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滴定法名词解释1酸碱滴定法2酸碱质子理论1

酸碱滴定法名词解释1酸碱滴定法2酸碱质子理论1
酸碱滴定法名词解释1酸碱滴定法2酸碱质子理论1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

一、名词解释

1、酸碱滴定法:

2、酸碱质子理论:

1、质子条件:

2、两性物质:

3、缓冲溶液:

4、酸碱指示剂:

5、缓冲容量:

6、混合指示剂:

7、滴定突跃:

10、共轭酸碱对:

二、填空

1、酸碱滴定曲线是以_______变化为特征的,滴定时酸碱的浓度越__,滴定突跃

范围越____酸碱的强度越____则滴定的突跃范围越____。

2、甲基橙指示剂变色范围是PH=_________,酚酞的变色范围PH=___________,

碘遇淀粉呈____色是碘的特性反应.。

3、有三种溶液:⑴食盐水、⑵稀硫酸、⑶石灰水、按PH值由大到小顺序排列:

_________________。

4、将少量固态醋酸钠加入醋酸溶液中,醋酸溶液的PH值_________。

5、混合指示剂颜色变化是否明显,与两者的___________有关。

6、1.0×10-4 mol/LH

3PO

4

溶液的PH值为______。(已知Ka=5.8×10-10)

7、大多数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_________PH单位。

8、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起因于溶液的PH值的变化,由于PH的变化,引起指示剂

____________的改变,因而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9、在酸滴定碱时,常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由____色变为_____色。

10、若用HCl滴定NaOH溶液,滴定的突约范围是从PH=7.70—4.30,可选择

__________和_______作指示剂。

11、所谓缓冲溶液,是一种能对溶液的酸度起____________作用的溶液。

12、生石灰溶于水,其溶液呈_______性,

13、酸碱反应是两个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14、强碱滴定弱酸,通常以____________作为判断弱酸能否准确进行滴定的界限。

15、酸性缓冲溶液是由_______________盐组成。

16、用强碱滴定强酸时,采用酚酞作指示剂,终点变为_____色。

17、在PH值=11的溶液中,[H+]_________[OH-] (>.=.<=)。

18、有下列三种物质:KNO

3、CH

3

COONa、NH

4

Cl,它们的水溶液中PH=7的是

_____________;PH<7的是_____________;PH >7的是____________。

19、用一定浓度的强碱滴定不同的一元弱酸时,滴定突跃范围的大小,与弱酸的

___________和_______有关。

20、计量点前后_________相对误差范围内溶液PH值的变化范围,称为酸碱滴定

的PH突约范围。

21、因一个质子的得失而互相转变的每一对酸碱,称为_______。它的Ka和K

b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1mol/LHCl的PH=_____________,0.05mol/LH

2SO

4

溶液的PH=________。

23、氯化铵的水溶液呈_________性,它的PH值———7,这是由于氯化铵在水

中发生了_________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指示剂颜色的改变,起因于溶液的PH值的变化,由于PH值的变化,引起指

示剂__________的改变,因而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25、为使同一缓冲体系能在较广泛的PH值范围内起缓冲作用,可用

_____________组成缓冲体系。

26、酸碱反应的实质就是________的转移。

27、某种酸本身的酸性越强,其共轭碱的碱性______。

28、强碱滴定弱酸,通常以________作为判断弱酸能否准确进行滴定的界限。

29、在水溶液中,酸碱的强度决定于酸将质子给予水分子和碱从水分子中夺取质

子的能力,通常用酸碱在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小来衡量。

30、对于多元酸的滴定,首先根据________原则,判断它是否能准确进行滴定,

然后看相邻两极Ka 的比值是否大于______,再判断它能否准确地进行分步滴定。

三、选择

1、下列物质中 种物质水溶液显中性。

A.NaAC

B.NaHSO 4

C.NH 4AC

D.NH 4 Cl

2、将PH=1.0与PH=3.0的两种强电解质溶液以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

值为________。

A.0.3

B.1.3

C.1.5

D.2.0

3、NH 3共轭酸是________。

A.NH 2-

B.NH 2OH

C.N 2H 4

D.NH 4+

4、在纯水中加入一些酸,则溶液中:________。

A.[H +][OH -]的乘积增大

B.[H +][OH -]的乘积减小

C.[H +][OH -]的乘积不变

D.[H +]增大 E [OH -]减小

5、水在25℃时的离子浓度是_____。

A.〔H +〕=1.0×10-7mol/L

B.〔H +〕=1.0×10-9mol/L

C.〔OH -〕=1.0×10-7mol/L

D. 〔OH -〕=1.0×10-14mol/L

6、HPO 42-的共轭碱是( )

A.H 3PO 4

B.H 2PO 4-

C.PO 43-

D.OH -

7、酸碱滴定中选则指示剂的原则是( )

A.Ka=KHIn

B.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等当点完全符和。

C.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完全落在滴定的PH 值突跃范围之内。

D.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全部或部分落在滴定的PH 值突跃范围之内。

8、向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酚酞指示剂时,溶液呈现红色的是( )

A. NaOH

B. KCl

C. NH 4I

D.NH 4NO 3

9、醋酸钠溶液的PH 值是( )。

A) PH =7; B) PH >7; C. PH <7。D.无法判断

10、0.0095mol/L NaOH溶液的PH值是()。

A. 12

B.12.0

C.11.98

D.11.977

11、在1升的纯水中(25℃)加入0.1ml 1mol/L NaOH溶液,则此溶液的PH

值为()。

A. 1.0

B.4.0

C. 10.0

D. 4.00

12、强酸滴定弱碱,PH 突跃范围是().

A. 4.3—9.7

B. 4.3—6.3

C. 7.7—9.77 d.8.0—10.0

13、PH=3的乙酸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相混后,溶液的PH值是

()

A. 7

B. 大于7

C. 小于7

D. 无法判断

14、0.10mol/L氨水溶液的PH值为()。已知Kb=10-5

A.2.87

B.7.69

C.11.13

D.8.31

15、甲基橙的理论变色范围为2.4-4.4,而实际上是3.1-4.4,其原因为()

A .操作带来的误差 B. 两种颜色互相掩盖所致 C. 人眼对红色较之对黄

色更为敏感

D. 有杂质的影响

16、用NaOH溶液滴定各种强度的酸时,当Ka值一定时,酸的浓度越大,突约范

围()。

A.越小

B.越大

C.无影响

D.无法判断

17、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是()。

A.无机酸或弱减

B.无机强酸或强碱

C.有机弱酸或弱碱

D.有机强酸或强

18、浓度相同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其PH值最高的是_______。

A.NaAC

B.Na

2CO

3

C.NH

4

Cl D.NaCl

19、有一混合碱,以酚酞为指示剂耗去盐酸溶液23.10ml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

又耗去盐酸26.81ml,该混合碱是_______。

A.NaOH和Na

2CO

3

B.NaOH和NaHCO

3

C.NaHCO

3

和Na

2

CO

3

D.只有Na

2

CO

3

20、在纯水中加一些酸,则溶液中______。

A.[H+][OH-]的乘积增大;B.[H+][OH-]的乘积减小;

C.[H+][OH-]的乘积不变;D.[OH-]增大;

21、欲配制PH=1的缓冲溶液,应选用______和它们的(强酸、强碱)盐来配制?

A.NH

3OH(K

b

=1×10-9) B.NH

3

.H

2

O (K

b

=1×10-5)

C.HAc (Ka=1×10-5) D.HCOOH (Ka=1×10-4)

22、有一种碱液可能为NaOH、NaHCO

3或Na

2

CO

3

或是它们的混合物,用标准HCl

滴定至酚酞终点时耗去盐酸的体积为V

,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又耗去盐

酸的体积为V

2,且V

小于V

,则此碱液为______。

A. Na

2CO

3

B.NaHCO

3

C.NaOH

D. Na

2

CO

3

+NaHCO

3

23、缓冲容量的大小与组分比有关,总浓度一定时,缓冲组分的浓度比接近

______时,缓冲容量最大。

A:2:1 B:3:1 C:1:1 D.1:2

24、在1mol/L HAC的溶液中,欲使[H+]增大,可采取下列______方法。

A)加水B)加NaAc C)加NaOH D)加0.1mol/L HCl

25、某弱酸HA的Ka=1.0×10-4,则其1mol/L水溶液的PH为______。

A.2.0 B.3.0 C.4.0 D.6.0

26、用同一NaOH溶液分别滴定容积相等的H

2SO

4

和HAc溶液,消耗的容积相等。

说明H

2SO

4

和HAc两溶液中的______。

A.H

2SO

4

和HAc的浓度相等 B.H

2

SO

4

的浓度为HAc的浓度的1/2

C.H

2SO

4

和HAc的电离度相等 D.两个滴定的PH突跃范围相同

27、在下列中和滴定实验操作中,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指示剂的变色正确的是

______。

A. 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时,酚酞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B. 用硫酸滴定碳酸钠时,甲基橙由橙色变为黄色

C. 用氢氧化钠滴定盐酸,酚酞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D. 氢氧化钠滴定硫酸时,甲基橙由黄色变为橙色

28、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______。

A. K

a =K

HIn

;B)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等当点完全符合;

B.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的PH突跃范围之内;

C.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完全落在滴定的PH值突跃范围之内;

D. 指示剂应在PH=7.00时变色。

29、在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显红的是______。

A. 氢氧化钠

B. 生石灰

C.二氧化碳

D. 氯化钾。

30、. 下列溶液酸性最强的是______。

A.PH=7

B.PH=4

C.PH=8

D.〔H+〕= 1×10-3M

31、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时______。

A:PH=PKa-1 B:PH=PKa+1 C:PH=PKa±1 D. PH=PKa+10

四、判断

1、甲基红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红)3.1—4.4(黄)。

2、何一种酸碱指示剂都可以用来指示出酸碱滴定的终点。

3、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酸和碱混合后溶液一定呈中性。

4、酸碱滴定中选择指标剂的原则是:指示剂应在PH=7.00时变

色。 .

5、盐的水溶液呈中性,说明该盐未发生水解。

6、用C(NaOH)=0.01mol/L NaOH溶液滴定C(HCl)=0.01mol/L HCl 溶液,即可

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亦可选甲基橙作指示剂。

7、若盐酸的摩尔浓度是醋酸的3倍时,盐酸中[H+]是醋酸中[H+]的3倍。

8、对于单色指示剂,指示剂用量的多少对它的变色范围有影响;而对于双色指

示剂,指示剂用量多一点或少一点,不会影响其变色范围。

9、在纯水中加入一些酸,则溶液中[H+]、[OH-]的乘积不变。

10、用 NaOH 标准溶液滴定 HAC溶液时: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11、用HCl标准溶液滴NH

3·H

2

O溶液时,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12、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的中性。

13、酸碱滴定反应的实质是:H++OH- =H

2

O

14、向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酸或碱,溶液的PH值不发生变化。

15、水的离子积Kw是常数,不受外界条件影响,其值不变。

16、变色范围是选择指示剂的依据。

17、酚酞由酸式色变为碱式色,颜色变化明显,易于辨别。

18、用酸滴定碱的滴定分析中, 如果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则滴定终点应由红色变

为黄色。

是酸式盐,水溶解是酸性。

19、NaHCO

3

20、强酸溶液中也有氢氧根离子。

21、在某化合物水溶液中加入酚酞为红色,则判断其是碱

22、缓冲溶量的大小和缓冲物质的浓度有关,浓度越高,缓冲容量越大。

23、酸碱滴定的突约范围是一定的,不随滴定剂和被滴定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24、当酸的浓度一定时,Ka值愈大,即酸愈强时,滴定突跃范围愈小。

25、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的PH突跃范围内。

26、酸碱浓度对滴定突跃范围没有直接影响。

27、水的离子积Kw是常数,不受外界条件影响,其值永远不变。

28、PH值=0的溶液中,不会含有氢离子。

29、常温时,纯水和稀溶液中[H+]和[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30、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宽越好,这样人眼容易观察颜色的变化,有利于提高

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31、滴定的突跃范围是一定的,不随滴定剂和被滴定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32、一切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

33、酸碱滴定中,酸碱指示剂应多加些,这样会使终点更加敏锐。

34、酸碱滴定中,当达到理论终点时,溶液的PH值将产生突跃,这时溶液的PH

值将等于7。

35、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失去的质子数应等于碱得到的质子数。

36、缓冲容量的大小和缓冲物质的浓度有关,浓度越高,缓冲容量越小。

37、只要溶液的PH值稍有变化或任意改变,都能引起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38、酸碱滴定的PH突跃范围指计量点前后±0.1%相对误差范围内PH值的变化

范围。

39、酚酞由碱式色变为酸式色,颜色变化明显,易于辨别,同时不容易使滴定

剂过量。

五、简答

1、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原理是什么?

2、共轭酸碱对应的Ka与Kb有何关系?

3、用NaOH滴定0.1mol/LH

3PO

4

时,会出现几个PH突跃?应分别选用何种指示

剂指示终点?

已知:H

3PO

4

Ka

1

=7.5×10-3 Ka

2

=6.3×10-8 Ka

3

=4.4×10-13

4、影响酸碱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是什么?

5、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有哪些?

6、何为缓冲溶液?怎样选择缓冲溶液?

7、怎样判断多元酸能否被分步滴定?

8、缓冲溶液有什么特点?

9、酸碱指示剂为什么可以用来指示溶液PH值的变化?

10、往氨水中加入少量固体氯化铵,该溶液的PH如何变化?

11、缓冲容量与缓冲范围的含义是什么?

12、什么是酸碱滴定法?此法能测定哪些物质?

13、为什么氢氧化钠可以直接滴定盐酸而不能直接滴定硼酸?

14、为什么盐酸可以直接滴定硼砂?而不能直接滴定乙酸那

15、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条件是什么?

六、计算

1、计算0.10 mol/L NaAc溶液的[OH-]和PH值(已知Ka=1.8×10-5)

2、求PH=5.82时的[H+]是多少?

3、求[HAC]=0.1mol/L溶液的PH值?已知HAC的PKq=4.74

4、向100ml由0.1mol/L NH

3H

2

O和0.1 mol/L NH

4

Cl组成的缓冲溶液中,加入0.1ml

1mol/L的盐酸后,PH值是多少? NH

3H

2

O电离数K

b

=1.8×10-5在200毫升

盐酸里含氯化氢0.73克,求这种盐酸的PH值。

5、称取纯碱Na

2CO

3

,0.4900 g溶于水后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4052 mol/L HCl

滴定消耗22.5 ml,求样品中Na

2CO

3

的百分含量?

6、在500ml未知浓度的硫酸中,加入100ml水,若使用浓度C= 0.128mol/L

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时,用去28.65毫升,求硫酸的原始浓度C

(H

2SO

4

)?

7、称取Na

2CO

3

试样0.2600g,溶于水后用THCl=0.007640g/ml的HCl标准溶液

滴定,共用去22.50ml。求Na

2CO

3

的百分含量。

8、计算4.0*10-2mol/LNaAc溶液的PH值?已知Ka=1.8*10-5

9、计算将0.1 M HAc +0.1M NaAc缓冲溶液稀释100倍时的PH值。

(已知K

醋酸

=1.8 10-5)

10、当[OH-]为1 mol/L时PH值是多少?PH=2的[H+]为PH=5的多少倍?

11、0.10mol/L的氨水溶液中,加入固体的NH4Cl致其浓度大1mol/L时,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变化了多少?

12、欲配置PH=10.0的缓冲溶液1L,用16mol/L的氨水420ml,还需加NH4Cl 多少克?

13、用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20.00ml的0.1000mol/L蚁酸,计算化学计量点的PH值及突跃范围并说明选用何种指示剂?

14、欲将一种HCl溶液准确稀释为0.05000mol/L,已知:HCl溶液44.97ml,可与43.67mlNaOH溶液作用,而NaOH溶液49.14ml,能与0.2162gH2C2O4·2H2O 作用。计算此HCl溶液1000ml需加多少水才能配成0.05000ml/L。

15、称取0.8714g纯硼砂,溶于水后用HCl溶液21.12ml滴定至终点,此HCl 溶液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1.025。计算HCl和NaOH溶液的浓度。

16、称取0.2640g纯四草酸氢钾,用NaOH溶液滴定,用去30.00ml。计算NaOH 溶液的浓度。

17、已知试样中含有NaOH或NaHCO3或Na2CO3或为此三种化合物中两种成分的混合物,称取1.100g试样,用甲基橙作指示剂需用31.40mlHCL溶液。同质量的试样,若用酚酞作指示剂需用13.30mlHCL溶液。已知1.00mlHCL溶液相当于0.01400gCaO。计算试样中各成分的含量。

18、含纯Na2CO3和K2CO3的混合物0.5000g,以甲基橙作指示剂,需要0.2000mol/lHCL溶液39.50ml达终点。计算混合物中的含量Na2CO3。

19、含有SO 3的发烟硫酸试样1.400g,溶于水,用0.8050mol/lNaOH 溶液滴定,用去36.10ml 。计算试样中SO 3和H 2SO 4的含量。(假设式样不含有其他杂质。)

20、将1.500g 混合碱试样溶于100ml 容量瓶中,吸取 25.00ml, 用甲基橙作指

示剂,滴定时用去0.2021mol/lHCL 溶液22.45ml 。另吸取25.00ml,加30.00mlNaOH 溶液和BaCL 2溶液,反滴定过量的NaOH 时用去9.98mlHCL

溶液。已知30.00mlNaOH 溶液相当0.2021mol/lHCL 溶液30.30ml 。计算试样中NaHCO 3和 Na 2CO3的含量。

21、 现有0.4920 M HCl 溶液1000ml ,欲配制成0.5000M 的HCl 溶液,需加入

1.021M 的HCl 溶液多少毫升?

22、欲配制C(1-2

H 2SO 4)=0.5mol /L 的H 2SO 4溶液2000ml , 问需C()=4mol /L H 2SO 4多少ml ?

23、用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 4O 4, 以KHP 表示)为基准物质,标定NaOH 溶液,

若称取KHP 的量为0.4182g,滴定时用去NaOH 溶液20.20ml,计算此NaOH 溶液的浓度。

24、用HCl 标准溶液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设取0.1001mol/LHCl 溶液25.00ml ,

用取NaOH 溶液24.68ml ,求NaOH 溶液的浓度。

25、 已知HA 溶液的浓度C HA =0.010mol/L ,K a =1.0*10-4和[H +]=3.0*10-4mol/L 求

[A -]和[HA]

26、称取不纯KHC 2O 4·H 2C 2O 4试样0.6000g ,将试样溶解后,沉淀为CaC 2O 4,最后

灼烧成CaO ,重量0.2570克,计算试样中KHC 2O 4·H 2C 2O 4的百分含量是多

少?

27、取石灰石样品0.40克加50.0 ml 0.20摩尔/升的盐酸,完全作用后过量的

盐酸用12.50 ml0.20摩尔/升的NaOH 溶液正好中和,求石灰石中含CaCO 3的百分率?

28、由下列数据,计算一不纯混合物中Na

2CO

3

及NaHCO

3

的百分含量。样品质量

1.000g,酚酞之终点需0.2500 mol/L HCl 20.40ml;再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继续以HCl滴定至终点,共需HCl 48.86 ml.

29、重0.7000g试样(含有Na

3PO

4

, Na

2

HPO

4

,或NaH

2

PO4及不与酸起反应的杂质),

溶于水后用甲基红作指示剂,以0.5000 mol/L HCl溶液滴定至终点,耗

酸14.00 ml。同样质量的试样,用酚酞作指示剂需0.5000 mol/L HCl

5.00ml滴定至终点。试计算试样中杂质的百分含量?

30、称取某一元弱酸试样的质量为1.600g,酸的摩尔质量为80.00g/mol,用标

准碱溶液滴定,如果酸的百分纯度等于碱标准溶液浓度底50倍,问滴定

时用去碱标准溶液多少ml?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二.名词解释 1.汽车的动力性:指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评价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及最大爬坡度 2.汽车的后备功率:将发动机功率Pe与汽车经常遇到的阻力功率之差。 公式表示为(P f P w) Pe- η t 3.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 4.汽车功率平衡图:若以纵坐标表示功率,横坐标表示车速,将发动机功率、经常遇到的阻力功率对车速的关系曲线绘在坐标图上,即得功率平衡图。 5.汽车的驱动力图:一般用根据发动机外特性确定的驱动力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Ft—Ua来全面表示汽车的驱动力,称为汽车的驱动力图。 6.最高车速:在水平良好的路面(混凝土或沥青)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 7.发动机特性曲线:将发动机的功率P e、转矩以及燃油消耗率与发动机曲轴转速n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则此曲线称为发动机转速特性曲线或简称为发动机特性曲线。 8.附着率:汽车直线行驶状态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9.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汽车在一定载荷下,以最高挡在水平良好路面上等速行驶100km的燃油消耗量。 10.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 11.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曲线:常测出每隔10km/h或20km/h速度间隔的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然后在图上连成曲线 12.汽车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 13.同步附着系数:(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 线与(理想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I曲线交点处的附着系数 14.I曲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时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关系曲线 15.制动效能: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它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16.汽车的制动性: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17.地面制动力:由制动力矩所引起的、地面作用在车轮上的切向力。 18.制动器制动力:在轮胎周缘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 19.汽车的制动跑偏: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 1 20.汽车制动方向稳定性: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 21.制动力系数:地面制动力与垂直载荷之比 22.峰值附着系数:制动力系数的最大值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酸碱质子理论(Theory of acid-base proton): 酸:凡是能释放质子H+的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的物种,即质子的给予体(Proton donor)。 碱:任何能与质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的物种。即质子的接受体(Proton acceptor)。 共轭酸碱对:酸给出质子生成相应的碱,而碱结合质子后又生成相应的酸;酸与碱之间的这种依赖关系称共轭关系。相应的一对酸碱被称为共轭酸碱对(Conjugate acid-base Pair)。 例如:HAc的共轭碱碱是Ac-,Ac- 的共轭酸是HAc,HAc 和Ac- 是一对共轭酸碱对。 通式表示如下: 酸= 质子+ 共轭碱 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为两性物质,例如:HPO42-,H2PO42,H2O,[Fe(OH)(H2O)5]2+等。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可知酸碱解离反应实质是质子转移反应。 例如:HF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反应是由给出的质子的半反应和接受质子的半反应组成的。 HF(aq)H+(aq)+F-(aq) H2O(l)+H+(aq)H3O+(aq) HF(aq)+H2O(l)H3O+(aq)+F-(aq) 水是两性物质,它的自身解离反应也是质子转移反应。 盐类水解反应也是离子酸碱的质子转移反应。例如:NaAc的分解: NH4+的分解: 酸碱中和反应(包括非水溶剂中的反应)也是质子转移反应。

1.7.2 Bronsted-Lowry的质子酸碱理论 1923年,Bronsted 和Lowry同时提出了酸碱的质子论。提出凡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Bronsted -Lowry酸,凡能与质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Br?nsted -Lowry碱。根据这一理论,酸和碱彼此统一在对质子的关系上。一般称Bronsted -Lowry酸脱去质子的部分称为其共轭碱,同样,Bronsted-Lowry碱质子化后就称为其共轭酸。一个碱的碱性越强,其共轭酸的酸性越弱;反之亦然。 如: 许多有机化学反应中都有质子的传递,而且Br?nsted -Lowry质子酸碱理论可以用p K a值代表酸的强弱,或用p K b值代表碱的强度,即可以定量地比较各种不同酸碱的强弱,因此,Bronsted-Lowry质子酸碱理论对于理解有机化学反应十分重要。 如羧酸的酸性强于苯酚,苯酚的酸性强于醇,因此,可以选择合适的碱逐步分离它们。又比如烯丙型的氢相比于一般饱和碳上的氢具有很好的反应活性,从其p K a值对比可以看出,由于共轭效应的影响,其脱去氢质子后的碳负离子比较稳定。 又比如羰基化合物的α-H酸性与末端炔烃的p K a值相当,说明羰基化合物的α-H也可以在一定碱的作用下形成负离子,事实上它们可以作为良好的亲核试剂进行各种亲核加成反应。又如二苯甲烷,三苯甲烷脱去质子后可形成与苯环共轭的碳负离子,其p K a值与胺相当, 也就是说二苯甲基负离子,三苯甲基负离子的碱性与胺负离子()相当强,常作为强的有机碱。而烃类化合物中酸性-H > -H > C sp-H,最弱的有机酸为烷烃,这也就意味着最强的碱为烷基负离子,因此它们的有机金属试剂是最强的碱,也是非常好的亲核试剂。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1)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1.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max 汽车I档满载时最大爬坡能力 2.发动机部分负荷特性曲线将发动机功率P,转矩Ttq,燃油消耗率b与发动机曲轴转速n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称发动机特性曲线,如果发动机节气门部分开启,则称为 发动机部分负荷特性曲线。 4.滚动阻力系数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之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即单位车重所需推力。 5.动力因数(Ft-Fw)/G为汽车的动力因数并以D表示D=Ψ+ (δdu)/(gdt) 6.附着率汽车直线行驶状态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7.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β线) 8.侧向力系数侧向力与垂直载荷之比 9.稳定性因数是表征汽车稳态响应的一个重要参数 10.超调量最大横摆角速度wr1常大于稳态值wr0。Wr1/wr0*100%称为超调量。 11. 附着椭圆驱动力或制动力在不同侧偏角条件下的曲线包络线接近于椭圆,称为附着椭圆。 12.侧倾转向在侧向力作用下车厢发生侧倾,由车厢侧倾所引起的前转向轮绕主销的转动,后轮绕垂直地面轴线的转动,即车轮转向角的变动,称为侧倾转向。 13.回正力矩在轮胎发生侧偏时,会产生作用于轮胎绕OZ轴的力矩Tz.圆周行驶时,Tz是使转向车轮恢复到直线行驶的主要恢复力矩之一,称为回正力矩. 14.汽车前或后轮(总)侧偏角汽车前、后轮(总)侧偏角包括:1)考虑到垂直载荷与外倾角变动等因素的弹性侧偏角;2)侧倾转向角(Roll Steer Angle);3)变形转向角(Compliance Steer Angle)。这三个角度的数值大小,不只取决于汽车质心的位置和轮胎特性,在很大程度上还与悬架、转向和传动系的结构形式及结构参数有关。因此要进一步考虑它们对前、后轮侧偏角的影响。 15.充气轮胎弹性车轮的“弹性迟滞损失”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时恢

酸碱滴定法名词解释1酸碱滴定法2酸碱质子理论1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 一、名词解释 1、酸碱滴定法: 2、酸碱质子理论: 1、质子条件: 2、两性物质: 3、缓冲溶液: 4、酸碱指示剂: 5、缓冲容量: 6、混合指示剂: 7、滴定突跃: 10、共轭酸碱对: 二、填空 1、酸碱滴定曲线是以_______变化为特征的,滴定时酸碱的浓度越__,滴定突跃 范围越____酸碱的强度越____则滴定的突跃范围越____。 2、甲基橙指示剂变色范围是PH=_________,酚酞的变色范围PH=___________, 碘遇淀粉呈____色是碘的特性反应.。 3、有三种溶液:⑴食盐水、⑵稀硫酸、⑶石灰水、按PH值由大到小顺序排列: _________________。 4、将少量固态醋酸钠加入醋酸溶液中,醋酸溶液的PH值_________。 5、混合指示剂颜色变化是否明显,与两者的___________有关。 6、1.0×10-4 mol/LH 3PO 4 溶液的PH值为______。(已知Ka=5.8×10-10) 7、大多数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_________PH单位。 8、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起因于溶液的PH值的变化,由于PH的变化,引起指示剂 ____________的改变,因而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9、在酸滴定碱时,常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由____色变为_____色。

10、若用HCl滴定NaOH溶液,滴定的突约范围是从PH=7.70—4.30,可选择 __________和_______作指示剂。 11、所谓缓冲溶液,是一种能对溶液的酸度起____________作用的溶液。 12、生石灰溶于水,其溶液呈_______性, 13、酸碱反应是两个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14、强碱滴定弱酸,通常以____________作为判断弱酸能否准确进行滴定的界限。 15、酸性缓冲溶液是由_______________盐组成。 16、用强碱滴定强酸时,采用酚酞作指示剂,终点变为_____色。 17、在PH值=11的溶液中,[H+]_________[OH-] (>.=.<=)。 18、有下列三种物质:KNO 3、CH 3 COONa、NH 4 Cl,它们的水溶液中PH=7的是 _____________;PH<7的是_____________;PH >7的是____________。 19、用一定浓度的强碱滴定不同的一元弱酸时,滴定突跃范围的大小,与弱酸的 ___________和_______有关。 20、计量点前后_________相对误差范围内溶液PH值的变化范围,称为酸碱滴定 的PH突约范围。 21、因一个质子的得失而互相转变的每一对酸碱,称为_______。它的Ka和K b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1mol/LHCl的PH=_____________,0.05mol/LH 2SO 4 溶液的PH=________。 23、氯化铵的水溶液呈_________性,它的PH值———7,这是由于氯化铵在水 中发生了_________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指示剂颜色的改变,起因于溶液的PH值的变化,由于PH值的变化,引起指 示剂__________的改变,因而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25、为使同一缓冲体系能在较广泛的PH值范围内起缓冲作用,可用 _____________组成缓冲体系。 26、酸碱反应的实质就是________的转移。 27、某种酸本身的酸性越强,其共轭碱的碱性______。 28、强碱滴定弱酸,通常以________作为判断弱酸能否准确进行滴定的界限。 29、在水溶液中,酸碱的强度决定于酸将质子给予水分子和碱从水分子中夺取质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名词解释最终

发动机原理部分 123发动机理论循环:将非常复杂的实际工作过程加以抽象简化,忽略次要因素后建立的循环模式。 循环热效率t η:工质所做循环功与循环加热量之比,用以评定循环经济性。 指示热效率it η: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有效热效率et η: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热量的比值。 指示性能指标:以工质对活塞所作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 有效性能指标:以曲轴对外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 指示功率i P :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指示功。 有效功率e P :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有效功。 机械效率m η:有效功率e P 与指示功率i P 的比值。 平均指示压力mi p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在一个循环中输出的指示功。 平均有效压力me p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在一个循环中输出的有效功。 有效转矩tq T :由功率输出轴输出的转矩。 指示燃油消耗率i b :每小时单位指示功所消耗的燃料。 有效燃油消耗率e b :每小时单位有效功率所消耗的燃料。 指示功i W :气缸内每循环活塞得到的有用功。 有效功e W :每循环曲轴输出的单缸功量。 示功图:表示气缸内工质压力随气缸容积或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的图像。p V -图即为通常所说示功图,p ?-图又称为展开示功图。 换气过程:包括排气过程(排除缸内残余废气)和进气过程(冲入所需新鲜工质,空气或者可燃混合气)。 配气相位:进、排气门相对于上、下止点早开、晚关的曲轴转角,又称进排气相位。 排气早开角:排气门打开到下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排气晚关角:上止点到排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进气早开角:进气门打开到上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进气晚关角:下止点到进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气门重叠:上止点附近,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着地现象。 扫气作用:新鲜工质进入气缸后与缸内残余废气混合后直接排入排气管中。 排气损失:从排气门提前打开,直到进气行程开始,缸内压力到达大气压力前循环功的损失。 自由排气损失:因排气门提前打开,排气压力线偏离理想循环膨胀线,引起膨胀功的减少。 强制排气损失:活塞将废气推出所消耗的功。 进气损失:由于进气系统的阻力,进气过程的气缸压力低于进气管压力(非增压发动机中一般设为大气压力),损失的功成为进气损失。 换气损失:进气损失与排气损失之和。 泵气损失:内燃机换气过程中克服进气道阻力所消耗的功和克服排气道阻力所消耗的功的代数和。不包括气流对换气产生的阻力所消耗的功。 充量系数c φ:实际进入气缸内的新鲜空气质量c m 与进气状态下理论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质量s m 之比。 进气马赫数M :进气门处气流平均速度与该处声速之比,它是决定气流性质的重要参数。M 反映气体流动对充量系数的影响,是分析充量系数的一个特征数。当M 超过一定数值时,大约在0.5左右,c φ急剧下降。应使M 在最高转速时不超过一定数值,M 受气门大小、形状、生成规律、进气相位等因素影响。 增压比k π:增压后气体压力k p 与增压前气体压力0p 之比。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2)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1、汽车的动力性:是指汽车在良好的水平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收到的纵向外力所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车速。 2、汽车的超车加速时间:指由最高档或次高档由某一较低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 3、汽车的最大爬坡度:指满载(或一定质量)的汽车在良好路面上Ⅰ挡所能爬上的最大坡度。 4、汽车的驱动力:由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上,此时作用于驱动轮上的转矩产生一个对地面上的圆周力,地面对驱动力的反作用力是驱动汽车的外力,称为驱动力。 5、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发动机节气门全开(或高压油泵在最大供油量位置)时发动机的转速特性曲线。 6、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部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 擦等功率损失。 7、汽车的驱动力图:一般用根据发动机外特性确定的驱动力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来全面表示汽车的驱动力,称为汽车驱动力图。 8、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在汽车驱动力图上把汽车行驶中经常遇到的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也画上做出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9、汽车的爬坡能力:汽车在良好路面上克服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后的余力全部用来克服坡度阻力时能爬上的坡度。 10、空气升力:由于流经汽车顶部与底部的空气流速不同而产生的作

用于汽车的空气升力。 11、附着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12、汽车的功率平衡:在汽车行驶的每一瞬间,发动机发出的功率始终等于机械传动损失功率与全部运动阻力所消耗的功率。 13、滑水现象:在某一车速下在胎面在胎面下的动水压力的升力等于垂直载荷时,轮胎将完全漂浮在水膜上面而与路面毫不接触的现象。 14、制动器的水衰退现象:当汽车涉水时,水进入制动器,短时间内制动效能的降低的现象。 15、制动效率:车轮不锁死的最大制动强度与车轮和地面间附着系数的比值。 16、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指在驾驶员在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车轮给定方向行驶,且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17、回正力矩:圆周行驶时,使转向车轮恢复到直线行驶位置的主要恢复力矩。 18、汽车的平顺性: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冲击环境对乘员舒适性的影响在一定界限内。 19、汽车的通过性:它能以足够的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及各种障碍的能力。 20、间隙失效:由于汽车与地面间的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住、无法通过的情况。

一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 汽车型号后的标记4×2 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自锁互锁倒档锁超速档三轴式变速器两轴式变速器 AFT 等速万向节整体式驱动桥断开式驱动桥前轮定位主肖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车轮前束斜交轮胎子午线轮胎应急轮胎高压胎低压胎超低压胎扁平率(轮胎) 负荷指数负荷级别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被动式悬架主动式悬架对称式钢板弹簧非对称式钢板弹簧方向盘自由转动量方向盘游隙领蹄从蹄增势作用减势作用高压胎低压胎超低压胎扁平率(轮胎) 负荷指数负荷级别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被动式悬架主动式悬架对称式钢板弹簧非对称式钢板弹簧方向盘自由转动量方向盘游隙领蹄从蹄增势作用减势作用增势蹄减势蹄 ABS ASR 滑移滑转车轮滑动率 二填空 1. 汽车底盘由传动系、_______行驶系、转向系、_________制动系四个系组成。 2. 东风EQ6100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输路线是离合器→__________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_______差速器→半轴→驱动轮。 3. EQ1090汽车其中1表示___________载重车,09表示总质量________9吨。 4. 摩擦式离合器可分为主动部分、___________从动部分、__________压紧装置和_____________操纵机构四个部分。 5. 摩擦式离合器的人力式操纵机构有____________机械式和______________液压式两种。 6. 当轿车离合器摩擦衬片上铆钉头埋入深度大于__________0.3时,可不必更换衬片。轻度油污可用__________汽油清洗,表面烧焦__________轻度可用纱布打磨,出现裂纹_____________更换衬片 。 7. 国产货车摩擦衬片上铆钉头埋入深度大于__________0.5时,可不必更换衬片。 8. 东风EQ6100发动机离合器的压盘由________传动片驱动旋转。

一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 汽车型号后的标记4×2 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自锁互锁倒档锁超速档三轴式变速器两轴式变速器 AFT 等速万向节整体式驱动桥断开式驱动桥前轮定位主肖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车轮前束斜交轮胎子午线轮胎应急轮胎高压胎低压胎超低压胎扁平率(轮胎) 负荷指数负荷级别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被动式悬架主动式悬架对称式钢板弹簧非对称式钢板弹簧方向盘自由转动量方向盘游隙领蹄从蹄增势作用减势作用高压胎低压胎超低压胎扁平率(轮胎) 负荷指数负荷级别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被动式悬架主动式悬架对称式钢板弹簧非对称式钢板弹簧方向盘自由转动量方向盘游隙领蹄从蹄增势作用减势作用增势蹄减势蹄 ABS ASR 滑移滑转车轮滑动率 二填空 1、 汽车底盘由传动系、_______行驶系、转向系、_________制动系四个系组成。 2、 东风EQ6100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输路线就是离合器→__________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_______差速器→半轴→驱动轮。 3、 EQ1090汽车其中1表示___________载重车,09表示总质量________9吨。 4、 摩擦式离合器可分为主动部分、___________从动部分、__________压紧装置与_____________操纵机构四个部分。 5、 摩擦式离合器的人力式操纵机构有____________机械式与______________液压式两种。 6、 当轿车离合器摩擦衬片上铆钉头埋入深度大于__________0、3时,可不必更换衬片。轻度油污可用__________汽油清洗,表面烧焦__________轻度可用纱布打磨,出现裂纹_____________更换衬片 。 7、 国产货车摩擦衬片上铆钉头埋入深度大于__________0、5时,可不必更换衬片。 8、 东风EQ6100发动机离合器的压盘由________传动片驱动旋转。

汽车理论章节习题集(附答案)-1 - 名词解释

汽车理论 1 汽车的动力性 四、名词解释 1、驱动力 2、滚动阻力 3、空气阻力 4、坡道阻力 5、道路阻力 6、动力因素 7、动力特性图 8、功率平衡图 9、负荷率 10、后备功率 11、车轮的静力半径 12、附着力 13、附着系数 14、附着率 2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四、名词解释 1、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等速百公里燃油油耗量 3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 四、名词解释 1、汽车比功率

2、最小燃油消耗特性 4 汽车的制动性 四、名词解释 1、汽车的制动性 2、地面制动力 3、制动器制动力 4、制动力系数 5、侧向力系数 6、制动效能 7、抗热衰退性能 8、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9、制动侧滑 10、制动跑偏 11、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12、同步附着系数 13、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I 曲线) 14、f 线组和 r 线组 5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6汽车的平顺性 7汽车的通过性三、名词解释

1、汽车的通过性 2、牵引系数 3、牵引效率 4、燃油利用指数 5、间隙失效 6、顶起失效 7、触头失效 8、托尾失效 9、最小离地间隙 10、接近角 11、离去角 12、最小转弯直径 《汽车理论》清华大学余志生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四、名词解释 1、驱动力汽车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至驱动轮。此时作用于驱动轮上 的转矩Tt产生一对地面的圆周力F0,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t既是驱动汽车的外力,此外里称为汽车的驱动力。 2、滚动阻力轮胎滚动时,与支撑地面的接触区产生法向和切向相互作用力, 并使接触区的轮胎和地面发生相应的变形 3、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离称为空气阻 力。 4、坡道阻力当汽车上坡行驶时,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离表现为汽车的坡道阻力。 5、动力特性图 6、功率平衡图 7、负荷率 8、后备功率发动机功率与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消耗的发动机功率的差值 9、车轮的静力半径 10、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最大极限值 11、附着系数 12、附着率汽车在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 系数。 13、汽车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单位:kW/t。 14、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15、汽车的制动性 16、地面制动力 17、制动器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在轮胎周缘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要 的力。 18、制动力系数 19、侧向力系数地面侧向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之比。 20、制动效能 21、抗热衰退性能 22、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23、制动侧滑 24、制动跑偏 25、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26、同步附着系数 27、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I曲线) 28、f线组后轮没有抱死、前轮抱死时,前、后轮地面制动力的关系曲线。 29、r线组前轮没有抱死,在各种附着系数值路面上后轮抱死时的前、后地面制 动力关系曲线。 30、操纵稳定性

无机化学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是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和 英国化学家汤马士·马丁·劳里于1923年各自独立提出的一种酸碱理论12。该理论认为:凡是可以释放质子(氢离子,H+)的分子或 离子为酸(布朗斯特酸),凡是能接受氢离子的分子或离子则为碱(布朗斯特碱)。 当一个分子或离子释放氢离子,同时一定有另一个分子或离子接受氢离子,因此酸和碱会成对出现。酸碱质子理论可以用以下反应式说明:酸+ 碱≒共轭碱+共轭酸 酸在失去一个氢离子后,变成共轭碱;而碱得到一个氢离子后,变成 共轭酸。以上反应可能以正反应或逆反应的方式来进行,不过不论是正反应或逆反应,均维持以下的原则:酸将一个氢离子转移给碱。 在上式中,酸和其对应的共轭碱为一组共轭酸碱对。而碱和其对应的共轭酸也是一组共轭酸碱对。在这里,酸和碱具有同一性,互为存在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又朝着与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这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酸碱离子理论是阿累尼乌其斯(Arrhenius)根据他的电离学说提出来的。他认为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并且不产生其它阳离子的物质叫酸。在水中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并且不产生其它阴离子的物质叫碱。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这个理论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它的局限性也早就暴露出来,倒台。例如气态氨与氯化氢反应迅速生成氯化铵,这个酸碱中和反应并未掺杂水的生成;又如氨

的水溶液显碱性,曾被错误地认为是NH3和H2O形成弱电解质 NH4OH分子,然后离解出OH-等。 由于阿累尼乌斯的酸碱离子理论不能解一些非水溶液中进行的酸碱反应等问题,1923年布朗斯特(Bronsted)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把酸碱概念加以推广。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是能与质子结合的物质都是碱。即酸是质子的给予体,碱是质子的接受体。这样,一个酸给出质子后余下的部分自然就是碱,因为它本身就是与质子结合的。它们的关系如下: 这种关系叫做酸碱的共轭关系,式中略去了HB和B可能出现的电荷。右边的碱是左边酸的共轭碱,左边的酸是右边碱的共轭酸,两者组成一个共轭酸碱对,它们只差一个质子。 酸和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阳离子和阴离子。还可以看出,像(HPO4)2-这样的物质,既表现酸,也表现为碱,所以它是两性物质。同理,H2O,HCO3-等也是两性物质。 共轭酸碱 用KW表示[H3O+][OH-],KW称为水的离子积。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水中的[H3O+]与[OH-]的乘积为一常数。所以Ka·Kb=KW 24℃时KW值为1.0×10-14.这个关系说明,只知道了酸的离解常数Ka,就可以计算出它的共轭碱的Kb,反之亦然。Ka和Kb是成反比的,而Ka和Kb正是反映酸和碱的强度,所以,在共轭酸碱对中,酸的强度愈大,其共轭碱的强度愈小;碱的强度愈大,其共轭酸的强度愈小。

汽车理论(第五版)名词解释汇总

汽车理论(第五版)名词解释汇总 1、等速百公里油耗:汽车在一定的载荷下,以最高档位在水平良好路面等速行驶100KM所消耗燃油量。 2、滑水现象:在某一车速下,在胎面下的动水压力的升力等于垂直载荷,轮胎将完全漂浮于水面上与路面毫无接触 3、驱动力F t: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产生驱动力矩T t,驱动轮在T t的作用下给地面作用一圆周力F0,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 t即为驱动力。 4、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5、发动机的转速特性:发动机的转速特性,即Pe、Ttq、b=f(n)关系曲线。P3 6、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称为使用外特性曲线。 7、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8、静力半径r s: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9、滚动半径r r:车轮几何中心到速度瞬心的距离。 10、驱动力图:P7 11、轮胎的迟滞损失: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恢复时不能完全收回,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内部摩擦损失上,产生热量,这种损失称为轮胎的迟滞损失。 12、驻波现象:在高速行驶时,轮胎离开地面后因变形所产生的扭曲并不立即恢复,其残余变形形成了一种波,这就是驻波。此时轮胎周缘不再是圆形,而呈明显的波浪形。轮胎刚离开地面时波的振幅最大,它按指数规律沿轮胎圆周衰减。 13、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14、压力阻力:作用在汽车外形表面上的法向压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15、内循环阻力:满足冷却、通风等需要,使空气流经车体内部时构成的阻力。 16、诱导阻力:空气升力在水平方向的投影。 17、空气升力:由于流经车顶的气流速度大于流经车底的气流速度,使得车底的空气压力大于车顶,从而空气作用在车身上的垂直方向的压力形成压差,这就是空气升力。 18、摩擦阻力:由于空气粘性作用在车身表面产生的切向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 19、坡度阻力: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 20、道路阻力: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之和。 21、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P19 22、动力特性图:动力因数:P21 23、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最大值)即为附着力。 24、附着条件:地面作用在驱动轮上的切向反力小于驱动轮的附着力。 25、附着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26、功率平衡图:P31 27、后备功率:发动机功率与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消耗的发动机功率的差值是后备功率。 28、变矩比:p33变矩器速比:p34透过度p:p35 29、非透过性的变矩器:在任何速比下,泵轮转矩系数λP维持不变的液力变矩器称为非透过性的变矩器。 30、透过性的变矩器:泵轮转矩系数λP随速比的变化而变化的液力变矩器,称为透过性的变矩器。 31、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在保证动力性的前提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称为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32、碳平衡法依据的基本原理是质量守恒定律。:汽(柴)油经过发动机燃烧后,排气中碳质量的总和与燃烧前燃油中碳质量的总和应该相等。 33、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因素有以下三个:1.燃油消耗率b2.行驶中消耗的发动机功率(或行驶阻力)3.怠速油耗、附件油耗、制动能量损耗 34、4.正确地保养与调整(1)制动器间隙要合适:间隙过小,容易出现“自刹”现象,损耗发动机功率,导致制动器发热,消耗燃油;间隙过大,制动反应“迟钝”,导致制动距离加长。(2)轮毂轴承预紧度调整要正常:预紧度过低,轮胎打摆,直线行驶性差;预紧度过大,轴承发热,轴承磨损加快。行驶中紧急制动(急刹车)、高速行车中猛打转向盘都会造成轴承早期磨损。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1.汽车的动力性: 2.驱动力: 3最高车速: 4发动机的转速特性曲线:5.使用外特性曲线: 6自由半径: 7汽车的上坡能力: 8静力半径; 9驱动力图; 10弹性物质的迟滞损失: 11滚动阻力系数: 12驱动力系数: 13空气阻力: 14坡度阻力: 15道路阻力: 16加速阻力: 17汽车的爬坡能力: 18动力特性图: 19附着力: 20附着系数; 21静态轴荷的法向反作用力:22动态分量: 23附着率: 24汽车功率平衡图 25后备功率 26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7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 28滑行 29汽车比功率 30驾驶性能 31最小转动比 32最大转动比 33传动系总转动比 34汽车的制动性 35制动效能 36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37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38制动器制动力 39制动力系数 40侧向力系数 41制动距离 42制动减速度 43水衰退性 44制动跑偏

45侧滑 46前轮失去转向能力 47航向角 48I曲线 49B曲线 50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51同步附着系数 52F线组 53R线组 54制动效率 55利用附着系数 56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7角输入 58力输入 59回正性 60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 61典型行驶工况性能 62极限行驶性能 63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64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瞬态响应65客观评价法 66主观评价法 67侧偏角 68外倾角 69侧偏力 70侧偏现象 71侧偏刚度 72高宽比 73回正力矩 74外倾侧向角 75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 76反应时间 77峰值反应时间 78汽车因数 79侧倾中心 80悬架的侧倾角刚度 81悬架的线刚度 82车厢的侧倾角 84侧倾转向 85不足侧倾转向 86变形转向角 87不足变形转向角 88过多变形转向角 89侧向力变形转向系数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13 a :1.制动器制动力:在轮胎边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切向力。 2.驱动轮附着率:驱动轮受到的地面切向力与垂直载荷的比值。 3.牵引系数:单位车重的挂钩牵引力(净牵引力)。 4.滑动率: 滑动率s 定义为%100?-=u r u s ω,式中,u 为车速; r 为车轮半径;ω为车轮角速度。 5.转向灵敏度: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或转向盘转角)之比. b:1.道路阻力系数:指滚动阻力系数与道路坡度之和。 2.附着椭圆:在一定侧偏角下,轮胎极限切向力与侧偏力的关系。 3.发动机负荷率:在一定挡位下汽车等速行驶时发动机的部分负荷功率与全 油门功率之比。 4.牵引效率:驱动轮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5.特征车速:具有不足转向特性汽车的横摆角速度增益的最大值所对应的车 速。 12:1.动力因数:驱动力与空气阻力的差值与汽车重力之比。 2.中性转向点:使汽车前、后轮产生同一侧偏角的侧向力作用点。 3.临界减速度: 在同步附着系数路面上制动,前后轮同时抱死时的减速度。(12、09) 4.悬挂质量分配系数: 车身俯仰运动回转半径的平方与质心到前后轴距离之积的比值。 5.车厢侧倾中心:车厢侧倾轴线通过车厢前、后轴处横断面上的瞬时转动中心。(12、08) 09:流线型因数:汽车的空阻力系数与迎风面积的乘积 侧偏现象:轮胎接地中心的移动方向与车轮平面方向不一致的现象 特征车速:具有不足转向特性的汽车,最大横摆角速度对应的车速 静态储备车速:中性转向点到前轴的距离a ’和质心到前轴的距离a 之差与轴距L 的比值 08:1.制动效能因数:单位制动轮缸推力Fpu 所产生的制动器摩擦力 F 2.轮胎侧偏角:车轮接地印迹中心的移动方向与车轮平面的夹角 3.牵引效率:驱动轮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4.接近角:汽车满载、静止时,前端突出点向前轮所引出切线与地面间的夹角。γ1越大,越不易发生触头失效。 07:汽车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单位kw/t 附着率 最小转弯直径: 汽车动力性及指标: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原地起步加速时间,超车加速时间),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动力因数 汽车牵引性能的主要指标。是剩余牵引力(总牵引力减空气阻力)和汽车总重之比。此值越大,汽车的加速、爬坡和克服道路阻力的能力越大。 同步附着系数:F μ1、F μ2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的路面附着系数 挂钩牵引力:车辆的土壤推力FX 与土壤阻力 Fr 之差 I 线:前、后轮车轮同时抱死时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关系曲线——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C 曲线: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 制动跑偏: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 f 线组:后轮没有抱死,在各种ψ值路面上前轮抱死的前后地面制动力关系曲线 r 线组:前轮没有抱死而后轮抱死的前后地面制动力关系曲线 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单位:kW/t 滑移率:轮胎直进时刹车或加速时轮胎胎印和路面间所产生的滑移。 侧滑:制动时汽车的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移动。 中性转向: 斜率为1/L 横摆角速度增益比中过多转向:得 摆角速度增益 传动系的最小传动比:最高档传动比与i 0的乘积 传动系的最大传动比:变速器1档传动比i g1与主减速器传动比i 0的乘积 静态储备系数 S.M.:中性转向点到前轮的距离与汽车质心到前轴距离 a 之差与轴距L 之比 L a a -'=S.M.

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转向灵敏度):稳态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 侧偏角:接触印迹的中心线与车轮平面的夹角 汽车的上坡能力:用满载(或某一载质量)时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i max表示的 滑水现象:在某一车速下,在胎面下的动水压力的升力等于垂直载荷时,轮胎将完全漂浮在水膜上面而与路面毫不接触。 汽车的制动效能: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度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 轮胎的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侧向反作用力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亦将偏离车轮平面,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 横摆角速度稳定时间: 顶起失效:当车辆中间底部的零件碰到地面而被顶住的情况 触头失效:当车辆前端触及地面而不能通过的情况。 托尾失效:当车辆尾部触及地面而不能通过的情况。 间隙失效:汽车与地面间的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住,无法通过的情况。 汽车平顺性: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乘员所处的振动环境具有一定舒适程度和保持货物完好的性能 汽车的通过性(越野性):是指它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如松软地面、凹凸不平地面等)及各种障碍(如陡坡、侧坡、壕沟、台阶、灌木丛、水障等)的能力。 汽车的制动性: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在驾驶者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情况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统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转向灵敏度(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稳态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 路面不平度函数:路面相对基准平面的高度 q ,沿道路走向长度I的变化 q(I)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二. 名词解释 1. 汽车的动力性:指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评价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及最大爬坡度 2. 汽车的后备功率:将发动机功率Pe 与汽车经常遇到的阻力功率之差。 公式表示为 3. 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 4. 汽车功率平衡图:若以纵坐标表示功率,横坐标表示车速,将发动机功率、经常遇到的阻力功率对车速的关系曲线绘在坐标图上,即得功率平衡图。 5. 汽车的驱动力图:一般用根据发动机外特性确定的驱动力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Ft —Ua 来全面表示汽车的驱动力,称为汽车的驱动力图。 6. 最高车速:在水平良好的路面(混凝土或沥青)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 7. 发动机特性曲线 :将发动机的功率P e 、转矩以及燃油消耗率与发动机曲轴转速n 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则此曲线称为发动机转速特性曲线或简称为发动机特性曲线。 8. 附着率:汽车直线行驶状态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9. 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汽车在一定载荷下,以最高挡在水平良好路面上等速行驶100km 的燃油消耗量。 10.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 11. 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曲线:常测出每隔10km/h 或20km/h 速度间隔的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然后在图上连成曲线 12. 汽车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 13. 同步附着系数:(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β线与(理想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I 曲线交点处的附着系数0? 14. I 曲线: 前、后车轮同时抱死时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关系曲线 15. 制动效能: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它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16. 汽车的制动性: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17. 地面制动力:由制动力矩所引起的、地面作用在车轮上的切向力。 18. 制动器制动力 :在轮胎周缘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 19. 汽车的制动跑偏: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 t w f ηP -e )(P P +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一. 名词解释 01.附着椭圆9865 汽车运动时,在轮胎上常同时作用有侧向力与切向力。一定侧偏角下, 驱动力增加时,侧偏力逐渐有所减小,这是由于轮胎侧向弹性有所改变。当驱动力相当大时,侧偏力显着下降,因为此时接近附着极限,切向力已耗去大部分附着力,而侧向能利用的附着力很少。作用有制动力时,侧偏力也有相似的变化。驱动力或制动力在不同侧偏角条件下的曲线包络线接近于椭圆,称为附着椭圆。它确定了在一定附着条件下切向力与侧偏力合力的极限值. P140 02.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9865 汽车等速行驶时,在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就是等速圆周行驶。常用稳态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来评价稳态响应. 该比值称为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或转向灵敏度。它是描述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其中K 为稳定性因数。P147 03.侧向力系数?l9765 侧向力与垂直载荷之比称为侧向力系数?l.滑动率越低,同一侧偏角条件下的侧向力系数越大,即轮胎保持转向、防止侧滑的能力越大。所以,制动时若能使滑动率保持在较低值(s≈15% ),汽车便可获得较大的制动力系数与较高的侧向力系数,兼具良好的制动 性与侧向稳定性。P93 04.侧偏力和轮胎的侧偏现象987 侧偏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行驶时的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轮胎坐标系Y轴方向有侧向力F Y,相应地在地面上产生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 Y,F Y即侧偏力。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 Y 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cc,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P136 05.发动机的使用外特性曲线985 若将发动机的功率P e, 转矩T tq以及燃油消耗率b与发动机曲轴转速n之间 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则此曲线称为发动机特性 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称为 发动机的使用外特性曲线.。P4 06.附着率C?875 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 数。不同的直线行驶工况,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是不一样的。在较低行驶车速下,用低速挡加速或上坡行驶,驱动轮发出的驱动力大,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大。此外,在水平路段上以极高车速行驶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也大。P26 07.回正力矩T z 865 在轮胎发生侧偏时,会产生作用于轮胎绕OZ轴的力矩T z.圆周行驶 时,T z是使转向车轮恢复到直线行驶的主要恢复力矩之一,称为回正力矩. P140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制动系: 制动器的能量负荷:单位时间内衬片(衬块)单位摩擦面积耗散的能量。 制动器效能的稳定性:效能因数K对摩擦因数f的敏感性(dK/df)。 制动器效能:制动器在单位输入压力或力的作用下所输出的力或力矩。 制动器效能因数:在制动鼓或制动盘的作用半径R上所得到摩擦力(Mμ/R)与输入力F0之比。 转向系: 转向系的角传动比iω0:转向盘角速度ωw 与同侧转向节偏转角速度ωk之比。 转向器的逆效率η-:功率P3从转向摇臂轴输入,经转向轴输出所求得的效率,η-=(P3-P2)/P3 P2为转向器中的摩擦功率。转向器的正效率η+:功率P1从转向轴输入,经转向摇臂轴输出所求得的效率,η+=(P1-P2)/P1 P2为转向器中的摩擦功率。转向系的力传动比ip:从轮胎接地面中心作用在两个转向轮上的合力2FW与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Fh之比,ip=2FW /Fh。 悬架: 悬架的弹性特性:悬架受到的垂直外力F与由此所引起的车轮中心相对于车身位移f的关系曲线,称为悬架的弹性特性。 悬架的非线性弹性特性:当悬架变形f与所受垂直外力F之间不成固定的比例变化时,弹性特性不是直线,称为非线性弹性特性,此时悬架刚度是变化的。 非独立悬架:左、右车轮用一根整体轴连接,再经过悬架与车架(或车身)连接。 悬架的线性弹性特性:当悬架变形f与所受垂直外力F之间成固定的比例变化时,弹性特性为一直线,称为线性弹性特性,此时悬架刚度为常数 独立悬架:左、右车轮通过各自的悬架与车架(或车身)连接。 动挠度:指从满载静平衡位置开始,悬架压缩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变形(通常指缓冲块压缩到其自由高度的1/2或2/3)时,车轮中心相对车架(或车身)的垂直位移。 静挠度:汽车满载静止时悬架上的载荷Fw 与此时悬架刚度c之比,即f c=Fw/c。 轴转向:前、后悬架均采用纵置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的汽车转向行驶时,内侧悬架处于减载而外侧悬架处于加载状态,于是内侧悬架受拉抻,外侧悬架受压缩,结果与悬架固定连接的车轴(桥)的轴线相对汽车纵向中心线偏转一角度。 等速万向节:输出轴与输入轴之间以始终相等的瞬时角速度传递运动的万向节。 不等速万向节:万向节连接的两轴夹角大于零时,输出轴与输入轴之间以变化的 角速度比传递运动,但平均角速度相 等。 准等速万向节:在设计角度下以相等的瞬时角速度传递运动,而在其他角度下以近似相等的瞬时角速度传递运动的万向节。 CVT:速比可实现无级变化的变速器,即无级变速器。 离合器的后备系数β: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静摩擦力矩与发动机最大转矩之比。 汽车的装载质量:指在硬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所允许的额定装载量。 汽车整车整备质量: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 乘用车:指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它也可以牵引一辆挂车。 商用车:指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并且可以牵引挂车。 汽车的最小转弯直径:转向盘转至极限位置时,汽车前外转向轮轮辙中心在支承平面上的轨迹圆的直径。 轴荷分配:指汽车在空载或满载静止状态下,各车轴对支承平面的垂直载荷,也可以用占空载或满载总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