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淋巴结清扫用D

合集下载

胃癌D3淋巴结清扫术74例临床分析

胃癌D3淋巴结清扫术74例临床分析
at rte o e ai n o sg i c n i e e c p cf y t ms w sf u d i oh g o p . f h p r t ,n i nf a tdf r n e i s e i c s mp o a o n n b t r u s e o i f n i Co cu i n n l so s
沈 定 丰 【 摘要 】 目的 探讨 D 淋 巴结 清扫术对进 展期 胃癌 患者 的预 后 、 发症 和生 活质量 的影 响。 , 并
方法 对 20 0 0年 4月至 2 0 0 2年 1 收治 的 7 0月 4例进 展期 胃癌 D 淋 巴结 清扫术 患者进行 回顾性分
析。结果 D 组和 I 组术后 2年 的生存率无差别 , 3至 5年 的生存 率出现差别 , 为 5 . % 、 2 ) 3 但 D组 86 4 . %和 3 .% , 3 为 7 . %、4 9 、6 8 , 66 79 D 组 1 6 6 . % 5 . % 两者之 间比较 P <0 0 。术后并发症发 生率 D .5 2 组和 D 组分别为 8 6 和 1. % , , .% 3 5 两者之 间比较无 明显差异 P >0 0 , 在手术时 间上有所 差异。 .5 仅
中华普外 手术学杂志( } 电子版):O 2 8年5月 第 2卷 第 1 O 期 C i vr teGnSr Eetn e i ) M y O8 Vl 。 o1 h JO e Po e ug( l r i ro , a 2O 。 o 2 N . n co cV s n

论著 .
胃癌 D 3淋 巴结 清 扫术 7 4例 临床 分 析
cri ma e uj tdt D mp oeds co o pi2 0 coe 0 eeaa zdr r・ ac o r sbe e 3y hnd i etnf m A r 00t O t r 0 2w r n ye e o n w e c o l s i r l o b 2 l t

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效果比较

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效果比较

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效果比较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胃癌。

那么这两种治疗方法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效果差异呢?下面我们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一、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腹腔镜辅助下的胃癌根治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腹腔镜技术将手术器械引入腹腔进行操作,不需要进行大幅度的腹壁切开,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的腹壁完整性,术后疼痛小,恢复快。

腹腔镜手术在胃癌根治术中将淋巴结清扫到D2水平,彻底清除淋巴结转移灶。

腹腔镜辅助下的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已逐渐成为胃癌根治术的主要手术方式。

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胃癌患者的手术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二、开腹手术治疗胃癌传统的开腹手术是胃癌根治术的常规手术方式,通过在腹壁上进行切口,手术器械直接进入腹腔进行操作。

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胃癌在术后恢复方面相对较慢,创伤相对较大,术后疼痛明显,同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

1.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创伤更小,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恢复速度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低。

患者在手术后更快地恢复了日常生活能力。

2. 淋巴结清扫达到D2水平: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淋巴结清扫水平上并无明显差异,均能够完全清除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灶。

3. 术后生活质量比较:总结:在胃癌根治术中,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相较于开腹手术具有明显优势,术后恢复速度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生活质量更高。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是更为推荐的手术方式。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医疗机构推广腹腔镜技术,让更多的胃癌患者受益。

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与淋巴结清扫

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与淋巴结清扫

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与淋巴结清扫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与淋巴结清扫。

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的50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0例患者行远端胃次全切术,7例患者行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3例患者行全胃切除术,手术过程中均进行淋巴结清扫术。

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

其中6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2%,其中切口感染4例,1例术后出血,1例腹腔感染,均经过1周的对症治疗后痊愈。

结论:手术治疗至早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术前正确诊断与术中检查淋巴结位移对临床科学选择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临床科学选择手术方式,成功清除淋巴结才是早期胃癌手术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早期;胃癌;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sis the early stomach cancer surgery way and the lymph node cleaning.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6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50 case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clinical data, including 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stal stomach full cut method, 7 patients most proximal gastric resection, 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otal gastrectomy, the lymph node were all 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 Result: 50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surgery, no deaths. Six patient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12%, including incision infection in 4 cases, 1 case of postoperative bleeding, 1 case of abdominal cavity infection, were recovered after 1 week of symptomatic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surgical treatmentto the main treatment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preoperative correct diagnosis and intraoperative lymph node displacement mode of surgery in clinical scienc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So, choose operation method, clinical science successful removal of lymph nodes is the key to early gastric cancer surgery.Key words: early; Gastric cancer; Operation way; Lymph node cleaning【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据相关数据统计,胃癌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率高,并且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胃癌分期越高,患者的死亡率越高。

胃癌淋巴结的合理规范化清扫

胃癌淋巴结的合理规范化清扫

胃癌淋巴结的合理规范化清扫外科手术是胃癌治疗的最重要手段。

目前,对于胃癌手术治疗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早期胃癌行缩小手术,进展期胃癌行扩大根治术。

早期胃癌:局部仅浸润至粘膜层或粘膜下层,发生淋巴结转移者较少,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行胃局部切除术或保留胃功能的根治性手术;胃癌根治术:包括充分切除原发癌肿及受侵器官,彻底清除区域淋巴结,完全杀灭腹腔脱落癌细胞。

应行远端胃次全切除、近端胃次全切除或全胃切除并清扫相应的第2、3站淋巴结。

标准的胃癌根治术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胃癌姑息性手术:包括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姑息性胃切除+联合脏器切除、胃肠吻合术、胃肠插管造口。

姑息性手术能够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疼痛、出血、梗阻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由于绝大多数胃癌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因此,为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除应尽可能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率、合理应用综合治疗外,胃癌根治手术方式的标准化、规范化,对提高胃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不可否认,我国胃癌外科治疗效果与日本比较,尚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早期癌占治疗病例的比率较低,日本占30%以上,有些医院甚至高达50%~60%,而我国一般在10%以下;其二是标准的胃癌根治术虽然在我国部分医院已经开展,但推广很不平衡.目前有许多医院仍沿用20世纪60,70年代的手术方式,即把病变的胃、大网膜和肿大的淋巴结切除当作胃癌根治术,有些颇具规模的医院的胃癌根治术特别是淋巴结清扫不甚规范,手术记录写着D2根治术,实际上第2站的淋巴结并没有全部清扫,致使疗效无法明显提高,数据统计和分析不够严谨和科学。

要提高我国胃癌的诊疗水平,必须针对上述原因加以改进。

日本的早期胃癌高比率是通过内镜广泛筛选获得的,我国胃癌高发区主要分布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农村,通过内镜广泛筛选来提高早期癌的比率显然是不现实的。

因此,改进手术方法,推广D2标准术式,规范我国胃癌根治术特别是淋巴结清扫术具有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胃癌分级分期

胃癌分级分期

《胃癌研究总则》第1版于1963年由日本胃癌研究会(JapaneseResearchSocietyforGastricCancer,JRSGC)出版。

《日本胃癌分级》英文版第2版就是基于日文版第13版修订而成得,其目得就是为胃癌得临床、病理描述提供一个通用得语言,有助于提高胃癌得诊断与治疗水平。

(一)总则所见用大写字母表示:T(肿瘤侵犯深度)、N(淋巴结转移)、H(肝转移)、P(腹膜转移)与M(远处转移)。

字母后标以阿拉伯数字表示每种所见得范围。

不明确病例以“X”表示。

所见分成四个类别,即临床、手术、病理得与最终所见,分别用加在大写字母前得小写字母c、s、p 与f表示。

至于同时多原发癌,以侵犯胃壁最深得肿瘤为准。

1.临床所见:诊断评价中得任何所见,包括诊断性腹腔镜,都被定义为临床所见。

记录为cT2、cNl、cM0、Ⅲ期c。

2.手术所见:任何术中所见,包括冰冻切片、细胞学以及切除标本得大体检查,都被定义为术中所见。

治疗性腹腔镜得结果也包括在术中所见之中。

3.病理所见:内镜、腹腔镜或手术切除所得材料任何镜下所见都被定义为病理所见。

4.最终所见:基于临床、手术与病理得综合所见被定义为最终所见。

当手术与病理所见相矛盾时,以病理所见为准。

(二)原发病变1.肿瘤位置每个原发病变都应记录其二维得最大值。

解剖上胃可分为三个部分:上(U)、中(M)与下(L)区。

如果多于一个区受累,所有受累得分区都要按受累程度描述,肿瘤主体所在得部位列在最前,如LM或UML。

肿瘤侵及食管或十二指肠得,分别记作E或D。

胃得横断面可分为四等分:小弯与大弯,前壁与后壁,全周得受累记作“Circ”。

残胃癌得记录要求按下列三个项目以连字符相连:①上次胃切除得原因:良性病变(B)、恶性病变(M)或未知得(X)。

②上次胃切除术至当前诊断之间相隔年数(未知:X)。

③肿瘤在残胃得位置:吻合处(A)、胃缝合线(S)、胃得其她位置(O)或整个残胃(T)。

胃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

胃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

胃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何裕隆 外科手术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也是目前唯一能治愈胃癌的方法。

由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早期性和跳跃性,几乎所有行根治性治疗的病例均需进行淋巴结清扫。

但对于胃癌根治手术是否应进行扩大淋巴结清扫(extended lymp h node dissectio n, EL ND)一直存有争议。

一、淋巴结清扫范围1.研究进展:正常胃的淋巴非常丰富。

学者们经反复研究发现,胃周围淋巴引流方向大体与胃的主要动脉相伴,并根据显像先后顺序将胃周围淋巴结分为3站16组。

早在1962年,日本学者即提出淋巴结清扫概念,并根据淋巴结清扫范围将胃癌手术分为5种,即D0~D4。

他们观察到EL ND可以改善胃癌病人的预后;EL ND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与D2无差异;ELND术后5年存活率Ⅰ期为81.8%~94.5%、Ⅱ期为56.8%~82.8%、Ⅲ期为27.5%~49.2%、Ⅳ期为4.4%~13.2%。

日本癌研会附属医院胃癌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为70.1%,明显高于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报告。

这除了日本早期胃癌比例较高外,主要是淋巴结清扫范围与欧美国家不同。

然而,大部分西方学者对此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

他们认为,淋巴结廓清不能提高5年生存率,却增加了手术并发症。

尽管荷兰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并未发现D2淋巴结清扫手术的优越性,然而,意大利Marubini的RC T研究结果显示,淋巴结清扫对提高生存率有明显的正面作用。

而且,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支持D2作为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根治术。

他们发现,D2根治术可以明显改善Ⅱ及ⅢA期胃癌病人的预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随着手术者经验的积累而逐步下降。

因此,U ICC于1997年修订了TNM分期,确立了以淋巴结转移数目为依据的pN分期,指出至少清扫15枚淋巴结送病理检查。

与此对应,日本胃癌协会也于1999年制定了新版胃癌规约,将区域淋巴结中第4站归为远处转移,相应的D4根治术式也取消。

D3淋巴结清扫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D3淋巴结清扫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D3淋巴结清扫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作者:冯明明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D3淋巴结清扫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别行D2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和D3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治疗,比较相关手术指标以及术后生存率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在1~3年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4、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进展期胃癌;D3淋巴结清扫术;生存率;预后胃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虽然根治性手术以及辅助治疗在胃癌患者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治疗较为棘手,远期疗效较差,预后不良。

其中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扫手术方案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探讨D3淋巴结清扫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8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确诊。

分别行D2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和D3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治疗,每组各44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5.3±3.1)岁, TNM分期:Ⅱb期23例,Ⅲ期21例。

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6例,年龄51~82岁,平均年龄(67.2±3.6)岁, TNM分期:Ⅱb期26例,Ⅲ期18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分布以及肿瘤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行胃癌根治手术治疗,按照日本胃癌研究协会(JRSGC)指南要求进行手术操作,对照组患者行D2根治术,对第一、二站淋巴结的清扫,观察组患者行D3根治术,在D2根治术基础上对第三站淋巴结进行清扫,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5年的随访。

胃癌分级分期

胃癌分级分期

《胃癌研究总则》第1版于1963年由日本胃癌研究会(JapaneseResearchSocietyforGastricCancer,JRSGC)出版。

《日本胃癌分级》英文版第2版就是基于日文版第13版修订而成的,其目的就是为胃癌的临床、病理描述提供一个通用的语言,有助于提高胃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一)总则所见用大写字母表示:T(肿瘤侵犯深度)、N(淋巴结转移)、H(肝转移)、P(腹膜转移)与M(远处转移)。

字母后标以阿拉伯数字表示每种所见的范围。

不明确病例以“X”表示。

所见分成四个类别,即临床、手术、病理的与最终所见,分别用加在大写字母前的小写字母c、s、p 与f表示。

至于同时多原发癌,以侵犯胃壁最深的肿瘤为准。

1.临床所见:诊断评价中的任何所见,包括诊断性腹腔镜,都被定义为临床所见。

记录为cT2、cNl、cM0、Ⅲ期c。

2.手术所见:任何术中所见,包括冰冻切片、细胞学以及切除标本的大体检查,都被定义为术中所见。

治疗性腹腔镜的结果也包括在术中所见之中。

3.病理所见:内镜、腹腔镜或手术切除所得材料任何镜下所见都被定义为病理所见。

4.最终所见:基于临床、手术与病理的综合所见被定义为最终所见。

当手术与病理所见相矛盾时,以病理所见为准。

(二)原发病变1.肿瘤位置每个原发病变都应记录其二维的最大值。

解剖上胃可分为三个部分:上(U)、中(M)与下(L)区。

如果多于一个区受累,所有受累的分区都要按受累程度描述,肿瘤主体所在的部位列在最前,如LM或UML。

肿瘤侵及食管或十二指肠的,分别记作E或D。

胃的横断面可分为四等分:小弯与大弯,前壁与后壁,全周的受累记作“Circ”。

残胃癌的记录要求按下列三个项目以连字符相连:①上次胃切除的原因:良性病变(B)、恶性病变(M)或未知的(X)。

②上次胃切除术至当前诊断之间相隔年数(未知:X)。

③肿瘤在残胃的位置:吻合处(A)、胃缝合线(S)、胃的其她位置(O)或整个残胃(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淋巴结清扫用D(dissection) 表示,包括5 个不同的分级,即D0 ~D4手术。

D0 手术只切除了胃癌组织,未作淋巴结清扫;D1 手术清扫胃周第一站的淋巴结(N1 ) ;D2 手术在D1 的基础之上,清扫到胃动脉周围淋巴结,即清扫第二站淋巴结(N2 ) ;D3 手术在D2 基础上清扫腹腔干的淋巴结(N3 ) ;D4 手术在D3 基础上清扫腹主动脉周围的淋巴结。

而只对无淋巴结转移的直径小于3 cm 的黏膜癌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 EMR) [3 ] 。

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分为完全腹腔镜手术、腹腔镜辅助和手助腹腔镜手术三大类[9 ] 。

完全腹腔镜手术即胃的分离、切除或消化道重建都在腹腔镜完成。

腹腔镜辅助即胃的分离在腹腔镜下完成,胃的标本通过小的辅助切口取出,还可通过该切口进行胃肠重建,甚至协助淋巴结清扫。

手助腹腔镜有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优点,同时有了触觉便于确定病变位置、有助于显露、分离,与完全腹腔镜相比缩短了手术时间。

(2)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

对拟施行内镜下粘膜切除(EMR)、内镜下粘膜下层切除(ESD)等微创手术者必须进行此项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