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设备运行管理标准(送审稿)

Q/XD

Q/104.CX-0404- -2010西藏电力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西藏电力有限公司

2010-××-××实施2010-××-××发布

变电设备运行管理标准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职责

5工作内容

6相关/支持性文件

前 言

本标准是为规范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变电设备运行管理工作而制定的。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变电设备运行管理工作贯彻执行上级要求,确保变电设备运行工作有序开展,确保变电设备运行管理符合标准要求,确保设备健康运行。

本标准由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审 核:

审 定:

批 准:

本标准由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的版本及修改状态:A/0.

变电设备运行管理标准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变电设备运行管理工作的职责、管理的内容和要求,按照变电设备运行的管理流程,对变电设备运行工作实施全过程控制。

本标准适用于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所属变电站、发电厂变电设备运行管理工作。公司各单位可依据本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电网生技[2005]172号 《输变电设备运行规范》

国家电网安监[2005]83号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部分)》

国家电网生[2006]512 号 《变电站管理规范》

DL Q/SD-001-1999 《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管理导则》

术语和定义

变电设备运行管理:是指围绕变电设备运行开展的各项管理工作,主要业务包括:生产计划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变电站运行管理等。

倒闸操作:是指电气设备或电力系统由一种状态变换到另一种运行状态,由一种运行方式转变为另一种运行方式的一系列有序的操作。

缺陷:是指使用中的设备、设施发生异常或存在的隐患。

试运行时间:是指系统调试、试验工作完成后,新建工程相关系统和设

备开始稳定试运行后的不间断时间。

职责

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变电设备运行管理实行谁运行,谁负责。在区公司层面上,由生产技术部归口管理,电力调度中心、人力资源是配合管理部门。在地市(发电)公司(厂、局)(以下简称地市公司)层面上,各地市公司是设备运行管理的执行单位,由各地市公司主管生产的副经理(副局长)或总工程师负责此项工作,生产技术部归口管理,设专职或兼职专工负责管理。

公司分管领导

负责贯彻上级变电设备运行管理要求。

负责审批本公司制定的变电设备运行管理标准。

负责公司变电设备运行生产领导工作,指导、决策、解决设备运行中的重大问题。

负责协调变电设备运行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生产技术部

是变电设备运行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制订、指导、监督实施、检查和考核公司所属的变电设备运行管理标准、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

负责公司变电设备运行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解决运行中的技术问题。负责组织变电设备运行规程、制度的审核、技术管理的协调、指导、监督工作。

负责变电设备运行劳动竞赛和技术练功的技术指导,配合变电设备运行人员的培训计划的实施。

电力调度中心

是变电设备运行管理的配合部门。

负责所辖变电设备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指挥所辖变电站设备的倒闸操作和事故异常处理工作。

负责所辖变电站、监控中心通信、自动化装置的安全、可靠运行及缺陷处理工作。

负责制定调度规程、通信、保护、自动化设备及监控系统现场运行规程;审核变电站运行规程。

负责制定、下达所辖变电站运行方式、保护定值。

人力资源部

是变电设备运行管理的配合部门。

负责制订变电设备运行人员技能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和考核管理。地市公司(含电厂、输变电公司)等设备管理部门

是变电设备运行管理的执行部门,负责贯彻执行本企业的变电设备运行管理标准、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负责编制本单位的变电设备运行管理标准、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

负责贯彻执行本企业的变电设备运行、修试规程制度。负责现场变电设备运行、修试规程的编制和上报。

负责变电设备的验收管理、运行管理、巡视维护管理、缺陷管理、评级管理、技术管理、防误装置管理工作。

负责设备的定期维护工作、修试、异常及缺陷的消除工作。

负责变电设备运行人员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变电设备运行管理的各种设备档案和技术资料,进行变电设备运行情况分析,将有关分析报告、技术资料按规定报送生产技术部。

学习先进的变电设备运行管理经验,开展技术革新活动。

工作内容

变电设备运行管理制度标准和规程管理

公司生产技术部组织编制公司变电设备运行管理标准,由公司生产副总经理批准执行。

变电设备运行单位负责编写、修订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生产技术部门审核。由运行单位生产副经理批准执行。

现场运行规程的制定与编写要求。

现场运行规程的制定与编写应根据上级单位颁发的规程、规范、标准、

制度、反事故措施、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整定书、图纸和设备厂商的说明书,编制变电站各类设备的现场运行规程,经履行审核和批准程序后执行。

一次设备运行规程的编写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本站设备调度范围的划分和运行方式情况、设备的作用及组成部分、设备技术参数、运行巡视检查维护项目及要求、投运和检修的验收项目及要求、正常运行操作方法,程序及注意事项、负荷运行管理及处理要求、异常情况及事故处理预案;一次设备规程中对牵涉到运行人员须操作的特殊部件、元件(例如主变的瓦斯、压力释放继电器等)应制定详细的运行注意事项。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部分的编写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保护范围、保护的组成部分、保护装置的组成部分,技术参数及说明、运行巡视检查维护项目及要求、正常运行操作方法,程序及注意事项、投运前和校验后的验收项目及要求、异常情况及事故处理预案;有故障及异常信息的对照说明、分析故障打印报告的方法。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编写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系统介绍及构成、网络连接、测控装置作用及接用的回路、后台机功能介绍、系统运行操作注意事项及异常处理方法。

防误闭锁装置运行管理规定。

其它设备系统的编写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设备的作用及组成部分、设备技术参数、运行巡视检查维护项目及要求、正常运行操作方法,程序及注意事项、异常情况及事故处理;辅助设备系统规程应有详细的系统图。

现场运行规程的管理要求

变电站在投运前必须建立现场运行规程。

各运行单位工区专业工程师负责管辖变电站设备现场运行规程的编写,运行单位工区主管校核后报送上级部门审核、批准。

变电站内现场设备、系统接线变动后在投运前,专业工程师人应负责落

实完成新设备规程的制定及相关的修订工作,并报送上级部门审核、批准。

当上级颁发新的规程和反事故技术措施时,由专业工程师负责,组织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对现场规程的补充或对有关规定修订工作,书面报告上级部门。

变电站每年应对现场规程进行一次复查、修订,不需修订的,也应出具经复查人、批准人签名的书面文件。

现场运行规程应每5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修订、审定并印发。

现场运行规程的补充或修订,应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变电设备变更、验收及启动阶段的管理

基本要求

变电站新建、改、扩建、检修、预试的一、二次设备的工作完成后,必须经过质量验收,设备验收工作结束后,应按照有关要求填写检修、试验记录,并履行相关手续。交接手续完备后,方能投入运行。质量验收的标准和需履行的手续依据国网和公司颁布的相关变电设备检修规范和启动验收管理规定。

新建、改、扩建设备的竣工验收,变电主设备大修后竣工验收,运行单位工区的运行班组班长、专业工程师、站长(工区主管)应参加验收。新建、改、扩建竣工验收,施工部门应向变电站移交有关资料,包括设备制造厂说明书、设备出厂试验记录、安装竣工图纸、安装记录及试验报告。设备检修后竣工验收,检修部门应移交检修、试验报告,并填写有关检修、试验记录。有条件的应移交电子图纸和资料。

新安装、检修后的高压配电装置的防误闭锁装置必须完善、可靠,否则不得投入运行。

验收时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对于暂时无法处理,且不影响安全运行的,急需投入运行时,必须限期处理,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方能投入运行。

变电设备工程建设过程的管理

生产运行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及时参与新建变电站工程建设的相关工作,做好各项生产准备。所内变电新设备的工程建设应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和《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要求进行管理,运行单位应做好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在已带电运行的变电站内进行施工,施工前运行单位应对施工单位进行安全交底,详细交代工程建设工作地点及安全注意事项。设备作业区与运行设备区应用安全围栏进行围护,施工人员不得随意进入运行设备场区。

基建设备与运行设备应有明显断开点,运行人员应督促施工人员做好可靠的安全措施,严防误动、误碰和误跳运行设备,与变电站相连接的未投运线路终端塔的跳线应保持断开。

基建施工电源宜使用与所用电源分开的独立电源,若必须使用所用电源,运行人员必须合理安排所用电的运行方式,严防主变冷却、刀闸操作、开关储能及直流充电电源失去。

运行人员应提前介入工程建设,及时参与、配合土建、接地网(极)施工以及各主要隐蔽工程验收,了解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应及时提出修正意见并做好记录。参与设备安装、设备调试等主要环节的工作,全面了解设备性能,及时发现新设备存在的问题。

变电站新设备的交接验收

工程建设完工后,运行人员应积极参与由工程建设单位组织进行的工程预验收和正式交接验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交工程建设单位现场处理。

新设备验收合格后,应办理交接手续。新设备交接手续应以正式的交接记录为依据。交接记录的内容包括交接的设备范围、工程完成情况、遗留问题及结论等。

新设备交接验收过程中,变电设备的操作应由运行人员进行,对设备名

称、编号、状态应进行仔细确认,严格进行监护。

运行人员应配合做好新设备的接收工作,包括设备出厂资料、试验资料、图纸、现场设备、联动操作、备品备件、工器具等。新设备的验收受到工程进度和停电计划的影响时,允许进行分步交接验收。分步交接验收后的设备同样要履行交接手续,具备书面交接记录。

交接后的新设备应调整至冷备用状态,所有保护自动化装置在停用状态。

新设备交接验收后的运行管理

新设备交接验收结束、办理交接手续后,应视作运行设备,交由运行人员管理,不允许擅自改变交接后的新设备状态。新设备状态的改变、接地刀闸或接地线等的操作要作为交接班内容移交。

在新设备上工作,必须履行正常的工作票手续,由运行人员操作、许可、验收及终结,工作人员必须填写工作记录。工作结束后,由运行人员将新设备恢复到工作前的冷备用状态。

新设备必须办理交接手续后方可进行与运行设备的搭接工作。搭接后的新设备(包括二次设备)应有可靠的防误措施,严防误分、误合或误投而造成事故。

新设备启动必须具备的条件

工程管理单位提前20天向调度运方提供线路的走向图及支接情况(示意图:标明导线型号及长度)及实测参数;变电站一次系统图三份;变电站全部二次图纸一套;变电站主要设备(主变、电容器、电抗器、消弧线圈等)铭牌参数及出厂试验报告二份;主变零序阻抗实测参数(以制造厂实测值为准);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说明书、版本号、校验码;启动预定日期等资料。

工程已按照设计要求全部安装、调试完毕,验收中发现的缺陷已消除;启动范围内的所有设备均符合安全运行的要求,设备名称标牌、安装调试报告等齐全,具备投运条件。

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和变电设备运行管理标准制度的编制、人员培训等

各项生产准备工作完成。

10kV的电气设备提前5天填写设备投入运行申请书,报送所辖电力调度中心,经同意后转发各有关单位。35kV及以上电气设备,电压互感器、断路器、主变等、用户主变容量在1000KVA及以上新设备投运,提前7天填写设备投入运行申请书,并经工程施工单位、生产技术部、运行单位和电力调度中心会签同意。(设备投入申请、审批程序还需进一步讨论明确)

变电设备运行人员应认真组织学习启动方案,准备好相应的操作票,明确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及意义,并做好事故预想。

新设备启动前,变电设备运行人员应根据启动方案的要求,认真、仔细核对启动范围内所有一、二次设备的实际状态是否正确,若发现不正确时,要立即进行操作调整。检查及调整操作内容要有书面记录并签名,可纳入倒闸操作票进行管理。

在正确资料到齐后四个工作日,调度运方即拟订设备的正式命名编号、调度管辖和许可范围的划分以文件形式颁发;调度继保将调试整定值(正式整定值)提供给现场调试单位,正式整定值在启动前2天颁发。新设备启动过程管理

新设备自当值运行值班员向调度汇报具备启动条件起,即属于调度管辖设备,改变设备的状态必须有调度的正式操作指令。

所有启动操作应严格按照启动方案的规定程序,规范作业,强化解锁钥匙管理,严防误操作。

启动过程中发现缺陷,应立即暂停启动,并将缺陷情况汇报调度及有关部门。设备消缺工作应履行正常的检修申请手续,办理工作票。

新设备启动过程中发生事故,当值人员应服从当值调度指挥,迅速进行故障隔离,并立即汇报有关部门。事故处理结束后,运行单位应将详细情况汇报调度,根据调度指令停止或继续进行启动工作。

新设备试运行管理

变电设备的试运行管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试运行工作有关

规定》国家电网基建〔2010〕613号执行。

220kV变电工程试运行时间为3天(72小时),110kV变电工程试运行时间为2天(48小时),35kV变电工程试运行时间为1天(24小时)。变电工程投入的主要设备和系统正常运行时间满足上述时间要求,则通过试运行,可移交生产。

试运行期间,由运行维护部门负责对试运行设备进行巡视、检查、监测和记录。建设管理单位负责组织参建单位落实应急抢修措施。

如试运行过程中发生主要设备故障或控制保护系统故障(除可以避免的人为故障外)试运行应中断。故障造成的原因排除后,经启委会确认,重新组织启动试运行工作,试运行时间重新计算。

试运行完成后,建设管理单位会同生产运行单位形成试运行报告,并安排参建单位对各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并对发现的缺陷进行处理。交接班管理

接班人员应提前15分钟到达变电站(监控中心、操作班),查阅交接班记录,了解管辖设备的运行方式、运行状况及运行工作事项。未办完交接手续之前,当班人员不得擅离职守。

交接班前、后30分钟内,一般不进行重大操作。在处理事故或倒闸操作时,不得进行交接班;交接班时发生事故,应停止交接班,由交班人员处理,接班人员在交班值长指挥下协助工作。

交接班的主要内容

运行方式及负荷分配情况。

当班所进行的操作情况及未完的操作任务。

使用中的和已收到的工作票。

使用中的接地线号数及装设地点。

发现的缺陷和异常运行情况。

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动作和投退变更情况。

直流系统运行情况。

事故异常处理情况及交代有关事宜。

上级指令、指示内容和执行情况。

一、二次设备检修试验情况。

维护工作情况。

环境卫生。

交班值长按交接班内容向接班人员交待情况,接班人员在交班人员培同下进行重点检查,交班值长或指定人员负责监盘。值班记录的签名栏,应由交接班人员亲自签名。

接班人员重点检查的内容

查阅上次下班到本次接班的值班记录及有关记录,核对运行方式变化情况。

核对模拟图板。

检查设备情况,了解缺陷及异常情况。

负荷潮流。

检查试验中央信号及各种信号灯。

检查直流系统绝缘及浮充电流。

检查温度表、压力表、油位计等重要表计指示。

核对接地线编号和装设地点。

核对保护压板的位置。

检查室内外卫生。

接班人员将检查结果互相汇报,认为可以接班时,方可签名接班。

接班后,根据天气、运行方式、工作情况、设备情况等,安排本班工作,做好事故预想。

运行单位专职、领导变电站、操作班交接班工作进行抽查、考核。

设备巡视管理

运行单位应制定设备巡回检查制度,设备巡视工作应按照设备巡回检查制度和变电站运行规程规定的巡视路线和项目进行巡视。

运行单位工区专职、领导每月对运行班组巡视工作进行检查,并纳入考核。

变电站应根据实际、国网输变电设备运行规范和不同的巡视,编制相应的巡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并严格执行。

运行单位工区专职每月制定所辖变电站设备巡视计划和要求,月底对本月巡视情况进行汇总。

运行人员根据巡视计划和要求,按照所编《变电站巡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对设备进行正常巡视和特殊巡视;对巡视中发现的缺陷,按照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变电设备缺陷管理标准》要求处理;记录巡视时间、内容、结果并录入生产管理系统PMS;并及时汇报调度和上级,杜绝事故发生。

变电站的设备巡视检查,一般分为正常巡视(含交接班巡视和夜间巡视)和特殊巡视。

正常巡视的内容,按变电站运行规程规定执行。有人值班变电站,每天至少一次;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夜间巡视和一次熄灯巡视;无人值班变电站每周二次巡视检查。

熄灯巡视内容是检查设备有无电晕、放电、接头有无过热现象。

特殊巡视检查的内容,按变电站运行规程规定执行。遇有以下情况,应进行特殊巡视:

大风前后的巡视。

雷雨后的巡视。

冰雪、冰雹、雾天的巡视。

设备变动后的巡视。

设备新投入运行后的巡视。

设备经过检修、改造或长期停运后重新投入系统运行后的巡视。

异常情况下的巡视。主要是指:过负荷或负荷剧增、超温、设备发热、系统冲击、跳闸、有接地故障情况等,应加强巡视。必要时,应派专人监视。

设备缺陷有发展时、法定节假日、上级通知有重要供电任务时,应加强巡视。

站长(工区主管)每月应至少进行(参加)一次对所辖变电站巡视。

运行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年度、月度红外测温计划,并结合巡视计划开展。要督促,检查运行班组红外测温工作,对结果进行分析并上报。属缺陷按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变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执行。

设备定期切换试验管理

运行单位应结合实际和国网输变电设备运行规范,制订设备定期切换试验制度,规定设备定期切换试验周期,并严格执行。

设备定期切换试验内容应填写在相应记录中,发现问题或缺陷应及时汇报。

定期切换、试验的内容及周期为:

中央信号、闪光装置、 直流系统绝缘监察装置、交接班时切换试验一次;

监控系统的音响报警每日试验一次。

主变微机差动保护及母差不平衡电流每天测试一次;

高频通道每天测试一次;

110kV及以下重合闸装置每半月试验一次;

事故照明每月切换试验一次;

备用站变轮换(充电)每月一次;

站用检修(动力)屏有双电源的每月切换试验一次;

变电站内的漏电保安器每月应进行一次试验。

备用主变充电运行(根据调度指令执行)。

变压器装有冷却设备的风扇、油泵、水泵、气泵正常时作为备用或辅助状态的,每月应进行一次手动启动试验,确保装置正常,试验后倒回原方式;冷却装置电源有两路以上,且平时作为备用的电源应每月进行一次进行启动试验,试验时严禁两电源并列,试验后倒回原方式。

直流系统中的备用充电机应每月进行一次轮换试验。

蓄电池定期测试规定:

碱性蓄电池每月普测一次单体蓄电池的电压,每周测一次代表蓄电池的

电压。

变电站的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每月普测一次电池的电压,每周测一次代表电池的电压。代表电池应不少于整组电池个数的十分之一,选测的代表电池应相对固定,便于比较。

蓄电池测量值应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每次测完电池应审查测试结果。当电池电压或比重超限时,应在该电池电压或比重下边用红色横线标注,并应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设法使其恢复正常值,将检查处理结果写入蓄电池记录。对所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上报,由专业人员处理。装有微机防误闭锁装置的变电站,运行人员每半年应对防误闭锁装置的闭锁关系、编码等正确性进行一次全面的核对,每月检查锁具是否卡涩。

对于变电站内的不经常运行的通风装置,运行人员每月应进行一次投入运行试验。

变电站内长期不调压或有一部分分接头位置长期不用的有载分接开关,有停电机会时,应在最高和最低分接间操作几个循环,试验后将分头调整到原运行位置。

倒闸操作及操作票管理

各运行单位应根据《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部分)》和国网输变电设备运行规范,结合实际编制倒闸操作实施细则,并严格执行。

倒闸操作应按规定使用操作票,操作票的管理按《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操作票管理规定》执行。

各地市公司(发电厂)安全监察部应每月对操作票执行情况检查,按《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操作票管理规定》进行考核按月评议、统计合格率并上报,并督促按要求执行进行整改

各运行单位应编制典型操作票,典型操作票的相关规定如下:

典型操作票编写变电站应根据调度部门提供的操作任务和任务顺序,由操作班的班长或工区运行专工编写具体的操作步骤;必须结合所内一、

二次设备实际情况,调度整定书要求、运行规程、调度规程、变电站现场运行注意事项、有关图纸以及检修、继保校验人员填写的注意事项等有关要求内容进行,并对步骤正确性负责。典型操作票的编写格式应符合国网和《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操作票管理规定》等有关文件的规定。

操作任务审核:典型操作票的任务和任务顺序应由调度部门审核,并对其正确性负责。

操作步骤审核:典型操作票编写完成后,由班组全体运行人员自审合格并由各正(主)值、值长签名,然后由工区运行专工审核正确无误签名,审核人员对操作步骤的正确性负责。典型操作票再交工区分管领导审核签名,分管领导对典型操作票的原则正确性负责。典型操作票的审核工作一般应在编写完成后一个月内完成。 实行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典型操作票由所管辖的操作班(变电工区)负责编写,可参照上述条款执行。

典型操作票批准:经运行单位工区专工和分管领导审核签名后的典型操作票,报各地市公司(发电厂)生产技术部备案后执行。自备案之日起,典型操作票有效。

经审核、批准的典型操作票(含任务及步骤)应一式三份,其中一份送监控中心(变电工区)、一份送存调度部门、另一份班组留存。

变电工区所辖变电站典型操作票,应由工区专工负责,其责职是要始终保持所辖变电站典型操作票正确完好。如有设备变动和系统方式变动应及时修正典型操作票并完成审核程序。

典型操作票应电脑打印,票面应清楚整洁,字迹要端正、不准涂改。

在新建、扩建的变电、线路设备正式投运前,应制订典型操作票,作为生产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启动投产时的操作,就应使用已批准过的典型操作票,否则不具备投产操作的条件。

典型操作票每年四月份定期进行一次全面审查修订,由工区专工布置,变电站各值长重新审查全部执行的典型操作票并签名,然后工区专工审查正确后签名。典型操作票重新审查后的各级审核人员签名和日期应签

在典型操作票目录相应栏内。

同一变电站中相同性质的回路,若其设备配置相同时可以相互套用,否则必须分别编写典型操作票,不能相互套用。

旁路带各线路(包括带主变回路)的典型操作票必须分别编写。

典型操作票只能作为培训或填写、核对操作票参考,不得作为操作依据。

工作票管理

变电站电气工作票应严格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部分)》和《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工作票管理规定》执行。

各公司(发电厂)安全监察部应每月对工作票执行情况检查,按《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工作票管理规定》进行考核,按月评议、统计合格率并上报,并督促按要求执行进行整改

缺陷管理

按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变电设备缺陷管理标准》执行。

应结合巡视加强对设备缺陷的跟踪巡视,重点加强对尚未为处理的危急缺陷和严重缺陷的跟踪监视工作,以及时掌握设备缺陷的发展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事故和故障处理管理

变电设备事故和故障处理按照国网输变电设备运行规范和《变电站运行规程》进行事故和故障处理。

对于需要补充、细化事故和故障处理的,运行单位可依据相关规范、反事故技术措施,结合实际编制《变电站事故和故障处理预案》。

事故和故障处理预案由运行单位负责编制,地市公司(发电厂)生产技术部负责审核,报分管领导批准执行。

事故和故障处理时的领导、指挥和组织,按批准的预案执行。

地市公司(发电厂)生产技术部负责指挥、协调现场事故处理工作。运行单位工区专工指导运行人员进行事故处理。

运行人员按照调度规程、运行规程和《变电站事故和故障处理预案》进

行事故处理。

发生事故和故障时的信息汇报,按批准的预案和公司相关的事故信息汇报制度执行。

设备技术管理

设备档案

运行单位应建立健全变电设备的技术资料档案,应建立的技术档案目录依据国网输变电设备运行规范和变电站管理规范。其内容包括如下:按照规定格式编制的设备基本台帐(含铭牌参数)。

设备制造厂提供的说明书、图纸及出厂试验调试报告(含本体及各种组部件)等。

设备及其附件的产品合格证明书。

设备现场开箱验收记录。

设备安装、调试报告。

设备安装竣工图。

设备安装工程监理及验收报告。

设备交接试验报告(含绝缘油质化验及色谱分析报告)。

设备备品配件清单。

设备履历卡片。

设备修试周期表。

设备历次检修、大修、改造报告及验收报告。

设备历年预防性试验报告(含油质化验、油色谱分析、保护及测量装置检验)。

设备巡视记录(含红外测温记录、在线监测数据资料记录)

设备运行操作记录(含主变有载调压操作)和断路器故障开断记录。设备缺陷记录。

事故及异常运行及处理记录(包括超温、气体继电器动作、出口短路、过负荷运行等)。

设备现场运行规程。

无论出厂技术资料或安装调试技术资料,当有条件时,在提交书面资料的同时还应提交电子文档资料。

不同的变电设备应补充完善相关的记录、图表等技术资料。

设备运行状态分析

设备运行状态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缺陷,及时消除缺陷,确保检修工作做到工效高(检修工期短,耗用工时少)、用料省(器材消耗少,修旧利废好)、安全好(不发生重大人身、设备事故及一般事故)。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和恢复铭牌出力,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确保安全运行。

根椐运行中设备本体及其附件存在的缺陷轻重程度或处于不正常运行的不同状态。设备运行可分三种状态加以评估。即:危急状态、严重状态和一般状态。评估的标准可依据缺陷等级划分。

每年对断路器安装地点的母线短路电流与断路器铭牌标称开断电流作一次校核。

每年累计断路器的动作次数、短路故障开断次数和每次短路开断电流。定期对设备作运行分析并作好记录备查,不断积累运行经验,运行分析的内容如下:

设备运行异常现象及缺陷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规律,总结发现、判断和处理缺陷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作事故预想。

发生事故和故障后,对故障原因和处理对策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根据设备及环境状况作出事故预想。

运行单位应结合专业月报的编制对运行中的变电设备作一次全面综合分析。

设备管理单位每年要检查设备反事故措施执行情况,并补充新的反事故措施内容。

设备评级

运行单位应定期对运行的变电设备进行评级,对其运行状态做出科学评价,指导检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