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动学PPT精选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学)PPT课件

禁忌症通常与药物的安全性有 关,涉及严重疾病、过敏反应
、相互作用等因素。
在使用药物前,医生会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评估是否存在禁 忌症,并告知患者相关风险。
禁忌症的确定需要基于药品说 明书和医生的判断,以确保患 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03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药物与受体结合
01
药物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传递信号,引发一系列生物
依赖性
机体对药物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赖,停 药后出现戒断症状。
耐受性与依赖性的机制
与药物作用机制、受体分布和功能、神经递 质等有关。
管理策略
合理使用药物,避免长期使用和滥用,遵循 医生指导。
06
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研究方 法
药效学研究方法
药效学研究方法
药效学研究是药物效应动力学的 重要研究方法之一,主要研究药 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机制,包括 药物对靶点的作用、药物对生理 功能的影响以及药物对疾病的治 疗作用等。
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01
临床前评价
通过动物实验等手段评估药物的安 全性。
不良反应监测
对上市后药物进行监测,发现并评 估不良反应。
03
02
临床评价
通过人体试验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风险效益评估
对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综合 评估,确定其风险和效益。
04
药物的耐受性与依赖性
耐受性
机体对药物敏感性的降低,需要增加剂量才 能维持疗效。
当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作用于同一疾病靶点时,可以产生协同作 用,增强治疗效果。
药物的拮抗作用
当两种或多种药物作用相反时,会产生拮抗作用,降低治疗效果。
药物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等因素。
在使用药物前,医生会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评估是否存在禁 忌症,并告知患者相关风险。
禁忌症的确定需要基于药品说 明书和医生的判断,以确保患 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03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药物与受体结合
01
药物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传递信号,引发一系列生物
依赖性
机体对药物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赖,停 药后出现戒断症状。
耐受性与依赖性的机制
与药物作用机制、受体分布和功能、神经递 质等有关。
管理策略
合理使用药物,避免长期使用和滥用,遵循 医生指导。
06
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研究方 法
药效学研究方法
药效学研究方法
药效学研究是药物效应动力学的 重要研究方法之一,主要研究药 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机制,包括 药物对靶点的作用、药物对生理 功能的影响以及药物对疾病的治 疗作用等。
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01
临床前评价
通过动物实验等手段评估药物的安 全性。
不良反应监测
对上市后药物进行监测,发现并评 估不良反应。
03
02
临床评价
通过人体试验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风险效益评估
对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综合 评估,确定其风险和效益。
04
药物的耐受性与依赖性
耐受性
机体对药物敏感性的降低,需要增加剂量才 能维持疗效。
当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作用于同一疾病靶点时,可以产生协同作 用,增强治疗效果。
药物的拮抗作用
当两种或多种药物作用相反时,会产生拮抗作用,降低治疗效果。
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理学3药动学

滞后一些。故孕妇用药须特别谨慎。
药理学3药动学
生 物 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又称代谢或药物转化,是指 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 改变。转化后的药物活性降 低或失去药理活性,极性增 加,易于排泄。
药理学3药动学
生物转化的部位及其催化酶
•生物转化的主要部位是肝脏。 •生物转化由肝微粒体细胞色
药理学3药动学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
• 细胞膜主要由脂类(磷脂、胆固醇与糖脂) 和蛋白质组成。
• 大多数极性(离子化程度较强)药物难于 通过脂质双层,而脂溶性药物可以通透。 小分子药物可从膜孔透过膜。
•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能力主要决定于药物的 脂溶性、解离度及分子量,其转运机制可 分为被动转运和载体转运两大类。
---是指体内药物或其代谢物排出体外 的过程,它与生物转化统称为药物消 除(elimination)。
药理学3药动学
载体转运 ---是指细胞膜上的载体与药物结合,并
载运它到膜另一侧的过程。
• 主动转运:又称“上山”或逆流转运。 特点是:①逆浓度梯度或逆电化学梯度 透过细胞膜 ②细胞膜的载体对药物有特 异的选择性 ③消耗细胞能量 ④以同一载 体转运的两种化合物可出现竞争性抑制 ⑤转运速度有最高限度。
代谢酶的活性,增加自身或其他药物的代谢速率。 苯巴比妥是典型的酶诱导剂。
(2) 酶的抑制:某些化学物质能抑制肝微粒体药物
代谢酶的活性,减慢其他药物的代谢速率。红霉 素是酶抑制剂。
3. 生理因素与营养状态 生物转化有明显的种属差 异、种族差异和个体差异
4. 病理因素
药理学3药动学
排 泄(excretion)
药理学3药动学
pKa值的概念
• pKa值——是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50% 解离时溶液的pH值。注意:pKa值不是药 物自身的pH值。药物离子化程度受pKa值 及所在溶液的pH值决定。
药理学3药动学
生 物 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又称代谢或药物转化,是指 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 改变。转化后的药物活性降 低或失去药理活性,极性增 加,易于排泄。
药理学3药动学
生物转化的部位及其催化酶
•生物转化的主要部位是肝脏。 •生物转化由肝微粒体细胞色
药理学3药动学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
• 细胞膜主要由脂类(磷脂、胆固醇与糖脂) 和蛋白质组成。
• 大多数极性(离子化程度较强)药物难于 通过脂质双层,而脂溶性药物可以通透。 小分子药物可从膜孔透过膜。
•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能力主要决定于药物的 脂溶性、解离度及分子量,其转运机制可 分为被动转运和载体转运两大类。
---是指体内药物或其代谢物排出体外 的过程,它与生物转化统称为药物消 除(elimination)。
药理学3药动学
载体转运 ---是指细胞膜上的载体与药物结合,并
载运它到膜另一侧的过程。
• 主动转运:又称“上山”或逆流转运。 特点是:①逆浓度梯度或逆电化学梯度 透过细胞膜 ②细胞膜的载体对药物有特 异的选择性 ③消耗细胞能量 ④以同一载 体转运的两种化合物可出现竞争性抑制 ⑤转运速度有最高限度。
代谢酶的活性,增加自身或其他药物的代谢速率。 苯巴比妥是典型的酶诱导剂。
(2) 酶的抑制:某些化学物质能抑制肝微粒体药物
代谢酶的活性,减慢其他药物的代谢速率。红霉 素是酶抑制剂。
3. 生理因素与营养状态 生物转化有明显的种属差 异、种族差异和个体差异
4. 病理因素
药理学3药动学
排 泄(excretion)
药理学3药动学
pKa值的概念
• pKa值——是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50% 解离时溶液的pH值。注意:pKa值不是药 物自身的pH值。药物离子化程度受pKa值 及所在溶液的pH值决定。
药物动力学概述 PPT课件

LOGO
1.药物动力学的研究领域
LOGO
2.药物动力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 生物药
剂学
临床
药学
药剂学
药物动力学
药理学
药物 化学
LOGO
3. 药物动力学研究意义
➢新药的研究与设计 ➢指导剂型和药物传输系统的设计或改造 ➢为临床安全用药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LOGO
40%因不适宜的药动学特性被淘汰 仅10%进入临床
LOGO
F.H. Dost, 1953, 1st pharmacokinetics book
Nelson, 1961, 1st English language review, “the Kinetics of Drug Absorption, Distributiபைடு நூலகம்n,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一).拉普拉斯变换表
将某些函数的表达式,采用拉普拉斯积分导出 了这些函数表达式的拉普拉斯变换,而造出了 拉普拉斯变换表,查表可省略积分步骤.
LOGO
LOGO
LOGO
(二).常微分方程的解
1
将方程中的 每一项取拉 氏变换
2
解所得拉氏 变换的代数 方程
3
求出代数方 程解的逆变 换(查表)
LOGO
(3) 多室模型 (multicompartment model):在二室模型的外室 中又有一部分组织、器官或细胞内药物的分布更慢,则可以从外 室中划分出第三隔室。分布稍快的为“浅外室”,分布慢的为 “深外室”。可按这种方法将体内处置速率有多种水平的药物划 分为多室模型。
LOGO
* Physiological pharmacokinetic model *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link model
1.药物动力学的研究领域
LOGO
2.药物动力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 生物药
剂学
临床
药学
药剂学
药物动力学
药理学
药物 化学
LOGO
3. 药物动力学研究意义
➢新药的研究与设计 ➢指导剂型和药物传输系统的设计或改造 ➢为临床安全用药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LOGO
40%因不适宜的药动学特性被淘汰 仅10%进入临床
LOGO
F.H. Dost, 1953, 1st pharmacokinetics book
Nelson, 1961, 1st English language review, “the Kinetics of Drug Absorption, Distributiபைடு நூலகம்n,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一).拉普拉斯变换表
将某些函数的表达式,采用拉普拉斯积分导出 了这些函数表达式的拉普拉斯变换,而造出了 拉普拉斯变换表,查表可省略积分步骤.
LOGO
LOGO
LOGO
(二).常微分方程的解
1
将方程中的 每一项取拉 氏变换
2
解所得拉氏 变换的代数 方程
3
求出代数方 程解的逆变 换(查表)
LOGO
(3) 多室模型 (multicompartment model):在二室模型的外室 中又有一部分组织、器官或细胞内药物的分布更慢,则可以从外 室中划分出第三隔室。分布稍快的为“浅外室”,分布慢的为 “深外室”。可按这种方法将体内处置速率有多种水平的药物划 分为多室模型。
LOGO
* Physiological pharmacokinetic model *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link model
《药物动力学》课件

药物动力学PPT课件大 纲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药物动力学模型
04
药物动力学概述
02
药物代谢过程
03
药物动力学参数
05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上 的应用
06
添加章节标题
药物动力学概述
药物动力学的定义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 的行为和作用机制
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 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 科学
药物动力学的发展历程
19世纪初:药物动力学概念提出 19世纪末:药物动力学理论初步形成 20世纪初:药物动力学实验方法建立 20世纪中叶:药物动力学模型建立 20世纪末:药物动力学计算机模拟技术发展 21世纪初:药物动力学与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交叉学科融合
药物代谢过程
药物的吸收
吸收途径:口服、 注射、吸入等
药物动力学参数
表观分布容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概念:表观分布容积是指药物在体内分布的体积,通常用Vd表示
计算方法:Vd=Dose/Cmax,其中Dose为给药剂量,Cmax为最大血药浓度
影响因素:药物的脂溶性、血浆蛋白结合率、组织亲和力等
临床意义:表观分布容积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参数,对于药物剂量设计和给药方案制定具有重 要意义。
给药方案的制定和优化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上的应用:根据 药物动力学原理制定给药方案
给药方案的优化:根据患者的个体 差异和病情变化进行优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给药方案的制定:考虑药物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实例: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
药物疗效的评估和预测
药物动力学模型:描述药 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过程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药物动力学模型
04
药物动力学概述
02
药物代谢过程
03
药物动力学参数
05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上 的应用
06
添加章节标题
药物动力学概述
药物动力学的定义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 的行为和作用机制
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 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 科学
药物动力学的发展历程
19世纪初:药物动力学概念提出 19世纪末:药物动力学理论初步形成 20世纪初:药物动力学实验方法建立 20世纪中叶:药物动力学模型建立 20世纪末:药物动力学计算机模拟技术发展 21世纪初:药物动力学与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交叉学科融合
药物代谢过程
药物的吸收
吸收途径:口服、 注射、吸入等
药物动力学参数
表观分布容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概念:表观分布容积是指药物在体内分布的体积,通常用Vd表示
计算方法:Vd=Dose/Cmax,其中Dose为给药剂量,Cmax为最大血药浓度
影响因素:药物的脂溶性、血浆蛋白结合率、组织亲和力等
临床意义:表观分布容积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参数,对于药物剂量设计和给药方案制定具有重 要意义。
给药方案的制定和优化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上的应用:根据 药物动力学原理制定给药方案
给药方案的优化:根据患者的个体 差异和病情变化进行优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给药方案的制定:考虑药物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实例: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
药物疗效的评估和预测
药物动力学模型:描述药 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半衰期(half life,t1/2)
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 t1/2=0.693/ke 意义: 1.按一级动力学消除t1/2为一常数 2.根据t1/2可参考确定给药的间隔时间
34
3.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经5个t1/2后体内 药物基本消除干净。
4.按1个t1/2给药一次,经5个t1/2可基本达到稳 态血药浓度。
22
(一)肾脏排泄
1.肾小球滤过:乙酰唑胺、呋塞米 2.肾小管分泌
竞争性分泌:丙璜舒 3.肾小管重吸收
pH值偏酸:酸性药物解离少,重吸收多; 碱性药物解离多,重吸收少。
巴比妥类(弱酸性)中毒时,应碱化还是酸化 尿液?
23
肝肠循环
(Enterohepatic
recycling)
经胆汁排泄的药物 部分可经过小肠上皮吸收 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的过 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1
目的与要求
1.掌握:药动学基本概念。 2.熟悉 药物消除动力学的方式和特点。 3.了解 体内药物的药时关系及意义。
2
药物代谢动力学 ( pharmacokinetics )
是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药物在机体内 量变规律的科学。
5.肾功不良者, t1/2可延长。
35
按零级动力学消除: t1/2=0.5C0/k0 零级动力学消除药物的血浆半衰期与血浆药物 的初始浓度呈正比。
36
(六)清除率:指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表观 分布容积的部分,即每分钟有多少毫升血 中药量被清除(单位ml · min · kg-1)。 CL=CL肾脏+CL肝脏+CL其它 CL=Vd·Ke 或 0.693·Vd/t1/2 或 CL=FD/AUC
3
血管或
体
血管外
作用部位
外
分布 体循环
吸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
游离型药物
排泄
结合型药物 肝脏
代谢型
生物转化 肠肝循环
胆囊
小肠
4
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absoption) 二、分布(distribution) 三. 代谢 (metabolism) 四. 排泄(excretion)
5
吸入 口服 舌下
6
定义: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 和组织的过程.
影响因素: (一)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二)器官血流量:再分布 (三)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碘
12
(四) 体液的pH和药物的解离度
细胞内pH 7.0
细胞外7.4
(五)体内屏障
13
1.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2.分子量变大不易转运 3.有饱和限度 4.有竞争抑制现象
②药物浓度越高消除量越大 ③药物的半衰期恒定不变 ④经5个半衰期后体内药量基本消除干净
31
2、零级消除动力学(恒量消除) 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
基本公式:Ct=-kt+C0 特点:
①药物消除按恒量衰减 ②药物的半衰期不恒定 ③少数药物开始可为零级,随后按一级消除
32
3、非线性消除 阿司匹林
33
肝脏
门静脉
胆管
消化道 排泄
24
第二节 药物的速率过程
(一)血药浓度的时间曲线 (二)时间曲线的意义
25
峰浓度(Cmax) 一次给药后的最高浓度 此时吸收和消除达平衡
曲线下面积 反映药物体内总量
AUC
Area under curve
hrs
26
二、 药动学的基本参数及意义
一 消除半衰期 二 清除率 三 表观分布容积 四 生物利用度
20
肝药酶:存在于肝脏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 主要酶系统.
肝药酶诱导剂: 使肝药酶活性增加的药物 如巴比妥,苯妥英钠等.
肝药酶抑制剂:使肝药酶活性降低的药物 如异烟肼,氯霉素等.
21
四、 排泄(excretion)
定义:药物的原形或其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 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转运过程.
(一)肾脏排泄 (二)胆汁排泄:肝肠循环 (三)其他:乳腺排泄、唾液、泪水或汗液排泄等。
27
(一)生物利用度(fraction of bioavailability,F)
非血管给药时,药物制剂实际吸收进入血液循 环的药量占所给总药量的百分率。 生物利用度(F)=A/D×100% 意义:意义: 1.F与药物的作用速度和强度呈正比关系 2.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生物等效性的重要指标
28
(二)、表观分布容积 指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 与血药浓度的比值(Vd或 V) Vd=D/C Vd非体内生理空间 意义:药代动力学参数
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肝脏或肠壁时就发 生代谢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9
首过消除
肠壁
检测部位
代谢 粪
代谢
吸收过程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内检测部位
10
舌下给药:由舌下静脉,不经肝脏而直 接进入体循环, 适合经胃肠道吸收时易 被破坏或有明显首过消除的药物。如硝 酸甘油、异丙肾上腺素
11
二、分布(distribution)
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血药浓度 越高,Vd越小反之,Vd越大。
29
(四)药物消除动力学
是指药物在体内的消除动态规律。 公式:
dC ------= KCn
dt
当n=1时 为一级动力学 当n=0时 为零级动力学
30
1、一级消除动力学(恒比消除) 在单位时间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成正比
基本公式:Ct=C0e-Ket 特点:①药物衰减按恒比衰减
注射给药
分为静脉注射,肌肉注 射,皮下注射,血药浓
度静脉>肌注>皮下
局部给药
目的是在 皮肤、眼、 耳、鼻喉 和阴道等 部位产生 局部作用
7
吸入:气体和挥发性药物经呼吸道直接由 肺泡表面吸收,产生全身作用的给 药方式,如吸入麻醉药(乙醚)等
8
首过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
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之间的屏障
18
脐带 脐静脉
胎盘隔 绒毛间隙
脐动脉 绒毛干
羊膜 平滑绒毛膜
壁蜕膜
基蜕膜
子宫肌层 子宫静脉 子宫螺旋动脉
胎盘结构与血液循环
细胞滋养层壳 19
三、 代谢 (metabolism)
(一)定义:机体对药物的化学处理过程。 (二)代谢部位:肝
1.作用降低或消失 2.作用或毒性增强 (三)代谢过程: Ⅰ相: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Ⅱ相:结合反应
14
pr
pr
华法林 +保泰松
pr 保泰松 + 华法林
出 血
15
1.血眼屏障(blood- eye barrier) 2.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 3.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s
16
血脑屏障 Blood Brain Barrier
17
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