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第7课 归园田居(其一)

【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第7课  归园田居(其一)
主要作品有诗歌《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诗》等,另外还有散 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 归园田居(其一)
“归园田居”意思是回到田园中生活,诗歌描写了诗人由官 场回归田园以后闲适恬淡的生活及乐趣。“其—”,课文选的 是第一首。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 归园田居(其一)
答案:(示例)现代都市充满无奈,春天的鸟啼,夏天的蝉鸣,秋天的虫叫,冬天的 雪声,这些大自然的声音难以听到,而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却四季叫嚣。去渊明山庄一 游,会让你洗去烦躁郁闷,让你的心灵保持宁静旷达。这里有清风流水,有桃红柳绿, 有狗吠鸡鸣,在这里,你可以为心灵找到归宿。 解析:要体现陶渊明诗歌中静谧的意境,要突出“渊明山庄”在涤荡人心方面的作用。 语言要优美,以吸引游客为目的。
课文探究 少 无适 俗 韵,性本爱丘 山。 误 落尘 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注释】适俗:适应世俗。韵:气质,情致。丘山:指山林。尘网:指世俗的
种种束缚。羁鸟:被关在笼中的鸟。羁,约束。南野:南面的田野。一作“南
亩”,指农田。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即不学巧伪,不争名利。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归园田居(其一)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 归园田居(其一)
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本诗写作背景,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2. 通过抓住意象、分析表达技巧理解诗句含义,学会赏析情景交融、比 喻、反衬等表达技巧。
3. 理解并背诵全诗,把握诗歌结构,领会诗歌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和诗 人辞官归隐的人生志趣与追求。
答案:A 解析:“体现出诗人对‘羁鸟′ '池鱼′的热爱”错,诗人用“羁鸟”“池鱼”来

统编版高一语文 第7课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解析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  第7课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解析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数载.(zài)会晤.(wù)指摘.(zhāi)校.对(xiào)B.商榷.(què)殷.勤(yīn)当轴.(zhòu)砥.砺(dǐ)C.訾.詈(zǐ)弭.谤(mǐ)造诣.(yì)相勖.(xù)D.切磋.(cuō)肄.业(yì)摒.弃(píng)裨.益(pí)【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A项,“载”读“zǎi”,“校”读“jiào”;B项,“轴”读“zhóu”;D项,“摒”读“bìng”,“裨”读“bì”。

故选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怡误自趋正轨根基深固终南捷径B.详悉道德沦丧无动于衷旁稽博采C.提携细微末节光阴虚渡力矫颓俗D.卓绝大相背弛精旨奥义潦草塞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

A项,怡—贻;C项,渡—度;D项,弛—驰。

故选B。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韵律)羁.鸟恋旧林(约束)B.契阅谈讌(同“宴”,宴席,宴会)方.宅十余亩(方形)C.一去.三十年(离开)枉用相存.(问候、探望)D.对酒当.歌(应当)何时可掇.(拾取,摘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少无适俗韵,意思是“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

韵:本性、气质。

B项,方宅十余亩,意思是“宅子四周十几亩地围绕着十几亩地”。

方:四周围绕。

D项,对酒当歌,意思是“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

当,对着。

故选C。

4.下列关于诗句修辞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2019秋高中语文人教版(2019)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7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2019秋高中语文人教版(2019)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7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后篇一起巩固随堂演练一、夯实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涉.江/吝啬.浩.荡/皓.月当空适当./对酒当.歌B.慷慨./梗概.子衿./自矜.功伐忏.悔/阡.陌纵横C.哺.育/逮捕.羁.绊/亟.待解决废墟./嘘.寒问暖D.樊.笼/规范.荫.庇/绿草如茵.守拙./罢黜.百家项,shè/sè,hào,dàng/dāng;B项,kǎi/gài,jīn,chàn/qiān;C项,bǔ,jī/jí,xū;D 项,fán/fàn,yìn/yīn,zh uō/chù。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生几何..几何:多少。

B.悠悠..我心悠悠:思虑连绵不断。

C.枉用相存.存:记住。

D.契阔..谈契阔:久别重逢。

项,“存”,问候、探望。

3.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契阔谈,心念旧恩B.但为君故,沉吟至今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同“宴”。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B.榆柳荫.后檐C.鼓.瑟吹笙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项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

A、B、C三项都是名词的活用。

A项,名词作状语,向南。

B 项,名词作动词,遮蔽。

C项,名词作动词,弹奏。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烈士..暮年,壮心不已B.今齐地方..千里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忧思”古义、今义皆为“忧虑思念”。

A项,古义,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今义,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B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D项,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表现了脱离官场、如释重负的愉快心情,是《归园田居(其一)》的点睛之笔。

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综合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综合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综合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爱爱远人村,依依墟里烟B.暧暧远人村,依依虚里烟C.媛媛远人村,依依墟里烟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青青子衿(jīn)呦呦鹿鸣(yāo)榆柳荫后檐(yìn)B.鼓瑟吹笙(shēnɡ)绕树三匝(zhā)暧暧远人村(ài)C.譬如朝露(pì)越陌度阡(mò)羁鸟恋旧林(jī)D.周公吐哺(bǔ)枉用相存(wǎng)守拙归园田(zhuó)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③中,披④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人事:指与人结交来往。

②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代指车马。

这句是说居处僻陋,车马稀少。

③墟曲:犹乡野。

墟,隐僻之地。

④披:拨开。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了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在一片“静”的境界中,飘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B.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生活的清贫,暗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C.中间四句是以外在的“动”来写乡居生活内在的“静”,写出往来于田间,打理桑麻,虽孤独但也快乐的隐居生活。

D.本诗中的“野外罕人事”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4.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说是镇静安静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时作业(含答案0部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时作业(含答案0部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时作业(含答案0部编版必修上册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短歌行基础积累练一、基础清单化预练1.读准字音。

①何时可掇( ) ②呦呦( )③绕树三匝( )④周公吐哺( )⑤越陌度阡( )( ) ⑥子衿( )2.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明明如月古义:____________ _________今义:副词,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下文意思往往转折)。

(2)枉用相存古义:____________ _________今义:存在;生存。

(3)慷慨(慨当以慷)古义:____________ _________今义:大方,不吝惜。

二、语基习题化细练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契阔谈讌契阔:久别重逢B.何时可掇掇:拾取,摘取C.枉用相存枉:枉驾D.海不厌深厌:讨厌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B.粪土当年万户侯C.鼓瑟吹笙D.去日苦多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

后世常以“杜康”代指酒。

B.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C.阡陌:指田界,田间小路,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也指草野民间。

阡,东西向田间小路;陌,南北向田间小路。

D.建安风骨: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诗歌主体风格表现为慷慨激昂、刚健有力。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_____,_____”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

(2)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

(3)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两句,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同步练习魏晋诗两首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一、诗歌的主题和层次《短歌行》是一首四言古体诗,题目采用了汉乐府旧题。

诗歌主题鲜明,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与其政治上的《求贤令》相映衬,堪称一曲《求贤歌》。

全诗八章,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对酒当歌……唯有杜康”,写时光消逝、人生苦短之“忧”,此处之“忧”,既有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暗含着对贤才要及早建功立业的提醒和召唤。

第二层:“青青子衿……鼓瑟吹笙”,借用《诗经》的话,委婉地表达慕求贤才的渴望,作者既表示求贤若渴,也表达对贤才以礼相待的愿望。

第三层“明明如月……心念旧恩”,用比喻和想象,进一步表达对贤才难得的忧愁,并设想贤才不远千里到来的喜悦。

第四层:“月明星稀……天下归心”,用比喻和典故,表达对犹豫彷徨的人才归顺自己的愿望,以及接纳贤才、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确认《短歌行》的思想感情有三种:(1)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慨叹;(2)对贤才的渴望以及人才难得的忧虑;(3)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二、诗歌的手法1、形象比喻。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朝露”比喻时光短暂,表达人生苦短的忧愁。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以“明月”比喻贤才,以“何时可掇”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以“乌鹊”比喻贤才,“绕树三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却无所依托的情境。

2、使用典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统编版高一语文 第7课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原卷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  第7课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原卷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数载.(zài)会晤.(wù)指摘.(zhāi)校.对(xiào)B.商榷.(què)殷.勤(yīn)当轴.(zhòu)砥.砺(dǐ)C.訾.詈(zǐ)弭.谤(mǐ)造诣.(yì)相勖.(xù)D.切磋.(cuō)肄.业(yì)摒.弃(píng)裨.益(pí)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怡误自趋正轨根基深固终南捷径B.详悉道德沦丧无动于衷旁稽博采C.提携细微末节光阴虚渡力矫颓俗D.卓绝大相背弛精旨奥义潦草塞责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韵律)羁.鸟恋旧林(约束)B.契阅谈讌(同“宴”,宴席,宴会)方.宅十余亩(方形)C.一去.三十年(离开)枉用相存.(问候、探望)D.对酒当.歌(应当)何时可掇.(拾取,摘取)4.下列关于诗句修辞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诗,引用《诗经》成句,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期盼之情。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诗,巧妙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当时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抒发了诗人对恬淡自由生活的费美。

5.下列填入文中甲、乙两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意思是说,唯有一醉可以忘忧。

问题是酒醒之后又该怎么办呢?即使是曹操那样的枭雄,一手握着酒杯,仍要感叹“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可见杜康发明的“特效药”不怎么有效。

范仲淹说:“____甲_____。

”酒在这里,反而触动柔情,帮起倒忙来了。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同步练习(解析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同步练习(解析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同步练习(解析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情景默写1.A.诗人由眼前的酒宴和歌舞场面说开去,慨叹人生短促和年华消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设问的形式表现了诗人消愁的方式——饮酒。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

3.填空。

诗人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欢迎贤才的心情。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胜欣喜。

4.填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B.诗中运用比兴手法,以小见大,暗寓贤才何时求得和理想何时实现等丰富含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通过写诗人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

6.填空。

“______________”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比喻贤士不知何去何从。

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请指出《短歌行》中运用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2.《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的田园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在诗人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3.作为英雄人物,曹操在自己的诗作中处处透露着他的英雄气概。

结合《短歌行》一诗,谈谈你对曹操英雄主义的认识。

4.《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意象呈组状排列,可以分为两组,这两组意象有什么作用呢?请加以分析。

5.对于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诗的理解,历来存在争议。

请你谈谈对这四句诗的理解。

6.我们应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7.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

首联中“”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

8.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随着6月8日下午高考结束后,考生心理也从极度紧张的状态一下子松散了下来。

据媒体报道,有考生吃喝玩乐三天三夜,结果晕倒送医。

这种不加的做法会对考生的生理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备战高考是一场身体和心理的,考生们都经历了一段很长时间的超负荷学习,睡眠不足,压力剧增。

而到了正式考试的两天,考生心理应激反应到达顶点,心理能量也几乎枯竭。

考试结束后,考生们最需要的就是充足的休息,尤其是补充睡眠,保持有规律的作息。

文体娱乐活动应该适度,压力的释放应该。

家长也需要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不能因为考试结束就他们。

相对来说,一种更为普遍的考生心理其实是焦虑。

有的考生甚至比考试期间还要紧张,彻夜难眠;有的考生过分担心录取情况,郁郁寡欢;还有的考生认定自己考试不理想,()……这也是为什么心理专家希望社会和家长重视“后高考时期”学生们的心理问题。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节制持久战循序渐进放任B.克制拉锯战循序渐进纵容C.节制拉锯战按部就班纵容D.克制持久战按部就班放任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6月8日下午高考结束后,考生心理也从极度紧张的状态一下子松散了下来。

B.随着6月8日下午高考结束,考生心理也从极度紧张的状态一下子松散了下来。

C.随着6月8日下午高考结束,考生心理也从极度紧张的状态—下子放松了下来。

D.随着6月8日下午高考结束后,考生心理也从极度紧张的状态一下子放松了下来。

1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甚至做出一些极端行为,因此情绪低落悲观,自我否定B.情绪低落悲观,自我否定,甚至因此做出一些极端行为C.因为情绪低落悲观,自我否定,所以做出一些极端行为D.并且情绪低落悲观,自我否定,甚至做出一些极端行为1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韵:气质、情致B.方.宅十余亩方:四周围绕C.桃李罗.堂前罗:排列D.复得返自然..自然: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13.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误落尘网中B.开荒南野际C.马之千里者D.狗吠深巷中14.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的《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5.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某学校开展以“走近诗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下面是部分活动内容。

请根据要求,完成活动任务。

学校的文学爱好者准备成立一个诗社,特向同学们征求社名。

请你参照示例的形式,为他们拟写一个社名,并说明理由。

示例:社名:落红理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别忘却了感恩,来年的花香正是由一片片落红滋养的。

社名: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情诗曹植微阴翳阳景,清风扠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游者叹黍离①,处者②歌式微③。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一首哀伤宗周覆灭的诗。

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

②处者:役夫家中的亲人。

③式微:出自《诗经>,旧说是黎国诸侯为狄人所逐,寄居卫国,臣子劝归之作。

这里取其劝归之意。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淸风吹动着衣裳,引发诗人的联想。

B.三、四句运用了以乐景写乐情的手法,色彩鲜明,境界开阔,意象飞动,是历代读者激赏的名句。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表现了游子有家难归的心情。

D.九、十句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者”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17.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慷慨悲凉”的特点,二者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①卢纶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②。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和张仆射下曲(其四)卢纶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③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注)①《塞下曲》共六首,是户纶在浑瑊幕府中写的,大多颂扬中唐名将浑瑊,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②鹫翎:猛禽的长羽毛。

金仆姑:箭名。

蝥弧:旗名。

③贺劳:庆贺慰劳。

1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写人很有特点,或写战具或写场景,然后再引出将军,都使用了烘托这一手法。

B.诗人善于选用形象而又概括的语言,如“扬”“舞”二字,很好地勾勒出人物的典型动作。

C.其一重点描写军容的强盛,其四则着意展示凯旋的欢乐,两诗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连贯性。

D.“千营共一呼”“雷鼓动山川”两句,一写将土们战前准备充足,一写战后仍高度警觉。

19.这两首诗通过不同的场景,刻画了浑瑊将军不同的形象。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典故作用的能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此处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叫的声音。

“苹”,艾蒿。

“鼓”,弹。

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于我。

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2.诗人热爱乡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产生了反感,彻底逃离它之后,更增添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从诗中的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

他把平常的乡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使这些景物与他的感情相互交融,相互生发,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

所以,我们读起来,也会觉得其中蕴含着盎然的诗意,普通的景物也具有了美感。

尤其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两句,语调轻快活泼,“荫”“罗”的使用,更让人体会到“榆柳”“桃李”似乎是含情的。

【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结合诗人的经历来分析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

首先来看诗人的经历。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这是第一首。

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诗中描写的田园生活景象确实很普通、很常见,但在诗人经历过官场的黑暗之后,这些普通的景物和平凡的生活更加让他感觉到可贵,因而更加热爱它们。

这八句是写归隐之后的生活,好像诗人带着我们在他的田园里参观一番,他指东道西地向我们一一介绍:田亩、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狗吠、鸡鸣。

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一经诗人点化,都添了无穷的情趣。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

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

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

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3.①诗作开头不俗,从人生短暂、时不我待的角度巧妙入笔。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为全篇奠定了一种昂扬的感情基调。

②“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人的忧患,是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是对人才的渴求,所以借酒消愁,但借酒消愁愁更愁。

它是在渴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基础上而产生的愁。

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借以表明自己的一片真情:自己是一个对人生、对事业有执着追求的人,可自己的这一片真情何人能知晓呢?“呦呦鹿鸣”几句,摆脱一般意义上的儿女情长,表达出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的情怀,表达出曹操对人才的渴求,期盼人才投奔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