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初三数学全面内容整理

初三数学全面内容整理

初三数学全面内容整理一、初三数学课程概述初三数学是中学阶段数学的重要阶段,主要目的是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为高中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三数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方程与不等式等。

二、初三数学主要知识点梳理2.1 代数代数部分主要包括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

主要知识点有:- 实数的分类及性质- 代数式的运算规则-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不等式的性质及解法2.2 几何几何部分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

主要知识点有:- 点的坐标、直线的方程- 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圆的性质、圆的标准方程、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立体图形的性质、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2.3 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部分主要包括概率的基本概念、事件的独立性、随机事件的概率、统计的方法等。

主要知识点有:- 随机事件的定义及性质- 概率的基本公式及计算方法- 事件的独立性及应用- 统计的方法及数据分析2.4 方程与不等式方程与不等式部分主要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不等式的性质及解法等。

主要知识点有:- 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不等式的性质及解法- 方程与不等式的综合应用三、初三数学方法指导1. 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并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加强练,通过大量的题目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3. 注重方法的积累,学会运用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方法解决问题。

4. 培养良好的惯,定期总结和复所学知识,提高效率。

四、初三数学备考策略1. 熟悉考试大纲,了解考试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

2. 分析历年中考数学试题,总结命题规律,提高备考效率。

3. 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4. 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

以上就是初三数学全面内容整理,希望对同学们的有所帮助。

九年级下数学所有知识点

九年级下数学所有知识点

九年级下数学所有知识点一、代数与函数1. 整式与分式整式的定义与性质分式的定义与性质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及性质二次函数的概念及性质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3. 指数与对数指数的概念与性质对数的概念与性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4.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直线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直线的斜率与方程二、几何1. 四边形与圆四边形的性质与分类圆的概念与性质2. 相似与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3. 空间几何体立体几何体的概念与性质立体几何体的计算4. 平行线与比例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比例的概念与性质三、概率与统计1. 事件与概率事件的基本概念概率的计算与性质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统计方式与方法数据的分析与解读3. 统计的图表与分布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的绘制与解读频率分布表的制作与分析4. 抽样与推断随机抽样的概念与方法样本与总体的关系与推断四、数与量1. 数集与数的性质数集的分类与表示奇偶性、整除与因数2. 分数与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与性质小数的运算与应用3. 数量关系与变化比例与比例关系速度与密度的计算4. 三角函数与图形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与性质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与对称以上是九年级下数学的所有知识点的简要概述,涵盖了代数与函数、几何、概率与统计以及数与量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同学们将能够熟练掌握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技巧,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并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勤加练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数学水平。

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

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

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1一、重要概念分类:1.代数式与有理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

(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

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

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

如,=x, =│x│等。

4.系数与指数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5.同类项及其合并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6.根式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含有关于字母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注意:①从外形上判断;②区别:、是根式,但不是无理式(是无理数)。

7.算术平方根⑴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 [a与平方根的区别]);⑵算术平方根与绝对值① 联系:都是非负数,=│a│②区别:│a│中,a为一切实数; 中,a为非负数。

8.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满足条件: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9.指数⑴ ( 幂,乘方运算)① a0时,②a0时, 0(n是偶数), 0(n是奇数)⑵零指数: =1(a0)负整指数: =1/ (a0,p是正整数)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2圆★重点★①圆的重要性质;②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③与圆有关的角的定理;④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定理。

初三数学知识点(6篇)

初三数学知识点(6篇)

初三数学知识点整理(6篇)初三数学学问点整理11.数轴(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数轴上的点:全部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3)用数轴比拟大小: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重点学问:初中数学第一课,熟悉正数与负数!新初一的来~2.相反数(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2)相反数的意义:把握相反数是成对消失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3)多重符号的化简: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4)规律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

3.肯定值1.概念: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肯定值。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肯定值相等;②肯定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肯定值等于0的数有一个,没有肯定值等于负数的数.③有理数的肯定值都是非负数.2.假如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数a 肯定值要由字母a本身的取值来确定:①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肯定值是它本身a;②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肯定值是它的相反数﹣a;③当a是零时,a的肯定值是零.即|a|={a(a>0)0(a=0)﹣a(a0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

在每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①x的取值范围是x0,y的取值范围是y0;②当k0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交点.②△=0抛物线与x轴有的公共点(相切).③△0时,抛物线有最低点,函数有最小值.②当a<0时,抛物线有点,函数有值.(7)的符号的判定:表达式,请代值,对应y值定正负;对称轴,用处多,三种式子相约;轴两侧判,左同右异中为0;1的两侧判,左同右异中为0;-1两侧判,左异右同中为0.(8)函数图象的平移:左右平移变x,左+右-;上下平移变常数项,上+下-;平移结果先知道,反向平移是诀窍;平移方式不知道,通过顶点来寻找。

数学初三必考知识点归纳

数学初三必考知识点归纳

数学初三必考知识点归纳这里按照五个大类把初三的全部知识点都整理一遍,一共二十八个知识点,如下所示:一、相似三角形(7个考点)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相似比的意义、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考核要求:(1)理解相似形的概念;(2)掌握相似图形的特点以及相似比的意义,能将已知图形按照要求放大和缩小。

考点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有关定理考核要求:理解并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一些几何证明和几何计算.注意:被判定平行的一边不可以作为条件中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使用。

考点3: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考核要求: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为基础,抓住相似三角形的特征,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考点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其应用考核要求: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包括预备定理、三个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并能较好地应用。

考点5:三角形的重心考核要求:知道重心的定义并初步应用。

考点6:向量的有关概念考点7: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考核要求:掌握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二、锐角三角比(2个考点)考点8:锐角三角比(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概念,30度、45度、60度角的三角比值。

考点9: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考核要求:(1)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2)会用锐角互余、锐角三角比和勾股定理等解直角三角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尤其应当熟练运用特殊锐角的三角比的值解直角三角形。

三、二次函数(4个考点)考点10: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有关概念,函数的表示法,常值函数考核要求:(1)通过实例认识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知道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概念;(2)知道常值函数;(3)知道函数的表示方法,知道符号的意义。

考点11: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考核要求:(1)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2)在求函数解析式中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

注意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一设、二代、三列、四还原。

数学初三必考知识点归纳

数学初三必考知识点归纳

数学初三必考知识点归纳这里按照五个大类把初三的全部知识点都整理一遍,一共二十八个知识点,如下所示:一、相似三角形(7个考点)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相似比的意义、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考核要求:(1)理解相似形的概念;(2)掌握相似图形的特点以及相似比的意义,能将已知图形按照要求放大和缩小。

考点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有关定理考核要求:理解并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一些几何证明和几何计算.注意:被判定平行的一边不可以作为条件中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使用。

考点3: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考核要求: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为基础,抓住相似三角形的特征,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考点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其应用考核要求: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包括预备定理、三个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并能较好地应用。

考点5:三角形的重心考核要求:知道重心的定义并初步应用。

考点6:向量的有关概念考点7: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考核要求:掌握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二、锐角三角比(2个考点)考点8:锐角三角比(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概念,30度、45度、60度角的三角比值。

考点9: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考核要求:(1)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2)会用锐角互余、锐角三角比和勾股定理等解直角三角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尤其应当熟练运用特殊锐角的三角比的值解直角三角形。

三、二次函数(4个考点)考点10: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有关概念,函数的表示法,常值函数考核要求:(1)通过实例认识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知道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概念;(2)知道常值函数;(3)知道函数的表示方法,知道符号的意义。

考点11: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考核要求:(1)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2)在求函数解析式中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

注意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一设、二代、三列、四还原。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初三数学是大家升上初中的重要一步,这个阶段的数学学科比初二的难度更高,内容也更加深入全面。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初三数学知识,以下将为大家总结归纳初三数学的重点知识点。

一、代数基础代数是初三数学最重要的基础,在代数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概念,例如:1.变量、系数和常数的概念2.多项式的概念,包括各种不同的多项式类型3.多项式的加减乘除,特别是加减运算的要点二、函数函数是初三数学中比较难的一个概念,因此掌握函数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函数的概念,域、值域的区别,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关系2.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以及其他常用的函数类型3.函数图像的特征,斜率和截距的概念三、数列和极限数列和极限是初三数学中难度比较大的一个部分,需要对以下内容做出更深入的了解:1.数列的定义,特别是一些特殊数列的性质2.极限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极限的重要意义四、三角函数三角函数也是初三数学中的难点,我们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三角函数的定义,特别是sine、cosine和tangent2.三角函数的图像和周期五、平面几何几何是初三数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我们需要学习以下内容:1.角的概念和性质2.各种等式和定理,例如勾股定理和余弦定理3.直线的概念,点线面的关系六、立体几何除了平面几何之外,立体几何也是初三数学的难点,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立体图形的概念,包括长方体、正方体、立方体等2.立体图形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上七个部分是初三数学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掌握以上知识点可以对于我们的日常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提高我们求职面试时的技能。

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初三数学知识点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初三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初三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初三数学知识点全总结初三数学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知识点繁多且综合性强。

以下是对初三数学主要知识点的全面总结。

一、一元二次方程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形式为:ax²+ bx + c = 0(a ≠ 0)。

2、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形如(x + m)²= n(n ≥ 0)的方程。

(2)配方法:将方程通过配方转化为完全平方式来求解。

(3)公式法: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ax²+ bx + c = 0,其解为 x = b ± √(b² 4ac) /(2a)。

(4)因式分解法:将方程左边因式分解,化为两个一次因式乘积等于 0 的形式来求解。

3、根的判别式:△= b² 4ac当△> 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 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 0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4、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若方程 ax²+ bx + c = 0 的两根为 x₁、x₂,则 x₁+ x₂= b/a,x₁x₂= c/a。

二、二次函数1、定义:形如 y = ax²+ bx + c(a ≠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2、图像性质:(1)抛物线的开口方向由a 的正负决定,当a >0 时,开口向上;当 a < 0 时,开口向下。

(2)对称轴为直线 x = b/(2a)。

(3)顶点坐标为(b/(2a),(4ac b²)/(4a))。

3、二次函数的表达式:(1)一般式:y = ax²+ bx + c(2)顶点式:y = a(x h)²+ k(其中(h,k)为顶点坐标)(3)交点式:y = a(x x₁)(x x₂)(其中 x₁、x₂为抛物线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4、二次函数的应用:(1)求最值问题:当 x = b/(2a)时,y 有最值(4ac b²)/(4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包括二次函数、相似、锐角三角形、投影与视图共四章内容,主要总结了这几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的内容,
是初三同学们和中考考生的必备资料!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26.1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二次函数(quadraticfunction)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二次的
多项式函数。

二次函数可以表示为f(x)=ax^2+bx+c(a不为0)。


图像是一条主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

一般的,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一般式
y=ax∧2;+bx+c(a≠0,a、b、c为常数),顶点坐标为(-b/2a,-
(4ac-b∧2)/4a);
顶点式
y=a(x+m)∧2+k(a≠0,a、m、k为常数)或y=a(x-h)∧2+k(a≠0,a、h、k为常数),顶点坐标为(-m,k)对称轴为x=-m,顶点的位置特征
和图像的开口方向与函数y=ax∧2的图像相同,有时题目会指出让
你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
交点式
y=a(x-x1)(x-x2)[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1,0)和B(x2,0)的
抛物线];
重要概念: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

a的绝对值还可以
决定开口大小,a的绝对值越大开口就越小,a的绝对值越小开口就越大。

牛顿插值公式(已知三点求函数解析式)
y=(y3(x-x1)(x-x2))/((x3-x1)(x3-x2)+(y2(x-x1)(x-
x3))/((x2-x1)(x2-x3)+(y1(x-x2)(x-x3))/((x1-x2)(x1-x3)。

由此
可引导出交点式的系数a=y1/(x1*x2)(y1为截距)
求根公式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求根公式
x是自变量,y是x的二次函数
x1,x2=[-b±(√(b^2-4ac))]/2a
(即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如右图)
求根的方法还有因式分解法和配方法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2x的平方的图像,
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抛物线。

不同的二次函数图像
如果所画图形准确无误,那么二次函数将是由一般式平移得到的。

注意:草图要有1本身图像,旁边注明函数。

2画出对称轴,并注明X=什么
3与X轴交点坐标,与Y轴交点坐标,顶点坐标。

抛物线的性质轴对称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为直线x=-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顶点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b/2a,4ac-b^2;)/4a)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2;-4ac=0时,P在x轴上。

开口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决定对称轴位置的因素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因为若对称轴在左
边则对称轴小于0,也就是-b/2a<0,所以b/2a要大于0,所以a、b
要同号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因为对称轴在右
边则对称轴要大于0,也就是-b/2a>0,所以b/2a要小于0,所以a、b要异号
可简单记忆为左同右异,即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
在y轴左;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事实上,b有其自身的几何意义: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处的该抛
物线切线的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的斜率k的值。

可通过对二次函
数求导得到。

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因素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_______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X的取值是虚数(x=-b±√b^2-4ac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当a>0时,函数在x=-b/2a处取得最小值f(-b/2a)=4ac-b²/4a;在{x|x<-b/2a}上是减函数,在
{x|x>-b/2a}上是增函数;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函数的值域是
{y|y≥4ac-b^2/4a}相反不变
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这时,函数是偶函数,解析式变形为y=ax^2+c(a≠0)
特殊值的形式
7.特殊值的形式
①当x=1时y=a+b+c
②当x=-1时y=a-b+c
③当x=2时y=4a+2b+c
④当x=-2时y=4a-2b+c
二次函数的性质
8.定义域:R
值域:(对应解析式,且只讨论a大于0的情况,a小于0的情况请读者自行推断)①[(4ac-b^2)/4a,
正无穷);②[t,正无穷)
奇偶性:当b=0时为偶函数,当b≠0时为非奇非偶函数。

周期性:无
解析式:
①y=ax^2+bx+c[一般式]
⑴a≠0
⑵a>0,则抛物线开口朝上;a<0,则抛物线开口朝下;
⑶极值点:(-b/2a,(4ac-b^2)/4a);
⑷Δ=b^2-4ac,
Δ>0,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
([-b-√Δ]/2a,0)和([-b+√Δ]/2a,0);
Δ=0,图象与x轴交于一点:
(-b/2a,0);
Δ<0,图象与x轴无交点;
②y=a(x-h)^2+k[顶点式]
此时,对应极值点为(h,k),其中h=-b/2a,k=(4ac-b^2)/4a;
③y=a(x-x1)(x-x2)[交点式(双根式)](a≠0)
对称轴X=(X1+X2)/2当a>0且X≧(X1+X2)/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a>0且X≦(X1+X2)/2时Y随X
的增大而减小
此时,x1、x2即为函数与X轴的两个交点,将X、Y代入即可求出解析式(一般与一元二次方程连
用)。

交点式是Y=A(X-X1)(X-X2)知道两个x轴交点和另一个点坐标设交点式。

两交点X值就是相应X1X2值。

26.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抛物线与x轴有公共点,公共点的横坐标是,那么当时,函数的值是0,因此就是方程的一个根。

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没有公共点,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共点。

这对应着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种情况:没有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求使材料最省、时间最少、效率最高等问题,有些可归结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