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物理异构异模复习考案撬分法课件: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1-2

合集下载

2018高考物理异构异模复习考案撬分法专题一质点的直线运动1-1

2018高考物理异构异模复习考案撬分法专题一质点的直线运动1-1

的质量 m 共同决定,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决定。
1.思维辨析 (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 ) (2)研究花样游泳运动员的动作时,不能把运动员看作质点。( √ ) (3)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 ) (4)子弹击中目标的速度属于瞬时速度。( √ ) (5)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大小的物理量。( × ) (6)加速度为正值,表示速度的大小一定越来越大。( × ) (7)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则该物体一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 )
【解题法】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
(1)依据题意选取恰当的参考系或明确题目所选的参考系; (2)分析被研究物体相对参考系的位置变化的情况。 命题法 2 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
典例 2
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沿 AB、ABC、ABCD、ABCDE 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 )
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在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1 m/s B.物体在 A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5 m/s 2
3.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负 B.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越来越大 C.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一定越来越大 D.加速度可能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
解析
)
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正,A 错误;物体做减速运动时,
特别提醒 (1)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2)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由加速度和速度变化的时间决定。 (3)速度增大或减小是由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的。 (4)a= Δv F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加速度的决定式是 a= ,即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 F 和物体 Δt m

高中物理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讲解部分)PPT课件

高中物理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讲解部分)PPT课件

栏目索引
考向突破 考向一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1.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和瞬时速度
物理量
平均速度
平均速率
瞬时速度
物理 意义
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 描述物体沿运动轨迹 (或一段位移)内位置改 运动的平均快慢 变的快慢及方向
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 (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 慢及方向
标矢性
矢量
标量
矢量
大小与 方向
对应一段位移或一段
栏目索引
高考物理
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栏目索引
考点清单
考点一 基本概念与规律
一、运动的描述
考向基础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只有当物体的体 积和形状处于次要或可忽略的地位时,才能把物体当做质点处理。 2.参考系: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被选定做参考、假定为不动的其他物体。 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一般不同。一般情况下,选地面 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3.位移:描述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大 小是初、末位置间有向线段的长度。
表示物体先做正向匀 减速直线运动,再做反 向匀加速直线运动
表示物体做正向匀速 直线运动
表示物体从零位移开 始做正向匀速直线运 动
表示物体从静止开始 做正向匀加速直线运 动
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 线运动
表示物体做加速度逐 渐增大的加速直线运 动
斜率的意义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栏目索引
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 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 表示速度的方向
考向一 运动图像 x-t图像与v-t图像辨析
比较内容
图像
考向突破
x-t图像
栏目索引 v-t图像

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课标通用)复习课件-专题1 质点的直线运动 (共63张PPT)

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课标通用)复习课件-专题1 质点的直线运动 (共63张PPT)
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考纲要求
高频考 点
考查频 率
高考示例 命题趋向 2014· 课 标全国 Ⅱ24 题 2013· 课 标全国 Ⅰ14 题 2013· 课 标全国 Ⅰ24 题 1.对匀变速直线 运动公式的考查, 常以选择题和计 算题的形式出现, 一般与生活实际 紧密联系,如交通 问题中的乘客过 马路、两车会车, 体育比赛等。
1 4 9 16 25 36 49 64 1 2 3 4 5 6 7 8 32 130 298 526 824 1 192 1 600 2 104
考点1
考点2
试做真题
透析真题
高手必备
萃取高招
对点精练
A.物体具有惯性 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 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答案】 C 从表中的数据只可能看出,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 二次方成正比,仅根据表中的数据无法判断其他选项的正误,故选项C正确。 【高手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伽利略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规律的研究及分 析方法。命题者的意图是通过物理学史来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 间关系,由表中数据可知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本题易 错选A,A选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1 1 2
④ ⑤ ⑥

联立③④⑤⑥⑦式,并代入数据得 x'=10 m⑧
考点1
考点2
试做真题
透析真题
高手必备
萃取高招
对点精练
4.(2014· 课标全国Ⅱ,24,13分)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 鲍姆 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 km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 km 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重力加 速度的大小g取10 m/s2。 (1)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1.5 km高度处所需的时间 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 (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高速运动时所受阻力的 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f=kv2,其中v为速率,k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 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 有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 下落的v-t图象如图所示。若该运动员和 所带装备的总质量m=100 kg,试估算该运 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

2018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讲解课件:第一章 直线运动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精品

2018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讲解课件:第一章 直线运动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精品
(1)加速度为g (2)上升阶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v=④ v0-gt
位移公式:h=⑤ v0t- 1gt2
2
速度位移关系式:v2- v02=⑥ -2gh
v02
上升的最大高度:H=⑦ 2g
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t=⑧
v0 g
(1)物体从高处下落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 ) (2)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 )
最后4 s内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即第10 s时的速度
v10=
56 4
m/s=14
m/s
所以a= v10 v2 =14 6 m/s2=1 m/s2
t10 t2 10 2
解法三:利用Δx=aT2求解
本题出现了三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4 s),故想到选用公式Δx=aT2,x2-x1=
aT2,x3-x2=aT2 所以x3-x1=2aT2
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处理方法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常用比例关系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在第1T末,第2T末,第3T末,……,第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① 1∶2∶3∶…∶n (2)在前1T内,前2T内,前3T内,……,前nT内的位移之比为 x1∶x2∶x3∶…∶xn=② 1∶22∶32∶…∶n2 (3)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③ 1∶3∶5∶…∶(2N-1)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据可看出在前1 s内有:v1=at1,得a=2 m/s2,又电梯启动的末速度v=5.0 m/s
时,则由v=at,得启动过程所用时间t=5.0 s=2.5 s,则前2.5 s内的位移大小

2018年高考物理(课标Ⅱ专用)复习专题测试(必考)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共70张PPT)

2018年高考物理(课标Ⅱ专用)复习专题测试(必考)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共70张PPT)

2
2
×32 m=45 m,x乙=v0t+ 1 a乙t2=10×3 m+1 ×5×32 m=52.5 m,所以t=0时甲车在前,距乙车的距离为L=x乙
2
2
-x甲=7.5 m,B项正确。t=1 s时,x甲'= 1 a甲t'2=5 m,x乙'=v0t'+1 a乙t'2=12.5 m,此时x乙'=x甲'+L=12.5 m,所以
3.(2013课标Ⅰ,24,13分,0.284)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和B,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 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B和R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 2l)、(0,-l)和(0,0)点。已知A从静止开始沿y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运动;B平行于x轴 朝x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在某时刻通过点(l,l)。假定橡皮筋的伸 长是均匀的,求B运动速度的大小。
) A.5 m/s B.10 m/s C.15 m/s D.20 m/s
答案 B 由题知,位移x=200 m,加速度a=6 m/s2,末速度v=50 m/s,求初速度v0。由v2- =2ax可得: v0=10 m/s,故B项正确。
5.(2017上海单科,15,2分)物体以25 m/s的初速度做竖直上抛运动,经过
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 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答案 BC 在位置-时间图像中,图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两图线的交点表示同一时刻处于同一位置即追及或相遇。由图可知,t1时刻前b处于a的后方,故t1 时刻应是b追上a,A错误;t2时刻,b车图线斜率小于零,即b车沿负向运动,而a车图线斜率始终大于 零,即a车一直沿正向运动,故B正确;由t1~t2时间内b车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可知C正确;在b车图线的 顶点处切线水平、斜率为零,即此时b车瞬时速率为零,可见D错误。

2018高考物理异构异模复习: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专题撬分练1含解析

2018高考物理异构异模复习: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专题撬分练1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87分 基础组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2016·武邑中学模拟](多选)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正方向运动,a 甲=4 m/s 2,a 乙=-4 m/s 2,那么对甲、乙两物体判断正确的是( )A .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B .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变化快D .甲、乙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相等答案 BD解析 加速度是矢量,+、-号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因速度方向为正,故甲做加速运动,乙做减速运动,A 错,B 正确;因加速度大小一样,速度变化快慢相同,C 错;由Δv =at 可知,D 正确。

2.[2016·枣强中学一轮检测]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变化得越大,加速度就越大B .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 .只要加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速度的方向就保持不变D .只要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小,速度的大小就不断变小答案 B解析 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Δv Δt,是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速度变化率),只有当速度变化率大,即速度变化快时,加速度才大,故选项A 错误,B 正确;加速度大小不变,也可以改变速度的方向,如平抛运动,故选项C 错误;当a 、v 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与加速度大小变化无关,故选项D 错误。

3.[2016·衡水中学周测]一质点位于x=-2 m处,t=0时刻沿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4 s时,质点在x=1 m处B.第3 s内和第4 s内,质点加速度的方向相反C.第3 s内和第4 s内,合力对质点做的功相同D.0~2 s内和0~4 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答案 A解析由v-t图象可知:0~4 s内,质点的位移x4=3 m+1 m-1 m=3 m,而t=0时质点位于x=-2 m处,故t=4 s时,质点在x=3 m-2 m=1 m处,选项A正确;质点在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加速度都为a=-2 m/s2,选项B错误;质点在第3 s内,合力对其做负功,质点在第4 s内,合力对其做正功,选项C错误;质点在0~2 s内和0~4 s内的位移都为x=3 m,但时间不相等,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v=xt可得,v2>v4,选项D错误。

高考物理异构异模复习考案撬分法课件: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11

高考物理异构异模复习考案撬分法课件: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11

特别提醒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运动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v1,在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v2,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
=x总=v1t2总+v2t2总=v1+v2。若运动物体在前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
t总
t总
2
v1,在后一半
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 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 =xt总总=2xv总1+x总2xv总2=v21v+1vv22。
A.物体在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1 m/s
B.物体在 A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5 2
m/s
C.AB 段的平均速度比 ABC 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 A 点时的瞬时
速度
D.物体在 B 点的速度等于 ABC 段的平均速度
[解析] 由图可知,AB 段位移为 1 m,由平均速度公式得 v =xt =1 m/s,A 正确;同理 ABC 段位移为
三、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速度(v)
速度变化量(Δv)
加速度(a)
物理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描述物体速度的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
意义 和方向,是状态量 变化,是过程量 向,是状态量
定义式
v=xt
Δv=v-v0
a=ΔΔvt =v-Δtv0
方向 与位移 x 同向,即物 由 v-v0 或 a 的方 与 Δv 的方向一致,由 F 的方
时刻
时间
意义
一瞬间
两个时刻的间隔
在时间_段 ___间__隔__
对应物理量
位置、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位移、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
瞬时功率等
平均功率等
通常说法
第几秒初、第几秒末、最后一 前(头)几秒内、后几秒内、第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 1.中间时刻速度公式的应用 t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一时间 t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 t 内的平均速度,即 v = v ,利 2 用本公式求位移、时间及加速度时更方便、迅速。 (1)已知某瞬时速度, 能迅速解出以这个时刻为中间时刻的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或时间, 避免常 规解法中用位移公式列出含有 t2 的复杂式子,从而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 (2)已知两段时间的位移,可以分别求出两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然后应用速 度公式 v=v0+at,可以求出加速度或者运动时间。 2.位移差公式的应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 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 Δx=xn+1-xn=aT2。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中,若已知条件中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应优先考虑用 Δx=aT2 求解。
1∶2∶3∶„∶n 。 v1∶v2∶v3∶„∶vn=_______________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
12∶22∶32∶„∶n2 。 x1∶x2∶x3∶„∶xn=__________________
(3) 第 一 个 T 内 、 第 二 个 T 内 、 第 三 个 T 内 „„ 位 移 的 比 为 : x Ⅰ ∶ x Ⅱ ∶ x Ⅲ ∶ „ ∶ xn =
2gh 。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2=_____
2.竖直上抛运动
自由落体 运动。 匀减速直线 运动,下降阶段做__________ (1)运动特点:加速度为 g,上升阶段做____________
(2)基本公式
v0-gt ; ①速度公式:v=_______
1 2 v t - gt 0 ②位移公式:h=_______ 2 ;
知识点 2 (1)条件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重力作用; ①物体只受____ 静止开始下落。 ②从____
(2)运动性质:初速度 v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g 的匀加速直线 ____________运动。 (3)基本公式
gt ; ①速度公式:v=____
1 2 gt 2 ②位移公式:h=________ ;
(1)根据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 T 内的位移之差是否相等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根 据下图纸带中 Δx=1.58 cm,可知与纸带相连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已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在连续相等的时间 T 内的位移之差,求解加速度或时间。 特别提醒 这个相等时间,如果不是“第 1 个 T 秒内”和“第 2 个 T 秒内”,而是“第 m 个 T 秒内”和“第 n 个 T 秒内”,这时 Δx=(n-m)aT2。 现举例说明(如图所示):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四段时间 t1、t2、t3、t4 内的位移分别为 x1、x2、x3、x4, 若 t1=t2=t3=t4=T,则 x3-x1=x4-x2=2aT2。 若各段时间不相等,则等式不成立。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一切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均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特别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 系式,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应用更频繁。 2.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种研究方法 (1)分段法:将全程分为两个阶段,即上升过程的匀减速阶段和下落过程的自由落体阶段。 (2)全程法:将全过程视为初速度为 v0,加速度 a=-g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必须注意物理量的矢量性。 习惯上取 v0 的方向为正方向,则 v>0 时,物体正在上升;v<0 时,物体正在下降;h>0 时,物体在抛出点 上方;h<0 时,物体在抛出点下方。
1∶3∶5∶„∶(2n-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从 静 止 开 始 通 过 连 续 相 等 的 位 移 所 用 时 间 的 比 为 : t1 ∶ t2 ∶ t3 ∶ „ ∶ tn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 3- 2)∶„∶( n- n-1) 。
-2gh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2-v2 0=_______;
v2 0 2 g ④上升的最大高度:H=____; v0 g 。 ⑤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t=____
重难点 一、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 为正方向,当 v0=0 时,一般以 a 的方向为正方向。
这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 2.两个重要推论 (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
v0+v vt 2 。 一半,即:v=______ =______ 2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 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x2-x1=x3-x2=„=xn-xn-1 aT2 。 =_____ 3.v0=0 的四个重要推论 (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
2.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首先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 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各段的运动性质。 3.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加速度不变,对这种情 况可以将全程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基本公式求解。 如沿光滑斜面上滑的小球, 到最高点后仍能以原加速度匀加速下滑, 全过程加速度大小、 方向均不变, 故求解时可对全过程列式,但必须注意 x、v、a 等矢量的正负号及物理意义。这类运动往往又叫做双向可 逆类运动。 特别提醒 刹车类问题:指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后即停止运动,加速度 a 突然消失,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其实际运动 时间。如果问题涉及最后阶段 (到停止运动)的运动,可把该阶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不变的匀 加速直线运动。
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点击观看 考点视频
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
撬点· 基础点 重难点
基础点 知识点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基本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
v=v0+at (1)速度公式:_______________ 。
1 2 v 0t+ at (2)位移公式:x=_______________ 。 2 2 2 v -v0=2ax (3)位移速度关系式:_______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