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校园建筑设计理念及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设计在学校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绿色建筑设计在学校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绿色建筑设计在学校建设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包括学校建设在内的各类建筑都在倡导绿色建筑的理念,以保护环境和减少能源消耗。

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绿色建筑设计在学校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一、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就是在保障建筑安全和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建筑的各方面进行优化设计,采用低碳、高效、环保的建材和设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能源消耗。

绿色建筑设计的关键就在于细节的处理。

比如,在建筑外墙和屋顶都可以安装太阳能板,产生可再生能源,降低能源消耗。

而另一个关键点是采用环保建材。

建筑材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环保材料不仅可以减少有毒物质的释放,还可以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此外,建筑设计应该注重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等环保措施。

二、学校绿色建筑的设计学校是未来知识份子的摇篮。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茁壮成长,绿色建筑成为了当今学校建设的重要理念之一。

学校绿色建筑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教学、生活、文体等方方面面的需求。

首先,在校园内可种植一些绿植和树木,增加空气湿度,净化空气,美化校园环境。

同时,整个学校的立面最好面向南方,让太阳辐射面积最大化,以便照明系统、采光设备更好地工作。

此外,学校建筑设计的框架和建筑材料也应该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可以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减少碳排放量;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风向、采光、形态等因素的考虑,使得室内温度和通风良好。

三、学校绿色建筑设计的优势绿色建筑设计在学校建设中的应用有许多显著的优势。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了学校的运营成本。

其次,绿色建筑设计可以提高学校的内部环境质量,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还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节能减排,环保的理念。

另外,绿色建筑设计还可以改善学校的声誉,增加学校社会的认可度。

校园绿地设计案例分析

校园绿地设计案例分析

2
中小学校园的绿地设计应注重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促进学生的户外活动和身体发育。例如,可以设置游乐场、
运动场和种植区。
3 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
这类校园的绿地设计可以结合专业特色,如园艺、烹饪等, 设置相关的实践区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校园绿地设计在不同地域环境中的应用
城市校园
在城市环境中,校园绿地设计应充分利用空间,选择耐阴、适应城市环境的植物,并考虑噪音和 空气污染的影响。
对于混合文化背景的校园,绿地设计 需综合考虑东西方文化元素,创造既 具有现代感又尊重传统文化的环境。
西方文化背景
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校园绿地设计更 注重功能性和开放性,常常设置公共 聚会场所和运动设施。
04 案例启示
对校园绿地设计的启示
生态优先
文化传承
校园绿地设计应优先考虑生 态因素,保护自然环境,合 理利用资源,创造可持续发
和限制条件。
创新性
02
选取的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规划理念、 设计手法、材料选择等方面有所突破,能够启
发新的设计思路。
代表性
04
选取的案例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映校 园绿地设计的不同类型和风格,以满足不同校
园环境的实际需求。
02 案例分析
校园绿地设计的理念和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
校园绿地设计应优先考虑生态保护,确保绿地 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
校园绿地设计案例分析
$number {01}
目 录
• 案例背景介绍 • 案例分析 • 案例应用 • 案例启示
01
案例背景介绍
校园绿地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提升校园环境质量
通过绿化和美化校园环 境,为师生提供宜人的 学习和生活空间,提高

建设绿色校园和谐校园

建设绿色校园和谐校园

建设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在当今社会,建设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已经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绿色校园是指在校园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和谐校园则是指在校园内部和外部,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之间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建设绿色校园和谐校园。

一、绿色校园建设1.1 提倡绿色出行- 鼓励学生和教师步行或者骑自行车上下学- 设置校园内的步行道和自行车停车点- 减少汽车在校园内的通行,减少尾气排放1.2 推行垃圾分类- 在校园内设置不同的垃圾桶,方便学生和教师进行垃圾分类- 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实现资源的再利用1.3 注重节能减排- 优化校园建造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使用节能灯具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开展节能减排知识培训,提高师生的节能意识二、和谐校园建设2.1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生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要尊重教师的工作和权威,积极参预学校活动- 建立定期的师生座谈会,促进双方之间的交流和沟通2.2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匡助和支持- 组织学生参加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建立学生互助小组,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2.3 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 学校要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定期举办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情况- 鼓励家长积极参预学校活动,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三、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的重要性3.1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绿色环境有助于学生放松心情,减轻学习压力- 和谐校园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3.2 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绿色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和谐校园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3.3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建设绿色校园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和谐校园关系有利于学校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支持- 可持续发展是学校长期发展的保障和基础四、建设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的挑战与对策4.1 缺乏资金支持- 寻求政府和社会的资金支持,推动绿色校园建设- 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开展募捐活动,动员社会各界支持绿色校园建设4.2 缺乏专业人材- 培养和引进环保和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材- 开展相关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 建立专业团队,推动绿色校园建设和和谐校园建设4.3 学生家庭环境的影响- 加强学生家庭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道德素质- 建立学校和家庭的沟通桥梁,共同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建立家庭教育支持体系,解决学生家庭环境对学校建设的影响五、建设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的未来展望5.1 推动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绿色校园建设- 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创新,促进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的深入发展5.2 倡导全社会参预- 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注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建立校园与社会的互动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合作发展- 倡导全社会积极参预,共同推动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的实现5.3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建设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通过建设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在建设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的过程中,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新,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绿色建筑案例分析——都江堰李冰中学

绿色建筑案例分析——都江堰李冰中学

主要绿色技术和措施的应用
(5)室内环境质量 都江堰市气候特征为空气潮湿,天气多阴室外天然光照度
较小。校园在整体规划设计上经过采光及日照计算分析,使 校园内所有建筑均能满足采光和日照要求,并采取构造措施 降低眩光的影响,提高采光的均匀度;围护结构按照国家节 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均进行了隔热保温设计;建筑设置了外遮 阳,并实现走廊和遮阳的一体化设计;夏季教室促进自然通 风的主要方式为提高窗户的可开启面积,体育馆则充分利用 屋顶无动力涡轮通风换气装置和上下百叶窗进行强化热压通 风。
校园建筑采用高效节能灯具,照明功率均低于《建筑照明设计标 准》目标值。走廊灯采用热释电红外感应进行智能控制,使得公共 空间照明能耗降低效果明显。
校园内均未设置中央空调系统。夏季主要采用自然通风降温辅之 以室内吊扇,提高室内风速带走室内热量以达到提高人体舒适度的 目的;冬季由于校园内多为室内热扰较大的建筑,采用调节亮子开 启面积和角度、关闭下部窗扇的方式降低室内风速,同时满足室内 空气质量的要求。
李冰中学为地震灾后重建的中学校园建筑项目,位于都江堰幸福 镇永寿村,校园用地面积为 53394.21 平方米,新建总建筑面积为 24231.66平方米。都江堰市李冰中学项目获得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09年度第二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星级”项目,是我国第一 所申报并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学校,也是地震灾区第一个获得绿色 建筑建设部认证的项目。
绿色建筑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原理案例分析
四川都江堰李冰中学
班级:建筑131 姓名:杨倩
学号:201312706136
目录
CONTENT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工程概况 主要绿色技术和措施的应用
六类指标评价结果解析 结语

校园绿色建筑改造方案方案

校园绿色建筑改造方案方案

校园绿色建筑改造方案方案一、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日益增强。

作为校园环境的一部分,校园建筑也应该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本文将提出一项校园绿色建筑改造方案,以帮助学校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资源浪费的目标。

二、建筑材料选择1. 环保材料:在绿色建筑改造中,我们应该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建筑材料。

比如使用可再生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选择低污染、低VOC(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的材料,减少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2. 高效保温材料:校园建筑改造中,可以采用保温材料进行墙体、屋顶的改造,以提高建筑整体的保温性能。

充分利用建筑围护结构和隔热材料,减少能量的散失,提高室内舒适度。

三、节能措施1. 自然采光:校园建筑改造中,应充分考虑自然采光,设计合理的建筑玻璃使用面积和位置,以减少对室内照明的需求。

同时,可以根据建筑朝向和光照分布,合理设置遮阳设施,减少建筑内部的热负荷。

2. 太阳能利用:利用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可以在校园建筑改造中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和太阳能热水器,以降低校园能耗。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以为学校提供一部分电力需求,太阳能热水器可以为校园提供热水。

3. 能源管理系统:为了更好地监控和管理校园建筑的能源使用情况,可以考虑引入智能能源管理系统。

通过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的能耗情况,根据需求进行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水资源管理1. 雨水收集利用:在校园建筑改造中,可以设计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并应用于冲洗厕所、浇灌绿化等方面,在降低城市排水压力的同时节约水资源。

2. 智能节水设备:安装智能节水设备,如水龙头、淋浴器等,可以大幅度减少校园建筑的日常用水量。

这些设备可以根据使用需求,智能控制水流的大小和水温,实现节水效果。

五、绿色景观设计在校园建筑改造方案中,绿色景观设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以通过种植树木、草坪等绿化植物,提高校园的景观美观性,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
功能性评价
评估绿地景观是否满足校园内师生的使用需 求,如休息、交流、学习等。
生态性评价
评估绿地景观对校园生态环境的贡献,如空 气净化、噪音降低、雨水收集等。
美学性评价
评估绿地景观的视觉效果,包括色彩、形态、 空间布局等是否具有美感。
文化性评价
评估绿地景观是否体现校园文化特色,与校 园历史、传统相据校园功能分区和学生活动特点, 合理规划绿地布局,提高绿地的使用 效率。
01
02
增加绿化种类
引入更多具有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的 植物种类,丰富绿地景观的层次和色 彩。
03
完善设施配套
在绿地中增加座椅、灯光、标识等设 施,提高绿地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展望未来发展
关注校园绿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结 合新技术和新材料,推动绿地景观设 计的创新和进步。
人文关怀
人性化设计
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 需求,提供舒适、安全、 便捷的校园环境。
文化传承
将校园文化融入景观设计 中,体现学校的历史、传 统和特色,增强校园文化 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互动与参与性
创造互动性强、参与度高 的绿地景观,满足师生交 流、休闲、娱乐等需求。
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
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节约土地、 水、能源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
游戏设施
设置沙坑、攀爬架、滑梯等儿童游乐 设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望。
自然教育
种植果树、蔬菜等,让孩子们了解植 物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 践能力。
互动空间
创造开放式的草坪、花坛等空间,鼓 励孩子们自由奔跑、交流互动,培养 他们的社交能力。
05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评价与优化
设计评价方法

学校创建“绿色学校”规划

学校创建“绿色学校”规划

学校创建“绿色学校”规划标题:学校创建“绿色学校”规划引言概述: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学校也应该积极参与到“绿色学校”建设中来。

创建“绿色学校”不仅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环境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文将探讨如何规划学校创建“绿色学校”的具体措施。

一、绿色建筑设计1.1 采用环保材料:选用符合环保标准的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2 节能设计:采用节能灯具、太阳能照明等技术,减少能源消耗。

1.3 智能化控制系统: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对建筑设施的智能化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绿色校园环境2.1 植物绿化:在校园内种植各类绿色植物,提高空气质量。

2.2 水资源管理:建立雨水收集系统,用于植物浇灌和冲洗卫生设施。

2.3 垃圾分类处理:设置垃圾分类桶,引导学生和教职员工进行垃圾分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绿色交通出行3.1 鼓励步行和骑行:设置骑行停车场和步行道,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选择环保出行方式。

3.2 安排班车服务:提供班车服务,减少汽车通勤带来的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3.3 建立共享停车场:建立共享停车场,减少校园内私家车辆数量,减少尾气排放。

四、绿色教育宣传4.1 开展环保教育活动:组织环保知识讲座、绿色实践活动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2 制定绿色学习计划:制定绿色学习计划,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4.3 设立绿色学习基地:建立绿色学习基地,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实践,增强环保意识。

五、绿色校园管理5.1 建立绿色管理机制:建立绿色校园管理委员会,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和措施。

5.2 定期环保检查:定期对校园环保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5.3 培训环保人才:组织环保培训课程,培养环保管理人才,提高校园环保管理水平。

通过以上规划,学校可以逐步打造成为一个绿色、环保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空间,同时也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青绿山水主题校园环创设计理念

青绿山水主题校园环创设计理念

青绿山水主题校园环创设计理念青绿山水主题校园环创设计理念青绿山水主题校园环创设计理念以自然山水景观为核心,通过创造绿色、清新、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优美的学习和生活场所。

一、构建绿色校园绿化是青绿山水主题校园环创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植树造林、绿化草坪、营造花园等手段,增加校园的绿色面积,形成清新的空气环境。

同时,合理设置防晒伞、休闲椅等设施,为师生提供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二、打造清新校园氛围为了营造清新的氛围,可采用花朵香氛、草木清香等手段。

在校园中引入一些清新的景观元素,如小溪、喷泉和水系等,能有效降低气温,增加湿度,提供一个凉爽宜人的校园环境。

三、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青绿山水主题校园环创设计理念注重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通过规划合理的风水布局、色彩搭配和建筑形式等,提升校园的整体美感与和谐感。

同时,鼓励师生在校园中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共享,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

四、建设富有特色的功能区在青绿山水主题校园环创设计中,还应重视功能区建设。

校园需要提供给师生足够的活动空间,可以设置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等功能区,为学习和锻炼提供便利条件。

同时,还可以设置文化广场、艺术街区、展示中心等功能区,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和艺术体验。

五、促进可持续发展青绿山水主题校园环创设计理念还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中采用可再生能源、节能灯具等环保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同时,提倡低碳出行,鼓励师生步行、骑行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车辆排放对校园环境的影响。

六、加强生态保护与教育青绿山水主题校园环创设计理念强调生态保护与教育。

保持校园的自然景观,强化植物保护意识,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校园的绿化和环境保护工作。

并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提高他们的生态意识和环境素养。

青绿山水主题校园环创设计理念的实施,将营造出一个美丽、宜人、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师生能够在这个环境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和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校园建筑设计理念及案例分析摘要:大学校园建筑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建筑形式,除了要满足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外,还需在设计中注重建筑与环境、建筑表象与内涵的高度融合。

以建筑对气候的“感应”作为大学校园建筑构思的切入点和创作途径。

文章主要阐述了绿色校园建筑设计理念,并结合某大学校园的工程实例,针对其建筑绿色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校建筑,交流共享,生态设计,气候感应Abstract: the university campus architecture is a kind of a special form of construction, in addition to meet the most basic use functions, but also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design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architectural appearance and the fusion of connot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eather “induction” as a university campus construction conception and creation of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way. The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green campus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concept, and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examples of a university campus, in view of its building green design strategy analysis, aim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projects.Keywords: school buildings, share, ecological design, climate induction大学校园建筑由于其特殊的功能要求而使得绿色设计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要实现建筑运行效率的最大化并节省重大能源开支,在设计上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目前,运行一个实验室所需的能源是同等大小办公楼建筑的10倍,而通过对于规划阶段一些特殊设计要点的考虑,以及运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新型的科研建筑可以节能30%-50%。

1大学校园建筑绿色设计的理念随着能源价格飞涨, 将绿色设计应用于科研建筑也迫在眉睫。

大学校园建筑有效节省能源开支的一些重要设计原则,已被成功运用在许多设计实践中。

1.1 注重任务书的编制编制任务书是在设计中实现节能的第一步。

每一部任务书都有一些独特的切入点去开拓节能的可能性。

编制过程中首先要区分不同的空间性质,然后将具有相似功能要求(开放时间,日照要求等)的空间整合在一起,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使用效率。

如某大学的生物科学系大楼。

从它的平面布置可以比较形象地看到任务书中扮演的角色。

通过区域来表示,紫色区域为“实验区”,桔色区域为“办公区”,二者界限明显,布局紧凑,分工明确。

由于大楼坐落在一个陡坡上,大部分机械用房都被设置在首层动物实验室的下面。

这样清洗动物笼子的污水以及从其他实验室流出的废水因为重力作用向下流入机械用房的热复原水槽,再通过热交换器为进入大楼的洁净热水提前加温,从而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

1.2 理性的排布在设计中需要花精力去思考服务设施以及管道的排布,这几乎和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一样重要。

管道的分区、排布应该具有高效以及很大的灵活性。

如果整个系统具有非常理性的设计,那么就会为大幅度的节能提供可能。

例如,热复原技术是将向外排放的废气中的热量取出,用于加热进入室内的新风。

要实现这个过程目前的途径主要有2个:热轮技术和环绕盘管技术。

前者要求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尽可能接近,这就需要一个很大尺寸的管道井;而后者却相反,由于它的送风点和排风点可以分开使得管道井可以化整为零,从而给平面布置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1.3 正确的分区要实现正确的分区,一个关键的因素在于把实验区和非实验区分开,并对它们各自实行单独控制。

通常实验区对于空调、通风、温度控制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而非实验区则有着更大的灵活性,往往就是实现高效节能的突破口。

如某综合大学分校建筑设计中,对实验区和非实验区进行了明确划分。

区域一为包括辅助用房在内的实验区,区域二为包括办公、会议、公共活动区在内的非实验区。

实验区采用严格的机械通风,而非实验区则以自然通风为主,设置可开启窗扇,加大窗户面积,尽可能多的引入自然光线,同时设置必要的遮光设施避免眩光。

此外,室内材料采用温暖的木材,室外设屋顶花园,这些都旨在创造一个亲切、舒适的人性化空间。

1.4 外皮设计外皮的设计和气候、自然的影响密切相关。

比如,需要考虑由于太阳的辐射对建筑形成的高热负荷以及采用何种朝向和怎样的体量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

由于此类建筑中90%的耗能都直接体现在人员的使用耗能,因此如何在有效降低用电负荷的同时还能维持视觉和温度上的舒适度就变得非常关键。

好的外皮设计可以在适当的区域最大化地引入日光和自然通风,同时有效控制眩光和辐射热。

如一些大学校园在研究区域的西面设置走道,它作为一条缓冲地带有效地抵御了强烈的西晒。

1.5 日光的引入外墙的设计应该最大化地引入日光。

窗户的高度越高,能够到达房间内部的光线越深,从而减少了人工照明的要求。

此外,室内设置遮光设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眩光。

一般来说,光线可以到达的深度是窗户高度的2-2.5倍。

人工照明的耗电量是总耗电量的8%-20%。

如果可以最大化地引入自然光,则可以实现15%-20%的节能。

室内净高,主要机械通风管道的放置,以及建筑外皮的结构高度都是实现日光最大化的主要因素。

如果可以把通风管道集中在房间中心部,这样就可以只在中心部降低天花板高度,从而最大化地从周边引入日光。

如某大学分校的中庭为大楼的心脏提供了大量的自然光,同时它的可调节木格栅以及遮光设施又有效地控制了眩光。

2 工程案例分析2.1项目概况某农业大学是一所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省属高等学校,为改善办学条件,校园规划总面积达212.3hm2。

最近规划的第2教学区靠近现有校区的北侧。

拟建工学楼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包括资源环境学院和食品科技学院,二期工程包括工程技术学校、东方。

科学学院和公共部分。

工学楼规划用地面积24146m2,设计总建筑面积28009m2,为6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总高度控制在24m以内,总平面如图1。

图1 总平面图2.2 绿色设计策略对建筑设计手法的确定,首先考虑的是建筑的地域气候适应性,对建筑而言,气候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深深地影响着地域建筑文化的形成,因此,气候、阳光、温度等自然地理条件将无可置疑地成为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通过建筑朝向(总平面)、剖面形式、平面布局、体量造型、空间组织和细部设计的确定,表达出它对所处自然环境的一种被动的、低能耗的正确反应。

同时,生态气候感应理论强调人与外在环境的联系,建筑内的使用者应该能够感受到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而这种感受会令每个使用者产生一种充满活力的新的空间体验。

2.2.1 自然采光设计为了最大量地利用自然光,设计师将工学楼主体设置为两条东西长轴的长条形体量,在南立面侧窗上部、位于眼睛高度之上的位置设置了反光板。

在冬季,由于太阳高度角较低,反光板能有效地反射阳光,将直射日光通过顶棚反射到室内深处,把本该照到近窗处的光线折射到室内天花板再漫射向室内远窗处,提高临近内墙空间的照度,同时降低窗口部位的亮度,使整个室内光线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太阳辐射热提高室内温度,降低采暖负荷;在夏季,反光板则起到遮阳板的作用,防止直射日光引起室内过热,降低空调制冷负荷(图2)。

图2反光板2.2.2 自然通风对于实验室建筑来说,及时通风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各种难嗅的、有腐蚀性的、或者有毒的气体,如不及时排出室外,就要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影响实验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恰当地组织自然通风不仅能排出室内废气,引入室外的新鲜清洁空气,还能降低机械通风设备和空调制冷的能耗。

本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工学楼主体的南向体量短于北向体量,在东南向形成一个自然通风的“豁口”,把自然风引入两栋建筑之间的空间,形成一个风道,将南侧实验楼排出的废气带走,避免这些废气倒灌入北侧的实验楼,保证了北侧实验楼内的空气质量(图3)。

图3建筑布局利于自然通风2.2.3 气候缓冲区概念建筑主体东西两端的房间为楼梯间和卫生间等辅助用房,在东西两端外侧设置了阳台和防晒墙,有效地防止了东西日晒,此举成为热缓冲策略中的重要部分(图4)。

连廓部分的少量东西房间,东西两则设垂直和水平综合型深遮阳板,且西侧有宽阔的走廓,遮挡日晒,可以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

半围合的庭园空间不仅具有景观和休闲、交流的功能,同时可以调节局部的小气候。

图4楼梯间作为气候缓冲区4 结语综上所述,绿色建筑环境思想已成为建筑设计中环境要素之一,经历了从发现到提倡的发展过程。

我们应时刻保持节能意识,致力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全力搞好校园建筑节能工作,不断设计出经济合理的节能方案,实现节能型社会目标。

参考文献[1]汪芳,查尔斯•柯里亚.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大师编辑部.路易斯•康.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