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建筑之特征及其审美
中国古建筑基本特征和等级

中国古建筑基本特征和等级一、基本特征:1.整体性:中国古建筑注重整体性,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注重与周围景观的配合和协调。
建筑的布局和造型都是为了追求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2.对称性:中国古建筑注重对称性,一般以中轴线为对称轴,左右两侧的布局和造型基本相似,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五行思想。
3.木结构和檐部构造:中国古建筑一般采用木结构,檐部构造复杂精细,是中国古建筑的独特之处,也是其富有特色的标志之一4.双滑道和飞檐翘角:中国古建筑中常见双滑道建筑形式,即建筑的屋檐两侧均设置有滑道,方便排水;同时,大部分屋檐都会设置飞檐翘角,既能增加建筑的美观性,也能起到遮阳防水的作用。
5.搭建工艺和装饰:中国古建筑的搭建工艺独特,多采用斗拱、卷棚、斜檐、歇山等形式,装饰丰富多样,常见的有彩绘、雕刻、砖雕、瓦当等。
二、等级划分:1.寺庙:寺庙是信仰宗教的场所,通常建在山间、湖畔或风景优美的地方。
寺庙建筑注重宏伟、肃穆,如佛殿、塔庙、禅室等。
代表性的有少林寺、峨眉山金顶等。
2.宫殿:宫殿是帝王和皇室成员的居住和政务活动场所。
宫殿建筑注重庄严、豪华,有较高的规模和建筑技术。
代表性的有故宫、颐和园等。
3.官府:官府是官员办公和居住的场所。
官府建筑注重实用性和尊贵性,体现官员的身份和地位。
代表性的有天坛大殿、颍东书院等。
4.民居:民居是普通百姓的居住场所。
民居建筑注重实用、舒适,体现了中国古代乡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代表性的有南方的围屋和北方的四合院等。
5.园林:园林是以人工手段营造的景观空间。
园林建筑注重布局精巧、意境深远,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代表性的有苏州园林、圆明园等。
总之,中国古建筑基本特征和等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建筑艺术的丰富内涵,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通过对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建筑知识: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价值

建筑知识: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价值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审美价值的体现。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既有宏伟壮丽的宫殿和寺庙,也有雅致典雅的园林别墅,无论是大规模建筑还是小型私家院落,都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
首先,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中国传统建筑一直以来都尊重大自然,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让人在其中感受到绿色环保、和谐安逸的生活方式。
在建筑设计上,中国传统建筑倡导“天人合一”的理念,即让建筑与自然相互融合,从而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水、花、石等元素,都被巧妙地布置在了建筑中,构成了一个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观,展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优美审美价值。
其次,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其精湛的工艺。
中国传统建筑工艺独特精湛,建筑工匠们注重对材料、质感、色彩的不断改进和探索,注重对生时间的耐心和细心雕琢。
如白塔、瓦当等建筑构件,不仅仅是实用的部件,更展现了建筑工匠的匠心独运和精湛技艺。
而且,中国传统建筑的造型也充满着精致的艺术表现力,无论是传统宫殿、寺庙,还是园林别墅、私人小院,都经过了精心雕琢和设计,展现出其所特有的艺术魅力。
最后,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其历史文化内涵上。
建筑不仅是一种物质,更是一种文化。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有许多优秀的建筑物,如故宫、长城等,具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这些建筑物不仅仅具有实物意义,更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建筑物,人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优美绝伦。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建筑以其和谐自然、精湛工艺、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涵,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它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人们审美眼界的提升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作为我们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中国传统建筑应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让后人能够通过它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厚重历史和美好未来。
中国古建筑之美学

中国古建筑之美学一、中国古建筑之美学的起源1.1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背景•中国古建筑的起源•与其他文明古建筑的对比•古建筑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1.2 中国古建筑的审美观念•影响中国古建筑审美观念的因素•中国古建筑审美观念的特点•古建筑美学对后世影响的意义二、中国古建筑之美学的特点2.1 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朴素自然的材料•木材在古建筑中的应用•石材在古建筑中的应用•砖与琉璃的运用与表现2.2 结构与布局设计•规整对称与不拘一格•建筑平面布局的特点•园林与建筑的有机结合2.3 传统斗拱与木构架的美学•传统斗拱的形式和意义•木构架的结构美学•斗拱与木构架在古建筑中的应用2.4 艺术装饰的表现方式•门窗与雕刻•瓦当、飞檐与斗拱装饰•壁画与彩绘•庭园与园林景观的装饰艺术三、中国古建筑之美学的精华3.1 北京故宫的宫殿建筑•故宫建筑的整体布局•宫殿建筑的特点与美学价值•故宫建筑所体现的中国古建筑之美学的精髓3.2 苏州园林的设计艺术•园林的构造原理•苏州园林的独特之处•苏州园林体现的中国古建筑之美学的特点3.3 五岳书院的古典教育空间•五岳书院的建筑布局•与古代教育理念的结合•五岳书院体现的中国古建筑之美学的价值3.4 明清民居的特色与意义•明清民居的布局与设计思想•家庭生活与社会关系的融合•明清民居展现的中国古建筑之美学的内涵四、中国古建筑之美学的传承与发展4.1 古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的运用•古建筑审美观念对现代建筑的影响•现代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4.2 中国古建筑艺术的国际影响•中国古建筑对世界建筑的影响•古建筑艺术的价值与贡献4.3 古建筑修缮与保护•古建筑修缮的原则与方法•近年来的古建筑保护政策与实践•古建筑保护的挑战与未来发展五、结语•对中国古建筑之美学的总结•古建筑之美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意义•期待中国古建筑的传承与发展以上是关于中国古建筑之美学的文章,详细介绍了其起源、特点、精华以及传承与发展等方面。
8中国建筑的特征

8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色和魅力。
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木质结构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起源于古代先民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木材的充分利用。
古代建筑常常使用榫卯结构,即通过卯榫(木头一端凸起,一端凹入的连接结构)连接木料,使整个建筑牢固可靠。
这种结构不仅能够承受重力,还能够抵抗地震等外部自然灾害。
2.园林设计中国建筑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园林设计在建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围绕着庭院展开,庭院中种满了各种植物,如竹子、花卉等。
园林的设计不仅美化了建筑环境,还起到了温和气候、净化空气等作用。
3.斗拱和檐口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独有的结构形式,它是由数块石头或木头堆叠而成,用来支撑屋顶。
斗拱的设计精美,既具有实用功能,又能够增加建筑的美感。
同时,中国建筑的檐口也十分独特,常常以翘角或者飞檐的形式呈现,使整个建筑更加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4.朱红色彩中国传统建筑大多采用朱红色为主色调,朱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喜庆和吉祥。
朱红色的建筑给人一种庄重和神秘的感觉,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物的视觉吸引力。
5.对称平衡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对称平衡的原则,建筑常常以中轴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布局。
这种对称美学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认为对称能够给人一种平衡和和谐的感觉。
6.风水理念中国传统建筑中普遍存在着风水理念,即根据地形地势的不同来设计建筑物的位置和形状。
建筑物的朝向、门窗的开合、水的位置等都受到风水的影响,以求获取吉祥和吉利的气场。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通过对中国建筑特征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的古建筑之美介绍

中国的古建筑之美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古建筑一直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瑰宝。
自古以来,中国古建筑就承载着人们对历史、信仰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遍布着各式各样的古建筑,它们或雄伟壮观,或精致细腻,每一座古建筑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探寻。
古建筑之美不仅体现在其外观和结构上,更体现在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在中国,古建筑往往与宗教信仰、政治权力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和园林,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智慧。
中国古建筑的美,首先体现在其建筑风格上。
中国古建筑自古以来就注重“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古建筑常常利用山水、景观和自然元素来构建建筑空间,营造出一种自然、神秘和安静的氛围。
中国的古园林以其精致的设计和精美的细节而闻名于世,每一座园林都是一幅融合了山水、建筑和植物的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意境深远的山水画中。
古建筑的美还体现在其建筑结构和材料上。
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用材的选择和建筑工艺的精湛。
古代建筑师们善于利用木材的纹理和色彩来创造建筑的独特韵味,每一根梁柱、每一块砖瓦都蕴含着工匠的智慧和匠心。
中国古代的木质建筑常常采用斗拱、榫卯结构和雕刻工艺来装饰建筑的梁柱和门窗,营造出一种精致、华丽的建筑风格。
古建筑的美还体现在其装饰和细节上。
中国古建筑的装饰常常以砖雕、木雕、瓷砖和彩绘等形式呈现,这些装饰精美细致,充满了艺术感和历史感。
古建筑的门窗、梁柱、房梁和壁画都是建筑师和工匠们的艺术创作,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的古建筑常常采用龙、凤、狮等祥瑞图案作为装饰,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寓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安慰。
中国古建筑之美,不仅体现在其建筑风格、结构和装饰上,更体现在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中。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杰作,多年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使中国古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
这些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对自然、人文环境的尊重。
下面将分别从建筑风格、材料、结构和艺术表现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首先,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于世。
中国古建筑注重整体布局和建筑元素的协调统一。
古代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常以中轴线为基准,将建筑物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也显示了中国文化中阴阳平衡的理念。
同时,古建筑还以其独特的屋顶风格著称。
传统的中国古建筑大多采用回廊、亭台、斗拱和檐下彩画等元素,使建筑物更加雄伟而华丽。
其次,中国古建筑的材料也是其特点之一。
古建筑主要使用的是木材和砖石。
例如,经典的中国古建筑——故宫(紫禁城)和中国古代园林——圆明园都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
这种结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可塑性,能够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下保持相对稳定。
此外,砖石也是古建筑中常用的材料。
中国古代砖石建筑技术非常精湛,通过精心雕刻和拼接,使建筑物充满艺术感。
古建筑的结构也是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采用的结构方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最为著名的结构就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悬挑结构。
悬挑结构是指建筑物的梁柱只支撑建筑物的一部分,使得建筑物可以悬挑在空中,形成宏伟的景观。
这种结构方法不仅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也能有效地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
此外,中国古建筑还注重在结构上体现对天地自然的崇拜。
例如,屋顶的拱券形式被视为天穹形状的象征,使得建筑和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古建筑的艺术表现是中国古建筑不可忽视的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建筑中的绘画和雕刻艺术。
在古建筑的斗拱、门楣、窗扇等位置经常可以看到精美的雕刻作品。
这些雕刻作品往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例如传统的龙纹、凤纹等图案。
此外,中国古建筑还注重色彩的运用。
建筑物的彩画大多采用红、黄、绿和黑等鲜艳的颜色,使建筑物更加美丽夺目。
中国古建筑基本特征和等级

中国古建筑基本特征和等级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它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技术、审美和哲学思想,并且广泛应用于宫殿、寺庙、园林、住宅和其他建筑类型。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和等级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古建筑注重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在选择建筑用地时,会选取自然风水、地理环境较好的地点。
建筑物的布局、形状和色彩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达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效果。
中国古建筑还注重与自然景观的互动,例如借景、仿景等方式,使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互衬托,增添了韵味和意境。
其次,中国古建筑追求宏伟壮丽、雄激夸张的效果。
古建筑常常采用大规模的布局和结构,以展示权势和威严。
例如,宫殿常常建造得异常雄伟,庙宇则常常拥有高大的殿堂和庙门。
建筑物的屋顶往往采用斗拱、檐角和飞檐等装饰,突出了建筑物的层次感和美感。
此外,建筑物的内部装饰也是精美华丽的,常常以漆器、彩绘、木雕和石刻等装饰手法增添艺术价值。
第三,中国古建筑注重均衡和对称。
中国古建筑常常采用对称布局,以展示和强调主宰和权力。
建筑物的主体结构、组成要素和装饰方式往往具有对称性,例如通过对称分布的建筑物、对称布置的庭院和对称装饰的门窗等。
对称布局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和美感,还符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和谐原则。
此外,中国古建筑还注重不同建筑类型的等级划分。
根据功能和重要性的不同,古建筑可以分为皇家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民居建筑等等。
其中,皇家建筑常常是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代表了封建王朝的权威和地位。
宗教建筑则体现了对神灵的崇拜和信仰,常常宏伟壮丽。
园林建筑则注重景观效果和悠闲舒适的氛围,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而民居建筑则是普通人居住和生活的场所,讲究实用性和宜居性。
总的来说,中国古建筑具有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宏伟壮丽、雄激夸张、均衡和对称的特征。
根据功能和重要性的不同,古建筑还分为不同的等级。
这些特征和等级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观念、技术水平和哲学思想,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建筑历来以其独特的风格而著称,它们具有悠久的历史,反映出深远的文化和艺术影响,是中国文明和历史的重要象征。
古代中国建筑特点是:它们以建筑材料和施工方式而自如,具有天然特征,实用性强,造型文化丰富,集中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
首先,中国古建筑拥有丰富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式。
古代的中国建筑主要以竹、木为主要材料,而在20世纪60年代,水泥、玻璃等新型材料也出现了。
在施工方面,中国古建筑将精良的技艺、完善的工艺和精确的尺度相结合,以一种高效稳定性、均衡美观的方式营造出完美的空间。
其次,中国古建筑具有天然特征。
建筑的屋面,门窗,楼梯等结构和图案,都反映出农业文化的内涵,自然而然地将自然与人类联系在一起。
此外,中国古建筑还注重空间的实用性:屋顶坡度的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阳光和雨水,倾斜的屋面可以有效控制气流,大开窗可以在墙体上营造自然光影,因此中国古建筑可以说是一个极具实用性的建筑形式。
最后,中国古建筑有着丰富的造型文化,它可以表达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历史,以及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
从建筑的形状来看,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城墙和楼梯,更具有中国特色,而建筑的装饰部分,更反映出古代中国的艺术特色,例如常用的蝙蝠图案、青花瓷图案等等。
总之,中国古建筑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
的风格彰显出它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审美,它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让人倾倒的艺术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建筑之特征及其审美
—以一个美学分析的角度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威在其经典名作《建筑十书》中提出建筑的三个标准:坚固、实用、美观。
由此可以看出,建筑本身除了具有作为最原始意义的供人生活居住的实用功能外,建筑还是一种重要的美学符号,美的载体,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和功能。
纵览中国古建筑,其中之审美意趣可谓别具一格,极富特色,楼阁宫殿之设计既求实用,且不失其高雅品位,其背后更是深蕴中华文化之精义,昭显古人之高尚个性情操,是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殊艺术形式。
中国有着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明,中国古建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建筑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具体来看,商周至秦汉时期,为其萌芽与成长时期,从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为其发展的成熟与高峰时期,而明清时期则是中国古建筑营造程式化、定型化时期。
在这一过程中,曾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卓越的建筑人才,营造了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等等。
欣赏中国古建筑,其实就好比翻阅一部沉甸甸的历史巨著。
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霸业、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这一切的一切皆可从每一面历史的城墙上寻索到关于那个时代的痕迹和回忆,是那些古建筑让历史更为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中国古建筑是谓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之存在,无论其营造规制、实效价值还是其审美意趣,皆得中华几千年文化之精义,宜合地理之气候特征。
与风水之
调和,与人居之生息,与自然之融通,无不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之说。
中国古建筑总体上而言,是以木架结构为主,以茅草、木材、砖瓦为常用建筑材料,具有朴素淡雅的风格。
整个建筑按照结构需要的实际大小、形状和间距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规范、完善的统一体。
而这恰恰也反映了古代宗法社会结构的清晰严谨、有序和稳定。
由于木质材质制作的梁柱不易形成巨大的内部空间,古代建筑便巧妙地利用外埠自然空间,组成庭院,从而使整个建筑看上去更具空间感和层次感。
庭院是我国古建筑的基本单位,它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既是人工的,又是自然的。
于庭院中,可俯植花草树木,仰观风云日月,是为古代“天人合一”观念的又一表现,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含蓄内向,开拓进取的民族性格。
一般来说,古代稍大一些的建筑都是由若干个庭院组成的建筑群,单个建筑物和庭院沿一定走向布置,有主有次,有重点有过渡,成为有层次、有纵深的空间,呈现出一种中国人所追求的整体美和深邃美。
而至于宫殿、寺庙一类比较庄严的建筑,往往沿着中轴线一个接一个地纵向布置主要建筑物,两侧对称的布置次要建筑物,布局平衡舒展,引人入胜。
从建筑风格上来说,南北风格各异,北方大气磅礴、规整庄严,将帝都之气象风貌展露无遗,与之相比,江南的古建筑则来得小巧玲珑,布局活泼,在景致的设置上,追求诗情画意般的文人风味,有意打破形式布局上的对称规整,与人一种灵动之感。
中国古建筑样式可谓千姿百态,类型各种,但在风格上总体可归为四类:一是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
这种风格多体现在礼制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和有特殊涵义的宗教建筑之中。
其特点是群体组合比较简单,主体形象突出,富有较强的
结构中各个构件都有榫卯连接,被称为软性连接,富有韧性,因此才有所谓“墙倒屋不塌”之说。
当然,除了抗震之外,其建筑结构还有另一个优点就是采伐原料和施工都比较方便,在古代建造工具和交通都不发达的情况下,选择木结构无疑是高明的。
中国古建筑的色彩颇为惊艳。
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纯朴淡雅。
建筑师会根据不同的需要和风俗习惯的要求选择施用。
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的色彩,如以红墙黄瓦衬托绿树蓝天,再加之檐下的金碧彩画,整个建筑便是立刻显得分外绚丽。
在表现中国古建筑色彩这一艺术特征中,彩画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今天看尽的天安门城楼、故宫三大殿以及天坛、颐和园、雍和宫等等建筑的室内外,特别是在其屋檐下的金碧红绿彩画使阴影部分的构件增强了色彩对比,同时使黄绿各色的屋顶与下部朱红柱子及门窗之间有一个转换与过渡,从而让整个建筑看上去更辉煌绚丽。
当然,相比彩画的绚烂华丽,朴素淡雅的色调同样是深受人们喜欢。
一些园林、寺观以及江南民居多为洁白的粉墙,青灰瓦顶掩映在丛林翠竹、青山绿水之间,不可不为之清秀宜人,浸透雅趣。
中国古建筑好以雕塑装饰,从而使整个建筑看上去大气高雅,内容丰实。
中国古建筑的雕塑一般分作两类:一类是在建筑物身上,或雕刻在柱子、梁枋之上,或塑制在屋顶、梁头、柱子之上。
而题材则有人物、宗教传说、飞禽、走兽、花
鸟、鱼虫等,其中龙凤题材更是被广泛采用;另一类是在建筑内部或周围布局雕塑,独立建筑本体而立,就像是建筑的附属物。
建筑既由人造,势必打上人文烙印。
中国古建筑之营造从来都是讲求意蕴和精神内涵的。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的思想观念、建筑审美意识等都会在建筑中有所反映。
中国历史悠久,封建宗法礼制长期控制着人们达几千年,使得建筑本身在完成其所负载的实用物理功能的基础上,更多地被赋予了无形的精神意蕴的象征。
天人关系、人伦关系、统治秩序及象征意味等无不体现在中国古建筑当中,而且这些观念经长期发展演变,逐渐被规范化、制度化、等级化。
封建礼教对建筑的影响最直观的反映在建筑类型上形成了庞大的礼制性建筑群,这类的地位远远超出了用性建筑。
礼的涉及内容极广,大体可分为“吉、嘉、宾、军、凶”五礼,相应地出现了有关祭祀、纪念、墓葬等礼制性建筑。
由于这类建筑的重要性,因此无论从建造材料、工艺及保存重视度都是其他类建筑不可比拟的。
科学文化有其民族性,同时也是为全人类所共有的,建筑亦不例外。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几千年古老文明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世界建筑史上乃至人类文明史上的精彩一笔有着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如今中国元素正强烈地影响着整个世界,给世界带去各种惊喜。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文化最为全面的艺术浓缩形式之一,承载着非凡的文化意义。
作为祖先遗产的继承者,我们理当将其创新发扬,让全世界了解我们这一古老精美,可屹立成百上千年不倒的伟大艺术品。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要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仅仅在GDP上下苦功必
然是不够的,当今世界强国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只着眼经济,而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在文化、价值观念方面地传播。
今天的中国不再是昨日任人宰割的脚下奴,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正怀揣着一种从未有过的自信走向世界,但这自信的背后毕竟是以经济做支撑的,是一种经济自信,是面子上的自信,无根无实,其背后虚软无力,中国人缺乏文化自信,我们嘴上虽无时无刻不无比自豪地说着,中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文化精神渊博,是唯一不曾中断的古老文明等等,而这种总拿祖先留下来的遗产说事的,实则就是典型的“文化啃老族”,究竟中国人何以拿不出自己骄傲的文化名片,敢于向全世界大胆介绍我们的优秀文化?资源优势并不等于效益优势,我们手里虽掌握着大把优质的文化资源,但我们似乎从来不懂得聪明开发利用,往往是“利”字当头,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换取眼前的好处。
可以说,在今天的社会,古建筑等之类的东西是不太受待见的。
古建筑除了供文化专家们考究一番,做些千篇一律的分析报告,然后保存在原地一副老态龙钟模样供人赏玩拍照或是直接给拆迁办的推土机一次性处理以给经济发展留空间,我们似乎没有更令人满意的做法了。
一个不懂得传承民族优秀传统的民族是可悲的。
中国人对祖先留下的东西如何处理保护的实际情形是令人痛心的。
从全国各地的报道即可看出,很多地方往往是以挖掘古建筑的经济效益潜力为目从而对古建筑进行翻新和维护,一旦有强大的经济利益引诱,便是干脆旅游也不弄了,拆了给建设商品房、商场等腾地方,这些以利益作为古建筑保护工作必要与否的评判标准的行为完全是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不负责任。
客观来说,中国古建筑同现代建筑相比毕竟是尤其缺点,但这
并非我们要舍弃对传统古建筑的继承和发扬的理由,而与此相反,我们更应该大胆创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灵活运用古建筑元素,融现代与古典气息于一身,为现代建筑发展带去更多的创意元素、内容以及灵感,让中国古建筑元素走向全世界,让更多来欣赏到中国古建筑中所独具的东方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