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 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练习题

合集下载

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精选练习)-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件(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精选练习)-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件(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时训练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二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B.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域。

2.图中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A.由亚洲迁往欧洲B.由非洲迁往欧洲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答案】B【解析】图中所有的箭头中,只有从北非向欧洲核心区进行的是跨大洲的人口迁移。

新航线开辟以来,国际人口迁移规模越来越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又发生了变化。

据此完成3~4题。

3.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体特点是()A.从新大陆移向旧大陆B.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C.从北半球国家流向南半球国家D.从工业化地区迁向非工业化地区【答案】B【解析】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体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4.下列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的是()A.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B.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C.定居移民增多,短期流动工人减少D.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答案】A【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

下图为我国某省(市、区)人口跨省迁移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该地迁出的人口主要是()A.少年儿童B.青壮年C.大中学生D.老年人【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14~49岁人口迁出率最大,说明该地迁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

6.推测该省(市、区)最可能是()A.上海B.浙江C.广东D.广西【答案】 D【解析】该省(市、区)以人口外迁为主,说明经济较落后。

上海、浙江、广东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广西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较落后。

高中地理第1章 第2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第1章 第2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第2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建议用时:40分钟)下图为人口迁移的模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图中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②⑤B.⑥⑦C.⑤⑥D.④⑦1.C 2.B[第1题,国际人口迁移必须跨越国界,①③属国际人口迁移。

第2题,人口迁移从居住地变更来看,须跨越行政区域界线,故⑥⑦不属于人口迁移。

]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

据此回答3~4题。

3.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北美C.从亚洲迁往非洲D.从欧洲迁往亚洲4.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北京流往河北C.从广东流往新疆D.从湖北流往贵州3.B 4.A[第3题,目前世界人口迁移总体上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选项符合题意。

第4题,近年来我国民工主要由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A 选项符合题意。

]读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情况折线图,完成5~6题。

5.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 )A.男性人口仍占多数B.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D.迁入人口性别比呈不平衡态势6.与2000年相比,2016年浙江省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工程建设B.交通运输C.家庭婚姻D.产业结构5.A 6.C[第5题,图示曲线为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情况折线图,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仍占多数;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50~54岁;少年儿童的性别比不好确定;与2000年相比,2016年性别比曲线起伏相对较小,接近平衡状态。

故选择A项。

第6题,与2000年相比,2016年浙江省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家庭婚姻;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均以男性劳动力为主;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产业升级,这会使劳动力数量整体减少。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节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练习题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节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练习题

第一节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练习题一、单选题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阴影示意各纬度人口总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A.北半球中低纬地区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C.南半球中低纬地区D.南半球中高纬地区2.影响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最弱的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政策D.经济3.下列有关人口分布正确的叙述是A.北纬30°附近各地人口密度均较大B.赤道地区水热丰富,人口分布集中C.热带地区高原气候凉爽,适宜居住D.北冰洋地区气候寒冷,无人定居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南坡和北坡人口垂直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该山地可能是A.阴山B.天山C.秦岭D.南岭5.北坡的人口分布,海拔1500~2000米较1000~1500米地带多,其原因是A.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B.气温高降水多C.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D.矿产资源丰富图甲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乙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海拔每隔100 m的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分布图。

据此完成各题。

6.与图甲实际人口分布状况不吻合的是( )A.本区的人口分布的基本态势是北疏南密B.本区人口疏密与地形有一定关系C.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对本区人口分布影响不大D.人口主要集中在热带雨林带7.图乙表明( )A.本区的人口总量接近3 500万B.在海拔2 000 m左右,人口数量较多C.在海拔2 000 m左右,流域面积较小D.人口数量随海拔变化呈现均衡分布8.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与流域人口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的是( )A.水田数量B.年降水量C.水能分布D.日照时数下图表示我国地理“四极”特征的变化趋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因素对我国地理“四极”形成影响不大的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起伏D.洋流分布10.我国“四极”地区人口密度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11.下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

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纬度位置C.洋流D.距海远近萨那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也门的首都,位于海拔约2000米的山地区。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 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练习题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 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练习题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练习题一、单选题爱尔兰(地理坐标北纬53度,西经8度)西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与英国隔海相望,全国绿树成荫,素有“翡翠岛国”之称,经济发达。

从1845年起,爱尔兰连续数年,土豆因因病虫害严重歉收,引发大饥荒。

在短短的几年中,爱尔兰就有100多万人背井离乡,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

为纪念爱尔兰大饥荒150周年,1997年爱尔兰人在首都都柏林兴修了一系列逃荒者的雕像(如下图),图中痛苦的逃荒者无声地叙述者爱尔兰人曾经的悲惨经历。

据此,回答下列题。

1.爱尔兰绿树成荫,其“树”最可能是()A. 热带雨林B. 落叶阔叶林C. 常绿阔叶林D. 温带草原2.爱尔兰从1845年起的移民潮,其原因是()A. 战争因素B. 文化因素C. 自然灾害D. 政治因素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家庭分批迁居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在分批流动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中,影响家庭中第一批流动人口的主要因素是( )A. 自然因素B. 经济因素C. 政治因素D. 家庭因素4.目前,我国家庭人口迁居的主要方向是( ) ①由城市迁居到郊区②由西部地区迁居到东部地区③由平原地区迁居到山区④由农村地区迁居到城市地区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煤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B.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C.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D.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6.“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C.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D.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读某市人口迁移及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下列各题。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_分层作业《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解析版)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_分层作业《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解析版)

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1节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一、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 )A.亚洲、欧洲、非洲B.亚洲、非洲、欧洲C.非洲、欧洲、亚洲D.非洲、亚洲、欧洲2.大洋洲人口分布的平均高度远低于北美洲的主要原因是大洋洲( )①热带地区所占面积广②平均海拔低③人口分布极不均衡④地广人稀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1.非洲被称为高原大陆,海拔较高,位于热带,人口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气温适宜,甲为非洲;欧洲海拔较低,气候温和,适合人类居住,多数在低地居住,丙是欧洲。

乙是亚洲,中间高四周低,中间有青藏高原,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低地。

故选D。

2.大洋洲虽然热带面积较广,但平均海拔低,且人口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故选B。

【答案】1.D 2.B如图是俄罗斯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的人口主要分布在()A.东北部B.西北部C.东部D.西南部及南部4.影响图中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纬度B.海陆位置C.地形D.水源【解析】3.读俄罗斯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可知,西伯利亚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及南部,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北部的北冰洋沿岸地区纬度高,气温低,不适宜人口居住。

故选:D。

4.俄罗斯领土辽阔,各地区气候有很大的差异。

东欧平原气候比较温和,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这里。

海陆位置、地形和水源都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但是影响图中地区(天气寒冷),所以人口分布主要是温度因素,而温度主要由纬度决定,影响图中俄罗斯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是纬度。

排除BCD,故选A。

【答案】3.D 4.A人口分布适宜度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数值越大,协调程度越高(数值范围:0~100)。

图一是中国人口分布适宜度研究思路示意图,图中P表示该区人口集聚度。

图二是有待协调地区的人口分布适宜度结构图。

读图,完成5-6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练习(2)

高一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练习(2)

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知识导图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的差异,从区域认知的角度,认识人口迁移的时空变化。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地理环境与人口迁移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通过分析人口迁移对区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定义:涉及人口 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2.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3.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4.人口机械增长率: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 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5.人口迁移的影响(1)正面影响⎩⎪⎨⎪⎧①迁移者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②减轻迁出地的资源环境压力③缓解迁入地劳动力短缺的状况④有助于不同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流(2)负面影响⎩⎪⎨⎪⎧①年轻人的迁出致使迁出地劳动力减少②给迁入地带来就业压力③可能导致迁出地人才外流④可能影响迁入地的社会治理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推拉理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1)推力: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 所产生的推力,迫使人们迁出。

如战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贫困等。

(2)拉力: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 所形成的拉力,促使人们迁入。

如收入、教育、工作、医疗、和平、食物、城市生活等。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 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

②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2)人文因素① 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

②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1)19世纪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①总特点:以 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

②原因:地理大发现与 的开辟,欧洲殖民主义扩张。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人口迁移的特点,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人口迁移是指人们为了谋生而发生的居住在地域之间的空间移动。

B. 人口迁移仅限于国内的迁移,不包括国际迁移。

C. 人口迁移都是有计划、有组织的。

D. 人口迁移仅发生在两个人口密度差异较大的地区之间。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下列不属于经济因素的是()。

A. 信息畅通与否B. 交通便捷程度C. 就业机会D. 民族传统3、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经济因素?()A. 就业机会B. 收入水平C. 人口密度D. 气候条件4、以下哪种说法关于人口迁移原因的理解是不准确的?()A. 政治因素可以促使人口迁移B. 婚姻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之一C. 经济因素是推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力D. 自然灾害会促使人口迁移5、关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B. 自然灾害不会导致人口迁移C. 家庭与婚姻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D. 政治因素如战争等可以促使大量人口迁移6、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下列哪一项通常被认为是拉力因素?A. 出发地的高失业率B. 目的地的高质量教育体系C. 出发地的政治不稳定D. 目的地的生活成本过高7、题干: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 经济因素B. 社会因素C. 自然灾害D. 个人偏好8、题干:以下哪种人口迁移类型属于国际人口迁移?A. 从城市到农村B. 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C. 从农村到城市D. 从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9、A. 自然资源开发B. 政治冲突C. 经济发展不平衡D. 避难所寻求 10、A. 促进地区平衡发展B. 扩大地区发展差异C. 增加就业压力D. 降低环境承载力11、《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中,以下哪项不属于人口迁移的特点?A. 迁移距离B. 迁移方向C. 迁移规模D. 迁移时间1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中,以下哪项属于社会经济因素?A. 政治环境B. 自然灾害C. 职业机会D. 边境政策13、下列哪项不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推力?A. 经济收入提高B. 自然灾害C. 战争冲突D. 教育机会增加14、在人口迁移的过程中,城市化率的变化趋势是?A. 加速增长B. 缓慢下降C. 基本不变D. 先增后降15、下列哪项因素不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推力因素?A. 经济因素B. 政治因素C. 自然灾害D. 文化差异16、以下哪种说法是关于人口迁移拉力因素的正确描述?A. 拉力因素指人口迁出地的吸引力B. 拉力因素指人口迁入地的吸引力C. 拉力因素指人口迁移过程中的阻力D. 拉力因素指人口迁移过程中的动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简述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精品课件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精品课件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由于全球变暖,太 平洋岛国 图瓦卢面
临被海水淹没的危 险。 2002年图瓦卢 人正在逐步迁往新 西兰。
图瓦卢是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 全国最高海拔仅为4.5米,由于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国土不断淹没,人们开始逐渐 撤离,选择新西兰作为他们最 终的落脚点。
淡水资源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人 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中图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区域认知: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综合思维:结合资料,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区域认知:结合实例,描述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地理实践力:结合实际,分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社会及区域发展的影响
全球接纳移民数量前五位的国家
三、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
思考: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我 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是什么?
(1)原因:为了开发内地和边疆。 (2)方向:大批技术人员、退伍军人、干部和知识青年
等被有组织地移民到东北三省、内蒙古、新 疆、
青海和西藏等地,支援那里的工农业建设。
(2)20世纪末,非洲卢旺达和刚果地区出现
数以百万计的难民大迁移,其产生的原
因是( ) A.①
B.②
D
C.④
D.⑤
下图为“1980~2005年我国人口迁出、迁入重心演化轨迹图”。读图,完成(1)、(2)题。
(1)2000~2005年我国人口迁入重心东移,最可能的
原因是( ) A.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
荒漠化与移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练习题
一、单选题
爱尔兰(地理坐标北纬53度,西经8度)西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与英国隔海相望,全国绿树成荫,素有“翡翠岛国”之称,经济发达。

从1845年起,爱尔兰连续数年,土豆因因病虫害严重歉收,引发大饥荒。

在短短的几年中,爱尔兰就有100多万人背井离乡,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

为纪念爱尔兰大饥荒150周年,1997年爱尔兰人在首都都柏林兴修了一系列逃荒者的雕像(如下图),图中痛苦的逃荒者无声地叙述者爱尔兰人曾经的悲惨经历。

据此,回答下列题。

1.爱尔兰绿树成荫,其“树”最可能是()
A. 热带雨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阔叶林
D. 温带草原
2.爱尔兰从1845年起的移民潮,其原因是()
A. 战争因素
B. 文化因素
C. 自然灾害
D. 政治因素
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家庭分批迁居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在分批流动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中,影响家庭中第一批流动人口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家庭因素
4.目前,我国家庭人口迁居的主要方向是( ) ①由城市迁居到郊区
②由西部地区迁居到东部地区
③由平原地区迁居到山区
④由农村地区迁居到城市地区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煤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B.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D.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6.“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C.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读某市人口迁移及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下列各题。

7.关于该市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B. 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C. 迁入人口不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
D. 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8.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①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加快了该市老龄化进程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9.从人口迁移的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
A. 三峡库区居民外迁
B. 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
C. 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D. 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
10.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杂居”安置方式。

其深远意义是( )
A. 改善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
B. 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
C. 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D. 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
11.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
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
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
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8年春节期间,参与收发微信红包总人数达6.88亿,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同比增长15%。

下图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影响图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的首要因素是
A. 收入水平
B. 人口迁移
C. 人口素质
D. 通信技术
13.人口回流现象是指原来在一线城市的农民工、城市白领等打工人员回流农村的现象。

根据图
示信息,推测未来人口回流流出规模最大的省区可能是
A. 北京
B. 湖南
C. 广东
D. 四川
19世纪是波兰移民美国的第一次浪潮,这些移民主要来自波兰的西里西亚谷仓。

后续移民往往集聚于先期移民周边,发展成美国的“波兰村”。

读图完成下题。

14.19世纪波兰移民美国的第一次浪潮()
A. 移民群体主要由贫苦农奴及其家属组成
B. 沿途穿过了落叶阔叶林带和常绿硬叶林带
C. 海上旅途经过了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
D. 加快美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
15.美国“波兰村”的发展( )
A. 促进了波兰、美国文化的融合
B. 增加了与当地居民的接触机会
C. 利于保护迁入地原生生态环境
D. 维系并加强了自己的民族性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重庆、郑州、武汉、成都、长沙和西安6座城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均超 10万人,成为新的人口迁入集中区域。

为了吸引人口迁入,各大城市落户门槛进一步放宽成为主流趋势。

如图示意六大中西部核心城市分布。

(1)分析中西部核心城市成为新的人口迁人集中区域的原因。

(2)说明我国各大城市落户门槛进一步放宽的原因。

17.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海市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
规模要控制在2500万以内,为此上海积极探索施行“积分落户”政策,如图所示。

材料二:图1为2010年上海及外来人口分布图,图2为2010年上海外来人口分省统计图。

图1 图2
(1)说明上海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___________。

(2)影响人口迁入上海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将会_______(减缓/加剧) 人口流动增长速度。

(3)上海的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此现象对上海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来,随着大量人口迁入上海市,该市出现的“城市病”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 C
3. B
4. D
5. D
6. D
7. D
8. B 9. B 10. C 11. C 12. B 13. C 14. C
15. D
16.
(1)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东部地区产业纷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核心城市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多,人口拉力增强。

地方政策支持,促进了人口的迁入。

(2)城市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推动工业化进程;需要众多的消费人群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17. (1)主要来自临近省份;主要来自中东部(东部)省份;主要来自人口大省。

(2)社会经济(经济)减缓
(3)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经济发展。

(4)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