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赏析》
中考语文总复习(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课件

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 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
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 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脚下,听
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 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的战马XXX的鸣叫
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XXX。 声。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 。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
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马鞍和马匹,从此替
父亲出征。
第3页
木兰诗(《乐府诗集》)
现代文翻译
东 市 买 骏 马 , 西 市 买 鞍 鞯 , 南 市 买 辔 木兰去集市各个地方买骏马和马鞍、马笼头、马鞭等马具。早上辞别
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 《春》诗运用想象和夸张,突出笛声无处不在,借抒发离情别绪的《折杨柳》
曲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夜》诗借景抒情,借月下的回乐烽、受降城、 沙漠等风景,烘托了戍边将士浓烈的思乡之情。 •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诗中“暗”和“满” 的表达效果。 • “暗”有断续、隐约之意,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 众,引起人们无限的思情。“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XXX、笛 声之悠扬,反衬诗人闻笛后内心的孤寂之情。
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
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显露出诗人远涉边塞时的
思乡怀亲之情。
第 20 页
五、晚春
晚春(唐·韩愈)
现代文翻译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赏析:渔家傲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去!(1)下阕中的“嗟”字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渔家傲》是李清照词中少有的豪放之作,请结合画线句“九万里风鹏正举”具体阐述。
2.答案:(1)“嗟”意为慨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词人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之情。
(2)示例一:“九万里风鹏正举”描绘了大鹏鸟乘风高飞、翱翔九天之上的画面,意象壮伟,意境宏大,气势磅礴,具有豪放之风。
示例二:“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庄子•逍遥游》中逍遥高飞的大鹏鸟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向往追求,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豪放不羁。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
“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
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
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2)本题考查对词人风格的理解。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
因为词中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联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2024届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专题 古诗词鉴赏(讲义)(原卷版+解析版)

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鉴赏是中考语文考试中每年必考的内容,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词,其中考查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对古代诗词的基本常识的掌握,对作品中词语及句子的理解,对表现手法的作用的分析,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的阅读浅易,也就是初步鉴赏,主要就是针对诗词本身的内容、形象、情感、语言、表达技巧做概要、粗浅的赏析。
【中考真题练手】(2023·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千里思郑锡①渭水通胡苑,轮台望汉关。
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②闲。
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
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
[注]①郑锡,唐朝登宝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
②机:原意是弩机,代指武器。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通”和“望”连接四个地方,紧扣诗题“千里思”。
“望”是“思”的具体表现。
B.颔联意为:家乡来信被深秋大漠阻断;想写封家书,却战事不断、枕戈达旦。
C.“两乡思”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惟余”极言思乡之切。
D.“一夕度关山”与“关山度若飞”都写出了迅速越过关山、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
2.请简要分析“虫”和“雁”两个意象在表达思乡情感方面的作用。
【答案】1.D 2.示例:羁留异乡,好梦难圆,伴随着秋虫的鸣叫,天已经破晓了。
“虫”鸣“催晓”,以动衬静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凄苦之情。
身在他乡,真希望鸿雁尽快将书信传递给家人。
“雁”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D.有误,“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的意思是:只剩下两地乡思之情,想一天晚上快速度关山。
因此,“一夕度关山”写出了诗人想快速回到家乡的思乡之情,并不是写诗人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
故选D。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意象。
“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意思是旅人的思乡之梦被虫鸣声打破了,身在边关而心在家乡,希望鸿雁尽快将书信传给家人。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真题精编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真题精编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2022·四川资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上片叙事,写词人密州出猎的盛大场面;下片抒怀,写词人请战,情豪志壮。
B.上片中“卷平冈”三个字,极言速度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上片结尾二句,写词人在猎场驰骋,像孙权那样英勇无比,亲自射杀了老虎。
D.下片结尾词人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
C.有误,“亲射虎,看孙郎”,是说词人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
而不是说他亲自射杀了老虎;故选C。
2.“狂”贯穿全词,词人的“少年狂”,狂在外形,狂在内心。
请简要分析。
【答案】狂在外形:词人行为举止狂,比如率众多随从出猎(或词人语气狂,比如他说要像孙权那样挽弓射虎)。
狂在内心:词人“两鬓微霜”仍不服老(或身处逆境,仍积极进取)。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首先词人的“狂”表现在狂在外形:根据“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可知,词人行为举止狂,劲装出猎且全城百姓出动,规模盛大;其次,词人的“狂”表现为狂在内心:根据“亲射虎,看孙郎”“鬓微霜,又何妨”可知,词人以孙权自比,抒发雄心壮志,以“老”衬“狂”,充分表现出了词人豪情满怀,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结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可知,词人通过运用冯唐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这也是词人的内心的“狂”。
(2022·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解析】“水何”六句描写了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以及海岛上草木茂盛的景色,为后文抒发作者的雄心壮志做了铺垫。
因此这一景物的描写目的不是突出自然环境的美好,而是渲染一种气氛,为抒情服务。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赏析

初三语文作业——课外古诗赏析一、考点梳理: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句(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诗(词)××句(上阙/下阙)都运用了衬托(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赏词、炼字(……字用的好/极为精妙,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6、赏句(例: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首联的作用;请赏析……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手法简要赏析。
)二、常见古诗词分类:1、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饮酒》)2、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3、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4、边塞诗:边塞绮丽风光的赞美;军旅生活的艰苦;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5、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例:《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羁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天净沙·秋思》《商山早行》)7、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卜算子·咏梅》《石灰吟》《赠从弟》)8、咏史怀古诗: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如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对王朝兴衰发表评论,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等引发对时局的感慨或自己身世的共鸣等。
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泊秦淮》《山坡羊·潼关怀古》《赤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登幽州台歌》)借用典故、以小见大、借景抒情“烟笼寒水月笼沙……”、借古讽今“商女……”等手法。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八年级)》课件

【写法】全诗诗情与哲理交融,构思新巧,语言清峻刚健,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 形象于一炉,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巩固练习
2.全诗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
全诗以一“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 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意境相照应,从而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了缠绵的 乡愁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 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 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巩固练习
1.此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 秘莫测。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 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 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高山渐渐隐去 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 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 舟。
初中语文 中考复习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课件(253张PPT)

12
3.(2011河北)阅读宋词《水调歌头》,回答(1)~(2)题。(5分) (1)请就词中加波浪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即 可给分)
(2)简析“转朱. 阁,低绮. 户,照无眠.”一. 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 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13
4.*无题(唐·李商隐) [10年未考]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2020北京东城区模拟)古人认为:“诗者,吟咏情性也。”意思是诗歌创作要 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刘禹锡的这首诗,颔联就借典故,既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怀 念之情,又抒发了他对 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的感慨;尾联则点明酬答之意,既 表达了他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体现了他 坚韧不拔、乐观豁达的精神。(2分)
10
3.水调歌头(北宋·苏轼) [2019、2011年均单篇考查]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
金题集训
1.(2020唐山路北区三模)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
精品课件
考试目标与范围
❖目标: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
❖范围:采用与所选教材中的古诗 词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
精品课件
2006年浙江省中考例题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 你能体味出这首诗在艺术上情、景浑然交融的特点
吗?
精品课件
(4)填蓄空白技巧
❖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问:“在前六句中, 诗人已经把西湖的出色描绘的十分美好,在 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中的白沙堤。至于白 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 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 思考:“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 否矛盾?为什么?
精品课件
(2)修辞手法的运用
❖李白《秋蒲歌》首句”白发三千丈, 缘愁是个长?”此句中用了什么修 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精品课件
(3)情景交融的手法
❖
饮酒
❖
陶渊明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钦
夏 意 (宋)苏舜
❖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帘透明。
❖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萤时一声。
❖ (1)这首诗写出了盛夏小院幽静的特点。诗中体
现“幽静”的词语有(
),(
)。
❖ (2)除了“幽静”之外,诗人笔下的夏日小院 还有什么特点?
❖ 第一题考查根据诗歌内容筛选词语的能力。答案: 别院深深、树阴满地、时一声。
(2)、 柳: 表惜别。 (3)、松: 坚贞高洁 (4)、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5)、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6)、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7)、莲:表示爱情
精品课件
诗,如画如梦
精品课件
▪
▪ 动词:
▪
▪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
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精品课件
▪ (3)数量词:
▪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 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 入梅花永不见。”
▪ 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 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精品课件
▪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齐己的 《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 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精品课件
结合上述诗歌和平时的积累,你认为诗 歌抒发的思想感情有哪常见的类型?
忧国伤时、建功立业、 长亭送别、思乡怀人、 怀才不遇、大好河山……
精品课件
那么我们如何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感 情呢?
1、抓诗歌题目 2、抓诗歌作者 3、抓住诗中意象(人、景、物)和
情境(感情、气氛)的相关字词。
表达思想感情的常用术语: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忧愁、寂寞、
精品课件
▪ 修饰语:
▪ 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 ▪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
精品课件
▪ (2)表颜色的词:
▪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 染气氛。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
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 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精品课件
特殊词: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 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 学效果。
▪ 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王勃《滕王 阁序》中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 大为减色。
精品课件
诗,如歌如诉
精品课件
关于诗词的艺术手法
❖⑴动静互衬
❖
题破山寺后禅院
❖
常建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 别的内心痛苦。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 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 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精品课件
第三个方法:抓住诗中意象(人、景、物)和 情境(感情、气氛)的相关字词。
❖
天净沙· 秋思
❖
马致远
❖
❖ ❖ ❖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精品课件
古诗词中一些特定的景物表达特定的情感。
(1)、月亮: 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圆月代表团 圆。残月代表分离。)
❖ 第二题主要根据关键词分件
中考诗歌鉴赏题具体考点有:
1、初步领会诗歌表达的内容和 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诗词中的语言和 创创作技巧。
精品课件
诗,如情如思
精品课件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惊争误兴 起渡入尽 一,藕晚 滩争花回 鸥渡深舟 鹭处
伤感、孤独、恬淡、闲适、欢喜、欢快、离 愁别恨、憎恶、激愤、怨愤……
精品课件
第一个方法:抓诗歌题目
《春夜喜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钱塘湖春行》 《游山西村》
精品课件
第二个方法:抓诗歌作者
❖ 李白:浪漫主义诗人 ❖ 杜甫:现实主义诗人 ❖ 岑参 王昌龄 高适:边塞诗人 ❖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派诗人 ❖ 陆游:爱国诗人 ❖ 苏轼 辛弃疾:豪放派词人 ❖ 柳永 李清照:婉约派词人
▪ 张桔轩有诗云: “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
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 “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 “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 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 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精品课件
▪ 虚词: ▪ 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