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淋巴结清扫的认识
胃癌根治术中No.12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和技巧

2 4. 2
பைடு நூலகம்
广东医学
21 0 0年 1月 第 3 1卷第 2期
Gu n d n a g o gMe i l o r a Jn 0 0. o.3 .N . dc u nl a .2 1 V 1 1 o 2 aJ
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 菌。我们则发现 M T4在结 核分 P6 枝杆 菌检 测 方 面可 能具 有 较好 的应用 前 景 。 】
测 结核 分枝 杆 菌 生 长 是 一 种 准 确 、 速 、 便 、 于 普 快 简 易
T al d J . h in [ ] a
D a nMirbo Ifc Di, 0 8 6 ( : 0 4 7 i eo i n t s 2 0 , 1 4) 4 2— 2 . g l e
何 霞 , 守 勇 ,蔡 杏 珊 ,等 .应 用 MP 6 谭 B 4单 克 隆 抗 体 检 测 液 体 培 养 基 中结 核 分 枝 杆 菌 的初 步 研 究 [ ] J .国 际 医 药 卫 生 导 报 , 07,1 ( 8 :I 20 3 1 ) 4一l. 5 中 国 防 痨 协会 基础 专 业 委 员 会 .结 核 病 诊 断 实 验 室 检 验 规 程 [ .北 京 :中 国教 育 文 化 出版 社 , 06:1 M] 20 3—2 . 9 刘 志 辉 , 杏 姗 ,竺 澎 波 ,等 .应 用气 相 色谱 技 术 分 析 全 细 胞 蔡
,
系统方法 比较 , 应用 M T 4为检 测靶标指示 结核分 枝 P6 杆菌生长 的灵敏度高 出 1 2个数 量级 , ~ 其平均 阳性 报 告时间缩短 了近 5 % , 0 而检测 的总体结果则 呈现 出高 度一致 。另外 , 从实验操作的角度 我们可 以看到 : 该方 法操作 简便 , 也不需要特殊 的仪器设备 , 极易在各 级临 床实验室普及开展 。因此 , 用 M T4为靶 标快速 检 应 P6
胃癌淋巴结清扫用D

胃癌淋巴结清扫用D(dissection) 表示,包括5 个不同的分级,即D0 ~D4手术。
D0 手术只切除了胃癌组织,未作淋巴结清扫;D1 手术清扫胃周第一站的淋巴结(N1 ) ;D2 手术在D1 的基础之上,清扫到胃动脉周围淋巴结,即清扫第二站淋巴结(N2 ) ;D3 手术在D2 基础上清扫腹腔干的淋巴结(N3 ) ;D4 手术在D3 基础上清扫腹主动脉周围的淋巴结。
而只对无淋巴结转移的直径小于3 cm 的黏膜癌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 EMR) [3 ] 。
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分为完全腹腔镜手术、腹腔镜辅助和手助腹腔镜手术三大类[9 ] 。
完全腹腔镜手术即胃的分离、切除或消化道重建都在腹腔镜完成。
腹腔镜辅助即胃的分离在腹腔镜下完成,胃的标本通过小的辅助切口取出,还可通过该切口进行胃肠重建,甚至协助淋巴结清扫。
手助腹腔镜有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优点,同时有了触觉便于确定病变位置、有助于显露、分离,与完全腹腔镜相比缩短了手术时间。
(2)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
对拟施行内镜下粘膜切除(EMR)、内镜下粘膜下层切除(ESD)等微创手术者必须进行此项检查。
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与淋巴结清扫

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与淋巴结清扫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与淋巴结清扫。
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的50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0例患者行远端胃次全切术,7例患者行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3例患者行全胃切除术,手术过程中均进行淋巴结清扫术。
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
其中6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2%,其中切口感染4例,1例术后出血,1例腹腔感染,均经过1周的对症治疗后痊愈。
结论:手术治疗至早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术前正确诊断与术中检查淋巴结位移对临床科学选择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临床科学选择手术方式,成功清除淋巴结才是早期胃癌手术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早期;胃癌;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sis the early stomach cancer surgery way and the lymph node cleaning.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6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50 case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clinical data, including 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stal stomach full cut method, 7 patients most proximal gastric resection, 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otal gastrectomy, the lymph node were all 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 Result: 50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surgery, no deaths. Six patient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12%, including incision infection in 4 cases, 1 case of postoperative bleeding, 1 case of abdominal cavity infection, were recovered after 1 week of symptomatic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surgical treatmentto the main treatment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preoperative correct diagnosis and intraoperative lymph node displacement mode of surgery in clinical scienc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So, choose operation method, clinical science successful removal of lymph nodes is the key to early gastric cancer surgery.Key words: early; Gastric cancer; Operation way; Lymph node cleaning【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据相关数据统计,胃癌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率高,并且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胃癌分期越高,患者的死亡率越高。
胃癌淋巴结的合理规范化清扫

胃癌淋巴结的合理规范化清扫外科手术是胃癌治疗的最重要手段。
目前,对于胃癌手术治疗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早期胃癌行缩小手术,进展期胃癌行扩大根治术。
早期胃癌:局部仅浸润至粘膜层或粘膜下层,发生淋巴结转移者较少,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行胃局部切除术或保留胃功能的根治性手术;胃癌根治术:包括充分切除原发癌肿及受侵器官,彻底清除区域淋巴结,完全杀灭腹腔脱落癌细胞。
应行远端胃次全切除、近端胃次全切除或全胃切除并清扫相应的第2、3站淋巴结。
标准的胃癌根治术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胃癌姑息性手术:包括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姑息性胃切除+联合脏器切除、胃肠吻合术、胃肠插管造口。
姑息性手术能够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疼痛、出血、梗阻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由于绝大多数胃癌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因此,为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除应尽可能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率、合理应用综合治疗外,胃癌根治手术方式的标准化、规范化,对提高胃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不可否认,我国胃癌外科治疗效果与日本比较,尚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早期癌占治疗病例的比率较低,日本占30%以上,有些医院甚至高达50%~60%,而我国一般在10%以下;其二是标准的胃癌根治术虽然在我国部分医院已经开展,但推广很不平衡.目前有许多医院仍沿用20世纪60,70年代的手术方式,即把病变的胃、大网膜和肿大的淋巴结切除当作胃癌根治术,有些颇具规模的医院的胃癌根治术特别是淋巴结清扫不甚规范,手术记录写着D2根治术,实际上第2站的淋巴结并没有全部清扫,致使疗效无法明显提高,数据统计和分析不够严谨和科学。
要提高我国胃癌的诊疗水平,必须针对上述原因加以改进。
日本的早期胃癌高比率是通过内镜广泛筛选获得的,我国胃癌高发区主要分布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农村,通过内镜广泛筛选来提高早期癌的比率显然是不现实的。
因此,改进手术方法,推广D2标准术式,规范我国胃癌根治术特别是淋巴结清扫术具有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胃癌淋巴结清扫的现状与进展-综述.doc(常用版)

胃癌淋巴结清扫的现状与进展-综述.doc(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胃癌淋巴结清扫的现状与进展摘要: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是胃癌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目前,外科手术仍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相关的切除方式和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及数目在国际上一直存在争议。
因此,了解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掌握胃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来指导外科医生对手术方式及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和数目的选择,是国内外学者孜孜不倦研究的课题。
本文对胃癌淋巴结清扫的现状与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预后Progres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Lymphaden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by Jason Abstract: gastric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t cancer,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gastric cancer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t, but also a key factor of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At present, surgical operations is still the mean therapy for the patients, however, there are continual controversy on removal of relevant methods and the scope and number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a. Therefore, we can learn the prognostic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and master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them to guide surgeons to choose surgical methods and lymph nodes that should be dissected, which is an tireless study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ere is the summary of progres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lymphaden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Key words: gastric cancer lymph node metastasis lymph node dissection prognosis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很多国家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2021年美国胃癌的新发病例估计有21,500例,因胃癌死亡的人数约10,880例[1],中国胃癌男女人口调整死亡率(男性:40.8/10万,女性:18.6/10万,男性是女性的1.9倍)分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2~7.9倍和3.8~8.0倍【2】,可见胃癌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进展期远端胃癌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的研究进展

进展期远端胃癌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的研究进展张树朋【摘要】The extent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 has been a relevant issue in gastric cancer surgery. Although D2 lymphadenectomy has been increasingly regarded as the standard surgical procedure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the dispute exists in whether extended lymphadenectomy can bring more survival benefit. The metastatic rate of No.14v lymph nodes is relatively high in advanced distal gas-tric cancer. D2 plus No.14v lymph node dissection may contribute to improved survival for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obvious No.6 lymph node metastasis. Although gastric cancer with para-aort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is considered as M1 disease beyond surgical cure, several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se patients may benefit from D2 plus No.16a2/b1 lymph node dissection. D2 plus No.13 lymph-adenectomy may be an option in a potentially curative gastrectomy for tumors invading the duodenum.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extended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gastric cancer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extended lymph node dissection. The progress of extended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advanced distal gastric cancer i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淋巴结清扫范围一直是胃癌外科的热点问题.D2根治术作为进展期胃癌标准手术已达成共识,然而扩大淋巴结清扫的价值依然存在争议.进展期远端胃癌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D2+14v组淋巴结清扫有可能改善第6组淋巴结明显转移患者预后;尽管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视为M1,但D2+16a2/b1淋巴结清扫对局限性第16组淋巴结转移患者可能获益;而D2+13组淋巴结清扫有可能提高伴有十二指肠浸润胃癌患者生存率.本文旨在探讨扩大淋巴结清扫在胃癌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依据,现就进展期远端胃癌扩大淋巴结清扫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8(045)021【总页数】5页(P1104-1108)【关键词】胃癌;淋巴结清扫;扩大【作者】张树朋【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普通外科天津市300450【正文语种】中文根据日本胃癌治疗指南,对于临床分期为cT2以上及淋巴结阳性(cN+)胃癌患者,应该实施标准的D2根治术。
胃癌根治术中NO.6(幽门下淋巴结)清扫的意义

胃癌根治术中NO.6(幽门下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最主要的转移方式,也是进行胃癌根治术的主要对象之一,准确、完整地清除相关的淋巴结是完成合理根治、改善胃癌预后的必要前提。
NO.6(幽门下淋巴结)是胃癌转移中较重要的一组淋巴结。
NO.6是胃癌转移中很重要的一组淋巴结,以往的研究观察发现:胃网膜右动脉管径较粗,是胃窦区域主要的供血血管,大多数的胃下部癌都是由胃网膜右动脉供血,或有其参与供血,即使是胃小弯癌。
所以该区域的淋巴回流也主要是朝向NO.6的方向,NO.6是胃窦部最易出现转移的淋巴结。
因此,完整、准确地清除NO.6对于提高下部、中部胃癌的手术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腹腔脏器的淋巴回流多是沿着血管走行的方向,且静脉回流的方向更为重要。
在幽门下方,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的胃网膜右动脉沿胃的大弯侧走行供血,同名静脉回流到幽门下方后则未与之继续伴行,而是在胰头前方斜行向下,在收集十二指肠内侧的回流静脉的同时与结肠中静脉汇合,形成了在解剖学上著名的胃结肠静脉干(Gastrocolic trunk)。
也就是因为有静脉与同名动脉分开走行这种解剖结构的存在,在胃癌的淋巴回流途径中,NO.14V (肠系膜上静脉周围淋巴结)直接接受由幽门下方NO.6而来的部分淋巴回流,属仅次于NO.6的淋巴结,比NO.14A(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淋巴结)显得更重要。
这样,NO.6实际上就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分布于胃网膜右动脉根部周围淋巴结,一是分布于胰头前方的胃网膜右静脉周围的淋巴结,且以后者为主。
在《日本胃癌处理规约》上,NO.6的范围除自胃网膜右动脉的根部至向胃大弯侧发出第一条分支处的淋巴结外,还包括自胃网膜右静脉至与胰前十二指肠下静脉汇合处分布的淋巴结,如果对于幽门下区域的血管走行、NO.6的分布范围等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只是按一般的胃切除术进行操作,即使能够从根部切断胃网膜右动、静脉也难以清除位于胰头前方的那部分胃网膜右静脉周围的淋巴结,从而易造成部分NO.6的残留。
胃癌淋巴结清扫标准

胃癌淋巴结清扫标准
肿瘤外科
胃癌淋巴结清扫标准
一、适应证
1、胃癌病理证实。
2、淋巴结活检未发现恶性细胞者,或病理活检示肿瘤细胞样的淋巴结电镜微切未发现恶性细胞者。
3、体表淋巴结明显肿大者,经核磁复查示淋巴结转移灶未发现肿瘤细胞者。
二、操作步骤
(一)全胃切除后,依次清除膈及胃底周围淋巴结:
1、有淋巴结袖状窦的膈的,从余膈及节支分叉处切断,将淋巴结袖状窦拉出,淋巴结连同膈开放一起摘取,检查后放回余膈;
2、有淋巴结连线的肠系膜,切断淋巴结,拉出淋巴结,淋巴结连同肠系膜开放一起摘取,检查后放回;
3、其它淋巴结,从胃底及腹壁切出,放入盘中,检查后放回。
(二)钩状及十二指肠吻合口周围淋巴结清扫。
1、钩状及十二指肠吻合口前后楔形淋巴结:在收口时拆开钩状及十二指肠吻合口,将前、后楔形淋巴结拉出,切除,检查后放回;
2、钩状及十二指肠吻合口中发现肿大淋巴结者,将其拉出,切除,检查后放回。
(三)空肠腹壁及胃颈袋周围淋巴结清扫:
1、将腹壁依次打开,检查及摘除腹壁各淋巴结;
2、将空肠及游离的胃瓣分别拉出,依次检查及摘除淋巴结;
3、发现肿大的淋巴结,从颈部拉出,切开常开腹,摘取淋巴结,检查后放回;
4、发现胃颈袋肿大淋巴结者,将其拉出,切除,检查后放回。
三、淋巴结摘取原则:
1、以安全为原则,保留最少的腹肌组织;
2、癌症淋巴结摘取的“盲目地”:以腹壁、空肠、胃颈袋、胃底、肺窝及胸膜等周围的淋巴结为主,不能仅摘取疑似恶性的淋巴结;
3、保留腹壁等走血良好的淋巴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淋巴结清扫的认识【摘要】自第一例胃窦癌切除手术起,学者们不断探索胃癌淋巴结回流体系,予分组、分站,不断完善使其更加准确地从解剖学上描述胃癌淋巴结回流系统,建立起胃癌根治术的理论基础。
在实践中认识到胃癌淋巴结有跳跃性转移、淋巴结微转移与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肿瘤细胞淋巴结包膜外播散导致腹膜转移和肝转移增加,使理论基础不断完善。
淋巴结转移情况是评价胃癌预后的独立且重要的因素已达成共识,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切除率明显影响预后,U ICC 在第5版中TNM分期也规定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数目至少要15枚,在修订的第3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中,废止了旧规约中解剖学N分期方法,采用以淋巴结数目确定N分期的方法,取消了过去第1站及第2站淋巴结等概念,推进胃癌根治术更加规范。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微转移;跳跃性转移;清扫我国胃癌新发病率高居世界水平之上,是目前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
随着胃癌研究的不断发展,各种治疗理念及技术日新月异,但时至今日,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理念仍然是广大学者的共识。
而现代胃癌外科的治疗则是建立在淋巴结清扫基础之上,并采用以淋巴结数目确定N分期的方法,取消了过去第1站及第2站淋巴结等概念,对于淋巴结清扫范围规定了更为简明的D1/D2清扫术[2]。
以下对胃癌淋巴结清扫的理论及相关问题予以综述。
1胃癌淋巴结清扫术的理论基础1.1胃癌淋巴结解剖学理论的建立自从1881年维也纳外科医师Billoth 首先行胃窦癌切除手术,人们便不断总结认识并探索胃癌的淋巴结转移。
欧美学者最先对胃的淋巴回流系统及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了研究,尝试切除相关淋巴结,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日本学者接受了这些经验,在Kajitani的率领下日本胃癌研究会从解剖学上将胃癌相关的淋巴进行分组,描述其淋巴回流系统,并通过观察病理证实转移淋巴结的分布,总结转移规律,逐渐形成胃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理论基础[3],于1962年完成第1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将胃癌的外科治疗推进到胃癌根治术的新时代。
淋巴回流系统主要沿静脉方向走行,而胃的静脉变异较多,淋巴回流网络复杂,但与静脉伴行的同名动脉相对固定,更利于解剖学的描述,确定了按动脉系统描述胃的淋巴回流系统。
借鉴结肠癌肠旁淋巴结(N1)、中间淋巴结(N2)及主淋巴结(N3)的分期方法,先将胃的主要供血血管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确立为主淋巴结分为一组,相当于中间淋巴结的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3根主要分支周围的淋巴结各分为一组,这三根动脉所发出的分支旁淋巴结相当于肠旁淋巴结,分别按动脉分支依次分组。
由此,按照从上到下、从前向后、从小弯到大弯的顺序对各组淋巴结分别标记[4],分为3站16组。
最后,以癌为中心按由近及远的原则将各组淋巴结分为第一、二、三站。
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将各组淋巴结细分出不同的亚组,更加准确地从解剖学上描述胃癌淋巴结回流系统,建立起胃癌根治术的理论基础。
1.2胃癌淋巴结的跳跃性转移自从行胃癌根治术以来,学者们便发现个别病例的淋巴结转移并不是按照第1~3站的顺序发生,有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发生,有报道发生率在10%左右[5]。
跳跃性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及肿瘤部位有关[6]。
尽管《日本胃癌处理规约》不断更新至目前的第14版,其本质是解剖学的评价系统,这种模式不能完全评估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发展的过程,当病理学上的第1站与解剖学上的第1站淋巴结转移发生不一致时,可能会是解剖学上的第2、3站,这便可能出现“跳跃性转移”现象。
1.3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淋巴结微转移与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7,8] ,常规病理学难于检测到淋巴结微的转移,微转移灶多存在于原发灶周围的脂肪组织癌巢中或血中有癌细胞存留。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率随原发肿瘤浸润深度而增高,早期胃癌也存在淋巴结微转移。
研究证明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可以更准确评估N分期和TNM 分期,并有利于治疗方案的正确选择和疗效评估。
因此对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议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以减少微转移淋巴结的遗留,降低术后复发率。
1.4肿瘤细胞转移性淋巴结包膜外的播散肿瘤细胞淋巴结包膜外播散导致腹膜转移[9]和肝转移增加[10],德国学者Alakus等[11]对159例行D2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转移性淋巴结检测,发现有96例(60.4%)淋巴结转移,而转移性淋巴结中有肿瘤细胞淋巴结包膜外播散的共有57例(35.8%)。
统计分析后提示肿瘤细胞淋巴结包膜外播散与较晚的pN分期、pM 分期及较晚的TNM分期有关,肿瘤细胞淋巴结包膜外播散提示预后显著变差。
2胃癌淋巴结清扫的意义2.1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胃癌预后与肿瘤分期、局部浸润、淋巴结浸润数量、肿瘤的解剖位置及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
胃癌淋巴结的转移状况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12],有学者提出淋巴结转移阴性的胃癌在临床病理学特性与早期胃癌相似,手术后预后较好,而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预后则较差[13]。
Kwon 等[14]把淋巴结转移率分为1%~15%、16%~30%及> 30%的3组,得出5年生存率分别为81、23、17% ,有显著差异性,淋巴结转移率也是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15]。
可见淋巴结转移情况是评价胃癌预后的独立且重要的因素[16]2.2胃癌淋巴结清扫数目与预后的关系胃癌淋巴结清扫的数目的重要性已逐渐被学者们接受,并影响日本《胃癌治疗指南》的制定。
Bouvier等[17]将淋巴结检出数目少于10枚者与15枚以上按相同的TNM 分期标准进行病理分期,得出胃癌手术检出淋巴结数目少于10枚者进行病理分期不可靠。
Baxter等发现淋巴结清扫不仅需要有一定的范围,还应有足够的数目[18]。
V olpe等[19]报道,胃癌术中清除15个以上淋巴结的预后明显好于少于14 个淋巴结的胃癌患者,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病例研究显示,淋巴结清扫范围越大,越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20]。
Schwarz等[21]则推荐进展期胃癌应施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
术中应清扫足够的淋巴结数目以避免淋巴结上残留癌细胞[22]. UICC 在第5版中TNM分期也规定,对于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数目至少要15枚。
3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3.1淋巴结清扫的程度以淋巴结清扫为基础的胃癌根治术开展,提高了患者5年生存率,使人们对于胃癌患者行淋巴结清扫术能明显改善预后形成共识[23]。
但就淋巴结清扫的程度仍有争议。
日本学者强调淋巴结扩大清扫及D2手术的价值,而西方研究者认为,淋巴结扩大清扫与D1手术相比并没有生存优势。
在日本临床肿瘤学组、东亚肿瘤外科学组和波兰胃癌学组进行的3个RCT共1067例可切除进展期胃癌患者的Meta分析发现,D2+PALD不能较传统D2术式提高5年总体生存率。
跳跃性转移、淋巴结微转移现象,提示缩小手术的实施仍需慎重。
经过大量回顾性的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已证实D2手术的优越性,认识到不论分期早晚,D2清扫术是胃癌手术的标准术式[24]。
3.2 修订后的第3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中规定D1/D2清扫范围。
进展期肿瘤1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25]多应予清扫,只有位于胃窦大弯侧的早期胃癌才可以考虑不清扫1组淋巴结。
2组淋巴结胃窦癌中转移率低于1%[26]。
在近端胃切除或全胃切除时予清扫,在远端胃切除中予以保留,避免影响残胃的血运。
3组淋巴结无论对于任何位置的肿瘤都是第一站淋巴结,应常规清扫。
4组淋巴结范围涉及较大,特别是4Sa亚组清扫尚有争议。
应针对肿瘤不同部位尽量清扫,5、6组淋巴结在近端胃癌中被列入第二站,但国内胃癌多为进展期肿瘤,常规将5、6组淋巴结列为近端胃癌的第一站淋巴结,应予以常规清扫。
7组淋巴结清扫在最新的日本《胃癌处理规约》中,7组淋巴结被列入第一站淋巴结范围内,具有较高的转移率[27],即使在早期胃癌中也应对本组淋巴结予以清扫。
8、9组淋巴结长期以来都列为第二站淋巴结,在D2手术中属于常规清扫范围。
10组淋巴结与脾脏切除关系紧密,清扫时有一定风险。
早期近端胃肿瘤转移率较低,可以不清扫;进展期肿瘤转移率明显增加,对于近端胃肿瘤特别是肿瘤位于大弯侧时行10组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
11组淋巴结结中的11P亚组淋巴结位置上与7、9组淋巴结相毗邻,转移率较高,1ld亚组淋巴结在远端胃癌的转移频度明显降低[28]两个亚组淋巴结应区别对待。
远端胃癌清扫11P即可,而近端胃癌行全胃或近端胃切除时,11P和lld亚组的清扫同等重要。
12组淋巴结亚组较多,其中以12a、12p亚组转移率为高,有报道[29]为15.7%、6.93%,为主要清扫亚组。
13~15组淋巴结相当于第三站淋巴结,其中13组淋巴结转移率低,文献[30,31]。
14v从13版胃癌规约以来作为第二站淋巴结,发生转移的病例多数肿瘤分期已较晚,修订后的第3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中将确诊14v转移的情况记录为M1。
15组淋巴结转移率较低。
对16组淋巴结实施彻底清扫并不能较D2手术明显改善预后,还有可能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4小结胃癌根治术的理论基础是《胃癌处理规约》,以解剖学手段进行分组、分站,指导手术方式的确定,以淋巴结个数评价淋巴结转移程度及病理分期,作为对术后结果的一种评价方法,D2清扫术是胃癌手术的标准术式被广范推广,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细致研究淋巴结转移规律及特殊性,探索更客观地反映胃癌转移的解剖学与病理学过程相结合的合理规范。
参考文献[1](孙秀娣,牧人,周有尚,等. 中国胃癌死亡率20年变化情况分析及其发展趋势预测[J]. 中华肿瘤杂志, 2004, 26 (1) : 4-9.[2]胡祥.日本《胃癌治疗指南》(第3版)解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1):25-30.[3]李国立.胃癌淋巴结清扫的理论基础与历史地位.临床外科杂志,2010,18(10):658—659.[4]李宁,李国立.胃癌外科治疗的历史与发展趋势.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09,1(2):65—67.[5] 李国立,季加孚.《日本胃癌处理规约》的制订与胃癌淋巴结的跳跃转移.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9,12(2).[6]姜波健,俞继卫.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研究进展[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0,37(3):150—152.[7]Miwa K,Fujimura T,Fushida S,et a1.Sentinel node navigation surgery in early stage gastric carcinoma:a limited gastric resection with lymphatic basin dissection in sentinel node negative patients[J].Nippon Geka Gakkai Zasshi,2003,104(11):785-788.[8]Mayinger B,Jordan M,Horbach T,et a1.Evaluation of in vivoendoscopic autofluoreseence spectroscopy in gastric cancer[J].Gastrointest Endosc,2004,59(2):191一198.[9]Tanaka T,Kumagai K,Shimizu K,et a1.Peritoneal metastasis in gastriccancer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lymphatic advancement;extranodal invasion is a significant risk factor for peritoneal metastasis[J].J Surg Oneol,2000,75(3):165—171[10] Kumngai K,Tanaka T,Yamagata K,et a1.Liver metastasis ingastric canoer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lymphatic advancement[J].Gastric Cancer,2001,4(3):150-155.[11]Alakus H,Hilscher AH,Gmssg,et a1.Extraeapsular lymph node spread:a new prognostic factor in gastric cancer[J].Cancer,2009,l 16(2):309-315[12] Shiraishi N, InomataM, Osawa N, et al. Early and late recurrence after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rcinoma.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J]. Cancer, 2000, 89 (2) : 255-261[13]Bruno L,Nesi G,Montinaro F, et al. Clinic 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out come indicators in node—negative gastric cancer[J]. J Surg Oneol, 2000, 74 (1) : 30-32.[14]Kwon SJ, Kum GS.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advanced carcinoma of stomach [J]. Br J Surg, 1996, 83(11) : 1600-1602[15]Yu JW,Wu JG,Jiang BJ,et a1.Influencing fsctor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tastatic lymph nodes ratio in gastric adenocareinom[J].J ExP Clin Cancer Res,2009,26(28):55[16]Biliei A,Seker M,Ustaalioglu BB,et a1.Determining of metastatic lymph node ratio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D2 dissection for gastric cancer[J].Med Oncol,2009 Nov 3.DOI:10.1007/S12032—009—9319—4.[17]Bouvier AM, HaasO, Piard F, et al. How many nodes must be examined to accurately stage gastric carcinomas? Results from a pop2ulation based study[J]. Cancer, 2002, 94 (11) : 2862-2866[18] Baxter NN, Tuttle TM. Inadequacy of lymph node staging in gastriccancer patients: A population2based study [J]. Ann Surg Oncol,2005, 12 (12) : 981-987[19]V olpe CM, Driscoll DL, Douglass HO, et al.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p roximal gastric cancer depends on extent of resection and number of resected lymph nodes [J]. Ann Surg Onco1, 2000, 7(2) : 139-144.[20] Susman Ed. 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越广预后越好[J]. 肿瘤时讯, 2004, 8 (3) : 40242[21]Schwarz RE, Simth DD. Clinical impact of lymphadenectomy extentin resectable gastric cancer of advanced stage [ J ]. Ann Surg Oncol, 2007, 14 (2) : 317-328.[22]Saito H, Fukumoto Y, Osaki T, et al. Distinct recurrence pattern and outcome of adenocarcinoma of the gastric cardia in comparison with carcinoma of other regions of the stomach [J]. World J Surg,2006, 30 (10) : 1864-1869[23]Huang CM,Lin BJ,Iu hs,et a1.Effect of lymphadenectomy entent o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located in the cardia andfundus.World J Gastroenterol.2008,14:4216-4221[24]Chen XZ.Hu JK,Zhou ZG.et a1.Meta-analysis of effectivehess and safety of D2 plus para-aortlc lymphadenectomy for resectable gastric cancer[J].J Am Coll Surg.2010,210(1)1100[25]涂小煌,王烈,姚和祥,等.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l临床意义[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3;6(6):382—384.[26]所剑.胃癌的淋巴结清扫及意义[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17(1):5-7[27]朱海涛,赵宜良,吴云飞,等.胃癌各组淋巴结的转移特点及其在实施合理根治术中的指导意义[J].中华肿瘤杂志,2008;30(11):863—865[28]Ishikawa S,Shimada S,Miyanari N,et a1.Pattern of lymphnode involvement in proximal gastric cancer E[J].World J Surg,2009;33(8):1687—1692[29]覃新干,林进令,黄源,等.进展期远端胃癌淋巴结转移特点与D2术式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0):25-26[30] Shen DF,Chen DW,Quan ZW,et a1.Dissection of No.13 lymph node in radic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rcinoma[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8;14(6):936—938.[31]Masuda TA,Sakaguchi Y,Toh Y.et a1.Clinical characteristies of gastric cancer with metastasis to the lymph node along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14v).Dig Surg,2008;25(5):35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