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44v5表达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4V5表达及血清中可容性CD44V5含量与肿瘤转移相关性研究

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幺硼包1:I)44v5表达和血清中可溶性(I)44v5含量与肿瘤转移相关陛:研究论文摘要ff背景淋巴转移是胃癌主要的转移途径,也是胃癌治疗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上—般以有无淋巴结转移来评估患者的预后和指导治疗,但目前尚无理想的监测淋巳}睾移的生物学标志物,术前和术中手术者冲转移的判断主要靠临床经验,但有些转移淋巴结肉眼不易发现,也可能有吲瞄P性转移,使胃癌的根治性切除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研究发现粘附分子1:944(Clusterofdifferentiatiorl,∞)与肿瘤转移和j骺有相关陛。
CD44是—种分布广泛的多结构、多功能跨摸糖蛋白。
人a)44基因由20个外显子纽戍,标准型G)44分子(Standard0)44,(:944s)由5个氨基端外显子(1s至5s)和5个羧基端外显子(6s至lOs)编码纽茂。
其余的10个外显子正常情况下并不表达,但能够插入在外显子5s和6s之间通过选择}生拼接而在蛋白质水平形成多种变异体6944分子(CI)44variant,cD44v)(见图1)。
Gunthert等首先报导在大鼠癌模型中,非转移细胞株因表达CI)44V而获得转移潜能…。
从此,许多研究豫争CI)44v的表逸与某些人类的肿瘤转移有关。
CD44v5和G344v6与结直肠癌和某些类型胃癌的肿瘤进展、转移和预后之间似乎关系密切【9,10】。
除了肿瘤细胞表面表达外,体液中可裔}生CI)44变异体(SolubleCI)44variant,sCIN4v)的检濒4可能有助于癌症早磐胗断、疾病状况的评估以及转移潜能和{骺的评价。
Guo等并开究发觋.:与正常对照组和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相比,转移性胃癌或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可漆l生CD44含量显著升高,肿瘤切除术后seD44含量显著下降sCll44v可能是肿瘤负荷及转移的监测指标旧1。
为此,我们进一步深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selM4v5浓度与肿瘤细胞elM4v5表达等组织形态学变量之间的关系。
早期胃癌CD44v6的表达及与淋巴结微转移关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早期胃癌CD44v6的表达及与淋巴结微转移关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
早期胃癌是指肿瘤局限于黏膜层和粘膜下层,未侵犯肌层及浆膜。
早期胃癌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但其治疗策略及预后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
因此,早期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CD44v6是CD44的一种可变剪接异构体,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广泛存在于许多细胞表面。
该蛋白与肿瘤的发生、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CD44v6在胃癌的发生、转移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早期胃癌CD44v6的表达及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胃癌CD44v6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为临床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3.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20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确诊早期胃癌后接受手术切除治疗,术中取得胃癌组织样本以及淋巴结标本。
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其胃部黏膜样本。
3.2 实验方法(1) 免疫组化法检测CD44v6表达情况。
将组织标本制作成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44v6的表达情况,计算其评分。
(2) 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情况。
取胃癌标本中的淋巴结分别进行单纯种植和集合种植,术后行病理学检查,以检测微转移情况。
3.3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CD44v6在早期胃癌组织样本及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D44v6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早期胃癌CD44v6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
这对于指导早期胃癌治疗策略及提高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CD44V6在胃癌表达意义

CD44V6在胃癌的表达及意义【摘要】cd44v6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关系密切。
cd44v6在胃癌的预测、病程进展、转移潜能、免疫治疗和预后估计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
但其功能复杂,具体作用机理不明,尚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更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cd44v6;胃癌;转移1cd44分子的发现和主要特点cd44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属于细胞粘附分子,其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短臂上,通过外显子的选择性剪接分为两种类型:标准型cd44(cd44s)及变异型(cd44v)。
1991年研究者在大鼠转移性胰腺癌细胞bsp73asml中发现一个cd44变异体,它是在大鼠cd44s蛋白的第223~247位氨基酸残基间插入一个含162个氨基酸的片段序列,这段氨基酸序列中含有4个o-糖基化位点和3个n-糖基化位点,后来证实该片段是由含v6外显子所编码的。
cd44分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包括:(1)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粘附(2)作为淋巴细胞”归巢”受体与高内皮静脉结合,参与淋巴细胞归位到淋巴组织(3)参与t细胞的活化及细胞内的信号传递,调节淋巴细胞再循环,介导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参与免疫调节(4)参与肿瘤的生长增殖和转移。
2cd44v6蛋白在胃癌中表达意义正常胃粘膜是否表达cd44v6目前仍不清楚。
有学者认为正常胃粘膜组织中有cd44v5/v6变异分子的表达。
文献报道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4%~77%,并且发现cd44v6阳性表达与胃癌的进展程度和转移有关[1],但是否与胃癌的其它病理指标有关,尚存在很大争议。
cd44v6是分布极为广泛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作为细胞基质透明质酸受体,参与癌细胞与基质的粘附作用及淋巴细胞归巢[2],这种粘附与归巢作用有利于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
近年研究表明,cd44v6变异体与多种啮齿动物实验性肿瘤和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3,4]。
CD44v6基因变异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CD44v6基因变异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李泽民;樊剑芳;方建萍【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年(卷),期】1999(004)004【摘要】目的:探讨胃癌中CD44v6基因变异体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75倒手术切除胃癌标本中的CD44v6基因变异表达产物进行检测。
结果:75例胃癌标本中,56例CD44v6基因变异体呈阳性表达,占74.7%;而55例有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46例呈阳性表达(836%),2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10例呈阳性表达(50%),差异有显著性(P<0.001).正常胃粘膜不表达CD44v6基因变异体。
这一结果提示,CD44v6基因变异体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结论:含v6外显子的CD44变异表达产物可作为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潜能轻可靠的分子标记物。
【总页数】3页(P210-212)【作者】李泽民;樊剑芳;方建萍【作者单位】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附属甘泉医院病理科,20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相关文献】1.CD44v6和PTEN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J], 谷化平;尚培中;周翠玲2.胃癌组织中P53基因异常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 [J], 宋晓岩; 朱士雅3.胃癌中CD44v6与P53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J], 张俊梅;韩世愈;孙秀威4.胃癌细胞SGC-7901中乙酰肝素酶基因和CD44v6表达的关系 [J], 周世庆;汪素文;朱靖宇;张淑红;真岩波;张伯新5.CD44v6基因变异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李泽民;樊剑芳;方建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期胃癌CD44v6的表达及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

结 转移 紧 密相 关 的结果 一致 。 综 上所 述 ,对 早 期 胃癌患 者 术前 可行 活 检 . 测 定 C 4v D 4 6的表 达 ,对 于 C 4 v D 4 6阳性 表 达 者 . 术 中要 高 度警 惕 淋 巴结 的潜在 转移 。 行 更彻 底 的淋 并 巴结 清扫 ,同 时术后 应 严格 进 行 化疗 ,预 防 胃癌 的 复发 及 转移 。
2 0 ,7( : 0 . 0 0 3 2)1 6
染 色体 短臂 上 。 2 由 O个 高度保 守 的外 显子 组 成 。目 前 发 现 的 C 4 v至 少有 1 D4 0种 ( l v O 。其 主 要 功 v~ l ) 能 有 细 胞 黏 附 、 号 转 导 、 与 淋 巴 细胞 的 功 能 和 信 参 早 期造 血 研究 表 明 , D 4在 多种 肿瘤 细胞 表 达 剖。 C 4 上 调 或发 生 构 型改 变 。 D 4 C 4 v在 肿瘤 的侵 袭 和 转 移 中起 重 要作 用 。 因此 C 4 D 4及 其 异构 体 检测 有 助 于
vlaino mp o emi o eat i f m gs i C rio aJ. a t fl hn d c m t a s r atc acn m [] u o y r s s o r
C n e, 0 37 ( 5 : 6 — 0 6 a c r 2 0 , 1 )1 9 1 7 . 9 0
分 化 较低 , 已侵达 黏膜 下层者 , 么可 能存 在 淋 巴 或 那
结 转移 , 我们 应行 淋 巴结清 扫术 , 得根 治切 除 的机 获 会 和较 高 的长期 生存 率 。 结 合 本 研 究 结 果 。 们 认 为 , 常 规 病 理 检 查 我 对 无 淋 巴结 转 移 的 胃癌 患 者 , 其是 早 期 胃癌患 者 有 尤 必 要 检查 微 转 移 , 微转 移 的 胃癌 阴性 淋 巴结 应 当 有 作 为 阳性 淋 巴结 在 T M 分 期 中加 以考 虑 ,这 样 有 N 助 于更 加精 确 地判 断预 后 、 指导 制定 治疗 方 案 。
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意义

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意义
梁雨荣;何尔斯泰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
【年(卷),期】1999(026)001
【摘要】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CD44v6与胃癌某些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2例进展期胃癌进行标记分析。
结果:CD44v6阳性表达率肠型胃癌(70.83%)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33.33%)(P〈0.05);淋巴结转移组(82.3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6.0%)(P〈0.01);CD44v6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CD44v6阳性表达的不同病理分型的胃癌中淋巴
【总页数】3页(P33-35)
【作者】梁雨荣;何尔斯泰
【作者单位】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基本外科;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基本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02
【相关文献】
1.前列腺癌组织转移相关基因CD44v6的表达意义 [J], 崔飞伦;陈兵;王远征;王中琨;陈荣山
2.转移相关基因蛋白CD44v6和nm23-H1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J], 郭亮;
张敏;高洁凡
3.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44v6与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预后 [J], 贺岩;张磊;张朋旗;钟志玖;金晓明
4.整合素ανβ6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意义 [J], 郭运生;赵敏;肖芳;周颖;黄江梅;张辉
5.细胞检测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应用 [J], 邵彬;巴图;郑锦花;郭冰;富泽龙;张泽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D44与肿瘤的关系2002

・综 述・CD44与肿瘤的关系张桂蓉综述,梅同华审校(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肺科 400010) 关键词:C D44;肿瘤;关系中图分类号:R7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911(2002)0420342203 C D44是分布极为广泛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它是由单一基因所编码的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单链膜表面糖蛋白的家族,可与多种配体结合,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 M)之间的粘附作用,发挥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在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表面均能检测到它的表达[1、2、3]。
近年来,人们发现C D44标准体(S tandard Is oform of C D44,C D44S)及其拼接变异体(Variant Is oform of C D44,C D44V)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C D44V6和C D44V3在肿瘤的浸润、转移和预后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学者们在研究C D44基因及其蛋白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的基础上,探索它们参与肿瘤转移的可能机制,力图揭示其在肿瘤中的多样性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期望有助于评价肿瘤的转移能力、断肿瘤的复发和预后[4、5、6、7]。
1 CD44的蛋白结构C D44分子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包括胞膜外区,具有与透明质酸结合的能力,也是C D44分子发挥生物学功能的重要结构,跨膜区由21个疏水性氨基酸组成,胞浆区可作为蛋白激酶C(PK C)的底物被磷酸化,参与信息的传导过程。
人类C D44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短臂,有20个高度保守的外显子,完整基因组在染色体DNA上约跨越50K b,每个外显子长度从70bp到210bp不等[5]。
C D44基因的外显子按组成方式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组成型外显子,一种是V区变异性拼接外显子。
组成型外显子有10个,其转录片段存在于所有C D44转录子中,仅含组成型外显子的C D44转录子,称为标准C D44(C D44S),它编码361个氨基酸。
CD44剪接变异体(CD44v)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CD44剪接变异体(CD44v)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冯凡;曹卫平;陈琦;朱小兰;许文林【摘要】CD44是一种黏附性的跨膜受体糖蛋白,根据外显子表达方式可分为CD44标准体( CD44 s )和CD44剪接变异体(CD44v)两种。
大量研究证实CD44v的异常表达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CD44v在转移性肿瘤中的选择性表达及其与细胞骨架的相互作用。
由于CD44 v存在着多种复杂的剪接变异体形式,拟从结构上对NCBI中的CD44 v进行差异序列的全面比较,综合阐述CD44 v在不同肿瘤中的研究及其靶标治疗,为进一步研究CD44 v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CD44, a kind of transmembrane receptor glycoprotein , belongs to adhesion molecular family , and it can be divided into standard CD44 (CD44s) and variant CD44 (CD44v) according to the expression of CD44 exon.Numerous researches confirmed that the abnormal expression of CD44v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ny kinds of cancers , especially the selec-tive expression of CD44v in metastatic tumors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cytoskeleton .As the CD44v had many complex forms of alter-native splicing variants,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homologous sequences of CD 44v in NCBI was carried out from the structure ,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target therapy of CD 44v in different tumors was comprehensively expounded.【期刊名称】《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7(034)001【总页数】5页(P75-79)【关键词】CD44 v;选择性剪接;同源序列;肿瘤;靶标治疗【作者】冯凡;曹卫平;陈琦;朱小兰;许文林【作者单位】镇江市妇幼保健院,镇江212001; 江苏大学医学院,镇江212013;镇江市妇幼保健院,镇江212001;镇江市妇幼保健院,镇江212001; 江苏大学医学院,镇江212013;江苏大学医学院,镇江212013;镇江市妇幼保健院,镇江212001; 江苏大学医学院,镇江21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CD44是由单一基因编码的跨膜受体糖蛋白,属于细胞黏附分子家族,其编码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断臂11p13,在染色体DNA上大约跨越50 k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D44v5表达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发表时间:2011-02-18T13:37:34.7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6期供稿作者:王帅1 刘峰2 孙业全2[导读] 在我国,胃癌(Gastric Carcinoma, GC)死亡率居消化系统各类癌症死亡的首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王帅1 刘峰2 孙业全2(通讯作者)(1潍坊市中医院山东潍坊 261041;2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 261042)【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6-0117-02【摘要】目的探讨CD44v5的表达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应用CD44v5兔抗人单克隆抗体,采用S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8例胃癌标本CD44v5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资料对照分析。
结果 CD44v5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率为58.33%,其中淋巴结转移者为61.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44.4%(P<0.05)。
结论 CD44v5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可以作为一个提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CD44v5 胃癌免疫组织化学淋巴结转移在我国,胃癌(Gastric Carcinoma, GC)死亡率居消化系统各类癌症死亡的首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胃癌浸润和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临床和病理资料显示,有60%以上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肿瘤细胞的扩散和转移[1]。
淋巴结转移是胃癌转移的主要方式,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评估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对决定术式、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
目前发现肿瘤细胞表达多种 CD44的剪接变异体(CD44v),其表达与肿瘤细胞的侵袭性、转移性有关。
在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胃癌患者CD44v5表达进行研究,探讨CD44v5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1.1材料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年8月-2008年7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结果及标本蜡块。
其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60岁38例,<60岁10例,有淋巴结转移39例,无淋巴结转移9例。
分化好(包括高、中分化腺癌)16例,分化差(包括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粘液腺癌、类癌)32例。
CD44v5单克隆抗体(兔抗人)、即用型SABC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均购于美国MSCN life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抗体浓度1:80)对48例胃癌标本CD44v5的表达进行检测。
CD44v5免疫组化结果的判定,根据文献报道,CD44v5在胞浆和胞膜都有表达,以膜上有CD44v5线样表达作为阳性表达,连续计数10个高倍视野,根据有阳性表达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将CD44v5的表达分为以下四组:(1)阴性组:阳性细胞数百分比<5%;(2)弱阳性组:阳性细胞数百分比在6-35%之间; (3)阳性组:阳性细胞数百分比在36-70%之间;(4)强阳性组:阳性细胞数百分比>70%[3]。
数据统计时将阴性和弱阳性组之和作为阴性组,阳性和强阳性组之和作为阳性组。
将检测结果与临床资料对照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以α=0.05(双侧)作为显著性检验水准。
2 结果48例病例中CD44v5表达阳性28例(58.3%) (图1,2),表达阴性20例(41.7%) (见图3)。
CD44v5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发生部位均无显著关系(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即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癌细胞中的CD44v5阳性表达率(24/39, 61.5%)明显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4/9, 44.4%)。
3 讨论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标志性生物学行为。
肿瘤浸润转移是肿瘤细胞与宿主间复杂、多步骤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胃癌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Liotta[4]首先提出浸润转移的三步学说:即粘附、降解和转移。
其中粘附是指肿瘤细胞通过自身细胞膜表面的粘附受体与细胞外基质成分间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细胞都是首先破坏细胞上的粘附分子而发生转移的。
CD44v5是CD44的一个变异体,属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家族。
CD44是一种在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表面上发现的、高度糖基化的跨膜糖蛋白[5]。
是一类多结构、多功能的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广泛存在于细胞与细胞间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
其基因组结构包括20个外显子。
前面5个和最后5个外显子是恒定的,中间的10个外显子是可变的,形成可变区。
它可以通过 10个可变外显子的选择性剪接及糖基化产生多种变异体。
目前发现肿瘤细胞表达多种CD44的剪接变异体,其表达与肿瘤细胞的侵袭性、转移性有关。
CD44是多功能的受体,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的交互作用、细胞移动、淋巴结归巢、迁移细胞的生长因子的表达、传递生长信号等。
CD44还参与降解HA,传递信号调节造血和凋亡。
许多癌细胞及其转移灶都有高水平表达。
CD44特别是它的变异体常用来诊断或作为判断人类恶性疾病的指标[6]。
CD44v表达与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的机理可能是:CD44分子的氨基酸末端细胞外区域能与细胞外间质及基底膜的透明质酸结合,从而调节细胞运动及形态,CD44v与透明质酸结合而“锚”定在宿主细胞外间质及基底膜上,同时CD44v阳性细胞更易与后小静脉中的高柱状内皮细胞结合,使肿瘤细胞更易进入淋巴系统和循环系统。
CD44不同变异型在不同的组织中的表达的报道各不相同。
有学者报道CD44可以存在于正常组织中[7],另一些人则认为CD44只在恶性组织中表达[8]。
普遍认为,CD44与胃癌的转移、进展、预后有关。
王书奎[9]等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9例胃癌患者的癌灶、癌旁组织、淋巴结转移灶和外周血的CD44v5表达率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胃癌患者不同组织的CD44v5阳性细胞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胃癌患者的各种组织中,伴肿瘤转移患者的CD44v5细胞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未转移者。
Muller[10]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中的CD44v5,CD44v5的表达与胃癌病理分级、淋巴结累及、血液和淋巴浸润有关。
CD44v5阳性病人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病人。
目前研究表明CD44v5与胃癌的一些生物学行为,尤其是侵袭和转移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关于其在胃癌中的作用尚有不少分歧。
Ham 等认为CD44v5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Muller等研究结果提示CD44v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的表达率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中,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61.5%(24/39)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4.4% (4/9),与Ham等认为CD44v5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的论点一致。
在胃癌组织中,CD44v5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因此我们认为CD44v5可以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图1 病理证实为透明细胞癌,CD44v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400)示成片的瘤细胞胞浆、胞膜被染成棕黄色。
按Shimizu方法,阳性细胞数百分比>70%,划为强阳性组。
图1图2 病理证实为腺癌,CD44v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400)示大部分瘤细胞胞浆、胞膜被染成棕黄色。
按Shimizu方法,阳性细胞数百分比在36-70%之间,划为阳性组。
图2图3 病理证实为腺癌,CD44v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400)未见阳性细胞,划为阴性组。
图3参考文献[1] Castells A, Anil K. Principles of Oncogenesis[M]. Chapter 5: Tumo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2002: l-12.[2] Saito H, Tsujitani S, Oka S, et al. Prediction of survival period for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for advanced gastric carcinoma.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01,48:290-293.[3] Castella EM, ArizaA, Pellieerl, et al.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CD44v6 in Metastases of intestinal and diffuse types of gastric careinoma[J].Clin Pathol,1998,51:134-137.[4] Litta LA, steeg PS, Stetler Steveson WG. Cancer metastasis and angiogenesis: an imbalance ofpositire and negative regulation[J]. Cell,1991,64(2):327.[5] Mackay CR,Terpe HJ,Stauder R,et a1.Expression and modulation of CIM4 variant isoforms in humans[J]. Cell Biol,1994,l24(1-2):71.[6] Naor D, Sionov RV, Ish-Shalom D. CD44: Structure, Function, and Association with the Malignant Process[J]. Adv Cancer Res, 1997,71:241-319.[7] Weg-Remers S, Anders M, von Lampe B, et al.Decreased Expression of CD44 Splicing Variants in Advanced Colorectal Carcinomas[J]. Eur J Cancer,1998,34: 1607-1611.[8] Harn HJ, Ho LI, Chang JY, et al.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the Human Metastasis Adhesion Molecule CD44V in Normal and Carcinomatous Stomach Mucosa of Chinese Subjects[J]. Cancer, 1995,75:1065-1071.[9] 王书奎, 王自正, 翁慎毅等.胃癌患者不同组织CD44V5+细胞表达率的比较[J].肿瘤防治研究, 2003,30: 256-258.[10] Muller V61, Schneiders A, Heider KH, et al.Expression and 3 Prognostic Value of the CD44 Splicing Variants v5 and v6 in Gastric cancer[J].Pathol, 1997, 183: 22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