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统计植物保护专业复习题集
植物保护技术复习题与答案

播种期、⑸合理密植、⑹科学施肥和灌溉、⑺加强田间管理。 作业题五
1、什么是农药? 答: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
生物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 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生物或几种生物的混合物及其他制剂。
⑴形态上:蝶类触角球杆状,休息时翅竖立在体背;蛾类触角多型,
但没有球杆状,休息时翅多平展或背覆
⑵生活习性:蝶类多在白天活动,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喜欢趋向夜间 开放、颜色浅淡而香味浓郁的花朵,有趋光性。
5、比较螨类与昆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螨类成虫足4对,无触角,昆虫成虫足3对,有触角。
6、如何区别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幼虫
2、农药标签应包括哪些内容?“农药三证”是指什么?
答:农药标签:农药名称、有效成分含量、剂型、 “三证”、企业名称 及联系方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重量、性能、用途、使 用技术方法、毒性及标识、注意事项、中毒急救措施、贮存及运输方 式、农药类别、标签色带。
农药三证:⑵农药登记证、⑶农药生产许可证、⑷产品标准证
何不同?
真菌途径:
伤口、自然孔口、植物表皮直接侵入寄主;
细菌途径:
伤口、自然孔口,但不能从植物表皮直接侵入寄主;
病毒途径:
只能是新鲜的微细伤口;
7、植物病原物越冬、越夏场所主要有哪些?
答:包括田间病株、种子和其他繁殖材料、病株残体、土壤、粪肥、 昆虫。
8、植物病原物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有自然动力传播、主动传播和人为传播三大类。
真记载数据;⑸准确的统计分析;
3、病虫害调查常用哪些取样方法?
植物保护学通论复习题(病理部分)

1植物保护的概念: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2什么是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3病状的定义:植物自生外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称为病状。
4病状的类型:变色,腐烂,坏死,萎蔫,畸形。
5病症的定义: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构造称之为病症。
6病症的类型: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
7寄生性的定义:一种生物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的能力称为寄生性。
8什么是活体营养生物:指在自然界只能从寄生的活细胞和组织中获取养分的生物。
9什么是死体营养生物:指在自然界可以从死的寄生组织或有机质中获取养分的生物。
10致病性:指一种生物具有的引起植物病害的能力。
11什么是真菌:真菌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12体外致病:有些土壤中植物根际的微生物并不能进入植物体内进行寄生,但可分泌一些有害物质,使植物根部扭曲,引起植株矮化,这种致病方式称为体外致病。
13真菌的菌丝组合体有:菌核,子座,菌索14真菌的有性繁殖的定义:指真菌由菌丝分化产生性器官即胚子囊,通过雌雄配子囊结合产生有性孢子。
15真菌的无性繁殖的定义:指营养体不经过核配和减速分裂产生后代个体的繁殖方式。
16有性孢子的五种类型:合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及子囊孢子,担子及担孢子。
17真菌的生活史:指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18真菌的五个亚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19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菌原体。
植物保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植物保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植物保护学的定义是:A) 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的学科B) 研究植物病害防治的学科C) 研究植物遗传与育种的学科D) 研究植物生理与生化的学科答案:B2. 植物病害是指:A) 植物遭受的损伤B) 植物发育受到的限制C) 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困难D) 植物细胞发生的异常改变答案:A3. 植物病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包括:A) 病害预防、控制和治疗B) 发现、监测和诊断C) 病害防护、管理和回收D) 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处理答案:A4. 下列哪项不属于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A) 空气传播B) 水传播C) 土壤传播D) 日光传播答案:D5. 植物保护方法中的“化学防治”指的是利用:A) 化学物质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B) 化合物改善土壤质量C) 化学反应促进植物生长发育D) 化学元素滋养植物答案:A第二部分:判断题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正确请在括号内写出“对”,错误请在括号内写出“错”。
1. (对/错)植物保护学的主要目标是保护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对/错)植物病害主要由病原菌引起,与环境因素无关。
3. (对/错)病害预防是植物保护的首要任务。
4. (对/错)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土壤传播、虫媒传播等。
5. (对/错)植物保护方法中的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化学物质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答案:1. 对2. 错3. 对4. 对5. 错第三部分: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 请简述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答:植物保护学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传播、防治和管理。
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病原机理的研究、病害的诊断与监测、病害防治方法的研究等。
2.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植物病害防治方法。
答: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3. 请简述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
答: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水传播、土壤传播、虫媒传播、种子传播等。
4. 请说明生物防治的优势和应用范围。
答: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菌、拮抗细菌等天然生物或微生物来控制植物病害的方法。
植物保护复习题一

植物保护复习题一第一部分培训大纲一、知识要求(应知):1.掌握主要病虫害分类的基本知识。
2.了解园林植物主要有害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3.掌握物候观察、饲养、诱测等方法进行害虫监测。
4.了解邻近地区主要园林植物病虫危害趋势,以及有效防治的方法。
5.了解国内外先进技术在病虫防治上的应用。
二、操作要求(应会):1.采集制作天敌昆虫标本,达到可供鉴定的要求。
2.应用有关科技资料,确定突发性的病虫种类。
3.掌握常规的土壤消毒、苗木消毒的熏蒸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进行室外药效比较试验,并将试验结果做数据处理。
5.搜集整理和总结植保技术资料。
6.对初、中级工进行示范操作,传授技能,解决操作中的疑难问题。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理论部分(一)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X”,答案写在括号内)1.防治昆虫的幼虫无论虫龄大小,在同浓度药剂下都是同样防治效果。
( )2.蚜虫——年必须经过两个寄生因此一年发生两代。
( )3.蚧虫类一般能诱发煤污病。
( )4.昆虫的发育周期由卵开始至成虫性成熟为止,称为一个世代。
( )5.挑蚜是传播病毒酌牛种主要媒介害虫。
()6.昆虫在一年内出现的各个虫期及世代的变化情况,称为年生活史。
()7.蚜虫的排泄物能引起植物叶表面发生煤污病()8.蚜虫的繁殖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锐( )9.吉丁虫幼虫围绕干都电食危害;天牛幼残曲外向内蛀人本质豁危害。
( )10.金针虫和叩头虫是同一种昆虫、不同的由态,( )11.螨类的变态经过:卵、幼螨、成螨。
( )12.螨类不是昆虫,是蛛形纲,微小节肢动物。
( )13.危害植物的动物都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 )14.昆虫是一种变温动物。
( )15.昆虫在同一时期内出现不同虫态、不同世代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 )16.病毒感染致死的虫体体表发白,呈僵硬状态。
( )17.危害植物的线虫,也是昆虫。
( )18.天牛成虫具有长距离的迁飞能力。
( )19.螨类成虫有四对足,幼虫期有三对足。
植物保护复习题(带答案)

植物保护复习题(带答案)1、昆虫的体躯分哪几段?昆虫有哪些生活习性?体躯:头、胸、腹生活习性:食性、趋性、假死性、群集性、迁飞扩散性2、引起植物发生传染性病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非传染性病害的病原有哪些?大量的高度感病的寄主植物、大量的致病力强的病原物、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营养条件不适宜、水分失调、温度不适宜、光照不适宜、中毒3、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的昆虫的前翅分别是什么?磷翅、鞘翅、覆翅、膜翅、半鞘翅4、侵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划可分为哪几个阶段?侵染循环分为哪几个环节?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病害的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病原物的传播5、植物病害的病状、病征常表现为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焉畸形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脓状物6、植物病害诊断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诊断植物病害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田间观察、室内鉴定、病原物的分离培养与接种区别病害与虫害、生理性病害与病毒病的区别、病害症状表现的繁杂性、区别病原物与腐生菌7、昆虫的头部着生有哪些附器?;因此昆虫的头部的功能是什么?口器、触角、复眼、单眼感觉和取食中心感受光照强度,识别物体形状、图案及移动,8、能传播病毒的昆虫主要有哪些?飞虱、xx、蚜虫9、昆虫的繁殖方式有哪些?细菌、病毒的繁殖方式是什么?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卵胎生、童体生殖增殖、分裂、寄生10、病原物的xxxx场所有哪些?田间病株、病株残体、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土壤、粪肥、昆虫或其他介体、温室内或储藏窖内11、昆虫的蛹和卵期外观不食不动,而内部则发生巨变的吗?对12、病毒侵入植物的途径是新鲜微伤口吗?对13、具有捕捉足的昆虫都是捕食性天敌昆虫。
是14、生理性病害有传染性,在田间分布无规律性。
错15、所有的昆虫都是害虫。
错16、蜘蛛也是昆虫吗?错,是节肢动物门17、凡是产生霉状物的病害一定是真菌引起的吗?对18、植物病原细菌都为杆状,均可在水中游动。
植物保护题库与答案

植物保护题库与答案一、单选题(共90题,每题1分,共90分)1、细菌性病害区别于其它病害,方便易行而可靠的诊断方法为()A、有无喷菌现象B、有无病状C、有无病症D、有无发病规律性正确答案:A2、下列防治方法中属于农业防治的是OA、使用抗病品种B、利用粉锈宁防治白粉病C、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D、夏季室外日光晒种正确答案:A3、园林植物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有一种叫做畸形,以下属于畸形的是()A、卷曲B、腐烂C、流脂流胶D、穿孔正确答案:A4、下列药剂中,能够防治霜霉病的药剂有O。
A、波尔多液B、嚓菌酯C、甲霜灵D、多菌灵正确答案:C5、下列哪种是利用自然界中各种有益生物或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止有害生物的方法。
A、物理防治B、化学防治C、生物防治D、植物检疫正确答案:C6、不属于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的是()A、抑太保B、除虫胭C、灭幼胭D、抑食阴正确答案:D7、哪种昆虫的发育方式与其他三者不同?()A、蜜蜂Bs家蚕C、蟋蛀D、蝴蝶正确答案:C8、显微镜放置时离试验台边缘一般()CFn偏左A^2—3B、1—2C、6—7D、15—20正确答案:C9、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最多的病原物是()A、线虫Bs病毒C、真菌D、细菌正确答案:C10、目前生产上使用最多的剂型是()A、悬浮剂B、可湿性粉剂C、乳油D、颗粒剂正确答案:C11、下列哪个不是物理防治的方法A、超声波B、性诱剂C、蓝板D、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正确答案:D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农药毒性等级的是A、中毒B、无毒C^高毒D、剧毒正确答案:B13、下列属于常用内吸性杀菌剂的是()。
A、百菌清B、83增抗剂C^多菌灵D、扑海因正确答案:C14、具有增效作用的增效剂的增效比值是()A、等于OB、小于1C、等于1D、大于1正确答案:D15、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中获得养分才能生存的寄生物称A、寄生性转化B、非专性寄生物C、生理小种D、专性寄生物正确答案:D16、下列除草剂为灭生性的是()A、快杀稗B、对硫磷C、百草枯D、吠喃丹正确答案:C17、下列哪种农药属于除草剂()。
(完整版)植物保护通论重点复习题整理

第一章1、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广义的植物保护是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在农业上所说的植物保护一般是指狭义的栽培作物保护。
2、农业有害生物:危害人类目标植物,并能造成显著损失的生物。
包括植物病原微生物、寄生性植物、植物线虫、植食性昆虫、杂草、鼠类及鸟兽等(病、虫、草、鼠)。
3、化学农药在环境中释放所造成的3R问题:农药残留(residue)、有害生物再猖獗(resurgence)、有害生物抗药性(resistance)。
4、植物保护的对象:广义保护对象:在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人类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植物。
狭义保护对象:人类的栽培作物。
5、有害生物(pests):是指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
6、生物灾害:是指有害生物大量危害人类目标植物或森林植被等,给人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7、致病性:是指一种生物具有的引起植物发病的能力,这种生物称为病原物。
8、寄生性:一种生物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的能力。
这种生物称为寄生物,而被寄生的生物成为寄主。
9、植物保护的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第二章1、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生物、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各种病理变化,呈病态,甚至死亡。
病害三角: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病害四角: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人类干扰2、植物病害症状: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
3、病状有哪些: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病征有哪些: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4、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之间的区别:5、植物病原物主要包括哪五大类群: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6、真菌(fungus):是一类通常为丝状的营养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学生用)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integrated pest control, IPC)”有害生物抗药性,再猖獗,农药残留(即3R”问题可持续植物保护或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SPM)与农作物病害有关和比较重要的病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真菌的有性繁殖可分为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3个阶段孢子的形态特征是鉴定植物病原真菌和识别真菌病害的重要依据。
细菌的组成: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植物受原核生物侵害以后,在外表显示出许多特征性症状。
细菌病害的症状类型主要有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等,褪色或变色的较少,有的还有菌脓溢出。
在田间,细菌病害还有如下特点,一是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二是潮湿条件下,病部有黄褐或乳白色、胶粘、似水株状的菌脓;三是腐烂型病害往往有恶臭味。
植物病毒(Plant virus)是仅次于真菌的重要病原物。
线虫的形态结构植物病原线虫体细长,圆筒状,表面光滑,头尾稍尖。
虫体长一般为0.3~1mm,宽0.015~0.035mm。
多数线虫雌、雄同形,少数雌、雄异形。
44页(一)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45知道,小题卵→幼虫→发育为成虫→两性交配后产卵,完成一个发育循环,即线虫的生活史植物病原线虫都是专性寄生的,少数寄生在高等植物上的线虫也能寄生真菌,可以在真菌上培养。
考试植物寄生线虫具有一定的寄生专化性,植物病原线虫致病性: 必考46直接造成损伤和掠夺营养。
通过食道腺分泌的各种酶或毒素,引起寄主植物的各种病变。
侵染造成的伤口还可引起真菌、细菌等其他病原生物的次生侵染,或作为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介体造成复合侵染。
植物寄生线虫病害的诊断•线虫对植物的危害,除以吻针造成对寄主组织的机械损伤外,主要是穿刺寄主时分泌各种酶和毒素,引起植物的各种病变。
•主要症状有生长缓慢、衰弱、矮小、色泽失常、叶片萎垂等类似营养不良现象;局部畸形,植株或叶片干枯、扭曲、畸形、组织干腐、软化及坏死,籽粒变成虫瘿等;根部肿大、须根丛生、根部腐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统计复习题集(植物保护专业)一、 名词解释(带*的要举例说明)精确度 :试验中同一性状的重复观察值彼此接近的程度。
抽样分数:一个样本所包含的抽样单位数与总体所包含的抽样单位数的比。
小区:在田间试验中,安排一个处理的小块地段。
简单效应:同一因素内两种水平间试验指标的差异。
整群抽样*从总体中随机抽单位整群,再在每一群内进行全部抽样单位的调查观察。
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编号较多,田间来回走动多。
例:有10厢,每厢100株,现f=10%,即查100株;可以随机抽一厢,每株都查,整群抽样;也可以每厢都查,每厢随机抽10株,分层随机抽样。
空白试验:为精细地测定土壤差异程度,在整个试验地上种植单一品种的作物并规范化管理,收获时将整个试验地划分为面积相等的若干单位分开收获,从各单位产量估计整个田块肥力差异程度及其分布状况。
单因素试验*:在同一试验中只研究某一个因素的若干处理。
如品比试验,除品种外其它条件尽量一致,研究单个因素(品种)的效应,但不能了解几个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随机误差: 由未知或虽已知但一时无法控制的原因所引起的试验误差。
使数据相互分散,影响数据的精确性。
参数*:由总体的全部观察值而算得的总体特征数。
如总体平均数。
样本* :从总体中抽取若干个体进行研究,这些个体的组成称之。
样本:30 m 2中幼虫数试验方案:根据试验目的与要求所拟定的进行比较的一组试验处理的总称多因素试验*:在同一试验中同时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各个因素分为不同水平,各因素不同水平的组合构成处理。
如上例肥料,密度的二因素三水平试验。
它既可研究一个因素在另一个因素的各个不同水平上的平均效应,又可探索这两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水平*:因素内量的不同级别或质的不同状态。
如某类肥料的多少。
局部控制:分范围分地段地控制非处理因素,使之对各试验处理小区的影响趋向于最大程度的一致,以降低试验误差。
接受区域:对于x 的抽样分布,如以显著水平α作为接受或否定假设的界限,则xu αμσ±以内的区域称之。
处理*:试验中具体进行比较的项目,单因素试验的每一个水平称一个处理,多因素试验的不同水平的组合称一个处理。
如对某品种,高中低肥,高中低密度,则为二因素三水平试验,共32=9处理,研究不同肥力水平与栽培密度的最优组合。
分层随机抽样:将研究总体按变异原因分为较均匀同质的若干区层(副总体),独立地从每一区层内随机抽取所确定的抽样单位数目,计算每区层的样本平均数,再据各区层的估计值采用加权法估计总体真值。
其精确度一般高于简单随机抽样。
标准方*:第一直行和第一横行为顺序排列的拉丁方。
P25极差*:所有数据中最大观察值与最小观察值的差数,即整个样本的变异幅度。
Max=254g,Min=75g,R=254-75=179g(在n<=10时常用)。
成对数据*:试验设计时将性质相同的两个供试单位配成一对,并设多个配对;然后对每一配对的两个供试单位分别随机地给予不同处理,所得观察值为成对数据。
统计数*:由样本的观察值而算得的样本特征数,是总体相应参数的估计值,如样本平均数是总体平均数的估计值。
频率a:假定在相似条件下重复进行同一类试验调查,事件A发生的次数a与总试验次数n的比称之。
如抛硬币,10次有7次朝上,a=7/10。
无效假设*:既假设总体参数与某一指定值相等或假设两个总体参数相等,亦即假设其没有效应,差异是随机误差。
总体*: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团。
如一块水稻田中所有二化螟。
置信距:在一定的概率保证之下,估计出参数 可能在内的一个范围或区间即接受区域。
小概率的实际不可能性原理:凡概率很小的事件(农业上一般指P<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实际上不可能出现的。
它是统计假设测验的基本原理。
综合性试验:是多因素试验的一种特例,其各个因素的各水平不构成平衡的处理组合,如综合性丰产技术推广示范田与当地常规管理对照田。
它可使处理数大为减少,但不能研究个别因素的效应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适用于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已经清楚的情况。
其一个处理组合是一系列经过实践初步证明的优良水平的配套。
准确度:观察值与理论值之间的符合程度。
因素*:试验方案中被变动并设有待比较的一组处理的因子。
或者:在试验中能够根据人们的意志加以改变并因而引起作物性状发生变异的各种条件,如肥料种类。
互作:两个因素简单效应间的平均差异,它反映一个因素的各水平在另一因素的不同水平中反应不一致的现象。
自由度:最早是一个物理学上的名词,它表示一个质点在空间运动的自由程度。
统计学借此来反映一批变量的约束条件。
主效:交互作用不显著,则各因素的效应可以累加,主效就代表了各个简单效应。
即:主效=各个简单效应。
小区 T²/(nk)置信系数*:保证参数在该区间内的概率P =(1-α),α为显著水平。
成组数据*:两处理为完全随机设计,而处理间(组间)的各供试单位彼此独立,所得数据为成组数据,以组平均数(处理平均数)作为比较标准。
SP :乘积和,即X 的离均差和Y 的离均差的乘积和,即()()x x y y --∑二项分布*:在二项总体中抽样,如每个抽样单位包括n 个个体,则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出现x 次必具有以下概率:()()x x n x n f x C p q -= x =0,1,2,……,n 。
这一规律称为二项分布,其平均数μ=np,方差σ2=npq (双参数n 和p)。
无偏估计值:在统计上如果总体的所有可能样本的某一统计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相应的参数,则称该统计数为总体相应参数的无偏估计值。
二、 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F 分布的平均数μF =0。
(错) 等于1 取值区间为【0,无穷大】的一条曲线2. LSD α法用同一标准测验不同平均数间的差异显著性。
√3. LSD 法比SSR 法显著尺度高些,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大些。
(错)k=2时相同k 》=3时不同4. LSD 法的实质是t 测验。
√5. S y/x 表示了回归的精度,其值越小,回归精度越高。
√6. u=0,σ² =1的正态分布即标准化正态分布。
√7. χ²分布是连续性而非间断性分布。
√8. 标准差即方差的正平方根,又称为标准误。
√9. 成对数据两样本差数平均数比较一般用t 测验。
10. 成对数据试验一般比成组数据试验具有较高的精度。
11. 成对数据是假定各个配对的差数来自差数的分布为正态的总体,每一配对的两个供试单位是彼此独立的。
12.成组数据是假定两个样本均来自具有共同或不同方差的正态的总体,两个样本的各供试单位是彼此独立的。
13.抽样分布是统计数的分布,而非观察值的分布。
14.处理百分数或成数资料要用二项总体的样本平均数分布;处理性状出现次数的资料要用二项分布。
15.次数分布图中条形图适于表示连续性变数资料。
16.从一正态分布中进行抽样分布试验,可证明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分别是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和总体标准差的无偏估计值。
17.当二项百分数资料的平均数P<或P>时,如欲进行方差分析,须先将资料进行平方根转换。
18.当土壤肥力分布未知时,应采用正方形小区。
19.当样本个数k=2时,LSD法和SSR法显著尺度相同;当样本个数k>=3时,LSD法比SSR法显著尺度低些,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大些。
20.当样本个数k≥3时,采用t测验或U测验进行两两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将使犯α错误的可能性增大。
21.当样本容量n和显著水平α一定时,真总体平均数μ和假设平均数μ0的相差(以标准误为单位)越大,则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减少。
22.当样本容量n一定时,显著水平α从升高到,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减小。
23.当样本容量n一定时,显著水平α从升高至,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增加。
24.当样本数k=2时,LSD法和LSR法的显著尺度相同;当样本个数k≥3时,LSD法比SSR法显著尺度高些,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小些。
25.调查水稻秧田害虫密度,在面积法、行列法和株穴法中,抽样单位以株穴法为最好。
26.对同一试验方案,采用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比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可减少试验误差。
27.二项分布是间断性变数的理论分布。
28.二项分布是连续性变数的理论分布。
29.方差分析中算得的F>1时,表示处理效应显著。
30.假设测验的第二类错误是假设本是错误的但通过假设测验却接受了它,即把真实效应看成是试验误差。
31.假设测验的第二类错误是假设本是正确的但通过假设测验却否定了它,即把试验误差看成是真实效应。
32.假设测验的第一类错误是假设本是错误的但通过假设测验却接受了它,即把真实效应看成是试验误差。
33.假设测验的第一类错误是假设本是正确的但通过假设测验却否定了它,即把真实效应看成是试验误差。
34.将成对数据按照成组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显著性测验是可行的。
35.精确度可以计算而准确度不能计算。
36.据双变数资料建立回归方程后,必须进行回归关系的假设测验。
37.空白试验就是什么作物都不种,通过观察杂草生长状况和分布来判定土壤肥力。
38.两个变数间的关系若具有原因和结果的性质,则定义原因变数为自变数。
39.两样本总体方差未知,但可假设σ21=σ22=σ2 ,且又为小样本时,用t测验。
40.两样本总体方差已知或未知但为大样本时,用t测验。
41.每穗水稻小穗数、每穗粒数和每穗粒重这些数量性状都属于间断性变数。
42.如果总体内主要变异明显来自占较大面积的地段间,应采用分层抽样;如果主要来自地段内各单位之间或来自较小面积的地段间,应采用整群抽样。
43.如果总体内主要差异明显来自占较大面积的地段间,应采用整群抽样;如果主要来自地段内各单位之间或来自较小面积的地段间,应采用分层抽样。
44.如将成对数据按成组数据的方法比较,易使统计推断发生第一类错误。
45.若在1-α的置信度下,两个置信限同为负号,则接受无效假设。
46.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测验必须采用t测验。
47.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中,小区内应具有较小土壤差异,而小区间可有较大的土壤差异。
48.田间试验中划分区组的原则是区组内土壤肥力应尽可能一致,而不同区组间可存在较大的土壤肥力差异。
49.通过相关模型由X来预测Y时,X的取值区间必须限制在建立相关方程时的观察值区间之内,不能外推。
50.为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田间实验和室内试验的地位同等重要。
51.为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田间试验的主要地位不可代替。
52.显著水平α一定时,样本容量n增加或总体方差σ2下降都使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减小。
53.显著水平α从升高到时,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减小。
54.显著水平α相同时,两尾测验的U的绝对值大于一尾测验的U的绝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