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诗三首

合集下载

冰心诗三四首

冰心诗三四首
❖ 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 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 歌。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 活动一:有感情地朗读《母亲》,思考并 小组讨论
❖ “心中的风雨来了”一句中“心中的风雨” 指什么?
❖ 如何理解“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 的怀里 ”?
❖ 这句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和心态?
❖ 两个“躲”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活动顺序:小组采用齐读或个别读的 方式朗读,标出重音——组内讨论批注— —小组展示)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冰心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及其诗集《繁星 春水》的有关知识。 2体会《纸船》中诗人对母亲对祖国爱的无比
深厚。 3.从《嫩绿的芽儿》中探讨如何使自己的人
生更积极美好。 4.学习这些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
❖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哲理诗”) 。
《春水》
❖ 《春水》由182首小诗组成,是《繁星》的兄 弟篇,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
❖ 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 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 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地表述她本人 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她 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讲述着心中的 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 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纸船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挚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冰心诗三首读后感

冰心诗三首读后感

冰心诗三首读后感冰心是中国文坛上的一位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以诗歌闻名。

在她的诗集中,《夜泊船影》、《临江仙·满江红》和《临江仙·夜泊船影》都成为了经典之作。

这些诗歌不仅展现了冰心卓越的才华,还体现了她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

第一首诗《夜泊船影》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夜晚的独特理解。

诗中写道:“夜泊秋湖一帘幽梦,/鸳鸯被逐水尽低眉。

”这里的夜晚被描绘成了一个梦幻的景象,让人们沉浸其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

作者通过“鸳鸯被逐水尽低眉”描绘了沉默与忧愁,使整个诗歌增添了一丝忧郁的色彩。

读完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夜晚的宁静与内省,对生活中的烦恼与困扰也有了新的认识。

第二首诗《临江仙·满江红》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诗中以满江红为主题,描绘了满江红盛开时的场景和美丽。

诗中写道:“满江红,何为此物,自古血染长江东。

”这里的满江红被赋予了一种神秘的魅力,让人们为之着迷。

作者通过对满江红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壮丽而神奇的景色的敬畏之情。

读这首诗,我仿佛置身于满江红的海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第三首诗《临江仙·夜泊船影》则结合了前两首诗的主题,既有夜晚的宁静,又有自然景色的美丽。

诗中写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里的猿声与山水的交融让人感到一种与自然的和谐与共鸣。

作者通过诗中的叙述,给读者带来了一种舒缓和畅快的感觉。

读完这首诗,我仿佛亲身体验到了夜晚的安宁和自然景色的美妙。

总的来说,冰心的这三首诗给我带来了许多的感悟和思考。

她通过对夜晚和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独特理解。

她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将情感和思想融入诗歌中,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深刻的体验。

读完这三首诗后,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也更加热爱自然的壮丽与神奇。

冰心的诗歌永远值得我们去品味与欣赏,它们给了我们一种对于生活和自然的新的视角。

冰心诗三首》ppt课件

冰心诗三首》ppt课件

第二节
(1)这一节写什么? (2)哪些词再次强调“我”的执着? (3)“不会心地每天叠着”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 (3)这一节在整首诗中有什么特殊作用?
第三节
① 这一节的神来之笔指什么? ② 诗的最后一行为什么要用一个“求” 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③把作者的感情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④“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中 “她”能不能改为“我”?
学习了冰心的《嫩绿的芽儿》之后,你 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如何使 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 极?
《嫩绿的芽儿》讴歌了青春 的健美和活力,赞美了充实而 有意义的人生,促人奋进,催 人向上,给人以前进的勇气和 力量,富有积极意义。
小结: 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 成长,劝勉青年人 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 展自己,甘为人类社 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
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 于燕京大学。同年8月17 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 号游船赴美国留学。这 首诗是诗人在向大洋彼 岸进发的海轮上颠簸了 10天,于27日创作的。
诗人第一次出门远行,该诗字里行间 饱含着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请读准下列字音
妄弃 载着 吹卷 沾
wàng zài juǎn zhān
抛下 pāo 倘若 tǎng 叠 dié
解词 • 妄弃:轻易地丢弃。 • 倘若:连词,表示假设。 • 万水千山:万道河,千重山。 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 地。
• 诗歌描绘了三幅图画, 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图画的内容。
• 一叠 • 二抛 • 三梦
纸船
2.叠纸船原是儿童的一种游戏,诗 中的这一行为意味着什么?诗中的 纸船又象征着什么呢? 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 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 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的一颗 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诗人叠纸船这一行为表明诗人对母 亲的爱的无比深厚。

冰心诗三首《母亲》、《纸船》

冰心诗三首《母亲》、《纸船》

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02
03
04
05
我从不肯 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 下在海里。有的被 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在 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 到我要它到的地方。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文中“我”指( ),“你”指( ),“它”指( ),“她”指( )。 2.诗中的“白船儿”象征诗人对谁的思念与热爱? 3.诗人明知纸船是无法越过“万水千山”到达母亲身边的,为何还要“不灰心每天叠着”? 4.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世界各地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以颂扬母亲的伟大。母爱是什么? 1.”我”指的是冰心。“你”指的是母亲。“它”指的是小船。“她”指的是女儿。 2.象征着对作者母亲的思念与热爱。 3.因为这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无限的爱与深切的思念之情。 4.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作者用叠纸船、漂纸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假如诗人的母亲在梦中见到了这只小船,她会想些什么?试以“母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
[拓展延伸]: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冰心诗三首

冰心诗三首

冰心诗冰心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战争,参加过抗击日侵略军的战争,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

那么她创作的诗,大家学习了哪些?冰心《纸船--寄母亲》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八,二十七,一九二三太平洋舟中。

冰心《母亲》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冰心《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嫩绿的'芽儿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大事记/冰心1900年,10月5日(农历庚子年闰八月十二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府城隆普营。

原名谢婉莹。

祖父谢銮恩(子修)在福州城内道南祠授徒为业。

父亲谢葆璋(镜如)时任清政府“海圻”巡洋舰副舰长。

母亲杨福慈,出身书香门第,能诗善文。

1901年,随家移居上海。

5岁随家迁居山东烟台。

7岁,开始在家塾里附学。

8岁开始偷偷地写小说。

1912年,报考福州女子师范预科,虽然未上过小学,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录取了。

1913年,父亲到北京就任中华民国海军部学司司长。

初秋,她同母亲和三个弟弟由舅舅护送到北京,住东城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十四号。

1914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贝满女子中学(后改为女十二中)。

1915年,参加了贝满女中学生的爱国活动。

1918年夏,毕业于贝满女子中学。

秋,进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会的文书,并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开展罢课、罢市等宣传活动。

《冰心诗三首》课件

《冰心诗三首》课件
详细描述
在《冰心诗三首》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生思考,隐晦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描绘 和感悟。她以含蓄而深情的方式描绘了爱情的美丽和悲凉,让读者感受到了爱情的复杂 和悲凉。同时,她也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引导读者重新审视自己对爱
情的理解和追求。
04 《冰心诗三首》 的艺术特色
语言特色
她在诗歌创作中尝试了多 种体裁,如散文诗、小诗 等,为现代诗歌的发展做 出了贡献。
05 《冰心诗三首》 的鉴赏与评价
读者反馈
读者A
读者C
冰心的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读 后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这些诗歌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
读者B
这三首诗让我对冰心有了更深入的了 解,她的诗歌风格独特,给人留下深 刻的印象。
专家评价
专家D
冰心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她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
情感和思想,非常值得一读。
专家E
这三首诗充分展现了冰心的创作 才华和文学造诣,是现代文学的
经典之作。
专家F
冰心的诗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 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
以启示和思考。
作品影响
《冰心诗三首》是现代文学史 上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诗歌 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1
02
03
清新自然
冰心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 ,用词自然,不矫揉造作 ,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
节奏感强
她的诗歌注重节奏和韵律 ,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 音乐美感。
表达生动
冰心的诗歌语言形象生动 ,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表 现力和感染力。
意象特色
丰富的意象
冰心的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 ,这些意象丰富多彩,富有想象

《冰心诗三首》

《冰心诗三首》

3、嫩绿的芽儿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芽儿花儿果儿 的顺序能否调换? (1)拟人和反复,用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 过程,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和充 实自己,甘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做出牺牲。 (2)不能调换,这三个生长过程代表青年人成长的 三个阶段。“芽儿”的“嫩绿”显示健壮、旺盛的 生命力和朝气,“花儿”的“淡白”蕴含着朴素、 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果儿”的“深红”象 征着丰硕、甜蜜和美丽。
4、纸船中的“抛”可以换成“扔”吗?“无端”可 以换成“没有原因”吗?“载”可以换成“装”吗? 为什么? 不可以,前者是书面语,后者是口头语。书面语更 典雅庄重,口头语太过随性简单,降低了诗歌语言 的美感。
归纳总结
冰心诗的特点: 冰心早期喜欢仿用泰戈尔《飞鸟集》的形式, 书写自己的感想和回忆。诗歌短小精悍,不 刻意追求韵律美,在看似随意的挥洒间蕴含 了丰富的情感和朴素的哲理。清丽、淡远、 自然、深沉,饱含诗情画意,富有诗的意境、 诗的情趣;格调自然柔和,如心中心中絮语, 像穿涧山泉,似抒情小曲,另读者产生感情 的共鸣,回味无穷。
秘密
妈妈说我是捡来的 我笑了笑 我不想说出一个秘密 ——怕妈妈伤心 我知道爸爸姓万 哥哥姓万 我也姓万 只有妈妈姓姜 谁是捡来的 不说你也明白 嘘! 我会把这个秘密 永远藏在心间
请同学们品一品这首 小诗,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有怎样的语言 特色?
诗歌:
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生动地表达作者 丰富的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 节奏感和韵律美的文学体裁。
课后作业
1、熟读三首小诗并背诵。 2、完成《伴你学 拓展练习》第二课。
探究合作
1、《母亲》一诗中的“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躲”展现了寻求母爱庇护的心理,体现了幼年时 对母亲的依恋。 2、同样是表现母爱,《母亲》与《纸船》的区别在 哪里?如果让你向妈妈表达心声,你会采用何种方 式呢? 前者表现了童稚时期寻求母爱庇护的心理,后者则 展现了青年时期对母爱的怀念和感恩,表达了对母 爱的感恩和回报。

冰心诗三首

冰心诗三首

嫩绿的芽儿
选自《繁星.春水》
朗读诗歌,思考问题:
请同学们找出作者分别用了哪些词 来修饰芽儿、花儿、果儿? 用嫩绿来修饰芽儿,用淡白来修饰 花儿,用深红来修饰果儿。
那么作者是抓住了芽儿、花儿、果儿的 什么特点来修饰的呢,又分别象征了什么? ①抓住了芽儿、花儿、果儿的色彩特征。 ②嫩绿:象征健壮、旺盛和朝气。 淡白:象征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 的华丽。 深红:象征丰硕、甜美和美丽。

第一个“躲”有何作用?
巧妙地借前一个“躲”引出了第二 个“躲”。 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避风雨一样,女 儿的心灵收到了打击,总会从母爱中寻 求安慰。

这首诗主要由两个句子组成,他 们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它的表达作 用是什么? 由反复造成类比,从而有力地赞 美母爱的伟大。
纸船
寄母亲
选自《繁星.春水》
写作背景:
《纸船》遥寄的是漂泊异国的儿女对慈爱 母亲的深切思念。冰心赴海外求学,行前与弟 弟与母亲等家人告别时装出平平常常的样子, 留给人轻松、淡漠的分别的印象。却不知随船 而行,心情就沉重起来,才知道先前的平静是 刻意伪装出来的。内心的情感潮流不可阻遏, 它要奔泄而出,它要合着海浪,摇曳着白纸船 儿,进入母亲的梦境。这诗虽用轻俏的字眼, 可是否也是内心深处强烈的呐喊呢?在母亲面 前未曾说出,而借诗句传达出来的一句话是: 我爱你,母亲!
选自《繁星.春水》
写作背景:
冰心少年时, 曾在一个雨天无意 中看到了这样的情 景:一张大荷叶遮 护着一枝红莲,于 是触景生情,根据 雨中荷叶庇护红莲 的感触,冰心写成 《母亲》一诗。
《母亲》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对母亲的信任、依恋之情。常常会是在受到肉体或者精神挫折的时候会这样做。
6.《母亲》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对母亲的信任、依恋这一情感的?
学生反复朗读理解后,讨论回答,老师引导:鸟儿的巢和母亲的怀抱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鸟儿和“我”在什么情况下,一个想到归巢,一个想到母亲的怀抱?这样的两种事物的相似性放在一起,通过对比来说明一个道理的表现手法叫做类比。
5.诗中的纸船又象征着什么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母爱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诗人叠纸船这一行为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6.本诗与《母亲》都是描写母爱,但是反映的侧重不同,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有不同,请找出来。
学生在反复朗读和对比中讨论,老师引导:内容上,《母亲》主要写的是在风雨来时想要到母亲的怀抱,而《纸船》却是远离母亲后想要用叠纸船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恩。前者直接通过类比的方式直接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后者则以纸船为象征物,间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恩。
初次离开母亲远走他乡所以含泪,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
4.冰心的这首诗,词句看似平淡,但富有演义,请同学们仔细揣摩下面诗句中加点词好在什么地方。
(1)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2)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3)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老师提示:每个词都承载着诗人的情感,所以赏析词句必须与诗歌表达的情感联系起来。
运用类比,将鸟躲进鸟巢避风雨和儿女心灵受打击躲进母亲怀里作类比,表达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7.同学们,大家想想,你在什么时候会想起母亲的怀抱,请同学们在下面的空格填上一句话,表达你对母爱的理解。
当我想躲进妈妈怀抱里
学生自由发言,最后提问,在全班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赏析《纸船》
1.老师介绍此时的写作背景,把学生引入到那时的一个情境里。
前者表现母爱的伟大无私,后者表达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前者直抒胸臆,后者委婉含蓄,托物寓意。
四、赏析《嫩绿的芽儿》
1.老师范读,学生纠正字音,听清节奏。
字音:嫩nèn绿
节奏: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抛”,显得这个纸船有份量,不是随便都能扔到海里的,以此显示着“我”当时把自己所有的情感和期待都寄托在这个纸船上。
“无端”原义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的意思,在这里是“我”想象母亲在梦中见到纸船的感受,希望母亲能理解此时女儿这个纸船所承载的情感。
“载”是承载的意思,在这里充分表明了这个纸船并不是一般的纸船,它寄托着女儿沉甸甸的思念、不舍和感恩之情。
2.简介作者(可让学生把知道的先说出来,老师补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以及翻译家。著名的诗集有《繁星》《春水》,主要作品《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二、赏析《母亲》
1.老师范读,学生纠正字音,听清节奏。
字音:鸟巢cháo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3.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作者叠纸船时为什么含着泪?“她的爱和悲哀”分别是指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体验(你在什么情况下会哭,会想起母亲?),讨论,最后总结:
《冰心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背记这三首诗;(2)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感情及哲理;(3)欣赏诗歌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2.中富有感染力的词句的赏析,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情感;(3)通过小组内朗读比赛,互相质疑来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这三节诗内容上是递进关系,“芽儿”“花儿”“果儿”的排列顺序,是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顺序,也暗指青年的成长过程。
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学生在深刻讨论理解的基础上,总结:
在《嫩绿的芽儿》中,作者运用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不断劝勉青年人要奋发努力,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与牺牲。
冰心诗中的母爱就是依靠的怀抱,她永远是安全温暖的。
4.“心中的风雨”指什么?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学生可依据自己的理解说来,老师引导总结:
指内心的苦闷,烦恼,精神上的挫折。这里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5.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说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发生的?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点拨:读诗需要体验,比如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躲在母亲的怀里?那时你处于什么考虑躲到母亲的怀里而不是别人的怀里?此时母亲在你的心里形象是什么样的?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处在诗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诗人,我们浑身上下都是诗的元素,能展开想象,发挥联想,能用新颖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你就能写下美丽的诗篇。冰心的诗短小精悍却意味悠长,语言凝练却思想丰富,语句平实却平中见奇。让我们现在把冰心在诗中表达的孝心、感恩之心,劝勉之情深情地品读出来吧。(指导大家一起朗读并背诵三首诗)。
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8月19日抵日本神户,21日游览了横滨。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横滨之后的第六天,在继续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的。粼粼的波涛,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接近。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与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诗人格外怀念母亲。于是诗人写下《纸船》这首诗,抒发了思念母亲的深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反复朗读诗歌培养学生对母亲的热爱;(2)通过背诵和理解诗歌,培养学生努力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哲学道理,欣赏诗歌中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共同背诵唐代孟郊的《游子吟》,并指定学生说说这篇诗歌的主题思想。并提问:从这一首诗来看,母亲自古以来就是对儿子无私关爱的,她的温暖、宽广的怀抱永远为受到委屈的儿子敞开着.现代诗人冰心也写了诗歌颂了母爱,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本课学习,看看冰心笔下的母爱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再次读诗,比较。总结:
三首诗短小精悍,意蕴隽永,不追求韵律,用极其散文化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风格细腻,构思精巧。语言清新淡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典型的“冰心体”小诗。
不同之处:
1、前两首诗的主题是对母爱的歌颂,后一首则是勉励青年人珍惜青春、努力奋斗、积极奉献。
2、前两首诗是抒情短章,以情感人,偏重情感,风格温婉;后一首诗是哲理小诗,以理明人,侧重理趣,发人深省。
3.诗中的芽、花、果分明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请依据人生规律说出来。
学生充分凭依人生体验,充分想象,讨论。老师引导并总结:
嫩绿的芽:显示着健壮、旺盛和朝气。
淡白的花:蕴涵着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深红的果:象征着丰硕、甜蜜和美丽。
4.“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能否调换?
三个词不能互换,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6.设想一下,你现在面对芽、花、果,它们会对你说些什么呢?展开想象,也学着冰心用诗的形式写下来。
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如果用果树的四季来比喻你的现在,你应该是处在果树的哪个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你应该做些什么呢?这些想法如果让相同季节里的果树说出,它会怎么说呢?
鼓励学生大胆写。
7.比较三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
1.背诵三首诗。
2.仿写第一或第三首诗。
2.老师范读,学生纠正字音,听清节奏。
字音:倘tǎng若载zài着
节奏: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节奏: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老师提问:你眼里母爱有什么特点?母亲都为你们做了什么?请大家朗读品味,冰心的这首诗,谈谈对母爱的理解。
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老师间隔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把学生的不同答案罗列在黑板上。
3.你心中的母爱与冰心诗中所歌颂的母爱有什么区别吗?请大家继续朗读诗歌,并谈谈这首诗中母爱的特点。
2.面对着芽儿,花儿,果儿,不是青年对它们说些什么而是这些本不会言语的东西来教导起了青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揣摩这样写的好处。老师引导:如果让青年对芽、花、果说话,那就是自言自语的自我表白,显得不够含蕴;反过来,显得新颖含蕴且减少了说教气。
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新颖而形象,意味深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