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8-1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8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1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第1讲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内
容
索
引
01
强基础 增分策略
02
增素能 精准突破
03
研专项 前沿命题
04
明考向 真题演练
【本章体系构建】
【课程标准】
1.从电离、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的角度认识电解质水溶液的组成、性质
和反应。
2.认识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
3.能用化学用语正确表示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能通过实验证明水
电解质分子总数的百分比。
(2)表示方法。
α=
已电离的弱电解质分子数
溶液中原有弱电解质的总分子数
×100%
(3)影响因素。
温度
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
右 移动,电离度
增大
同时影响电离度和 降低温度,电离平衡向 左 移动,电离度 减小
电离常数
浓度
当弱电解质溶液浓度增大时,电离度 减小 ;
电离度改变,但是电 当弱电解质溶液浓度减小时,电离度 增大
3
答案 A
解析
(CO 2(H + )
3 )·
a 2 (H2CO3)= (HC O - ) =10-10.25,实验
3
1 溶液的 pH 为 10.25,c(H+)=
+
10-10.25 mol·
L-1,则 c(HCO-3 )=c(CO2),根据电荷守恒,c(Na
)>c(HCO
3
3)
=c(CO23 ),A 正确;向混合溶液中滴几滴酚酞,加水稀释,溶液红色变浅,说明 pH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 1 溶液中存在:c(Na+)>c(HCO-3 )=c(CO23 )
广东省惠东县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四大平衡”课件.pptx

可逆的
研究
溶液中的 包括强碱弱酸盐、溶液中的难溶
化学反
对象
弱电解质 强酸弱碱盐及弱 电解质
应
酸弱碱盐
溶液中的氯化
工业合 醋酸溶液、碳酸钠、氯化铁、
举例
银、硫酸钡、
成氨 氨水等 醋酸铵等
氢氧化铁等
3
2.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不同 中学化学中的四种平衡产生的原因不同,影响它们的 因素也不完全相同.
(1)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只是在达到 平衡前,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当这个可逆反 应进行到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与 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 状态”,这就是化学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同条件下, 反应物的转化率最大).影响这种平衡的因素有温度、 压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浓度等.
16
2.元素(原子团)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的某些元素或原子团存在“守恒关系”,
如NH4Cl溶液中存在氮元素守恒:c(NH3·H2O)+c(NH
+
4
)
=c(Cl-).这种守恒思想的合理利用往往可以使解题化难
为易.
17
3.质子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水解等过程的发生,往往存 在质子(H+)的转移,但转移过程中质子数量保持不变, 称为质子守恒.如在NaHS溶液中,存在NaHS的电离 和水解及H2O的电离,其质子转移情况可作如下分析:
在一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ccmpCA··ccqnDB.
(2)平衡转化率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aA+b
cC+dD,达到平衡时
反应物A的转化率为:α(A)=
A的初始浓度-A的平衡浓度 A的初始浓度
×100%=c0Ac0-AcA×100%.
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导电性 ____ ___ _ ____ ___ _ ____
二、1.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 浓度 电离 平衡 动态 保持不变 2.吸热 电解质 分子 3.可逆反应 离子浓度 未电离的 分子的浓度 Ka Kb 4.向左 减小 增大 增强 向右 减小 增大 增强 向右 增大 减小 增强 向左 减小 减小 增强 向右 增大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 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1.电解质、电离平衡是整个电离原理体 系的基础和核心。复习时应强化对相关 概念的认识,把握其中的内在联系,并 结合勒夏特列原理,理解电离平衡及平 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掌握实验证明强、 弱电解质的方法与应用。 2.正确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电解 质有强、弱之分,有无电离平衡是区分 强、弱电解质的唯一标志,电解质的强 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无关,常见的弱电
2.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第一步电离程 度远远大于第二步电离,如碳酸: H2CO3 H++HCO ,HCO H++CO。 (2)多元弱碱电离一步写完,如Mg(OH)2: Mg(OH)2Mg2++2OH-。 特别提醒 NaHSO4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比较特殊, 在水溶液中:NaHSO4(水溶液)===Na ++H++SO ,熔融时: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定义 在水溶液中能________的电解质称为 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 在水溶液中只能________的电解质称 为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等。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8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1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课件 新人教版

5.电离过程是可逆过程,可直接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去分 析电离平衡。 以 0.1 mol·L-1 CH3COOH 溶液为例:
实例 改变条件
CH3COOH
平衡移动 方向
n(H+)
H++CH3COO- ΔH>0
c(H+) 导电能力
K
加水稀释 _正__向____ __增__大___ __减__小___ _减__弱____ __不__变___
2.下列有关电离平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溶质电离出的离子浓 度不一定相等 B.电离平衡时,由于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不断发生变化,所 以说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 C.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 就会发生移动 D.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后,各种离子的浓度不再变化
__不__变___ __增__大___
1.CaCO3 难溶于水,其属于弱电解质( × ) 2.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 × ) 3.共价化合物一定是弱电解质( × ) 4.氨气溶于水,当 c(OH-)=c(NH+ 4 )时,表明氨水电离处于 平衡状态( × )
5.稀释弱电解质溶液时,所有粒子浓度都会减小( × ) 6.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右移,电解质分子的浓度一定减小, 离子浓度一定增大( × ) 7.室温下,由 0.1 mol·L-1 一元碱 BOH 的 pH=10,可知溶 液中存在 BOH===B++OH-( × )
导电
c(H+)
K
能力
加 NaOH(s) 加入镁粉 升高温度
_正___向___
_正___向___ _正___向___
__减__小___
_减___小___ _增___大___
__减__小___ __增__强___
高考化学复习历届高考真题备选题库: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2010~2014年高考真题备选题库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1.(2014·天津理综)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pH=1的NaHSO4溶液:c(H+)=c(SO2-4)+c(OH-)B.含有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c(Ag+)>c(Cl-)=c(I-)C.CO2的水溶液:c(H+)>c(HCO-3)=2c(CO2-3)D.含等物质的量的NaHC2O4和Na2C2O4的溶液:3c(Na+)=2[c(HC2O-4)+c(C2O2-4)+c(H2C2O4)]解析:选A根据质子守恒可知,A项正确;碘化银的K sp,小于氯化银的,所以含有氯化银和碘化银固体的悬浊液中c(I-)小于c(Cl-),B项错误;CO2的水溶液中,c(HCO-3)远远大于c(CO2-3),C项错误;含等物质的量的草酸氢钠和草酸钠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2c(Na +)=3[c(HCO-4)+c(C2O2-4)+c(H2C2O4)],D项错误。
22.(2014·广东理综)常温下,0.2 mol·L-1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A为强酸B.该混合溶液pH=7.0C.该混合溶液中:c(A-)+c(Y)=c(Na+)D.图中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解析:选C若HA为强酸,按题意两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A-)=0.1 mol·L-1。
由图知A-浓度小于0.1 mol·L-1,表明A-发生水解。
根据水解原理,溶液中主要微粒的浓度大小关系应为c(Na+)>c(A-)>c(OH-)>c(HA)>c(H+),可以判断X表示OH-,Y表示HA,Z表示H+。
则A、B、D项错误,C项满足物料守恒,正确。
高中化学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考点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强、弱电解质(1)概念(2)与物质类别的关系①强电解质主要包括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
②弱电解质主要包括弱酸、弱碱、少数盐和水。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①弱电解质a.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如H2CO3电离方程式:H2CO3H++HCO-3,HCO-3H++CO2-3。
b.多元弱碱电离方程式一步写成,如Fe(OH)3电离方程式:Fe(OH)3Fe3++3OH-。
②酸式盐a.强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如NaHSO4电离方程式:NaHSO4===Na++H++SO2-4。
b.弱酸的酸式盐中酸式酸根不能完全电离,如NaHCO3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HCO-3H++CO2-3。
2.电离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等)下,当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平衡。
平衡建立过程如图所示:3.电离平衡的特征二、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条件1.温度: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2.浓度:稀释溶液,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3.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4.加入能与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的物质: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考点2 电离平衡常数1.表达式(1)对于一元弱酸HA :HAH ++A -,电离平衡常数K =c (H +)·c (A -)c (HA )。
(2)对于一元弱碱BOH :BOH B ++OH -,电离平衡常数K =c (B +)·c (OH -)c (BOH )。
2.特点(1)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因电离是吸热过程,所以升温,K 值增大。
(2)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是K 1≫K 2≫K 3≫…,故其酸性取决于第一步。
2019高考化学第8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4衡考点(2)溶度积常数及应用讲与练(含解析)

第8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李仕才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考点二溶度积常数及应用1.溶度积和离子积以A m B n n+(aq)+nB m-(aq)为例:2.溶度积(K sp)的计算(1)已知溶度积求溶液中的某种离子的浓度,如K sp=a的饱和AgCl溶液中c(Ag+)= a mol·L-1。
(2)已知溶度积、溶液中某离子的浓度,求溶液中的另一种离子的浓度,如某温度下AgCl 的K sp=a,在0.1 mol·L-1的NaCl溶液中加入过量的AgCl固体,达到平衡后c(Ag+)=10a mol·L-1。
(3)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如对于反应Cu2+(aq)++Mn2+,K sp(MnS)=c(Mn2+)·c(S2-),K sp(CuS)=c(Cu2+)·c(S2-),而平衡常数K=2+2+=K spK sp。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K sp既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也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关。
( ×)2.在一定条件下,溶解度较小的沉淀也可以转化成溶解度较大的沉淀。
( √) 3.常温下,向BaCO3饱和溶液中加入Na2CO3固体,BaCO3的K sp减小。
( ×)4.溶度积常数K 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K sp增大。
( ×)5.常温下,向Mg(OH)2饱和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Mg(OH)2的K sp不变。
( √) 6.K sp(AB2)小于K sp(CD),则AB2的溶解度小于CD的溶解度。
( ×)7.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首先生成蓝色沉淀,说明K sp[Cu(OH)2]>K sp[Mg(OH)2]。
( ×)8.已知常温下,氢氧化镁的溶度积常数为a,则氢氧化镁悬浊液中c(OH-)=3a mol/L。
高中化学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考点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强、弱电解质(1)概念(2)与物质类别的关系①强电解质主要包括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
②弱电解质主要包括弱酸、弱碱、少数盐和水。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①弱电解质a.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如H2CO3电离方程式:H2CO3H++HCO-3,HCO-3H++CO2-3。
b.多元弱碱电离方程式一步写成,如Fe(OH)3电离方程式:Fe(OH)3Fe3++3OH-。
②酸式盐a.强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如NaHSO4电离方程式:NaHSO4===Na++H++SO2-4。
b.弱酸的酸式盐中酸式酸根不能完全电离,如NaHCO3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HCO-3H++CO2-3。
2.电离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等)下,当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平衡。
平衡建立过程如图所示:3.电离平衡的特征二、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条件1.温度: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2.浓度:稀释溶液,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3.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4.加入能与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的物质: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考点2 电离平衡常数1.表达式(1)对于一元弱酸HA :HAH ++A -,电离平衡常数K =c (H +)·c (A -)c (HA )。
(2)对于一元弱碱BOH :BOH B ++OH -,电离平衡常数K =c (B +)·c (OH -)c (BOH )。
2.特点(1)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因电离是吸热过程,所以升温,K 值增大。
(2)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是K 1≫K 2≫K 3≫…,故其酸性取决于第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第1节1.下列事实可以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有() A.氨水能跟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B.铵盐受热易分解C.0.1 mol/L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D.0.1 mol/L氯化铵溶液的pH约为5解析:证明氨水呈弱碱性的基本原理只有两个:①证明氨水不能完全电离,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②证明氨水与强酸反应后生成的盐溶液呈酸性.D中NH4Cl的水溶液呈酸性,符合上述原理②,其他选项均不合理.答案:D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B.非电解质比电解质难溶于水C.强电解质在熔融时都能导电D.强电解质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强解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是化合物,A正确;蔗糖属非电解质,但易溶于水,BaSO4属强电解质,却难溶于水,B错误;H2SO4属强电解质,但熔融时不导电,C错误;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电解质的相对强弱无必然关系,而取决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浓度,D错误.答案:A3.(2009·安徽峰埠质检)把1 L 0.1 mol/L醋酸溶液用蒸馏水稀释到10 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CH3COOH)变为原来的1/10B.c(H+)变为原来的110C.c(CH3COO-)/c(CH3COOH)的比值增大D.溶液的导电性增强解析:CH3COOH CH3COO-+H+,当加水稀释时,CH3COOH、CH3COO-、H+浓度均减小,但电离为可逆的,故A项、B项、D项错误,C项正确.答案:C4.已知0.1 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加少量烧碱溶液B.升高温度C.加少量冰醋酸D.加水解析:本题中提供的四种措施都会使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但A、C项会使c(H +)/c(CH3COOH)值减小.答案:BD5.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正确的是()A B C D强电解质Al2(SO4)3BaSO4HClO KCl弱电解质H3PO4H2O CaCO3Al(OH)3非电解质CO2NH3·H2O NH3HI解析:B项中的NH3·H2O属于弱电解质;C项中的HClO属于弱电解质,CaCO3属于强电解质;D项中的HI属于强电解质.答案:A6.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H++CH3CO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H3COOH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H+)=c(OH-)+c(CH3COO-)B.0.1 mol/L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减小C.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D.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解析:A项中粒子间电荷守恒;C项中加入CH3COONa后CH3COO-浓度增大,CH3COOH 电离平衡逆向移动;D项中CH3COOH浓度大于NaOH溶液,反应后CH3COOH有剩余,且剩余的量多于消耗的量,此时溶液呈酸性.而B项中溶液c(H+)降低的同时c(OH-)增大.答案:B7.(2009·济南模拟)当NaOH溶液与氨水的pH、体积都相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B.两溶液的c(H+)相同C.用同浓度盐酸中和时,消耗酸的体积相同D.升高温度10℃,两者pH仍相等解析:由于氨水是弱碱,溶液中有大部分的NH3·H2O没有电离,而NaOH是强碱,当二者的pH相等时,二者的浓度应是氨水大,并且在体积相同时氨水所含的物质的量要多;当升高温度时氨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则二者的pH不等;两溶液的pH相等,则c(H+)相同.答案:B8.将一定体积的某NaOH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用pH=2的一元酸HA溶液中和;另一份用pH=2的一元酸HB溶液中和.当恰好完全中和时,HA溶液消耗的体积和HB溶液消耗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V1>V2,则说明HA的酸性比HB的酸性弱B.因为两种酸溶液的pH相等,故V1一定等于V2C.若V1>V2,则说明HA的酸性比HB的酸性强D.因为两种酸溶液的pH相等,所以HA与HB的酸性相同解析:酸碱恰好中和时,NaOH和HA、HB的物质的量相等,则c(HA)·V1=c(HB)·V2.若V1>V2,则c(HA)<c(HB),而pH都等于2,说明HA的电离程度大于HB,故HA的酸性比HB的酸性强.答案:C9.(2010·济宁月考)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再通入少量氯气,c(H+)c(ClO-)减小B.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强C.加入少量固体NaOH,一定有c(Na+)=c(Cl-)+c(ClO-)D.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解析:Cl2+H2O HCl+HClO,达到平衡后再通入Cl2,平衡向正方向移动,HCl是强电解质,HClO是弱电解质,所以c(H+)c(ClO-)增大;通入少量SO2后,SO2与Cl2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溶液漂白性减弱;加入少量NaOH固体,可能HCl与HClO 都有剩余,不一定有c(Na+)=c(Cl-)+c(ClO-).答案:D10.(2009·启东联考)高氯酸、硫酸、硝酸和盐酸都是强酸,其酸性在水溶液中差别不大.以下是某温度下这四种酸在冰醋酸中的电离常数:酸HClO4H2SO4HCl HNO3K a **×10-5 **×10-9 **×10-9**×10-10从以上表格判断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冰醋酸中这四种酸都没有完全电离B .在冰醋酸中高氯酸是这四种酸中最强的酸C .在冰醋酸中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 2SO 4===2H ++SO 2-4D .水对于这四种酸的强弱没有区分能力,但醋酸可以区分这四种酸的强弱解析:由电离常数的数据可知四种酸在冰醋酸中均未完全电离,酸性最强的是HClO 4,最弱的是HNO 3,由此可知选项C 中的电离方程式应用“”表示.答案:C11.健康人的血液的pH 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这是因为血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 2CO 3HCO -3+H +,医学上称之为血液的酸碱平衡.试解答下列问题:(1)写出上述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______.(2)蚊虫、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常向人体血液内注入一种称之为蚁酸(主要成分是HCOOH)的有机酸,HCOOH 同CH 3COOH 一样是一种有机酸,写出HCOOH 在溶液中电离的方程式________.(3)某同学郊游不慎被蜜蜂蜇伤,已知蜜蜂蜇人时分泌的液体是酸性的.该同学随身携带的物品有苹果汁、牛奶、矿泉水和香皂等,其pH 分别为a 、b 、c 、d(如下图所示,d 为香皂水的pH),为了减轻蜇伤处的疼痛,应涂沫( )A .苹果汁B .牛奶C .矿泉水D .香皂水解析:(1)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写出 K =c (H +)·c (HCO -3)c (H 2CO 3).(2)据题可知HCOOH 是一种有机弱酸,所以电离方程式为HCOOHH ++HCOO -.(3)因蜜蜂蜇人时分泌物是酸性的,故应涂抹碱性物质,据四种物质的溶液的pH 可知应为D.答案:(1)K =c (H +)·c (HCO -3)c (H 2CO 3)(2)HCOOHH ++HCOO -(3)D12.对于弱酸,在一定温度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各粒子的浓度存在一种定量的关系. 若25℃时有HAH ++A -,则K =c (H +)·c (A -)c (HA).式中:K 为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c 为各粒子的平衡浓度.下表是几种常见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25℃).酸电离方程式电离平衡常数K CH3COOH CH3COOH CH3COO-+H+**×10-5H2CO3H2CO3H++HCO-3HCO-3H++CO2-3K1=4.31×10-7K2=5.61×10-11H2S H2S H++HS-HS-H++S2-K1=9.1×10-8K2=1.1×10-12H3PO4H3PO4H++H2PO-4H2PO-4H++HPO2-4HPO2-4H++PO3-4K1=7.52×10-3K2=6.23×10-8K3=2.20×10-13回答下列各题:(1)K只与温度有关,当温度升高时,K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在温度相同时,各弱酸的K值不同,那么K值的大小与酸性的相对强弱有何关系?________.(3)若把CH3COOH、H2CO3、HCO-3、H2S、HS-、H3PO4、H2PO-4、HPO2-4都看作是酸,其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最弱的是________.(4)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每一步都有相应的电离平衡常数,对于同一种多元弱酸的K1、K2、K3之间存在着数量上的规律,此规律是________,产生此规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温度升高,促进电离,所以K值增大(2)根据题意及表中数据可知,酸性越强,对应的K值越大.(3)利用K值进行比较,H3PO4的K值最大,HPO2-4的K值最小.(4)利用H3PO4的三步电离的K值进行判断.答案:(1)增大(2)K值越大,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越大,所以酸性越强(3)H3PO4HPO2-4(4)K1∶K2∶K3≈1∶10-5∶10-10上一级电离产生的H+对下一级电离有抑制作用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酸性不同的一元酸与足量镁带反应时,生成氢气的体积相同而反应速率不同,同时测定实验室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设计的简易实验装置如下图.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①配制浓度均为1 mol/L盐酸和醋酸溶液;②用________量取10.00 mL 1 mol/L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入到两个锥形瓶中;③分别称取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带a g,并系于铜丝末端,a的数值至少为________;④在广口瓶中装足量的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将铜丝向下移动,使足量镁带浸入酸中(铜丝不与酸接触),至反应完全,记录________;⑥反应结束后待温度恢复到室温,若丙中液面高于乙中液面,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前,应________,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 mL.请将上述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1)用文字表述④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实验中应选用________(填序号)的量筒.A.100 mL B.200 mL C.500 mL(3)若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在实验室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式为:V m=________.(4)简述速率不等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丝不与酸接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②量取10.00 mL酸溶液应用酸式滴定管.③因Mg~2H+~H20.005 mol 0.01 mol 0.005mol,所以m(Mg)=0.005mol×24 g/mol=0.12 g.则a>0.12 g.⑤据题意知要测生成相同体积的H2所需时间从而表示出反应速率的大小.⑥为消除压强差所引起的实验误差,应调节乙、丙中液面相平.(1)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可捂热锥形瓶乙,观察到广口瓶中长导管内有一段水柱上升,表明装置不漏气.(2)若按标准状况计算,则产生H2为0.005 mol×22.4 L/mol=112 mL,若在室温下,则V(气)比112 mL略大,因此据大而近原则,应选200 mL量筒.(3)V m=V 1000L0.005 mol=0.2V L/mol(4)虽酸的浓度相同,但HCl为强酸,CH3COOH为弱酸,故c(H+)电离不同,所以反应速率不同;为防止形成原电池,实验时不能将Cu丝与酸接触.答案:②酸式滴定管③0.12⑤反应起止时间⑥将量筒缓缓向下移动,使乙、丙中液面相平(1)两手掌紧贴锥形瓶外壁一会,如观察到广口瓶中长导管内有一段水柱升出液面,表明装置不漏气(只要表述明确、合理均可)(2)B(3) 0.2V L/mol(4)酸的浓度相同时,c(H+)不同防止形成的电池,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