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金湖湿地保护和修复对策

合集下载

升金湖湿地

升金湖湿地

升金湖湿地地处池州的升金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国际公认的重要湿地之一。

升金湖保护区总面积为333.4平方公里,湖区面积132.8平方公里,周围自然植被繁茂,湿地景观类型多样,水生生物资源极其丰富,良好的觅食和栖息场所每年吸引着80余种、近10万只鸟类越冬,也是白头鹤和东方白鹳等珍禽在我国的主要越冬地之一,故有“中国鹤湖”之称。

升金湖流域历史人文资源厚重,源于湖区以张溪花灯为主体的东至花灯、张溪麦鱼制作、龙网捕鱼技艺等分别被列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周边的张溪老街、红鱼塘、烂稻陈、将军庙、观音寺、五峰洞、历山、尧舜祠、炎帝庙遗址、炭埠港旧址,葛公山、古徽道、白石村张良后裔聚集古村落等自然和历史人文景观数不胜数;升金湖山水壮美,春夏秋冬景色迥异,各有特色。

尤其是夏季的升金湖更是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沿湖烟树迷濛,一派江南水乡好风光。

然而,由于长期高密度围网养殖,水质富营养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资源日益短缺。

与此同时非法捕捞现象屡禁不止,沿湖周边违建农家乐、渔家乐迅速发展,大量畜禽养殖活动导致水体污染问题突出,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越冬候鸟栖息地觅食地缩小、丧失。

近年来,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升金湖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工作,成立了升金湖管理委员会,建立了升金湖联合执法巡查管护机制,落实了县区属地责任,将原分属市本级、贵池区、东至县三方管理的升金湖湖面收归保护区管理处统一管理。

同时,投入资金4亿多元,拆除全部人工养殖围网75万米、管理用房7000平方米;拆除工业企业8家、旅游和农家乐13个、拆除面积7.5万平方米;清理各类船只2300余艘、水产养殖活动28处、畜禽养殖场34处;安置专业渔民1331名;同时,成立升金湖生态保护发展有限公司,吸收50多名专业渔民参与湖管工作。

2018年以来,对沿湖周边近5万亩圩口土地实施流转统管、进行水系贯通,取缔与保护方向不一致的种养活动,建立了生态用水调控机制和生产经营准入许可范围,斩断了入湖污染源。

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实施方案

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实施方案

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实施方案1. 引言湖泊湿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然而,在人类活动的压力下,湖泊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湖泊湿地的生态功能,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项目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2. 项目目标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动,实现以下目标:2.1 提高湖泊湿地的水质和生态条件;2.2 保护和恢复湖泊湿地的生物多样性;2.3 改善湖泊湿地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2.4 促进湖泊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3. 项目内容3.1 水质管理通过采取有效的水质管理措施,减少湖泊湿地受到污染的风险。

具体包括:- 建立水质监测网络,定期监测湖泊湿地的水质状况;- 加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确保处理后的废水符合排放标准;- 推广生态修复技术,如湿地人工滤波系统,以净化湖泊湿地的污水;- 加强农业和工业活动的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2 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湖泊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措施包括:- 设立湿地保护区,划定核心保护区和缓冲区,加强管理和巡护;- 保护湿地中的濒危物种,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和再引入计划;- 推进生态补偿机制,鼓励湖泊湿地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和科研活动。

3.3 社区参与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需要得到当地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具体做法包括:- 开展湖泊湿地保护知识普及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鼓励居民参与湖泊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如义务巡护和湿地绿化活动;- 组织相关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湖泊湿地管理能力。

3.4 可持续利用与管理为了实现湖泊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制定湖泊湿地规划和管理条例,明确湖泊湿地的保护和管理责任;- 加强湖泊湿地资源监测和评估,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完善湖泊湿地管理体系,划定湿地使用权和开发规模;- 鼓励和引导湖泊湿地的生态农业、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发展。

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开发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功能已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我国不少自然保护区也已发展了生态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下文是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欢迎阅读!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保持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自然保护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自然保护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第三条在自然保护区开展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统一规划、合理利用、科学恢复、损害担责、永续发展的原则,妥善处理好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建立自然保护区管理统筹领导协调机制,负责协调、指导和决定有关自然保护区的重大事宜。

第六条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依法履行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的职责。

其主要职责为:(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自然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二)负责自然保护区的规划控制、利用管理,科学利用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三)负责管理、调查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组织环境监测并建立档案,野生动物救护和疫源疫病的防控;(四)组织或者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自然保护科普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参与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五)负责自然保护区的执法巡查,组织、协调和实施自然保护区联合执法工作;(六)在不影响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依法组织开展参观、旅游等活动;(七)其他依法应履行的职责。

市发展改革、城乡规划、环境保护、林业、农业、水务、旅游、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港航管理(地方海事)、住房城乡建设、财政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同做好自然保护区有关工作。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1. 生态修复:湿地公园建设前需要进行湿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和评估,了解湿地面临的问题和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包括重建湿地植被和恢复湿地水质。

通过植被栽种和保护、湿地水质净化设施等手段,促进湿地自然修复能力的恢复,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2. 湿地水资源管理:湿地公园建设中需要合理管理和利用湿地水资源,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可以建设人工水体用于湿地环境调控,包括建设池塘、河道等,增加湿地的水源补给和保持水质稳定。

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禁止乱排乱倒废水,控制湿地水位和水质的变化。

3. 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要重视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

可以在湿地公园范围内设立生物保护区和禁渔区,保护湿地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加强生态教育和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 环境监测与评估:湿地公园建设后要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和评估,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状况和变化趋势。

可以设置监测站点,对湿地水质、土壤质量、植被生长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5. 灾害防治:湿地公园建设中要考虑湿地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可以采取固土、加固边坡等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和滑坡等灾害发生。

加强对湿地的日常巡查和保养,及时处理灾害隐患,确保湿地公园的安全和稳定。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需要从生态修复、湿地水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监测与评估、灾害防治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与实施,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促进湿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升金湖湿地人为干扰特征及保护对策研究

升金湖湿地人为干扰特征及保护对策研究
Pr t c i n S r t g e o e to t a e is
ZHANG -qn Le i
( p r n f suc sEn i n n &T u s C ih uC l g , ih u2 7 0 , hn De at t o re, vr me t o r m, hzo ol e Chz o 4 0 0 C ia) me o Re o i e
h o i l a a i , i n he n e ic e e m n u s S e g h a e h te clg a c p c y a ig t c i igsi ti d vlp e t f e o r m i h n j uL k . T e e o c t m aa v c nf o ot t i h n i
me s r s s g e td i cu e d v lp n h o rs w t nq e c a a tr t s e h n i g p t cin o a u e u g se n l d e eo i g t e tu m i u i u h rce i i , n a cn r e t f i h sc o o s ro n i g n s r ge o s s m mas , n dr d cn g iut rl ol tn s dd r l t o h ma u r u dn sa dr t i - y t o eon c e f rh a u iga r l a l a t a e ei s f u n e c u p u n c a t i e . T e ewi e s n f a tt i ti c l gc lb a c n c i v o r i ain b t e e ci t s vi h s l b i i c n o man an e o o ia a n e a d a h e e c o dn t ewe n t l g i l o h

升金湖湿地保护和修复对策

升金湖湿地保护和修复对策

3升金湖湿地保护和修 复的工程措施
为提 高升 金 湖 湿 地 生 态 系 统 的 生产 力 和 自我维 持 能力 ,升金 湖湿地 的保护和 修复 可采
取 以下 的工程 措施 :
3 1 污工程 .治
农 田施用化肥农药, 以及畜禽养殖和生活污水
排放 使水 质受 到污 染 、水体 富营 养化 ,对 升金 湖水质 和 生态 系统 的影 响。
( )现 状森 林 植被 生态 效能低 下 。升 金 6
湖 现 状 森 林 植 被 以生态 效 能低 下 的 马尾 松 林 为主 , 中连 片 的低 效 马尾 松林致 使森 林涵 养 集 水源 、保 持水 土等 的诸 多生态功 能减弱 ,给升
金湖 湿地 水质 带来 不利 的影响 。 ( )湿 地保 护 意识 不强 。政府 决 策 、群 7 众 意识 是湿 地 与水鸟保 护 的重 要保 障环节 , 多
中图 分类 号 : 7 8 5 文献 标识 码 : S 1. 5 B 文章 编 号 : 0 4 7 4 ( 0 0 0 — 0 1 0 10— 7 3 2 1 ) 30 6— 4
湿 地与 森林 、海 洋 并称 为全 球三 大 重要 生
态 系统 ,被 称 为 “ 生命 的摇 篮 ” 地球 之 肾” 、“ 和 “ 鸟类 的乐 园 ” 。升金 湖 湿地 位 于 安徽 省 池 州市 境 内,濒 临长 江 ,为通 江湖 泊 ,与 长江 只 有 黄 湓 闸 相 隔 , 地 理 坐 标 为 N 0 1 ~ 3。 5
生态 环境 。
( )水 利工 程影 响 。升金 湖 为通江 湖 泊 , 3
建有 通 江 水 闸一 湓 闸,一 般 冬 季开 闸放 水 , 黄 滩 涂 显 露 , 于水 鸟栖 息 , 利 夏季 开 始 闭 闸蓄水 , 缓解 长 江水势 , 种 人 为造 成 的水 位变 化 对水 这 鸟栖 息 地 的湿 地 环境 影 响较 大 。

湿地修复专项整治方案

湿地修复专项整治方案

一、方案背景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源、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生态环境恶化。

为切实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提升湿地生态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专项整治方案。

二、整治目标1. 严格湿地保护与修复,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

2. 提升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3. 优化湿地保护管理体系,提高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

三、整治范围1. 各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重要湿地和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

2. 湿地周边区域,包括湿地补给水源地、湿地缓冲区等。

四、整治措施1. 严格湿地保护与修复规划。

根据《湿地保护与修复规划编制导则》,编制湿地保护与修复规划,明确湿地保护与修复的目标、任务、措施和保障措施。

2. 严格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审批。

对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进行严格审批,确保项目符合湿地保护与修复规划要求,不破坏湿地生态功能。

3. 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资金投入。

加大湿地保护与修复资金投入,确保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顺利开展。

4. 严格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实施。

对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管,确保项目按计划、按标准实施。

5. 加强湿地监测与评估。

建立健全湿地监测与评估体系,定期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6. 加强湿地宣传教育。

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7. 严格湿地执法监管。

加大对湿地破坏行为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五、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2023年):制定湿地修复专项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范围、措施和保障措施。

2. 第二阶段(2023-2024年):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规划编制、项目审批、资金投入等工作。

3. 第三阶段(2024-2025年):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加强湿地监测与评估。

安徽升金湖国家级

安徽升金湖国家级
占世界(%)
313
33.3% 5%
260
25%--50% 12.5%--20%
保护对象
• 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2种,其中属 一级保护的6种:白鹳、黑种:穿山甲、白琵鹭、黄嘴白鹭、小 天 鹅 、白额雁、白枕鹤、灰鹤、白尾鹞、 红隼、鸢、乌雕、胭脂鱼、虎纹蛙等。
主要提议及措施:
• 1对湖区退化严重的地区给予人工种植草地,而对 于湖滩淤积的地方给以清淤疏宽河道通过生物控 制措施,减缓湖泊淤塞过程。 • 2 对湖区周围的自然保护区实施封山育林,在退化 的地方给予补植,开垦地实行停耕还林,沿湖四周造 防护林和经济林,达到经济和生态保护双重功效。 • 3对居住在缓冲区以内居民通过政府调剂实施相应 政策使居民外迁,使保护区内人口减少,从而缓解湿 地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生态压力,而且也有利于该 地受到影响的生态系统的恢复。
生物资源
• 保护区内湿地生态环境优良,动植物 种类丰富多样。
植物资源
• 区内植被主要分为水生植被和陆生植被, 水生植被面积86.7平方千米,植物种类有 13科19属21种。其中沉水植物6种,浮叶植 物4种,漂浮植物2种,挺水和湿生植物9种。 陆生植被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低山丘陵及西 北岗地平原上,有杉木,马尾松,河柳, 香椿等
小结
• 随着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升金 湖国家级保护区正以一个全新的姿态面向 社会。 希望大家能尽自己的一份力共同保 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保护区内存在的问题
1 对湿地的盲乱开垦和改造
盲目的进行农用地开垦、改变天然湿地用 途和城市开发占用天然湿地直接造成了中 国天然湿地面积消减、功能下降。全国围 垦湖泊面积达130万公顷以上,由于围垦湖 泊而失去调蓄容积350亿立方米以上,超过 了我国现今五大淡水湖面积之和,因围垦 而消亡的天然湖泊近1000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8月华东森林经理 Aug.2010 第24卷第3期East china Forest Management V o1.24 No.3升金湖湿地保护和修复对策郑 根 清(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浙江金华 321001)摘要:通过对升金湖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从保护湿地、发挥湿地生态功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和科学管理湿地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升金湖湿地保护和修复的对策、工程措施,以期为升金湖湿地以及同类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禽栖息地类型湿地;湿地保护和修复;对策;工程措施中图分类号:S718.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743(2010)03-0061-04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重要生态系统,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升金湖湿地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濒临长江,为通江湖泊,与长江只有黄湓闸相隔,地理坐标为N30°15′~N30°30′,E116°55′~E117°15′。

升金湖湿地是一处以保护我国和东亚地区重要水禽越冬地和歇息地的水禽栖息地类型湿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湖泊湿地总面积有13300公顷,占安徽省湖泊湿地总面积的3.64%。

升金湖湿地在蓄水防洪、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生态、科学、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等价值。

区内生物资源丰富,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有白头鹤、白鹤、黑鹳等6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白枕鹤、小天鹅等23种,有33种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

来升金湖越冬的候鸟,达170多种,10万多只。

在这里栖息着我国最大的白头鹤越冬种群和占世界十分之一的东方白鹳越冬种群,升金湖湿地也被越来越多的国际保护组织 和人士认知。

但目前升金湖湿地由于湿地围垦、渔业开发等众多原因,生态系统已面临着威胁,呈现衰退的迹象,其湿地保护和修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1 升金湖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和问题(1)渔业开发。

升金湖湖面围网养鱼、围网养蟹现象是侵扰水鸟生存的主要因素,冬季的捕鱼活动对水鸟的越冬有较大的影响,高密度养鱼,农民在湖周农田施用农药,对湖中水草、底栖动物的生存造成威胁,栖息环境遭到破坏。

(2)湿地围垦。

大面积围垦是升金湖保护区湿地急剧减少的最重要原因,而且彻底改变了围垦后的植被面貌,影响到升金湖的湿地生态环境。

(3)水利工程影响。

升金湖为通江湖泊,建有通江水闸-黄湓闸,一般冬季开闸放水,滩涂显露,利于水鸟栖息,夏季开始闭闸蓄水,缓解长江水势,这种人为造成的水位变化对水鸟栖息地的湿地环境影响较大。

收稿日期:2010-01-18(4)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湖泊湿地区域兴建公路、架设电网、厂矿企业以及集镇和村庄的开发建设都会对湿地和越冬水鸟密集的区域带来一定的影响。

(5)农业面源污染。

保护区内分布有大量的居民点和农业生产用地,当地农民在湖周农田施用化肥农药,以及畜禽养殖和生活污水排放使水质受到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对升金湖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6)现状森林植被生态效能低下。

升金湖现状森林植被以生态效能低下的马尾松林为主,集中连片的低效马尾松林致使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的诸多生态功能减弱,给升金湖湿地水质带来不利的影响。

(7)湿地保护意识不强。

政府决策、群众意识是湿地与水鸟保护的重要保障环节,多头管理无力,群众保护意识薄弱,使湿地与水鸟保护难度增加。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升金湖湿地水污染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受到损害,湿地功能退化,制约了升金湖湿地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升金湖湿地保护和修复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为本”为理念,从保护湿地、发挥湿地生态功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和科学管理湿地的角度出发,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升金湖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升金湖湿地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湿地保护和修复的原则升金湖湿地保护和修复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整体性保护原则;科技为先导的原则;宣传与鼓励相结合的原则;与现有相关规划相衔接的原则等。

3升金湖湿地保护和修复的工程措施为提高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升金湖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可采取以下的工程措施:3.1治污工程●适度控制野菱等的生长蔓延。

对过量发展、影响其它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且其植物体腐烂致使水体污染的野菱和芡实等要进行控制,同时要保留一定的数量,为一些鸟类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繁殖场所。

控制面积约300公顷。

●河道和湖底清淤。

为确保升金湖水体水质,同时降低湖床高度,疏通水道,对沉积于湖底及河道的淤泥和淤沙采取生态疏浚法进行清理,清理出的淤泥和淤沙等用于培筑控水土埂。

清淤深度约0.8米。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污水处理设施可采取集中式人工湿地或砂滤等的形式。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为遏制因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水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应调整当地农业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提倡绿色生态农业。

同时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有机肥代替化肥;实施节约型和环保型施药技术;强化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

3.2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主要采取在改善湿地的水文条件的前提下,实施全自然状态下的天然恢复方法,即实施封育;局部地方采取补植植被等人工辅助自然恢复的方法,以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演替过程的自然性。

●植被恢复区域封育。

对植被恢复区域进行封育,阻止人为、牲畜的侵入。

植被恢复区域封育面积约3000公顷。

●林相改造。

为改善环境,提高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的诸多功能,对区域内生态效能低下的马尾松林可选用具生态效能和观赏价值高的优良乡土阔叶树种进行林相改造。

改造面积约1000公顷。

●浮床陆生植物种植。

利用水上种植技术,在部分水面利用浮床种植粮食、蔬菜、花卉等适宜的有经济价值的陆生植物,在收获农产品、美化绿化水域景观的同时,通过根系的吸收和吸附作用,净化水质。

●水生植物种植。

环湖岸种植挺水植物等水生植物,恢复湿地水生植被,形成湿地植被的全序列或半序列景观。

宽度约10-15米。

●水生动物放养。

通过大力宣传,尽量控制和减少食草类鱼的数量,适量放养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增殖培育重要鱼类(土著)种群结构来控制浮游生物,达到平衡和调控水域生态系统的目的。

●本土和外来有害生物的控制。

加大对水产养殖的管理,减少螃蟹投放量;与血防部门联系,加大血吸虫治理力度。

对区域外来有害生物如克氏螯虾(龙虾)、空心莲子草和水葫芦等应严格控制。

3.3退耕还湿工程湿地围垦不仅使湿地面积减少,而且彻底改变了围垦后的植被面貌。

大面积围垦已成为升金湖保护区湿地急剧减少的重要原因,应加大湿地围垦的管理力度,对部分围垦农耕地应予退耕还湿,并种植乡土湿地植物,既减少农业生产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又为水禽类等鸟类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良好的条件。

3.4防护沟基础设施建设和搬迁工程●防护沟等基础设施建设。

修整和加固排水沟渠系统,将四周的防护沟修通、加深、加固,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对受长期湖水冲击,或人为活动、牲畜破坏,造成土质松软、泥土流失、土壤裸露的湖堤要进行加固,并恢复或补植植被。

●搬迁安置工程。

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区内人口密集,多数居民是从山东微山湖、江苏洪泽湖和盐城等地搬迁过来,他们的观念还保持在很多年前靠打鱼为生的生活方式,日常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湿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应结合相关规划予以搬迁和安置。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搬迁。

结合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搬迁区域内对湿地水体污染影响较大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4 升金湖湿地保护和修复的对策措施 4.1加大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湿地保护事业是一项群众性的事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目前,湿地的功能和作用,还没有被广大群众所了解和重视,要大力宣传有关湿地与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知识,提高公众对湿地功能和湿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公众对湿地资源的忧患意识,从而调动起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2 创造有利于湿地资源保护的法制条件湿地资源保护是一项公益性事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和完善专门的湿地保护的法规显得十分必要。

目前,在我国尚无专门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因此,应健全相关的法规条例,加大执法力度,通过建立对威胁湿地活动的限制性政策和有利于湿地资源保护活动的鼓励性政策,协调湿地保护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4.3采取整体性保护与实施不同分区保护的策略为加强升金湖区域的湿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应采取整体性的保护策略,既要保护好区域内的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也要保护好环境资源、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

同时要针对保护区的不同分区,实施不同分区的保护策略。

核心区与缓冲区以保护为主。

实验区可根据资源特点和科学价值,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和多种经营。

但必须以不破坏自然景观、不影响资源保护为前提。

4.4加快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对区域内各类湿地退化的现状与原因作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其退化及逆转的过程与机理,有步骤地对退化湿地实施抢救性的保护与修复,使升金湖湿地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4.5加强湿地科研和资源监测能力的建设科研监测可以为升金湖的有效保护管理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应加强对升金湖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方面的重点研究,建立湿地管理信息库,健全现有的资源监测体系,了解湿地动态变化,积累数据,为决策管理提供服务。

4.6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程技术举办各种培训班和研讨会,介绍国外湿地保护和修复的经验,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增强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合作,认真学习国外成功的湿地保护和修复案例,总结工程技术和方法,结合升金湖湿地具体情况,推广使用。

4.7服务全局,科学合理利用湿地升金湖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是为了保护好以升金湖为主体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营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源地和安全屏障。

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思想出发,升金湖湿地的保护和修复要与区域环境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利用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等相协调,对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进行全盘考虑,要与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区域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以及发展旅游业等结合,强调区域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4.8理顺关系,协调管理,提供资金支持湿地作为生态系统,湿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错综复杂,涉及林业、农业、水利、环保、旅游、土地、规划、城建等政府主管部门和各个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