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第1套真题
高一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试卷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第一卷(共36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摭.拾(zhí) 悠邈.(mǎo)寂寥.(liáo)悄.声细语(qiāo)B、慰藉.(jiè)哺.育(bǔ)木讷.(nè)自艾.自怜(yì)C、犄.角(jī)翘.首(qiáo ) 偌.大(nuò)臧.否人物(zàng)D、灰烬.(jìng)贫瘠.(jí)颠簸.(bō)魂牵梦萦.(yí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攀援遨翔良辰美景再接再励B、搭讪沉湎真知卓见出类拔萃C、欷歔静谧瞠目结舌怨天忧人D、妥帖敷衍铩羽而归毛骨悚然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听好我的吩咐,无论你听见什么瞧见什么,都只好远远地站着不许动,免得_____我的事情。
(2)科学家们认为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的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国政府于1990年10月正式_____。
(3)这小伙子整体素质的确不错,诚实温和。
A、妨碍启动品性B、妨碍起动品性C、妨害启动品行D、妨害起动品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俗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教育下一代是全社会的责任,教育部门纵有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单独承担这一关乎民族命运的重任。
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世界杯比赛时,比赛所在城市的人多数都到比赛现场去看球了,居民区里常常是十室九...空.。
D、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试卷赋分12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 .百舸( gě )争流挥斥方遒 ( qiú) 夜缒(zhuì)而出彳亍( xíng )B.瞋(chēn)目而视越俎(zǔ)代庖长歌当(dāng)哭桀骜(jié ào)C.殒身不恤(xù) 四处游说(shuì) 叱咤(zhà)风云绯(fēi)红D.看(kān)守内阁一叶扁(biǎn)舟撰(zùan)写稿件舔舐(shì)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荫功浸渍词藻永保生气B、繁芜国萃喋血黯然失色C、斟酌索然拖沓不盈不溢D、班驳蓊郁敝帚要言不繁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不但信任他,而且往常反对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
B、只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就能成为有所发明,有所制造的杰出人才。
C、正确使用词语离不开语境,必须结合上下文或一定的情境加以判定,有时甚至需要反复加以比较,才能找到最贴切的词语。
D、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进而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4、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⑴、一个社会中的少数先驱往往从改造社会环境、________文化意识、提高民族素养三方面同时入手,来全面推动社会向前进展。
⑵、那高高低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化成一片浓浓的乡愁,______在我的周围。
⑶、中学生吸烟既_________《中学生行为规范》,又有害于躯体。
A、创新充满违反B、创立弥留违反C、创新弥留违犯D、创立充满违犯5、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善于敏捷地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为所欲为地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
B、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他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完整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语文期中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18分)注: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涂在机读卡上,第II卷做在答题卷上。
一、(每小题2分,共计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A.寥廓(kuò)拊心(fǔ)峥嵘(zhēng)游说(shuì)....B.漫溯(sù)执拗(niù)长篙(gāo)青荇(xìng)....C.瞩目(zhǔ)提防(dī)吮吸(shǔn)雏菊(chú)....D.窒息(zhì)创伤(chuàng)褴褛(làn)弄堂(lò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没错别字的一项A.和蔼谄媚打瞌睡横七竖八B.气概纳粹紫金花一鼓作气C.沧桑颠峰包身契不假思索D.嫦蛾吉祥通信网蜚声中外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⑴清清山溪,森森古柏,佛塔巍巍,钟磬悠悠,深山中的这一座古刹,真是个去处。
⑵大千居士的《庐山图》烟云满纸,莽莽苍苍,水墨潇洒不羁。
⑶袁宏道、归有光这一派作家的随笔小品一代圣人立言的载道之文,书写自我的性灵之作。
A.清闲运用不仅是/而且是B.清静应用不仅是/而且是C.清静运用不是/而是D.清闲应用不是/而是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厉,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B.著名画家李可染,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力透纸背的一代大师,令人敬仰。
....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高一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附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A、偏袒(tǎn )解剖(pāo )呻吟(yín)长歌当哭(dàng)B、喋血(dié)租赁(lìn )浸渍(zì)博闻强记(qiáng)C、瞋目(chēn)激亢(kàng)步履(lǚ)殒身不恤(xuè)D、桀骜(ào)屏息(bǐng )惩创(chuàng)刻骨铭心(mí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漫溯浮藻廖廓峥嵘岁月B、屠戮诽薄笙箫星辉斑斓C、诅咒立仆谦逊绿草如荫D、微漠踌躇谄媚叱咤风云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⑴他最近在去年所写的杂文,拟将被删削的、被禁止的,全部加进去,另行出版。
⑵我认为,真正的阅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⑶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
⑷当那通道变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时,生命的重中之重,就而挺拔地凸现了。
A.收集必须珍视简洁 B.搜集必需珍视简洁C.收集必需珍惜简捷 D.搜集必须珍惜简捷4、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人们被陈道明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绘声绘色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住了。
B、他填报高考志愿时,既想报清华,又想报北大,总是浅尝辄止,拿不定主意。
C、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和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比较起来,都黯然失色。
D、对于商贸欺诈行为,我们工商管理干部不能放任自流,当然,更不能随波逐流.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徐志摩,现代诗人,“新月”诗派代表人物。
《再别康桥》是他的重要作品B、《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南下广州前夕所作,“沁园春”是曲牌名。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 共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寥廓..(liáokuò) 峥嵘..(zēngróng ) 彳. 亍.(ch ìch ù) 青荇.(xìng ) B 、 粗糙.(cào) 枯槁.(g ǎo) 长蒿.(gāo) 爪.牙(zh ǎo ) C 、 踟躇..(chíchú) 笙萧..(shēngxiāo) 佝偻..(jūlóu) 慰藉.(jì) D 、 徘徊..(páihuái ) 束.(shù)缚 强.(qi ǎng)谏 瞋.(ch ēn )目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决不______台湾从中国领土“独立”出去。
②他们两位素未谋面,还要请你_______一下。
③究竟有没有外星人呢?长期以来,这一直是人们______的问题。
A .允许 引荐 思考 B .容许 引见 思索 C .允许 引见 思索 D .容许 引荐 思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今年,十三个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了我校,从事教学工作。
B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点受到广泛的批评,我认为是对的。
C .当今文坛出现了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某些作家丧失立场、随波逐流、媚俗竞利。
D .山区那些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我,我必须尽快赶回去。
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共其乏困B .毋内诸侯C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D .竖子不足与之谋 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丹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B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 .太子丹恐惧.. D .约为婚姻..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让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他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基础(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间.或(jiān)遁.隐(dùn) 赭.色(zhě)矫.揉造作(jiǎo)B. 按捺.(nà)游弋.(yè)绿林(lù) 恣.意妄为(zī)C. 劲.敌(jìng)晕.船(yùn)圈.养(juàn)山石迸.裂(bèng)D. 追溯.(shuò)饿殍.(piǎo)诡.谲(guǐ)酾.酒临江(shī)2。
下列各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
然而,任何阻拦与坚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憾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招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
B. 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蜇居异境。
C。
人们感怀并摹写大自然亘古如斯的美丽,将身心沉浸其中,在聆听万籁的时候体味人世的纷烦,感慨历史的苍桑.D. 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查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耸然.即使看不到狼的踪迹,也听不到狼的声音,它也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
3.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它不仅仅成了波兰人朝拜的 ,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而且为数众多的外国音乐家、钢琴家、作曲家都把造访这个伟大艺术家的摇篮看成自己一生的夙愿.②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③若再要点些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A。
胜地度过景象 B. 胜地渡过景致C. 圣地渡过景象 D。
圣地度过景致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有几家院墙上爬着些藤蔓植物,这时抽出点芽,看上去就茸茸的,还伴着些枝枝节节....。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第一卷〔选择题24分〕考前须知: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共10分每题2分〕1.选出以下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应酬〔xuān〕监〔jiàn〕生舟楫〔jí〕陈抟〔tuán〕老祖B.朱拓〔tuà〕不更〔gēng〕事形骸〔hái〕跬〔kuǐ〕步C.桌帷〔wéi〕讪讪〔shàn〕吮〔shǔn〕吸锲〔qiè〕而不舍D.广袤〔mào〕角隅〔yú〕一望无垠〔yín〕蛮横〔hèng〕2.以下句子中,每句有一个错别字,挑出来,把正确的字写在句后括号里。
A.旧历的年底必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B.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喧……〔〕C.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蔼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D.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晦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
〔〕3.选出对“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A.无所依靠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看不见他了。
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C.生活没有意思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D.没有意思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4.以下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杜甫的诗反映了唐由盛转衰的过程,被称为“诗史〞,杜甫被称为“诗圣〞,“三吏〞“三别〞是他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及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提携(xié)上阙(què)言简意赅(gāi)轻歌曼舞峥嵘岁月B . 横亘(gèng)落(lào)枕晌(shǎng)午衣衫褴褛良辰美景C . 押解(jiè)夏衍(yǎn)雏(chú)菊苍海桑田梦魇绵绵D . 着(zháo)凉屏(bǐng)气打场(cháng)遐想万千怨天尤人2. 下列句子划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B . 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苹果,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
C .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D . 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 . 今年,这个地方的水稻生产,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种植方法,进行了精细化的管理,长势良好。
C . 近期,本地市场猪肉价格一路飙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供不应求。
养殖户大幅减少养殖数量,最终导致市场上猪肉严重短缺。
D . 现在商店里出售的一些儿童玩具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家长在购买时切忌不要一味贪图便宜,以免孩子的健康受到影响。
4. 下列各句中,问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 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
”他回答说:“没什么,别多心。
”B . 年仅22岁,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的女大学生,有这样的暴徒吗?C . 田华同志说,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交给了有关部门,这种精神值得赞扬。
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D . 从这些关于祖先的事迹中,孩子们在精神上与祖先建立了联系,找到了族群上的归属感,完成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原初确认。
5. 对下列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且贰于楚也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③何厌之有④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⑤人不敢与忤视⑥晋军函陵⑦燕王拜送于庭⑧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⑨籍何以至此A . ①⑦/②④/③/⑤⑥/⑨⑧B . ①⑤/②④/③⑧/⑦⑨/⑥C .①⑦/②④/③⑨/⑤⑥/⑧D . ①⑨/②④/③⑧/⑤⑦/⑥6. 下列各项中,全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无能为也已②秦军氾南③今日往而不反者④而右手持匕首揕之⑤秦伯说,与郑人盟⑥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⑦将军与臣有郤⑧皆为龙虎,成五采⑨卒起不意,尽失其度A . ①②④⑦B . ③④⑦⑨C . ①⑤⑦⑨D . ②⑥⑦⑧7.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进兵北略地②又前而为歌曰③晋军函陵④越国以鄙远⑤太子迟之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⑦函封之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⑨群臣怪之A . ①⑦/②③/④⑤/⑥⑧/⑨B . ①⑦/②③/④/⑥⑧/⑤⑨C .①⑦/②/③④/⑥⑧/⑤⑨D . ①③/②⑦/④/⑤⑥/⑧⑨二、文言文阅读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荆轲者,卫人也。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
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①,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②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
”即起,趋出。
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卿,曰:“光与汝相善,燕国莫不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①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
②嘿:同“默”。
(1)下列语句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到……去B . 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瞪视C . 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前往D . 愿足下过太子于宫拜访(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B .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C .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D .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 . 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与鲁勾践玩博戏,鲁勾践怒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 . 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交往,特别是酒后的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 . 燕国隐士田光知荆轲非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②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三、诗歌鉴赏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运杨柳的骆驼公刘大路上走来一队骆驼,骆驼骆驼背上驮的是什么?青绿青绿的是杨柳条儿吗?千枝万枝要把春天插遍沙漠。
明年骆驼再从这条大路经过,一路之上把柳絮杨花抖落,没有风沙,也没有苦涩的气味,人们会相信:跟着它走准能把春天追着。
1956年6月13日(1)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诗人写眼前景用设问起笔,抒写情意着力于“要把”二字。
B . “骆驼骆驼”“青绿青绿”“千枝万枝”这三组叠词,直接表露出了诗人心头的喜悦。
C . “没有风沙,也没有苦涩的气味”,形象写出荒沙大漠经过绿化后的美好情景。
D . “准能把春天追着”,是说春天要来却还没有来到这里。
(2)“跟着它走准能把春天追着”这句中的“追”有何妙处?此句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四、情景默写10. 补写下面的句子。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易水决别”时,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不是清泉,是天上虹,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严冬海猎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
沿海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
海肚天脚一片胭红。
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
这是霜冻的征兆。
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
“海龙……”海滩那边传来渺远的呼唤声。
“哎……”礁石上赤条条地爬上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
他迅速穿上一件赤褐色的渔民衣服。
衣服又宽又长,过了膝盖,袖口也卷了几卷,分明是他爸爸穿过的。
一年四季,海龙喜欢在这里洗澡、潜水,即使这样的鬼天气也不例外。
现在正是尖头鱼最肥最值钱的季节,海龙的爸爸有一种祖传捕鱼绝招,越是天寒地冻效果越好;深夜走到沙滩,仰头喝下一瓶酒,脱下衣服,跳进海里。
尖头鱼便迎着热气游过来……可是爸爸出海妈妈就心跳。
所以爸爸不让海龙学这种原始的捕鱼法。
但海龙觉得有趣,几次要跟着下海,被爸爸骂回来。
最近爸爸连续几个晚上下海捕鱼,风寒侵入肌体,生起病来,家里仅有的一点钱在药煲里化作一缕缕轻烟。
欠下一屁股债。
年关在即,爸爸躺在床上发愁。
听到妈妈的喊声,海龙跳下礁石,赤着脚板,沿着沙滩走回来。
一家人正围着低矮的桌子吃晚饭。
爸爸舀了一碗粥汤,弓着腰,埋头就着番薯连皮带根艰难地咀嚼吞咽,不时停下来咳嗽。
有时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妹妹便给他捶捶腰背。
海风穿过破屋石缝,像吹箫一样呜呜响。
爸爸头也不抬地说:“阿龙,天气这么冷,你别去耍海水了,弄出病来怎么办!”“浸浸海水少生病,邻居老叔说的。
”海龙抓了一个番薯端着碗到屋外吃,看看海边的天色变化。
天黑下来,爸爸咳嗽着躺下,妈妈和妹妹也上床睡觉了。
海龙装作睡着的样子,爸爸的咳嗽声和呻吟声渐渐静了,才蹑手蹑角溜下床,溜到门外。
大海一片漆黑。
墨蓝的苍穹缀满星星,洒下淡淡的星光。
海滩像一片蒙蒙轻雾。
海龙全副武装,用尖担挑着鱼篓、干柴捆,快步向海滩走去。
他那稚嫩的脸蛋此刻十分凝重暗淡,和夜色融成一体。
他不会喝酒,掏出两个还有些烫手的番薯,拍掉草木灰,连皮吞进肚里。
他把尖担插在湖水线上,爬上礁屿,解开柴捆,划了几根火柴。
柴枝熊熊燃烧起来,照的海面红光闪烁。
他脱下衣服,迅速溜下海里。
深夜的海水不同白天,像冰窖一样。
海龙感受到裂肌砭骨的寒冷。
他没有反悔,没有退缩——爸爸忍受得了,自己为什么忍受不了。
他咬咬牙,挥动双臂,捞水擦擦身体。
敏感的尖头鱼已经感受到一团热气,它们笨拙地迎着热气游过来。
海龙激动得心怦怦跳,忘记了寒冷,牙齿叼着鱼篓,双手左右开弓,左一条右一条,像捞漂浮在水里的萝卜,一一把它们丢进篓里。
海潮不断上涨。
海龙随海水不断上浮,到插尖担的地方,鱼篓满了。
要是爸爸便立即上岸小跑回家,钻进孩子们用体温焐热的被窝……不!此刻礁屿附近的尖头鱼还很多,放着钞票不捡才是傻子。
可是鱼篓满了,没地方放呀!他爬上礁石,添了柴火,拿过裤子,用石头把裤带砸成两段,一段把裤角扎牢,把篓里的鱼倒进去,再用另一段扎了口,海龙带着鱼篓又一次溜下海里,身子接触到密密麻麻的尖头鱼,他激动的热血沸腾,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困乏,抓鱼的动作越来越快……他干狂了,干傻了,恨不得把海里的尖头鱼都抓进自己的鱼篓里。
后半夜,爸爸醒来发现海龙不见了,赶紧和妈妈向海滩寻来,一脚深一脚浅,跌跌撞撞呼唤着儿子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