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部教案(定稿)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部教案(定稿)1. 教学目标•能够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能按照要求吟诵诗歌。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够听懂老师的指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教学准备•课文教材《小白兔和小灰兔》•多媒体投影仪•黑板、彩色粉笔•学生课堂练习册•学生课外阅读书籍3. 教学内容3.1 课文学习•第一课时:复习上节课内容,讲解生词,练习朗读。
•第二课时:分段理解课文,找出关键信息,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课时: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体会文中情感,朗诵诗歌。
•第四课时:分角色朗读课文,设置情境模拟对话,加深理解。
3.2 语言点讲解•介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和注意事项。
•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拓展学生词汇量。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
3.3 课外拓展•带领学生朗读其他相关内容的诗歌或故事。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4. 教学步骤4.1 第一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查作业。
2.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生词,讲解生词的意义。
3.教师朗读课文示范,学生跟读。
4.学生分组练习朗读,纠正发音、语调错误。
4.2 第二课时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找出重点信息。
2.小组讨论,条理清楚地表达课文内容。
3.整合各组观点,带领学生理解课文整体内容。
4.3 第三课时1.学生细读课文,体会情感变化和角色性格。
2.学习诗歌部分,教授吟诵技巧。
3.进行朗诵活动,展示学生吟诵成果。
4.4 第四课时1.分角色朗读课文,模拟对话情景。
2.设计情景对话题材,让学生自由表达。
3.总结课文,梳理课程内容,展示学习成果。
5.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相关习题。
2.背诵课文或诗歌。
3.阅读课外相关故事,并写下读后感。
6. 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表现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热情。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语言点的巩固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案,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ɑi ei ui》集体备课课时备课

音就是复韵母ɑi的读音(课件出示ɑi)。
——像这样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韵母叫复韵母。
——读ɑi的时候,先张大嘴巴做出ɑ的口形,快速滑向i的口形,口形由大到小有变化。
(2)正确认读“ɑi”的四声和标调
规则。
āi ái ǎi ài
ai标调规则:见ɑ先标ɑ,声调帽子真奇怪,有ɑ在,把帽戴。
(3)正确拼读下列音节。
nǎi ɡāi tái kāi cāi ɡuāi
huài kuài
3.迁移方法,学习ei和ui。
(1)用学“ɑi”的方法试着读一读“ei”和“ui”。
——它们都是从前一个音快速滑向后一个音。
(2)想一想:它们的四声应该怎样读?调号标给谁?
——ei的调号标在e上。
——ui的调号标在i上。
小结标调规则:
声调帽子真奇怪,
有ɑ在,把帽戴,
ɑ不在,o、e戴,
要是i、u一起来,
谁在后边给谁戴。
(3)正确拼读带ei、ui的音节。
正确读出复韵母ai的读音和四个声调
1.学法迁移根据ai的学习方法准确拼读ei和ui。
2.能够根据标调儿歌正确区分ai ei ui的四个声调。
能把声调符号写得规范
《ai ei ui》预学单
《ai ei ui》共学单
【学习任务】
先自主练读,再进行小组合作,互相帮助,练习拼读音节吧!
《ai ei ui》研学单课下把新学的儿歌《洗手歌》读给家人听。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教案完整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一年级第三单元集体备课6、静夜思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
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3、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时间:1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I、引言;小朋友,你们在一年级时学过古诗,在电视里、在课外阅读中也曾欣赏过古诗,谁能将你学过的古诗吟诵给大家听呢看来,大家对学古诗有着浓厚的兴趣。
今天,老师带大家再学一首。
2.出示插图,播放音乐,说说图意。
3.板书课题,学习“静、夜”这两个生字。
理解“思”。
(板书:思念)(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简介作者李白。
2、自由读古诗,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认记生字。
4、齐读课文。
(三)抓住词语,理解诗意学习第一、二行诗。
(1)指名读。
(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井栏前洒满了银白色的月光。
)(3)边读边想象我们在中秋节的夜晚观察到的景色,说说明亮的月光在地上是什么样的。
(明亮的月光照在地上很亮。
)(4)过度:诗人看到月光照在井栏前那么亮,以为是什么(5)理解“疑”。
(以为)你见过“霜”吗回忆初冬时看到的霜是什么样的。
(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6)指名讲述前两行诗意。
(7)小结:诗人把照在井栏前的月光当成了冬天的霜,可见月光是多么明亮、洁白。
看到这些,诗人想到了什么学习第三、四行诗。
1.指名读后两行诗。
2.说说“举头”的意思,看图理解“举”(板书:举;抬),说说“望”的近义词,能把“望明月”改成“看明月”吗3.第四行诗哪个词意思与“举头”相反(低头)4.师解释“故乡”后,指导学生口头练说:我的故乡是。
我的故乡有。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稿】

一上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目标与内容】1. 以“拼拼乐”为主题,在玩中学习。
正确认读8个复韵母,9个鼻韵母, 即5个前鼻韵母、4 个后鼻韵母,以及1个特殊韵母;正确认读6 个整体认读音节。
继续巩固两拼、三拼音节拼读法。
正确书写音节词。
2. 借助拼音,认识“妹”“奶”等15 个生字。
3. 诵读《洗手歌》《欢迎台湾小朋友》等5 首儿歌以及“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小鸟念书》。
在诵读儿歌等的过程中巩固拼读的技能。
4. 通过“语文园地三”读记字母表,能区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通过归类练习,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任务群框架】【任务群设计思路】本单元重点学习复韵母,其中前鼻韵母、后鼻韵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通过情境图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突破复韵母发音的学习难点;通过游戏、体验等活动形式掌握前、后鼻音的发音特点。
本单元教学强调拼音学习的综合性,通过游戏区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复韵母字形等细微差别;将拼读分类融入秋游的情境中,将”车”的词语和分类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呈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材在编排时,将拼音与识字的学习相结合,既加强了两者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元设计充分利用情境图的资源,创设"拼拼乐”的学习情境,通过“拼音开花”"拼音回家”"快乐拼吧”三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突显拼音学习的情境性、活动性与趣味性。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情境,在设计中增加了儿歌、游戏与绘本推荐内容,尽可能让学习和学生的生活连接,帮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诵读儿歌、阅读绘本,受到人文熏陶。
【单元活动框架】【单元设计说明】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复韵母、韵母的读音及拼读。
继前一单元“玩拼音”之后,创设“拼拼乐”的情境,开展学习活动。
把汉语拼音的学习置于“玩”的大主题中,一方面是考虑到第二单元拼音的学习较第一单元来说,已是拼读为主;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让拼音学习充满游戏的趣味,让拼音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关联,让学生在玩中学,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一年级第三单元集体备课6、静夜思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
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3、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时间:1课时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激发兴趣I、引言;小朋友,你们在一年级时学过古诗,在电视里、在课外阅读中也曾欣赏过古诗,谁能将你学过的古诗吟诵给大家听呢?看来,大家对学古诗有着浓厚的兴趣。
今天,老师带大家再学一首。
2.出示插图,播放音乐,说说图意。
3.板书课题,学习“静、夜”这两个生字。
理解“思”。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简介作者李白。
2、自由读古诗,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认记生字。
4、齐读课文。
抓住词语,理解诗意学习第一、二行诗。
(1)指名读。
(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井栏前洒满了银白色的月光。
)(3)边读边想象我们在中秋节的夜晚观察到的景色,说说明亮的月光在地上是什么样的。
(明亮的月光照在地上很亮。
)(4)过度:诗人看到月光照在井栏前那么亮,以为是什么?(5)理解“疑”。
(以为)你见过“霜”吗?回忆初冬时看到的霜是什么样的。
(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6)指名讲述前两行诗意。
(7)小结:诗人把照在井栏前的月光当成了冬天的霜,可见月光是多么明亮、洁白。
看到这些,诗人想到了什么?学习第三、四行诗。
.指名读后两行诗。
2.说说“举头”的意思,看图理解“举”,说说“望”的近义词,能把“望明月”改成“看明月”吗?3.第四行诗哪个词意思与“举头”相反?4.师解释“故乡”后,指导学生口头练说:我的故乡是。
我的故乡有。
5.指名讲述后两行诗意。
想象练说,揭示诗情.诗人站在窗前,想到这轮明月此时不仅照着自己,也正照着故乡,照着故乡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不由得想起故乡。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备课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第三单元整体备课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静夜思》、《小小的船》、《阳光》、《影子》、《比尾巴》和语文园地三,在语文园地三里面有个口语交际这样做不好,本单元以生活常识为主题,让学生从课文中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并且了解一些生活小常识,增加学生的生活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
二、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结合图文理解内容。
2.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句子。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4.认识54个生字,其中会写18个字,学会笔画和偏旁。
5.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1.会写本单元18个生字,会认54个生字。
2.背诵古诗《静夜思》,背诵课文《小小的船》《阳光》《影子》《比尾巴》四篇课文。
四、突破措施1.利用卡片、儿歌等帮助学生识字,以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 教学本组教材,要以情入手,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自由地感受、思考、表达、创造。
3.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以“读”为主线,在充分的读和背中悟情,积累,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从而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欲望。
五、课时安排《静夜思》2课时《小小的船》2课时《阳光》2课时《影子》2课时《比尾巴》2课时《语文园地三》2课时口语交际——这样做不好一课时共计:13课时6 静夜思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四个字,认识两个偏旁“亠、攵”。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通过看图和诵读,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把自己看到的夜空说给同学听,培养观察与说话的能力。
课前准备描绘宁静月夜的图画,小黑板、头饰;布置学生观察晴朗的夜空。
一、导入激趣1.交流观察晴朗夜空的内容和感受。
同学们观察了晴朗的夜空,现在请你们在四人小组中说美妙的夜空。
a.小组交流。
b.推选代表或自荐上台说一说。
让大家也感受c.出示课文插图“我会说”。
一年级语文上册3《口耳目》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语文学科集体备课
学校: 年级:一年级使用时间: 主备人课型新授课使用人
课题3《口耳目》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本课是看图识字,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会认“口、耳”等7个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
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掌握字形。
教学难点: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
学
准
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二次备课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口、耳”等7个字。
2. 认识人体有关的部位,了解相关动作规范。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第一幅插
图,说说图中人物在干什么?预设1:“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
边欣赏美丽的花。
”预设2:“一位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说:
‘这朵花也要开放了!’”预设3:“小男孩走过来挥着手”。
一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是第二个拼音单元,学习内容包括8个复韵母、1个特殊韵母、5个前鼻韵母、4个后鼻韵母和6个整体认读音节。
每课除了韵母及音节拼读外,还安排了词语、儿歌、要求会认的生字和要求书写的音节词,将识字与拼音的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
教材图文并茂,在韵母、词语、儿歌部分配有整合的情境图,分别以相应的事物提示韵母的发音、词语和儿歌的大意。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教学要点
汉语拼音◎正确认读ɑi、ei、ui等8个复韵母,1个特殊韵母er,ɑn、en 等5个前鼻韵母,ɑnɡ、enɡ等4个后鼻韵母,ye、yue等6个整体认读音节;掌握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正确拼读由复韵母组成的音节。
◎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5个音节词,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通过比较,区分读音相近的音节,读准音节;能辨别ie和ei、iu和ui这2组形近的复韵母。
◎读记声母表、韵母表和整体认读音节表;能区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知道自己的名字是由哪些音节组成的。
字词识写◎认识“妹、奶”等15个生字,增强主动识字的兴趣。
◎会拼读“mèi mei、nǎi nɑi”等15个音节词。
◎能正确拼读常用物品的音节词。
◎会读由“车”组成的7个词语,会说与“车”有关的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静夜思》、《小小的船》、《阳光》、《影子》、《比尾巴》和语文园地三,在语文园地三里面有个口语交际这样做不好,本单元以生活常识为主题,让学生从课文中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并且了解一些生活小常识,增加学生的生活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
解读:
《静夜思》---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
背景图是诗句内
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小小的船》---这是一篇韵文。
语言优美,形象生动。
韵文中形象的
比喻,奇妙的想象,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
《阳光》--- 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
带来的生机和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
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景,它让孩子们明白,这一切都
是阳光的功劳。
没有阳光,就没有生机蓬勃的世界,让孩子们充分感受
阳光的美好和宝贵。
课文插图形象鲜艳,语言简洁流畅,富有童真童趣,
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
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影子》--一这一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征,读起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非
常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比尾巴》--本篇短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全文读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
课时安排:静夜思、、、、、、、2课时
小小的船、、、、、、2课时
阳光、、、、、、、2课时
影子、、、、、、、2课时
比尾巴、、、、、、、2课时
语文园地三、、、、、2课时
口语交际——这样做不好、、、、、、1课时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静夜思》、《小小的船》、《阳光》、《影子》、《比尾巴》和语文园地三,在语文园地三里面有个口语交际这样做不好,本单元以生活常识为主题,让学生从课文中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并且了解一些生活小常识,增加学生的生活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
教材解读:
《静夜思》---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
背景图是诗句内
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小小的船》---这是一篇韵文。
语言优美,形象生动。
韵文中形象的
比喻,奇妙的想象,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
《阳光》--- 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
带来的生机和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
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景,它让孩子们明白,这一切都
是阳光的功劳。
没有阳光,就没有生机蓬勃的世界,让孩子们充分感受
阳光的美好和宝贵。
课文插图形象鲜艳,语言简洁流畅,富有童真童趣,
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
教学建议:《画》在教学时应突出“以读为本”,强调“读中感悟”,落实“读中积累”。
理解诗意是本文的难点,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比如学生的生活实际,课文的插图等,让学生思考:诗中的“山有色”,那么山会是什么颜色?流水的声音应该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诗中却说“水无声”呢?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用不同角色来表演朗读,在游戏中,孩子会不自觉地背诵上来这首小诗。
学生第一次接触反义词,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反义词,说出一些他们知道的反义词。
《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好书本上现有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同时本文中有两出语言训练点我们不能忽略,一处是“两岸树木密”,让学生懂得“密”在此处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长得密?”使学生地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同步。
第二处是“绿油油”这种格式的词语是第一次出现,也可进行拓展训练。
最后,让学生说说画画,让水乡变得更美丽。
《哪座房子最漂亮》:本文的理解应以“最漂亮”展开,感知“漂亮”,理解“漂亮”,表达
“漂亮”,创造“漂亮”。
说说你心中想象的漂亮房子后,找找课文中写房子的句子,并模仿课文中的句式练习说话。
也可以画出你心目中漂亮的房子。
读课文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天赋。
留给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后,让学生用手指指着画面,学着导游的样子,配上诗句,说说做做。
《爷爷和小树》课文有三个自然段五句话,写天冷了,爷爷爱护小树,照顾小树;天热了,小树给爷爷遮挡烈日,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文字活泼,富有情趣,且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
根据课文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本课第一课时可通过“看、读、演、议”进行教学。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应该爱护小树,初步懂得一些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参加讨论并且发言。
知道“衣裳”、“绿伞”在句子里指的是什么;知道“爷爷真好”、“小树真好”的原因。
教材只是例子,可以灵活运用,借助文中直观形象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对话的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小树和爷爷的关系怎样?.如果没有人的帮助,小树会怎样?树木会给人带来什么好处?.你帮树木做过什么?今后打算帮助树木做点什么?
课时安排:静夜思、、、、、、、2课时
小小的船、、、、、、2课时
阳光、、、、、、、2课时
影子、、、、、、、2课时
比尾巴、、、、、、、2课时
语文园地三、、、、、2课时
口语交际——这样做不好、、、、、、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