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奇妙的小水滴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水滴的旅行》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水滴的旅行》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水滴的旅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神奇的水》,详细内容为:小水滴的旅行。

通过讲述小水滴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使幼儿了解水的三态,以及水的循环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知道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增强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关爱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

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及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水滴旅行故事课件、实验器材(热水、冰块、杯子、吸管等)。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以故事形式讲述小水滴在不同环境中的旅行过程,引导幼儿关注水的三态变化。

(2)邀请幼儿分享在生活中遇到的水的三态变化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观察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2)讲解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及其特点。

3. 随堂练习(5分钟)(1)幼儿用彩泥制作小水滴,观察水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2)教师指导幼儿完成观察记录表,巩固所学知识。

(2)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水循环的意义,激发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爱。

六、板书设计1. 小水滴的旅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水的循环:蒸发、凝结、降水2. 实践活动:观察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旅行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验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水循环现象,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探索水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故事情境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且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

3. 例题讲解:实验演示和讲解需要清晰、准确,确保幼儿能够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水滴旅行记》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水滴旅行记》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水滴旅行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水的奥秘》中的第三节《小水滴旅行记》。

本节课主要详细内容为向幼儿介绍水滴的形态、水的循环过程以及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滴的形态,知道水的循环过程,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滴的形态、水的循环过程、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水的循环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滴模型、地球仪、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学具:画纸、彩笔、水杯、小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水滴模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水滴的形态,引导幼儿思考水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2. 例题讲解(10分钟)利用地球仪和多媒体课件,讲解水的循环过程,让幼儿了解水滴的旅行路线。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动手进行小实验,观察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加深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4. 情景互动(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好方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6. 创新拓展(10分钟)鼓励幼儿用画笔和水杯创作一幅关于水滴旅行的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水滴旅行记2. 板书内容:(1)水滴的形态(2)水的循环过程(3)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4)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结合生活实际,想出一个节约用水的好方法,并用水杯和小石子进行创作。

2. 答案示例:用洗菜水浇花,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为花草提供了养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实践情景引入、详细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幼儿了解了水滴的形态、水的循环过程以及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

大班科学奇妙的小水滴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奇妙的小水滴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奇妙的小水滴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奇妙的小水滴》,主要内容涵盖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循环以及小水滴在不同环境中的角色和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和重要性,培养他们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知道小水滴在不同环境中的作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了解小水滴在不同环境中的作用。

难点: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循环的原理,以及小水滴在不同环境中的角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小水滴模型、实验材料(如冰块、热水、杯子等)。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材料包,包括冰块、热水、杯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循环的动画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循环的图片,进行讲解,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和重要性。

3. 实验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冰块融化成水、水加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亲身体验水的三态变化。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小水滴在不同环境中的图片,引导幼儿思考小水滴在这些环境中的作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5.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关于小水滴在不同环境中的作用的实验,并进行展示。

6.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循环的关键词,方便幼儿记忆。

六、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水的循环和节约用水的情况,并记录下来。

2. 请幼儿设计一个关于小水滴在不同环境中的作用的实验,并拍摄成视频。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动画视频、实验操作、例题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循环,以及小水滴在不同环境中的作用。

在实验操作环节,幼儿积极参与,观察仔细,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深刻的体验。

大班科学教案《小水滴旅行记》

大班科学教案《小水滴旅行记》

大班科学教案《小水滴旅行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水世界》第三节《小水滴旅行记》,内容主要包括水的三态变化,即液态、固态和气态的特点及相互转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掌握水三态变化的基本原理。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三态变化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理解水三态变化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冰块、水、热水、干冰)、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小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冰块,让幼儿触摸并描述感受。

(2)将冰块放入烧杯,观察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

(3)引导幼儿思考:冰块为什么会融化成水?2. 例题讲解(15分钟)(1)通过PPT展示水三态变化的过程,讲解液态、固态和气态的特点。

(2)以小水滴旅行的故事形式,讲述水三态变化的基本原理。

(3)结合实物展示,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讨论,用画笔和彩泥制作水三态变化的模型。

(2)每组展示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2)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水三态变化的表现?六、板书设计1. 《小水滴旅行记》2. 内容:(1)水三态:液态、固态、气态(2)特点:流动、固定、无色无味(3)变化过程:融化、凝固、蒸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并记录家中水龙头流水、冰箱冰块融化、热水蒸发等现象。

(2)用画笔和彩泥制作水三态变化的小故事。

2. 答案:(1)观察记录表(略)(2)小故事示例:小水滴原本在冰箱里,它遇到了冷空气,变成了小冰块。

有一天,小水滴被放进了烧杯里,它感受到了温暖,又变成了水。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小水滴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小水滴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小水滴教案本次大班科学活动的主题是水,活动目标是让孩子们了解水的性质,认识水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掌握水的基本概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选取了小水滴为主题,通过互动式的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水的神奇之处。

教学准备教学材料•水滴模型(可以通过网上购买打印出来)•可乐/气水杯子(代表水)•色素杯子(颜色代表不同污染)•蓝色食品色素教学步骤1.首先,我放上一张小水滴的照片,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描述水滴的形态以及水滴的特性。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水,希望孩子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能够更好的认识水。

2.接下来,我用一个杯子代表水,给杯子里倒入了一些可乐/气水,然后问孩子们,这是不是水?孩子们纷纷点头,认为这是水。

我接着问:这水里有没有污染物(色素)呢?孩子们看了看杯子,看到底部有一层色素,认为水里有污染物。

教学说明: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了解水的污染问题,认识不同颜色的污染物会对水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同时也启发孩子们了解尽可能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3.接下来,我向孩子们展示了一瓶蓝色食品色素,问孩子们“大家知道色素是什么吗?只要在水中滴上一滴,水的颜色就会变成这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 孩子们渐渐的想到,超市里的饮料、小吃、巧克力等都携带了色素,尤其是许多果味饮料的色素吸引了不少孩子的注意力。

我向孩子们介绍了色素的影响因素,以及对我们的身体等部位的危害。

4.接下来,我拿出了水滴模型,让孩子们触摸水滴,感受水的气味和质感。

随后,我开始向大家讲解水的性质,比如什么是水?水有哪些形态?水有哪些性质?等等。

逐渐地,孩子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水性质的理解和认识。

5.最后,我邀请孩子们到小组中,让他们在水滴模型上贴上自己的名字,表示对水环保宣言,通过努力控制自己的水的消耗和技巧,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反思分析通过这次科学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让孩子学会爱护环境尤其是水资源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任务。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小水滴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小水滴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小水滴教案前言科学学科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让孩子们通过亲身感受和实践学习科学原理。

小水滴教案是一种能够引导孩子们认识水的形态和物质特性的教育活动。

在这份教案中,我们将会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游戏来让孩子们感受水的神奇之处,并且掌握水的基本特性。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育活动,孩子们将会掌握以下技能:1.学会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状态。

2.理解水的不同形态和物质特性。

教学准备1.手电筒。

2.冰箱。

3.纸杯。

4.塑料袋。

5.杯子。

6.食盐。

7.一小块切成小块的肥皂。

教学过程步骤1:水的状态与表面张力实验1.将一些水倒入杯子中,让孩子通过视觉来判断水的状态。

2.再次观察水杯中的水,让孩子们看到水表面有一层弯曲的形态的薄皮。

3.具备表面张力的原因是水分子内部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比外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大得多,使水面呈现尽量小的面积。

4.让孩子们拿起手电筒,把手电筒灯光对准水杯容器所在的角度,让光在水面上打出弧形一个弯曲的形态的光叠加,让他们看到水的表面张力能把物体离开水面。

步骤2:水的重量与体积实验1.让孩子们用纸杯装满水,记录其容量。

2.测量水的质量,让孩子们计算水的密度。

步骤3:水的气态实验1.在塑料袋中加入一点水,将其尽量密封,让孩子们观察袋子中的水变成了什么状态。

2.将塑料袋中的水放入冰箱,让孩子们观察袋子中的水又转换成了什么状态。

步骤4:水溶解实验1.将食盐加入一杯水中,让孩子们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

2.观察后,让孩子们尝试调整该溶液的味道,让他们尝试一下不同浓度的盐水,看看他们能否通过味道区分出不同盐水的浓度。

步骤5:肥皂与水实验1.将小块的肥皂放入杯子中,让孩子们观察肥皂在水中的变化。

2.让孩子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如捏碎肥皂)来加速肥皂在水中的变化。

教学反思通过这一次活动,孩子们对水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他们学会观察水的状态,掌握了水的密度、表面张力、溶解特性和气态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他们理解世界的基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小水滴PPT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小水滴PPT
促进可持续发展
节约用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途径之一。通过减少水资源消耗和 污染,可以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 的协调发展。
家庭、学校节约用水方法分享
家庭节约用水方法 安装节水器具:使用节水型水龙头、淋浴头和马桶等,可以有效减少家庭用水量。
合理利用水资源:将洗菜水、洗衣水等用于浇花、冲厕所等,实现一水多用。
生活中的科学
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水现 象,如雨滴、露珠、水面波纹等 ,让他们意识到科学无处不在。
活动目标
1 3
知识目标
使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 以及水的三态变化。
能力目标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
水的特性的理解。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激发他们探索 未知世界的欲望。
其变化。
04
纸巾
用于擦拭玻璃杯内
03
壁,确保观察效果

滴管
用于精确控制小水 滴的大小和数量。
实验步骤演示
4. 可以尝试滴入不同颜色的小水 滴,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混合和分 离现象。
2. 使用滴管吸取少量食用色素, 轻轻滴入玻璃杯中,观察色素在 水中的扩散现象。
05
04
03
02
01
5. 使用纸巾擦拭玻璃杯内壁,以 便更清晰地观察实验现象。
3. 用滴管吸取一个小水滴,悬停 在玻璃杯口上方,让小水滴自由 落入杯中,观察小水滴在水中的 变化。
1. 在透明玻璃杯中倒入适量清水 ,注意水面高度不要过高,以免 实验过程中溅出。
实验结果分析
当食用色素滴入水中时,会看到色素在水中迅速扩散,形成美丽的彩色 水纹。这是因为色素分子在水中做无规则运动,使得水分子被染色。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小水滴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小水滴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小水滴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水的奥秘》中的第三节“奇妙的小水滴”。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滴的形成、水的表面张力实验以及水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理解水滴的形成过程。

2. 通过实验,观察和感受水的表面张力,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认识到水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提高孩子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水的表面张力的理解。

重点:水滴的形成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显微镜、水滴模型、实验器材(玻璃杯、硬币、肥皂水、吸管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动画片《小水滴奇遇记》,激发孩子们对水滴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关注水滴的特性。

2. 例题讲解(1)讲解水的三态变化,通过实物演示,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水蒸气、水、冰之间的关系。

(2)讲解水滴的形成过程,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滴,让孩子们了解水滴的微观结构。

3. 实验演示与操作(1)演示水的表面张力实验,如硬币浮在水面上、吸管提起水滴等,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

(2)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培养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随堂练习根据实验结果,让孩子们绘制水滴的形态,并描述其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2. 水滴的形成过程3. 水的表面张力实验4. 水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水滴,描述其特点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我在洗手时发现,水龙头滴下的水滴呈球形,表面有光泽,水滴落在手上会溅起小水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让孩子们了解了水滴的奥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孩子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继续观察和探索水滴的奥秘,如水的循环、水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等,将所学知识拓展到生活实际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小水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小水滴
教学目标:
1、鼓励幼儿进行试验,比较水滴滴在不同纸上的现象。

2、认识生活中各种纸的不同作用。

教学准备:
1、不同的纸若干。

2、滴管每人1支。

3、《科学》下P.32。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猜一猜,水滴滴在纸上是怎样的。

二、跳舞的水滴。

1、教师出示塑料包装纸,请幼儿看一看,水滴在上面是停在原处,还是散开,还是浸到纸里。

2、幼儿每人拿一个滴管向塑料包装纸上滴水,观察水滴的形态。

3、教师引导幼儿用滴管口在水滴的边缘划动,观察水滴是怎样运动的。

三、对比试验。

1、请幼儿猜想,水滴滴在不同的纸上会有什么现象,并记录在画册《奇妙的小水滴》上。

2、幼儿动手实验,教师了解幼儿的发现。

3、教师与幼儿探究不同纸的特征,哪些纸吸水,哪些纸不吸水,哪些纸吸水多,哪些纸吸水少?
四、用水滴画画体验水滴在宣纸上作画的快乐。

拓展活动:
引发幼儿讨论:牛奶滴在这些纸上会是怎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