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目及解析
2020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2020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选择比天赋更重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欢迎大家阅读!【作文题目】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点评作文材料选自亚马逊创始人Jeff Bezos在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其关键句就是: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选择比天赋更重要。
就Jeff Bezos在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内容本身而言,讲话者在对比“天赋”与“选择”之后,强调的是“选择”塑造了我们的人生,提请听讲者要注意慎重选择,并指导以选择的方法。
考生自然可以从这一角度入手,思考“天赋”与“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而论述“选择”的重要性。
如,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拥有许多独特的天赋,天赋得来很容易----毕竟它们与生俱来;而选择则颇为不易,如果一不小心,你可能被天赋所诱惑而做出错误的选择,遗恨终生。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材料中对“天赋”和“选择”有所限定,“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这一限定无疑给考生提供了一定的暗示,“聪明”和“善良”这又是一组关系,如何看待“聪明”和“善良”?材料告诉考生,“选择比天赋更重要”,那也就意味着善良比聪明更重要。
从这一角度看,浙江卷今年的作文题目贴近学生生活,直击社会现实,令人叫好!现实社会,无论从家庭教育还是从学校教育,普遍注重学生(孩子)的文化素养,而忽略对学生(孩子)的道德素养的培养,种种不良现象频现媒体,长此以往,必将造成道德滑坡,社会风气败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沦丧。
2020年江苏卷作文解析(带范文)

2020年江苏卷作文解析(带范文)一、2020年江苏卷作文真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
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
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二、立意解析这依旧是一道独具江苏特色的作文题,在各地成片的家国情怀中,江苏卷的文艺总是一枝独秀。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希望考生由互联网文化中同类相聚的现象,提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审题时,首先要注意结合互联网时代。
00后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网络对于00后而言就像吃饭穿衣一样稀松平常,无法割舍、无法脱离。
因此,面对互联网时代,00后也应该思考这样的文化究竟对自己产生了什么影响。
其次,一定要挖掘材料的深意。
材料中提到了“…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这是对于大数据时代“信息茧房”效应的典型描述,即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考生如果从“信息茧房”效应这一角度立意,会既新颖又深刻。
由“信息茧房”效应出发,考生还可以进一步深入到“回音室”效应,即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上,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令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并借此深入讨论互联网世界中广泛存在的“群体极化”现象。
考生既可以讨论自己对上述现象的看法,也可以讨论如何减少在信息茧房中产生的偏见与极端。
当然,信息茧房只是材料解析的其中一个角度,考生既可以从正向讨论互联网中散若满天星的亚文化圈,也可以辩证分析同与不同的联系,在“同”中汲取能量,在“异”中学会反思。
三、范文你真的愿意生活在信息的“理想国”吗?清人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020年江苏高考自主命题语文作文解析指导与佳作赏析

环环相扣显匠心塑造自我寓深意阅读与作文【考题回放】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
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
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试题评析】作为“终结版”的2020年江苏高考自主命题的语文作文,带着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的余韵,成功跳出了人们的猜想与期待,向人们展示了江苏高考作文材料的叙述的多元与温情,再一次让考生感受到理解文题的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之境。
实际上,材料的巧妙之处就在于这细细的咀嚼品味之中,“拍案”之感是领略材料精华之后的第一冲动。
正所谓:环环相扣显匠心,塑造自我寓深意。
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有人认为:江苏卷依旧延续了江苏人的特色。
江苏人的特征是比较温和、含蓄、规矩、文气、包容、踏实、憧憬……?所以2020年的江苏卷无疑具有时代气息、文化传承、人文关怀……但也有人觉得,江苏高考作文每个字都认识,但是组合在一起就完全看不懂了。
高考作文揭晓之后,网络上曾搞了一个2020各地高考作文横向打分,结论是江苏最要命……作为“最要命”江苏高考作文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槽点:审题难!想质疑,不敢;想顺从,不甘。
仁者见仁,不一而足。
笔者认为,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色:首先,命题的“稳”。
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卷,是江苏自主命题的终结版,保持试卷的稳定,应该是基本的命题导向,坚持情理之中、意料之“内”的原则,便于学生发挥、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以平静而积极的心态进行写作。
从内容方面说,2020年保持江苏一贯的命题的人文性。
被评论为“风花雪月”的文题,也不一定就是贬义的。
保持特色本身就是无可厚非的。
从形式上说,与2019年的江苏高考作文“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解析-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
现象。
2.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瘦西湖的景妙在巧。
,
,
, ______,________。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 袁宗道
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悲哉!不肖宗道,稚年丧母,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 且泣且拊.曰:“儿饥否?将无寒乎?”辄取衣食衣食之。故不肖即茕然弱子乎,无殊乎在母膝下也。今壮 矣,而外大母何在耶?悲哉,悲哉!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且泣且拊.曰
拊:抚摩
B. 自有妇卜.太夫人
卜:选择
C. 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
适:出嫁
D. 太夫人时时风.方伯公
风:劝说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袁宗道很小就失去了母亲,幸赖外祖母的呵护,母爱的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
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间徙公安,遂占籍。四传为处士文深,赠中宪东谷公与处士同里闬, 雅相欢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妇。”遂命方伯公委禽焉。赠中宪公性嗜饮,日偕诸酒人 游,顾以生计萧疏,不无阻酣畅也。自有妇卜.太夫人,而甘滑盈几,取办咄嗟。诸故酒人惊相语:“前从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
时间节点
1994—2008
2008—2016
2016—
技术特性
PC 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
智能互联网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真题 语文试题(解析版+范文)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祝考试顺利★语文I 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共11题)、非选择题(第7题~第11题,第13题~第14题,第17题,第20题~第21题,共10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好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大禹疏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
野火沃土,,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的奋斗史。
A. 以身许国多难兴邦不屈不挠B. 以身试险多难兴邦不卑不亢C. 以身许国一言兴邦不卑不亢D. 以身试险一言兴邦不屈不挠【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以身许国: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以身试险: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
指明知故犯。
此处主语是“志士仁人”,指他们挺身而出为国效力,故选“以身许国”;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2020年江苏卷高考作文名师解析与范文

2020年江苏卷高考作文名师解析与范文【原题呈现】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
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
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破题指津】2020年是江苏高考卷的收官之作,作文题稳中求变,材料具有浓厚的文化味,同时兼顾鲜活的时代特征。
今年这则材料由四个句子组成。
前两句可看作材料的核心观点。
第一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出自《周易》,指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能相互融合,即志趣、意见相同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读懂这一句,需要考生有一定的古文积累的功底。
第二句“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这句话就体现了出题人担心前一句古文可能给考生带来理解障碍,所以用白话文的形式进一步阐释,将“同声”“同气”界定为人们共同“喜爱的人和事”“同类信息”。
此外,后面的“所塑造”,呈现了受这种“同类信息”环绕后,人们所受的影响,用“塑造”一词,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题人的立场,是认为这一影响总体是积极的。
后两句可看作由材料的核心观点生发的具体场景和具体行为。
第三句“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可以看作由前两句核心观点生发的具体场景,出题人提倡考生能多在现代语境下去考量“同类信息”对自我的“塑造”。
第四句“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进一步强化,当下受同类信息的环绕,会影响到“你未来的样子”,并给考生提供了几个可以从小处下笔的具体场景:即“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这一系列具体行动,都应基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初衷生发而来,且对未来自我的塑造产生积极的影响。
2020年高考作文解读及范文(江苏卷)

2020年高考作文解读及范文(江苏卷)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解读(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
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
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比较 2019 年和 2020年江苏两年的高考作文材料,我们可以发现这两年江苏卷命题材料的特征:材料没有明确的写作关键词,写作的角度需要从对材料整体分析和综合把握中得出。
有老师反映,江苏卷作文题有点扑朔迷离,特别是最后一段描述可能把考生弄晕。
之所以有这种感觉,就是因为命题材料没有明确的写作关键词。
这种作文题给审题带来一定难度,却也给考生留下更多的思维空间。
2020年高考作文(一)人容易被同化,也容易被异化。
周围的人和事纷繁复杂,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兴趣选取身边的点,浸润自己并确定世界观。
因而,选取便成了一门学问。
所谓“三好搭一好,三坏搭一坏”,便是选择的关键。
巧遇,往往决定一个人的人生。
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件事能改变你,然后通过你来改变世界。
地球村的时代里,任何人都无法隐藏自己,包括你的缺点,发生于周围的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与你有关。
所以兴趣万事等于读书万卷,与天下友等于友天下。
成功者碰到的巧合或遇上贵人,其实是成功者善于被时代感染、塑造的结果。
当然,遇人不淑的巧遇,塑造的则是另一种结果。
人一直活在一个“求”字里,幼时求父母,儿时求老师,成年求工作,晚年求儿女。
而求的过程,便是人生的过程。
因此,人的一切有太多社会的印迹,包括思想以及灵魂。
人之所以强调要独善其身,就看你求的是什么。
当然,人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的出息。
那么,你应该向着阳光走去,开放自己的心境,接受阳光下万物千姿百态的冲击。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高考作文: 2020高考江苏卷作文深度解析(附:2019年浙江卷作文原题)

高考作文:范文来了,2020高考江苏卷作文深度解析(附:2019年浙江卷作文原题)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原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
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
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01审题分析材料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一句出自《易经》,意在说明同类事物、志趣相投的人容易产生共鸣、互相吸引。
整段材料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最后落脚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每个人的样子都被自己喜爱和关注的信息环绕和塑造。
材料揭示了一种现象,即在智能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形象都被身边所环绕的信息塑造,而这一塑造在未来将会更加可感。
考生在写作时,可以聚焦于在此时代背景下,人们是如何通过同类信息寻找“同好”,在群体中找到归属感,从而更好地悦纳自我、塑造自我。
另外,考生也可以从“信息茧房”的角度来思考解读这段材料,我们在享受着“志同道合”所塑造的和谐温情氛围时,不应该忽略甚至拒绝其他的信息。
总体来说,今年江苏卷的高考作文充分体现了贴近时代脉搏、注重思辨能力的命题特点。
02优秀作文01在低俗的网络中访我高雅之灵魂孙中山曾告诫世人顺应时代:“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我们现在这一代人,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无疑是大数据时代,它能根据我们的喜好,推送给我们爱看的资讯和内容。
这是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也是大数据时代的弊端,一旦我们陷入低俗趣味的审美中,它就会向我们源源不断地推送类似的视频、文章,让我们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乐此不疲,茫然不自知。
但它同样是机遇,一旦我们总是爱听高雅的音乐、看深刻的书籍、进行高雅的活动、看着别人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进行深度的思考,大数据也会对应推送类似的内容,让我们的审美更上一层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
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
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试题特点:
202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立足于青年自身的成长、发展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青年人在智能互联网时代应该关注什么、选择什么,应该把自己塑造成怎样一个理想状态的人,如何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试题注重对考生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的考查,结合时代特点,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题目解析:
作文材料贴近生活实际,考生有话可说。
但有话可说不代表漫无边际,试题具有一定的限定性,材料将写作范围限定在智能互联网时代个人对信息的甄别与选择这个范围内,引发考生有关智能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对待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以及如何塑造自我的思考。
写作角度:
既要立足于现在,又要着眼于未来。
既要有对现实的思考,又要有对未来的展望。
写法指导:
1、写作之前,要读懂材料,抓住材料核心内容立意。
抓住关键词“关注”“环绕”“塑造”进行思考:每个人的关注和选择塑造了人本身的价值取向,如何更好的选择来源于对自我的认知和对周围事物的评价。
2、写作之中,要论证深刻而有条理,同时还要进行辩证分析,思考如何看待那些与自己不同的声音和选择、不喜爱的人和事是否值得关注,如何避免被同类信息“投喂”,浏览、点赞、分享信息是否应该谨慎对待,等等。
3、以侧重思辨的议论文为最佳文体选择。
切题立意:
1、学会选择和甄别网络信息。
环境塑造是无需意志力参与的自我鞭策,我们要学会优化自己的成长环境。
勿将时间蹉跎于八卦、电视剧以及没营养的聊天等等。
2、塑造更好的自己,关注更有价值的信息。
无友不如己者,拒绝垃圾信息对自己的“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