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可穿戴设备市场与技术趋势-2019版

合集下载

可穿戴设备的创新模式和发展趋势

可穿戴设备的创新模式和发展趋势

可穿戴设备的创新模式和发展趋势可穿戴设备近年来已经成为科技产业的焦点。

从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到智能鞋垫、智能外套,这些产品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在各种场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么,可穿戴设备的创新模式和发展趋势是什么呢?一、创新模式1. “裸眼3D”技术的创新目前,智能眼镜的主要功能是显示文字和图像,但是由于显示技术的限制,图像质量并不是很好,因此用户的体验并不太好。

这时,一种新的显示技术——裸眼3D技术应运而生。

与传统的3D技术相比,裸眼3D技术不需要佩戴3D眼镜就可以观看3D图像,用户可以在裸眼下观看3D内容,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2. 可穿戴医疗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可穿戴医疗设备正在被广泛关注。

据预测,到2020年,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市场规模将会达到232亿美元。

现在,人们已经可以通过智能手表或智能手机实时监测自己的心率、血糖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未来,医疗设备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医疗服务。

3. 综合化的可穿戴设备穿戴设备的开发已经不单是将各种传感器和计算元件集成到一个设备中,而是在一个设备中集成各种功能。

智能手环是典型的例子,它的功能可以包括计步、心率监测、睡眠监测、身体和锻炼监测等多个方面。

这种综合化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减少用户的使用成本和便携性,使得设备更加普及。

二、发展趋势1. 多样化的外观设计人们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因此在可穿戴设备的外观设计方面,定制化、多样化和美感化等趋势越来越明显。

现在很多可穿戴设备的外观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固定形式,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和人群,提供更加丰富、个性的外观设计。

2. 智能化的产品升级现在可穿戴设备的智能化程度逐渐提高,例如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可以连接手机,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数据。

这也带来了逐渐完善智能化产品升级的需求。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设备提供自动升级软件的功能。

当然,其中还包括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升级硬件的需求。

3. 与人工智能的紧密结合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穿戴设备也不例外。

2019年五大医疗可穿戴设备

2019年五大医疗可穿戴设备

五大医疗可穿戴设备CMEF以“医疗数字化时代”为主题,扰展会结束后的相关报道以及参与者的关注度中不难看出数字化变革的浪潮已经开始深刻地影响到医疗器械行业。

而那些使人流停滞、被人群簇拥的展位,常常能预示这个行业的未来——本届CMEF 的“热门产品”无一不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概念相关。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医疗可穿戴设备。

先带大家看一看2017年有哪些可穿戴设备广受大家的喜爱吧!Fever Scout蓝牙智能测温贴由美国硅谷VIVALNK基于eSkin电子皮肤技术研发而成的Fever Scout蓝牙智能测温贴,具备电子皮肤柔性,透气、可弯折等特质,支持持续佩戴使用。

其贴片外观呈闪电状,手感轻薄,可随意弯曲,对于喜欢拆、摔东西的孩子来说,显然是安全的。

使用时,父母将它帖附于孩子腋下,随后打开蓝牙,与智能手机相配对。

想要了解小孩的体温时,只需要打开app,Fever Scout就会报告宝宝当前的体温,测温精确度在±0.1℃之间。

Fever Scout还具备高温预警功能,父母可自行设置高温报警的温度值,当孩子体温达到设定的温度时,手机会立刻发出报警,让父母不用在夜间频繁起床去给孩子测量体温,可以和宝宝一起安心睡眠。

让宝宝健康的每一刻都能被妈妈随时掌握。

日前Fever Scout已经通过美国FDA和CE Medical国际认证。

Embrace智能腕带Embrace Watch是由美国初创公司Empatica,推出的一款专门为患有癫痫的病人设计的智能腕带,可以帮助预测癫痫发作。

腕带上布置有一些小型的电极,可透过皮肤传导微弱电流,然后测量汗腺受刺激情况,再与其他手段结合起来检测癫痫发作。

Embrace腕带可以检测患者的心理压力、睡眠、身体活动,在患者身体癫痫发病时,可以发出警报。

通过Embrace app(支持Android和IOS),警报会发送给家庭成员或者身边的护理人员。

iTbra 女性智能内衣iTbra是由初创公司Cyrcadia Health为女性研究开发的专门检测乳腺癌的智能内衣,该产品形状与运动胸罩类似,内置一系列温度传感器,检测方便且速度快于平常用的X光检测。

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

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

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智能可穿戴设备是一种新兴的消费电子产品,它结合了普通手表、腕带和其他包裹式电子设备的功能,使人们可以无线交互并控制不同的智能设备。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也迅速发展。

本文将分析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行业发展情况1.市场规模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用户对健康、运动等方面需求的增加,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快速增长。

根据国际IDC市场数据报告显示,全球穿戴设备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2019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总出货量超过了3.16亿台,比2018年增长了82.3%。

2.种类丰富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家居配件等。

这些设备能够监控人体的生理参数、提供位置服务、生物识别、心率检测等功能。

3.技术更新换代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一直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从最早的智能手表、手环发展到如今的智能眼镜、智能头盔等,这些设备不断完善功能,品质也在不断提高,向着更周期短、功能更强大、更为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二、未来发展趋势1.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在未来将面临更多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无论是健身、医疗、智能家居等领域,这些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智能设备来实现。

同时,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也将进一步向大众市场拓展,以满足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

2.技术更新换代未来,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技术将不断更新换代,向着更为智能化、人性化、可控性更强的方向发展。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传输速度将得到大幅提升,未来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将会更为智能化、具有更强的人工智能技术。

3.品牌竞争加剧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品牌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品牌竞争加剧。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和不断的创新,未来品牌之间的竞争也将日益激烈,只有品质更强、更为智能化、人性化的设备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医疗器械的发展趋势

医疗器械的发展趋势

医疗器械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医疗器械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从技术、设计和市场需求等方面讨论医疗器械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趋势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医疗器械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智能医疗器械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实现自主诊断和治疗,提高医疗效率和精准度。

2. 远程监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远程监测技术将逐渐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

通过传感器和通信技术,医生可以远程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纳米技术: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将在医疗器械的研发和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纳米技术可以制造出更小、更精确的医疗器械,如纳米机器人,在人体内进行精确治疗,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二、设计趋势1. 人性化设计: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医疗器械的设计也越来越注重人性化。

医疗器械的设计要考虑患者的使用体验,注重外观、手感和便携性,使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方便。

2. 多功能化:医疗器械的设计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多功能化。

一些医疗器械不仅可以单一功能,还可以同时实现多种功能,提高效率和便利性。

比如,一些手持式医疗设备,既可以测量心率、血压,又可以监测血氧和体温。

3. 可穿戴设备:随着可穿戴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开始进入可穿戴领域。

比如智能手环可以监测心率和睡眠质量,智能眼镜可以辅助手术操作等。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将带来医疗器械的使用方式的变革。

三、市场需求趋势1. 个性化定制: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个性化和多样化,医疗器械的市场也出现了个性化定制的趋势。

医疗器械制造商将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制造,提供符合特定需求的医疗器械产品。

2. 在家自测:随着健康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家自测各项指标。

这促使医疗器械市场不断推出可以在家使用的医疗器械,如家用血压计、血糖仪等。

在家自测的趋势将为医疗器械市场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与前景

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与前景

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与前景智能穿戴设备是指能够佩戴在身上,具有一定智能化的功能和特性的设备,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服装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智能穿戴设备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未来,智能穿戴设备的市场将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

一、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历程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手表和手带式收音机等传统设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智能穿戴设备现在不仅具有了基本的计步、测心率等功能,还可以实现智能手机的拓展功能,比如电话、短信、语音手绘、导航、语音翻译、智能语音助手等,使使用者能够更方便地参与各种活动。

同时,智能穿戴设备具备压力检测、睡眠监测、心电图、体能测试等数据实时收集和处理的功能,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全面和可靠的健康数据。

未来,随着智能穿戴设备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发展,其功能和性能将将更加强大和丰富,更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二、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前景分析目前,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2019年市场研究报告,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服装等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10亿美元,至2026年有望达到20亿美元以上。

其中,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占比分别为38.1%和29.1%。

随着人们关注健康和智能互联的警惕性日益提高,以及智能穿戴设备本身功能和性能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将会不断扩大。

具体来讲,智能穿戴设备的营销重点将会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趋势。

各种社交和应用软件将会更多地融合进智能穿戴设备中,打造开放、多样、便捷的用户体验。

三、智能穿戴设备的新发展模式和趋势1. 自主研发和设计随着用于智能穿戴设备的芯片、传感器和电池技术不断进步,国内外很多企业开始自主研发和设计智能穿戴设备。

比如华为、小米、三星、Fitbit和Apple等知名厂商都已开始涉足智能穿戴设备市场。

智能穿戴市场调研报告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与消费者偏好分析

智能穿戴市场调研报告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与消费者偏好分析

智能穿戴市场调研报告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与消费者偏好分析智能穿戴市场调研报告: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与消费者偏好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可穿戴设备在如今的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智能穿戴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和消费者偏好,旨在揭示当前市场的动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1. 市场规模分析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在近几年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趋势。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X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X%左右。

1.1 智能手表的增长趋势在众多的可穿戴设备中,智能手表是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

智能手表具备时间显示、健康监测、运动追踪、通知推送等功能,深受消费者关注和青睐。

预计到2025年,智能手表市场规模将超过X亿美元,占整个可穿戴设备市场的X%。

1.2 智能手环的增长趋势智能手环作为另一种主流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智能手环主要功能包括运动监测、睡眠监测、心率监测等。

由于其价格相对较低,很多消费者选择购买智能手环作为入门级的可穿戴设备。

预计到2025年,智能手环市场规模将超过X亿美元,占整个可穿戴设备市场的X%。

2. 消费者偏好分析了解消费者的偏好是制定市场策略的重要基础。

通过调查统计和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消费者偏好:2.1 功能性是首要考虑因素在购买可穿戴设备时,消费者最关注的是产品的功能性。

他们希望设备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例如健康监测、运动追踪和通知推送等。

产品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2.2 设计美观和舒适度同样重要除了功能性外,消费者也非常重视产品的设计和舒适度。

他们希望可穿戴设备既能够满足其日常使用的需求,又能够在外观上与服装搭配。

同时,舒适的佩戴感也是消费者在购买可穿戴设备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2.3 品牌影响购买行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认可度也会对购买决策产生影响。

一些知名品牌在可穿戴设备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其产品在功能性、设计和品质上都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分析及未来趋势预测

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分析及未来趋势预测

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分析及未来趋势预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随之崛起。

在过去几年中,可穿戴设备市场一直在持续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中仍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

本文旨在对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进行分析,并预测其未来趋势。

一、市场概况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包括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耳机等多种产品。

据市场研究公司IDC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了1.732亿台,同比增长89.0%。

其中,智能手表和运动手环占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的大多数。

中国是可穿戴设备市场的一个重要国家,据悉,2019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约为8080万台。

这主要得益于国内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重视和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

二、市场亮点A. 健康需求推动市场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增强,健康监测成为了可穿戴设备的一大亮点。

一些可穿戴设备具有健康数据监测、睡眠监测、运动监测等功能,有效促进用户身体健康。

B. 适应多种场景需求可穿戴智能设备在适应多种场景需求上有不错的表现。

比如,智能手表通过立体语音通话、短信审核、音乐等功能,满足用户在户外、商务场合等多种场景下的需求。

C. 通过AI实现个性化定制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有效推动了可穿戴设备市场的个性化定制。

根据用户的身体数据、运动习惯等个性需求,可穿戴设备可以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和个性化的应用。

三、未来趋势预测A. 多元化定制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将会更加注重多元化定制。

比如,针对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可穿戴设备将会提供更加适配的功能和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体验。

B. 5G和云计算应用5G和云计算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

5G 技术将促进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而云计算则可提供更加丰富和高效的数据应用,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体验。

C. 生态化发展未来可穿戴设备市场将更加注重生态化发展。

通过构建生态系统,可穿戴设备可以与智能家居、汽车、医疗保健等领域进行有机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高效、便捷的生活服务。

可穿戴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市场趋势

可穿戴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市场趋势

可穿戴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市场趋势一、前言近年来,可穿戴技术迅速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到智能服装等等,可穿戴技术的形态越来越多样化,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深入探讨可穿戴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市场趋势。

二、可穿戴技术的发展前景1.技术趋势可穿戴技术采用的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它们将为可穿戴技术的发展提供巨大助力。

未来,可穿戴技术将更加注重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智能化程度将更高,且时刻为用户服务。

同时,可穿戴技术将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更好的结合,可以逐步实现人机交互。

2.应用前景未来,可穿戴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教育、娱乐、工业等领域。

在医疗健康领域,可穿戴设备可以监测人体运动、健康数据,帮助用户进行健康管理。

在娱乐领域,可穿戴设备可以提供更加沉浸式的游戏体验。

在工业领域,可穿戴设备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风险。

同时,在智慧城市、教育领域等方面也有着广泛应用。

三、市场趋势1.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相关报告数据显示,未来几年可穿戴技术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4. 2亿台,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77亿美元。

2.市场主体未来,可穿戴技术市场的主导力量将是技术巨头、智能设备制造商和传统企业。

同时,互联网公司和创业型公司也将在可穿戴技术市场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应用场景未来,可穿戴技术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从个人消费市场到企业场景,随着可穿戴技术应用的深化,市场的分层化和细分化将日趋明显。

四、风险与挑战1.技术风险可穿戴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停滞或市场接受度低都可能导致产品销售不顺利。

2.隐私问题可穿戴设备所产生的大量个人健康信息,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

隐私问题一直是可穿戴技术发展中的一大瓶颈,如何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同时,兼顾个人隐私权益,是可穿戴技术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3.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在可穿戴产品的设计和用户体验方面,需要更多地兼顾人性化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可穿戴设备如何让患者更加健康?
据麦姆斯咨询介绍,在当今的可穿戴设备市场中,绝大部分的增长来自于消费类体育、健身和健康领域。

然而,可穿戴设备正在迅速扩展至医疗保健领域,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32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智能手机的普及、传感器的小型化和易于集成,使得可穿戴设备的数量/种类都显著增加,一些产品现在已经达到医疗用例的性能水平。

但是,医疗可穿戴设备如何让患者更加健康呢?为什么又是现在呢?
医疗可穿戴设备的价值
可穿戴设备发展历程
医疗可穿戴设备的目的是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以防止人体健康出现问题,并有助于疾病治疗和身体康复。

值得注意的是,可穿戴设备制造商面临着与医疗行业相关的挑战,例如需要多次认证(CE认证和FDA认证等)。

然而,随着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流行率增加(全球约有4.25亿糖尿病患者),患者健康监控的需求与日俱增,医疗可穿戴设备的巨大优势远远超过了医疗行业的“繁文缛节”。

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正在或达到医疗级别,例如Ava手环、Apple Watch、Cefaly发带、Ectosens贴片、欧姆龙智能手表和Verily智能手表。

这些产品功能从运动追踪到睡眠监测,甚至是葡萄糖监测,作为消费级医疗可穿戴设备具有相当大的前景,但它们必须满足测量准确、佩戴舒适且易于使用。

去年,Apple Watch Series 4的“心电图”和“心脏监测”通过了FDA认证。

这意味着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也对批准这些新兴可穿戴技术表现出了更加开放的态度?但是可穿戴设备中的健康数据如何处理呢?谁将可以合理利用这些数据呢?以及出于何种目的?
本报告详细介绍了医疗可穿戴设备的新品发布情况,并描述了正在研发中的产品。

我们的分析师还探讨了在不同细分领域中应该采用哪种医疗可穿戴技术,重点阐述了使用这些技术的原因,并预测了技术发展趋势。

越来越多的医疗可穿戴设备新品进入市场
医疗可穿戴设备和传感器生态系统正在快速成长!
全球医疗可穿戴设备市场将以同比31%的速递增长,到2024年将达到320亿美元。

与此同时,全球医疗可穿戴设备中的传感器市场(包括连续血糖监测(CGM))将在2024年达到28亿美元,2018年~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21.6%。

2018年~2024年医疗可穿戴设备和传感器市场
在Apple Watch Series 4的带领下,人们越来越关注智能手表中的心电图(ECG)功能,它能使医院医生获得有关患者心脏状态的准确信息。

在传感器层面,医疗可穿戴设备的复杂性日益增加,迫使电子厂商转变为医疗级传感器专家,如艾迈斯半导体(ams)、美信(Maxim)、Valencell等。

这些厂商对传感器进行优化和集成(在占位面积和功耗方面),同时保证测量精度。

医疗可穿戴设备中的传感器技术
自2014年以来,Yole研究员分析并跟踪到:医疗设备和诊断公司募集的资金超过5.5亿美元,新型医疗可穿戴设备的商业化速度正在加快。

此外,大型诊断公司和消费类公司之间的
投资和收购行为持续不断,例如苹果(Apple)收购个人健康记录初创公司Glimpse;美敦力(Medtronic)收购营养科技公司Nutrino Health,进一步证实了医疗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积极动态。

制药公司也开始“青睐”医疗可穿戴设备,计划通过战略合作方式来改善研发工作。

例如,辉瑞(Pfizer)、UCB Pharma、Apple、强生(Johnson & Johnson)和IBM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创新型远程监测解决方案,以转变临床医生治疗帕金森病的方式。

同样地,智能手表和手环为消费者提供健康信息,并可以与健康保险机构和医生分享,进而获得合理的用药指导。

在上述背景下,我们的报告提供医疗可穿戴设备市场数据和预测,同时也关注新兴的可穿戴商业模式。

医疗可穿戴技术仍存挑战,但先进技术不断发展以解决问题
医疗可穿戴设备是两大领域的融合:医疗级设备和消费级可穿戴设备。

医疗可穿戴设备的参与者主要有两大类:(1)医疗级设备制造商愿意接受消费类保健服务;(2)消费级可穿戴设备厂商愿意进入高价值医疗市场。

医疗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正在加速,竞争也正在加剧,促使厂商们务必确保采集的数据具有医疗级的高质量和准确性。

医疗可穿戴设备的今天:医疗级设备和消费级设备的融合
传感器和电子产品制造商通过可集成优化的模块加速产品上市速度。

例如,用于心率检测的光电容积描记图(PPG)装置集成了LED和光电二极管等元件。

PPG信号是光经皮肤反射后的强度变化,反映血管容积的波动过程,包含人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生理信息,如人体心率和血氧。

该技术利用LED向皮肤发出特定波长光线,当照射部位的血流量随心脏跳动而改变时,光电二极管便接收到随心脏周期性地收缩和舒张的动脉搏动光脉冲信号,从而采集到心脏搏动信号。

传感器设计人员正在开发将LED和光电二极管封装在一起的传感器监测模块,既满足小型化和低功耗要求,又确保测量精度。

这些交钥匙解决方案有助于缩短医疗可穿戴设备制造商的产品上市时间,也帮助传感器厂商通过高价值解决方案向价值链上游迈进。

高度集成和低功耗并不是医疗可穿戴设备的唯一挑战,本报告还会详解“医疗可穿戴设备的关键支撑技术是什么?”读者可以了解到医疗可穿戴设备如何创新,以满足患者舒适性、无痛监测的要求。

例如,使用印刷电子技术、舒适的柔性材料等将有利于高质量的测量,并有助于避免因为患者运动而造成的误差。

本报告分析了医疗可穿戴技术趋势和路线图,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医疗可穿戴设备产业及参与者如何满足患者或用户需求,同时降低整体医疗成本。

本报告涉及的部分公司:3M, AAC Technologies, Abbott, Alertgy, AliveCor, Amazon, Amphenol, AMS, Analog Devices , Apple, Artefact, Ava, BACtrack, Biogen, Biolinq, Biometrics, Bittium, Bioserenity, Bloomlife, Bonbouton, Capsule, Cardionet, CarePredict, CareWear Corp, CEA Léti, Cefaly Technology, Chrono Therapeutics, Chronolife, Comepa, Covestro, Dakota, Delsys, Dexcom, D Free, Ectosens, Elvie, Empatica, Excelitas Technologies, Exosystems, Feel, Feetme, Fitbit,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GI Logic, Global Kinetics, Glucowise, Google, G-Tech Medical, Halo Neuroscience, Healthcare Origins, Healthwatch, Heimann Sensor, Hexoskin, Hocoma, Honeywell, IBM, IHealth, Imec, Infineon, Insound, iRythm, JRC, Jari Electrode Supply, Johnson & Johnson, Knowles Acoustics, Kolo Medical, Lifesense, Lifewatch, L’Oréal & La Roche-Posay, MC10, Maxim Integrated, Medatec, Medtronic, Merit Sensor, Melexis, Microsoft, Micralyne, Monica Healthcare, Motiv, Murata, Muse, Mymdband, Neofect, Neucognic, NeuroMetrix, Novioscan, Nonin, Novartis, Nuheara, Nuubo, NVK, NXP, Omron, Orpyx, Oska, OSRAM, Oticon, Oura, Pet Pace, Pfizer, Phonak, Philips Healthcare, Philips Innovation Services, Pkvitality, Preventice, Qardiocore, Renesas, Resmed, ReSound GN, Robert Bosch, Roche, Rohm Semiconductor, Senseonics, Sensimed AG, Sentio Solutions, Shade, Silicon Labs, SleepOn, SMI, Somnarus Inc , Sonova, Sonion, Starkey, STMicroelectronics, Sunfriend, TDK, TE Connectivity, TempTraq, Tempdrop, The Electrode Store, Thync, UCB Pharma, Upright, TTP Ventus, Valencell, Verily, Vicardio, Vishay, VitalConnect, Vivosens Medical, Voyce, Wellbrain, Whistle, Withings, Wolfson, Xiaomi, Zo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