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石墨烯;及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简介

碳纳米管的应用
纳米金属催化剂 载体,利用碳纳米管的 高比表面及良好的吸 氢能力,成功制备了 负载 Pt纳米粒子的高 效加 氢催化剂。
碳纳米管的应用
无碳纳米管(左)和有碳纳米管(右) 情况下的大肠杆菌对比照片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单壁碳纳米管能够严重破坏大 肠杆菌等细菌的细胞壁,从而将其杀灭。将有助于解 决细菌抗药性这一日益突现的问题。
石墨烯的应用
超级电容器:
超级电容器是一个高效储存和传递 能量的体系,它具有功率密度大,容量 大,使用寿命长,经济环保等优点,被 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源供应场所。石墨烯 拥有高的比表面积和高的电导率,不像 多孑L碳材料电极要依赖孔的分布,这使 它成为最有潜力的电极材料。以石墨烯 为电极材料制备的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 为10kW/kg,能量密度为28.5Wh /kg,最大比电容为205F/g,而且 经过1200次循环充放电测试后还保留 90%的比电容,拥有较长的循环寿命。 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潜在应用受 到更多的研究者关注。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应化0902
张一恒
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是在1991年1月由日本筑波NEC实验室 的物理学家饭岛澄男使用高分辨率分析电镜从电弧法生产 的碳纤维中发现的。它是一种管状的碳分子,管上每个碳 原子采取SP2杂化,相互之间以碳-碳σ键结合起来,形成 由六边形组成的蜂窝状结构作为碳纳米管的骨架。每个碳 原子上未参与杂化的一对p电子相互之间形成跨越整个碳 纳米管的共轭π电子云。按照管子的层数不同,分为单壁 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管子的半径方向非常细,只有 纳米尺度,几万根碳纳米管并起来也只有一根头发丝宽, 碳纳米管的名称也因此而来。而在轴向则可长达数十到数 百微米。 碳纳米管不总是笔直的,局部可能出现凹凸的现 象,这是由于在六边形结构中混杂了五边形和七边形。出 现五边形的地方,由于张力的关系导致碳纳米管向外凸出。 如果五边形恰好出现在碳纳米管的顶端,就形成碳纳米管 的封口。出现七边形的地方碳纳米管则向内凹进。
碳纳米管;石墨烯;及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

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1 石墨烯. (1)1.1 石墨烯简介 (1)1.2 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质 (2)1.2.1 石墨烯的结构 (2)1.2.2 石墨烯的性质 (4)1.3 石墨烯的表征 (5)1.4 石墨烯的主要制备方法 (6)2 碳纳米管 (8)2.1 碳纳米管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8)2.2 碳纳米管的结构和分类 (9)2.2.1碳纳米管的结构 (9)2.2.2碳纳米管的分类 (11)2.3 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 (12)2.3.1 顶部生长机理 (12)2.3.2 底部生长机理 (13)2.4 碳纳米管的性能 (14)2.4.1 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 (14)2.4.2 热学性能 (14)2.4.3 碳纳米管的电学性能 (15)2.4.4 光学性能 (16)2.5碳纳米管的制备 (16)2.5.1 电弧放电法 (16)2.5.2 激光蒸发法 (17)2.5.3 化学气相沉积法 (18)2.6.碳纳米管的预处理 (19)2.6.1 碳纳米管的纯化 (19)2.6.2 碳纳米管的分散 (19)2.6.3碳纳米管的活化 (20)2.7碳纳米管的应用 (20)2.7.1 在电磁学与器件方面 (20)2.7.2 在信息科学方面 (21)2.7.3 储氢方面 (21)2.7.4 制造纳米材料方面 (21)2.7.5 催化方面 (22)2.8 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22)3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 (22)3.1 从碳纳米管、石墨稀到碳纳米管/石墨稀复合材料发展历程 (22)3.2 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结构 (23)3.3碳纳米管/石墨稀复合材料的制备 (24)3.3.1电化学序列自组装沉积法 (24)3.3.2 CVD法 (25)3.4 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25)4结论 (28)5 参考文献 (28)摘要自从2004年发现石墨烯以来,由于其和二维结构相关的优异性能,石墨烯很快就成为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热点课题。
碳材料、石墨、石墨烯科普知识介绍

碳与石墨介绍碳,生命之源,它是地球上一切有机体生物的骨架元素,是构成人体最重要的元素。
碳:既是最硬又是最软的材料,既是绝缘体又是导电体,既是隔热材料又是导热材料,既是全吸光材料又是全透光材料。
石墨是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石墨与金刚石、碳60、碳纳米管、石墨烯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石墨是碳元素的结晶矿物之一,具有耐高温、抗腐蚀、抗热震、强度大、韧性好、自润滑强度高、导热、导电、可塑性、涂敷性等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电子、电池、金刚石超硬材料、核工业、化工、轻工、军工、国防、石油勘探、航天及耐火材料等行业,是当今高新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非金属材料。
石墨烯介绍石墨烯的发现: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两位科学家通过使用胶带反复剥离石墨的方法在绝缘基底上获得了单层或少层的石墨烯并研究其电学性能,发现其具有特殊的电子特性以及优异的电学、力学、热学和光学性能,从而掀起了石墨烯研究的热潮。
2010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们俩诺贝尔物理学奖。
石墨烯: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²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形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
单层石墨烯的厚度只有 0.335 纳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的20万分之一,1mm厚的石墨中将近有150万层左右的石墨烯。
石墨烯几乎是完全透明的,透光率高达97.4%,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
石墨烯作为一种人类已知强度最高、韧性最好、质量最轻、透光率最高、导电性最佳的材料,集光、电、力学性能于一身,开创了21世纪的新材料纪元,正在引领新材料领域的颠覆性革命。
石墨烯的性能:机械性能:石墨是矿物质中最软的,但被分离成一个碳原子厚度的石墨烯后,性能则发生突变,其硬度比金刚石还高,却又拥有很好的韧性,且可以弯曲,能够拉伸20%而不断裂。
超薄性:单层石墨烯只有一个碳原子的厚度,即0.335纳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的20万分之一的厚度,1毫米厚的石墨中将近有150万层左右的石墨烯。
石墨烯和纳米碳材料的导热性能的研究

石墨烯和纳米碳材料的导热性能的研究Alexander A. Balandin近年来,在科学领域和工程领域,人们越来越多地去关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
散热技术已经成为电子工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话题,低维结构的材料在热传导方面显示出了优异的性能。
就导热能力而言,碳的同素异构体及其衍生品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室温下的碳材料的导热系数跨越了一个非常大的范围——超过了五个数量级——从导热系数最低的无定型碳到导热系数最高的石墨烯和碳纳米管。
在这里,我回顾一下以石墨烯碳材料为热点的最近热性能的研究成果,碳纳米管和纳米级的碳材料在研究方面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难题。
在二维晶体材料方面,尤其是石墨烯,人们非常关注尺寸对热传导的影响。
我也描述了石墨烯和碳材料在电子传热机理上的应用前景。
实际生产应用和基础科学的发展表明了材料热性能研究的重要性。
由于功耗散热水平的提高,导热技术已经成为电子工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热点。
对导热性能非常好的材料的研究严重影响着下一代集成电路和3D 电子产品的设计进程。
在光电子和光子设备领域我们也遇到了类似的需要导热处理的问题。
另外,电热能量转换技术需要材料具有很强的抑制热扩散的能力。
材料的导热能力由其电子结构决定,所以一种材料热性能原理可以描述另外一种材料的热性能现象。
材料热性能的变化只是在纳米尺度上变化。
由于声子散射边界的增多或者声子色散的变化,纳米管和大多数晶体将不再传热。
同时,对二维和一维晶体的热传导理论的研究解释了材料内在优异的热传导性能的原因。
二维晶体导热性能的差异意味着不像非晶体那样,它恢复材料的热平衡不能仅仅靠晶体的非简谐振动,因为这不但需要限制系统的尺寸,而且还需要掺杂进非晶体结构,这样才能符合热传导性能的物理意义。
这些发现引发了在低维系统中对傅里叶定律的实用性的非议。
碳材料具有非常多的同素异构体,在热性能方面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低位(如图,1a )。
碳材料不同的同素异构体的热传导率跨越了很大的一个范围——五个数量级——非晶碳的热导率为0.01W . mK −1,在室温条件下金刚石或者石墨烯的热导率为大约2000W. mK−1。
碳纳米管与石墨烯的对比研究

碳纳米管与石墨烯的对比研究碳纳米管与石墨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两种碳纳米材料,它们在材料科学、纳米技术、电子学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碳材料,其具有优异的导电、热导性能和机械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储能设备、传感器等领域。
而石墨烯作为一种二维碳材料,具有单层原子厚度、高导电性、高柔韧性等优异特性,被认为是未来电子学领域的重要材料之一。
本文将对碳纳米管与石墨烯这两种碳纳米材料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它们的结构特点、性能表现以及应用前景。
碳纳米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结构和性能上。
碳纳米管是一种单层碳原子经过卷曲而成的管状结构,可以分为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
单壁碳纳米管具有更优异的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而多壁碳纳米管则具有更好的化学稳定性。
石墨烯则是由单层碳原子按照六角网格排列而成的二维材料,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光学透明性和柔韧性,是一种理想的电子器件材料。
由于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结构特点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能表现也有所区别。
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这与其特殊的结构有关。
碳纳米管中的碳原子呈现出sp²杂化轨道结构,使其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和载流子迁移速度。
这种结构使得碳纳米管在高频、高速电子器件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此外,由于碳纳米管是一种一维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长度宽比,因此具有优异的载流子输运性能。
在材料学领域,碳纳米管还被用作纳米填料,用于增强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石墨烯作为一种二维碳材料,其导电性能更为突出。
石墨烯的导电性可以达到铜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在柔性电子器件、传感器、透明导电膜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的柔韧性和透明性也为其在柔性电子器件领域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除了导电性能,碳纳米管和石墨烯还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碳纳米管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和模量,以及较好的韧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强化复合材料。
其高强度和低密度还使得碳纳米管可能成为未来轻质高强材料的候选。
石墨烯对比碳纳米管材料

石墨烯对比碳纳米管材料2005年,国际半导体技术线路图(ITRS)委员会首次明确指出在2020年前后硅基CMOS 技术将达到其性能极限。
后摩尔时代的集成电路技术的研究变得日趋急迫,很多人认为微电子工业在走到7纳米技术节点之后可能不得不面临放弃继续使用硅材料作为晶体管导电沟道。
在为数不多的可能替代材料中,碳基纳米材料被公认为最有可能替代硅材料。
2008年ITRS新兴研究材料和新兴研究器件工作组在考察了所有可能的硅基CMOS替代技术之后,明确向半导体行业推荐重点研究碳基电子学,作为未来5~10年显现商业价值的下一代电子技术。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十余年来除了在美国国家纳米技术计划中继续对碳纳米材料和相关器件给予重点支持外,在2008年还专门启动了“超过摩尔定律的科学与工程项目”,其中碳基电子学研究被列为重中之重。
其后美国不断加大对碳基电子学研究的投入,美国国家纳米计划从2010年开始将“2020年后的纳米电子学”设置为3个重中之重的成名计划(signatureinitiatives)之一。
除美国外,欧盟和其他各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碳纳米材料和相关电子学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布局和继续抢占信息技术核心领域的制高点。
碳纳米管材料中,最有可能替代硅的有两个,碳纳米管和石墨烯。
在石墨烯获得诺贝尔奖之前,碳纳米管一直被认为是最有可能代替硅的半导体材料,而如今,由于石墨烯在全球范围内的狂热,似乎有代替碳纳米管之势,那么,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究竟谁能堪当大任呢?碳纳米管集成电路的研发优势与发展现状1991年,日本NEC公司的饭岛澄男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检验石墨电弧设备中产生的球状碳分子时,意外发现了由碳分子组成的管状同轴纳米管,也就是现在被称作的碳纳米管CNT,又名巴基管。
碳管材料具有极为优秀的电学特性。
室温下碳管的n型和p型载流子(电子和空穴)迁移率对称,均可以达到10000cm2/(V?s)以上,远超传统半导体材料。
石墨烯及其材料综述

关于石墨烯和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综述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存在的二维自由态原子晶体, 它是构筑零维富勒烯、一维碳纳米管、三维体相石墨等sp2杂化碳的基本结构单元, 具有很多奇异的电子及机械性能。
自从2004 年发现以来,研究者对这种材料在未来技术革命方面提出了大量的建设性创意,石墨烯被认为是未来能够取代硅的一种新型电子材料。
石墨烯是只有一个原子厚的结晶体,具有超薄、超坚固和超强导电性等特性,其优异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在纳米电子器件、储能材料、光电材料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引起了科学界新一轮的“碳”热潮。
它不仅是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还非常牢固坚硬,仅仅是一个原子的厚度,并形成了高质量的晶体格栅,石墨烯的结构,是由碳原子六角结构紧密排列构成的二维单层石墨,是构造其他维度碳质材料的基本单元。
它可以包裹形成0 维富勒烯,也可以卷起来形成一维的碳纳米管,同样,它也可以层层堆叠构成三维的石墨。
石墨烯结构非常稳定,迄今为止,研究者仍未发现石墨烯中有碳原子缺失的情况。
石墨烯中各碳原子之间的连接非常柔韧,当施加外部机械力时,碳原子面就弯曲变形,从而使碳原子不必重新排列来适应外力,也就保持了结构稳定。
这种稳定的晶格结构使碳原子具有优秀的导电性。
石墨烯中的电子在轨道中移动时,不会因晶格缺陷或引入外来原子而发生散射。
由于原子间作用力十分强,在常温下,即使周围碳原子发生挤撞,石墨烯中电子受到的干扰也非常小。
大量制备尺寸、厚度可控的石墨烯材料对石墨烯基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制备石墨烯可以归结为两个基本的思路:一是以石墨为原料,通过削弱以及破坏石墨层间的范德华力来剥开石墨层从而得到石墨烯:二是基于活性碳原子的定向组装,“限制”碳原子沿平面方向生长。
基于上述思想,化学剥离法、SiC 表面石墨化法和金属表面外延法等一些新的方法相继被报道。
本人通过大量的归纳总结,共总结出以下七种方法。
机械剥离法就是利用机械力,将石墨烯片从具有高度定向热解石墨(Highly Oriented Pyrolytic Graphite, HOPG)表面剥离开来。
石墨烯与碳纳米管:一样的前生,不一样的今世

石墨烯与碳纳米管:一样的前生,不一样的今世精选|关键词:石墨烯, 碳纳米管2010年10月4日,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获奖者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和天文学院的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获奖理由为“二维空间材料石墨烯(graphene)方面的开创性实验”。
从2004年石墨烯被成功剥离[1]至2010年斩获诺贝尔奖,是什么魔力让这一看似“普通”的碳材料在短短的6年时间内缔造了一个传奇神话?而回眸看其同族兄弟碳纳米管,自1991年被发现至今近20年,历经风雨,几经沉浮,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石墨烯即为“单层石墨片”,是构成石墨的基本结构单元;而碳纳米管是由石墨烯卷曲而成的圆筒结构(图1)。
作为一维(1D)和二维(2D)纳米材料的代表者,二者在结构和性能上具有互补性。
从结构上来看,碳纳米管是碳的一维晶体结构;而石墨烯仅由单碳原子层构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二维晶体结构。
从性能上来看,石墨烯具有可与碳纳米管相媲美或更优异的特性,例如高电导率和热导率、高载流子迁移率、自由的电子移动空间、高强度和刚度等。
网上大多溢美之词:“Pencil + sticky tape = desktop supercollider + post-silicon processors”,“Material of the Future”,“A thoroughbred that has to be tamed”,“Electron superhighway”,...。
目前,关于碳纳米管的研究,无论在制备技术、性能表征及应用探索等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组成及结构上的紧密联系,使二者在研究方法上具有许多相通之处。
事实上,很多针对石墨烯的研究最开始都是受到碳纳米管相关研究的启发而开展起来的。
图1 石墨烯与碳纳米管石墨烯的发展历程与碳纳米管极为类似。
在碳纳米管被发现之前,碳的晶体结构为代表[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 I 1 石墨烯. (1)
1.1 石墨烯简介 (1)
1.2 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质 (2)
1.2.1 石墨烯的结构 (2)
1.2.2 石墨烯的性质 (4)
1.3 石墨烯的表征 (5)
1.4 石墨烯的主要制备方法 (6)
2 碳纳米管 (8)
2.1 碳纳米管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8)
2.2 碳纳米管的结构和分类 (9)
2.2.1碳纳米管的结构 (9)
2.2.2碳纳米管的分类 (11)
2.3 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 (12)
2.3.1 顶部生长机理 (12)
2.3.2 底部生长机理 (13)
2.4 碳纳米管的性能 (14)
2.4.1 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 (14)
2.4.2 热学性能 (14)
2.4.3 碳纳米管的电学性能 (15)
2.4.4 光学性能 (16)
2.5碳纳米管的制备 (16)
2.5.1 电弧放电法 (16)
2.5.2 激光蒸发法 (17)
2.5.3 化学气相沉积法 (18)
2.6.碳纳米管的预处理 (19)
2.6.1 碳纳米管的纯化 (19)
2.6.2 碳纳米管的分散 (19)
2.6.3碳纳米管的活化 (20)
2.7碳纳米管的应用 (20)
2.7.1 在电磁学与器件方面 (20)
2.7.2 在信息科学方面 (21)
2.7.3 储氢方面 (21)
2.7.4 制造纳米材料方面 (21)
2.7.5 催化方面 (22)
2.8 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22)
3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 (22)
3.1 从碳纳米管、石墨稀到碳纳米管/石墨稀复合材料发展历程 (22)
3.2 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结构 (23)
3.3碳纳米管/石墨稀复合材料的制备 (24)
3.3.1电化学序列自组装沉积法 (24)
3.3.2 CVD法 (25)
3.4 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25)
4结论 (28)
5 参考文献 (28)
摘要
自从2004年发现石墨烯以来,由于其和二维结构相关的优异性能,石墨烯很快就成为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热点课题。
石墨烯严格的二维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晶体特性和导电特性,尽管石墨烯研究的历史短,但是在物理和应用方面已有很多研究工作;作为纳米材料中的重要一员,碳纳米管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自从其被发现以来便引起了全世界材料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科学家甚至预测碳纳米管将成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一维纳米材料,并将成为构成未来智能社会的四大支柱之一。
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弥补了一维碳纳米管和二维石墨稀所存在的缺陷。
无论是在轴向和纵向都具有良好的热应力和电子传导速率,这种碳纳米管/石墨稀复合材料还可作为储氧材料。
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些内容。
关键词: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化学气相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