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

合集下载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一、指南背景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国卫生部制定了《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二、指南目的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二级预防的指导,以降低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三、指南内容1. 二级预防的定义和目标二级预防是指在脑卒中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通过干预措施降低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目标是减少再发率、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二级预防的策略(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方案,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

(2)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均衡饮食、增加体力活动等。

(3) 高危因素控制:对患者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高危因素进行积极的控制和管理。

3. 药物治疗(1)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2)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达比加群等,用于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

(3) 胆固醇调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用于调节血脂水平。

(4) 抗高血压药物:如ACE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用于控制高血压。

4. 生活方式干预(1) 戒烟:对于吸烟者,应积极进行戒烟干预,如心理辅导、药物辅助等。

(2) 限制饮酒:对于过量饮酒者,应限制饮酒量,避免酗酒。

(3) 控制体重:对于超重和肥胖的患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4) 均衡饮食:建议患者采用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5) 增加体力活动:建议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

5. 高危因素控制(1) 高血压控制:建议患者定期测量血压,如有高血压应积极控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2) 高血脂控制:建议患者定期检测血脂水平,如有异常应积极控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为了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脑卒中的一级预防1. 了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饮酒、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食等。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认识,引导人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提倡健康饮食,减少高盐、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摄入;鼓励适量运动,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戒烟限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3. 定期体检和健康评估:建议人们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及时发现和控制危险因素。

4. 高危人群的干预:对于已经存在脑卒中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加强健康教育,指导他们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采取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5. 社区干预和宣传活动:通过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海报、健康讲座等方式,普及脑卒中的知识,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健康管理。

二、脑卒中的二级预防1. 早期识别和紧急处理:对于已经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早期识别症状并及时就医是关键。

公众应该了解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如突然出现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言语困难、突然失明等,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 脑卒中的急性期治疗: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需要紧急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治疗、介入治疗等。

医院应设立脑卒中急诊专科,提供24小时紧急救治。

3. 康复治疗和长期管理: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支持等。

医院和社区应建立脑卒中康复团队,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

4. 危险因素的控制: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需要控制危险因素,如血压、血糖、血脂等。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卒中的二级预防

卒中的二级预防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卒中撰写组
美国心脏病学会(AHA)推荐高血压患 者钠盐摄入<4.0g/d,钠<1.5g/d。对 那些无法减少钠盐的人而言,增加钾盐 的摄入也可有效降压。
血糖控制不良与卒中复发有关(Ⅰ级推荐,A级证据)
• 研究表明约9% 的卒中再发与糖尿病有 关。
我国人口死亡原因第一位
平均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
存活者中约3/4丧失劳动能力,每
年医疗支出约120亿元人民币 中风后5年间的累积复发率约为
复发率高
25%
卒中患者的预期寿命比健康者减少12年
60岁时的平均剩余寿命(男性)
25 20 15 10 5 0
–7.4 年
–9.2 年
–12 年
健康者
心血管疾病史
Robert Wilcox, Marie-Germaine Bousser, John Betteridge,et al. Effects of Pioglitazon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ith or Without Previous Stroke:Results From PROactive (PROspective pioglitAzone Clinical Trial In macrovascular Events 04. Stroke. 2007;38:865-873
研究数据显示既往有缺血性卒中或TIA病史 的患者再发卒中的风险显著增高。其中TIA 患者1年内再发卒中的风险为10%,此后每 年风险为5%。首次卒中后30天内的复发率 为2-3%,6个月内为9%,1年内为10-16%, 其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5倍。随后4年中,卒 中复发率为5%,是普通人群的9倍。5年内 卒中再发危险为15%—40%。

关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关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关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是关于脑卒中的重要概念。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会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因此,采取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一级预防主要是指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一级预防方法:1.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减少高盐、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以及低脂肪的蛋白质来源,如鱼类和豆类。

2.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或游泳。

同时,进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和骨骼。

3.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如果您超重或肥胖,尽量减少体重。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戒烟和限制饮酒可以显著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5.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定期测量血压,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血压,如饮食改变、药物治疗等。

6. 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是脑卒中的另一个危险因素。

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可以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7. 控制血脂异常:高胆固醇和高三酰甘油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通过饮食改变和药物治疗,可以控制血脂水平。

二级预防主要是指对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进行干预,以减少再次发生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二级预防方法:1. 药物治疗:脑卒中患者通常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以减少再次发生的风险。

对于某些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凝药物或其他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

2. 严密监测:定期进行血压、血糖和血脂的监测,以确保这些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同时,定期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以监测脑血管的情况。

3. 生活方式改变:脑卒中患者需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改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戒烟限酒等。

4. 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恢复受损的功能。

这可能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等。

5. 心理支持:脑卒中患者和家人可能面临心理和情绪上的困扰。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策略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的防控工作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定义、目标、策略和实施方法。

一、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旨在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主要通过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来实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一级预防措施:1. 健康生活方式促进:鼓励人们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入适量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肪乳制品,限制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同时,应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保持适当的体重。

2. 高血压管理: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定期测量血压、采取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3. 糖尿病控制:糖尿病患者患脑卒中的风险较一般人群更高。

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按医生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和控制饮食,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4. 高血脂管理:高血脂是脑卒中的另一个危险因素。

通过改变饮食结构、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服用药物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血脂水平,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5. 心脏疾病预防:心脏疾病与脑卒中密切相关。

通过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定期进行体检和心脏病筛查,可以减少心脏疾病对脑卒中的影响。

二、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旨在减少脑卒中的复发和残疾率,主要通过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来实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二级预防措施:1. 快速就医:一旦出现脑卒中症状,如突然出现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言语困难、头痛、眩晕等,应立即就医。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减少脑卒中的损害。

2. 抗凝治疗: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脑卒中患者,如心房颤动引起的栓塞性脑卒中,抗凝治疗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防止脑卒中的复发。

3.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其他类型的脑卒中患者,如缺血性脑卒中,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

危(wei)险因素控制脑血管病的危(wei)险因素分为可预防和不可预防两类,应积极控制可预防的危(wei)险因素,如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吸烟等。

一、高血压[推荐意见](1)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或者TIA 患者,发病数天后如果收缩压≥140mmHg 或者舒张压≥90mmHg,应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 级证据);对于血压<140/90mmHg 的患者,其降压获益并不明确(Ⅱ级推荐, B 级证据)。

(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且长期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或者TIA 患者,如果没有绝对禁忌,发病数天后应重新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 级证据)。

(3)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或者TIA 患者,推荐收缩压降至140mmHg 以下,舒张压降至90mmHg 以下(Ⅱ级推荐,B 级证据)。

由于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致的脑卒中或者TIA 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液动力学影响(Ⅳ级推荐, D 级证据)。

(4)降压药物种类和剂量的选择及降压目标值应个体化,应全面考虑药物、脑卒中的特点和患者 3 方面因素(Ⅱ级推荐,B 级证据)。

二、脂代谢异常[推荐意见](1)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者TIA 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Ⅰ级推荐, A 级证据)。

有证据表明当LDL-C 下降≥50%或者LDL-C≤1.8mmol/L (70mg/dL)时,二级预防更有效(Ⅱ级推荐, B 级证据)。

(2)对于LDL-C≥2.6mmol/L (100mg/dL)的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者TIA 患者,推荐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Ⅰ级推荐, A 级证据);对于LDL-C<2.6mmol/L (100mg/dL)的缺血性脑卒中/TIA 患者,目前尚缺乏证据,推荐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Ⅱ级推荐,C 级证据)。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是脑卒中防控的重要措施,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相关内容。

一级预防是指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相关危险因素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一级预防措施:1.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减少高盐、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健康蛋白质的摄入,如鱼类、豆类和禽肉。

2.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

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体育锻炼来达到理想的体重范围。

3. 健康生活习惯: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这些习惯会增加患脑卒中的风险。

4. 积极锻炼: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游泳等,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5.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定期测量血压,并采取药物治疗或改变生活方式以控制高血压。

6. 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是脑卒中的另一个危险因素,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并采取药物治疗或改变生活方式以控制糖尿病。

7. 控制高血脂:高血脂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改变饮食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脂水平。

二级预防是指在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中,通过及时干预和治疗来预防再次发生脑卒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二级预防措施:1.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已经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2. 抗凝治疗:对于存在心房颤动等病情的患者,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可以减少血栓形成,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3. 扩血管治疗:对于颈动脉狭窄等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卒中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来扩张血管,预防再次发生脑卒中。

4. 康复治疗:对于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5. 定期随访:脑卒中患者需要定期复诊,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的监测,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死亡或严重的残疾。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减少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旨在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主要通过控制和改变一些危险因素来实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一级预防措施:1.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个体应定期测量血压,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饮食上应避免高盐、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此外,适量的体育锻炼也有助于降低血压。

2. 控制血糖:糖尿病是脑卒中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通过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适量运动来控制血糖。

3. 控制血脂:高血脂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个体应避免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并适量进行体育锻炼。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个体应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的接触。

5. 控制体重:肥胖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个体应保持适当的体重,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来控制体重。

6. 预防心脏病:心脏病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个体应保持心脏健康,定期检查心脏功能,遵医嘱进行治疗。

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旨在减少脑卒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主要通过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来实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二级预防措施:1. 早期识别症状:个体应了解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如突然出现的头痛、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言语困难、视力丧失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2. 及时就医:在怀疑脑卒中的情况下,个体应立即就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3. 快速治疗:脑卒中是一种紧急情况,个体应尽快接受治疗,以减少脑损伤。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4. 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对于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压的波动、因降此低,心卒脑中血患管病者的需发降生压危,险且,平并提稳高降用压药
的依从性。
a
21
a
22
血压越低越好吗???
1.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者血压太低加重卒中风 险,有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血压不能 降太低。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的降压标准,可 优先给予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长效CCB。
或 降低幅度
>50%
<2.6mmol/L (100mg/dl)
或 降低幅度 30-40%
29
糖代谢异常
a
30
a
31
饮食控制 适当运动 降糖药物 血糖监测 科学教育
a
32
a
33
a
34
吸烟
a
35
a
36
建议
(1)坚决劝告吸烟的卒中患者戒烟,避免被动 吸烟。 (2)采用综合性控烟措施,对吸烟者干预包括: 劝诫、尼古丁替代疗法、口服戒烟药物等。
a
37
呼吸睡眠暂停
a
38
a
39
呼吸睡眠暂停
(1)鼓励有条件医疗单位对缺血性脑卒中或 TIA进行睡眠呼吸监测
在一般人群中治疗睡眠呼吸暂停改善预后
(2)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以改善合并睡眠 呼吸暂停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可考虑对这些 患者进行CPAP治疗
尿病或周围血管病者优先考虑氯吡格雷(75 mg/d)。此后可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作 为缺血性脑卒中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Ⅰ 级推荐,A级证据)。
a
11
a
12
a
13
规范使用阿司匹林更安全有效
最佳剂量
最佳疗程
最佳剂型
75-150mg/d 长期服用 精确肠溶剂型
a
14
a
15
a
16
a
17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或伴有肢体无力。 4、突然吐字不清,说话不清楚。 5、突然头晕,或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伴有心慌出
汗等。 6、没有任何预感突然摔倒,或伴有短时神志不清
这些症状可能持续一会然后会消失 。
a
3
脑卒中的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 45岁以下的青年人发病率在逐渐上升
我国卒中现状—每年新发病例250万,每年 死于卒中150万,2/3留下残疾
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a
1
脑卒中的概念
是指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 床事件(急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
脑梗死 缺血性卒中
脑栓塞
出血性卒中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a
2
识别脑卒中常见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症状: 1、突然单眼或双眼短暂发黑或视物模糊 2、突然视物双或伴有头晕。 3、突然一侧手、脚或面部发麻(木)
于等于90mmHg,应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
据)。对于血压小于140/90mmHg的患者,其降压获益
并不明确(Ⅱ级推荐,B级证据)。
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且长期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缺
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如果没有绝对禁忌,发病数天
后应重新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推荐应用长作用制剂,每日服用一次,这样可以减少
的患者,通过寻找卒中发生的
原因,和控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预防或Βιβλιοθήκη 低卒中再发危险。a6
a
7
已患脑卒中的病人
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
a
8
针对可干预危险因素积极 抗血小板或抗栓治疗 控制血压 调整血脂 控制血糖 戒烟 限酒
a
9
1.对非心源性栓塞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 建议使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而非抗凝药物
a
23
脂代谢异常
a
24
调整血脂的重要性
总胆固醇(TC)水平每增加1 mmol/L (38.5 mg/dl),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增加25 %。
研究表明降低LDL-C水平,卒中风险降低。 LDL-C每降低10%,卒中的危险性降低 15.6%。随着LDL水平的降低,心脑血管事 件的风险减少。
a
25
a
预防脑卒中复发及其他心血管事件(ǀ级推 荐 A级证据)。
2.阿司匹林(50~325mg/d)或氯吡格雷
(75mg/d)单药治疗均可作为首选的抗血小
板药物(ǀ级推荐 A级证据)。阿司匹林单
药抗血小板治疗最佳剂量为75mg~
150mg/d。阿司匹林(25 mg)+缓释型双嘧
达莫(200 mg)2次/d或西洛他唑(100 mg)2次
者(70%-99%),推荐LDL-C在1.8mmol/L
以下(ǀ级推荐,B级证a据)。
27
a
28
中国专家共识: 卒中二级预防危险分层及LDL目标值
极 高 危 (I) 极 高 危 (II)
高危
a 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组.中华内科杂志;2008:47 (10)
<1.8mmol/L (80mg/dl)
26
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无论 是否伴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均应启动他
汀类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发生的风险(Ⅰ 级推荐,A级证据)
有证据表明将LDL-C降低大于等于50%或 LDL-C 小于等于1.8mmol/L,二级预防更为 有效(Ⅱ级推荐,B级证据)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致的卒中患
用于脑卒中的直接 费用每年约200亿元 个人、家庭、社会的负担 脑血管病诊治现状有待提高
a
4
脑卒中之缺血性脑血管病
a
5
一级预防
指发病前预防。培养良好健康 的生活方式,预防危险因素的 产生,特别针对高危人群,通 过改善不健康生活方式,及早 控制危险因素。
二级预防
对已经发生一次或多次卒中
/d,均可作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替代
a
10
抗血小板治疗
3.发病在24 h内,具有脑卒中高复发风险 (ABCD2评分≥4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或轻 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3分), 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 d(Ⅰ级推荐,A级证据),但应严密观察出血 风险。若既往有脑梗死病史、冠心病、糖
不可干预的 危险因素:
年龄 性别 低出生体重 遗传 种族 地域
可干预的 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 1、高血压 2、 高胆固醇血症 3、 糖尿病
和糖代谢异常
一般危险因素: 1、房颤或其他心脏病2、呼吸睡眠暂停综
合征3、吸烟4、嗜酒5、高盐高脂饮食6、 运动过少7、肥胖
其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高 尿酸血症等
a
18
高血压
a
19
血压与中风
收缩压每增加10mmHg,卒中发病 危险增加49%;
舒张压每增加5mmHg,卒中发病 危险增加46% 。
a
20
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
二级预防——定期监测血压,积极降压 血压日记
1、 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
发病数天后如果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或舒张压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