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二级预防血脂篇
2023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全文)

2023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全文)图片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
有效的二级预防是减少卒中复发、致残和死亡的重要措施。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3》。
本指南对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级预防的危险因素控制、病因诊断评估、针对病因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等进行了系统更新。
关于危险因素的控制,指南主要提出了以下推荐意见。
危险因素控制篇1、高血压(1)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发病数天且病情稳定后如果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如无绝对禁忌,可启动降压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1(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且长期服药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如无绝对禁忌,发病数天且病情稳定后可以重新启动降压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对于血压<140/90mmHg的患者,启动降压治疗的获益并不明确(口级推荐,B级证据X(3)对于降压目标,如患者能耐受,推荐收缩压降至130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80mmHg以下(I级推荐,B级证据);对于由白页内大动脉狭窄(70%~99%)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如患者能耐受,推荐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mmHg以下(II级推荐,B级证据);对于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致的卒中或TIA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IV级推荐,D级证据1(4)降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以及降压目标值应个体化,应全面考虑药物、卒中特点和患者个体情况三方面的因素(∏级推荐,B级证据X2、高胆固醇血症(1)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1D1Y水平≥2.6mmo1∕1(1000mg/1)推荐给予高强度他汀治疗(他汀类药物及降脂强度详见表2),以降低卒中复发风险(I级推荐,A级证据X(2)对于合并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荐给予高强度他汀治疗,需要时联合依折麦布,将1DK水平控制在1.8mmo1∕1(700mg/1)及以下或将1DK水平降低50%及以上,以降低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工级推荐,A级证据X(3)对于极高危缺血性卒中患者,若给予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后,1D1<仍高于1.8mmo1/1推荐与依折麦布联合应用I级推荐,B级证据);若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治疗后,1D1t水平仍未达到目标水平,推荐联合使用PCSK9抑制剂治疗以预防ASCVD事件发生(∏级推荐,B级证据\(4)对于他汀不耐受或他汀治疗有禁忌证的患者,根据1DK水平目标值,可考虑使用PCSK9抑制剂或依折麦布(U级推荐,B级证据\(5)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在启用他汀类药物4~12周后,应根据空腹血脂水平和安全性指标(肝转氨酶和肌酶)评估使用降低1DK药物的治疗效果和调整生活方式,之后每3~12个月基于需要根据药物调整情况评估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I级推荐,A级证据I(6)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总体上是安全的,有脑出血病史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1A患者应权衡风险和获益合理使用(II级推荐,B级证据13、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1)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或胰岛素抵抗是缺血性卒中复发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重视对卒中患者糖代谢状态的筛查(∏级推荐,B级证据X(2)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发病后接受空腹血糖、HbA1C或OGTT筛查糖代谢异常是合理的,推荐急性期应用HbAIc筛查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无明确糖尿病病史或未明确诊断糖尿病的患者,在急性期后推荐接受OGTT筛查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级推荐,B级证据\(3)对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急性期后血糖控制目标值应个体化,严格控制血糖(如HbA1c≤7%)对预防卒中复发的作用尚不明确(口级推荐,B级证据);制订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警惕低血糖事件带来的危害(口级推荐,B级证据X(4)对合并糖尿病前期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饮食、规律体力活动和戒烟等)对于预防向糖尿病进展是有益的(∏级推荐,B级证据\(5)对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建议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营养支持、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降糖药物的综合治疗(I级推荐,C级证据);可考虑选择已被证明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风险有益的G1P1受体激动剂、SG1T2抑制剂等新型降糖药物(口级推荐,B级证据I(6)对合并胰岛素抵抗的近期缺血性卒中或TIA非糖尿病患者,排除禁忌证后,应用口比格列酮对于预防卒中复发可能有益(口级推荐,B级证据\4、生活方式(1)有吸烟史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均应戒烟(I级推荐,A级证据\无论有无吸烟史,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均应远离吸烟场所,避免被动吸烟(I级推荐,B级证据I(2)可采取综合性控烟措施对包括有卒中病史的吸烟者进行干预,主要戒烟手段包括心理疏导、尼古丁替代疗法或口服戒烟药物(安非他酮或伐尼克兰等)(I级推荐,A级证据X饮食与营养(1)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膳食种类应多样化,能量和营养的摄入应合理,增加食用全谷、豆类、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I级推荐,B级证据1(2)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可适度降低钠和增加钾摄入量,推荐食用含钾代盐,有益于降低血压,从而降低卒中复发风险(I级推荐,B级证据%(3)推荐对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在住院后及时进行营养状态的风险评估(∏级推荐,C级证据);对有营养风险的卒中患者,制订基于个体化的营养计划,给予营养干预,并定期筛查,以减少不良预后风险(U级推荐,C 级证据\A身体活动(1)由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对合并运动障碍的慢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充分的运动能力筛查,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并进行监督(II级推荐,B 级证据b(2)具有活动能力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急性期后推荐进行每周至少3~4次、每次至少10min的中等强度(如快走)或每周至少2次、每次至少20min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I级推荐,B级证据);不推荐对中度(NIHSS评分5~12分)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有氧运动训练(∏级推荐,B级证据\A饮酒(1)推荐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戒酒或减少酒精摄入量(I级推荐,A级证据入(2)对尚未戒酒者,饮酒量应适度,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4g,女性减半(∏级推荐,B级证据\A肥胖(1)对于超重或肥胖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减重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工级推荐,B级证据I(2)对于肥胖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荐根据个体情况采用多种强化改变生活方式的行为策略,以实现体重达标(I级推荐,B级证据\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近期发生缺血性卒中或TIA且合并HHCy患者补充叶酸、维生素B6以及维生素B12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尚无证据支持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能够减少卒中复发风险(口级推荐,B级证据)0病因诊断评估篇1、病因分类对于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荐完善病因分型,指导制订卒中二级预防的最佳策略。
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指南

可干预的 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 1、高血压 2、 高胆固醇血症 3、 糖尿病
和糖代谢异常
一般危险因素: 1、房颤或其他心脏病2、呼吸睡眠暂停综
合征3、吸烟4、嗜酒5、高盐高脂饮食6、 运动过少7、肥胖
其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高 尿酸血症等
高血压
血压与中风
收缩压每增加10mmHg,卒中发病 危险增加49%;
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且长期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缺 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如果没有绝对禁忌,发病数天 后应重新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推荐应用长作用制剂,每日服用一次,这样可以减少
血压的波动、因降此低,心卒脑中血患管病者的需发降生压危,险且,平并提稳高降用压药
的依从性。
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
抗血小板治疗
3.发病在24 h内,具有脑卒中高复发风险 (ABCD2评分≥4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或轻 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3分), 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 d(Ⅰ级推荐,A级证据),但应严密观察出
血风险。若既往有脑梗死病史、冠心病、
糖尿病或周围血管病者优先考虑氯吡格雷 (75 mg/d)。此后可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
5.伴有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的缺 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推荐抗血小板及他 汀类药物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口服 抗凝药物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效
抗血小板治疗
6.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 ,不推荐常规长期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 格雷抗血小板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或伴有肢体无力。 4、突然吐字不清,说话不清楚。 5、突然头晕,或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伴有心慌出
汗等。 6、没有任何预感突然摔倒,或伴有短时神志不清
脑卒中一二级预防的干预标准

脑卒中一二级预防的干预标准一、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及一级预防依据以下8项危险因素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评估,具备3项及以上即为高危人群(1)高血压病史(血压≥140/90 mmHg,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血压≥130/80 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2)房颤和心瓣膜病(脑卒中风险增加3-4倍);(3)吸烟;(主被动吸烟均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
一天吸烟不超过20支者危险系数3.8;一天吸烟不超过40支者危险系数5.0;一天吸烟40支以上者危险系数6.3)(4)血脂异常或未知;(血脂异常:TC≥5.7mmol/L,LDL-C>3.6 mmol/L,HDL-C<1.0 mmol/L)(5)糖尿病;(糖尿病病程每年可增加卒中风险3%,如≥10年风险增加3倍,Ⅱ型糖尿病卒中风险增加2倍,有专家认为高血糖即可增加脑卒中风险)(6)很少进行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标准是每周锻炼≥3次、每次≥30分钟、持续时间超过1年。
从事农业体力劳动可视为有体育活动);(7)肥胖(BMI≥26 kg/m2)或腹型肥胖(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8)有卒中家族史。
(父母双方直系亲属发生脑卒中或心脏病时年龄<60岁即为家族史)一级预防是指在疾病发生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卒中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
针对具有3项及以上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根据个体危险程度不同,对其进行以下干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忌烟限酒、控制肥胖、良好的心态。
健康饮食每人每天平衡膳食如下(2)适量运动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
具体要求:每天至少运动1次;运动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5次;运动时保持适宜心率。
适宜心率(次/分)=170-年龄。
(3)戒烟、限酒主、被动吸烟都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应戒烟。
有大量饮酒习惯的人尽可能控制在每日3标准杯(1标准杯=14g纯酒精,即约为45ml低度白酒,或120ml的葡萄酒,或360ml的啤酒)但不推荐通过少量饮酒预防脑卒中。
脑卒中二级预防 ppt课件

14
脑卒中二级预防
有研究认为: 血清总胆固醇水平>240mg/dl (6.24mmol/L)
时,卒中复发的危险性增加;
空腹血糖水平>140mg/dl (7.84mmol/L)时卒 中再发的风险增加。
15
脑卒中二级预防
1、他汀类降血脂药 2、早期静注GIK液(葡萄糖—氯化钾
—胰岛素) 3、建议定期监测血糖、血脂 4、饮食监控、增加运动 5、必要时药物治疗
16
随访月数
* 意向治疗分析
1. CAPRIE Steering Committee. Lancet 1996; 348: 1329–1339. 2. Antiplatelet Trialists‘
9
Collaboration. BMJ 2002; 324: 71–86.
CAPRIE郁 不良生活方式
3
• 首次卒中发病机制的正确评估 • 卒中后血压管理 • 干预血小板聚集 • 抗凝治疗 • 干预治疗TIA • 颈动脉狭窄治疗、高半胱氨酸血症、
血脂异常、高血糖管理(同一级预防)
4
脑卒中二级预防
1、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性梗死 2、心源性栓塞 3、腔隙性梗死 4、原因不明
10
15
10
5
0
阿司匹林1,2
氯吡格雷1,2
氯吡格雷对高危血管事件患者的疗效
临床事件的预防 / 年 / 1,000名患者 (与阿司匹林对比)
300
250
1
200
150
152
1
141
2 200 8
172
3 238 4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人们的健康,医学界提出了脑卒中的三级预防策略,即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三级预防策略及其相关内容。
一、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一级预防措施:1. 健康饮食:均衡的饮食对预防脑卒中非常重要。
建议减少高盐、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
2. 控制体重:肥胖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以显著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4. 积极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等。
5.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定期测量血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血压,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二、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指在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中,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脑卒中的复发和进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二级预防措施:1.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非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血栓形成,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2. 抗凝治疗:对于心源性脑卒中患者,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可以减少血栓形成,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3. 控制血脂:高血脂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措施,控制血脂水平,可以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4. 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5. 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减少残疾程度,预防脑卒中的进展。
三、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指在脑卒中后,通过康复治疗和社会支持,减少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其中可预防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和吸烟等。
以下是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建议。
高血压是导致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对于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如果发病数天后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应及时启动降压治疗。
对于血压<140/90mmHg的患者,降压获益并不明确。
对于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且长期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如果没有绝对禁忌,应在发病数天后重新启动降压治疗。
对于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推荐将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mmHg以下。
对于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致的脑卒中或TIA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液动力学影响。
降压药物种类和剂量的选择及降压目标值应个体化,应全面考虑药物、脑卒中的特点和患者3方面因素。
脂代谢异常也是导致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使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有证据表明当LDL-C下降≥50%或LDL-C≤1.8mmol/L(70mg/dL)时,二级预防更有效。
对于LDL-C≥2.6mmol/L(100mg/dL)的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推荐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对于LDL-C<2.6mmol/L(100mg/dL)的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目前尚缺乏证据,推荐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
对于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推荐使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目标值为LDL-C≤1.8mmol/L(70mg/dL)。
对于颅外大动脉狭窄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也推荐使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措施

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措施作者:张圣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09期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改善症状,同时防止脑卒中的复发。
降低复发,降低病死、病残率是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目标。
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两个,一是控制危险因素,另一个进行持续的药物治疗。
首次卒中发病机制的正确评估了解首次卒中的病因学机制,对于积极有效地进行卒中的二级预防至关重要。
首次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4种类型: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性梗死、心源性栓塞、腔隙性梗死和原因不明型。
腔隙性梗死的患者常伴发糖尿病。
如果明确首次卒中类型为腔隙性梗死,可通过对危险因素的正确干预而减少卒中再发的风险。
如果已明确首次卒中为房颤诱发心源性栓塞,则适宜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加华法林(抗凝)干预。
如果是其他亚型的缺血性卒中伴发房颤者,使用抗凝干预效果并不理想,而患者却必须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对于伴有冠心病、高脂血症的患者还需加用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水平。
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还有稳定血管内膜粥样硬化斑块以防脱落的作用。
首次发生脑出血的病因学机制分为高血压性出血和非高血压性出血。
对于那些反复发生于脑实质的出血,需要高度怀疑存在隐性血管瘤或血管淀粉样变性,这种情况依靠单纯的降压治疗往往无效,必须在降压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干预措施祛除病灶。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颅内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破裂引起。
故在对患者实施干预措施前需要明确初次卒中发作的类型及相关的危险因素。
对于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为进一步明确发病机制,可考虑选择做下列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生化全套)、心电图、头颅CT、颈动脉B超、头颅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超声心动图、心脏Holter、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甚至脑血管造影(DSA)等。
如果需要,还应检查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沉、c反应蛋白、抗心磷脂抗体等。
建议:对已发生脑卒中者选择必要的影像或其他实验室检查,尽可能明确患者的卒中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以便针对病因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他汀解读

2008 AHA/ASA
卒中合并冠心病或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病的患者,他汀降LDL-C的目标值为<100mg/dl,对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的极高危患者LDL-C <70mg/dl。
基于SPARCL研究的证据,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或TIA的患者,即使无冠心病病史,也推荐强化降脂治疗,以降低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险。
Ann Pharmacother 2007;41:1937-45
2009系统性回顾:在所有降脂药物中, 只有他汀能减少卒中再发风险
Manktelow BN, et al. Stroke. 2009;40:00-00.
他汀
卒中 12% (P=0.05)
贝特
卒中 48% (P=0.09)
Donnan GA, J Hypertens.2003,21:s25
对切除标本进行组化分析
ATROCAP
阿托伐他汀20mg/日 能够稳定颈动脉斑块
“稳定斑块是他汀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机制”
各参数的降低百分比(%)
-60
-50
-40
-30
-20
-10
0
溃疡
炎症
巨噬细胞
安慰剂(n=30)
立普妥20mg(n=29)
Cortellaro M et al. Thromb Haemost. 2002;88:41-47.
荟萃分析亦表明: 他汀治疗使卒中患者获益
2007荟萃分析
2009荟萃分析
他汀用于卒中一级、二级人群:卒中发生风险降低21%(P<0.05)
他汀用于卒中二级预防人群:卒中再发风险降低12%(P=0.003)
Amarenco P, et al. Lancet Neurol. 2009;8:453-6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卒中成为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
No.1 卒中
由1990年第二位死因升至首位
No.2 缺血性心脏病
由1990年第七位升至第二位
与发达国家相比对比: 中国卒中二级预防差距巨大
中国和部分国家主要慢病死亡率(每十万人)比较
中国卒中二级预防:任重而道远!
of health examination surveys and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with 321 country-years and 3· 0 million
participants
Lancet 2019; 377: 578 –86
National, regional, and global trends in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since 1980: systematic analysis
坚持长期规范治疗,让他汀获益最大化
卒中二级预防他汀的规范化管理
卒中/TIA -危害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预计2020年,世界疾病负担将是:
?脑血管病
?心脏病
34%
49%
?抑郁症
?车祸 17%
脑血管病 冠心病 其它心血管病
卒中/TIA的严峻
?近10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患病 率成为发达国家死亡人数的总和。
接
降压
抗血小板
他汀
Stroke. 2019;41:967-974
卒中危险因素控制现状如何?
大规模研究评估1980-2019年全球胆固醇、血压水平流行趋势
National, regional, and global trends in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since 1980: systematic analysis
胆固醇流行趋势: 以中国为主的地区与全球趋势背道而驰
男性
女性
每10年↑ 0.08mmol/L
东亚/东南亚 /太平洋地区
每10年↑ 0.09mmol/L
东亚/东南亚/太平洋地区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DYSIS-China :接近40%的中国患者血脂不达标
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决定了他汀 长期干预的必要性
长期治疗依从性: 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后降脂治疗率仅为
缺血性卒中患者出院时ASA 处方率和出院后依从性
(2019 年中国住院登记的4728 名缺血性卒中患者)
)
***
住院时
% ( 比
81% 73%
3个月 12个月
分 百
63% 63% 61%
66%
*P<0.001
者
患 的
疗
*
31%
*
*
治 受
21% 17%
of health examination surveys and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with 321 country-years and 3· 0 million
participants
Lancet 2019; 377: 568 –77
比尔及梅林达 ·盖茨基金会和WHO提供资金 覆盖199个国家和地区、年龄≥25岁成人 数据来源于已经发表和尚未发表的健康状况调查和流行病学研究
2019 ESO 卒中防治指南
2019 ESC/EAC 血脂指南
Cerebrovasc Dis 2019;25:457–507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9) 32, 1769–1818
I, A
医学界的十大要事之首
? 首次证实他汀在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The SPARCL Investigators. N Engl J Med 2019;355:549-559.
SPARCL研究:唯一专门针对缺血性卒中 /TIA二级预防的研究
一级预防 无卒中/TIA病史
二级预防 有卒中/TIA病史
二级预防 有冠心病史
一级预防 无冠心病史
4S LIPID CARE MIRACL GREACE
WOSCOPS ALLHAT
AFCAPS/ TexCAPS
CARDS
TNT1 IDEAL1
Shepherd J et al. N Engl J Med. 2019;333:1301-1307; ALLHAT-LLT: ALLHAT Officers JAMA. 2019;288:2988-3007; AFCAPS/TexCAPS: Downs JR, et al. JAMA. 2019;279:1615-22; CARDS: Colhoun HM et al. Lancet. 2019;364:685-696; TNT: LaRosa JC et al. N Engl J Med. 2019;352:1425-1435.; IDEAL: Pedersen TR et al. JAMA. 2019;294:2437-2445; PROSPER: Shepherd J et al. Lancet. 2019;360:1623-1630; HPS: Hert Protection Study Collaborative Group. Lancet. 2019;363:757-767. ASCOT-
未来20年,卒中患者人数将增加近 4倍
预测卒中患者人数(40岁以上人群)系列 1, 2030年,
系列 1,
31773456
2020年,
21356978
数
人 者
系列 1,
患
2010年,
8235812
基于立普妥-SPARCL 研究的证据, ASA 、ESO、中国指南联合推荐
Stroke. 2019;38:1110-1112
动脉粥样硬化是 ASCVD共同的病理基础,是一个 长期 的、进展的过程
泡沫 细胞
脂质 条纹
内膜损伤
动脉粥样 纤维斑 复杂病变/斑块
硬化形成
块
破裂
? 卒中 ? TIA
? MI
? 心绞痛
? 肾动脉 粥样/TIA 的预防必须建立在坚持长期干预的基础上
最新指南推荐: 所有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推荐使用他汀
PROSPER2 HPS2
ASCOT1
1. 有些患者有卒中病史 2. 混合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人群
4S: Scandinavian Simvastain Survival Study Group. Lancet. 1994;344:1383-1389.; LIPID: LIPID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 2019;339:1349-1357; CARE: Sacks FM et al. N Engl J Med. 2019;336:1001-1009; MIRACL: Schwartz GG et al. JAMA. 2019;265:1711-1718; GREACE: Athytos VG et al. Curr Med Res Opin 2019;18:220-228; WOSCO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