml不得过100个;每1g、1ml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每1g应小于100个、每1ml应小于10个。
2.含豆豉、神曲等发酵成分的制剂细菌数每1g不得过100000个、每1ml不得过1000;霉菌和酵母每1g不得过500个、1ml不得过100个,每1g、1ml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每1g
应小于100个、每1ml应小于10个。
3.用于表皮或黏膜不完整的含原药粉的局部给药制剂:细菌数每1g或10cm2不得过1000个、每1ml不得过100个;霉菌和酵母每1g、1ml或10cm2不得过100个;每1g、1ml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
4.用于表皮或黏膜完整的含原药粉的局部给药制剂:细菌数每1g或10cm2不得过10000个、每1ml不得过100个;霉菌和酵母每1g、1ml或10cm2不得过100个;每1g、1ml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
微生物限度标准2010版

二、微生物限度标准(2010版药典二部附录P115,一部P88)(一)致病菌•口服制剂每g或每ml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含动物药及脏器的药品同时不得检出沙门菌•含中药原生药粉还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大肠杆菌)•外用每g或每ml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梭菌;大肠埃希菌(眼、鼻、呼吸)•阴道、创伤、溃疡用制剂同时不得检出破伤风杆菌。
一次为准,检出以不合格处理(二)活螨不得检出(三)细菌与霉菌1、要求无菌或标示无菌的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规定3、局部给药制剂1)用于手术、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应符合无菌检查规定2)用于表皮或粘膜不完整、含药材原粉的:•细菌数:≤1000 cfu /g或10cm2,≤100 cfu /ml•霉菌和酵母菌数:≤100 cfu /g、ml或10cm2•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得检出/g、ml或10cm2 (各外用制剂均同)3)用于表皮或粘膜完整、含药材原粉的:细菌数:≤10 000 cfu /g或10cm2,≤100 cfu/ml霉菌和酵母菌数:≤100 cfu /g、ml或10cm2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得检出/g、ml或10cm2 (各外用制剂均同)4)眼部给药制剂已全提升为无菌制剂原:细菌数:≤10 cfu /g或ml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或1ml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每1g或1ml不得检出5)耳、鼻及呼吸道给药制剂细菌数:≤100 cfu /g、ml或10cm2霉菌和酵母菌数:≤10 cfu /g、ml或10cm2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得检出/g、ml或10cm2大肠埃希菌:鼻及呼吸道给药制剂, 不得检出/ g、ml或10cm26)阴道、尿道给药制剂细菌数:≤100 cfu /g或ml霉菌和酵母菌数:≤10 cfu /g或ml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不得检出/g、ml或10cm27)直肠给药制剂细菌数:≤1000 cfu /g,≤100 cfu /ml霉菌和酵母菌数:≤100 cfu /g或ml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得检出/g或ml8)其它局部给药制剂细菌数:≤100 cfu /g、ml或10 cm2霉菌和酵母菌数:≤100 cfu/g、ml或10cm2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得检出/g、ml或10cm24、含动物组织及动物类原药材粉(蜂蜜、王浆、动物角、阿胶除外)的口服制剂:每10g或10ml还不得检出沙门氏菌5、有兼用途径制剂:应符合合途径的标准6、霉变、长螨者:以不合格论。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一、引言。
微生物限度检查是指在制药生产过程中,对原料药、辅料、中间体、制剂等药品进行微生物检查的一项重要工作。
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防止因微生物污染而引起的药品变质和危害患者健康的风险。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规范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流程,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二、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制药企业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人员,包括检验员、操作人员等。
三、术语和定义。
1. 微生物限度,指药品中允许存在的微生物的最大数量,通常以菌落形成单位(CFU)或细菌总数来表示。
2. 微生物限度试验,是指对药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查的一种实验方法,包括细菌总数、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
3. 标准菌株,指已经鉴定并保存在实验室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菌株。
四、操作流程。
1. 样品准备。
(1)取样品,按照规定的取样方法,从所检查的药品中取得代表性样品。
(2)样品处理,根据检测要求,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稀释、均质等。
2. 培养基制备。
(1)准备培养基,根据检测要求,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包括琼脂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等。
(2)灭菌处理,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确保培养基的无菌状态。
3. 菌种接种。
(1)接种方法,根据检测要求,选择适当的接种方法,包括平板法、涂布法等。
(2)接种数量,根据微生物限度试验的要求,按照规定的接种数量接种标准菌株。
4. 培养条件。
(1)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的微生物菌种,控制培养的温度,通常为30-35摄氏度。
(2)培养时间,根据微生物限度试验的要求,培养一定的时间,通常为24-48小时。
5. 菌落计数。
(1)观察菌落,根据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成情况,进行菌落计数。
(2)结果判定,根据菌落计数的结果,判定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是否符合规定的限度要求。
五、质量控制。
1. 内部质量控制,每批次微生物限度试验前,进行内部质量控制,确保实验条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新版微生物限度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操作。
职责:QC检验人员对本标准实施负责。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140页。
规程:1. 简述1.1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1.2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等是否符合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按下述规定进行检验,包括样品的取样量和结果的判断等。
除另有规定外,本法不适用于活菌制剂的检查。
1.3本检查法可采用替代的微生物检查法,包括自动检测方法,但必须证明替代方法等效于药典规定的检查方法。
1.4微生物计数试验应在受控洁净环境下的局部洁净度不低于B级的洁净空气区域内进行。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洁净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1.5如供试品有抗菌活性,应尽可能去除或中和。
供试品检查时,若使用了中和剂或灭活剂,应确认其有效性及对微生物无毒性。
供试液制备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应确认其对微生物无毒性以及与所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的相容性。
2 计数方法2.1计数方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和最可能数法(简称MPN法)。
MPN法用于微生物计数时精确度较差,但对于某些微生物污染量很小的供试品,MPN法可能是更适合的方法。
供试品检查时, 应根据供试品理化特性和微生物限度标准等因素选择计数方法,所选的方法必须具备检测充足样品量的能力,以保证所获得的试验结果能够判断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
所选方法的适用性须经确认。
2.2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2.3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2.4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计数方法应重新进行适用性试验。
注:当需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时,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检查方法同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介绍

14
菌液的制备(3 菌液的制备(3)
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 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 23~28 ℃培 养5~7天,加3~5ml0.9%无菌氯化钠 溶液洗下霉菌孢子,吸取出菌液, 取1 ml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9ml, 采用10倍递增稀释法,稀释至104~10-6,使细菌数约为50~100cfu/ml。
27
供试液的制备(4 供试液的制备(4)
非水溶液性供试品 软膏剂、乳膏剂、称供试品5g(5ml),加到 含已灭菌溶化并45℃保温的乳化剂的烧杯中,用无菌玻棒搅拌混 匀后,慢慢加入45℃左右的稀释剂85ml,边加边搅拌,使供试品 充分乳化,作供试液(1:20)。 油剂取供试品10ml,加入无菌聚山梨酯—80 5 –8ml,摇匀,再加 入稀释剂至100ml。
15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介绍
16
2005年版微生物限度标准的应用
•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 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是判定药品受到微生 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对生产企业的设备器具、 工艺流程、生产环境和操作者的卫生状况进行卫生学 评价的综合依据之一。 • 药品的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的检验,原料及辅料 的检验,新药标准制订,进口药品标准复核,考察药 品质量及仲裁等,除另有规定外,其微生物限度检查 均以本标准为依据。 • 检查项目: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及 控制菌的检 查。
11
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B) 2600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B) 10104]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 [CMCC(B) 64941]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CMCC(F) 98001] 白色念珠菌(Candida 黑曲霉(Aspergillus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CMCC(F) 98003]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CMCC(B) 44102]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MCC(B) 63501]
薄膜过滤法在局部给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中的应用

e a l o rma oe Va ia bes P vd n o i e S p o i re , M e r nd z l Clti z l n x mp e Clt i z l gn lTa lt , o io e I dn u p st is o to ia o e o rmao e a d Ch o h xdn ea eS p o io is lr e ii eAct t u p st re ,M io a o eNirt r a . M e b a c i r t n wa s d f rt e c n z l tae C e ms m rn e tai s u e o h l o
v rf a i n t s so o a o n b c e i ,f n i ry a t )a d s e i e c o i l p ce . I a h o h e i c to e t f t t l u t( a t ra u g e s s n p cf d mir b a e is n e c ft e 3 i c o i s p r l lt s s h ir b a e o e y wa o e s t a 0 . I h e t f s e i e ir b a p ce , a a l e t .t e m c o ilr c v r s n t l s h n 7 e n t e t s s o p cf d m c o i l e is i s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是药品、食品、化妆品等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标准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流程,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药品、食品、化妆品等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包括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指标的检查。
三、检查设备和试剂1. 培养基:根据不同的微生物指标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如大肠培养基、Mannitol盐琼脂、Sabouraud葡萄糖琼脂等。
2. 培养皿:使用符合规定的试验培养皿。
3. 培养箱:保证培养条件的恒温培养箱。
4. 其他常用实验用具:包括无菌采样容器、吸管、移液器、无菌培养皿等。
四、操作流程1. 样品采集:从产品中采集适量样品,保持无菌状态。
2. 制备稀释液: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稀释液将样品进行适当稀释。
3. 接种培养:将稀释后的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并在符合条件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4. 观察和统计:观察培养皿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统计出微生物的数量。
5. 结果判定:根据标准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判断检测结果是否符合规定。
五、质量控制1. 实验员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训练,并使用正确的个人防护用具。
2. 培养基的质量必须符合规定,避免培养基带有细菌污染。
3. 检查设备必须经过定期的检查和校准,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4. 标本的采集、处理、保存和运送必须符合规定,避免外界的污染和干扰。
六、结果报告根据检测结果和规定的限度标准,出具检测报告,标明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具体的检测结果数据。
七、总结微生物限度检查是产品质量检验的重要环节,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员在操作过程中也需严格遵守规程,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
2020年版《中国药典》通则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

2020年版《中国药典》通则“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蓝色字体表示新增内容,红色字体表示删减内容)非无菌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是基于药品的给药途径和对患者健康潜在的危害以及药品的特殊性而制订的。
药品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的检验,药用原料、辅料及、中药提取物及中药饮片的检验,新药标准制订,进口药品标准复核,考察药品质量及仲裁等,除另有规定外,其微生物限度均以本标准为依据。
1.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及标示无菌的制剂和原辅料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2.用于手术、严重烧伤、严重创伤的局部给药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3.非无菌化学药品制剂、生物制品制剂、不含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见表 1。
表 1 非无菌化学药品制剂、生物制品制剂、不含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标准给药途径需氧菌总数(cf u/g、cf u/m l或cf u/10c m2)霉菌和酵母菌总数(cf u/g、c fu/m l或cfu/10cm2)控制菌口服给药①固体制剂液体及半固体制剂103102102101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1g 或1ml);含脏器提取物的制剂还不得检出沙门菌(10g 或10ml)口腔黏膜给药制剂齿龈给药制剂鼻用制剂102101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1g、1ml 或 10cm2)耳用制剂皮肤给药制剂102101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1g、1ml 或10cm2)呼吸道吸入给药制剂102101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或 10ml ) 阴道、尿道给药制剂102101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1g 、1ml 或 10cm 2);中药制剂还不得检出梭菌(1g 、 1ml 或 10cm 2)直肠给药 固体制剂103102 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1g 或 1ml )其他局部给药制剂102102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1g 、1ml 或 10cm 2)注 ①化学药品制剂和生物制品制剂若含有未经提取的动植物来源的成份及矿物质还不得检出沙门菌(10g 或 10ml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黄肤乐软膏 适用于: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湿 疹,足癣,银屑病,传染病科,皮肤科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 部
3.3 用于表皮或黏膜完整的含药材原 粉的局部给药制剂 细菌数 每1g 或10cm2 不得过10 000cfu。每1ml 不得过100cfu。
成品请检单
冰黄肤乐软 膏 规格/包装规 15克/支 格 请检部门 物料部 生产单位 请检目的 备注 XXX公司 品名 进厂编号
甘露醇氯化钠琼脂 卵黄氯化钠琼脂
样
阳
阴
营养琼脂斜面
纯培养 36±1℃18~24h
革兰氏染色镜检
血浆凝固酶试验 报告
项目目标
按照局部给药制剂微生物限度 检查规定工作程序和检验操作 程序,得到局部给药制剂微生 物限度常规细菌计数、霉菌以 及控制菌检查结果,并依据执 行标准判定结果是否符合规定。
谢谢观赏
样品信息(冰黄肤乐软膏)
【处方】
大黄 姜黄 薄荷脑 硫黄 黄芩 甘草 冰片
【制法】 以上七味,取大黄、姜黄、黄芩、甘 草粉碎成极细粉;硫黄研成极细粉;冰片、薄 荷脑研匀;将上述极细粉及经配研的冰片、薄 荷脑加入软膏基质918.2g(基质制备;取甘油 80g、硬脂酸120g、三乙醇胺30g、液状石蜡 180g、石蜡80g、羟苯乙酯1.5g、蒸馏水加至 1000g,置于一容器中,加热至85~90℃,待完 全溶化,停止加热,搅拌至冷凝,即得)中, 搅拌均匀,制成1000g,即得。
铜绿假单胞菌
革兰氏染色镜检 氧化酶试验
阴性
阳性
报告
绿脓菌素试验
阴性
阳性 报告
明胶液化试验 硝盐还原试验 42℃生长试验 报告
金黄色葡萄球菌
10ml 供试液 10-1 分离培养 (划线接种) 卵黄或者甘露醇 36±1℃18~24h 1ml菌悬液 10ml稀释液 增菌培养 亚碲酸钠或营养肉汤每份100ml 36±1℃ 18~24h 必要时延至48h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制剂通则
软膏剂系指提取物、饮片细粉与适宜基质均 匀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常用基质分 为油脂性、水溶性和乳剂型基质,其中用乳 剂型基质制成的软膏又称为乳膏剂,按基质 的不同,可分为水包油型乳膏剂与油包水型 乳膏剂。
其他局部给药制剂
细菌数每1 g、1ml或10cm2不得过100cfu 霉菌和酵母茵数每1g、1ml或10cm2不得过100cfu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1g、1ml或 10cm2不得检出。
细菌数每1g、1ml或10cm2不得过100cfu 。 霉菌数和酵母菌数每1g、1mll或10 cm2应小于10cfu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每1g 、 1ml或10cm2不得检出。
Your picture
局部给药制剂各给药途径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3.7 直肠给药制剂 细菌数 每1g 不得过1000 个。每1ml 不得过100cfu。 霉菌和酵母菌数 每1g 或1ml 不得过 100cfu。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每 1g 或1ml 不得检出。
项目九
局部给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
• 邓佳文 游泽辉
2015-3-13
局部给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
局部给药途径和剂型
目录
局部给药微生物限度标准
样品信息及准备
工作流程
填写报告
局部给药途径和剂型
局部给药途径
包含通过皮肤、五官和生殖、排 泄器官等给药,剂型包括凝胶、 软膏、栓剂等。微生物检查内容 通常有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检查,部分剂型还需检查大肠埃 希氏菌,阴道给药则需要检查梭 菌。还有一些特殊局部给药制剂 需要进行无菌检查等。
取样量
取样设备 指令下达日 期 指令下达人 注意事项
R 1.注意勿损伤产品内包装并及时复原 取样设备 R2.请在24h内取样 指令下达日期 R 3.取样后3h接种检验 R 4.目的:控制菌检查 指令下达人 1.操作与指令有无偏差: □无 □有 执行人 游泽辉、邓佳文 2.偏差情况及说明 备注
取样记录
目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备注
取样日期
2015-3-13
取样人
细菌 霉菌和酵母菌
稀释 液
营养琼脂 玫瑰红钠
样品
10g
供试液 10-1 1ml
10-2
10-3 1ml 阴性对照
1ml
x2
铜绿假单胞菌
10ml 供试液 10-1 样 阳 阴 分离培养(划线接种) 溴代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平板 36±1℃ 18~24h 纯化培养 营养琼脂斜面 36±1℃ 24h 1ml菌悬液 10ml稀释液 BL增菌 36±1℃ 18~24h 必要时延至48h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制剂通则
凝胶剂系指提取物与适宜 基质制成具凝胶特性的半 固体 或稠厚液体制剂。按基质 不同,凝胶剂可分为水性 凝胶与油性凝胶。 其他局部给药制剂
细菌数每1 g、1ml或10cm2不得过100cfu 霉菌和酵母茵数每1g、1ml或10cm2不得过100cfu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1g、1ml或 10cm2不得检出。
Your picture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制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则
栓剂系指提取物或饮片细粉与适宜基质 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栓剂因施用腔道的不同,分为直肠栓、 阴道栓和尿道栓。 直肠栓为鱼雷形、圆锥形或圆柱形等; 阴道栓为鸭嘴形、球形或卵形等;尿道 栓一般为棒状。
阴道、尿道给药制剂
3.1 用于手术、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局 部给药制剂 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
Your text here 3.4 眼部给药制剂 细菌数 每1g 或1ml 不得过10cfu。 霉菌和酵母菌数 每1g 或1ml 不得检 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 肠埃希菌 每1g 或1ml 不得检出。
3.2 用于表皮或黏膜不完整的含药材 原粉的局部给药制剂 细菌数 每1g 或10cm2 不得过1000cfu 。每1ml 不得过100cfu。
数量 请检日期
1盒
请检人 微生物限度检查 局部给药制剂
XXX
2015-3-13
品名 规格 取样方法
成品取样指令 冰黄肤乐软膏 批号/编号 品名 批号 执行SOP— 包装规格 数量 ————— 取样方法 XXXX 年XX月XX日XX时XX分 取样地点 XXX 取样量 执行人 XXX 冰黄肤乐软膏 数量 取样地点 洁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