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论文)-脱氮除磷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脱氮除磷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脱氮除磷工艺设计

宝鸡文理学院2008 级

综合课程(学年)设计说明书

系别: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系

专业班级:环境工程2班

指导老师:

设计题目:脱氮除磷工艺

学生姓名:

学号:

学期:2010-2011第二学期

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系

2011年6月8日

脱氮除磷工艺设计

中文摘要:污水中的氮磷元素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生物脱氮过程中,污水中的有机氮及氨氮经过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最后转化为氮气。对应的在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中应设置相应的好氧硝化段和缺氧反硝化段。生物除磷,污水中的磷以正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等形式存在。生物除磷就是利用微生物对磷的释放和吸收作用,使磷积聚于微生物体内,从污水中去除。从几种常见的污水脱氮除磷工艺和实际水质综合考虑,采用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

关键词:脱氮;除磷;氧化沟

目录

1设计目的 (1)

2脱氮除磷主体构筑物综合课程设计1任务书 (1)

3.主要的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及其优缺点介绍 (2)

3.1.A2/O工艺 (2)

3.2、SBR工艺 (3)

3.3、氧化沟 (3)

4、处理工艺选择及其流程 (4)

5、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与说明 (6)

5.1、提升泵的设计计算…………………………………………………………

5.2、细中格栅的设计计算 (6)

5.3、曝气沉砂池的计算 (8)

5.4、氧化沟设计计算 (10)

5.5、二沉池设计计算 (18)

5.6消毒池的设计计算………………………………………………………….

6、实验总结: (20)

注释和参考文献 (20)

指导教师评语: (21)

工艺流程高程图 (24)

工艺流程平面图 (25)

此污水厂平面布置图 (26)

1.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1)、复习和消化所学课程内容,初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并掌握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和技术资料的运用;(3)、训练和培养污水处理的基本计算方法及绘图的基本技能;

(4)、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了解国家环境保护和基本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2脱氮除磷主体构筑物综合课程设计1任务书

(1)设计题目:

主题目:脱氮除磷工艺设计

分题目1:Cass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分题目2: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分题目3:A2/O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2)原始资料:

设计水量Q= 100000 m3/d

城市设计人口50 万人;

进水水质

TSS (mg/L)

BOD

(mg/L)

TKN

(mg/L)

NH3-N

(mg/L)

碱度S(mg/L)pH

250 200 45 35 280 7~

7.4 水温

冬季平均污水温度T=14℃;夏季平均污水温度T=25℃;时变化系数k h=1.2;总变化系数k z=1.3。

出水水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

TSS(mg/L)BOD

(mg/L)

TKN

(mg/L)

NH3-N

(mg/L)

20 20 20 15 (3)设计内容:

1. 计算设计水量、水质;

2. 确定污水处理方案(处理工艺流程)、设定设计参数;

3. 选择和计算污水处理主体构筑物;

(如氧化沟、曝气池等)

4.确定污水处理主体构筑物平面布置图;计算并绘制污水处理主体构筑物高程图;

(4)设计工作量:

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主要包括:

①主要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及其优缺点

②处理工艺选择及其流程

③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与说明

2. 图纸:

污水处理主体构筑物图平面图及高程图各1张

注:设计说明、计算书全部由WORD输出,图纸可以手工绘制(A3以上)也可以autocad绘制。

(5)设计用参考资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2.给水排水工程师常用规范选(上、下册);

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1、5、7、9、10、11、12等分册;

4.污水处理工程方案设计;

5.中国给水排水(期刊);

6.给水排水(期刊);

7.中国水网;

8.万方数据库等。

3. 主要的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及其优缺点

3.1 A2/O工艺

该工艺在一个处理系统中同时具有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能够同时做到脱氮、除磷和有机物的降解。

优点可同时脱氮除磷,反硝化过程为硝化提供碱度,反硝化过程同时去除有机物,污泥沉降性能好。整个系统中的活性污泥都完整地经历过厌氧和好氧的过程,因此排放的剩余污泥中都能充分地吸收磷;避免了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对厌氧释磷的影响;由于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浓度较高,从而促进了好氧反应器中的同

步硝化,因此可以用较少的总回流量达到较好的总氮去除效果。工艺流程简单,总水利停留时间少于其他同类工艺,节省基建投资;该工艺在厌氧、缺氧、好氧环境下交替运行,有利于抑制丝状菌的膨胀,改善了污泥沉降性能;

缺点是该工艺脱氮效果受混合液回流比大小的影响,除磷效果受回流污泥夹带的溶解氧和硝态氮的影响,因而脱氮除磷效果不可能很高;沉淀池要防止产生厌氧、缺氧状态,以避免聚磷菌释磷而降低出水水质和反硝化产生N2而干扰沉淀。但溶解氧含量也不易过高,以防止循环混合液对缺氧池的影响。

3.2 SBR工艺

SBR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

优点: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动增大,效率提高,池内好氧厌氧处于交替阶段,净化效果好;具有一定的调节均化功能,可缓解进水水质、水量波动对系统带来的不稳定性,工艺处理简单,处理构筑物少,曝气反应池集曝气沉淀污泥回流于一体,可省去初沉池、二沉池及污泥回流系统,且污泥量少,容易脱水。

缺点:处理效果与曝气时率有关,时率大则缺氧时间短,反硝化不完全,氮磷去除率低,但当去除率接近1时,磷几乎不被去除,所以在自动控制和连续在线分析仪器仪表要求很高。

3.3 氧化沟

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造,它把连续式反应池用作生物反应池,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该反应池中以一条闭合式曝气渠道进行连续循环。

优点: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并且具有较强的脱氮功能,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剩余污泥较少,污泥不经消化也容易脱水,污泥处理费用较低;具有推流式流态的某些特征。运行管理方便,出水水质好。

缺点:污泥浓度高,污水停留时间长,基建投资大,曝气效率低,对环境温度要求高。

4 处理工艺选择及其流程

比较以上几种污水的脱氮除磷工艺的优缺点,实际操作情况以及实验所给水质的特点,我们小组选择了能够较好脱氮,出水水质好,操作简便的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

污水在处理前先经格栅,用以去除可能阻塞水泵机组及管道阀门的较粗大的悬浮物,保证后续工艺正常运行,截留物经栅渣打包机打包外运。经格栅后以动力的形式进入沉砂池,从而去除砂子、煤渣等比重较大的颗粒。沉砂池中的污水以自流方式经流量计调节污水流量后进入重点构筑物———氧化沟,在氧化沟内完成对污水中溶解的和胶体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以及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悬浮

固体和其它一些物质的处理。经氧化沟处理后的污水进入二沉池完成对悬浮颗粒的分离,再经消毒后排放。

根据出水水质的要求选择卡鲁赛尔氧化沟,是一个多沟串联系统,进水与活性污泥混合后在沟内做不停的循环运动。污水和回流污泥在第一个曝气池中混合。由于曝气器的泵送作用,沟中的流速保持0.3m/s。水流在连续经过几个曝气区后,便流入外边最后一个环路,出水从这里通过出水堰排出,出水位于第一个曝气区的前面。

卡鲁赛尔氧化沟采用垂直安装的低速表面曝气器,每组沟渠安装一个,均安装在同一端,因此形成了靠近曝气器下游的富氧区和曝气器上游以及外环的缺氧区。这不仅有利于生物凝聚,还是活性污泥易于沉淀。BOD去除率可达95%~99%,脱氮效率 90%,除磷率约为50%。

在正常的设计流速下,卡鲁赛尔氧化沟渠道中混合液的流量是进水流量的50-100倍,曝气器中的混合液平均每5~0min完成一个循环。具体循环时间取决与渠道长度,渠道流速计设计负荷。这种状态可以防止短流,还通过完全混合作用产生很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卡鲁赛尔氧化沟的表面曝气器单机功率大,其水深可达5m以上,使氧化沟占地面积减小,土建费用降低。同时具有极强的混合搅拌和耐冲击负荷能力。当有机负荷较低时,可以停止某些曝气器的运行,或者切换较低的转速,在保证水流搅拌混合循环流动的前提下,节约流量消耗。由于曝气器周围的局部地区能量强度比传统活性污泥曝气器强度高的多,使用氧的转移速率大大提高,平均传氧效率达到2.1kg/(kw.h).

为了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水质排放标准,卡鲁赛尔氧化沟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发了许多新的设计,实现了新的功能。提高了处理效率,降低了运行能耗,改进了活性污泥性能,提高了生物脱氮除磷功能。

采用氧化沟来处理污水时一般可不设初沉池,在不增加构筑物及设备的情况下氧化沟内不仅可以完成碳源的氧化,还可以实现硝化和脱硝。二次沉定池可以和曝气设备分开设置,此时需设置污泥回流装置。本次设计即是二沉池和曝气设备分开的。氧化沟可以认为是一个完全混合曝气池,池中浓度变化很小,新进入的污水将得到迅速的稀释,具有很强的抗击负荷的能力,而且氧化沟内活性污泥已经好氧稳定,可直接浓缩脱水不必要再进行厌氧消化。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已被公认为一种较成功革新的活性污泥法工艺,与其它生物处理技术相比有一些明显的特点,在经济技术方面有其独特的优点:(1)工艺流程简单,构筑物少运行管理方便。一般情况下,氧化沟工艺可以比传统活性污泥法少建初沉池和污

泥厌氧消化系统,基建投资少。(2)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实际运行效果表明,氧化沟在去除BO D 和SS 方面均可取得比传统活性污泥法更高质量的出水,运行也稳定可靠。(3)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由于氧化沟工艺省去初沉池和污泥厌氧消化系统,氧化沟在投资方面比传统活性污泥法节省很多。(4)污泥量少,污泥性稳定。由于氧化沟所采用的污泥龄一般长达20~30d,污泥在沟内得到了好氧稳定,污泥生成量少。(5)具有一定的承受水量、水质冲击负荷的能力,原污水一进入氧化沟,就会被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循环流量所稀释。

我国采用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均取得很好效果,其氧化沟的数量日益增加,规模也越来越大,运行方式也不断地发展。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与各厂的污水浓

度和建设条件有关,在同等的条件下的中、小型污水厂,氧化沟比其它方法低。

5 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与说明

5.1提升泵的设计计算

污泥提升前水位-5.23m,(即泵站吸水池最低水位),提升后水位3.65m(即格栅前水面标高)。所以提升净扬程Z=3.65-(—5.23)=8.88m.

泵的水头损失去2m则所取水泵杨程H=Z+H=10.88m,再根据设计流量10000m3,采用2台MF系列污水泵,采用ME系列污水泵3台,二用一备。

5.2 细中格栅的设计计算

5.2.1格栅的技术要求

1格栅的制造应符合标准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及技术制造。

2平面格栅栅条一般使用为10材质为A3的扁钢制造,对于设计的50万人口的生活污水应选用强度高,耐腐蚀性强的材料制造。

3用于机械清渣的平面格栅,栅条的直线度偏差不宜超过长度的。

4 各部焊接应平整,光滑,不应有裂缝,未融合等缺陷。

图一格栅的高程图

图二 格栅的平面图

(2)平面格栅安装方式

由已知参数和经验参数选定; (1) 格栅的间隙数量n 由下式决定

n=Q max

v

h b ??α

sin

其中b=16mm=0.016m ,h=2.0m, v=1.0m/s,α=60。

则sina=

2

3

≈0.866 Q max =100000m 3/d=1.158m 3/s. 代入公式经计算得 n=

1

2016.0866

.0158.1???=33.67,故取整数n=34

栅条宽度选s=10mm=0.01m, b=16mm=0.016m (2) 格栅槽总宽度B :B=S (n-1)+b ·n

B=S (n-1)+b ·n=0.01?(34-1)+0.016?34=5.77m=5700mm

由上面参考数据之L=2600mm 由于格栅间设置的工作平台标高应高出栅前水位0.5m

(3) 过栅水头损失

H 2=k ?h 0

h 0=αξsin 22

**g

v

其中ξ==34)(b

s

β=1.79?34

)016.001.0(=0.957 (选择栅条断面为圆形)

h=0.9578?.

60sin 8

.9211???m=0.042m, (其中k=3)

H 2=k ?h 0=3?0.042m=0.126m (4) 栅后槽的总高度H

H=h+h 1+h 2=2.0+0.3+0.126=2.626≈2.63m

(5) 格栅总长度L= L 1 +L 2+0.5m+1.0m+

α

tan 1

H L 1=

1

1

tan 2αB B -= ?

-.45tan 2577.5m=0.385m (1α为进水渠道渐宽部位的展开角) L= L 1 +L 2+0.5m+1.0m+

α

tan 1

H =0.385m+0.5?0.385m+0.5m+1.0m+0.5m =2.5775m ≈2.58m 5.3 平流式沉砂池的计算 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参数

(1)水平流速一般取0.08~0.12m/s ;

(2)污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为4—6min ;当雨天最大流量时为1~3min 。如作为预曝气,停留时间为10~30min 。

(3)池的有效水深为2—3m ,池宽与池深比为1~1.5,池的长宽比可达5,当池长宽比大于5时,应考虑设置横向挡板;

(4)平流沉砂池多采用穿孔管曝气,孔径为2.5~6.Omm ,距池底约0.6~ 0.9m ,并应有调节阀门;

单位池长所需空气量

平流式沉砂池的形状应尽可能不产生偏流和死角,在砂槽上方宜安装纵向挡板,进出口布置,应防止产生短流。

图三 平流式沉砂池

图四 平流式沉砂池设计计算草图

2 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 (1)总有效容积V

V=60?Q max ?t

V---总有效容积,Q max ---最大时设计流量,t 最大设计流量的停留时间 Q max =0.300m 3

/s. t=30min

总有效容积V=60?0.300?30=540m 3 (2)池断面面积A A=

v

Q max

--- Q max

Q max ---最大时设计流量 V---最大时设计流量的水平速度

Q max =0300m 3/s v=0.1m/s

池断面面积A= 3 m2 (3)池总宽度B

B 为池总宽度 H 为有效水深

B=

H

A 池总宽度B=2

3

m=1.5m

(4)池长L L=A

V 池长L=

A V =3

540m=180m (5)所需曝气量q

q=60?D ?Q max

D 单位体积污水需要的曝气量

所需曝气量q=60?D ?Q max =60?0.2?3m 3/min=36 m 3/min 5.4 氧化沟设计计算 设计参数

混合液浓度(MLSS )为4000-4500mg/L ,污泥回流比为100%;有效水深h ≥5m ;N=0.05-0.1kgBOD/(kgMLVSS ·d);污泥龄θc 在25到30d 以上;水力停留时间为18到28h 。一般沟深市表面曝气机叶轮直径的1.2倍,沟宽是沟深的2倍。 氧化沟设计计算 5.4.1已知条件

(1) 设计流量Q=100 000M 3/d 。(不考虑变化系数) (2)

设计进水水质

BOD 5浓度

S=190mg/L;TSS

浓度

X=250mg/L;VSS=175mg/L;TKN=45mg/L;NH-N=35mg/L;碱度S=280mg/L;最低水温T=14°C;最高水温T=25°C 。

(3)

设计出水水质

BOD 5

浓度

S=20mg/L;TSS

浓度

X e =20mg/L;NH 3-N=15mg/L;TN=20mg/L 。

考虑污泥稳定化:污泥产率系数Y=0.55;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X=4000mg/L;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

X V =2800mg/L;污泥龄θc =30d;内源代谢系数K d =0.055;20时脱氮率q=0.035kg(还原的NO -3-N)/(kgMLVSS ·d)。

图五 氧化沟高程图

图六 氧化沟平面图

5.4.2 设计计算 (1)

去除BOD 5

1.

氧化沟出水溶解性BOD 5浓度S 。为了保证沉淀池出水BOD 5浓度S20mg/L,必须控制氧化沟出水所含溶解性BOD 5浓度S 2,因为沉淀池出水中的VSS 也是构成BOD 5浓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S=S e -S 1

1S 为沉淀池出水中的VSS 所构成的5BOD 浓度 1S =1.42(VSS/TSS )×TSS ×(1-0.23e -?5) =1.42×0.7×20×(1-0.23e -?5) =13.59(mg/L)

S=20-13.59=6.41(mg/L)

②氧区容积1V ,好氧区容积计算采用动力学计算方法。

1V =

0()

(1)

c V

d C Y Q S S X K θθ-+

=

0.55301000002.8(10.05530)

???(0.2-0.00641)

?+?

=43049(3m )

③好氧区水里停留时间1t

1t =

1V Q =43049100000

=0.43(d)=10.33(h) ④剩余污泥量?X

?X=Q ?S(

1d c

Y

K θ+)+Q 1X -Q c X

=100000×(0.2-0.00641) ×(0.55

10.05530

++)+100000×(0.25-0.175)-10000

×0.02 =7642.86(kg/d)

去除每1kgBOD 产生的干污泥量=

0X

()

e Q S S ?-

=

7642.86

100000(0.20.02)

?-

=0.4246(kgDs/kg BOD 5)

⑵脱氧

①需氧化的氨氮量N 1 ,氧化沟产生的剩余污泥中含氮率为12.4%,则用于生物合成总氮量为: N 0=

0.1243810.361000

100000

?? =4.72(mg/L)

需要氧化的NH 3-N 量N 1=进水TKN-出水NH 3-N-生物合成所需氮N 0 N 1=45-15-4.72=25.28(mg/L) ②脱氮量t N

t N =进水TKN-出水TN-用于生物合成所需氧N 0 =45-20-4.72=20.28(mg /L )

③碱度平衡。一般认为,剩余碱度达到100 mg /L (以CaCO 3计),即可保持pH ≧7.2,生物反应能够正常进行。每氧化1mgNH 3-N 需要消耗7.14mg 碱度;每氧化1mgBOD 5产生0.1mg 碱度;每还原1mg NO 3 --N 产生3.57mg 碱度。 剩余碱度S ALK1 =原水碱度-硝化消耗碱度+反硝化产生碱度+氧化BOD 5产生碱度

=280-7.14 ×25.28+3.57×20.28+0.1×(200-6.41) =280-180.50+72.40+19.36 =191.26(mg/L )

此值可保持pH ≧7.2,硝化和反硝化反映能够正常进行。 ④脱氮所需的容积V 2 脱硝率 q dn(t)=q dn(20)×1.08(T-20) 14℃时q dn =0.035×1.08(14-20) =0.022kg (还原的NO 3 --N )/kgMLVSS 脱氮所需的容积 V 2=

3010000032922()0.0222800

QS m XV ?20.28

==? ⑤脱氮水里停留时间t 2 t 2=232922

0.329()7.90()100000

V d h Q ===

⑶氧化沟总容积V 及停留时间t

312430493292275971()V V V m =+=+=

759710.76()18.23()100000

V t d h Q =

=== 校核污泥负荷

051000000.2

0.094[/()]2.875971

QS N kgBOD kgMLVSS d XV ?=

==?? ⑷需氧量 ①实际需氧量AOR

AOR=去除BOD 5需氧量-剩余污泥中BOD 5的需氧量+去除NH 3-N 耗氧量-剩余污泥中NH 3-N 的耗氧量-脱氮产氧量 a 去除BOD 需氧量 D 1

10()0.52100000(0.20.00641)0.1275971 2.835592.94(/)D a Q S S bVX kg d ='-+'=??-+??=b.剩余污泥中BOD 的需氧量D 2(用于生物合成的那部分BOD 需氧量)

2 1.42 1.423810.365410.71(/)D kg d 1=??X =?= C.去除NH 3-N 需氧量D 3

每1kgNH 3-N 硝化需要消耗4.6kgO 2. D 3=4.6×(TKN-出水NH 3-N)×Q/1000 =4.6×(45-15)×100000/1000 =13800(kg/d)

d.剩余污泥中NH 3-N 的耗氧量D 4

D 4=4.6×污泥含氮率×氧化沟剩余污泥量△X 1 =4.6×0.124×3810.36 =2173.43(kg ∕d ) e.脱氮产氧量D 5

每还原1kgN 2产生2.86kgO 2。 D 5=2.86×脱氮量

=2.86×20.28×100000∕1000 =5800.08(kg ∕d ) 总需氧量AOR=D 1-D 2+D 3-D 4-D 5

=34325.67-5410.71+13800-2173.43-5800.08 =34741.45(kg ∕d)

考虑安全系数1.4,则AOR=1.4×34741.45

=48638.03(kg ∕d)

去除每1kgBOD 5的需氧量

025()

48638.3

100000(0.20.00641)2.51(/)AOR Q S S kgO kgBOD =-=

?-=

②标准状态下需氧量SOR

(20)

(20)

()() 1.024

S T S T AOR C SOR a C C -=

βρ-?

式中(20)S C ---20℃时氧的饱和度,查附录十二取9.17mg ∕L;

T--- 取25℃;

()S T C --- 25℃时氧的饱和度,查附录十二取8.38 mg ∕L; C----溶解氧浓度,取2 mg ∕L;

α----修正系数,取0.85;

ρ----ρ=所在地区实际气压/(1.013×105

)=5

5

0.921101.01310

??0.909=; β---修正系数,取0.95.

)48638.039.17

0.85(0.9589024.10(/)SOR kg d (25-20?=?0.909?8.38-2)?1.024= 去除

1kgBOD 5标准需氧量25089024.10

4.598(/)()100000(0.20.00641)

SOR kgO kgBOD Q S S =

==-?-

⑸氧化沟尺寸 设氧化沟六座。 单座氧化沟有效容积 V 单=

37597112662()66

V m == 取氧化沟有效水深H=5m,超高为1m,氧化沟深度h=5+1=6m.中间分隔墙厚度为0.25m. 氧化沟面积A=

212662

2532.4()5

m =

单沟道宽度b=9m; 弯道部分的面积A 1

2

21290.253()

3930.252()9392.18392.11784.29()22

A m ππ?+?+?=

+?=+=

直线段部分面积A 2=A-A 1

22532.4784.291748.11()m -= 单沟直线度长度L=

21748.11

48.56()449

A m b ==??,取49m. ⑹进水管和出水管 污泥回流比R=100%,进出水管流量Q 1=(1+R)×6

Q =(m 3

/s ),管道流速v=1.0m/s. 则管道过水断面A=Q

v

=(m 2) 管径

m ),取0.7m(700mm).

校核管道流速v=

Q A

⑺出水堰及出水竖井 初步估算δ/ H <0.67,因此按薄壁堰来计算。 ①出水堰

Q=1.86bH 3

2 式中 b--堰宽;

H--堰上水头高,取0.2m. b=

32

1.86Q H

=2.32(m )

为了便于设备的选项,堰宽b 取2.3m.校核堰上水头H

0.201()

m == ②出水竖井。考虑可调堰安装要求,堰两边各留0.3m 的操作距离。 出水竖井长L=0.3×2+b=0.6+2.3=2.9(m) 出水竖井宽B=1.4m (满足安装要求);

AAO脱氮除磷工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水污染控制工程 题目名称A/A/O脱氮除磷工艺课程设计学生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07环境工程(1)班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010 年7 月 6 日

基本原理 厌氧-缺氧-好氧(Anaerobic-Anoxic-Oxic,简称A/A/O或A2/O)工艺由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串联而成,是A1/O与A2/O流程的结合。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专家在厌氧-好氧除磷工艺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该工艺在厌氧-好氧除磷工艺中加入缺氧池,将好氧池流出的一部分混合液流至缺氧池的前端,以达到反硝化脱氮的目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污 出水 污水进入厌氧反应区,同时进入的还有从二沉池回流的活性污泥,聚磷菌在厌氧环境下释磷,同时转化易降解COD、VFA为PHB,部分氨氮因细胞的合成而去除。污水经过第一厌氧反应器以后进入缺氧反应器,本反应器的首要功能是进行脱氮。硝态氮通过混合液内循环由好氧反应器传输过来,通畅内回流量为2至4倍原污水量,部分有机物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而得到降解去除,磷基本无变化。 混合液从缺氧反应区进入好氧反应区,混合液中的COD浓度已基本接近排放标准,在好氧反应区除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外,主要进行氨氮的硝化和磷的吸收,混合液中的硝态氮回流至缺氧区,污泥中过量吸收的磷通过剩余污泥排除。 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可以同时完成有机物的去除、反硝化脱氮、除磷的功能,脱氮的前提是氨氮应完全硝化,好氧池能完成这一功能,缺氧池能完成脱氮的功能,厌氧池和好氧池联合完成除磷功能。 工艺特点 厌氧、缺氧、好氧三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菌群的有机结合,能同时具有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的功能。 工艺简单,水力停留时间较短。 SVI一般小于100,不会发生污泥膨胀。 污泥中含磷量高,一般在%以上。 脱氮效果受混合液回流比大小的影响。除磷效果则受回流污泥中挟带溶解氧DO 和硝酸态氧的影响。 设计参数 污水处理量Q:20000m3/d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基本原理及工艺发展现状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基本原理及工艺发展现状 摘要:目前,污水处理技术已经逐渐从单一去除有机物为目的的阶段,进入到既要去除有机物又要脱氮除磷的深度处理阶段,脱氮除磷己成为当今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Abstract: at present,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from a single removal organic phase for the purpose of, get into both the removing of organic matter and denitrification and the depth of the phosphorus processing stage, denitrification and phosphorus has become the sewage treatment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one of the hotspots. 因氮、磷过量排放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是目前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当水体中总磷浓度高于0.02mg/L或总氮浓度高于0.2mg/L时则被视为富营养化水体,它的表征之一即为藻类过度增长。研究表明,每向水体中排放1g磷会引发950g(干重)藻类的生长[1]。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防止水体被污染的最根本途径就是对污染源进行治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去除氮、磷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各国的主要研究方向。 1.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基本原理 1.1生物脱氮基本原理 废水生物脱氮是在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参与的反应过程中,将氨氮最终转化为氮气而将其从废水中去除的。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过程中所参与的微生物种类不同、转化的基质不同、所需要的反应条件也各不相同。 1.2传统生物除磷基本原理 到目前为止,国际普遍认可和接受的生物除磷理论是“聚合磷酸盐(Poly-p)累积微生物”——聚磷菌PAO的摄/释磷原理。在聚磷菌新陈代谢过程中,三种贮存的化合物聚磷酸盐、糖元以及聚β羟基丁酸(PHB)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PHB属于PHV范畴。生物除磷过程通常包括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两个过程。 2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现状 2.1传统脱氮除磷技术 2.1.1 A2/O工艺 图1为厌氧/缺氧/好氧(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流程图。该工艺在是能够同步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点是工艺简单,能够同步脱氮除磷,总停留时间短,污泥不易膨胀,不需投药,运行费用低。该工艺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达到一定效果后,A2/O工艺除磷量难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当进水P/BOD值高时

污水处理工艺中如何进行脱氮除磷

污水处理工艺中如何进行脱氮除磷? 氮、磷的主要危害:一是受纳水体富营养化;二是影响水源水质,增加给水处理成本;三是对人和生物有一定的毒害。 生物脱氮分为三步: 1、氨化作用,即水中的有机氮在氨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成氨氮。在普通活性污泥法中,氨化作用进行得很快,无需采取特殊的措施。 2、硝化作用,即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水中的氨氮首先在亚硝酸钠的作用下被氧化成亚硝酸盐,然再在硝酸菌的作用下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盐。为防止生长缓慢的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从活性污泥系统中流失, 要求很长的污泥龄。 3、反硝化作用, 即硝化产生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这一步速率也比较快, 但由于反硝化细菌是兼性厌氧菌, 只有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才能进行反硝化, 因此需要为其创造一个缺氧或厌氧的环境( 好氧池的混合液回流到缺氧池) 。 生物除磷原理 所谓生物除磷, 是利用聚磷菌一类的微生物, 在厌氧条件下释放磷。而在好氧条件下, 能够过量地从外部环境摄取磷, 在数量上超过其生理需要, 并将磷以聚合的形态储藏在菌体内, 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 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效果。 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细菌的压抑放磷、过渡积累和奢量吸收。 首先将活性污泥处于短时间的厌氧状态时,储磷菌把储存的聚磷酸盐进行分解,提供能量,并 大量吸收污水中的BOD、释放磷( 聚磷酸盐水解为正磷酸盐) ,使污水中BOD 下降,磷含量升高。然后在好氧阶段,微生物利用被氧化分解所获得的能量,大量吸收在厌氧阶段释放的磷和原污水中的磷,完成磷的过渡积累和最后的奢量吸收,在细胞体内合成聚磷酸盐而储存起来,从而达到去除BOD 和磷的目的。 脱氮除磷工艺 1、传统A2/O 法即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在流经三个不同功能分区的过程中,在不同微生物菌群作用下,使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得到去除。原污水的碳源物质(BOD)首先进入厌氧池聚磷菌优先利用污水中易生物降解有机物成为优势菌种,为除磷创造了条件,然后污水进入缺氧池,反硝化菌利用其它可利用的碳源将回流到缺氧池的硝态氮还原成氮气排入到大气中, 达到脱氮的目的。 2、氧化沟工艺是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形式,因其构造简单、易于维护管理,很快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有Passveer单沟型、Orbal同心圆型、Carrousel循环折流型、D型双沟式和T型三沟式等。传统Passveer单沟型和Carrousel型氧化沟不具备脱氮除磷功能,但是在Carrousel氧化沟前增设厌氧池,在沟体内通过曝气装置的合理设置形成缺氧区和好氧区,形成改良型氧化沟,便具备生物脱氮除磷功能。 3、SBR 法是间歇式活性污泥法,降解有机物,属循环式活性污泥法范围,主要是好氧活性污泥,回流到反应池前部的污泥吸附区,回流污泥中硝酸盐得以反硝化在充分条件下可大量吸附进水中的有机物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 随着对脱氮除磷机理的深入探究,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及其可行性, 为水处理工艺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思路。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给污水脱氮除磷处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污水处理已不仅限于满足排放标准,更要考虑污水的资源化和能源化的问题,必须朝着最小的COD 氧化、最低的氮磷排放量、最少的剩余污泥排放等可持续污水处理工艺的方向发展。而生物学及其技术的发展,能使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得到更大的发展。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矛盾

5,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矛盾 (1)泥龄问题 作为硝化过程的主休,硝化菌通常都属于自养型专性好氧菌.这类微生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繁殖速度慢,世 代时间较长.在冬季,硝化菌繁殖所需世代时间可长达30d以上;即使在夏季,在泥龄小于5d的活性污泥中硝 化作用也十分微弱.聚磷菌多为短世代微生物,为探讨泥龄对生物除磷工艺的影响,Rensink等(1985年)[23]用表2归纳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并指出降低泥龄将会提高系统的除磷效率. 泥龄与除磷率关系表2 泥龄/d 30 17 5.3 4.6 磷去除率/% 40 50 87.5 91 由表2可见聚磷微生物所需要泥龄很短.泥龄在3.0d左右时,系统仍能维持较好的除磷效率.此外,生物除磷 的唯一渠道是排除剩余污泥.为了保证系统的除磷效果就不得不维持较高的污泥排放量,系统的泥龄也不得 不相应的降低.显然硝化菌和聚磷菌在泥龄上存在着矛盾.若泥龄太高,不利于磷的去除;泥龄太低,硝化菌 无法存活,且泥量过大也会影响后续污泥处理.针对此矛盾,在污水处理工艺系统设计及运行中,一般所采用 的措施是把系统的泥龄控制在一个较窄范围内,兼顾脱氮与除磷的需要.这种调和,在实践中被证明是可行 的.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脱氮与降磷两类微生物的各自优势,可采取的其它对策大致上有两类. 第一类是设立中间沉淀池,搞两套污泥回流系统使不同泥龄的微生物居于前后两级(见图4),第一级泥龄很短,主要功能是除磷;第二级泥龄较长,主要功能是脱氮.该系统的优点是成功地把两类泥龄不同的微生物分开.但是,这类工艺也是存在局限性.第一,两套污泥回流系统,再加上中间沉淀池和内循环,使该类工艺流程 长且比较复杂.第二,该类工艺把原来常规A2/O(见图5)工艺中同步进行的吸磷和硝化过程分离开来,而各 自所需的反应时间又无法减少,因而导致工艺总的停留时间变长.第三,该工艺的第二级容易发生碳源不足 的情况,致使脱氮效率大受影响.此外,由于吸磷和硝化都需要好氧条件,工艺所需的曝气量也可能有所增加. 第二类方法是在A2/O工艺好氧区的适当位置投放填料.由于硝化菌可栖息于填料表面不参与污泥回流,故 能解决脱氮除磷工艺的泥龄矛盾.这种作法的优点是既达到了分离不同泥龄微生物的目的,又维持了常规 A2/O工艺的简捷特点.但是该工艺也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①投放填料后必须给悬浮性活性污泥以优先 的和充分的增殖机会,防止生物膜越来越多而MLSS越来越少的情况发生;②要保证足够的搅拌强度,防止因 填料截留作用致使污泥在填料表面间大量结团;③填料投放量必须适中,投放量太少难以发挥作用,太多则难免出现对污泥的截留.此外,填料的类型和布置方式都应作慎重考虑.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除磷基本原理

污水处理生物脱氮除磷基本原理 国外从六十年代开始系统地进行了脱氮除磷的物理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认为物理法的缺点是耗药量大、污泥多、运行费用高等。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不推荐采用。从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开始研究并逐步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除磷。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研究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在八十年代后期逐步 实现工业化流程。目前,常用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有A2/O法、SBR法、氧化沟法等。 ?生物脱氮原理 生物脱氮是利用自然界氮的循环原理,采用人工方法予以控制,首先,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转化成氨氮,而后在好氧条件下,由硝化菌左右变成硝酸盐氮,这阶段称为好氧硝化。随后在缺氧条件下,由反硝化菌作用,并有外加碳源提供能量,使硝酸盐氮变成氮气逸出,这阶段称为缺氧反硝化。整个生物脱氮过程就是氮的分解还原反应,反应能量从有机物中获取。在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影响其脱氮效率的因素是温度、溶解氧、PH值以及碳源,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菌增长速度较缓慢,所以,要有足够的污泥泥龄。反硝化菌的生长主要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并且要用充裕的碳源提供能量,才可促使反硝化作用顺利进行。 由此可见,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与反硝化反应需要具备如下条件: 硝化阶段:足够的的溶解氧,DO值在2mg/L以上,合适的温度,最好在20℃,不能低于10℃,,足够长的污泥泥龄,合适的PH条件。 反硝化阶段:硝酸盐的存在,缺氧条件DO值在0.2mg/L左右,充足碳源(能源),合适的PH条件。 生物脱氮过程如图5—1所示。 反硝化细菌 +有机物(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生物除磷原理 磷常以磷酸盐(H 2PO 4 -、HPO 4 2-和H 2 PO 4 3-)、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于废水中,生物除 磷就是利用聚磷菌,在厌氧状态释放磷,在好氧状态从外部摄取磷,并将其以聚合形态储藏在体内,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达到从废水中除磷的效果。 生物除磷主要是通过排出剩余污泥而去除磷的,因此,剩余污泥多少将对除磷效果产生影响,一般污泥龄短的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量较多,可以取得较高的除磷效果。有报道称,当泥龄为30d时,除磷率为40%,泥龄为17d时,除磷率为50%,而当泥龄降至5d时,除磷率达到87%。 大量的试验观测资料已经完全证实,再说横无除磷工艺中,经过厌氧释放磷酸盐的活性污泥,在好氧状态下有很强的吸磷能力,也就是说,磷的厌氧释放是好氧吸磷和除磷的前提,但并非所有磷的厌氧释放都能增强污泥的好氧吸磷,磷的厌氧释放可以分为两部分:有效释放和无效释放,有效释放是指磷被释放的同时,有机物被吸收到细胞内,并在细胞内储存,即磷的释放是有机物吸收转化这一耗能过程的偶联过程。无效释放则不伴随有机物的吸收和储存,内源损耗,PH变化,毒物作用引起的磷的释放均属无效释放。 在除磷系统的厌氧区中,含聚磷菌的会留污泥与污水混合后,在初始阶段出现磷的有效释放,随着时间的延长,污水中的易降解有机物被耗完以后,虽然吸收和储存有机物的过程基本上已经停止,但微生物为了维持基础生命活动,仍将不断分解聚磷,并把分解产物(磷)释放出来,虽然此时释磷总量不断提高,但单位释磷量所产生吸磷能力随无效释放量的加大而降低。一般来说,污水污泥混合液经过2小时厌氧后,磷的释放已经甚微,在有效释放过程中,磷的释放量与有机物的转化量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磷的厌氧释放可使污泥的好氧吸磷能力大大提高,每厌氧释放1mgP,在好氧条件下可吸收2.0~2.24mgP,厌氧时间加长,无效释放逐渐增加,平均厌氧释放1mgP,所产生的好氧吸磷能力降至1mgP以下,甚至达到0.5mgP。因此,生物除磷并非厌氧时间越长越好,同时在运行管理中要尽量避免PH的冲击,否则除磷能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第一节 概述 一、营养元素的危害 氮素物质对水体环境和人类都具有很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氨氮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 氨氮会与氯反应生成氯胺或氮气,增加氯的用量; 含氮化合物对人和其它生物有毒害作用:① 氨氮对鱼类有毒害作用;② NO 3- 和NO 2-可被转化为亚硝胺——一种“三致”物质;③ 水中NO 3-高,可导致婴儿患变性血色蛋白症——“Bluebaby ”; 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所谓“富营养化”就是指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而引起水质恶化,其主要因子是N 和P (尤其是P );解决的办法主要就是要严格控制污染源,降低排入水环境的废水中的N 、P 含量;对于城市废水来说,利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对N 的去除率一般只有40%左右,对磷的去除率一般只有20~30%。 二、脱氮的物化法 1、氨氮的吹脱法: -++?+OH NH O H NH 423 2 O H H Cl NH HOCl NH 224++→+++ +-+++→+H O H Cl N HOCl Cl NH 332222 每mgNH 4+--N 被氧化为氮气,至少需要7.5mg 3、选择性离子交换法去除氨氮: 采用斜发沸石作为除氨的离子交换体。 出水 折点加氯法脱氯工艺流程

三、除磷的物化法(混凝沉淀法) 1、铝盐除磷 4343AlPO PO Al →+++ 一般用Al 2(SO 4)3,聚氯化铝(PAC )和铝酸钠(NaAlO 2) 2、铁盐除磷:FePO 4 Fe(OH)3 一般用FeCl 2、FeSO 4 或 FeCl 3 Fe 2(SO 4)3 3、石灰混凝除磷 O H PO OH Ca HPO OH Ca 23452423))((345+→++--+ 向含磷的废水中投加石灰,由于形成OH -,污水的pH 值上升,磷与Ca 2+反应,生成羟磷灰石。 第二节 生物脱氮工艺与技术 一、活性污泥法脱氮传统工艺 1、Barth 提出的三级活性污泥法流程: 第一级曝气池的功能:① 碳化——去除BOD 5、COD ;② 氨化——使有机氮转化为氨氮; 第二级是硝化曝气池,投碱以维持pH 值; 第三级为反硝化反应器,可投加甲醇作为外加碳源或引入原废水。 该工艺流程的优点是氨化、硝化、反硝化分别在各自的反应器中进行,反应速率较快且较彻底;但七缺点是处理设备多,造价高,运行管理较为复杂。 2、两级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

MAP脱氮除磷

磷酸铵镁除磷脱氮技术 目前,生物脱氮除磷常采用A2O工艺,但其流程长且成本高,对进水氨氮浓度变化的适应性及抗负荷冲击的能力较差。本文介绍一种化学沉淀法,即MAP(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脱氮除磷法。 1 MAP除磷脱氮的基本原理 向含NH4+和PO43-的废水中添加镁盐,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Mg2++HPO42-+NH4++6H2O→MgNH4PO4·6H2O↓+H+(1) Mg2++PO43-+NH4++6H2O→MgNH4PO4·6H2O↓ (2) Mg2++H2PO4-+NH4++6H2O→MgNH4PO4·6H2O↓+2H+(3) 再经重力沉淀或过滤,就得到MAP。其化学分子式是MgNH4PO4·6H2O,俗称鸟粪石;它的溶度积为2.5×10-13。因为它的养分比其它可溶肥的释放速率慢,可以作缓释肥(SRFs);肥效利用率高,施肥次数少;同时不会出现化肥灼烧的情况。 2 MAP除磷脱氮的影响因素和沉淀物组成分析 2.1 Mg2+,NH4+,PO43-三者在反应过程中的比例 在处理氨氮废水方面,将H3PO4加入到含有MgO的固体粉末中制成一种乳状液,对 2.47×10-3mol/L氨氮废水进行处理,得出H3PO4与MgO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1.5时,氨氮去除率最高(90%以上),当进水氨氮质量浓度为42mg/L,在最佳条件下,氨氮质量浓度可降到0.5mg/L 以下[1]。赵庆良[2]等人对5618mg/L氨氮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按n(Mg2+):(NH4+):n(PO43-)=1:1:1投加氯化镁和磷酸氢二钠,废水中氨氮质量浓度降为172mg/L,过量投加10%的镁盐或磷酸盐,氨氮质量浓度可分别降为112mg/L和158mg/L,继续提高镁盐或磷酸盐的量,废水中剩余氨氮质量浓度处在100mg/L左右,很难进一步降低。笔者对某一合金厂的质量浓度为1600mg/L的氨氮废水进行处理,按最佳配比n(Mg2+):(NH4+):n(PO43-)=1.3:1:1,加入硫酸镁和磷酸氢二钠,氨氮质量浓度可降到60mg/L,对某炼油厂的氨氮含量高(1231mg/L)的废水用此方法处理,氨氮质量浓度可降到112mg/L。 在除磷方面,国外有人证明,晶体纯度与初始氨氮质量浓度有关,最佳比例n(Mg2+):(NH4+):n (PO43-)=1:1.6:1,磷、镁去除率达95%以上[3]。Katsuura[4]认为n(Mg):n(P)为1.3:1时,除磷效果最好。 2.2 反应的pH值 MAP溶于酸不溶于碱,笔者对模拟氨氮废水进行重复验证,证明废水在pH值为7.0以上,才会出现小颗粒沉淀物,当用NaOH将pH值调至8.0以上时,会出现大量沉淀。pH值在7.0~10.5之间,主要的反应过程如式(1),(2),(3),当pH值上升到10.5~12之间,固定氨会从MgNH4PO4中游离出来,生成更难溶的Mg3(PO4)2(ksp=9.8×10-25)。 笔者在对无杂质氨氮废水与含杂质氨氮废水进行比较,发现前者pH值必须达到7.0以上,才会生成沉淀,而后者在pH值为6.3左右时,水中不断出现白色沉淀物,表明氨氮废水有比较大的悬浮颗粒时,沉淀物MAP可提前生成。 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对MAP除磷脱氮最佳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见表1。

课程设计(论文)-脱氮除磷工艺设计

宝鸡文理学院2008 级 综合课程(学年)设计说明书 系别: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系 专业班级:环境工程2班 指导老师: 设计题目:脱氮除磷工艺 学生姓名: 学号: 学期:2010-2011第二学期 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系 2011年6月8日

脱氮除磷工艺设计 中文摘要:污水中的氮磷元素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生物脱氮过程中,污水中的有机氮及氨氮经过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最后转化为氮气。对应的在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中应设置相应的好氧硝化段和缺氧反硝化段。生物除磷,污水中的磷以正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等形式存在。生物除磷就是利用微生物对磷的释放和吸收作用,使磷积聚于微生物体内,从污水中去除。从几种常见的污水脱氮除磷工艺和实际水质综合考虑,采用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 关键词:脱氮;除磷;氧化沟

目录 1设计目的 (1) 2脱氮除磷主体构筑物综合课程设计1任务书 (1) 3.主要的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及其优缺点介绍 (2) 3.1.A2/O工艺 (2) 3.2、SBR工艺 (3) 3.3、氧化沟 (3) 4、处理工艺选择及其流程 (4) 5、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与说明 (6) 5.1、提升泵的设计计算………………………………………………………… 5.2、细中格栅的设计计算 (6) 5.3、曝气沉砂池的计算 (8) 5.4、氧化沟设计计算 (10) 5.5、二沉池设计计算 (18) 5.6消毒池的设计计算…………………………………………………………. 6、实验总结: (20) 注释和参考文献 (20) 指导教师评语: (21) 工艺流程高程图 (24) 工艺流程平面图 (25) 此污水厂平面布置图 (26)

脱氮除磷工艺原理及方法比较

1.水污染现状 自从我们进入和谐社会以来,随着科学和经济的发展,资源严重浪费、环境重度污染等一些问题逐渐突出。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与环境承受能力不相融合,导致现在我国大部分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在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已经成为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防止水资源环境进一步被污染和治理被污染的水资源环境,早就成为我国目前最需要处理的棘手问题之一。水污染的现状也是触目惊心。 2.脱氮除磷工艺原理及方法比较 生物脱氮原理由同化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四个步骤组成。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一部分氮(氮氨或有机氮)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分;氨化作用将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氨氮;硝化作用实际上是由种类非常有限的自养微生物完成的,该过程分两步:氨氮首先由亚硝化单胞菌氧化为亚硝酸氮,继而亚硝酸氮再由硝化杆菌氧化为硝酸氮;反硝化作用是由一群异养型微生物在缺氧的条件下完成的生物化学过程。生物除磷原理过程中,在好氧条件下细菌吸收大量的磷酸盐,磷酸盐作为能量的储备;在厌氧状态下吸收有机底物并释放磷。 现在,广泛应用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方法有氧化沟法、SBR法、A2/O法等。 ①氧化沟又称连续循环反应器,是20世纪50年代由荷兰的公共卫生所(TNO)开发出来的。氧化沟是常规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型和发展,是延时曝气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主要功能是供氧;保证其活性污泥呈悬浮状态,是污水、空气、和污泥三者充分混合与接触;推动水流以一定的流速(不低于0.25m/s)沿池长循环流动,这对保持氧化沟的净化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氧化沟具有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除磷脱氮效率高、污泥易稳定、能耗省、便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污泥膨胀问题、泡沫问题、污泥上浮问题、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积问题。 ②?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简称SBR工艺,一个运行周期可分为五个阶段即:进水、反应、沉淀、排水、闲置。这种一体化工艺的特点是工艺简单,由于只有一个反应池,不需二沉池、回流污泥及设备,一般情况下不设调节池,多数情况下可省去初沉池。 SBR法?工艺流程:?污水?→?一级处理→?曝气池?→?处理水? 特点有:大多数情况下,无设置调节池的心要;SVI值较低,易于沉淀,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污泥膨胀;通过对运行方式的调节,进行除磷脱氮反应;自动化程度较高;得当时,处理效果优于连续式;单方投资较少;占地规模较大,处理水量较小。 ③?A2/O法即厌氧一缺氧一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在流经厌氧、缺氧、好氧三个不同功能分区的过程中,在不同微生物菌群的作用下,使污水中的有机物、N、P得到去除。A2/O法是最简单的同步除磷脱氮工艺,总水力停留时问短,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的条件下,可抑制丝状菌的繁殖,克服污泥膨胀,SVI一般小于100,有利于处理后的污水与污泥分离,

污水处理厂A-A-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简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8169766.html, 污水处理厂A-A-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简介 作者:孟永进 来源:《硅谷》2009年第15期 中图分类号:X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810007-01 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传统活性污泥工艺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BOD5和SS,但不能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氮和磷。如果含氮、磷较多的污水排放到湖泊或海湾等相对封闭的水体,则会产 生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水质恶化或湖泊退化,影响其使用功能。因此,在对污水中的BOD5和SS进行有效去除的同时,还应根据需要,考虑污水的脱氮除磷。其中A-A-O(厌氧-缺氧-好氧)为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一种。 一、工艺原理及过程 A-A-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活性污泥工艺,在进行去除BOD、COD、SS的同时可生物脱氮除磷,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在好氧段,硝化细菌将入流污水中的氨氮及由有机氮氨化成的氨氮,通过生物硝化作用,转化成硝酸盐;在缺氧段,反硝化细菌将内回流带入的硝酸盐通过生物反硝化作用,转化成氮气逸入大气中,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在厌氧段,聚磷菌释放磷,并吸收低级脂肪酸等易降解的有机物;而在好氧段,聚磷菌超量吸收磷,并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将磷去除。以上三类细菌均具有去除BOD5的作用,但BOD5的去除实际上以反硝化细菌为主。污水进入曝气池以后,随着聚磷菌的吸收、反硝化菌的利用及好氧段的好氧生物分解,BOD5浓度逐渐降低。在厌氧段,由于聚磷菌释放磷,TP浓度逐渐升高,至缺氧段升至最高。在缺氧段,一般认为聚磷菌既不吸收磷,也不释放磷,TP 保持稳定。在好氧段,由于聚磷菌的吸收,TP迅速降低。在厌氧段和缺氧段,NH3-N浓度稳中有

脱氮除磷论文

水污染控制工程论文 院系:化工学院盐系 专业:2011环境程

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比较及常规问题 摘要:在除磷与脱氮的联合工艺中,由于两过程所涉及的微生物在性质及最佳代谢条件上有较大差别,在同一处理流程中很难达到协调而稳定地运行问题,在传统生物除磷工艺原理基础上,就新近发现的A2/O 反硝化除磷技术新工艺及其微生物学原理特点,重点介绍A2/O反硝化除磷过程中的缺氧阶段中NO3-作为最终电子受体时,厌氧条件下释磷规律,缺氧条件下磷的去除效果以及缺氧阶段氮的变化情况为了解决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存在氮,磷去除率低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倒置A2/O脱氮除磷新工艺的原理及其特点。 关键词:脱氮除磷。新型倒置A2/O工艺,硝化,反硝化,聚磷菌 引言:环境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尖锐化迫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严格的氮磷排放标准,这也使污水脱氮除磷技术一度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效,经济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成为当前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的热点污水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是:在好氧条件下通过消化反应先将氨氮氧化为硝酸盐,再通过缺氧条件下的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异化还原成气态氮从水中去除污水生物除磷是通过厌氧段和好氧段的交替操作,利用活性污泥。A2/0反硝化除磷工艺要优于传统的A/0法除磷工艺,且在反硝化进行同时,实现了同时脱氮除磷。A2/O法的生物除磷主要是通过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释放磷之后,在缺氧阶段吸磷,好氧阶段时继续对剩余磷的过量吸收实现的。随着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污水产生量逐日增加,由于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完善,形成了成分较为复杂的城市综合污水,造成环境污染。重庆地处长江三峡库区,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入库,将对库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因此,探讨和研究适合三峡库区的脱氮除磷实用技术,防止水库富营养化,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现行被广泛应用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如A2/O、SBR、OD等工艺,越来越不能满足排放水质标准,其原因主要由于常规工艺中存在碳源、泥龄、硝酸盐等问题使得系统对N、P同时去除效果不佳。 1系统对常规脱氮除磷工艺中问题及解决方法 1.1聚磷菌和反硝化菌对碳源的竞争问题 在脱氮除磷系统中,碳源主要消耗于释磷、反硝化和异养菌正常代谢等方面。其中释磷和反硝化的反应速率与进水碳源中的易降解部分,尤其是挥发性有机脂肪酸(VFA)的数量关系很大[2]。我国市政 污水中易降解的有机碳源相对较低,南方城市更为明显,常规的工艺流程一般是厌氧/缺氧/好氧,在 这样的系统中,聚磷菌优先利用进水中的碳源,使得在后续缺氧反硝化过程中碳源不足从而影响脱氮效果;而对于一些改进工艺在优先满足反硝化所需碳源时系统对P的去除效果不佳。因此在常规工艺中存在释磷和反硝化因碳源不足而引发的竞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种途径解决。 (1)分点进水。在厌氧段和缺氧段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分段点流量,以便同时满足聚磷菌和反硝化菌对碳源的需要。如李燕峰[3]等人研究的分点进水厌氧-多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工艺、HYChang[4]等人研究的AOAO工艺以及杨殿海[5]等人开发的改良A2/O工艺(MAAO),将厌氧池部分碳源分流来提供反硝化碳源,

脱氮除磷工艺汇总

脱氮除磷工艺汇总 MBR工艺脱氮除磷 MBR就是一种结合膜分离与微生物降解技术的高效污水处理工艺。在反应器内,一方面,膜组件将泥水高效分离,促使出水水质改善;另一方面,污泥停留时间(SRT)与水力停留时(HRT)在反应器内相互独立,可提高污泥浓度;此外,反应器内较长的SRT可使增殖缓慢的某些特殊菌(如自养硝化菌等)在活性污泥中出现,而膜组件又能将这些菌持留,从而使MBR处理效果得以改善。 MBR工艺具有一定局限性,对于生活污水,其仅依靠MBR本身其脱氮除磷能力只能达到40%至60%左右的去除率;对于工业废水,其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率并没有得到太大改善。所以MBR工艺一般与SBR系列/AAO等工艺组合使用。 五种常见组合工艺: SBR-MBR工艺 A2O-MBR工艺 3A-MBR工艺 A2O/A-MBR工艺 A(2A)O-MBR工艺 SBR-MBR工艺: 将SBR与MBR相结合形成的SBR-MBR工艺,除了具有一般MBR的优点外,对于膜组件本身与SBR工艺两种程序运行都互有帮助。由于膜组件的截留过滤作用,反应中的微生物能最大限度地增长,利于世代时间较长的硝化及亚硝化细菌的生长繁殖,因此,污泥的生物活性高,吸附与降解有机物的能力较强,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硝化能力。此外,SBR式的工作方式为除磷菌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满足了脱氮的需要,使得单一反应器内实现同时高效去除氮磷及有机物成为可能。与传统SBR系统相比,SBR-MBR在反应阶段利用膜分离排水,可以减少传统SBR 的循环时间;同时,序批式的运行方式可以延缓膜污染。 A2O-MBR工艺: 由A2O工艺与MBR膜分离技术结合而成的具有同步脱氮除磷功能的A2O-MBR工艺,可进一步拓展MBR的应用范畴。在该工艺中设置有两段回流,一段就是膜池的混

常见污水处理脱氮除磷技术介绍

常见污水处理脱氮除磷技术介绍 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提高,污水脱氮除磷技术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介绍了目前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污水脱氮除磷技术原理及特点,以供相关城镇污水处理厂在选择污水处理时作为参考。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对污水的排放标准均做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常规的污水处理技术不能保证污水中氮磷的去除可以达标,因此污水处理厂对所处理排放污水的脱氮除磷技术越来越重视。众所周知,水体中氮、磷含量超标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不光导致大量的经济损失,还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环境破坏,大量鱼类死亡,水体发臭,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甚至不可恢复。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污水的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必须对现有的生物处理系统进行改造,以满足其对脱氮除磷的要求。目前在我国的污水处理技术中常用的仍为生物技术。 一、生物脱氮原理 氮元素在新鲜污水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有机氮,例如蛋白质、尿素、氨基酸、胺类化合物等;另一类是氨态氮,或,一般以前者为主。含氮化合物在污水中微

生物的作用下会发生三大类反应,一,氨化反应;二,硝化反应;三,反硝化反应。 氨化反应是指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菌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为氨态氮。硝化反应是指氨态氮首先在亚硝化菌的作用下变为亚硝酸盐氮,然后在硝酸菌的作用下转变为硝酸氮。硝化反应的进行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所以硝化反应的进行必须满足一定的外部条件。1,必须满足一定的溶解氧即DO含量大于2.0mg/L;2,硝化反应中回释放出,导致混合液中pH下降,因此混合液中必须保持足够的碱度起缓冲作用。一般来说,1g氨态氮需要碱度(以碳酸钙计)7.14g;3,BOD值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15-10mg/L以下。反硝化反应是指硝态氮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或NO等的过程。反应进行时的DO应控制在0.5mg/L以下,pH为7.0-7.5。 通过一系列反应最终使污水中的氮元素得以一定程度去除。 二、生物除磷原理 磷元素在污水中主要以有机磷和无机磷两种存在形式。生物除磷是指利用聚磷菌等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对磷元素过量摄取,在厌氧条件下释放出来,使磷元素的含量得以降低。

2019年脱氮除磷工艺发展

2019年脱氮除磷工艺发展 污水脱氮除磷工艺的概述与展望 摘要:近年来,城市污水(以城市生活污水为主)中氮磷营养物的排放使受纳水体中藻类等植物大量繁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对城市污水进行脱氮除磷处理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重要措施。目前来看,污水脱氮除磷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与物理法、化学法相比,生物法具有适用范围广、投资及运行费用低、效果稳定、综合处理能力强等优点,已成为污水脱氮除磷的最佳选择。本文对现有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工艺技术 1.城市污水脱氮除磷现状 据近年来环境质量公报发布的消息,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为含氮磷的有机物。这些污染物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含氮磷污水的处理技术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由于化学法与物理化学法成本高,对环境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南非等国的水处理专家们在化学、催化和生物

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经济有效的处理技术,该技术由于处理过程可靠,处理成本低,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微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按微生物在系统中的不同状态,可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通过设立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来实现硝化、反硝化、释磷和放磷以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具体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主要 有:A2/O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生物转盘同步脱氮除磷工艺、SBR工艺、氧化沟工艺、亚硝酸盐生物脱氮工艺、AB法及其变型工艺等。污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氮的去除率仅为20%~30%左右,磷的去除率则更低。因此脱氮除磷问题在二级处理普及率较高的工业化国家中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我国污水厂大多数以二级生物处理为主。二级生物处理厂去除对象主要是BOD5和SS,仅有极少数厂(如广州犬坦沙污水厂)有脱氮除磷功能。我国水体富营 养化日趋严重,其原因一是城市污水处理率低;二是传统的活性污泥法仅能去除城市污水中20%~40%的氮以及5%~20%的磷。因此,大量兴建城市二级生物处理厂,不但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并且脱氮除磷的效率也并不高。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根据受纳水体的要求和其他一些实际情况,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层次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新的水处理技术,其在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推广使用。重点介绍了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理论及其影响因素,并对近年来我国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中水回用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生活污水处理;生物脱氮除磷;机理 1.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特点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工艺流程共有3种类型,即A;/O,AZ/O 与A/A/o 。由于其能 脱氮除磷,且技术经济合理,而得到国内外广泛地重视.近年来,随着排放标准的产格化, 工业废水的脱氮也成为排水工程界的热点,并迅速在焦化废水、石油化工废水、印染废水的 处理中得到应用。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l)污水、废水经A/O 或A/A/9工艺处理后,能达到同时去除C 有机,N,P 等污染 物,出水水质可达三级处理标准。 (2)产生的剩余污泥量较一般生物处理系统少,且污泥沉降性能好,易于脱水. (3)与一般二级处理加脱氮除磷系统相比,基建投资少、能耗低、用药少、占地面积 小。 (4)能提高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去除率,并能抑制丝状菌,利于运行和管理. (5)它们是在一般生物处理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水处理新技术,其设计规模可大可 小,进水浓度可高可低,并能移植或推广到那些老的生物处理污水厂的改造和扩建上. 2. 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 2.1 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 生物脱氮通过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完成。 2.1.1 氨化反应 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细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氨态 氮,这一过程称为“氨化反应”。以氨基酸为例,其反应式 为: RCHNH2COOH+O2?? →?氨化菌 RCOOH+CO2+NH3 2.1.2 硝化反应 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氨态氮进一步分解、氧化,就此 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使氨(NH4+)转化为亚硝酸氮,亚硝酸氮在硝酸菌的作用下,进 一步转化为硝酸氮。硝化反应的总反应式为: NH+4+2O2NO-3+H2O+2H+ 2.1.3 反硝化反应 反硝化反应是指硝酸氮(NO-3—N)和亚硝酸氮 (N0-2—N)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气态氮(N2)的

脱氮除磷原理

脱氮除磷原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A-A-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活性污泥工艺,在进行去除BOD、COD、SS的同时可生物脱氮除磷。? 在好氧段,硝化细菌将入流污水中的氨氮及由有机氮氨化成的氨氮,通过生物硝化作 用,转化成硝酸盐;在缺氧段,反硝化细菌将内回流带入的硝酸盐通过生物反硝化作用,转化成氮气逸入大气中,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在厌氧段,聚磷菌释放磷,并吸收低级脂肪酸等易降解的有机物;而在好氧段,聚磷菌超量吸收磷,并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将磷去除。以上三类细菌均具有去除BOD5的作用,但BOD5的去除实际上以反硝化细菌为主。污水进入曝气池以后,随着聚磷菌的吸收、反硝化菌的利用及好氧段的好氧生物分解,BOD5浓度逐渐降低。在厌氧段,由于聚磷菌释放磷,TP浓度逐渐升高,至缺氧段升至最高。在缺氧段,一般认为聚磷菌既不吸收磷,也不释放磷,TP保持稳定。在好氧段,由于聚磷菌的吸收,TP迅速降低。在厌氧段和缺氧 段,NH3-N浓度稳中有降,至好氧段,随着硝化的进行,NH3-N逐渐降低。在缺氧段,由于内回流带入大量NO3-N,NO3-N瞬间升高,但随着反硝化的进行,NO3-N浓度迅速降低。在好氧段,随着硝化的进行,NO3-N浓度逐渐升高。 A-A-O脱氮除磷系统的工艺参数及控制? A-A-O生物脱氮除磷的功能是有机物去除、脱氮、除磷三种功能的综合,因而其工艺参数应同时满足各种功能的要求。如能有效地

脱氮或除磷,一般也能同时高效地去除BOD5。但除磷和脱氮往往是相互矛盾的,具体体现的某些参数上,使这些参数只能局限在某一狭窄的范围内,这也是A-A-O系统工艺系统控制较复杂的主要原因。? M和SRT。完全生物硝化,是高效生物脱氮的前提。因而,F/M(污泥负荷)越低,SRT(污泥龄)越高。脱氮效率越高,而生物除磷则要求高F/M低SRT。A-A-O生物脱氮除磷是运行较灵活的一种工艺,可以以脱氮为重点,也可以以除磷为重点,当然也可以二者兼顾。如果既要求一定的脱氮效果,也要求一定的除磷效果,F/M一般应控制在一般应控制在8-15d。? 2.水力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与进水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厌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一般在1-2h范围内,缺氧段水力停留时间好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一般应在6h。? 3.内回流与外回流。内回流比r一般在200-500%之间,具体取决于进水TKN浓度,以及所要求的脱氮效率。一般认为,300-500%时脱氮效率最佳。内回流比r与除磷关系不大,因而r的调节完全与反硝化工艺一致。? 4.溶解氧(DO)。厌氧段DO应控制在L以下,缺氧段DO应控制在L以下,而好氧DO应控制在2-3mg/L之间。因生物除磷本身并不消耗氧,所以A-A-O脱氮除磷工艺曝气系统的控制与生物反硝化系统一致。?

最新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生物脱氮除磷 工艺)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3) 2.设计说明书 (4) 2.1 工程概况 (4) 2.2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及污水水质 (5) 2.2.1 设计规模 (5) 2.2.2 污水水质及污水处理程度 (5) 2.3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5) 2.3.1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要求 (5) 2.3.2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6) 2.3.3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10) 2.4 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 (12) 2.4.1污水处理厂总平面设计 (12) 2.4.2污水处理厂总高程设计 (15) 2.5 各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说明 (16) 2.5.1粗格栅间 (16) 2.5.2水提升泵房 (17) 2.5.3细格栅间 (18) 2.5.4曝气沉砂池 (18) 2.5.5氧化沟 (19) 2.5.6二沉池 (19) 2.5.7 接触池 (19) 2.5.8加氯间 (20) 2.5.9污泥回流泵房 (21) 2.5.10污泥浓缩池 (21) 2.5.11污泥脱水间 (21) 2.5.12其他建筑物 (22) 3.设计计算书 (22) 3.1 设计依据 (22) 3.2设计流量 (23) 3.3格栅设计 (23) 3.3.1设计参数 (23) 3.3.2设计计算 (23) 3.4曝气沉砂池 (28) 3.4.1设计参数 (28) 3.4.2设计计算 (28) 3.5氧化沟 (3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3.5.1设计参数 (30) 3.5.2设计计算 (30) 3.6辐流式二沉池 (36) 3.6.1设计参数 (36) 3.6.2 设计计算 (36) 3.7消毒池 (38) 3.7.1设计参数 (38) 3.7.2 设计计算 (38) 3.8液氯投配系统 (39) 3.8.1设计参数 (39) 3.8.2设计计算 (39) 3.9计量堰 (39) 3.10泥回流泵房 (40) 3.11浓缩池 (40) 3.12泥脱水间 (41) 4.污水厂成本概算 (41) 4.1 水厂工程造价 (41) 4.1.1 计算依据 (41) 4.1.2 单项构筑物工程造价计算 (41) 4.2 污水处理成本计算 (43) 参考文献 (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