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
宝石能谱CT对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25胃癌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一种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在并发后容易对脾门淋巴结进行入侵,因此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概率较高,同时淋巴结转移也是胃癌转移的一种主要方式[1]。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检查和胃镜检查均确诊为胃癌。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在经C T 检查后一周内行淋巴结清扫术,C T 检查前无接受放化疗和靶向治疗。
排除标准:胃癌伴大面积浆膜受侵犯,淋巴结转移融合包绕重要血管;术前发现有远处脏器转移或术中发现有腹腔广泛种植转移。
其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55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为(59.45±7.98)岁;病理分型:管状腺癌37例,乳头状腺癌24例,印戒细胞癌31例,粘液腺癌24例。
1.2 诊断方法宝石能谱CT 扫描:采用美国GE 宝石CT,对相应的扫描参数进行设定,扫描层间距5mm,旋转时间为0.5s,速度38.61mm/rot,螺距0.954:1,动脉期采用GSI 扫描模式,叮嘱患者前检查前12h 禁食,并在检查前10min 静脉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20mg,上台前20min 饮用水1000mL 左右[2]。
患者在扫描期间采取仰卧体位,并叮嘱患者屏气,扫描范围从食管下段到双肾下极[3]。
在进行常规平扫后,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造影剂80mL 欧乃派克,随着注入20mL 生理盐水[4]。
在动脉期和静脉期延迟30s 和60s。
螺旋CT 扫描方法:采用日立全身螺旋CT 扫描机,扫描层厚4.8mm,扫描条件为120kv,扫描方式和宝石能谱CT 扫描相同。
1.3 观察指标根据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来对宝石能谱CT 诊断结果加以记录,同时观察宝石能谱CT 诊断淋巴结长径结果和淋巴结不同强化程度的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所有患者CT 扫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与处理,其中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表示,P <0.05表明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胃癌CT表现

T1
T1
T1
T2
T2
T2
linitis plasticaT3Leabharlann T3T4T4
胃癌的N 分期
当MSCT检出的胃周淋巴结短径超过6 mm 和胃周外淋 巴结短径超过8 mm视为转移淋巴结。
淋巴结<10mm伴强化,或> 10mm,或周边高密度中心低 密度,淋巴结呈蚕蚀状、囊状、花斑状、串珠状或融合 成团块状,压迫和包绕血管,为淋巴结转移阳性。
膜层和黏膜肌层) ;②中间低密度层(相应于黏膜下层,包含脂肪和结缔组织) ; ③ 外层轻微增强(相应于固有肌层和浆膜层) 。第二种呈单层胃壁结构。
胃癌CT 表现
胃壁增厚和(或)胃壁异常增强 淋巴结转移 肝转移 网膜,卵巢种植
胃癌 T 分期
MSCT判断其浸润深度的标准如下
T1 : 单层胃壁时显示非透壁性局灶明显增强伴或不伴有胃 壁局灶性增厚 ,而胃病变区显示多层结构,相应于黏膜下层 的低密度带完整。 T2: 胃壁局灶性或弥漫增厚 , 但浆膜面光整或病变周围脂肪 层清晰。 T3: 增厚胃壁处浆膜面毛糙、不规则或病变周围脂肪密度 增高或出现索条网格影和相应浆膜面结节状外突。 T4: 增厚胃壁与邻近器官间的脂肪层消失,明显侵犯周围 脏器。
Station 3 lymph node metastases
Station 7 and 8 lymph node metastases
Station 7 lymph node metastases
Station 12 lymph node metastases
Multiple station 13 and 14 lymph node metastases
胃癌CT诊断
检查前准备
PET-CT显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

收稿日期:2017-05-15作者简介:赵 飞(1982-),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医疗工作.PET-CT显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赵 飞(河北省邯郸市中心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河北邯郸 056000)摘要:目的:探讨PET-CT显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取49例胃癌患者,全部在手术前进行PET-CT检测,分析和计算PET-CT显像对胃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及位置.将术前PET-CT检测结果预测的胃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实际临床手术中的患者的胃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比较,计算出PET-CT显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和诊断效果.结果:在采用PET-CT显像技术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的诊断结果显示,有35名患者复发或转移,而所有患者手术中总共有37名患者复发或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结论:PET-CT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有较高的诊断意义.关键词:胃癌; PET-CT; 淋巴结转移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48X(2017)Sup-0152-02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且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这使的胃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常常表现为反酸烧心、胃痛、恶心呕吐、胃胀等症状.由于胃病并不是罕见的病症,因此目前大多数人对胃病往往不重视,认为是小病,任其发展,这就会导致胃病的进一步恶化,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发展为胃癌,目前东亚地区已经是世界上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而淋巴道转移是胃癌转移最主要的途径,癌细胞会首先转移到胃局部淋巴结、然后可以转移到腹主动脉旁、肠系膜根部、肝门淋巴结等,因此临床上对胃癌淋巴结时候回转移进行预测是非常重要的.CT/MRI作为临床常用影像诊断手段,虽对原发恶性肿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诊断常常检测的敏感度过低,而PET-CT检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利用肿瘤摄取18F-FDG的特性[1],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定位精准等特点[2],可以更早并且更准确的发现淋巴结转移病灶.本文选取邯郸市中心医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间49例胃癌患者,将患者的PET-CT影像结果与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PET-CT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邯郸市中心医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间胃癌患者49例,诊断标准为所有患者均符合胃癌诊断标准,排除病例为排除晚期胃癌患者,淋巴结已确认转移.4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人,女性患者24人,年龄在21~47岁之间.其中,黏液腺癌17例,乳头状腺癌11例,管状腺癌21例.全部在手术前进行PET-CT检测,分析和计算PET-CT显像对胃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及位置.1.2 PET-CT检查49例患者术前均采用Siemens公司的Bio-graph16型PET-CT显像仪进行PET-CT检查,显像范围为颅顶至大腿中段.患者检查前禁食4~6h,在安静状态下经手背静脉以5.8MBq/kg注射18F-FDG,静卧50~60min后,进行全身PET-CT检查.CT扫描层厚5mm.PET采集4~6个床位,采集时间为4min/床位,图像采用OSEM软件SAC法重组.图像分析由2名经验丰富的PET-CT医师完成,采用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CT、PET图像进行分析.无异常18F-FDG吸收者视为阴性;若存在18F-FDG吸收且短径≥1cm、SUVmax≥2.0则判定为转移淋巴结转移.2017年6月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Natural Sciences)Jun.2017Sup.1.3 方法将49例胃癌患者全部在手术前进行PET-CT检测,分析和计算PET-CT显像对胃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及位置.将术前PET-CT检测结果预测的胃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实际临床手术中的患者的胃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比较,计算出PET-CT显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和诊断效果,得到PET-CT显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1.4 评价方法将PET-CT显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分析和实际临床手术中发现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比较,对其进行统计学的处理和分析.1.5 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经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2 结果经过对49名胃癌患者手术前进行的PET-CT检查的结果分析和手术中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比较,发现结果如下:本组术后病理证实有胃癌淋巴结转移者37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淋巴结转移率为75.6%,而手术前PET-CT检测的结果为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总共有35个,其中男性患者17人,女性患者18人,淋巴结转移率为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从两次结果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PET-CT显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3 讨论早期胃癌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因此初期很难发现.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3],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随着近几年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活的压力下经常出现饮食不规律现象,因此胃癌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并且呈年轻化趋势.而淋巴结转移是胃癌的主要转移方式,因此如果能够对此及早发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对胃癌的治疗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PET-CT显像技术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ET)与传统CT技术整合为一体,将功能显像与解剖显像有机结合[4].PET从分子代谢的角度判断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更加准确[5],18F-FDG经静脉注射后通过与葡萄糖相同的转运载体进入细胞,参与葡萄糖的代谢过程,PET-CT采用同位素标记葡萄糖在恶性肿瘤细胞中浓聚的特点,将PET扫描机与CT扫描机安装在同一个机架上,一次扫描便可以对得到CT与PET图像,能够准确的发现肿瘤的微小转移灶,同时做出定性和定位诊断.本研究结果表明,本组术后病理证实有胃癌淋巴结转移者37例,淋巴结转移率为75.6%,而手术前PET-CT检测的结果为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总共有35个,淋巴结转移率为71.4%,从中我们可以发现,PET-CT显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因此具有重要的的诊断意义.本次研究结果表明,PET-CT显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意义,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结果需进行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证实.参考文献:[1] 朱 峰,王跃涛,钱作宾,等.~(18)F-FDG PET/CT显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分期、术后再分期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127-130.[2] 谢新立.多种显像剂PET/CT显像在胃癌评价中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4.[3] 钱珍华.胃癌的国内研究现状[C]//中国铁道学会全国铁路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1998.[4] Weber W A,Grosu A I,Czemin J.Technology insight:advances inmolecular imaging and an appraisal of PET-CT scaning[J].Nat Clin Pract Oncol,2008,5(3):160-170.[5] 陈盛祖.关于PET/CT与分子影像学[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3,23(增刊):7-8.351第39卷 赵 飞 PET-CT显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
《2024年多模态CT影像技术对胃癌转移淋巴结诊断价值研究》范文

《多模态CT影像技术对胃癌转移淋巴结诊断价值研究》篇一一、引言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
在胃癌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模态CT 影像技术在胃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多模态CT影像技术对胃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二、研究背景多模态CT影像技术结合了多种成像技术,如常规CT、增强CT、CT血管造影等,能够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在胃癌的诊断中,多模态CT影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范围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因此,多模态CT影像技术在胃癌的诊断和分期中具有重要价值。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经手术证实的胃癌患者资料。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多模态CT影像检查,并由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诊断。
我们比较了多模态CT影像技术诊断胃癌转移淋巴结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并分析了不同模态CT 影像技术在诊断中的贡献。
四、研究结果1. 诊断准确率:多模态CT影像技术对胃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准确率为90.5%,明显高于单一模态CT影像技术的诊断准确率。
2. 灵敏度和特异度:多模态CT影像技术在诊断胃癌转移淋巴结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89.3%和92.6%。
3. 不同模态CT影像技术的贡献:常规CT和增强CT在显示肿瘤大小、形态和位置方面具有优势,而CT血管造影在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方面具有独特价值。
五、讨论多模态CT影像技术通过结合多种成像技术,可以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在胃癌的诊断中,多模态CT影像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范围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与单一模态CT影像技术相比,多模态CT影像技术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有所提高。
这表明多模态CT影像技术在胃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常规CT和增强CT在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方面具有优势,而CT血管造影则可以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的周围脏器及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

【 bt c】 O jci :oa ̄ z eC ais tnadt ipoe h Tdans r pe admnl e s s f r myhp A s at r bet eT yet r nf ti r e i oif pr bo i t t io i r e— v n h m ea o n o m v t C g sou ' am aas pn
【 关键词】 体层 摄影 术 , x线计算机 ; 原发性肝癌 ; 胆囊癌 ; 胰腺癌 ; 胃癌 ; 转移
中 图分 类号 :84 4 ;7 5 I 1 .2 1 3 I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6 0 12 1)7 93—0 10 —9 1 (o0 o 一O9 3
CT i g o i fu e bdo i lm ea t ss o i d a n ss o pp ra m na tsa i fprnmr p o a,c lc s c c cno a,p nc e tc c r i ma nd g src c r y he atm hoe y ̄ ar i m d a r a i a cno a a t i a - cno a l m
a ma h lc s c c r io ,p c e t acn n a d g sr a cn ma t ,c oe y t acn ma a rai c ri o m n a t cc ri o .M e md : i T n i sa o f 7 s r ial n ah — o i n c i l f s T l C mnf tf a o ugc l a d p to e e is 6 y lgc l r v d c s so r r e ao ,c oe y t acn ma a ce t a cn ma a d g sr a cn n i t tt e in o ial p o e a e f i yh p tma h lc s c c r io ,p n r a cc ri o n a t cc ri o m w t me sai ls si y p ma i i i h a c o n
胃癌ct评估

胃癌ct评估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在中晚期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因此很多患者往往已经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CT评估在胃癌的早期诊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T评估主要通过对胃腔、胃壁、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的观察
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胃癌的形态、大小、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以便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首先,在CT评估中,医生需要观察和测量胃癌的大小和形态。
胃癌通常呈现不规则的结节状或溃疡状的改变,边界不清楚,伴有强化和显著的密度增高。
胃癌的大小与浸润程度是评估临床分期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次,CT评估还可以观察胃癌的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胃癌通过胃壁的浸润可以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如肠道、胰腺等,因此CT评估可帮助判断胃癌的浸润范围和程度,有助于
早期明确手术可行性和范围。
此外,CT评估还可以观察胃癌
周围的淋巴结是否受累,淋巴结转移是判断胃癌术前分期的重要指标之一。
最后,CT评估还可以检测胃癌的远处转移情况。
胃癌可通过
血液和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部位,如肝脏、腹膜后、肺部等。
CT评估可以观察和分析这些部位是否出现转移灶,有助于评
估患者的临床分期和预后。
总之,胃癌的CT评估是一种快速、无创、可靠的方法,可以
帮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分期,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但需要注意的是,CT评估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敏感性较低,因此临床医生还需结合临床症状、病理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评估。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征象与病理学结果的对照研究

Ap r i l 2 0 1 3 , Vo 1 . 1 1 , No . 1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器 及血路管凝 血情 况为 :0 级凝血为4 3 例次 ( 3 1 . 2 %),1 级凝血 为8 6
例次 ( 6 2 . 3 %) ,2 级凝血为8 例次 ( 5 . 8 %),3 级凝 血 ( 严 重凝血 )为 l 例次 ( 0 . 7 %) ,即2 4 例 ( 9 6 . 0 %)患者未 出现透析 器及血路管严重 凝
性血液透析并发脑 出血患者疗效确切 ,可在 临床 上 使 用。 参考 文献 [ 1 ] 武明, 张 国芳, 李 秀珍, 等. 应 用无 肝素 的血液 透 析患者 在透 析 中的 护理体会 [ J 】 . 西北 国防 医学 杂志, 2 0 1 2 , 3 3 ( 1 ) : 9 3 .
[ M] . 中外 医学研 究, 2 0 1 2 , 1 0 ( 3 ) : 9 .
管及透 析器 ,再用加入2 0 mg 肝素钠 的5 0 0 mL 肝素盐水密 闭循环 浸泡透 析器 及血 路管3 0 mi n ,再连 接血管通 路给予 引血开始血 液透析 同时放 掉透 析器及血 路管 中的肝 素盐水 ,整个透析 过程 中不再追 加任何抗凝 剂 ,每 3 0 m i n 用 生理盐水2 0 0 mL 间断冲洗血路 管及透 析器 ,并对透析 器进行搓动 ,冲洗时观察 透析器及血路 管的凝血情 况、动脉压及跨膜
‘
[ 2 】 李小 鸣, 陈凤 , 宋彩 红, 等. 活动 性 出血 倾 向患者 无 肝素透 析 的护理 [ 3 】 姚 红. 2 种冲洗 法在 无肝 素血液 透析 中的应 用[ J ] . 现代 中西 医结合
杂 志, 2 0 1 2 , 2 1 ( 6 ) : 6 5 2 .
《2024年多模态CT影像技术对胃癌转移淋巴结诊断价值研究》范文

《多模态CT影像技术对胃癌转移淋巴结诊断价值研究》篇一一、引言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生转移尤其是淋巴结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期和预后。
多模态CT影像技术是现代医学诊断中常用的一种非侵入性诊断手段,可以更精确地判断胃癌及其转移淋巴结情况。
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多模态CT影像技术在胃癌转移淋巴结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其在胃癌诊疗中的应用及潜力。
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胃癌患者60例,通过对其采用多种模态的CT 影像技术进行检测和比较,并运用统计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和评估。
其中所使用的多模态CT影像技术包括常规CT、双能量CT (DECT)、双源CT(DSCT)和灌注成像。
三、实验设计与结果1.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多模态CT影像技术对胃癌患者进行检测,并对比不同模态在诊断胃癌转移淋巴结中的效果。
具体操作包括:首先进行常规CT扫描,然后分别进行DECT、DSCT和灌注成像等操作。
在所有操作完成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实验结果(1)常规CT:常规CT在诊断胃癌转移淋巴结方面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存在较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
(2)双能量CT(DECT):DECT通过不同能量的X线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淋巴结的形态和结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与常规CT相比,DECT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均有所降低。
(3)双源CT(DSCT):DSCT通过两个不同管电压的X线源同时扫描,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淋巴结的密度和大小,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与常规CT相比,DSCT在诊断胃癌转移淋巴结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灌注成像:灌注成像可以反映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判断淋巴结的良恶性。
在胃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中,灌注成像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四、讨论多模态CT影像技术在胃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其中,DECT、DSCT和灌注成像等技术在提高诊断准确性、降低假阳性和假阴性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
正常情况下,随淋巴结直径的增大,其数量相应减少,而转移淋巴结由于癌组织不断生长,其大小可不断增大。
Fukuya的研究中,直径小于5mm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5%,5—9mm 者为21.7%,10一14mm为23%,15mm以上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82.6%。
阳性淋巴结的平均直径为73±4imm。
这一结果说明随淋巴结直径增加,转移率明显升高。
淋巴结直径与转移的相关性,是判定淋巴结转移的依据之一。
应当指出,CT上淋巴结增大并不意味一定是转移,当增大淋巴结出现下述表现时,提示转移的存在:蚕蚀状、囊状、周边高密度中心低密度、相对高密度及花斑状者,呈串珠状排列、对血管产生压迫和肿块状增大的淋巴结多有转移。
Fukuya利用螺旋CT进行动态增强扫描的结果显示:转移淋巴结的CT值明显高于非转移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较非转移淋巴结有更大的短轴/长轴比值,如果前者以1OOHu,后者以0.7为界,二者同时应用的阳性预期值可达89.5%。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根据上述淋巴结形态及增强表现判定淋巴结转移的方法,只适用于较大的淋巴结,而对于较小的淋巴结,在诊断上仍存在较大难度。
以淋巴结大小作为诊断转移的标准,各家标准不尽相同,从8mm至15mm均有报道。
研究人员通过53例手术切除病例的研究注意到,随淋巴结直径的增加,转移率明显升高。
螺旋CT检出淋巴结的大小与转移情况
琳巴结最大径l-mm5—9mm10—1415mn及以上总计(枚)
检出数11612010159396
阳性数21285351153
阳性率(%)18.123.352.586.438.6
特异性(%)68.780.992.899.2—
敏感性(%)69.259.747.123.1—
上述结果表明,单纯以淋巴结直径为标准,难以同时保证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若以15mm为标准,虽然CT诊断的特异性达99.2%,但敏感性却仅为23%,如果以8mm作为诊断标准,虽提高了CT诊断的敏感性(54.6%),但特异性却明显下降(86.2%)。
由于小淋巴结仍有相当比例的转移率,如5N9mm组为23.3%,5mm以下组仍有18.1%的转移。
因此,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较大的淋巴结,提高对小淋巴结的重视程度,对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胃癌的治疗水平,降低假阴性有更重要意义。
西安国医肿瘤医院专业治疗胃癌二十年
免费咨询电话:400-6866-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