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三顾茅庐》基础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三顾茅庐”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三顾茅庐”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

(14分)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备由是诣亮诣太守说如此 B.欲信大义于天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将军既帝室之胄无丝竹之乱耳 D.信义著于四海皆以美于徐公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5分)(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10.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4分) 11.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主编的《》一书。

(2分) [答案](一)(14分)8.(3分)A 9.(5分)(1)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

(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猖蹶”1分。

)(2)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

(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殆”1分。

) 10.(4分)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

(2分) 11.(2分)司马光《资治通鉴》(出现错别字不给分)(兰州市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

《三顾茅庐》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顾茅庐》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顾茅庐》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

”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

”遂转入后堂。

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

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导。

”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

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

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

”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

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假设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2022年部编版语文《三顾茅庐》考点与同步练习附答案

2022年部编版语文《三顾茅庐》考点与同步练习附答案

23 三顾茅庐◎文章主旨本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地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假设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及诸葛亮的雄才大概 . ◎结构图示{第一部分(1):刘备欲三顾诸葛亮,张飞等人劝阻第二部分(2):刘备侍立阶下等待诸葛亮醒来第三部分(3~4):刘备与诸葛亮共谋天下大计◎查一查顿 -頓 ( ) -開 ( ) -懶 ( ) -貫 ( ) -經 ( ) -顧 ( ) -廬 ( ) -羅◎读一读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 ◎讲一讲"宋四家〞之三 - -米芾米芾是北宋书画家 .因举止 "颠狂〞,人称米颠 .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 .行、草书得力于|王献之,用笔俊迈豪放 .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 "宋四家〞 .存世书作有<苕溪诗><蜀素帖>等 .查一查:开懒贯经顾庐罗1.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并把它正确、标准地书写在田字格内.以下加点字注音.拜谒.()失礼.()如雷贯.耳()纶.巾() 傲.慢() 经.世奇才()疏.懒() 愧赧.() 思贤假设渴.()3.根据拼音写汉字.(一)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孔明曰: "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xié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峰.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豪.杰()诸.侯()xié()天子(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3)诸葛亮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审.得入览否(审查)诚.不可与争锋(确实)C.外结孙权,内修政理..(政|治)图.也(谋取)()A.诚如是,那么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翻译: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就可以复兴了.B.欲伸大义于天下 .翻译:我想在天下伸张正义.C.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翻译:不仅依靠的是天时,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D.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翻译:可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贪图.7.名著阅读."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①>的开篇词,该书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书中对多场战役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其中以少胜多,奠定了魏蜀吴三分鼎立格局的著名战役是②.围绕着这场战役,有不少故事为人们所熟知,比方周瑜与他手下的老将上演了一出苦肉计,由此演化出一个歇后语: "周瑜打③- -④.〞此外,还有群英会蒋干中计、庞统献连环计、⑤等多个精彩情节.8.有人用下面这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事迹,请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这副对联进行简要评析.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二)阅读课文第1、2段,答复以下问题.9.如何理解"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一举动?屡次写到刘备的谦恭态度,有什么作用?(三)阅读下文,答复以下问题.孔明以女衣辱仲达①且说孔明自引一军屯于五丈原,累令人搦战,魏兵只不出.孔明乃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盛于大盒之内,修书一封,遣人送至|魏寨.诸将不敢隐蔽,引来使入见司马懿.懿对众启盒视之,内有巾帼妇人之衣,并书一封.懿拆视其书,略曰: "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又何异哉!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②司马懿看毕,心中大怒,乃佯笑曰: "孔明视我为妇人耶!〞即受之,令重待来使.懿问曰: "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假设何?〞使者曰: "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 "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使者辞去,回到五丈原,见了孔明,具说: "司马懿受了巾帼女衣,看了书札,并不嗔怒,只问丞相寝食及事之烦简,绝|不提起军旅之事.某如此应对,彼言:‘食少事烦,岂能长久? ,〞孔明叹曰: "彼深知我也!〞主簿杨颙谏曰: "……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司马懿之言,真至|言也.〞孔明泣曰: "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众皆垂泪.自此孔明自觉神思不宁.诸将因此未敢进兵.③却说魏将皆知孔明以巾帼女衣辱司马懿,懿受之不战.众将不忿,入帐告曰: "我等皆大国名将,安忍受蜀人如此之辱!即请出战,以决雌雄.〞懿曰: "吾非不敢出战,而甘心受辱也.奈天子明诏,令坚守勿动.今假设轻出,有违君命矣.〞众将俱忿怒不平.懿曰: "汝等既要出战,待我奏准天子,同力赴敌,何如?〞众皆允诺.懿乃写表遣使,直至|合淝军前,奏闻魏主曹睿.睿拆表览之.表略曰: "臣才薄任重,伏蒙明旨,令臣坚守不战,以待蜀人之自敝;奈今诸葛亮遗臣以巾帼,待臣如妇人,耻辱至|甚!臣谨先达圣聪:旦夕将效死一战,以报朝廷之恩,以雪三军之耻.臣不胜激切之至|!〞④睿览讫,乃谓多官曰: "司马懿坚守不出,今何故又上表求战?〞卫尉辛毗曰: "司马懿本无战心,必因诸葛亮耻辱,众将忿怒之故,特上此表,欲更乞明旨,以遏诸将之心耳.〞睿然其言,即令辛毗持节至|渭北寨传谕,令勿出战.司马懿接诏入帐,辛毗宣谕曰: "如再有敢言出战者,即以违旨论.〞众将只得奉诏.懿暗谓辛毗曰: "公真知我心也!〞于是令军中传说:魏主命辛毗持节,传谕司马懿勿得出战.蜀将闻知此事,报与孔明.孔明笑曰: "此乃司马懿安三军之法也.〞姜维曰: "丞相何以知之?〞孔明曰: "彼本无战心;所以请战者,以示武于众耳.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安有千里而请战者乎?此乃司马懿因将士忿怒,故借曹睿之意,以制众人.今又播传此言,欲懈我军心也.〞(节选自<三国演义>,有删改) 11.孔明遣使送给司马懿巾帼女衣的目的是什么?司马懿上表魏主请战的目的又是什么?②④段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谈谈司马懿和孔明的笑各有何情味.13.选文刻画孔明和司马懿的形象都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从两人中任选一人,简要分析.②段画波浪线句涉及<三国演义>中一个有名的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15.请结合自身实际,任选角度,谈谈选文给你的启发.16.生活运用.【善积累,巧记忆】(1)学完本课后,第|一小组的同学收集了一组诗句,请你根据上句,写出下句.三顾频烦天下计,.【赏图片,话主题】(2)第二小组的同学收集了下面两幅图片,请欣赏并写出每幅图片的标题.图一:图二:【展自我,巧劝说】(3)第三小组的同学在讨论中,小|王同学举手发言: "我不喜欢图二的那种方式,显得轻浮,自己送上门,感觉自己没什么能力似的.〞如果你是小|王的同学,该如何劝说他?17.微写作.<三顾茅庐>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可谓匠心独特,作者运用议论,对人物进行了高度评价,下面请你也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写一段对人物评价的文字.【课文片段】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技法点评】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赞美.教师详解详析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lǐɡuànɡuānào jīn g shūnǎnkě3.恤鄙塞箪4.(1)háo zhū挟(2)争峰-争锋(3)联吴抗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5.[解析] A"审〞的意思是明白,知道.6.[解析] D正确的翻译应为:可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7.①三国演义②赤壁之战③黄盖④一个愿打,一个愿挨⑤诸葛亮草船借箭(或:舌战群儒、借东风、曹操横槊赋诗、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等.)8.(例如)对联巧妙地运用了数字和五个方位(东西南北中)、五行(金木水火土),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事迹,对仗工整自然.对联里涉及的情节如下:①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②排八阵:摆设八阵图.③六出:六出祁山.④七擒:七擒孟获.⑤酬三顾: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⑥取西蜀:攻取西蜀.⑦定南蛮:平定南方叛乱.⑧东和:东和孙权.⑨北拒:北拒曹操.⑩用火攻:指赤壁之战.9.这一举动,表现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谦恭和诚意.10.一方面写出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诚心,另一方面从侧面交代了诸葛亮的"不俗〞.11.[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从第①段开头句及孔明修书的内容可以看出孔明的目的.从第④段结尾处孔明的解释,可以看出司马懿上表魏主请战的目的.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即可.[答案] 羞辱、激怒司马懿和他手下将士,引魏兵出战.借魏主曹睿的命令,来管束请战的众将;懈怠蜀军军心.12.司马懿:成心装笑,掩饰内心的愤怒.孔明:识破司马懿计谋的自信的笑,笑中也带有一丝无奈.13.(例如)孔明:通过描写孔明的神态和语言,写孔明给司马懿送巾帼女衣、书札的事,正面刻画孔明足智多谋、事必躬亲的形象;通过写孔明手下及司马懿和魏将等人的表现,侧面突出孔明形象.14.刘备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孔明招到白帝城,将儿子刘禅托付给孔明.15.[解析] 此题考查个性感悟.可以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质入手答复,也可以从司马懿忍辱负重的精神答复,还可以从遇事要多动脑、冷静对待的角度答复.[答案] 例如一:做人做事要像诸葛亮那样尽心竭力、鞠躬尽瘁.例如二:遇到事情要冷静,学会忍耐,三思而后行.16.(1)两朝开济老臣心(2)图一:三顾茅庐图二:毛遂自荐(3)例如:小|王,你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在社会飞速开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学习毛遂自荐的精神,自告奋勇,敢于展示自己的实力,这样我们才能把自己的才能开展到极致.17.例如: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第二课时一、选择题1.以下语句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B.盖余之勤且艰假设此C.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D.岂他人之过哉2.以下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属临别赠言.B.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C.文章起笔就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下基调.D."盖余之勤且艰假设此〞的作用是启下,引出下文的比照.3.以下文言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译文: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B.德隆望尊.译文:道德高尚,名望很大.C.援疑质理.译文:提出疑难,询问道理.D.负箧曳屣.译文:背着衣被,拖着书箱.4.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以:因为.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凭借.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尚且,况且.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之:的.5.以下说法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编著.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至|春秋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它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局部,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C.序,一种文体,一般分为书序和赠序.赠序,具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多推崇、赞许、勉励之词,如<送东阳马生序> .D.<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后失败的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对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6.以下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新闻报道的特点是内容真实、时效性强、语言简明,分消息、通讯、特写等类型,<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一篇通讯.B.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告诫年轻人要刻苦学习,至|今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C.<平凡的世|界>展现了黄土高原古朴的民风、独特的习俗,表现了主人公淳厚朴实的品质、坚决的人生目标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D.英国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在<再塑生命的人>中,真实记叙了莎莉文老师耐心教育"我〞并使"我〞成长进步的感人事迹.7.以下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B.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那么又请焉.D.余那么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8.下面加点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砚.冰(yàn )耄.老(mào )嗜.学(shì )俟.其欣悦(sì )B.硕.师(shuò )裘.葛(qiú )逾.约(yú )既加冠.(guān )C.皲.裂(jūn )叱咄.(duō )冻馁.(něi )负箧.曳屣.(qiè xǐ )D.媵.人(yǐng )容臭.(chòu )为贽.(zhì )以衾.拥覆(qīn )9.以下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孙权劝学>一文提到了"治经〞. "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西游记>的回目中,屡次提到了"金公〞"木母〞. "金〞"木〞是五行概念. C.<论语>中的"不惑〞之年和"耳顺〞之年,分别指的是"四十岁〞和"五十岁〞. D.<送东阳马生序>中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一句. "既加冠〞,指男子已成年. 10.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B.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C.烨然假设..人..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D.礼愈至.|.至.|.那么无可用11.以下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为哪一项()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12.根据课本,以下古诗文默写有错误的两项是(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有求于|王.四境之内莫不为|王.B.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簌此都寂,但余钟馨音.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E.波涛如怒,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F.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13.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捕蛇者说>中的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通常是为了说明一种道理,<与朱元思书>的书是指书信.B.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C.鲁迅作品的主题有的轻松,如<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社戏>叙写的是童趣;<呐喊>中的<故土>、<孔乙己>反映的那么是社会的病态.D.武松是绿林好汉中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替兄报仇,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风雪山神庙,血溅鸳鸯楼,一步步被逼上梁山.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字词书写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一时读书容易,坚持不懈却不易做到.毕竟读书对人的影响和成效不会一蹴而就、立gān见影.正因为如此,才更考验人的耐心与定力,才更需要我们心无旁骛与专注执着.一句话,读书贵在坚持、难在坚持,也成在坚持.但凡读书终有所成的人无一不是从不间断读书的人.心浮气燥、浅尝zhé止不会也不可能有重要收获.因此,想要读有所获、读有所得、读有所成,就应该将读书作为每日成长所必需的精神养料去如饥似渴地吸吮.和摄取.(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立gān ( )见影浅尝zhé ( )止吸吮.( )(2 )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3 ) "一蹴而就〞中"就〞的意思是;"心无旁骛〞中的"骛〞的意思是.(4 )将文中画线句子改成肯定句.15.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俟.(______ )衾.(______ )嗜.学(______ )硕.师(______ )媵.人(______ ) 容臭.(______ ) 绮.绣(______ )耄.老(______ ) 冻něi (______ ) 遇其chì duō (______ )三、情景默写16.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假设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子默写17.默写.(1 )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_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____________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3 )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 . (李贺<雁门太守行> )(4 )____________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 )(5 )崔颢在<黄鹤楼>中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出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6 )<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求学艰难,但不羡慕他人并苦中有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余之勤且艰假设此〞.18.按要求默写填空.(1 )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 .(2 )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 .(3 )说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 .(4 )同舍生"烨然假设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 .19.名句积累,可以提高文学素养,请补充完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将磨洗认前朝.②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不以千里称也.④余立侍左右,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⑤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现自己豁达开阔的心胸以及对世人美好祝愿的两句词是_________ ,__________ .⑥ "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清明时节雨纷纷〞 ,请你再写出两句含"雨〞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①低头乍恐丹砂落,_________ . (白居易<池鹤> )② __________ ,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③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 . (范仲淹<渔家傲> )④斯是陋室,_________ . (刘禹锡<陋室铭> )⑤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__________ . (林嗣环<口技> )⑥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 .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⑦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 . (________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⑧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__ ,________ . (李商隐的<无题> )五、比照阅读离别何以建,字字总关情.请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同是宣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胺比邻.无为在歧路,凡女共沾巾.[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元宋明初)宋濂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假设神人;余那么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盖余之勤且艰假设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参谋,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21.请给以下加点字标注读音.(1 )城阙.辅三秦(2 )以衾.拥覆22.以下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天涯假设..狂..比邻欣喜假设B.负.箧曳屣负.荆请罪C.久而乃和.曲高和.寡D.同舍生皆.被绮绣妇孺皆.知23.完成以下语句的翻译 .(1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事.翻译;寄居在旅店,________ ,________ .(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翻译:________ ,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4.比拟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阅读(甲) (乙)两局部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假设神人;余那么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盖余之勤且艰假设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蟬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假设不相类.然那么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那么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节选自<黄生借书说> ) 2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 )腰.白玉之环(_____ )(2 )媵人持汤.沃灌(_____ )(3 )故有所览,辄.省记(_____ )(4 )为.一说,使与书俱(_________ )26.以下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当余之.从师也/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假设不相类B.归而.形诸梦/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蕖> )C.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D.然那么...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然那么27.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2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28.(甲) (乙)两文都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试作具体分析.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那么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假设神人;余那么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盖余之勤且艰假设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二)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

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练习题

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练习题

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练习题第一篇: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练习题8.三顾茅庐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潺潺(juān chán)流水疏疏(shū sū)朗朗半晌(shǎng xiǎng)茅塞(sâ sài)顿开二、先填空,再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起伏:三()茅庐:青翠()滴:秀丽()人:群雄()争:茅塞()开:三、根据意思写词语1.对长者或宾客尊重而有礼貌。

()2.形容湖水十分的清而透明。

()3.形容环境稀疏敞亮。

()四、先将句子补充完整,然后选择加点词语,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1、他们来到隆中,只见山冈(),好像一条..()的卧龙。

2、刘备听了(),像拨开()见到了青天。

.3、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得到()一样啊!...第二部分阅读理解一、认真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做题。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亮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1、写近义词。

吩咐()等候()2、读了这段话,你觉得刘备对诸葛亮怀着怎样的态度?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用“~~~~”画出相应的语句。

3、如果你是诸葛亮,当你知道刘备在台阶下等了那么长时间,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写一写。

二、读了《三顾茅庐》你一定知道诸葛亮是怎样成为刘备的军师的,你还想了解诸葛亮吗?那就读读下面的短文吧。

诸葛亮治蜀诸葛亮是一个很有治理才能的政治家。

蜀国建立以后,益州地方的大地主、大官僚、地主豪强侵夺百姓,十分专横。

诸葛亮下令予以打击,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

有人劝诸葛亮说:“我们刚刚占据了益州,应当多行恩德。

”诸葛亮说:“只有赏罚分明,宽严并用,政治才能清明。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自测练习题附加答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自测练习题附加答案

三顾茅庐自测练习01积題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拜谒(■)纶巾(■)末冑(•)愧赧(■) 倾 tui ( )存 xU()殆尽(•)「疏 ldn( ) bl( )贱如雷guan ( )耳顿开mao ( )塞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窗外日迟迟• •磁:⑵未审得入览否■审:(3)不胜愧赧• •愧赧:(4)屏人促席■促:(3)奸臣窃命• •窃命:(6)而不知存恤• •存恤:⑺总揽英雄• •总览:(8)惟将军图之■图: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茅塞顿开。

• • • •B.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 • • •C.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 • • •D.片军队凯旋时,老白姓都箪食壶浆,热情地犒劳他们。

• • •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操已拥白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⑵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5.文学常识填空。

《三顾茅庐》选自《 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 ,名—,号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人,该小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6.“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 ”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7.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天下形势的?8.依据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对联的下联。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下联:__________________9.学习了本文后,同学们举行了一个“读名著,知三国”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你在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再写出三个。

五年级下册阅读训练《三顾茅庐》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阅读训练《三顾茅庐》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阅读训练《三顾茅庐》含答案①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

一天,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

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

”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不知道上哪儿去了。

”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

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

”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②回到驻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

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

刘备叫人立即备马。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诸葛亮字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

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

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

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③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

刘备打算三访孔明。

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

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

”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张飞满口答应。

④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

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

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好久,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

⑤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

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yè)见,都没有遇到。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三顾茅庐(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三顾茅庐(解析版)含答案

第24课三顾茅庐一、夯实基础1.识音拜谒( ) 纶巾( ) 末胄( ) 愧赧( ) 倾颓( ) 存恤( ) 殆尽( )疏懒( ) 鄙贱()如雷贯耳()顿开茅塞()【答案】拜谒(yè) 纶巾(guān)末胄(zhòu)愧赧(nǎn)倾颓(tuí)存恤(xù)殆尽(dài)疏懒(lǎn)鄙贱(bǐ)如雷贯耳(guàn) 顿开茅塞(máo)【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窗外日迟迟 (2)未审得入览否(3)不胜愧赧(4)屏人促席(5)奸臣窃命(6)而不知存恤(7)总揽英雄(8)惟将军图之【答案】(1)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2)审:明白,知道(3)愧赧:因羞惭而脸红(4)促:靠近(5)窃命:篡夺国家权力(6)存恤:爱惜,体恤(7)总览:广为延揽(8)图:考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

3.文学常识填空。

《三顾茅庐》选自,作者,名,号湖海散人,人,该小说以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答案】《三国演义》罗贯中本元末明初三国矛盾斗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掌握。

二、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拜谒(jié) 侥幸(jiǎo) 应诺(nuò) 昼寝(qǐn)B.拱立(gǒng) 傲慢(ào) 侍立(sì) 半晌(shǎng)C.纶巾(lún) 鹤氅(chǎng) 愧赧(nǎn) 鄙贱(bǐ)D.金帛(bó) 箪食(dān) 存恤(xù) 倾颓(tuí)【答案】D【解析】A.谒yè。

B.侍shì。

C.纶gu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昼寝 侍立 倾颓 峨冠搏带 如雷贯耳B.鄙贱 傲慢 失礼 安帮定国 经世奇才C.庸懒 拱手 诸侯 民殷国富 箪食壶浆D.教诲 草庐 仰卧 功盖寰宇 思贤如渴【答案】D【解析】A.搏→博。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全练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带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guàn()耳。

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nǎn()。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如雷guàn()耳晋谒.()愧nǎn()(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3)“疏”有下面三个义项。

文中“疏懒”的“疏”意思应为()A.分散 B.事物间距离大 C.疏忽,粗疏(4)画线句子对人物进行了_______描写,并使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B.汉室末胄,涿郡愚夫。

C. 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

D.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欲伸大义于天下。

译文: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B. 挟天子以令诸侯译文: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C.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译文:可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

D. 是殆天所以资将军。

译文:这是懈怠的天拿来资助将军的4.《三顾茅庐》节选自________,该书描写了________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作者__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

二、能力提升全练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

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

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训练
一、读一读,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时辰.( ) 晌.午( ) 策.略( ) 山冈.( )
没有见着.( ) 茅塞.顿开(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直接写诸葛亮雄才大略的句子有:()
2.反映刘备和诸葛亮之间关系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
3.文中写刘备访求诸葛亮也是从正、侧两方面入手的,正面是直接对刘备进行描写,这样的语句有:()
4.侧面是借助张飞的言行举止来反衬刘备的特点,这样的句子有:(),两个方面都反映了刘备()
参考答案
一、chen shǎnɡcèɡānɡzháo sè
二、1.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2.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3.(1)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2)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3)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
4.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