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离子量比关系计算
八大离子平衡计算公式

八大离子平衡计算公式八大离子平衡计算公式是指在水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浓度的计算公式。
这八大离子包括氢离子(H+)、氢氧根离子(OH-)、氯离子(Cl-)、铵离子(NH4+)、硫酸根离子(SO42-)、亚硝酸根离子(NO2-)、氨离子(NH3)、二氧化碳(CO2)。
离子浓度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我们熟知的弱电解质的离解平衡常数(Ka或Kb)和溶解度积(Ksp)来推导得出。
1.氢离子浓度(H+)的计算公式:pH = -log[H+],其中[H+]表示氢离子浓度。
2.氢氧根离子浓度(OH-)的计算公式:pOH = -log[OH-],其中[OH-]表示氢氧根离子浓度。
pH+pOH=14,这是酸碱中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关系。
3.氯离子(Cl-)和硫酸根离子(SO42-)的计算公式:利用离子间的平衡关系来计算。
AgCl(s) ⇌ Ag+(aq) + Cl-(aq),其中AgCl为不溶物。
Ksp = [Ag+][Cl-],其中Ksp为溶解度积。
CaSO4(s) ⇌ Ca2+(aq) + SO42-(aq),其中CaSO4为不溶物。
Ksp = [Ca2+][SO42-],其中Ksp为溶解度积。
4.铵离子(NH4+)和亚硝酸根离子(NO2-)的计算公式:利用离子间的平衡关系来计算。
NH4NO2(s) ⇌ NH4+(aq) + NO2-(aq),其中NH4NO2为不溶物。
Ksp = [NH4+][NO2-],其中Ksp为溶解度积。
5.氨离子浓度(NH3)的计算公式:NH4++OH-⇌NH3+H2O。
Kb=[NH3][OH-]/[NH4+],其中Kb为碱的电离常数。
6.二氧化碳(CO2)浓度的计算公式:CO2(aq) + H2O(l) ⇌ H2CO3(aq) ⇌ H+(aq) + HCO3-(aq)。
pK1=6.35,表示H2CO3为一元弱酸的离解常数。
pK2=10.33,表示HCO3-为二元弱酸的离解常数。
离子大小比较方法

离子大小比较方法
离子的大小是难以直接测量的,但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比较:
1.原子半径:离子的半径可以通过其原子半径和电荷数来计算。
一般情况下,带正电荷的离子比原子半径小,而带负电荷的离子比原子半径大。
2.离子半径规律:离子半径遵循着守恒规律,即在同一族元素中,离子半径随着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而在同一周期中,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3.配位数:配位数是指一个离子周围包围它的配位体(通常是水)的数目。
配位数越大,离子的大小越大。
4.雷诺数:雷诺数是用来描述液体流动速度的参数。
当离子在液体溶液中移动时,它会与溶液中的分子碰撞,这样就有了与溶液流动速度有关的参数。
离子越小,雷诺数越小,越容易在溶液中移动。
5.倾向性:离子的倾向性指的是其与其它物质(如水分子)的相互作用程度。
因为电荷的存在,带正电荷的离子更倾向于与带负电荷的物质相互作用,反之亦然。
因此,比较不同离子在特定条件下与特定物质的相互作用可作为离子大小的比较方法。
粒子浓度大小比较

(3)强酸弱碱盐溶液: 【例3】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Cl-)>c(NH4+)>c(H+)>c(OH-) B.c(NH4+)>c(Cl-)> c(H+) > c(OH-) C. c(NH4+) =c(Cl-)> c(H+) = c(OH-) D.c(Cl-)= c(NH4+) > c(H+) > c(OH-)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试题归类解析: 1、单一溶质溶液:根据电离、水解情况分析 (1)弱酸溶液: 【例1】在0.1mol/L的H2S溶液中,下 列关系错误的是 A.c(H+)=c(HS-)+c(S2-)+c(OH-) B.c(H+)=c(HS-)+2c(S2-)+c(OH-) C.c(H+)>[c(HS-)+c(S2-)+c(OH-)] D.c(H2S)+c(HS-)+c(S2-)=0.1mol/L
2、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例2】100mL0.1 mol· L-1 醋酸与 50mL0.2 mol· L-1 NaOH溶液混合,在所 得溶液中 A、[Na+]>[CH3COO-]>[OH-]>[H+] B、[Na+]>[CH3COO-]>[H+]>[OH-] C、[Na+]>[CH3COO-]>[H+]=[OH-] D、[Na+]=[CH3COO-]>[OH-]>[H+]
(5)强碱弱酸的酸式盐溶液: 【例5】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氢钾溶液呈 酸性0.1mol/LKHC2O4溶液中,下列正确的是 A.c(K+) +c(H+)=c(HC2O4-)+c(OH-)+ c(C2O42-) B.c(HC2O4-) + c(C2O42-) =0.1mol/L C.c(C2O42-) >c(H2C2O4) D.c(K+) = c(H2C2O4)+ c(HC2O4-) + c(C2O42-)
24-溶液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公式

《溶液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公式》分享人:清华大学史家昕直击高考常温下,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HCO3与NaCl溶液混合,析出部分NaHCO3晶体,过滤,所得滤液pH<7。
下列关于滤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C )A. <1.0×10-7mol/LB.c(Na+)= c(HCO3-)+ c(CO32-)+ c(H2CO3)C.c(H+)+c(NH4+)= c(OH-)+ c(HCO3-)+2 c(CO32-)D.c(Cl-)> c(NH4+)> c(HCO3-)> c(CO32-)基础知识01两类题型02小结03分享人:清华大学史家昕本节要点单一溶液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公式;混合溶液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公式1. 基础知识三大平衡三大守恒粒子浓度大小关系单一溶液公式混合溶液公式1. 基础知识三大守恒:★ 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
★ 物料守恒:指某微粒的原始浓度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微粒浓度之和 。
★ 质子守恒:质子即氢离子。
质子守恒即水电离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相等。
单一溶液分为如下三种情况:①弱酸/弱碱公式②正盐溶液公式③酸式弱酸盐溶液公式①弱酸/弱碱公式:H 2CO 3 H ++HCO 3-HCO 3- H ++CO 32-0.9 0.1 0.10.09 0.01 0.01Q:分析弱酸、弱碱的溶液,需要建立什么前提条件?A:电离程度<10%H 2CO 3>H +>HCO 3->CO 32->OH -顺序:分子>H +/OH ->分步电离>OH -/H +①弱酸/弱碱公式举例:HCN、H2C2O4、Cu(OH)2溶液的粒子浓度大小关系分别为?•HCN>H+>CN->OH-•H2C2O4>H+>HC2O4->C2O42->OH-•Cu(OH)2>OH->Cu2+>H+口诀:多元弱酸分步,多元弱碱无分步!②正盐溶液公式:0.9 0.1 0.10.09 0.01 0.01Q:分析“弱正盐”的溶液,需要建立什么前提条件?A:水解程度<10%CO 32-+H 2O OH -+HCO 3-HCO 3-+H 2O OH -+H 2CO 3Na +>CO 32->OH ->HCO 3->H 2CO 3>H +顺序:盐电离(系数优先)>H +/OH ->分步水解>OH -/H +Na 2CO 3=2Na ++CO 32-②正盐溶液公式举例:NH4Cl、(NH4)2SO4、FeCl3溶液的粒子浓度大小关系分别为?•Cl->NH4+>H+>NH3·H2O>OH-•NH4+>SO42->H+>NH3·H2O>OH-•Cl->Fe3+>H+>Fe(OH)3>OH-口诀:多元弱酸分步,多元弱碱无分步!③酸式弱酸盐溶液公式:注意:电离与水解相互竞争HCO 3- H ++CO 32- (次要)HCO 3-+H 2O OH -+H 2CO 3 (主要)Na +>HCO 3->OH ->H 2CO 3>H +>CO 32-顺序:盐电离>H +/OH ->主要反应>OH -/H +>次要反应NaHCO 3=Na ++HCO 3-③酸式弱酸盐溶液举例: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如何判断主次反应?用溶液的酸碱性判断,酸性电离为主,碱性水解为主写出NaHSO 3(pH=5)、KHSO 4(pH=2)溶液的粒子浓度大小关系•Na +>HSO 3->H +>SO 32->OH ->H 2SO 3•H +>K +=SO 42->OH -注意:只有弱酸的酸式盐可以采用该公式!表现形式:弱酸/弱碱溶液中、正盐溶液中、酸式弱酸盐溶液中,比较单一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如NH4Cl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分别为:Cl>NH4+>H+>NH3·H2O>OH-方法:根据溶液情况采用合理的公式:弱酸/弱碱公式、正盐溶液公式、酸式弱酸盐溶液公式步骤:①判断属于哪种溶液②运用该溶液公式③与选项中对比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 mol/LC 6H 5ONa溶液中:c(Na +)>c(C 6H 5O ﹣)>c (H +)>c(OH ﹣)B.Na 2CO 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和K w 均减小C.pH=5的CH 3COOH溶液和pH=5的NH 4Cl溶液中,c(H +)不相等D.在Na 2S溶液中加入AgCl固体,溶液中c(S 2﹣)下降D 4个选项逐一分析:A选项,根据正盐公式,可知应该是[OH -]>[H +],错误;B选项,K w 只与温度有关,错误;C选项,pH就是氢离子浓度的反应,pH相同[H +]必然相等,错误;D选项,根据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会发生沉淀转化,生成部分Ag 2S↓,正确。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及规律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及规律
离子浓度是指解离出来的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反映了溶液中离子的
数量。
在化学研究和实验中,比较离子浓度的方法及规律可以通过以下几
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离子电荷数:离子的电荷数越多,其浓度越低。
因为在相同体积溶
液中,离子电荷越多,相互之间的排斥力越大,导致离子间的互相靠近程
度受到限制,浓度相应降低。
2.溶解度:不同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离子化合物会
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较高。
一般情况下,溶解度较高的化合物能够解离更
多的离子,在溶液中浓度较高;而溶解度较低的化合物解离的离子数量较少,浓度较低。
3.化学反应:一些化学反应会影响离子浓度,例如溶液中的酸碱反应、沉淀反应等。
在酸碱反应中,溶液中酸和碱的浓度决定了产生的离子浓度;在沉淀反应中,离子会结合形成沉淀,导致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减少。
4.离子迁移速率:在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迁移速率是影响离子浓度
大小的因素之一、迁移速率较快的离子会在相同时间内在溶液中形成更高
的浓度。
离子迁移速率与离子电荷量、溶液电导率等因素有关。
5.离子浓度计算:通过实验测定,可以使用浓度计算公式来比较不同
离子的浓度。
离子浓度计算方法有多种,例如摩尔浓度、质量浓度、体积
浓度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来计算。
总结起来,离子浓度的大小可以通过离子电荷数、溶解度、化学反应、离子迁移速率以及浓度计算等方法和规律来进行比较。
因为每个离子都具
有独特的特性和溶液中的溶解度,所以在具体实验、研究和应用中需要详细考虑这些因素,来获得准确的离子浓度大小。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方法和规律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方法和规律
方法和规律1:通过离子的电荷数比较离子浓度。
根据离子浓
度的定义,以及离子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反应,可以推导出离子浓度与离子的电荷数成正比关系。
即离子的电荷数越大,离子浓度越高。
因此,可以通过比较离子的电荷数来判断离子浓度的大小。
方法和规律2:通过溶液的浓度比较离子浓度。
根据浓度的定义,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与物质的量成正比。
离子浓度就是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可以通过比较溶液浓度来推测离子浓度的大小。
方法和规律3:通过电导率比较离子浓度。
电导率是电解质溶
液中电流通过的能力的度量。
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越高,电导率越大。
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率来比较离子的浓度大小。
方法和规律4:通过沉淀反应比较离子浓度。
离子溶液中存在
着沉淀反应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会生成可见的沉淀。
一般情况下,离子浓度较高的溶液会更容易发生沉淀反应。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溶液是否生成沉淀来推测离子浓度的大小。
方法和规律5:通过离子的摩尔浓度比较离子浓度。
摩尔浓度
是指单位体积内的溶质物质的物质的量。
因此,可以通过比较离子的摩尔浓度来判断离子的浓度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
溶液的温度、溶解度等。
各种方法和规律可以结合使用,综合判断离子浓度的大小。
常见离子大小等量关系书写

书写下列物质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和等量关系1.写出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氢氟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氟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醋酸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亚硫酸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氢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氢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亚硫酸氢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氢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浓度等体积的醋酸和醋酸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浓度等体积的氨水和氯化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溶液的三大守恒关系醋酸钠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料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子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化铵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料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子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氯酸钠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料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子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亚硫酸钠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料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子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亚硫酸氢钠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料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子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化钠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料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子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氢化钠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料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子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酸氢钠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浓度等体积的醋酸和醋酸钠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料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子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浓度等体积的氨水和氯化铵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料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子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化学离子平衡知识点

高三化学离子平衡知识点离子平衡是高中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以及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的条件。
在化学学习中,理解和掌握离子平衡的知识点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三化学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
一、离子平衡的概念离子平衡是指在溶液中,正负离子的生成和消失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
在离子平衡中,正负离子的浓度称为离子活度,而离子活度的比值则又称为离子活度积。
离子平衡是由溶质在溶液中的解离程度以及溶液中的其他化学反应共同决定的。
二、离子平衡的表达式离子平衡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达。
对于一个一元离子化合物(M),其离子平衡的表达式如下:M(aq) ⇌ Mⁿ⁺(aq) + nX⁻(aq)其中,Mⁿ⁺表示正离子,X⁻表示负离子,n表示离子的电荷量。
三、离子活度和离子活度积离子活度是指溶液中一种离子的有效浓度与标准浓度的比值。
而离子活度积则是指溶液中正负离子活度的乘积。
根据离子平衡的原理,离子平衡式可以用离子活度表达,如下所示:Ksp = [Mⁿ⁺] * [X⁻]ⁿ其中,Ksp表示离子平衡常数,[Mⁿ⁺]和[X⁻]分别表示正负离子的活度。
四、离子活度的计算方法离子活度的计算方法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对于强电解质溶液,其离子活度一般可以直接用浓度代替。
而对于弱电解质溶液,则需要考虑到离子的解离程度。
五、离子溶解度的概念离子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溶液中所能溶解的最大离子浓度。
根据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可以通过离子活度积的值来判断离子溶解度的大小。
六、影响离子溶解度的因素影响离子溶解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温度、溶剂性质、pH值等。
在化学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这些条件来研究离子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七、溶度积常数的应用溶度积常数是指在饱和溶液中,正负离子的活度积的值。
在实际应用中,溶度积常数可以用来计算溶解度、判断沉淀生成、预测溶液中物质的反应性等。
八、离子平衡的应用离子平衡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概念,它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分类讨论及推理1(15.10.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 .定容时,因不慎使液面高于容量瓶的刻度线,可用滴管将多余液体吸出B .焰色反应时,先用稀盐酸洗涤铂丝并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然后再进行实验C .将新制氯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D .取少量晶体放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NaOH 溶液,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可证明该晶体中含有NH +42(16.4.24).向amolNaOH 的溶液中通入bmolCO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 .当a>2b 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OH -+CO 2=CO 32-+H 2OB .当a<b 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OH -+CO 2=HCO 3-C .当2a=3b 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3OH -+2CO 2=CO 32-+ HCO 3-+H 2OD .当0.5a<b<a 时,溶液中HCO 3-与CO 3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 ):(2b-a )3(16.10.24).已知还原性:SO 32- >I ―。
向含a mol KI 和a mol K 2SO 3的混合液中通入b mol Cl 2充分反应(不考虑Cl 2与I 2之间的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 .当a ≥ b 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SO 32- + Cl 2 + H 2O = SO 42- + 2H + + 2Cl ―B .当5a = 4b 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4SO 32- + 2I ―+ 5Cl 2 + 4H 2O = 4SO 42- + I 2 + 8H + + 10Cl― C .当a ≤b ≤时,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 (e ―)为a mol ≤ n(e ―) ≤3a molD .当a < b < 时,溶液中SO 42-、I ―与Cl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3a —2b) :2b4(17.4.24).由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Fe 3O 4、Fe 2O 3和FeO)得到绿矾(主FeSO 4·7H 2O),再通过绿矾制备铁黄[FeO(OH)]的流程如下:C烧渣———→酸溶①———→FeS 2②溶液——→ ③绿矾——————→氨气/空气④铁黄 已知:FeS 2和铁黄均难溶于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①,最好用硫酸来溶解烧渣B .步骤②,涉及的离子反应为FeS 2+14Fe 3++8H 2O===15Fe 2++2SO 42ˉ+16H+ C .步骤③,将溶液加热到有较多固体析出,再用余热将液体蒸干,可得纯净绿矾D .步骤④,反应条件控制不当会使铁黄中混有Fe(OH)35(17.11.24).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连苯三酚的碱性溶液能定量吸收O 2,CuCl 的盐酸溶液能定量吸收CO ,且易被O 2氧化,拟设计实验方案,采用上述两种溶液和KOH 溶液逐一吸收混合气体(由CO 2、CO 、N 2和O 2组成)的相应组分。
有关该方案设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采用上述3种吸收剂,气体被逐一吸收的顺序应该是CO 2、O 2和COB .其他两种吸收剂不变,O 2的吸收剂可以用灼热的铜网替代C .CO 的吸收必须在吸收O 2后进行,因为CuCl 的盐酸溶液会被O 2氧化D .在3种气体被逐一吸收后,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HCl6(18.4.24).某同学通过如下流程制备氧化亚铜: Cu (OH )2CO 3————→过量盐酸①CuCl 2溶液———→SO 2②——→过滤洗涤③CuCl —————→NaOH 溶液△④——→过滤洗涤⑤Cu 2O已知:CuCl 难溶于水和稀硫酸;Cu2O +2H+===Cu2++Cu +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步骤②中的SO2可用Na2SO3替换B .步骤③中为防止CuCl 被氧化,可用SO2水溶液洗涤C .步骤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Cl +2OH ˉ===△Cu2O +2Cl ˉ+H2OD .如果Cu2O 试样中混有CuCl 和CuO 杂质,用足量稀硫酸与Cu2O 试样充分反应,根据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可计算试样纯度1.在一定条件下,按下列物质的量关系进行反应,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n(Cl 2)∶n(Fe)=5∶4 5Cl 2+4Fe 2FeCl 2+2FeCl 3B .n(Cl 2)∶n(FeBr 2)=1∶1 Fe 2++2Br -+Cl 2=Fe 3++Br 2+2Cl -C .n(MnO 4-)∶n(H 2O 2)=2∶3 2MnO 4-+3H 2O 2+6H +=2Mn 2++4O 2↑+6H 2OD .n (Br 2)∶n[FeI 2]=3∶2 2Fe 2++4I -+3Br 2===2Fe 3++6Br -+2I 22.已知还原性I ˉ>Fe 2+>I 2,在水溶液中I 2可被Cl 2氧化为IO 3ˉ。
向含溶质a mol 的FeI 2溶液中通入b mol Cl 2,充分反应(不考虑单质与水的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当a=2b 时,反应后的离子浓度之比:c (Fe 2+)∶c (I ˉ) ∶c (Clˉ)=1∶1∶1B .当3a=2b 时,发生的离子反应:2Fe 2++4Iˉ+3Cl 2=2Fe 3++2I 2+6ClˉC .当13a=2b 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Fe 2++4I ˉ+ 13Cl 2+ 12 H 2O =4 IO 3ˉ+26Cl ˉ+ 2Fe 3++24 H +D .若反应后溶液中I 2与IO 3ˉ的物质的量为1:1,则反应中转移电子3.5bmol3.已知H 2SO 3+I 2+H 2O===H 2SO 4+2HI ,将0.1 mol Cl 2通入100 mL 含等物质的量的HI 与H 2SO 3的混合溶液中,有一半的HI 被氧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的还原性HI >H 2SO 3>HClB .HI 与H 2S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 mol·L -1C .通入0.1 mol Cl 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Cl 2+4H 2SO 3+2I -+4H 2O===4SO 2-4+I 2+10Cl -+16H +D .若再通入0.05 mol Cl 2,恰好能将HI 和H 2SO 3完全氧化4.向相同体积的分别含amolKI 和bmolFeBr 2的溶液中,分别通入VLCl 2(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反应恰好完成时,消耗Cl 2的体积相同(同温、同压条件下),则KI 、FeBr 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3:1B.当反应恰好完成时,停止通入Cl 2,若原溶液中a=b ,则通入Cl 2Va:Vb=3:1C.若将KI 和FeBr 2溶液混合,通入Cl 2后再滴加KSCN ,发现溶液变红,则V>11.2aD.向上述混合溶液中通入Cl 2的体积11.2a<V<11.2b ,则可能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4I -+2Fe 2++3Cl 2=2I 2+Fe 3++6Cl - 5.已知将amolCl 2通入含bmolNaOH 的溶液中完全反应,在不同温度下产物中可能有NaCl 、NaClO 、NaClO 3 。
温度越高,氧化产物的价态变化值越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常温下,当a=2b 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Cl 2+2OH - Cl -+ ClO -+H 2OB .加热时,当a=2b 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3Cl 2+6OH - 5Cl -+ ClO 3-+3H 2OC .某温度下,反应后若溶液中c (ClO -) : c (ClO 3-) = 1:2,发生的离子反应为:7Cl 2+14OH - 11Cl -+ ClO -+ 2ClO 3-+7H 2OD .某温度下,反应后溶液中c (ClO -) : c (ClO 3-) = 1:1,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a/4mol6.已知氧化性:Br2>Fe3+>I2,向amolFeI2和amolBaCl2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bmolBr2,并不断搅拌,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随Br2加入的变化如图所示(不考虑盐类水解、水的电离及溶液体积变化等因素)。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离子的还原性I-> Fe2+ > Br-B.四条线与溶液中离子的对应关系是:X-Fe2+、Y-I-、Z-Br-、W-Cl-C.当4a = 3b时,反应后的离子浓度比:c(Fe2+):c(Fe3+):c(Br-) = 1:2:8D.当3a ≦ 2b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2Fe2+ + 4I-+ 3Br2 = 2Fe3+ + 2I2 + 6Br-7. 已知还原性I->Fe2+>I2,在水溶液中I2可被Cl2氧化成IO3-,向含溶质amol的FeI2溶液中通入bmolCl2,充分反应(不考虑单质与水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a=2b时,反应后的离子浓度之比为c(Fe2+):c(I-):c(Cl-)=1:1:1B.当3a=2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Fe2++4I-+3I2=2Fe3++2I2+6Cl-C.当13a=2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Fe2++4I-+13I2+12H2O=2Fe3++4IO3-+26Cl-+24H+D.若反应后溶液中I2与I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3.5bmol8.向含amol NH4Fe(SO4)2和amol NH4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mol Ba(OH)2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0.5a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Ba2++SO42-+ H++ OH-═BaSO4↓+H2OB.当0.5a<b≤2a时可能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H++Fe3++2Ba2++ 2SO42-+ 5OH-═2BaSO4↓+ 2Fe(OH)3↓+2H2OC.当b=2.5a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2NH4++ 2Fe3++ 2H++5SO42-+ 5Ba2++ 10OH-═5BaSO4↓+2Fe(OH)3↓+2NH3·H2OD.当2a<b≤3a时,离子浓度之比c(NH4+):c(SO42-)=(2b-3a):(3a-b)9.在含amolFeCl3溶液中加入含bmolFe和bmol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忽略离子的水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当a≤2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Fe3++Fe=3Fe2+B. 当a=3b时,发生的总离子反应为3Fe3++Fe+2Cu=4Fe2++2Cu2+C. 当2b<a<4b时,反应后的溶液中n(Fe2+):n(Cu2+)= (a+b): (a-2b) /2D. 当2b≤a≤4b时,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为2bmol≤n(e-)≤4bmol10.向含有Fe3+、Cu2+、H+各amol的溶液中加入b mol锌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当a ≥ 2b时,发生离子反应为 2Fe3+ + Zn = 2Fe2+ + Zn2+B. 当7a=4b时,发生离子反应为 2Fe3+ +2Cu2+ +4H+ +7Zn = 2Fe +2Cu +2H2 ↑+ 7Zn2+C. 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b molD. 当a=b时,溶液中Fe2+、Cu2+、H+与 Z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211.向含有amolNH4Fe(SO4)2和amolH2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molBa(OH)2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滴入Ba(OH)2溶液时,开始不产生沉淀B .当2b=a 时,H ++OH -+Ba 2++SO 42-=BaSO 4+H 2OC .当b=2a 时,8H ++4NH 4++2Fe 3++9SO 42-+18OH -+9Ba 2+=9BaSO 4+4NH 3+8H 2O +2Fe(OH)3D .当a<b<2a 时,[n(NH 4+)+n(NH 3.H 2O)]:n(SO 42-)=(3a -2b):(3a -b)12.向分别含a mol NaOH 和a mol Ba(OH)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b mol CO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当b=a 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 2++2OH -+CO 2===BaCO 3↓+H 2OB .当b=1.5a 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a 2++6OH -+3CO 2==2 BaCO 3↓+CO 32-+3H 2OC .当b=1.75a 时,溶液中HCO 3-与CO 3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 .当b=2.5a 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 -+CO 2===HCO 3-13.已知氧化性:Br 2 > Fe 3+ > I 2,向含a mol FeI 2的溶液中加入含b mol Br 2的溴水,充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