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试行)

合集下载

温州市污水管管径确定探讨

温州市污水管管径确定探讨
表 1 1 污水管管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镇总体规划期限相—致。 以上两本规范都是对排水 道路的市政管线设计是以城市详细规划为依 管径的确定提出设计的原则, 我们实际确定管径还 据的, 所以—般市政道路下的市政污水管道的管径 需要有计 算方法 和公式 。 污 水规划 图纸 上 2《 3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 5 册城镇排水( 第二 的管径, 再通过验算来确定。但是城市的详细规划 版 ) 揪 管管径确定的方法 如 果照搬规 划经常使 在本 手 册第 一条 就介 绍 了 管渠 的水 力计 算 , 污水管 管径 偏大或偏 小。 可操 作性 比较强 , 照流量公 式和流速 公式就 可以 按 所 以如果 只按 规划 成果 确定 污水 管管 径 , 可 计算管径。第 1 . .4条管道设计部分“4根据规划 2 () 能和实 际有偏差 ,如 果管径偏 大造成 投资增加 , 而 确定的人 口、 污水量定额等标准, 或折合为面积的 且管径大的—般管道坡度£ 驯、污水流速比较低 污水量模数, , 计算各管段的设计流量。 5 斤水力 ( } 容易淤积 , 造成维护管理难费月 曹 加。要么管径偏 计算 , 定管道断 面 、 及高程 , 确 纵坡 并绘制纵 断面 。 ” 小致使充满度过大 , 排水不畅, 使管道经常处于超 有了污水管管径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还需要 负荷运行, 减少了管道使用年限。因而污水管管径 各 计 算参数各 参数分别为 : 规划确定的人 口 、 数 污 n 活污水定额 一生 的合理确定是非常重要的。 水 定额 。 N  ̄ tk 一 ) N数 本文以温州鹿城区污水管管径的确定为例, 9 《 州 市 城 市 污 水 工 程 专 业 规 划 _ 温 4 h 计算 综合生活 污水 总变 化系数 来解决污水管管径确定的原则、 方法和各参数确定 (0 5 2 2 ) 2 0 — O 0》 对 K K = 7/  ̄ =. z Z 2Q 1 8 的问题 。 2 .规划设 计总则 .1 4 ( 也可以查表格, 按内插法计算。) 2设计规范、手册等资料对污水管管径确定 2 .1 .1 在确定污水处理厂规模和污水管道管 4. c 计算最高日最大时污水量 的原则、 方法 径时, 实际计算污水量在预测污水量上要外加 1% 0 Q = 1%Q K l0 4 . . 9 3 d l0 z: 1% 8 7 Us1 - 6 7 6 8 - 下面分别介绍下 《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的地下水渗入量 , 、 同时近期截污率按 郁%计, 远期 Us 《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 5 册 截 污率按 9 Y -2 .2 0d] .1 。4 2 1%为地下 水渗入量 0 城镇排水》及 《 温州市城市污水工程专业规划 并考虑城市远景发展 d 管径 确定 ((】— 0 0》 2x 2 2 )这些规范手册和规划对管道管径确 的需要确定, 5 另外在计算时考虑各片区的管网的实 查手册水力计算表:5 0 d0 ,流量为 9. , 6 7Us 3 定的内容。 际情况外加 1 的地下水渗入量。 ∞ 充满度为 0 5 , . 时 流速为 0 1 s 6 . m/坡度为 0 0 1o 7 , . 14 0 2l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 对污水管管径确 2 .污水管网布置原则。规划范围内污水系 .2 4 满足要求。 堤搬 务范围内 若瑙 确弛块已建 已 喊 设计 定的原 则 统基本 上为平原 河网地 区, 污水干管 设 计一 方面 应 需按设计 人口数复核 , 经计算取大值。 第 5 .条 城市排水管渠断面尺寸应根据规 尽量扩大管径放缓坡度, .7 0 另方面要尽可能加大埋深 e 常用面积污 水管管径确定参考值 并考 虑城市 远景发 展 以利于沿线系统的污水接人, 同时也减少泵站及过 加黑数据为较佳管径, 使管道坡度比较小。 的需要确定 。 河倒虹 管的数量 ; 并要求各 系统污 水次干管 竖 向设 结束语 这条提出排水管渠断面尺寸确定的原则。既 计在满足 不淤流速 的前提下 ,也 尽量放 缓坡 度 , 降 通过对温州鹿城区污水管管径确定的探讨, 要 , 考虑城 市 低管道埋 深 , 并应 以 硎} 水工程规划规范》 、 卜} j水设计 { 规范》 发展水量的增加, 提高管渠的适用年限, 尽量减少 可; 区间污水系统管遭 宜 采用最小充满度下不 内的管径确定条文为原则, 《 以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淤流速控制管道的最4 坡度 ,以降低系统管道埋 、 改造的次数。 据有关资料介绍 , 3 年来我国许多 近 0 第5 册城镇排水》 相关内 容为管径确定方法 , 再以 抽 市的j 管道都出现超负荷运行现象, £ { 冰 温州市中 深 。 《 温州市城市污水工程专业规划 ( 0—00》 2 522) 0 规 心区的排水管道也基本都在超负荷运行 。 其原因主 2 3污水管的水力计算 . 4 定的各参数为计算依据, 通过计算选定污水管的最 要是没有注意在估算城市排水量时采用符合规划 2 .1 道计 算流 量应 为该 管道 服 务 区域 的 4 .管 3 佳管径 , 这样确定的管径满足安全 、 、 、 卫生 适用 经 期实际情况的污水排放系数和雨水径流系数, 也没 最高 日 最高时流量。2 3 . 2污水管道的流速 、 4 充满 济和节能减排的 要求。大家参考本文计 算方法时, 有给城市发展及其他水量排入留有余地, 需要通过 各 设计参数 的确 定需参 考各个城市 的专业规 划 , 注 将排水管最大充满度适当减小来达到目的。 道最小坡度和最4 ig充满度下不淤流速控制管 , l - 意 正确选用 。 文解决的是 城市 中心 区为生活区的 本 2徨 步 { 2 HE 水设计规范》 x污水管管径确定的 道NN4 坡度相结 合的方法 , 、 并充分考 虑温州 市地 污 水管径确定 问题 , 业区的污水 管径确定 需按规 工 原 则 处平原 、 地面标高相差不大的特点 , 选择合适的充 范要求另行计算。 第 4 .条排水管渠系统应根据城镇总体规 满度和坡 度。 1 1 参考文献 划和建设情况统一布置, 分期建设。排水管渠断面 . 4温州鹿城中片区污水设计参数确定 2. 4 f 市 l 排水工程规 划规范. 5 3 820 . 中 1 城 G 0 1- 00 B 主编 尺寸应按远期规划期的最高日 最高时设 流员设 2 .1 .4 规划人口数。远期人口规模 :9万人。 4. 5 华人 民共 和 国建 设部 . 计, 按现状水量复核, 并考虑城镇远景发展的需要。 2 . .4 4 2区域面积。区域面积 3. k 口密度: 3 9 i ,人 1 n 室外排水设计规 范.B 0 1-0 6主编上 海市 G 50 4 20 排水 管一般使用年限较长, 改建困 , 难 如仅根 17 . 8万人 ,m2 . 3污水定额。 7 k 。4 2. 4 远期污水量指标: 建设委 员会 中国计 划 出版社 据 当前 需要设 计 , 虑规 划 , 不考 在发展 过程 中会 造 4 3 a t2 .4总变化系 数。 7 UeI 。 4 . u .4 总变化 系数可 以查 【 水排水设计手册第 5册城镇排水. 3 中国市政工 成被动和浪费。但是如按规划一次建成设计, 不考 规范表格也可以按 K = 7 / ̄ z 2 2Q ̄ . 计算。2 . .4 4 5管道 程 西 南设计研 究 院 中国建 筑工业 出版杜 虑分期 建设 , 会不适 当地扩 大建 设规模 , 加 投 计算。现以一段服务面积为 0 mz 也 增 5k 污水管管径确 『温 州 市城 市 污水 工程 专业 规 划(0 52 2 ) 4 1 2 0- 0 0. 主 资 拆迁和其他 方面的困 为减! 建时废弃管的 定 为例 。 难。 编 温州市城建 设计院. 数 量 , 管的断 面尺 寸应根 据排 水规划 , 考虑 排水 并 a 汁算平均 日污水 量 城镇远景发展需要确定; 同时应按近期水量复核最 Q n /43 0 = 7 Lcp 0 k 21 7 = N2 /6 0 4 3 / A a . i* . 8 5 n 7 责任编辑: 王兴红 小流速 , 防止流速过/ 成淤积。规划期限应与城 万 人 /m /4 3 0 - 8 7 Us j 谴 k 2 /6 0 4 . 6

温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6

温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6

温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温州市规划局二○○四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设用地第三章建筑第一节建筑容量控制指标第二节建筑间距第三节建筑物退让第四节建筑高度控制第五节建筑基地的绿地第六节其它第四章配套设施第五章城市道路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第三节道路红线宽度第四节平交路口第五节立体交叉口用地控制第六节交通设施第六章城市管线第七章城市绿地第八章附则附图一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分区示意图附录一名词用语解释附录二计算规则附录三建筑间距图示附录四建筑离界距离图示附录五温州市建筑日照分析计算规则附录六有关建设工程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对应说明温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1.1条为了加强温州市(下简称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等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1.2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新建、改建、扩建);临时建设工程、规划建成区以外的农村个人建房,另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1.3条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实施;尚无经过批准的详细规划的,按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编制涉及本规定内容的规划应符合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第2.1条为了确保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证城市功能有效发挥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对本市城市用地进行管制分类。

第2.2条本市城市用地管制分类按使用性质的公共与非公共属性分为保护用地、控制用地、指定用途用地、一般用途用地四大类二十九小类。

各类用地的代号和含义以及相应的国标代号如表2-1。

用地分类表2-1第2.3条:保护用地、控制用地是为保障城市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与必须留设的公共保留地,包括为城市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公用性基础设施用地,为城市历史文化所必需的公共性保护用地,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公益性绿化用地。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温州市人民政府2024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第一批)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温州市人民政府2024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第一批)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温州市人民政府2024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第一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4.11•【字号】温政办〔2024〕23号•【施行日期】2024.04.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温州市人民政府2024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第一批)的通知温政办〔2024〕2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为规范重大行政决策行为,促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根据《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713号)、《浙江省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编制指引(试行)》(浙政办发〔2021〕3号)等有关规定,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温州市人民政府2024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第一批)》予以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承办单位应当按照《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的规定,组织起草决策草案,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确保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各承办单位应在目录公布后15个工作日内编制《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方案》,报市政府办公室,并抄送市司法局备案。

二、各承办单位应当按照《浙江省重大行政决策档案管理办法》(浙档发〔2020〕14号)的规定,重视重大行政决策档案管理,对决策立项和决策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及时整理归档,实现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记录。

三、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动态调整机制。

符合重大行政决策标准,但尚未纳入《目录》的决策事项,应当按照动态调整机制纳入《目录》后,方可启动决策程序。

附件:温州市人民政府2024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第一批)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4月11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通则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通则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通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4.15•【字号】温政办〔2015〕30 号•【施行日期】2015.04.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通则的通知温政办〔2015〕30 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温州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通则》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4月15日温州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通则为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实施管理,健全控规实施管理机制,保障规划有效实施,制定本通则。

本通则适用于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地块规划条件之前,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地块控制条件的深化完善。

同时,城市重点区域(详见附图)应整体统筹考虑区域特色与亮点,运用城市设计等技术手段专题论证。

一、指标控制类1.用地性质。

控规用地兼容性要求可依据本通则的《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定表》(详见附表)执行。

2.地块边界和面积。

在城市道路、自然山体或水体围合的范围内,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地块进行细分或合并。

在地块细分或合并时,可增加区间道路;如取消区间道路或增加城市支路,需进行专题论证后确定。

因地块权属边界与规划用地边界不一致或因道路、河道、各类工程管线规划实施等因素,可对地块边界进行局部修正。

3.容积率。

3.1道路与交通设施或公用设施用地(上盖物业等综合开发地块除外)的容积率可根据相关专项规划或行业标准进行深化完善,具体包括交通场站用地、交通枢纽用地、供应设施用地、环境设施用地和安全设施用地。

3.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容积率可根据相关专项规划,国家、省、市等相关规范和规定要求进行深化完善,具体包括行政办公、文化设施、教育科研、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文物古迹等用地。

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监理细则

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监理细则

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104国道至瓯海大道连接线工程2。

建设地点:温州市瓯海区3.工程规模: 1.7103亿元4.质量标准:合格5。

要求工期:600天6. 委托监理的范围:施工阶段监理,施工图纸所包含的全部工作内容7。

工程概况(1)道路工程本路线南起K0+647.655,北至2号隧道北出口即K2+290,全长1642.345m按城市主干路标准设计,时速60km/h,道路红线宽度50m.道路范围内南侧为农田,北侧为吹台山山体,设一对港式公交站台。

设计内容包含有机动车道、人行道(包含无障碍设施)、道路绿化、市政。

规划提供的最小高程12.634米,最大纵坡度为2.958%,横坡为2.0% 新双南线标准横断面为:4米人行道(包括1.5米树池带)+3米非机动车道+3。

5米绿化带+11。

5米机动车道+6米中央花坛+11.5米机动车道+3.5米绿化带+3米非机动车道+4米人行道(包括1.5米树池带);路面结构主车道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5c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SMA—13) +9 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1cm下封层+ 20cm厚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20cm厚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60cm宕渣,总厚度为115cm。

人行道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6cm透水砖+3cmM10水泥砂浆垫层+20cmC20混凝土+30cm宕渣,总厚度为59cm。

(2)给排水工程给水管道采用DN1200球墨铸铁管壁厚12mm,隧道段采用DN1200钢管,和铸铁管焊接连接;DN100—DN400采用球墨铸铁承插连接。

管道分别位于人行道左右两侧下部。

采用雨、污分流制,并预留雨、污接户.雨水:雨水管位于道路两侧绿化带处,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电容带连接,直径D1000—D600,分落底井和不落底井。

污水:污水管位于中央分隔带中,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电热熔连接,环刚度不小于SN10KN/m2,,管径DN300-DN400.二、编制目的为了保证104国道至瓯海大道连接线道路工程质量、进度在施工中进行切实有效的控制,特别是对关键分部、分项工程的重点部位实。

温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2018年修正)

温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2018年修正)

温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2018年修正)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08.15•【字号】•【施行日期】2018.09.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温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2015年12月24日温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2015年12月30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根据2018年6月27日温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并经2018年7月27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温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温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第三章市容管理第四章环境卫生管理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整洁、优美、文明的城市环境,根据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建成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街道)建成区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的其他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区域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活动。

第三条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科学化、规范化、便民化管理。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的领导,将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市容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市容环境卫生公共服务能力,保障市容环境卫生事业所需经费。

第五条市、县(市、区)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按照本条例的规定负责本辖区内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公安、财政、国土资源、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市场监管、卫生、环境保护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相关工作。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城市地下管线审批管理的通知-温政办〔2015〕23号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城市地下管线审批管理的通知-温政办〔2015〕23号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城市地下管线审批管理的通知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城市地下管线审批管理的通知温政办〔2015〕23号鹿城、龙湾、瓯海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为了进一步规范地下管线项目审批,强化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动态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和《温州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暂行办法》(温政办〔2014〕70号)的有关规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市区城市地下管线审批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项目审批重点环节把关(一)方案设计前必须取得现状管线资料。

开展地下管线(含结合道路和单独)项目建设,建设单位在报有关部门审批前,须凭年度建设计划或相关文件,先到规划(测绘)主管部门取得地形图和现状地下管线信息,查阅管线详细档案资料,建设单位予以现场复核,如无管线资料则由建设单位进行补测,补测成果要在5个工作日内录入信息库,同时作为项目设计的基础资料。

(二)初步设计前必须加强设计方案审查。

1.结合道路同步建设的管线项目。

为了确保规划条件能正确实施,结合道路同步建设的管线项目,道路建设单位按照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温政发〔2012〕72号文件)办理,规划部门要提前介入对初步设计文件的审查。

2.单独建设的常规管线项目(微型管线项目除外)。

单独建设的常规管线项目,主要包括在既有道路、绿地或其他用地下(不含建筑区划内)新建、改扩建管线项目(微型管线项目除外),管线建设单位须编制地下管线工程设计方案,报规划(测绘)主管部门技术审查。

关于明确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成员单位、镇街和村(社区)工作职责的通知

关于明确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成员单位、镇街和村(社区)工作职责的通知

关于明确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成员单位、镇街和村(社区)工作职责的通知为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责任部门的职能作用,着力形成权责明晰、运转高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水平,开拓我区城市管理工作新局面,现将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成员单位、镇街和村(社区)工作职责明确如下:一、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一)负责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城市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全区城市管理的长远规划、政策、制度和办法。

(二)按照城市管理的目标、内容和要求,负责研究部署城市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负责行使议事、决策、协调等权力,研究解决城市管理有关问题和事项。

(四)负责宏观指导推进和创新城市管理工作,促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二、城管委主任与副主任工作分工(一)城管委主任工作分工主持全区城市管理全面工作。

(二)城管委副主任工作分工1.金副局长:负责研究部署区政府办、区发改局、区财政局职责范围内的城市管理工作。

2.肖剑副主任:负责研究部署区住建局、区中心区建设中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职责范围内的城市管理工作。

3.林照光副主任:负责研究部署瓯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高教新区建设中心、区供电分局职责范围内的城市管理工作。

4.吴副局长:负责研究部署区公安局、市交管局第四大队、瓯海邮政管理局职责范围内的城市管理工作。

5.曹副局长:负责研究部署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卫健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宗教局职责范围内的城市管理工作。

6.吴雪梅(常务)副主任:协助城管委主任做好城市管理工作,负责指导区城管办日常工作开展,研究部署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中国移动瓯海分公司、中国联通瓯海分公司、中国电信瓯海分局、中国中广有线瓯海分公司职责范围内的城市管理工作。

7.林杰副主任:负责研究部署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温瑞塘河工程建设中心、区交通工程建设中心、区生态环境分局职责范围内的城市管理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排水管理,确保排水设施完好和正常运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排水,是指对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接纳、输送、处理并排放至受纳区(江河、河道、海洋)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城市排水设施,是指用于接纳、输送、处理雨水和污水的管网、泵站、闸门、沟渠、出水口、检查井和污水、污泥处理厂以及其他相关设施,包括城市公共排水设施和自建排水设施。

公共排水设施是指供公众使用的排水设施;自用排水设施是指由单位或者个人专用的排水设施。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温州市区范围内的城市排水管理,农业、畜牧业生产排水和水利排灌除外。

第四条 温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住建委)是本市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温州市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市城管与执法局)是本市城市排水设施运行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其所属的温州市市政管理处受其委托具体负责本市排水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改、规划、水利、环保、公安、国土、交运、财政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排水管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 市区公共排水设施由温州市公用事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公用集团)所属温州市排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排水公司)负责运营或托管运营。

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共排水设施可依法实施特许经营。特许经营权出让的组织实施工作由市住建委负责,特许经营项目的运营监管由市城管与执法局负责。

第六条 城市排水设施应当按照“一城一网一主体”的要求,统一规划、配套建设、规范管理、有偿使用。

第七条 鼓励和支持排水的科学研究,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排水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鼓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广污泥综合利用。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八条 市住建委应当会同市城管与执法、规划、水利、环保等部门,编制市区城市排水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城市排水专项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防洪规划、水资源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相协调。 第九条 城市排水专项规划应当合理安排相应的管网、泵站、污水处理、污泥处置等设施。经规划确定的排水设施用地,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不得改变用途。

第十条 市住建委应当根据排水专项规划,组织编制城市公共排水设施年度建设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工业园区的排水设施建设计划,应当纳入其综合开发计划;住宅区的排水设施建设计划,应当纳入其配套建设计划。自建排水设施的建设计划,应当符合城市详细规划和城市排水专项规划。

第十一条 新建、改建城市排水设施必须实行污水和雨水分流排放。已经实行分流排放的地区,禁止将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相互混接、合流排放,或者将污水管道直接接入河道。现状保留的合流制系统,应根据排水专项规划,通过综合整治和截污纳管等方式逐步改造为分流制系统。

第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等各类工程项目(包括住宅小区和各类工业园区),必须按照排水专项规划和污水排放要求,配套建设排水设施,其建设资金纳入建设项目总投资,由建设单位组织建设,并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验收、投用。

老片区公共排水管网改造工程由市公用集团负责投资,工程建设由属地区人民政府或市级功能区管委会组织实施。 其他单独建设的新建、改建城市公共排水设施项目,由市公用集团负责投资建设。

市公用集团实施的排水设施建设与改造项目涉及的政策处理工作,由属地政府负责,费用纳入建设项目总投资。

第十三条 城市公共排水设施的运行、维护资金的来源主要为收取的污水处理费,不足部分由市财政补贴。

污水处理费应当专项用于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和建设,其征收标准由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监管,市财政部门负责污水处理费核拨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工作。

第十四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涉及公共排水设施配套建设和利用保护的,有关部门在组织项目审查时,应当通知城市排水管理部门和市排水公司参加。

第十五条 排水设施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排水设施建设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需要移交的公共排水设施,建设单位应当在完成竣工验收备案后,将设施无偿移交给市排水公司。移交双方应当共同对移交的设施进行检查,签订移交协议,并办理移交手续。移交协议应当包括设施检查结果等内容。 排水设施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完整的排水设施建设项目竣工档案,并按有关规定及时送交运营单位和城市建设档案部门保存。

第十六条 已建成的城市排水设施因特殊情况确需改动位置或改变排水流向的,应当经城市排水管理部门和规划部门同意,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三章 运行管理 第十七条 城市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其排放的污水达到纳管要求的,应当将污水排入城镇污水管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条件允许以其他方式排放的除外。

第十八条 排入城市排水管网的水质必须符合《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以下简称排水标准)。不符合排水标准的应当进行预处理,未经处理或经处理仍未达到排放标准的,不得排入排水管网,其中经由排水管网及附属设施后,不进入污水处理厂而直接排入水体的污水,还应当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第十九条 凡向城市排水管网排水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统称排水户,个人生活污水除外),应当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水质、水量检测报告,排放方式经市排水公司确认符合地块排水系统要求后,向所在区城市排水管理部门提出排水申请,领取《排水许可证》后,方可排水。

因工程建设等原因需要向城市排水管网临时排水的,排水水质应当符合排水标准,并按规定领取《临时排水许可证》后,方可排水。 第二十条 排水户应当按照《排水许可证》或者《临时排水许可证》规定的排水总量、排放口数量和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浓度要求排放污水。

城市排水管理部门应当对排水户排入排水设施的污水进行监测,并建立档案。

第二十一条 在污水排放量超过排水设施受纳量的区域或者在汛期,市排水公司应当采取控制排水量和调整排水时间的调度措施。排水户应当服从调度,不得强行排水。

第二十二条 市排水公司应当在城市排水管理部门的监管下,对城市污水进行统一调度,并按照污水处理合同要求向城市污水处理厂提供污水。

第二十三条 城市污水处理运营单位应按规定接受城市排水管理部门的监管。必须在城市排水管理部门指定的位置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对进出水量和主要水质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建立严格的取样、检测和化验制度,按国家有关标准和操作规程对进出水的水质、水量和污泥进行检测。并按期(月、季、年)向城市排水管理部门上报进出水的水质、水量、污泥处置情况、设备运行状况及运行成本等。

第二十四条 城市污水处理运营单位不得擅自停止污水的处理。因设备故障或不可抗力需停运抢修,使用污水输送管道紧急排放口的,应当立即报告市城市排水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 第二十五条 污水、污泥处理设施应当保持正常运行,未经依法批准,不得迁移、拆除或者闲置。

第二十六条 电力、通讯、公安、水利、交运等有关部门应当对排水设施的安全运行给予相应保障。

第二十七条 城市污水处理运营单位运行中产生的污泥,必须用污泥运输专用车辆运送至城市排水管理部门指定的场所进行无害化处置和综合利用。

第四章 设施维养 第二十八条 排水设施养护维修责任按照下列规定划分: (—)公共排水设施,由市排水公司负责; (二)特许经营项目,由项目运营单位负责; (三)其他自建排水设施,由产权单位或者被委托单位负责。 第二十九条 养护维修责任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对排水设施进行养护维修,保证排水设施完好和正常运行,并接受城市排水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汛期之前,养护维修责任单位应当对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维修,通过媒体及时通报市区低洼地范围,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汛期安全运行。 第三十条 养护维修责任单位应当在发现井盖缺损或污水冒溢后2小时内赶到现场,及时进行维修、疏通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使其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第三十一条 排水设施发生事故,养护维修责任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抢修,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及时向城市排水管理部门报告。

排水设施抢修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配合,不得阻挠。 第三十二条 城市排水设施维护和抢修的专用车辆,应当统一标志,并经公安交警部门审核备案;执行抢修任务时,在确保交通安全的情况下,不受行驶路线、方向和时间的限制。

抢修排水设施或者特殊维护作业时,养护维修责任单位应当设置抢修标志,并向沿线排水户通告暂停排水时间,对生产、生活环境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大范围暂停排水,应当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并且发布通告。

沿线排水户应当按照通告要求暂停排水。 第三十三条 在排水设施周边进行施工作业可能影响设施安全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当包括设施保护方案,并在实施方案时通知设施养护维修责任单位;排水设施养护维修责任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进入施工现场查看,发现施工活动危及或者可能危及排水设施安全的,可以要求施工单位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