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O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设计计算
A2-O除磷脱氮工艺设计计算(下)

A2-O除磷脱氮工艺设计计算(下)在A2/O工艺中,主要存在着哪些脱氮反应?如何进行有效的脱氮?如何进行A2/O工艺的设计计算?这些问题将在以下内容中得到解答。
起首,我们需要思量A2/O工艺中的主要脱氮反应。
A2/O工艺中,脱氮主要通过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完成。
硝化是指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和硝酸盐的过程,而反硝化是指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为了实现高效脱氮,我们需要控制硝化和反硝化反应的条件。
起首是硝化反应,硝化反应需要适合的温度和氧气供应。
一般来说,27℃是较为合适的硝化反应温度。
此外,氧气的供应也是硝化反应中的关键因素,需要保持适合的曝气量和溶解氧浓度。
其次是反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需要适合的碳源和无氧条件。
一般来说,A2/O工艺中的缺氧区域提供了适合的无氧条件,而有机物通常作为反硝化反应的碳源。
设计计算中需要思量有机负荷和碳氮比的控制,以确保反硝化反应的有效进行。
有了以上的背景,我们此刻可以进入A2/O工艺设计计算的详尽步骤。
起首是污水流量和水质的测定。
通过实地调查或物理化学分析,我们可以获得污水流量和各种指标的基本数据。
这些数据是进行设计计算的基础。
接下来是正硝化反应的设计计算。
正硝化反应的设计计算主要涉及到曝气池的大小和曝气量的确定。
曝气池的大小需要思量污水流量和氧气需要量,而曝气量的确定需要依据曝气池混合液的溶解氧浓度和污水的氮含量。
然后是缺氧区域的设计计算。
缺氧区域的设计计算需要思量有机负荷和碳氮比的控制。
依据污水流量和有机负荷,可以确定缺氧区域的大小。
而碳氮比的控制则需要依据污水的氮含量和有机物的供应量进行调整。
最后是硝化反硝化区域的设计计算。
硝化反硝化区域的设计计算主要包括池体的大小和控制参数的设定。
池体的大小可以通过污水流量和硝化反硝化反应的需氧量进行计算。
而控制参数的设定则需要思量硝化反硝化反应的适合条件,如温度、pH值等。
综上所述,A2/O除磷脱氮工艺的设计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思量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厌氧+好氧(A2O)生物除磷设计计算

NH4+-N氧当量b’ 4.6
曝气池内混合液污泥浓度X (mg/L) 5000
TN去除率ηN 0.8
活性污泥氧当量c’ 1.42
A2/O池有效容积V(m³) 12277.89474
有效水深H(m) 4.5
微生物中氮含量的比 例系数 0.12
降解BOD生成的污泥量W1 (kg/d)=a·Q平·Lr 8772.923077
需氧量O2(kg/d) 15222.01447
进水TP(mg/L) 5
出水TP(mg/L) 1
污泥自身氧化速率b(d-1)
污泥含水率P
0.05
99.20%
A:O=1:4
厌氧段停留时间(h) 好氧段停留时间(h)
0.454736842
1.818947368
剩成的污泥量Xw (kg/d)
6470.817814
A2/O工艺(厌氧+好氧生物
设计流量Q(m³/h) 5400
进水BOD(mg/L) 180
进水氨氮(mg/L) 25
水量变化系数Kz 1.3
出水BOD(mg/L) 20
出水氨氮(mg/L) 0
BOD5氧当量a’ 1
BOD污泥负荷Ns kgBOD/ (kgMLSS*d) 0.38
污泥指数SVI 100
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Xv(kg/m ³)=f·X 3.75
湿污泥量Qs(m³/d) 1407.006073
污泥龄θc(d) 7.115345631
A2/O工艺(厌氧+好氧生物除磷)参数设计计算
进水TN(mg/L) 25
进水SS(mg/L) 126
出水TN(mg/L) 5
出水SS(mg/L) 30
回流污泥浓度Xr(mg/L)=10^6/SVI ·r(r=1) 10000
A2-O除磷脱氮工艺设计计算(上)

A2-O除磷脱氮工艺设计计算(上)A2/O除磷脱氮工艺设计计算(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愈发突出,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日益重要。
磷和氮是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除磷脱氮工艺的设计和计算成为了废水处理领域的重点研究。
A2/O工艺是一种常见的除磷脱氮工艺,其优点在于除磷效果好、占地面积小以及运行稳定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A2/O除磷脱氮工艺的设计和计算。
二、A2/O工艺简介A2/O工艺是Anoxic/Anaerobic/Oxic工艺的简称。
其处理流程主要包括缺氧池(Anoxic Tank)、厌氧池(Anaerobic Tank)和好氧池(Oxic Tank)三个单元。
整个工艺流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除磷阶段,即缺氧池和厌氧池对废水进行预处理,使磷酸盐转化为可沉淀的磷酸钙;第二阶段为脱氮阶段,即好氧池中利用硝化反应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并通过反硝化反应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三、设计和计算方法1. 初始数据收集在进行A2/O工艺设计和计算之前,需要收集一些初始数据。
包括废水的流量、COD(化学需氧量)浓度、总氮浓度和总磷浓度等参数。
这些数据将用于后续的工艺设计和计算。
2. 缺氧池尺寸计算缺氧池的设计是为了提供合适的环境,使得磷酸钙形成并沉淀。
缺氧池的尺寸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V_anoxic = Q * t_anoxic其中,V_anoxic是缺氧池的体积,Q是废水的流量,t_anoxic是废水在缺氧池内停留的时间。
3. 厌氧池尺寸计算厌氧池主要用于实施碳源回流,提供反硝化所需的有机碳。
厌氧池的尺寸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V_anaerobic = Q * t_anaerobic其中,V_anaerobic是厌氧池的体积,t_anaerobic是废水在厌氧池内停留的时间。
4. 好氧池尺寸计算好氧池是氨氮通过硝化反应转化为硝酸盐的地方。
A2O计算表格(脱氮除磷)

(一)设计条件:设计处理水量Q=2400m 3/d=100.00m 3/h=总变化系数Kz= 1.00进水水质:出水水质:进水COD Cr =400mg/L COD Cr =BOD 5=S 0=150mg/L BOD 5=S z =TN=45mg/L TN=NH 4+-N=40mg/L NH 4+-N=TP 0= 5.5mg/L Tp e =碱度S ALK =280mg/L pH=TSS=250mg/L TSS=X e =曝气池出水溶解氧浓度2mg/L 氧饱和常数K 0=夏季平均温度T1=25℃安全系数F=冬季平均温度T2=10℃(二)参数选取1.碳氧化工艺参数污泥负荷N=0.13kgBOD 5/(kgMLSS·d)回流污泥浓度X R =8000mg/L 挥发活性组分比例y=0.75活性污泥产率系数Y=0.6(系统有初沉池时取0.3,无初沉池时取0.6~1.0)2.硝化工艺参数硝化菌15℃最大比生长速率µ=0.47d -1(0.4~0.5)20℃脱氮速率(自身氧化系数)K de(20)=0.05kgNO 3-N/(kgMLSS·d)硝化作用中氮的半速率常数Kn=1mg/L3.反硝化工艺参数20℃反硝化速率q dn,20=0.11kgNO 3-N/kgMLVSS (0.075~0.12)4.混合液参数混合液浓度X=RX R /(1+R)=4000mgMLSS/L除氮率ηTN =0.666667混合液回流比R 内=ηTN /(1-ηTN )=200%取R 内=SVI=150曝气池池数n=1(二)设计计算1.反应池容积反应池总容积V=646.1538m 3(1)缺氧池容积修正脱氮速率K de(20)=0.023产生污泥量ΔX V =151.2kg/d(X R =1.2×106/SVI)(一般为0.7~0.8)缺氧池容积V缺=597.6768m3(2)好氧池容积硝化菌比生长速率µ=0.16d-1 μm = μm好氧池设计污泥龄θco=15.62731好氧池容积V好=787.6164m3(3)厌氧池容积停留时间t p=2h厌氧池容积V厌=200m3(三)校核1.校核氮磷负荷好氧段总氮负荷0.0342806kgTN/(kgMLSS·d)<0.05厌氧段总磷负荷0.0165kgTP/(kgMLSS·d)<0.062.碱度校核每氧化1mgNH4+-N需消耗7.14mg碱度;去除1mgBOD5产生0.1mg碱度;每还原1mgNO3--N产生 3.57mg碱度;(1)若生物污泥中约含12.40%的氮,用于细胞合成的总氮=即进水总氮中用于合成的氮有:7.81mg/L(2)被氧化的氨氮=进水总氮-出水氨氮-用于合成的总氮=(3)所需脱硝量=进水总氮-出水总氮-用于合成的总氮=(4)需还原的硝酸盐氮量N T=Q×脱硝量=(5)剩余碱度S ALK1=进水碱度-硝化消耗碱度+反硝化产生碱度+去除BOD5产生碱度=164.81mg/L>100mg/L(以 CaCO3计)(四)剩余污泥量1.生物污泥产量ΔX V=151.2kg/d2.非生物污泥量P S=Q(TSS0-TSS e)×50%=276kg/d3.剩余污泥量ΔX=427.2kg/d0.03m3/s适用条件:60mg/L COD/TN=8.888889>810mg/L15mg/L8mg/L TP/BOD=0.036667<0.061.5mg/L720mg/L1mg/L(0.25~2.46,一般取1.0)2.5(1.5~3.0)污泥回流比R=100%无初沉池时取0.6~1.0)(0.03~0.06)(0.075~0.12)200%= μm(15) * e^[0.098*(Tmin - 15)] * [1 - 0.833*(7.2 - PH)] * [DO / (Ko +DO)]氮=18.75kg/d29.19mg/L22.19mg/L53.25kg/daCO3计)。
污水处理A2O工艺设计计算模板(脱氮除磷、吸附生物降解活性污泥)

(一)设计条件:设计处理水量Q=30000m 3/d=1250.00m 3/h=0.35m 3/s总变化系数Kz= 1.42进水水质:出水水质:进水COD Cr =350mg/L COD Cr =100mg/L BOD 5=S 0=160mg/L BOD 5=S z =20mg/L TN=40mg/L TN=15mg/L NH 4+-N=30mg/L NH 4+-N=8mg/L 碱度S ALK =280mg/L pH=7.2SS=180mg/L SS=C e =20mg/LVSS=126mg/L f=VSS/SS=0.7曝气池出水溶解氧2mg/L 夏季平均温度T1=25℃硝化反应安全系数3冬季平均温度T2=14℃活性污泥自身氧化系数Kd=0.05活性污泥产率系数Y=0.6混合液浓度X=4000mgMLSS/LSVI=15020℃时反硝化速率常数q dn,20=0.12kgNO 3--N/kgMLVSS曝气池池数n=2 若生物污泥中约含12.40%的氮用于细胞合成(二)设计计算1、好氧区容积V1计算(1)估算出水溶解性BOD 5(Se)6.41mg/L(2)设计污泥龄计算硝化速率一、生物脱氮工艺设计计算污水处理A2O工艺全套计算公式模板=-⨯⨯-=-)1TSS TSSVSS42.1kt z e S S ([][])2.7(833.011047.022)158.105.0()15(098.02pH O k O N N eO T T N --⎥⎥⎦⎤⎢⎢⎣⎡+⎥⎦⎤⎢⎣⎡+=--μ低温时μN(14)=0.247d -1硝化反应所需的最小泥龄θc m = 4.041d 设计污泥龄θc =12.122d(3)好氧区容积V 1=7451.9m 3好氧区水力停留时间t 1=5.96h2、缺氧区容积V 2(1)需还原的硝酸盐氮量计算微生物同化作用去除的总氮=7.11mg/L被氧化的氨氮=进水总氮量-出水氨氮量-用于合成的总氮量=24.89mg/L所需脱硝量=进水总氮量-出水总氮量-用于合成的总氮量=17.89mg/L需还原的硝酸盐氮量N T =536.56kg/d(2)反硝化速率q dn,T =q dn,20θT-20=(θ为温度系数,取1.08)0.076kgNO 3--N/kgMLVSS(3)缺氧区容积V 2=2534.1m 3缺氧区水力停留时间t 2=V 2/Q= 2.03h 3、曝气池总容积V =V 1+V 2=9986.0m 3系统总污泥龄=好氧污泥龄+缺氧池泥龄=16.24d4、碱度校核每氧化1mgNH 4+-N需消耗7.14mg碱度;去除1mgBOD 5产生0.1mg碱度;)1()(01c d V c K X S S Q Y V θθ+-=VT dn T X q N V ,21000⨯=)1()(124.00c d W K S S Y N θ+-=每还原1mgNO 3--N产生3.57mg碱度;剩余碱度S ALK1=进水碱度-硝化消耗碱度+反硝化产生碱度+去除BOD 5产生碱度=181.53mg/L>100mg/L(以 CaCO 3计)5、污泥回流比及混合液回流比(1)污泥回流比R 计算=80001.2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X(MLSS)=4000mg/L 污泥回流比R=X/(X R -X)=100%(一般取50~100%)(2)混合液回流比R 内计算总氮率ηN =(进水TN-出水TN)/进水TN=62.50%混合液回流比R 内=η/(1-η)=167%6、剩余污泥量(1)生物污泥产量1525.5kg/d(2)非生物污泥量P S P S =Q(X 1-X e )=1020kg/d (3)剩余污泥量ΔX ΔX=P X +P S =2545.5kg/d设剩余污泥含水率按99.20%计算7、反应池主要尺寸计算(1)好氧反应池mg/L (r为考虑污泥在沉淀池中停留时间、池深、污泥厚度等因素的系数,取r SVIX R 610==+-=c d X K S S YQ P θ1)(0设2座曝气池,每座容积V单=V/n=3725.96m3曝气池有效水深h=4m 曝气池单座有效面积A单=V单/h=931.49m2采用3廊道,廊道宽b=6m曝气池长度L=A单/B=51.7m 校核宽深比b/h= 1.50校核长宽比L/b=8.62曝气池超高取1m,曝气池总高度H=5m(2)缺氧池尺寸设2座缺氧池,每座容积V单=V/n=1267.05m3缺氧池有效水深h= 4.1m 缺氧池单座有效面积A单=V单/h=309.04m2缺氧池长度L=好氧池宽度=18.0m 缺氧池宽度B=A/L=17.2m8、进出水口设计(1)进水管。
A2O脱氮除磷工艺设计计算书

1.已知条件⑴设计流量,Q 30m 3/d考虑变化系数1.1⑵设计进水水质COD 400mg/L BOD 5浓度S O 200mg/L TSS浓度X O 220mg/L VSS 150mg/L MLVSS/MLSS=0.7TN O 40mg/L NH 3-N 35mg/L TP 4mg/L 碱度SALK 280mg/L PH 7.0~7.5Tmax 25℃Tmin 14℃⑶设计出水水质COD 50mg/L BOD 5浓度S e 10mg/L TSS浓度X e 10mg/L TN 15mg/L NH 3-N 5mg/L TP0.5mg/L2.设计计算(用污泥负荷法)COD/TN 10.00>8厌氧池,参考值TP/BOD 50.02<0.06厌氧池,参考值符合要求工艺要求⑵有关设计参数①BOD 5污泥负荷N 0.16②回流污泥浓度X R 6000mg/L ③污泥回流比R100% A 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设计⑴判断是否可采用A 2/O工艺kgBOD 5/(kgMLSS·d)④混合液悬浮物固体浓度X=R/(1+R)*X R 3000mg/L⑤混合液回流比R 内62.50% 166.67%计算选择R 内200%⑶反应池容积,Vm 3V=QS O /NX12.50m 3反应池总水力停留时间,tt=V/Q0.42d 10.00h 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 2.00h 厌氧池容积2.50m 3缺氧池水力停留时间 2.00h 缺氧池容积2.50m 3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 6.00h 好氧池容积7.50m 3⑷校核氮磷负荷0.053<0.05kgTN/(kgMLSS·d)0.016<0.06kgTN/(kgMLSS·d)⑸剩余污泥量△X kg/d2kg/d 3kg/d 5kg/d⑹碱度校核好氧段总氮负荷=Q×TN O /X×V 好厌氧段总磷负荷=Q×TP O /X×V 厌P X =Y×Q×(So-Se)-k d ×V×X RP S =Q×(TSS-TSSe)×50%△X=P X +P S取污泥增殖系数Y=0.6,污泥自身氧化系数kd=0.05每氧化1mgNH 3-N需消耗碱度7.14mg混合液回流比R内=ηTN /(1-ηTN )*100%各段水力停留时间和容积厌氧池 :缺氧池 :好氧池=1 :1 :3kgTN/(kgMLSS·d)TN去除率ηTN =(T NO -T Ne )/T NO *100%剩余碱度S ALK1=进水碱度-硝化消耗碱度+反硝化碱度+去除BOD 5产生的碱度每天用于合成的总氮=12.4%*P X0.26kg/d即,进水总氮中有8.71mg/L 用于合成26.29mg/L所需脱硝量16.29mg/L 需还原的硝酸盐氮量NT 0.49mg/L 剩余碱度S ALK1169.45>100mg/L⑼曝气池系统计算①设计需氧量AOR碳化需氧量5.51kgO 2/d硝化需氧量3.63kgO 2/d反硝化脱氮产生的氧量1.40kgO 2/d7.74kgO 2/d 0.32kgO 2/h最大需氧量与平均需氧量之比为1.4AOR max =1.4AOR 0.45kgO 2/h 1.36kgO 2/kgBOD 5②标准需氧量氧气转化率EA20%淹没深度,H3m每还原1mgNO 3-N产生碱度3.57mg 每去除1mgBOD 5产生碱度0.1mg出水溶解性BOD 5浓度S取6.41mg/LD1=Q×(S O -S)/(1-e -0.23×5)-1.42×P XD2=4.6×Q×(N O -Ne)-4.6×12.4%×P XD3=2.86N T被氧化的NH 3-N=进水总氮-出水总氮-用于合成总氮以CaCO 3计可以维持PH≥7.2AOR=碳化需氧量(去除BOD 5需氧量-剩余污泥中BODu氧当量)+硝化需氧量(NH 3-N硝化需氧量-剩余污泥中NH 3-N的氧当量)-反硝化脱氮产氧量假设生物污泥中含氮量以12.4%计总需氧量AOR=D1+D2-D3采用鼓风曝气,微孔曝气器。
A2O工艺计算书

A2O工艺计算书一、概述A2O 工艺(AnaerobicAnoxicOxic,厌氧缺氧好氧)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功能。
该工艺通过在不同的反应区域创造不同的环境条件,使微生物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等污染物。
本计算书将对 A2O 工艺的主要设计参数进行计算,以确定工艺设备的尺寸和运行参数。
二、设计基础数据1、设计处理水量:_____m³/d2、进水水质:COD(化学需氧量):_____mg/LBOD₅(五日生化需氧量):_____mg/LTN(总氮):_____mg/LTP(总磷):_____mg/LNH₃N(氨氮):_____mg/L3、出水水质要求:COD:_____mg/LBOD₅:_____mg/LTN:_____mg/LTP:_____mg/LNH₃N:_____mg/L三、反应池容积计算1、厌氧池容积(V₁)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HRT₁)一般取 1 2 h,本次设计取 15 h。
V₁= Q × HRT₁其中,Q 为设计处理水量。
计算可得:V₁=_____m³2、缺氧池容积(V₂)缺氧池水力停留时间(HRT₂)一般取 2 4 h,本次设计取 3 h。
V₂= Q × HRT₂计算可得:V₂=_____m³3、好氧池容积(V₃)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HRT₃)一般取 4 8 h,本次设计取 6 h。
V₃= Q × HRT₃计算可得:V₃=_____m³四、污泥负荷计算1、好氧池污泥负荷(Ns)Ns =(L₀ Le)× Q /(XV₃)其中,L₀为进水 BOD₅浓度,Le 为出水 BOD₅浓度,X 为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一般取 2500 4000 mg/L,本次设计取 3000 mg/L。
计算可得:Ns =_____kg BOD₅/(kg MLSS·d)2、校核污泥龄(θc)θc = 1 / Ns计算可得:θc =_____d五、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计算1、好氧池 MLSS(X)X =R × ρ × 10³ / SVI其中,R 为污泥回流比,一般取 50% 100%,本次设计取 70%;ρ 为回流污泥浓度,一般取 8000 12000 mg/L,本次设计取 10000 mg/L;SVI(污泥体积指数)一般取 70 150 mL/g,本次设计取 100 mL/g。
A2O法工艺计算(带公式)

0.6 m/s
孔口过水断面积A= 0.0771605 (m2)
孔口尺寸取为 1.3
m×
进水井平面尺寸取
为2.4m×2.4m
式中
Q3=(1+R+R内)*Q/n= 0.0925926 (m3/s)
b—堰宽,
b=
7.5 m;
H—堰上水头,
m。
H= 0.0353184 (m)
出水孔过流量Q4=Q3= 0.0925926 (m3/s)
管径d= 0.2715147 (m)
取进水管管径DN 900 mm
校核管道流速
v=Q5/A= 0.0728101 m
9、曝气 系统设计 计算
1、设计需 氧量AOR
AOR=去除 BOD5需氧量 -剩余污泥 中BOD5氧当 量+NH3-N硝 化需氧量剩余污泥 中NH3-N的 氧当量-反 硝化脱氮 产氧量
qc=0.14kgO2/(h·个)。则:
充氧能力
m2/(h· qc=0.14kg
供风量
2 个)
O2/(h·个
h1=
304 (个)
以微孔曝 气器服务 面积进行 校核:
f=F/h1=
0.493421053 (m2)
<0.75(m2)
5、供风管 道计算 供风干管 采用环状 布置。
流速v=
流量 Qs=0.5Gsmax=
0.6
0.05
186 260 446
kg/d
kg/d kg/d
12.40% 计,则:
23.06 kg/d mg/l用于
5.77 合成。
需还原的
硝酸盐氮
量NT= 将各值代
66.94 (mg/L)
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2O 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设计计算
A-A-O 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中缺氧池容积(D V )和好氧池容积(O V )的设计计算与AO 法一致。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一、缺氧池、好氧池(曝气池)的设计计算: 1.设计水量的计算
由于硝化和反硝化的污泥龄和水力停留时间都较长,设计水量应按照最高日流量计算。
Q K Q •=
式中:
Q ——设计水量,m 3/d ; Q ——日平均水量,m 3/d ;
K ——变化系数;
2. 确定设计污泥龄C θ
需反硝化的硝态氮浓度为
e e 0-)S -.05(S 0-N N N O =
式中:
N ——进水总氮浓度,mg/L ;
0S ——进水BOD 值【1】,mg/L ; e S ——出水BOD 值,mg/L ; e N ——出水总氮浓度,mg/L ;
反硝化速率计算
S N K O
de =
计算出de K 值后查表1选取相应的V V D /值,再查表2取得C θ值。
3. 计算污泥产率系数Y 【2】
]072
.1θ17.01072.1θ102.0-6.075.0[)15-()
15-(00T C T C S X K Y •+•+=
式中:
Y ——污泥产率系数,kgSS/kgBOD ; K ——修正系数,取9.0=K ;
0X ——进水SS 值mg/L;
T ——设计水温,与污泥龄计算取相同数值。
然后按下式进行污泥负荷核算:
)
-(θ00
e C S S S Y S L •=
式中:
S L ——污泥负荷,我国规范推荐取值范围为0.2~0.4kgBOD/(kgMLSS •d)。
活性污泥工艺的最小污泥龄和建议污泥龄表(T=10℃)【3】单位:d 表
4. 确定MLSS(X)
MLSS(X)取值通过查表3可得。
取定MLSS(X)值后,应用污泥回流比R 反复核算
X
X X
R R -=
3
10007.0E R t SVI
X ו
= 式中:
R ——污泥回流比,不大于150%;
E t ——浓缩时间,其取值参见表4。
5. 计算反应池容积
X
S S Y Q V e C 1000)
-(θ240=
计算出反应池容积V 后,即可根据V V D /的比值分别计算出缺氧反应池和好氧反应池的容积。
二、厌氧池的设计计算:
厌氧反应池的容积计算
D A V R Q V 15.0)1(75.0++=
式中:
A V ——厌氧反应池容积,m 3。
三、曝气量的计算: 1. 实际需氧量的计算
ot ht t C N N S O O 86.2-57.42+•=
式中:
2O ——实际需氧量,kgO 2/d ;
C O ——去除含碳有机物单位耗氧量,包括BO
D 降解耗氧量和活性污泥衰减耗氧量,
kgO 2/kgBOD ;
t S ——BOD 去除量,kg/d ; ht N ——硝化的氨氮量,kg/d ; ot N ——反硝化的硝酸盐量,kg/d 。
其中,去除含碳有机物单位耗氧量C O 按下式计算:
)
15-()
15-(072
.1θ17.01072.1θ15.056.0T C T C C O ×+×+= 按该式计算出不同泥龄和不同水温下的C O 值列于表5【4】,设计时可直接查表。
降解含碳有机物单位耗氧量表 单位:kgO 2/kgBOD
BOD 去除量t S 按下式计算:
3-e 010)S -(•••=S Q f S C t
式中:
C f ——BO
D 负荷波动系数,按表6选用。
当无反硝化时,需硝化的氨氮量ht N 按下式计算:
3-e 010]5-)S -0.05(S -[•+=he k ht N N Q N
式中:
K N ——进水凯氏氮【5】浓度,mg/L ; he N ——要求出水氨氮浓度,mg/L 。
当有反硝化时,需硝化的氨氮量ht N 按下式计算:
3-e 010]2-)S -0.05(S -[•=N Q N ht
反硝化的硝酸盐量ot N 按下式计算:
1000/0N Q N ot =
2. 标准需氧量的计算
由于上述方法计算出的需氧量是在实际水温,气压和混合液溶解氧浓度的污水中的需氧量,而充氧设备的充氧能力是在水温20℃、一个大气压、溶解氧为零的清水中测定的,为了选择充氧设备,必须将实际需氧量换算成标准需氧量。
标准需氧量按下式计算:
)
20-(02
024.1)-β(αT SW
S S C C O C O ••=
式中:
T ——最热日反应池平均水温,取值与计算C O 时相同,℃;
α——修正系数,我国规范建议值为0.85α=;
β——修正系数,我国规范建议值为0.9=β;
S C ——标准条件下清水中的饱和溶解氧,2.9C =S mg/L ;
SW C ——清水在T ℃和实际计算压力Pa 时的饱和溶解氧,2.9C =S mg/L ; 0C ——混合液剩余溶解氧值,一般0C =2mg/L ,同步硝化反硝化0C =0.5mg/L 。
清水在T ℃和实际计算压力Pa 时的饱和溶解氧SW C 按下式计算:
)068
.242(
C SW b t St P O C += 式中:
St C ——清水在T ℃时的饱和溶解氧,mg/L ;
b P ——曝气装置处绝对压力,105Pa ; t O ——曝气池逸出气体中含氧,%。
曝气装置处绝对压力b P 按下式计算:
h P b 1.0013.1+=
式中:
h ——曝气设备处的水深,m ;
曝气池逸出气体中含氧t O 按下式计算:
%100)
-1(2179)
-1(21×+=
A A t E E O
式中:
A E ——曝气设备的氧利用率,未知时可取0.2;
3. 风机风量的计算
风机风量按下式计算:
A
S
S E O G 28.0=
式中:
S G ——需气量,Nm 3/d 【6】。
【1】设有初沉池时,S 0为初沉池出水的BOD 值。
【2】本式仅在COD/S 0≤2.2时有效。
当COD/S 0>2.2时,应按COD 来计算产泥量。
【3】当每日进水总BOD 值在1200~6000kg/d 时,按内插法取值;当V D /V 值在表中数值之间,也按内插法取值。
当设计温度不是10℃时,需自行计算。
其计算方法如下:
)15-(103.14.3T CO F ••=θ
式中:
CO θ——硝化泥龄,及好氧泥龄,d ;
F ——安全系数,当进水总BOD ≤1200kg/d 时,F=1.8;当进水总BOD >6000kg/d 时,F=1.45;当1200kg/d <进水总BOD <
6000kg/d 时,采用插值法。
【4】当COD/S 0>2.2时,应按COD 来计算耗氧量。
计算方法如下:
1000/)- 95.0(COD COD C X C Q O =
式中:
COD C ——进水COD ,mg/L ;
COD X ——进水颗粒性固体状COD ,mg/L 。
进水颗粒性固体状COD 按下式计算:
)
15-()15-()15-(072.1θ17.01)
072.1θ034.01(6365.0)072.1θ15.033.0)(-(T C T C COD T C COD COD COD
C S C A X •+•++•+=
式中:
S——进水溶解性COD,mg/L;
COD
A——经验系数,取值范围为0.2~0.35。
【5】凯氏氮为有机氮与氨氮的总和。
【6】Nm3标准状态下的空气体积,温度为20℃,气压为一个大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