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综合实验论文
电工电子实习论文.doc

1绕线式小电动机一:电动机模型图1:磁极(电磁铁):为电枢提供一个磁场,2:电枢:产生电磁转矩和感应电动势,3:换向片:将电刷上所通过的直流电流转换为绕组内的交变电流或将绕组内的交变电动势转换为电刷端上的直流电动势,4:电刷把直流电压:直流电流引入或引出二:电动机转动原理1:电流的磁效应。
本实验中电磁铁(作为定子)就是用很多匝漆包线绕在铁芯上而成,当线圈同有直流电时,铁芯被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磁化,从而产生更加强的磁性。
根据通电螺线管中的安培定则,可以判别出磁极N、S。
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的受力。
实验中的转子是由绕向相同的漆包线绕制而成的,对于每一匝线圈而言,用右手定则可以确定出其受力的方向,从而产生一个力偶。
这样,转子就在磁场中转动起来了。
3:电刷与换向器。
在不换电池极性的情况下,如果转子转过半圈,将会产生相反的转向的力偶,那么要使转子绕同一个方向不断转,就要在转过半圈的情况下马上换极,这就是用到转向器的原因。
三:制作和调试过程。
线绕式小电动机的制作而言,关键就是要减小转轴和轴承之间的摩擦,这就要求两个支架的高度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变动(本实验中误差比较大,但基本不影响转动),为此,在制作支架时要准确地量好同一高度再打孔。
同时,线圈的绕制上越均匀就越能体现电机的性能(个人认为,线圈越靠外边所产生的力偶就越大,性能越好)。
在调试过程中,碰到了最伤心的问题那就是电机不转动!!!究其原因,发现有如下问题:1,转子上的线圈在绕时在铁芯的两边绕成相反方向了,这造成在通电时两边产生了相反的力偶,从而阻止其转动、2转换器缺口与转子线圈平面方向成的角度接近0°造成了力偶近零的状况。
解决1的问题,就是重新绕转子的线圈(两头绕成一个螺纹方向即可)、对于2的问题,在转轴上的换向器拨动一个90°即可。
2最简单的晶体管水位控制电路:一:电路图、元件、作用1:二极管,用来续流放电,用来保护三极管。
2:电阻。
南京理工大学-电工电子综合实验(I)论文-裂相电路

电工电子综合实验交流电路的应用设计——裂相(分相)电路南京理工大学交流电路的应用设计——裂相电路摘要本实验将通过利用RC桥式电路分相原理:㈠①将给定的220V/50Hz的单相交流电源分裂成相位差为90°的两相电源,要求两相输出空载时电压有效值相等,为155×﹙1±2%﹚V;相位差为90°×﹙1±2%﹚。
②测量并作电压—负载线(两负载相等,且为电阻性)特性曲线,到输出电压150(1-10%﹚V;相位差为90°×(1-5%)为止。
③测量证明设计的电路在空载时功率最小。
㈡①将给定的220V/50Hz的单相交流电源分裂成相位差为120°的对称三相电源,要求两相输出空载时电压有效值相等,为110×﹙1±2%﹚V;相位差为120°×﹙1±2%﹚。
②测量并作电压—负载线(三负载相等,且为电阻性)特性曲线,到输出电压110(1-10%﹚V;相位差为120°×(1-5%)为止。
③测量证明设计的电路在空载时功率最小。
㈢若负载分别为感性或容性时,讨论电压—负载特性。
㈣讨论分相电路的用途,并举一例详细说明。
关键词Multisisim11.0软件仿真裂相电路单相电源两相输出负载空载功率引言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电工技术在许多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挥着重要的作用。
裂相技术是一项原理较为简单的电路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大的潜力有待开发。
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大的潜力有待开发。
本文主要是研究如何将一个单相的交流电源分裂成多相交流电源的问题。
通过实验,流电源的问题。
通过实验,研究裂相后的电源接不同性质负载时电压的变化。
主要设计了将单相交流电源分裂成两相电源。
时电压的变化。
主要设计了将单相交流电源分裂成两相电源。
将单相交流电源分裂成两相电源在裂二相实验中,我采取了《电工仪表与电路实验技术》(马在编著)页的方法方法。
电工实训论文

电工实训论文第一篇:电工实训论文这两周的实训使我对实际生活和生产车间的电有了一点的认识,让我从中得到了锻炼,对以前的知识加以巩固,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实训实验日光灯的电路安装、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点动与单项连接转动电路连接、接触器联锁的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控制、按钮联锁的三相交流异步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连接、交流异步电动机Y—△降压器控制电路、电动机顺序启动控制电路和电动机反接制动控制电路。
通过了为期两周的电子电工实训,我确实是学到了很多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的视野。
通过这一次的电工实训,增强了我的动手打操作的能力,也掌握了日光灯电路的安装,学会了白炽灯的两地的控制方法,也学习了一些低压电器的有关知识,了解了其规格、型号及使用的方法。
更主要的是,我还学会了电路的接线及检查的方法。
在后面的几个实训的项目里有用到了一些常用的电子元器件,所以通过了实训,我能够识别相关的电子元器件,如电阻器、电位器、电容器、二极管、晶体管和三端集成稳压器等常有的电子元器件。
知道了它们的形状、它们的分类、它们的型号规格、它们的用法以及如何检测这些电子元器件的好坏。
通过几天的实习,使我懂了许多许多的道理,真可谓是受益非浅,这次我们的实训任务,虽然算不上很重,其任务就是按图安装一些简单的电路。
因为电工课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我们平时都不会认真去注意的常识,比如安全用电常识、电工基本操作(怎么连接导线),控制电路故障分析与排除等。
六次的电工对手亲身体会到整体思考的重要性,布一块好板就必须要有整的逻辑思维,布板要注意各元器件的空间排布还要注意到布线时线与线不能相交并且注意要讲求用电的安全,不许用手触及各电气元件的导电部分。
通过这为期两周的电工实训,我确实是学到了很多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的视野,也培养了我们的胆大、心细、谨慎的工作作风。
操作的时候要心细、谨慎,避免触电及意外的受伤,增强了我的动手打操作的能力,培养了我们的规范化的工作作风。
南京理工大学-电子电工综合实验(I)论文-裂相(DOC)

南京理工大学电子电工综合实验论文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班级:学号:姓名:裂相(分相)电路的研究一、摘要:裂相(分相)电路可以把单相交流电源分裂成具有相位差的多相电源,多相电路性能稳定,较之单相电路更加优越,且运用场合广泛。
将单相电转换为多相电可以满足在只有单相电源,而仪器设备必须使用多相电源时的问题。
本文从裂相电路出发,介绍了用Multisim10对裂相电路进行仿真,深入研究将单相交流电源(220V/50HZ)分裂成相位差对称的两相电源,并保证两相输出空载时电压有效值相等,具体实现电压为150V±2%,相位差为90°±2%。
进而在原电路基础上改变负载(电阻性)做出电压与负载特性曲线。
并讨论在负载为电容或电感时负载两端电压值与负载大小关系的特性曲线。
最后分析并证明此电路在空载时功耗最小。
二、关键词:裂相电路两相电源三相电源负载空载功率三、引言如今,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工技术在许多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裂相技术作为一项原理较为简单的电路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大的潜力有待开发。
裂相电路由电阻和电容构成,它同时吸取了单相电源供电方便,以及多相整流输出平稳,谐波少,功率高等优点。
本文主要研究将一个单相的交流电源分别分裂成两相交流电源。
利用电容,电感元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们的电流的相位差恒定为π/2,将电容和与之串联的电阻分别作为电源,同时还研究了裂相后的电源接不同性质负载时的电压、功率的变化。
实验中,通过运用Multisim10对电路进行仿真,同时测量多组数据,绘制相应曲线,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
四、正文1、实验要求(1)将单相交流电源(220V/50Hz)分裂成相位差为90°对称的两相电源。
①两相输出空载时电压有效值相等,为150×(1±4%)V;相位差为90°×(1±2%)。
②测量并作电压——负载(两负载相等,且为电阻性)特性曲线,到输出电压150×(1-10%)V;相位差为90°×(1-5%)为止。
电子电工技术应用论文(4篇)

电子电工技术应用论文(4篇)提纲:1. 电子电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分析2. 电子电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优势和劣势分析3. 电子电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发展趋势预测4. 电子电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5. 如何推广电子电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1. 电子电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电工技术已经逐步应用到各个行业中,其中建筑行业也不例外。
目前,电子电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电子电工技术应用于建筑中的照明系统。
传统的照明系统存在许多弊端,如照度不足、光色偏暗等问题,而电子电工技术可以通过控制灯光颜色、亮度和分布来达到更加舒适的照明效果。
其次,电子电工技术应用于建筑中的通风、空调系统。
新型的通风、空调系统可以通过电子电工技术实现智能化控制,例如温度、湿度等控制参数的智能调节,以达到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
此外,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电工技术应用于建筑中的智能家居系统越来越受到关注。
智能家居系统通过测量温度、湿度等指标,以及家具设备的数据,自动化地控制照明、电器、窗帘等家居设施,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目前电子电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2. 电子电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优势和劣势分析电子电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有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劣势。
首先,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建筑环境质量。
例如,通过智能照明系统的应用,可以创造更加适合人类生活的光环境,从而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其次,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例如,在建筑中安装防盗报警系统、消防警报系统等,可以有效减少建筑发生火灾、盗窃等事故的风险。
再次,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可以节能降耗。
例如,通过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可以调节温度、湿度等控制参数,降低建筑能源消耗,达到节能效果。
最后,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建筑的智能化程度。
例如,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可以控制家内各种设备,提供更便利的生活方式。
电工电子综合实验论文

电工电子综合实验论文课题名称:混沌电路姓名:庄加兴院系:自动化班级:9131102002学号:913110200234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应用——混沌电路庄加兴(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南京210094)摘要:应用运算放大器及电阻等元件设计出非线性电阻,对其伏安特性曲线进行测量和观察,并以此为基础研究蔡氏混沌电路,本文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着重对实验中的混沌电路进行了仿真,仔细记录了仿真下来的各个波形。
同时,也利用该软件,通过搭建电路,用示波器获得了有源非线性负阻的伏安特性曲线,验证了通过实验数据获得的图像。
最后对此现象进行原理上的尝试性解释说明。
关键词: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曲线混沌电路敏感参数混沌现象1.引言控制和利用混沌是当前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自然界中,诸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地学……以及技术科学学、社会科学等各种科学领域中已经发现了混沌现象的存在,有人认为这是续相对论、量子论之后的又一重大科学发现。
它揭示了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复杂性、有序性和无序的统一,大大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加深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目前混沌控制与同步的研究成果已被用来解决秘密通信、改善和提高激光器性能以及控制人类心律不齐等问题。
在混沌应用研究中,混沌保密通信研究得最多,竞争也最为激烈,它已经成为保密通信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蔡氏电路是美国贝克莱大学的蔡少棠教授设计的能产生混沌行为的最简的一种自治电路。
首先,何为混沌?顾名思义,混沌是指确定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中出现的貌似无规则的类随机现象。
其次,混沌理论作为一个科学理论,具有以下三个核心概念: 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分形、奇异吸引子。
蔡氏电路是目前众多混沌电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其典型的电路结构已成为理论和实验研究混沌的一个范例。
在蔡氏电路及蔡氏振荡器的分析及实验研究中,为电路建立一个精确的试验模型,从而观察混沌现象并定量的分析它,这一点十分重要。
而其中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实现是这一环节是一个关键。
电工技术课题研究论文(五篇):一体化教学电工技术论文、电力系统中的电子电工技术论文…

电工技术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一体化教学电工技术论文2、电力系统中的电子电工技术论文3、变电设备故障电工技术论文4、交换机维护与检查电工技术论文5、机电一体化电工技术论文全文总字数:13563 字篇一:一体化教学电工技术论文一体化教学电工技术论文一、教学过程与方法的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际相互融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录像、投影、挂图、实物拆卸、板书、讲述等材料进行较为合理的计划与安排,进而达到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下面以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电工技术课程为例谈谈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及过程的具体设计:1.教学过程可遵循的思路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在完成项目的同时需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并且适时要有示范性操作。
这就需要对教学过程有严密合理的设计思路。
应综合考虑以下几点:(1)教学目的:必须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和技能;(2)该项目的重点、难点;(3)所需设备和场地;(4)教学过程编排;(5)学生分组,设备配置;(6)安全注意事项;(7)考查重点。
只有构思好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好教2.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案应注重项目实施的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的方案设计主要包括讲授和操作示范、学生分组、操作训练、巡回指导、技术纠正及安全事项等。
这一部分是教案的核心内容,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案应重视项目实施的方案设计,避免在教案中罗列大量的教学内容。
3.项目实施以电工技术中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一节为例。
将理论教材中“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一节与实习教材中“三相异步电动机星三角降压启动”合为一个课题。
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1)拿出三相异步电动机实物,先向学生展示电动机外形,介绍电动机的作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电动机。
(2)教师现场集中指导学生。
一般2~3名学生共用一台电动机;教师进行讲解连接电路原理;由教师借助挂图、投影、示教等工具对照实物,讲解电动机的主要结构特点、作用及工作原理。
电工电子学实验(优秀范文5篇)

电工电子学实验(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电工电子学实验《电工电子学》实验一、实验要求学员必须做完下面实验内容中所包括的所有基础实验,且至少选做一个综合实验,每一个实验做完后都应按照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共30分)第一部分:基础实验部分(占25分)万用表的使用练习(1.5学时,4分)三相交流电路(1.5学时,4分)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练习(1.5学时,4分)单管交流放大电路(1.5学时,4分)小规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1.5学时,7分)第二部分:综合实验部分(至少选做一个,占7分)含源二端网络输出特性及等效参数的测定(1.5学时)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参数测定(1.5学时)运算电路实验(1.5学时)三、实验指导请参考附后的《电工电子学实验指导》四、实验报告格式要求请参考附后的《中国石油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实验报告格式要求》五、参考资料单亦先,郝宁眉主编.电工电子测量与实验.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第二篇:《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要求: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电子信息及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习专业后续课程和从事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了解常用电子元件的使用,学会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
学习本书的基础是高中物理和必要的高等数学,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有关知识的复习。
本课程实用性较强,在教学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基本理论,还要注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尽量让同学多动手。
二、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电路部分第一章电路理论基础:1.1 电路模型及基本物理量 1.2 功率 1.3 电路元件 1.4 基尔霍夫定律 1.5 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1.6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1.7 叠加定理 1.8 戴维南定理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2.1 正弦量的三要素 2.2 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2.3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特性 2.4 正弦交流电路中元件的串并连 2.5 正弦交流电路中元件的串并连谐振 2.6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第三章安全用电常识3.1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3.2 触电形式及触电急救 3.3 保护接地及保护接零 3.4 电气防火、防雷及防爆 3.5 静电的防护第二部分电子电路第四章常用晶体管4.1 半导体基本知识 4.2 PN结及晶体二极管 4.3 晶体三极管 4.4 场效应管第五章基本放大电路5.1 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基本原理 5.2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5.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5.4 射极输出器 5.5 多级放大电路第六章集成运算放大器6.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 6.2 放大器的负反馈 6.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第七章直流稳压电源7.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7.2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7.3 滤波电路 7.4 稳压电路第八章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 8.1 基本逻辑门电路 8.2 TTL集成门电路和CMOS集成门电路第九章双稳态触发器和逻辑电路9.1 双稳态触发器9.2 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转换9.3 寄存器 9.4 计数器第十章脉冲波形的整形与产生 10.1 脉冲整形电路 10.2 脉冲产生电路 10.3 555定时器及应用第三部分实验部分实验一戴维南定理的验证实验二万用表的使用实验三常用晶体管的使用试验四三极管的放大电路三、课时分配第一部分 36学时第二部分 40学时第三部分 20学时第三篇:《电工电子学》实验报告20XX 报告汇编 Compilation of reports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实验名称:三相交流电路实验形式:在线模拟+ 现场实践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学生姓名:王武明学号:16457730003 年级专业层次:络网络 16 秋机电一体化专业高起专学习中心:安徽宣城教学服务站提交时间:2017年月日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一、实验目的 1.练习三相交流电路中负载的星形接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电子综合实验(I)仿真论文实验名称:裂相电路的仿真研究姓名:班级:学号:专业:学院:裂相电路的仿真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利用Multisim 11.0仿真设计软件模拟的裂相电路。
通过设定一定参数的R-C两相电路,将单相交流电源(220V/50Hz)分裂成相位差为90°的两相电源(155V/50 Hz)。
并从R-C两相电路出发,简单的通过输出电压、功耗与裂相电路负载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了电压—负载(阻性、感性、容性)特性曲线,同时验证所设计的电路在空载时功耗最小。
关键词:裂相电路,单相电源,两相电源,负载特性曲线1 引言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物理学与电工学教学演示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可是在大多数家庭民用场合,往往没有两相动力电源,而只有单相电源,如何利用单相电源为两相负载供电,成为了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此时裂相技术就体现了它很大的实用价值。
笔者从一些电工学教科书提到的R-C裂相电路出发,在参考了一些资料后,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
在将单相交流电源分裂成相位差为90°的两相电路的实验中,通过仿真测量,记录多组负载的数据,并作出电压——负载(两负载相等,分别有电阻,电感,电容)的特性曲线,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研究其性质(输出电压、功耗与裂相电路负载参数之间的关系),同时验证所设计的电路在空载时功耗最小。
2 正文1.1 实验原理如下:把电源U S分裂成U1和U2两个输出电压。
如下图所示为RC桥式分相电路原理的一种,它可将输入电压US 分裂成U1和U2两个输出电压,且使U1和U2的相位差为90°。
1.2 RC 桥式分相电路原理将电源U S 分裂成U 1和U 2两个输出电压:利用R-C 串并联电路它可将输入电压路U S 分裂成U 1和U 2两个输出电压,且使U 1和U 2相位差为90°。
如上图所示电路中输出电压U 1和U 2分别与输入电压U S 为1s1U U =21sU U =对输入电压U S 而言,输出电压U 1和U 2的相位是111arctan R Cϕω=-2221arctanR C ϕω=-或2222cot tan(90)R C ϕωϕ==-+因此22290arctan R Cϕω+=-若1122R C R C RC ==则必有aU lU 2RC 桥式分项电路原理1290ϕϕ-=一般而言,1ϕ和2ϕ与角频率ω无关,但为使U 1和U 2数值相等,可令11221R C R C ωω==1.3 实验元件:1.4 实验电路图:序号 名称 型号与规格 数量 1 单相交流电源 220V/50Hz 1 2 电阻器 31.83Ω 2 3 电容 100μF 2 4 示波器 XCS1 1 5 万用表 XMM1,XMM2 2 6 功率表 XWM1,XWM22 7 线形电位器 2 8 可变电感 2 9 可变电容2在空载情况下运行时:万用表测得两相电压源空载时的电压值:示波器观察到两相电压源输出的相位差:由示波器图像可知,裂相后的两相电源输出的相位差约为90°功率表测得电压源空载时的功率:2.在两相电源的每一相上分别接一个虚拟线性电位器,调节两电位器使得阻值相等。
分别测量记录不同阻值时二相电源的电压和此时的负载功率,然后绘制电压——负载特性曲线(其中输出电压到150(1-10%);相位差为90(1-5%))、以及功率——负载特性曲线。
R1=R2/Ω10 20 30 40 50 75 100 U1/V 51.148 79.194 96.029 107.026 114.698 126.400 132.947 U2/V 51.147 79.192 96.026 107.023 114.694 126.396 132.943 R1=R2/Ω200 300 500 700 1000 3000 5000 U1/V 143.697 147.529 150.682 152.057 153.097 154.729 155.058 U2/V 143.692 147.524 150.677 152.052 153.092 154.725 155.053 R1=R2/Ω7000 10000 15000 20000 30000 50000 100000 U1/V 155.199 155.305 155.387 155.429 155.470 155.503 155.528 U2/V 155.194 155.300 155.383 155.424 155.465 155.498 155.523电压——负载特性曲线R1=R2/Ω 1 5 10 20 30 50 100 P1/W 44.857 175.148 261.613 313.587 307.385 263.112 176.750 P2/W 44.854 175.138 261.597 313.568 307.367 263.096 176.739 R1=R2/Ω200 300 500 1000 1500 2000 3000 P1/W 103.243 72.549 45.410 23.439 15.792 11.907 7.980 P2/W 103.237 72.545 45.407 23.437 15.791 11.907 7.980 R1=R2/Ω5000 10000 15000 20000 30000 50000 100000 P1/W 4.809 2.412 1.610 1.208 0.805 0.483 0.242 P2/W 4.808 2.412 1.610 1.208 0.805 0.483 0.242功率——负载特性曲线3. 讨论裂相后电源接负载接电感或容性时的情况,并做电压-负载特性曲线。
3.1讨论裂相后电源接负载接电感时的情况,并做电压-负载特性曲线。
两相电源的每一相上分别接一个可变线性电感,调节使得两电感显值相等。
负载为感性的裂相电路实验线路如下:表格如下: 电压——负载特性曲线L 1=L 2/mH 10 20 25 30 35 40 U1/V 23.946 52.538 68.479 85.295 102.674 120.188 U2/V 23.946 52.536 68.477 85.293 102.671 120.184 L 1=L 2/mH 50 60 70 80 100 200 U1/V 153.511 181.175 200.798 212.562 219.962 197.277 U2/V 153.507 181.170 200.792 212.555 219.955 197.271 L 1=L 2/mH 300 500 800 1000 3000 5000 U1/V 183.409 172.000 165.690 163.620 158.201 157.136 U2/V 183.403171.995165.685163.615158.196157.132结论:负载为两相同电感值的电感时,随着电感值增加,所测电压先增大后减小,且在 L=R(20Ω),即L=80mH时,电压取得极大值。
越过最大值之后,电压值随电感值增加而增加。
3.2讨论裂相后电源接负载接电容时的情况,并做电压-负载特性曲线。
两相电源的每一相上分别接一个可变电容,两电容值相等。
负载为容性实验线路如下:表格如下:C1=C2/μF 1 10 20 30 40 50 60U1/V 154.777 147.987 140.831 134.127 127.864 122.026 116.592 U2/V 154.724 147.983 140.827 134.123 127.860 122.022 116.589C1=C2/μF 70 80 90 100 300 500 1000 U1/V 111.502 106.835 102.458 98.381 53.355 36.166 19.917 U2/V 111.498 106.831 102.455 98.378 53.353 36.165 19.916电压——负载特性曲线结论:负载为两相同电容值的电容,电容小于一定值时,各相电压基本平稳保持在空载电压值附近,大于该值后随着电容容性的增加,电压明显降低。
三 实验结果分析1.裂相电路的作用是将单相的电源裂变为两相电源,电路的原理非常简单。
空载时的电压有效值分别是155.552V 和155.548V ,满足试验所需值150V ±10%;由示波器图像可知,裂相后的两相电源输出的相位差在90°±2%范围内。
又根据我的数据设计,即R1=R2=31.83Ω;C1=C2=100uF 。
通过代入数据计算可得U1=U2理论值为155.551V ,与实验值较为吻合。
,当接上负载以后,随着负载电阻的增大,负载上的电压U1,U2也增大。
当负载增大到远大于C1或R2的阻抗值时,U1,U2基本保持155V 左右,相当于空载时的电路。
2.当负载为电阻时,功率和负载关系为随着阻值的慢慢增大,负载消耗的功率先增大(增大速度较快)后减小,且当负载趋向于无穷大的时候(即空载的时候)功耗趋近于0,可知空载时功耗最小。
当阻值从1到12Ω这一段功率增长比较明显,之后又逐渐变缓,当阻值取100000Ω时,功率为0.242W 。
因此,当阻值趋向于∞即我们要讨论的空载情况时,功率最小(逐渐趋向于0)。
从而可以得出空载时电路功耗最小这个结论。
3.当负载为电感时,我们同样可以作出分析。
对于U1,当ωL=11C ω时,即L=80mh 时,电路发生串联谐振R1被短路,此时L1两端的电压U2应为单相电源电压值220V 。
对于U2,同理当ωL=11C ω,即L=80mh 时,电路发生并联谐振,R2断路,L 两端电压亦为最大220V 。
观察实验所测数据以及所画特征曲线,在63.7mh 左右取得峰值,理论计算和仿真测量结果较一致。
4.负载为电容时电压随电容的变化关系和接电阻时的变化关系基本一致,不同的是,随着电容值增大,并联阻抗值是减小的,所以U —R 曲线是呈下降趋势。
四 裂相电路应用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裂相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例如:1:在单相电动机里头,需要不同的相位的电源以形成"移进磁场",或者"旋转磁场"才能使鼠笼转子转起来.采用的电源是单相的,内部却要多相的.这就要靠分相电路了。
2:电子电路中,有时由于电路性能指标的需要,也要设计分相电路.例如彩电中的色度处理,要将付载频分相。
3:简单的电路结构进行分相器输出绕组断线等故障诊断,降低分相器故障诊断电路的成本及提高可靠性,而且降低分相器故障诊断电路的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