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翻译题:专项训练(一)
2020_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翻译题句意通畅调补变

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翻译题:句意通畅调、补、变一、句意通畅的手段手段一:调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字字对译(直译)的基础上,将文言文中不合现代汉语规范的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成正常语序,使译句通畅。
文言文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介宾短语(状语)移至谓语的前面。
②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之前。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应翻译为“寻求(寻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③谓语前置句,翻译时必须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
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应翻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
④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例题讲析】◎阅读下面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
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译文:◎提示“身不显于时”和“言立于后世”都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调整句序为“身于时不显”“言于后世立”。
◎参考答案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地位不显赫,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
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参考译文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地位不显赫,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
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他日有见到它的人,看到他的《后车》诗,就不会忘记借鉴警诫了;看到他的《逸党》诗,礼义就不会衰败了;看到他的《哭友人》诗,残酷的官吏就会心生惭愧了;看到他的《同州题名记》,地方长官就了解政治的腐败了;看到他的《望仙驿记》,地方长官就不经营驿站了。
由此来说,带来的益处不也很多吗!【跟踪练习】◎阅读下面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
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
献所为文,知舒、海、泰三州。
复献文,召试制诰;赐进士出身,迁右司员外郎。
使辽,宴射,首中的。
辽人叹诧,求观所引弓,以无故事,拒不与。
还,图其山川、城郭、服器、仪范为五篇,上之。
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
久之,召为秘书少监,擢给事中。
进礼部侍郎,又为京所忌,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海州。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
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掳获。
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
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
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
徙邓州。
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
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
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
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
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
帝颔之。
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
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
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
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
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
车驾再出郊帝日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移书金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
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
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
既次白沟,驭者曰:“过界河矣。
”叔夜乃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
明日,卒,年六十三。
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
(节选自《宋史·张叔夜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B.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C.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D.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荫指的是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或妻子因丈夫有功劳而得到皇帝赏赐的封号。
2021年高考总复习《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练(留、删、换)题考试题

“文言文翻译”专项练(留、删、换)一、“文言文翻译”语段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鱼崇谅字仲益,其先楚州山阳人,后徙于陕。
幼能属文,弱冠,相州刺史辟为从事。
会魏帅杨师厚卒,建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州县之半以隶之。
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贺德伦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
明宗即位,秦王从荣表为记室。
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
清泰初,移华州。
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三年,起为陕州司马。
仕晋,奉方物入贡,宰相荐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
开运末,契丹入汴,契丹相张砺荐为翰林学士。
契丹主北归,留崇谅京师。
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
俄拜翰林学士。
(1)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贺德伦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
译文:(2)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
译文:参考答案:(1)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张彦以及部下,囚禁了节度使贺德伦归顺庄宗,鱼崇谅逃回陕州。
(“裨校张彦”“节度使”“贺德伦”“庄宗”“崇谅”“陕”翻译时应该保留)(2)汉祖进入京城,搜索出鱼崇谅接受的契丹的全部诏书,在朝堂焚毁,又任命他为知制诰。
(“汉祖”“崇谅”“契丹”“知制诰”翻译时应该保留;“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翻译时应该删除)参考译文:鱼崇谅字仲益,他的祖先是楚州山阳人,后来迁徙到陕州。
鱼崇谅年幼时善于写文章,二十岁时,相州刺史征召他为从事。
适逢魏帅杨师厚去世,以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一半的州县隶属于相州。
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张彦以及部下,囚禁了节度使贺德伦归顺庄宗,鱼崇谅逃回陕州。
明宗即位,秦王从荣上表推荐鱼崇谅为记室。
从荣被斩杀,由于连坐,鱼崇谅被除去官籍,流放庆州。
清泰初年,移到华州。
不久因从荣被允许在家乡安葬,于是放鱼崇谅回到陕州。
清泰三年,起用为陕州司马。
在后晋为官时,捧着土产进贡,宰相举荐他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
开运末年,契丹进入汴梁,契丹宰相张砺举荐他为翰林学士。
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翻译题:字字对译留、删、换

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翻译题:字字对译留、删、换手段一:留字字对译手段而:删手段三:换该留不留强行翻译常见病该删不删成分赘余该换不换简单组词伯夷、叔齐段鱼崇谅段强化练习宋人不知诗段六经之文段以入画之景段一、字字对译的手段手段一:留“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包括: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特殊称谓(如“陛下”)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例题讲析】◎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绍圣初,(许将)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颍昌府,移大名。
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
◎提示:句中的“章惇、蔡卞、元祐、将”是人名,“哲宗、司马光墓”是特定称谓的专有名词,“颍昌府、大名”是地名,翻译时都应该保留。
◎答案: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墓。
哲宗用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坟墓,不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做的事。
”(后来被降职)任颍昌知府,调任大名知府。
【跟踪练习】◎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孙策定丹阳,吕范[注]请暂领都督。
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
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
”策从之。
周瑜闻策声问,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
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
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节选自《容斋随笔》) [注] 吕范:字子衡。
(1)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
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2)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
高考文言文翻译答题技巧答案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者,太守也。 5、子何恃而往。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 劳形。
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按现代汉 语要求调整过来。 主谓倒装 汝之不惠甚矣 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有何陋 ? 何陋之有?
偏义复词
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 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 对他们的提升、处分、 表扬、批评,不应该 不同。 不同 删同 除义 一连 个用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益
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 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增加
文要 意 的 对 攻打 通换 义 词 古 军队 达成 却 语 今 明现 不 , 意 十年春,齐 师 伐 我。 快在 同 或 义 。通 的 词 相 愚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 俗词的同 悉 咨 之。 大小,悉以咨 的语结, 词,构但 我 商量 都 语翻古说 , 译 今 法 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率妻子 使时相不 译都同同 妻子儿女 与世隔绝的地方
开元四年,杜暹升任监察御史,于是前往漠西检查 屯田驻军。适逢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 和,互相上奏指责,诏令杜暹查明事实。当时杜暹已返回 凉州,接到诏令又前往漠西,于是进入突骑施营帐,以查 究他们与郭虔瓘等人冲突的情况。蕃人以黄金相赠,杜暹 坚决推辞不受,左右的人说:您远道出使这边远的地方, 不可辜负了蕃人的情意。杜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了黄 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蕃境以后,他才传书让蕃人去收 取。蕃人大惊,越过沙漠追赶他,追赶不上,方才作罢。 杜暹多次升迁,任给事中,因继母去世辞去官职回家守丧。 开元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调任太原尹,有人推荐杜暹 前往代替他,蕃人佩服他的清廉谨慎,十分思念仰慕他, 于是杜暹丧期未满起任安西副大都护。第二年,于阗王尉 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了 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了他的党羽五十 多人,重新选任了君长,于阗才安定下来。杜暹在安西四 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很得少数民族和汉人的拥戴。
2020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翻译精品训练题

2020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精品训练题(含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翻译。
(8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注)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淫慢,过度享乐与怠慢。
将画线的三句话译成现代汉语:(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8分)(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1)诚然,卿不朕欺(2分)译文:(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3分)译文:(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3分)译文:3、把下列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始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1)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3分)译文:(2)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3分)译文:(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2分)译文: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者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必之莫同也。
2020-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常见注意事项例析+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常见注意事项例析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技巧,即“三标准”、“十六字方针”;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教学重点:以“三标准”、“十六字方针”理解和运用为重点,通过较多的例子让学生掌握翻译的要领。
教学难点:结合语境理解含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1)翻译三标准——“信、达、雅”1.信:要求译文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没有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3.雅:要求译文遣词造句讲究文笔优美、生动形象乃至传神。
(2)翻译原则(十六字方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词不离句,句不离段”1.直译:即“字字落实”,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要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能同原文保持一致。
2.意译:只求表述原文的基本内容和思想,译出原文大意,并不拘泥于字字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
“意译”是一种辅助手段,只在难以直译或直译时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
我国分析语言的传统经验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我们要紧紧抓住语境规律,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敲判断、学会把单个的词语放在整个句子中来理解它的意义,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倒装等)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给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例一:判断译文正误,如有错请修改。
1.原文: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译文:沛公明天早上跟随一百多个骑兵前来拜见项王。
2.原文:且庸人尚羞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况且一般人尚且羞辱他。
3.原文:晋军函陵。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的军队在函陵。
4.原文:去今之墓而葬焉。
《五人墓碑记》译文:距离现在的坟墓(将他们)安葬在这里。
高考文言文翻译解题技巧及训练

高考文言文翻译解题技巧及训练复习目标:1.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一、课前一练,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行遮挡及核对)翻译:即使有精美的食物,不品尝也不会知道它的滋味;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在哪里。
因此说,认真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教别人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知识上还存在迷惑不解之处。
知道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在教学时发现了自己有迷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进一步加强学识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