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赞皇县第二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2章 第5节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第1学期物理教案-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5节牛顿第一定律(二)惯性

九年级第1学期物理教案-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5节牛顿第一定律(二)惯性
3、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惯性现象
(1)引导学生尝试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演示实验现象:上面的棋子原来的状态(静止),由于惯性,它要保持静止状态,所以落回原处。
(2)让同学们谈一下乘坐公交车,公交车启动、刹车时身体的感受。
(3)学生看课文图11.5-5,讨论交流:为什么锤头松了木工师傅把锤柄在凳子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紧地套在锤柄上?(锤子向凳子撞击时,锤头和锤柄一起向下运动,锤柄撞到凳子受到力作用,运动状态改变而停止运动,锤头继续向下运动使锤柄套紧。)
课题
第十二章第5节牛顿第一定律(二)惯性
第9周第1课时(总第21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惯性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2)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认识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教学难点
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结论的进一步分析
2、对牛顿第一定律文字叙述的理解
3、怎样解释惯性现象
考点

措施
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环节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1、演示:让学生照课文第36页图11.5-4所示,把4个棋子摞起来。先猜猜:如果像图中那样用尺迅速打击最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落在何处?
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开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刹车后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km/h)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2章5节 牛顿第一定律 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2章5节 牛顿第一定律  学案

课题:5、牛顿第一定律主备教师: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时间:周次:第3周年级:九年级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惯性,并能解释与惯性相关的现象;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教学地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阶段:(一)主要知识点:1、维持运动不需要力:在平地上骑自行车的时候,即使不踩踏板,车也会一段距离,但因为没有继续用,它最终还是要。

为什么?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对类似的现象进行了思考,他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

而意大利科学家通过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

伽利略的观点是正确的。

2、探究实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⑴实验目的:研究同一物体在阻力大小的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探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⑵实验器材:、斜面、毛巾、、、刻度尺⑶实验步骤:①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的距离,用刻度尺测出距S1=18.30cm ,此时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大;②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滑下,观察小车在表面上运动的距离,用测出距离为S2=20.83cm,此时小车受到的阻力较大;③让小车从斜面的高度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表面上运动的距离,用刻度尺测出距离为S3=63.20cm,此时小车受到的阻力。

⑷分析和论证: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通过的距离越长,速度减小得越慢。

进一步推理: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物体做运动。

⑸注意: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运动的相同。

3、牛顿第一定律:⑴产生:英国科学家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

总之,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得到的。

⑵内容:。

⑶理解:①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普遍适用;②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该定律成立的。

12.5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12.5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12.5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 知道物体的惯性,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3.会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及惯性现象的解释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探究法、分析法、推理法。

教具准备小车、斜面、木板、毛巾、棉布、惯性演示器、木块、投影仪、录像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已学过了一些运动和力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2)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指的是什么?对,一个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注意不是形态)一个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很好,速度大小改变包括静变动、动变静、快变慢、慢变快。

也就是说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变为运动,运动的物体变为静止、还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速度增大、减小或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合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可见力和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力和运动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运动情况又会怎样?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也就是课本的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二、进行新课1. 维持运动需要力吗?(让学生猜想)究竟哪个说法对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科学家是怎么说的吧。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才能运动. 没有力的作用, 物体就要停下来.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在三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却说: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他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看来科学家的观点也不统一,到底哪个说法正确呢?我们还是用实验来验证吧。

下面我们就来观察两个实验:(1)把小车放在桌面上,使其静止。

问怎样才能让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起来?(给它一个水平方向上的力) 如果现在不给小车任何外力的作用,小车会不会运动?(小车不会运动)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请大家继续观察:用手轻推小车,小车运动,不推不动,轻推小车使其在推力作用下前进一段距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2.5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2.5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五、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②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②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通过理想化的实验来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科学探究、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加上科学的推理得到,感悟科学探究的曲折和艰辛。

难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理解、迁移。

教具学具准备:斜面、毛巾、棉布、木板、玻璃、小车等学生实验用具、多媒体(CAI)课件、实物展台教学模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团队合作引导——思考——探究——总结教法学法:目标导学法、自主探究法、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法学法综合运用课时安排:共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课1、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并对他们评价,通过学生的评价教育学生正确评价古人。

2、介绍两人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观点,引出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实验。

二、实验探究:阻力对运动距离的影响1、出示探究实验的课题,演示实验方法。

2、学生自由进行实验探究,老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及总结结论:物体在水平面运动距离的长短与他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有关,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长,速度减小得越慢;若没有阻力,小车就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会停止。

根据实验,填写表格:41)为什么每次实验都要使小车位于同一高度?2)怎样改变小车在水平面的阻力?三、历史上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历程1、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实验研究的不同:重视实验推理。

2、牛顿: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五、《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五、《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

课牛顿第必定律主备人题备课时间周礼拜 1 课时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署名署名掌握牛顿第必定律,正确理解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个性教课目的化备课教课要点牛顿第必定律教课难点[根源正确理解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根源 :Z §xx§ ]学& 科 &网]【知识回首】1、力的作用成效①,②2、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托起一个苹果的力大概为。

3、力的、、称为力的三因素,4、游泳的人,手脚使劲向后划水,人就能向行进,人游泳行进的施力物体是这个现象表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新课引人】实验:使劲推小车,小车运动,不使劲时小车静止。

那运动需要力来保持吗【新课】教任务一保持物体运动需要力吗1、伽利略 PK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以为:物体运动力。

[[根源学_科_网学伽利略的看法:物体运动力,运动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

是由于遇到了Z_X_X_K]2、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过1)此实验要控制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保持不变,控制方法:同一小车从斜面滑下2)水平面铺上粗拙程度不一样物体的的目的: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遇到的。

程3)察看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

实验记录:表面情况阻力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 S ∕ m 毛巾棉布木板结论:平面越圆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这说明小车遇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的越。

推理:假如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1、内容:物体在的时候,保持或状态。

注意: 1、定律中“全部”说明该定律对所有物体都建立,是(广泛或特别)现象2、该实验的条件是3、“总”、“或”、“保持”的含义是什么?4、什么时候保持静止,什么时候做匀速直线运动5、力和运动的关系:。

6、“牛顿第必定律”是经过剖析事实,在进一步得出的。

能用实验考证吗?练习 : 1.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B .运动的物体必定遇到力的作用C.物体的运动其实不需要力来保持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2.毛毛雨同学经过绳索拉着一石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假定它遇到的力全都消逝,则该石块将()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持续做匀速圆周运动C.落到地面上 D .立刻停止运动【当堂达标】1、教室里悬挂着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若是它遇到的力忽然所有消逝,它将()A 、加快降落B 、匀速着落C、保持静止D、能够向各个方向运动2、“神州七号”飞出地球后,假如飞船所受外力所有消逝,那么飞船将:()A 、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B、沿原路径返回地球C、沿原方向做加快直线运动 D 、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3、一个物体在没有遇到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将是()A 、必定保持静止状态B、必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 、它本来假如是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它本来假如是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对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物体一定遇到力的作用才能运动B、物体运动必然受力C、力是保持物体运动的原由 D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5、对于牛顿第必定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直接证明牛顿第必定律的实验是做不出来的,所以该定律不可以必定是正确的B、直接证明牛顿第必定律的实验固然不可以做出来,可是能够经过科学推理而得出,所以该定律是正确的C、直接证明牛顿第必定律的实验是能够做出来的,所以该定律必定是正确的D、采用优良的资料,必定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该定律6.以下图是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 1)依据图中情形能够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①是假定,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让小车每次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第五节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第五节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5、据报道,某地的一幢高楼正在施工,天气突变,一片乌云飞快的飘过高楼上空.突然有人惊叫“楼要倒了!”结果引起邻近大批人惊叫狂奔.造成这种判断失误是由于这些人选用的参照物是( )
A、地面B、乌云C、自己D、高楼
6、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升空的过程中,地面上的人看到他快速向高空飞去,而他在舱内却感觉不到自己运动,则地面上的人和杨利伟分别以______和______为参照物.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惯性现象的解释
二、资料准备: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铺垫
1、什么是力?
2、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环节二、阅读课本P44-P45回答下列问题:
3、将笔盒放在课本上,在桌面上用力拉动课本。笔盒随课本一起运动,停止用力笔盒是否还会继续运动?
4、自行车、列车等运动的物体,停止施加动力,还会继续运动吗?为什么最终要停下来?
7、一小说中写到:“一阵大风,将院内的一口井吹到了篱笆之外”.这句话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井B、地面C、院子D、篱笆
8、小明乘坐观光电梯上升时,看见地面上的物体均离他而支,这是以作为参照物。
9、两只轮船沿河岸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 )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授课时间:
意见(签名):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惯性的概念,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3.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4.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尝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浯言表达能力.5.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体验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九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

九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

九年级物理《12.5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一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二、能力目标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体验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教学难点惯性现象的解释.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正确推理,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分析法:在学习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惯性的概念,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用具惯性小车、斜面、光滑木板、毛巾、棉布、棋子、直尺、长方木块、两个定滑轮、钩码若干、细绳、投影仪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收集与教材P44图12.5-1中内容相关的录像资料让学生观看.[放录像]•自行车比赛中冲过终点的自行车.•滑冰比赛中到达终点后的运动员.•被小朋友弹出去的琉璃球.[师]同学们在录像中看到的这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会见到,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呢?同学们看书P44左下角内容,先了解古人的思辨.(学生看书,还会有小范围的讨论)[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都是伟大的科学家,到底哪个说法正确呢?光靠思辨不能回答,同学们可以自己探究,通过实验来求证.二、新课教学1.牛顿第一定律[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师]同学们先看书P45探究的内容,观察大家面前的实验器材,说明观察的内容是什么,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什么,不同的条件是什么.[生]实验中要观察小车从斜面滑下后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生]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都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不同的条件是:平面上三种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师]引导学生分析: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保证小车在三种表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三种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使小车在平面上受到的摩擦阻力不同.(同学们分组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入书上的表格内)[师]同学们分析实验的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生]从实验现象看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师]引导学生推理:假如小车不受摩擦力,会怎样运动?[生]假如小车不受摩擦力,速度就不会减小,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投影]伽利略的推理和笛卡儿的补充.300多年前,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伽利略敢于纠正前人的理论,用丰富的想象和科学的推理建立了新的力和运动的关系.法国科学家笛卡儿进一步补充了伽利略的推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师]英国的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力和运动关系的一条重要规律,牛顿第一定律(Newton′sfirstlaw of motion):(同学们一起说)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师]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对同学们有什么启示吗?[生]牛顿第一定律的产生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应该学习科学家们刻苦钻研的精神,为科学的发展作出我们的努力.[师]牛顿第一定律能用实验来验证吗?[生]牛顿第一定律说的是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的情况,但我们周围的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因此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生]我们国家的“神舟”号飞船再大一些,在太空就可做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了.[师](教师积极肯定同学的想法)老师相信你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虽然现在我们还不能亲自用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但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现在是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那么,我们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呢?[生]牛顿第一定律是对一切物体而言,条件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结论是:原来静止的物体要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生]牛顿第一定律还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惯性[师]同学们已经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实验.[想想做做]1.把你的橡皮(或者书本)竖直向上抛出,还会落回手中吗?2.将一条小纸条放在水平的课桌上,纸条一端悬在桌边.将钢笔(或脱下笔帽)直立在纸条另一端,从桌边的一端迅速抽出纸条,钢笔会怎样?(部分同学按书P46图12.5-4,击打棋子)[生]橡皮抛出去,还会落回手中,抽出纸条(击打最下面一个棋子),钢笔还会停在原来的地方(上面棋子会落到原来的地方).[师]我们坐在地球上和地球在一起运动,为什么抛到空中的橡皮落下来还在你的手上,打飞了最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没有一起运动而是落下来?同学们能说说原因吗?[生]这是由于惯性.[师]什么是惯性呢?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以原有的速度运动下去,这表明无论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即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演示]小车突然运动和突然停下来时表现出的惯性现象。

九年级物理 12-5-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12-5-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认识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教学难点: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结论的进一步分析2、对牛顿第一定律文字叙述的理解3、怎样解释惯性现象教学过程:------自学路线图并分析讨论插图,维持运动需要力吗?)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读课文P44A(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A(2)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认为。

B(3)请你分析图1中物体停止运动的可能原因:。

2、P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45B①此实验过程中,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

B(2)教师演示,学生记录数据A(3)这个实验说明了: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3、牛顿第一定律A(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学生看书)B(2)分析:①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运动(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运动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

②物体不受力时,原来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

③牛顿第一定律(可能或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的,但是它是公认的力学基本规律。

4、惯性:演示:P46图5。

演示前学生猜想:小球会飞出去吗?。

B(1)叫惯性。

物体有惯性。

B(2)请举物体表现出惯性的实例:C(3)解释图12.5-6现象:木片被打出前小球是的,打击后,木片受力的作用而向前飞出,而小球由于具有,仍然保持原来的。

而落入支座上。

B(4)惯性的利用与防止:利用,防止。

反馈练习:课堂作业A P25 T1、T2、T5 B P25T3、T4、T6、T7、T9;C P25T10、T12、T13;C1、分析汽车突然开动时坐在车上的人为什么向后倒?2、为什么锤头松了木工师傅把锤柄在凳子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紧地套在锤柄上?板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一、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二、牛顿第一定律举例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三、惯性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应用惯性解决生活中的与惯性相关的实际
、伽利略的观点:
【合作交流】
【实验探究】
用同一小车从同样斜面的同观察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


物体高速运动时不易停下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北

.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一段距离
.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马上停下
、跑步时,不小心脚被石头绊住,
、我存在的问题: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下列交通规则与惯性无关的是(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下列属于防止
谷物、糠皮及少量碎石砂粒的混合物在快速转动的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