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诗三首》教案2

合集下载

《冰心诗三首》教案.doc

《冰心诗三首》教案.doc

《冰心诗三首》教案—、导入新课:(播放影像资料《游子吟》)这是一个平凡母亲的平常故事,但平凡的细节中却折射出母爱的光芒, 因而成了千古绝唱。

母爱如玫瑰,馨香儿女的一生一世,它是世上至真至纯的爱,今天我们就借助冰心的《母亲》和《纸船》这两首小诗走进母爱的温馨世界,来感受母爱,体验母爱,理解母爱。

二、走近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1,冰心代表作品: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诗集:《繁星》、《春水》2,冰心创作的主题:母爱、童心、自然。

3,冰心模仿泰戈尔主要是短小有哲理,即她所创建的“冰心体”小诗成绩斐然,影响深远。

三、学习《母亲》(一)整体感知诵读冰心的小诗《母亲》要求:感悟亲情,注意节奏和重音,把握亲切,舒缓的语调,(二)质疑交流1、诗中两个“风雨”的含义相同吗?在诗中有何不同?2、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四、学习《纸船》补充背景:1923年求,冰心赴美留学,海浪滔滔,天风卷吹,诗人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油轮上,远离亲人,驶入陌生的国度。

不知何时回到亲人的怀抱?诗人因强烈思念故国,亲人,越发孤独,惆怅。

(一)整体感知1、大声朗读《纸船》,请说出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强烈地思念故土、思念亲人孤独、惆怅的情感)。

2、朗读指导:感情基调是思念母亲,孤独忧伤;语调是深情,低沉,缓慢。

(二)交流互动1、第一节中哪些诗句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且由来已久?(“从不肯”“总是”表明诗人并非这一次出门远行才有此举动,而是对母亲的依恋思念之情由来已久,一直就很浓烈,“一只一只”点出所叠纸船的数量多,表明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极深。

)2、第三节是诗人展开的想象。

这一想象有何特点?在诗中起什么作用?(纸船虽然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入母亲的梦中,这一想象新奇、大胆、瑰丽,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点明题旨。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二 冰心诗三首公开课教案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二 冰心诗三首公开课教案

二冰心诗三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涵。

(重点)2.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一篇篇美轮美奂的诗像一串串璀璨夺目的珍珠。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现代著名女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在革命潮流影响下,为了探索人生的道路,暴露社会的黑暗,开始以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为主题进行小说创作。

1923年燕京大学毕业,赴美留学。

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春水》等。

她的诗文笔隽逸,艺术精巧,独成一派,被称为“冰心体”。

《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

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爱的赞歌,她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

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创作的永恒主题。

2.朗读诗歌,注意重点字音。

鸟巢.(cháo)叠.成(dié)妄.弃(wàng)抛.下(pāo) 惊羡.(xiàn) 倘.若(tǎng)惊讶.(yà) 浸.透(jìn) 沾.在船头(zhān)3.解释词语。

倘若:如果,表示假设。

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万水千山:很多的山和水,形容路途遥远险阻。

惊羡:惊讶,羡慕。

明艳:鲜明艳丽;明丽。

牺牲: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嫩绿:像刚长出的树叶那样的颜色。

贡献:拿出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对国家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

灰心:(因遇到困难、失败等)意志消沉。

《冰心诗三首》优秀教学设计

《冰心诗三首》优秀教学设计

《冰心诗》优秀教学设计《冰心诗三首》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语2. 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 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

4. 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5.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教时一、导入(出示ppt游子吟)相信大家在小学阶段都学过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吧。

(学生回答是)那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首诗,齐读一遍。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平凡母亲的平常故事,但平凡的细节中却折射出母爱的光芒,因而成了千古绝唱。

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

今天我们就借助冰心的《母亲》和《纸船》这两首小诗走进母爱的温馨世界,来感受母爱,体验母爱,理解母爱。

二、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闽侯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作品有《春水》《繁星》等。

我们所学的这两篇课文就是选自这两部诗集里的。

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自然、童真、母爱。

这三首诗选自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这两本诗集仿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形式,吟咏自然讴歌母爱,抒发生活的感悟。

这两本诗集开创了诗情与哲理交融的短诗诗风,引得当时许多青年竞相效仿。

三、赏析《母亲》和《纸船》,体悟真情(一)《母亲》1、学生齐声朗读。

要求:注意节奏和重音,把握亲切、舒缓的语调。

(1)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呵(a)鸟巢(cháo)(2)划分节奏,再次要求朗读。

要求:注意节奏和重音,把握亲切、舒缓的'语调。

2、思考:(1)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母爱(2)这首诗由两个句子组成,他们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他的表达作用是什么?由反复造成类比,从而有力地赞美母爱的伟大3、有感情的诵读《母亲》,小组合作探究:(1)诗中两个“风雨”的含义相同吗?(第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大自然中真实的风雨;后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在生活中遇到不顺、挫折等等而引起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所以说成是“心中的风雨”。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课《 冰心诗三首》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课《 冰心诗三首》教案

冰心诗三首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揣摩语言,品味诗意。

2、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运用品读分析第一首诗的方法,举一反三,自主、合作探究《母亲》《嫩绿的芽》等四首诗。

1、学生齐读、默读这两首诗。

教师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修辞手法、诗的主旨等方面设疑提问。

2、问题汇总、梳理、归纳。

(注意三方面问题)①你认为这两首小诗在表达诗意上各有哪些关键词语?为什么?②两首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出诗的形象?③两首小诗分别劝勉青年人该怎样去做?)3、分组讨论。

(围绕以上三方面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恰当、合理的答案,鼓励有创意的答案。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母亲》《纸船》)教学内容:《母亲》《纸船》,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

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教学步骤一、导入(1):问:《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与前两首诗的主题有什么不同?(语文课代表主持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明确答案。

)明确:(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用“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作对比,再用“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主题,说明“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

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鸟的“躲”引出“我”的“躲”,显得十分自然、贴切。

)导入(2):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2 《冰心诗三首》 教案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2 《冰心诗三首》 教案设计

冰心诗三首【教学目标】1.了解冰心诗歌的特点。

2.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3.通过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中抒发的情感及感悟人生哲理。

2.朗读并背诵。

3.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构思,凝练的语言的把握则是难点。

【教学手段】以读开路,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999年2月28日21时,中国“文坛祖母”冰心老人在北京逝世,时年99岁,冰心老人自“五四”运动步入文坛,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她一直坚持写作,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作品,为中国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三首小诗,借此来纪念这位文坛世纪老人。

(一)请学生介绍冰心老人。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作品有《春水》《繁星》《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

)(二)提问:母亲的怀抱有什么特点?(三)明确:温暖、宽广、安全等。

(四)请诵读冰心的小诗《母亲》。

(五)要求:要领悟亲情,注意节奏和重音,把握亲切、舒缓的语调,请学生提出疑问,把握以下两个问题:1.“心中的风雨”指什么?明确:内心的苦闷、烦恼,精神上的挫折。

2.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是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同时也歌颂了母爱的温暖,伟大。

(六)请学生再次朗读并背诵。

《纸船》母爱是永恒的,母爱又是博大的,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请大声朗读《纸船》。

(七)补充背景: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学,海浪滔滔,天风卷吹,诗人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油轮上,远离亲人,驶入陌生的国度。

不知何时回到亲人的怀抱?诗人因强烈思念故国、亲人,越发孤独、惆怅。

(八)指导朗读:感情基调是思念母亲,孤独忧伤;语调是深情、低沉、缓慢。

二、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

(一)“从不肯”、“总是”有什么深意?明确:对母亲思念很深,由来已久。

(二)纸船不会漂向母亲身边,“我”为什么还是不灰心“叠着”?明确:愿望能否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诗人寄托思念,排除孤独,忧伤的惟一方式。

七年级语文《冰心诗三首》优秀教案

七年级语文《冰心诗三首》优秀教案

七年级语文《冰心诗三首》优秀教案七年级语文《冰心诗三首》优秀教案学习目标:1、从《成功的花》中体会成功背后的辛苦。

2、从《嫩绿的芽儿》中探讨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积极美好。

3、从《青年人》中鼓励学生要以自身的言行为自己写好历史。

4、学习这些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课前学习:熟读成诵这些诗歌。

课堂学习:《成功的花》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情境创设:人们往往羡慕强者,有时甚至是妒忌,有谁知道强者的辛苦呢?冰心老人深刻体会着强者的苦难,我们随冰心老人一起走进强者,看看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

组织学生朗读全诗,体会人们和作者对成功者分别是怎样的态度?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朗读,思考2组织交流交流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问题创设:在诗中,一个成功者需要做出多大的牺牲?思考、交流2学习评价: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你从花的历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思考、讨论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嫩绿的芽儿》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有人说,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短暂,就应该享乐为先,其他的都不要考虑,你认为这样的人生有意义吗?思考,讨论3组织交流交流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问题创设:作者为什么把芽儿、花儿、果儿与青年人联系在一起?你认为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思考、交流2组织交流交流3问题创设:芽儿、花儿、果儿你随意调换位置吗?思考、讨论4组织交流交流5学习评价:那么你的青春该如何度过呢?请你有简短的语言,用“当……时候”的句式来概括。

交流《青年人》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朗读全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朗读2组织交流交流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问题创设:完成探究练习二。

思考、交流2问题创设:“珍重的描写”与时间紧迫,“请你着笔”是否矛盾?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思考、讨论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第三块:语文活动:朗诵诗歌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出示评价标准朗诵,评价课后学习:1、完成探究练习一、三。

七年级语文上册2冰心诗三首教案苏教版2

七年级语文上册2冰心诗三首教案苏教版2

《冰心诗三首》教学内容《冰心诗三首》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品味,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哲理。

2.体会诗歌想象丰富、构思精巧、语言凝练等特点。

3.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品味,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哲理。

2.体会诗歌想象丰富、构思精巧、语言凝练等特点。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素材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游子吟》导入二、关于作者及写作背景(见课件)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

原籍福建长乐,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州。

冰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青年时期的冰心形成了自己“爱的哲学”的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大主题——母爱、童心、自然。

她的诗文笔隽意,艺术精巧,独成一派,被称为“冰心体”。

三、课堂互动探究(1)诗中两个“风雨”的含义相同吗?第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大自然中真实的风雨;后一个“风雨”是指在生活中遇到不顺﹑挫折等等而引起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所以说成是“心中的风雨”。

(2).“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这句中的“风雨”指什么?如果你有过这样的体验,请具体说说。

这里的“风雨”指在生活中遇到不顺、挫折等等而引起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

如:在自己遇到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我们会向母亲倾诉,从母亲身上寻找温暖,母亲的怀抱是儿女们永远的避风港。

(3)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巧妙地用第一个“躲”字引出第二个“躲”字,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避风雨一样,儿女的心灵(精神)受到打击,总要找母亲倾诉,总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

这种自然的联想与巧妙的类比,表现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同时也讴歌了母爱的温暖﹑伟大。

(4)《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用“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作对比,再用“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主题,说明“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冰心诗三首》教案5篇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冰心诗三首》教案5篇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冰心诗三首》教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冰心诗三首》教案精选5篇(一)教案:《冰心诗三首》教学目标:1. 了解冰心的背景和作品;2. 了解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3.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写作手法;4. 学习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格。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格;3. 运用诗歌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1. 理解和分析诗歌的意境和写作手法;2. 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格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冰心诗三首》教材;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冰心的照片,向学生介绍冰心的背景和作品;2.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了解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和认识。

二、整体阅读(10分钟)1. 要求学生默读《冰心诗三首》,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整体阅读;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抒情。

三、诗歌分析(15分钟)1. 学生对比三首诗歌,分析其意境和情感表达;2. 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格,如比喻、拟人、排比、对仗等。

四、诗歌创作(20分钟)1. 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创作一首与自己有关的诗歌;2. 教师带领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

五、诗歌欣赏(5分钟)1. 教师选择一首经典的诗歌进行朗读,让学生欣赏和感受诗歌的美;2. 学生自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

六、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格的运用;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位自己喜欢的诗人,了解其作品和生平;2. 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更多的诗歌创作,形成自己的诗歌作品集。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冰心诗三首》教案精选5篇(二)教案名称:郑人买履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郑人买履的相关背景知识;2. 能够理解、分析和解读《郑人买履》这一古代寓言故事;3. 能够借助故事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并能运用到相关的写作和口头表达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心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的:
1. 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

2. 学习这三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 朗读诗歌
2. 创造性地感悟诗歌,把握作者是如何来抒情和阐述哲理的。

教时安排:
两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母亲》、《纸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配乐诗《献给母亲的歌》导入:听完后问同学们,你们怎么来赞美母亲呢?同学回答后教师概括: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

先让我们来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来赞美母亲的?简介作者(“爱”的哲学——自然、童贞、母爱。

有关作品等)
二、学习《母亲》(找一张母女相依相偎的图片)
1.朗读诗歌:
(1)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3)你认为哪些字该重点读?
(4)文中的“躲”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再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发这种感情的?
3.抽同学朗读。

三、学习《纸船》
1.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注意纠正读错的地方。

2.讨论:
(1)这首诗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作者折纸船的整个过程你能描绘一下吗?
3.再抽读该首诗:注意要有感情。

(1)这只纸船母亲肯定是收不到的,但母亲为什么却能在梦中看见呢?
(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情的?并区别一下这两首诗的抒情侧重点。

4.齐声朗读这首诗。

四.拓展训练
以上两首诗都是抒情短诗,它们都是借用特定的物象(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的,请你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个事物来抒发赞美母亲的感情。

五.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屏幕映出两幅画(一幅绚丽的花,一幅科学家的画像)
教师导入语:这幅花美吗?你羡慕它的明艳吗?这位科学家你熟悉吗?你羡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荣誉吗?好,老师对你们的回答先不做评论,先让冰心来告诉我们这个人生的哲理吧!
二.学习《嫩绿的芽儿》
1.学生朗读诗歌(提醒读时注意停顿、重音)
2.你们能用素描速写笔法将这三小节的意象用三幅图画形象地表示出来吗?
「请一学生上黑板画,其他学生在自己本子上画」
3.讨论问题
(1)找出诗中写色彩的词,体会其作用;
(2)这三小节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3)诗人以果树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用拟人、反复的方法借“芽”、“花”、“果”之口劝勉青年应该怎样做?假如那青年就是你,你该怎么做呢?
4.教师总结、板书:
果芽儿————→发展、学习提高人
树↓↓成
成花儿————→贡献、努力回报长
长↓↓的
过过
程程
5.配乐朗读《嫩绿的芽儿》
三.背诵三首诗(开展小组竞赛活动)
四.教师小结:
1.总结一下“冰心体”小诗的特点
冰心的小诗,主要是歌颂母亲、自然、童真,这也是冰心早期创作的主题,是她当时“爱的哲学”思想体现。

课文中的前两首是抒情短章,以“情”感人,偏重情感,风格温婉;后两首诗是哲理小诗,以“理”明人,侧重理趣,发人深省。

四首小诗语言凝练,清丽。

五.布置作业:
完成“探究练习”四。

1.小作:学习冰心小诗风格,发挥想象,借助形象事物,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创一、两首小诗,为办手抄报准备材料;
2.阅读冰心《繁星》、《春水》并做读书笔记。

【可以就一个词或一句诗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也可就一首诗谈意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