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T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积累与运用复习题(一)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含答案)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或)以钱币乞之()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4、(稍稍)宾客其父() 5、泯然(众人)矣()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④明道中,从先人还家()1 2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伤仲永》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3.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 /自为其名。

其诗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 /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 /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 /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 /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 /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 /不受之人,得为 /众人/而已邪?”。

一、常识积累作 者 : 王 安 石 , 字 介 甫 , 号 半 山 , 江 西 临 川 人 , 北宋、 、 。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

二、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贤于材人远矣()三、一词多义自: 1.并自为其名()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闻 1、余闻之也久() 2、不能称前时之闻()其: 、其诗以养父母() 、稍稍宾客其父()然: 1、父利其然也() 2、泯然众人矣()宾客 1、稍稍宾客其父()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四、古今异义........五、重点句子翻译。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题参考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一、直接型默写1.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木兰诗》)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5.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木兰诗》)6.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7.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1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12.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1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1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1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6.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17.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1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19.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20.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2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二、理解型默写1.《木兰诗》中借黄河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爱莲说》中作者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题集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题集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题集(一)阅读《伤仲永》,完成19-25题。

(共15分)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世隶.耕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固.众人或.以钱币乞之20.“之”的用法主要有6种:①代词,一般用作第三人称②动词,到……去③结构助词,的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凑足音节⑥宾语前置的标志。

指出下面“之”分别是哪一种用法。

(只需写出序号,2分)忽啼求之()卒之为众人()不能称前时之闻()送孟浩然之广陵()21. 翻译(2分):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2.仲永小时才华横溢、才智过人体现在哪三件事上?摘录文段中语句回答。

(3分)23.仲永才华衰竭的原因,王子认为是“”,而这又是由“,,”造成的。

(2分)24.2005年5月,在中国斯诺克台球公开赛上赢得冠军的台球“神童”丁俊晖,面对某体育报记者时说:“读书有什么用?将来毕业了还不是要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会待在家里让父母担心。

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现在我打球有钱挣,挺好的。

”一时间,这些话语引起轩然大波,网民纷纷进行评论。

下面摘录的是一些网民的帖子。

网民甲:读书是为了成才,读书当然也是绝大多数人成才的一条大道。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读书是惟一的成才之路。

网民乙:用一个丁俊晖成功的例子来说明读书无用论,就好比是看到一个买彩票中了500万的幸运儿,然后感慨说投机博彩才是人生的正道一样。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题集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题集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题集一、《伤仲永》一、阅读《伤仲永》,完成1-7题。

(共15分)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世隶.耕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固.众人或.以钱币乞之2.“之”的用法主要有6种:①代词,一般用作第三人称②动词,到……去③结构助词,的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凑足音节⑥宾语前置的标志。

指出下面“之”分别是哪一种用法。

(只需写出序号,2分)忽啼求之()卒之为众人()不能称前时之闻()送孟浩然之广陵()3. 翻译(2分):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仲永小时才华横溢、才智过人体现在哪三件事上?摘录文段中语句回答。

(3分)5.仲永才华衰竭的原因,王子认为是“”,而这又是由“,,”造成的。

(2分)6.2005年5月,在中国斯诺克台球公开赛上赢得冠军的台球“神童”丁俊晖,面对某体育报记者时说:“读书有什么用?将来毕业了还不是要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会待在家里让父母担心。

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现在我打球有钱挣,挺好的。

”一时间,这些话语引起轩然大波,网民纷纷进行评论。

下面摘录的是一些网民的帖子。

网民甲:读书是为了成才,读书当然也是绝大多数人成才的一条大道。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读书是惟一的成才之路。

网民乙:用一个丁俊晖成功的例子来说明读书无用论,就好比是看到一个买彩票中了500万的幸运儿,然后感慨说投机博彩才是人生的正道一样。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及答案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及答案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yǔwén)文言文复习试题★★★《伤仲永》一、常识(chángshí)积累⑴作者(zuòzhě):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lín chuān)人,北宋、、。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sǎnwén)雄健峭拔。

⑵文学常识: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古代随笔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叙事成分较多,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不追求细节的生动性,力求简约。

常常借一件事情来抒写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

二、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贤于材.人远矣()三、一词多义自: 1.并自为其名()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闻: 1、余闻之也久() 2、不能称前时之闻()其: 1、其诗以养父母()2、稍稍宾客其父()然: 1、父利其然也() 2、泯然众人矣()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四、古今异义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或.)以钱币乞之()3、其(文理..(w..é.nl..ǐ.).)皆有可观(kěguān)者()4、(稍稍...ā.o)..)宾客(bīnkè)其父...ā.osh..(sh()5、泯然(众人...ò.ngr...é.n)..)矣()..(zh五、重点句子翻译。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六、问题探究1、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及答案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及答案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伤仲永》一、常识积累⑴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

⑵文学常识: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古代随笔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叙事成分较多,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不追求细节的生动性,力求简约。

常常借一件事情来抒写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

二、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贤于材.人远矣()三、一词多义自: 1.并自为其名()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闻: 1、余闻之也久() 2、不能称前时之闻()其: 1、其诗以养父母()2、稍稍宾客其父()然: 1、父利其然也() 2、泯然众人矣()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四、古今异义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或.)以钱币乞之()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4、(稍稍..)宾客其父()5、泯然(众人..)矣()五、重点句子翻译。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六、问题探究1、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E.“世隶耕”: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人教版七下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含古诗和文学常识)

人教版七下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含古诗和文学常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伤仲永》一、常识积累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

二、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贤于材.人远矣()三、一词多义自: 1.并自为其名()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闻:1、余闻之也久()2、不能称前时之闻()其:1、其诗以养父母()2、稍稍宾客其父()然:1、父利其然也()2、泯然众人矣()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四、古今异义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或.)以钱币乞之())皆有可观者()3、其(文理..)宾客其父()4、(稍稍..5、泯然(众人)矣()..五、重点句子翻译。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木兰诗》1.本文《》选自宋代编的一书。

这首诗是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燕.山()胡骑.()辔.头()可汗..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⑴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⑵万里赴.戎机(赴:)⑶出郭.相扶将(郭:)⑷策.勋十二转(策:)⑸著.我旧时裳(著:)⑹关山度.若飞(度:)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通,意思是⑵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通,意思是5.翻译下列句子。

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3.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孙权劝学》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时期的家、家。

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5.伤仲永一、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通“ ”,解释: )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 世隶.耕( ) 称.前时之闻( ) 仲永之通悟..( ) 彼.其受之天也( )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泯然..众人矣( ) 贤.于材人..(贤: 。

材人: ) 环谒..于邑人(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稍稍..宾客其父( ) 或以钱币乞.之( )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伤仲永( )②词类活用形容词作意动词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 ”的 意思“父异.焉”之中的“异”,是“ ”的意思名词作意动词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 ”的意思 “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 ”的意思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 ”的意思动词用作状语 “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 ”的意思③一词多义 自:1.并自.为其名( )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闻:1. 余闻.之也久( ) 2. 不能称前时之闻.( ) 其:1.其.诗以养父母( ) 2.稍稍宾客其.父( ) 然:1父利其然.也( ) 2泯然.众人矣( ) 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为: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古今异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 : 今义: )或.以钱币乞之(古义: 今义: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 今义: )稍稍..宾客其父(古义: 今义: ) 泯然众人..矣(古义: 今义: )三、句式积累1.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省略句省略宾语 “不使学”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不使之学”;“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其”,可补充为“令其作诗”。

省略主语 “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我”,可补充为“我还自扬州”。

省略介词 “受之天”中“之”后省略“于”,可补充为“受之于天”;“借旁近与之”中“借”后面省去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借于旁近与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T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积累与运用复习题(一)妙丰中学17级学生________总分_______ 第5课伤仲永(文言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仲.环谒.称.前时之闻泯.然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世隶.耕隶:。

(2)未尝.识书具尝:。

(3)父异.焉异:。

(4)邑人奇.之奇:(5)稍稍宾客..其父宾客:(6)或以钱币乞之乞:。

(7)环谒.于邑人谒:。

(8)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9)贤.于材人远矣贤:。

(10)父利.其然也利:。

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通“”解释为:。

二、重点句子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译文:。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泯然众人矣。

译文:。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文:。

三、文学(文体)常识1、《伤仲永》选自《》,作者, (朝代名) 、、。

2.仲永变化的三个阶段(根本原因:)(1)五岁:。

(2)十二三岁:。

(3)又七年:。

3.第三段议论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课木兰诗 (乐府民歌)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机杼.可.汗.鞍鞯.辔.头溅.溅啾.啾金柝.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当:。

(2)惟.闻女叹息惟:。

(3)愿为市.鞍马市:。

(4)赏赐百千强.强:。

(5)出郭.相扶将郭:。

(6)著.我旧时裳著:。

(7)双兔傍.地走傍:。

(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9)万里赴戎机..戎机:。

(10)旦.辞爷娘去旦:。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通“” (2)出门看火伴“”通“”二、重点句子1.用原文填空。

(1)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

(2) 雄兔脚扑朔,。

(3)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现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表明木兰功劳之大、赏赐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译文:。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重点段默写“木兰还乡”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文学(文体)常识1、《木兰诗》选自代编的《》,这是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千百年来,木兰为人们传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5课孙权劝学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即更刮目相待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2)但当涉猎..涉猎:。

(3)见往事...耳见:。

往事:。

(4)及.鲁肃过寻阳过:。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

(6)卿今者才略..才略:。

3.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1)成语:。

意思是:。

(2)成语: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

三、文学(文体)常识1.《孙权劝学》选自《》,这是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 (朝代) 、 (称谓)。

3.,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

4、《孙权劝学》给人们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内容理解: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6. 人物性格特点:孙权:吕蒙:鲁肃:第20课口技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呓.语齁.声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曳.屋许.许声几.欲先走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会.宾客大宴会:。

(2)施.八尺屏障施:。

(3)少顷..:。

..:。

(4)既而(5)妇抚.儿乳.抚:。

乳:。

(6)众妙毕.备毕:。

(7)未几..:。

(8)意少舒..少:。

舒:。

(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

(10)虽.人有百手虽:。

(11)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12)奋.袖出臂奋:。

(13)两股战战...股:。

战战:________(14)几.欲先走.几:。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满坐寂然“”通“”二、重点句子1.用原文填空。

(1)凡所应用,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也。

(2)忽然抚尺一下,。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译文:。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译文:。

三、文学(文体)常识1、《口技》选自《·秋声诗自序》,作者,字铁崖,______(朝代)代人。

2、词类活用:①会宾客大宴.宴: 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

②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前一个“乳”:动词,______;后一个“乳”:名词,。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作动词,。

3.课文中侧面描写的语句:(第2-4段最后一句)、第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4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课文是以为写作顺序的。

5、课文以“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结束全文。

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5课短文两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盘盂.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夸父与日逐走..逐走:。

(2)见两小儿辩斗..辩斗:。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

去:。

(4)及.日中则如盘盂及:。

(5)及其日中如探汤.汤:。

(6)孔子不能决.也决:。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孰为汝多知乎“”通“”;意思: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译文:。

2.未至,道渴而死。

译文:。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文:。

4.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文: ?5.孰为汝多知乎?译文: ?三、重点段默写《夸父逐日》一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文学(文体)常识1.《夸父逐日》是一篇故事(体裁),选自《·海外北经》。

2.《两小儿辩日》选自《》,相传作者是周朝。

3. 《夸父逐日》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成语:“夸父逐日”意思——。

5.《两小儿辩日》给人们的启示:(1)。

(2)(3)。

第30课狼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字注音。

窘苫眈瞑尻黠隧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缀.行甚远缀:。

(2)一狼仍从.从:。

(3)两狼之并驱如故.故:。

(4)屠大窘.窘:。

(5)恐前后受其敌.敌:。

(6)顾.野有麦场顾:。

(7)苫蔽..成丘苫蔽:。

(8)弛.担持刀弛:。

(9)其一犬.坐于前犬:。

(10)目似瞑.瞑:。

(11)意.暇甚意:。

(12)屠暴.起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