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词》元稹唐诗鉴赏

合集下载

古诗田家词·旱块敲牛蹄趵趵翻译赏析

古诗田家词·旱块敲牛蹄趵趵翻译赏析

古诗田家词·旱块敲牛蹄趵趵翻译赏析《田家词·旱块敲牛蹄趵趵》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元稹。

其古诗全文如下: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

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

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

誓不遣官军粮不足。

【鉴赏】唐朝自安史之乱起,战祸连年不断,繁重的军事开支压得劳动人民伸不起腰、喘不过气来。

元稹自幼家贫,并亲眼看到战争给人民、尤其是农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他在参加制科考试时所写的《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中,就鲜明地提出了“息兵革”的主张,认为天下要长治久安,非从“息兵革”入手不可。

元稹公元810年(元和五年)贬斥为江陵士曹参军,公元814年(元和九年)再出为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

他在通州司马任上,仍以置人民于衽席为己任,白居易在诗中称道他:“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

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伸。

”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他得到刘猛、李余写的古题乐府诗数十首,读后十分感动,于是和作了十九首,把他在江陵、通州的所见所闻一一写进这组古题乐府诗里,《田家词》就是其中的一首,再一次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他“息兵革”的政治主张。

“牛吒吒,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

”天久不雨,土地坚硬,牛拉着沉重的犁耙喘着粗气一步一步地爬行着。

牛蹄碰击着坚硬的土块,发出“趵趵”的声音。

驾牛的农民还嫌牛走得太慢,不断地挥动着鞭子,发出“吒吒”的声音,驱使着,吆喝着。

“吒吒”,农民的叱牛声。

“趵趵”,牛蹄声。

“确确”,土块坚硬的样子。

诗的开篇,作者就用两个短句、三组叠字,状形写声,把农民耕地时的那种艰苦、忙碌、急促的情状绘声绘色地突现在读者的眼前。

然而“种得官仓珠颗谷”,农民终年劳累,用血和汗水换来的珍珠般的果实,却尽进了官仓,自己却一无所得。

因为“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

元稹的经典诗歌特点赏析

元稹的经典诗歌特点赏析

元稹的经典诗歌特点赏析形式主义诗学认为:诗只是有意味的语言艺术形式。

任何一种“内容”只有经过“形式化”才能成为艺术。

形式并不屈从于内容。

我在此整理了元稹的诗歌特点赏析,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元稹的诗歌特点赏析11得乐天书元稹〔唐代〕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这是一首构思奇怪的小诗。

题目是《得乐天书》,按说,内容当然离不开信中所言及读信所感。

但诗里所描绘的,却不是这些,而是接信时一家人凄凄惶惶的场面。

诗的第一句“远信入门先有泪”,是说,诗人接了乐天的江州来信,读完后泪流满面。

其次句笔锋一转,从妻女的反应上着笔:“妻惊女哭问何如。

”诗人手持远信,流着泪走回内室,引起了妻儿们的惊疑:接到了谁的来信,引起他如此难过?这封信到底带来了什么噩耗?妻女由于困惑,发而为“惊”、为“哭”、为“问”。

可她们问来问去,并没有问出个到底。

由于,诗人这时已经难过得不能说话了。

于是,她们只好窃窃私语,猜想起来:自从来到通州,从没见什么事使他如此兴奋,也从未见谁的一封来信会引得他如此难过。

够得上他如此关怀的人只有一个──白乐天。

这封信,八成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的了。

2重赠元稹〔唐代〕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从艺术特色上看,此诗只说到就要分手(“明朝又向江头别”)和分手的时间(“月落潮平是去时”)便结束,通篇只是口头语、眼前景,可谓“情无奇”、“景不丽”,但却有无穷余味,能留下深刻印象。

这是由于该诗虽内容单纯,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萦回不已的音韵。

3春晓元稹〔唐代〕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莺莺传》中有莺莺复张生信,文词并茂,早已脍炙人口,却将元稹先赠莺莺之诗略而未录。

文中只略称:“明年文战不胜,遂止于京因贻书于崔,以广其意。

”而此诗被大多学者视为《莺莺传》之张本。

元稹的诗歌特点赏析21遣悲怀三首·其二元稹〔唐代〕从前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田家(其二)》柳宗元唐诗鉴赏

《田家(其二)》柳宗元唐诗鉴赏

《田家(其二)》柳宗元唐诗鉴赏【作品介绍】《田家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形象而深刻地描写了农民的悲惨遭遇,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第二首诗反映了夏秋之交农村景象的萧条和农民生活的贫困,同时揭露了封建官府的横征暴敛;第三首诗写农村秋收后的情景和诗人晚上投宿农家受到殷勤款待的经过,描写了农村秋日的美景,赞颂了农民的勤劳和淳朴。

全诗叙事朴实周到,于平淡简朴的语言中含寓着深远的忧愤之情。

【原文】田家三首其二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⑷。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⑸。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⑹。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⑺。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⑻。

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⑼。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⑽。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⑾。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⑿。

【白话译文】烟火人家篱笆隔,相聚黄昏来谈白。

院边秋蝉叽叽叫,无风苎麻正寂寂。

收下蚕丝尽交税,空留布机斜倚壁。

乡村小吏夜到来,杀鸡煮饭备筵席。

都说官长心真狠,常有文书来责督。

车陷泥潭不能出,东乡交租稍延误。

官府从来不宽恕,肆意鞭打血肉糊。

千万备好田租赋,免得皮肉也受苦。

交纳新税就在即,唯恐重蹈东乡路。

【创作背景】这组诗创作的具体年月待考。

蓉生认为,此诗从内容看当作于永州时期,因为柳宗元于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被贬永州后,才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下层,写出农民遭受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痛苦。

也有人认为这三首诗的柳宗元的柳州时在农民家里投宿后所写的。

【赏析】此诗原题作《田家三首》。

从内容上看,可能作于永州。

因为诗人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被贬永州后,才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下层,写出农民遭受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痛苦。

具体年月待考。

唐德宗以后实行“两税法”,按夏秋两次向百姓征收户税和地税,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限十一月纳毕。

从此,唐王朝的财政收入增加了,然而却逐渐成为人民沉重的负担。

加之唐王朝以税收完成好坏,作为进退地方官吏的重要内容之一,于是刺史、县令为求取上考,不管农户家破人亡和田土是否受灾减产或业已丧失,照征不误,结果肥了专横的官吏、割据称雄的藩镇和兼并土地的贵族大地主们,却害苦了广大劳动人民。

田家古诗词鉴赏整理

田家古诗词鉴赏整理

田家古诗词鉴赏整理田家古诗词鉴赏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很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精确地来说应当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田家古诗词鉴赏,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田家古诗词鉴赏1田家杂兴(其八)储光羲①种桑百余树,种黍三十亩。

衣食既有余,时时会亲友。

夏来菰米①饭,秋至菊花酒。

孺人喜逢迎,稚子解趋走。

日暮闲园里,团团荫榆柳。

酩酊乘夜归,凉风吹户牖。

清浅望河汉,低昂看北斗。

数瓮犹未开,明朝能饮否。

解释:①储光羲,盛唐诗人,其诗以田园山水诗成就最高,诗风比王维更接近陶渊明。

①茭白的果实像米,可以做饭,古人以它为六谷之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写种桑种黍,为下文表现田园生活之乐做铺垫。

B.诗人用“菰米饭”待客,用“菊花酒”饮客,足见其真诚热忱,又示意其对隐逸生活的憧憬。

C.他的妻子懂得阿谀奉承客人,小孩也知道讨好客人,殷勤之余多了些市侩气。

D.“清浅”两句倒装,意思是仰看河汉又清又浅,北斗忽高忽低。

2、你从这首诗看出诗人有何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1、C C.阿谀奉承”、“讨好”、“市会气”错,“孺人喜逢迎,稚子解趋走”表现的是妻子、孩子的喜悦之情以及待客的真诚、热忱。

“逢迎是“应接”之意。

2、(1)喜爱田园生活。

家里自种桑黍,自给自足,得意其乐。

(2)热忱好客。

“菰米饭“菊花酒”,正面写仆人热忱好客;妻子、小孩愿意逢迎、效劳,侧面表现仆人热忱好客。

(3)闲适得意。

或闲坐纳凉,或酩酊醉归,或卧看星斗,无不闲逸得意。

田家古诗词鉴赏2古诗原文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今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译文翻译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布满生气,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

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头劳碌起来。

《田家》古诗鉴赏

《田家》古诗鉴赏

《田家》古诗鉴赏《田家》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首古诗。

该诗以家族田园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和对家族崛起的憧憬。

以下是对该古诗的鉴赏。

《田家》全诗如下:饭豚才豕啖蒲圃,柴薪才知炭火庐。

姑射仙人垂柳(删)色,闲看儿童捉麋鹿。

新晴半霭复半虹,半燧半瓮斗泉农。

桃李莫斗城西园,霞绮悔昔穷通。

注:“姑射仙人垂柳”是指《庄子》中的寓言故事,用以比喻乡村美景。

此句原有:“姑射仙人昔制弓,倒持长矢石厉若霜,随风逐兔灭须用,垂手楚江青青黄。

”杜牧删改后,使诗中最后一句含有暗示之意。

在《田家》诗中,杜牧以写景的手法展示了田园生活的美好。

他通过一系列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幅优美、宁静的农家乐园。

首联,诗人用“饭豚才豕啖蒲圃,柴薪才知炭火庐”来形容在家乡的美好生活。

这两句诗语简洁明了,表达了农村生活的宁静和丰裕。

第二联,诗人以“姑射仙人垂柳色,闲看儿童捉麋鹿”来描绘家乡的景色和生活。

这里用“姑射仙人”来形容田园风光,使整个描写更加凸显出田园的美丽和宁静。

第三联,诗人写道“新晴半霭复半虹,半燧半瓮斗泉农”,表达了对乡村景色的向往。

他用“新晴”和“霭复半虹”来描绘描绘少有的好天气,用“半燧半瓮”来描绘美丽的泉水,将整个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最后一联,诗人用“桃李莫斗城西园,霞绮悔昔穷通”来表达对家族崛起的向往。

这里提到“桃李”象征着美好丰收,而“城西园”则代表着家族取得的成就。

《田家》描绘了一副美妙的家园图画,展现了作者对农耕生活和家族兴旺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写景的手法来体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杜牧在这首诗中融入了自己对乡村生活和家族崛起的向往,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田园的美好追求。

总的来说,《田家》一诗言简意赅,以饱满的笔墨勾勒出丰收的乡村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家族兴旺的憧憬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家园图景,让人不禁沉浸其中。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形语,将田园美景与人们的情感融为一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田家郑獬古诗鉴赏

田家郑獬古诗鉴赏

田家郑獬古诗鉴赏摘要:一、古诗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2.创作背景二、田家郑獬古诗内容分析1.诗句描绘的景象2.表达的情感与主题三、古诗鉴赏与评价1.艺术特点2.历史价值与影响四、总结正文:【田家郑獬古诗鉴赏】田家郑獬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描绘田园生活为主题,展现了浓厚的乡村气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他的古诗进行鉴赏,以期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古诗背景介绍田家郑獬(约750 年-约820 年),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章,河南荥阳人。

他生活在唐朝盛世(贞观之治、开元之治)的末期,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败的历程。

他的诗歌多以描绘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家乡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二、田家郑獬古诗内容分析在《田家》一诗中,郑獬描绘了夏日农村的日常生活场景。

诗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生动地描绘了村庄周围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远处青山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家乡自然美景的热爱。

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与渴望。

“野老无机事,相亲到日斜”,诗人借野老之口,道出了农村生活的宁静与安逸。

在这里,人们没有世俗的纷扰,彼此之间坦诚相待,感情真挚。

三、古诗鉴赏与评价《田家》一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诗人以自然美景为背景,巧妙地将人物情感与景色描绘相结合,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农村生活画卷。

其次,诗中运用了大量的白描手法,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简练而传神地勾勒出景物的神韵。

在历史价值方面,郑獬的《田家》诗继承了我国古代田园诗的优秀传统,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四、总结总之,田家郑獬的古诗《田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价值,成为了我国古代田园诗的佳作。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田家诗(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田家诗(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田家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家陈师道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

秋来公事急,出处不待时。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

人言田家乐,尔苦人得知。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用明白如话的语言描绘出田家的生活,感情表达真挚,耐人回味。

B.首联选取“鸡鸣”“犬鸣”的典型农村景象,写农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规律、安适。

C.尾联一“乐”一“苦”两相对照,暗含对统治者不知农民疾苦而妄言“田家乐”的不满。

D.这首诗与杨万里的《插秧歌》都写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流露出诗人对农民的关切之情。

2.诗人在结尾用“尔苦人得知”一句点明田家之苦。

农民都有哪些“苦”?请结合全诗概括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家词元稹牛吒吒①,田确确②。

旱块敲牛蹄趵趵③,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簇簇④,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⑤,驱牛驾车食牛肉。

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

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愿官早胜仇早覆。

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⑥官军粮不足。

【注】①吒吒:拟声词,形容喘气声。

②确确:形容土块坚硬、贫瘠。

③趵趵:牛蹄声。

④簇簇:众多丛集的样子。

⑤海服:沿海地区,也指边疆。

⑥遣:让,使得。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一开篇就用两个短句状形写声,表现出农民在田里耕地劳作的艰辛不易。

B.战乱频繁,官兵不仅要农民缴粮、辛苦运粮,有时甚至会宰杀食用驱车之牛。

C.妇女们舂米挑粮交给官府,本诗也借写妇女来表现举家之艰辛,生活之不易。

D.最后两句表示即便累死也会让下一代继续提供军粮,突出百姓对朝廷的忠诚。

4.有评论认为这首乐府诗是元稹“颇近讴谣”的代表作,即主张乐府诗要接近民间歌谣。

请结合诗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家元日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词原文及翻译,田家词赏析

田家词原文及翻译,田家词赏析

田家词原文及翻译,田家词赏析田家词原文作者:元稹〔唐代〕牛靿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

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簇,日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攸得牛两角。

重铸锄犁作斤劚,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

田家词译文及注释译文天久不雨,土地坚硬,牛拉着沉重的犁耙,喘着粗气一步一步地爬行着。

牛蹄碰击着坚硬的土块,发出“趵趵”的声音。

驾牛的农民还嫌牛走得太慢,不断地挥动着鞭子,发出“咤咤”的声音,驱使着,吆喝着。

然而农民终年劳累,用血和汗水换来的珍珠般的果实,却尽进了官仓,自己一无所得。

因为六十年来,战争不断,年年月月、日日餐餐,官兵们吃的粮食全由农民供给,并由农民驾驶的大车不停地运往前线。

自从官军征伐藩镇的战争开始以来,朝廷就把农民连人带牛和车以及农具一并征用了。

农民驱牛驾车千里迢迢地把粮食运到前线后,结果连牛也被官兵宰杀吃掉了,农民只收得两只牛角而返。

但是战争还在没完没了地打下去,新的军输又在等待着他们。

农民只得重铸犁锄,重做斤,重新开始一年的辛勤耕作,收获之后,运到官仓,终年辛勤劳动所获还交不够,甚至回来连房屋也被迫卖掉买粮纳税。

但愿官军早日胜利,以报藩镇叛乱的仇恨,我们不要紧,累死了还有下一代,牛被杀了还有小牛犊,不会让官军的军粮缺少的。

注释咤咤:农民的叱牛声。

确确:土块坚硬的样子。

趵趵:牛蹄声。

簇簇:丛集的样子,此处以兵器的丛集象征战事的频繁。

辘辘:车轮声。

象征着农民军输的繁重和急迫。

斤:泛指农具。

斤,斧子一类的工具。

锄一类的农具。

覆:覆灭,灭亡。

田家词简析元和十二年(817),元稹得刘猛、李余古题乐府诗数十首,读后感动万分,于是和作了十九首,把他在江陵、通州的所见所闻一一写进这组古题乐府诗里。

《田家词》就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他“息兵革”的政治主张。

此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

它自始至终几乎完全用农民自述的口吻、用白描的手法叙事,在貌似平和顺从的话语里,表现了农民痛苦的心声,蕴涵着农民的血泪控诉,因而具有更大的真实性和感人肺腑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家词》元稹唐诗鉴赏
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田家词元稹
牛吒吒,田确确,
旱块敲牛蹄趵趵,
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簇簇,
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
驱牛驾车食牛肉。

归来收得牛两角,
重铸耧犁作斤属刂。

姑舂妇担去输官,
输官不足归卖屋。

愿官早胜仇早覆,
农死有儿牛有犊。

誓不遣官军粮不足。

元稹诗鉴赏
唐朝自安史之乱起,战祸连年不断,繁重的军事开支压得劳动人民伸不起腰、喘不过气来。

元稹自幼家贫,并亲眼看到战争给人民、
尤其是农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他在参加制科考试时所写的《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中,就鲜明地提出了“息兵革”的主张,认为天下要长治久安,非从“息兵革”入手不可。

元稹元和五年贬斥为江陵士曹参军,元和九年再出为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

他在通州司马任上,仍以置人民于袵席为己任,白居易在诗中称道他:“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

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伸。

”元和十二年,他得到刘猛、李余写的古题乐府诗数十首,读后十分感动,于是和作了十九首,把他在江陵、通州的所见所闻一一写进这组古题乐府诗里,《田家词》就是其中的一首,再一次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他“息兵革”的政治主张。

“牛吒吒,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

”天久不雨,土地坚硬,牛拉着沉重的犁耙喘着粗气一步一步地爬行着。

牛蹄碰击着坚硬的土块,发出“趵趵”的声音。

驾牛的农民还嫌牛走得太慢,不断地挥动着鞭子,发出“吒吒”的声音,驱使着,吆喝着。

“吒吒”,农民的叱牛声。

“趵趵”,牛蹄声。

“确确”,土块坚硬的样子。

诗的开篇,作者就用两个短句、三组叠字,状形写声,把农民耕地时的那种艰苦、忙碌、急促的情状绘声绘色地突现在读者的眼前。

然而“种得官仓珠颗谷”,农民终年劳累,用血和汗水换来的珍珠般的果实,却尽进了官仓,自己却一无所得。

为什么?“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

因为六十年来,战争不断,年年月月、日日餐餐,官兵们吃的粮食全由农民供给,并由农民驾驾辘辘的大车不停地运往前线。

自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算起,到元和十二年(817 ),已超过六十年。


六十年间,战争频繁,到贞元、元和间,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中央与藩镇之间的战争从未间断。

元和十二年,征讨淮西吴元济的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着,所以说“六十年来兵簇簇”。

“簇簇”,丛集的样子,以兵器的丛集象征战事的频繁。

“辘辘”,车轮声。

“月月”、“辘辘”,象征着农民军输的繁重和急迫。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耧犁作斤属刂。

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

古代把京城附近方千里之地叫“京畿”,自京畿之外每五百里称作一服,把由近及远的控制区域分别称为“侯服”、“甸服”等九服。

这里的“海服”,泛指临近海边的藩镇割据地区。

中唐时期,河北、山东割据反叛的藩镇均在东方沿海一带,正在进行的对淮西吴元济的征讨也在东方,故曰“收海服”。

这一段的意思是说,自从官军征伐藩镇的战争开始以来,朝廷就把农民连人带牛和车以及农具一并征用了。

农民驱牛驾车千里迢迢地把粮食运到前线后,结果连牛也被官兵宰杀吃掉了,车被当柴烧了,农民只收得两只牛角而返。

但是战争还在没完没了地打下去,新的军输又在等待着他们。

农民只得重铸犁锄,重作斤属刂,重新开始一年的辛勤耕作,收获之后,“姑舂妇担”,运到官仓,终年辛勤劳动所获还交不够,甚至回来连房屋也被迫卖掉买粮纳税。

深重的灾难就这样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压在农民的头上,没有尽时。

这是对罪恶战争的血泪控诉,是田家痛苦心声的真实描绘。

“斤属刂”,泛指农具。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

这三句表面上是说,但愿官军早日胜利,以报藩镇叛乱的仇恨,我们不要紧,累死了还有下一代,牛被杀了还有小牛犊,不会让官军的军粮缺少的。

实际上应是农民极端愤激之词,背后的意思是说,我们这一代被压榨、折磨死了,下一代还要继续受压榨、折磨;老牛被杀了,小牛还会面临同样的命运,战争一天不停止,农民的沉重灾难就会永无止境地继续下去。

愤激之意出以忠厚之辞,耐人寻味。

全诗就在田家的这种沉重而痛苦的呻吟中结束了,而农民的深重灾难却延续到整个封建社会,意义极为深远。

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

它自始至终几乎完全用农民自述的口吻、用白描的手法叙事,在貌似平和顺从的话语里,表现了农民痛苦的心声,蕴含着农民的血泪控诉,因而具有更大的真实性和感人肺腑的力量。

再加上短句的安排,叠字的选用,急促重浊的入声字的韵脚,不仅加强了诗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声情和文情更加契合,深化主题,强化了感情,渲染了气氛,而且使这首古题乐府的特色更加鲜明。

这正是元稹“颇近讴谣”的代表作。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