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
钠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

钠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
黄色的火焰。
钠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产生白烟,放光放热,产生黄色火焰,钠在
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2NaCl,单质中元
素的化合价为0,Na属于单质,故钠元素的化合价为0,氯化钠中氯元素
显-1价,钠元素显+1价,反应中钠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
钠存放禁忌
浸放于液体石蜡、矿物油和苯系物中密封保存,大量通常储存在铁桶
中充氩气密封保存。
金属钠不能保存在煤油中是因为与煤油中的有机酸等
物质反应成有机酸钠等物质(呈黄色)附着在钠表面,当保存在石蜡油中时,空气中的氧气也会进入石蜡油,使金属钠的表面变灰,形成氧化物膜。
在纯度要求不高的少量保存时可用煤油浸泡,如实验室保存。
贮于阴凉干燥处,远离火种、热源。
少量一般保存在液体石蜡中。
以上内容参考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1.3.2 共价键 教案(2)

第2课时共价键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共价键的概念;(2)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3)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的能力;(2)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2)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领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理解。
教学难点共用电子对的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理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平台:共价键形成的动画。
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回顾氯化钠的形成,离子键的概念、实质、形成条件。
复习原子、离子、分子的电子式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的书写。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Mg3N2、PH3、K2O导入新课我们知道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由于钠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阳离子,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阴离子,然后钠离子和氯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氯化钠这种离子化合物。
那我们在初中学习过的共价化合物HCl的形成和NaCl的形成一样吗?H2和Cl2在点燃或光照的情况下,H2和Cl2分子分别被破坏形成氢原子和氯原子,当氢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呢?是通过阴阳离子间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吗?推进新课[分析]两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化合时,原子间并不是一方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一方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来形成相互作用力的,而是原子间共用最外层上的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以使原子双方均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共用电子对同时受到两个原子核的吸引,从而将两个原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同双面胶把两个小球黏在一起。
[投影]氯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氯气分子的动画。
[分析]我们以氯原子为例来探讨一下氯分子的形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知识点梳理讲练测课题2原子的结构(原卷版+解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1、构成物质的三粒子:、、。
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
原子由和两部分构成。
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带的。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决定。
4、不是所有原子都含有,如。
5、原子中的等量关系:= = 。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是的。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第一层最多个;第二层最多个;最外层不超过(只有一层不超过2个)3、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等于原子的电子层数。
5、元素的主要取决于。
注:(1)稳定结构:。
(2)各类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三、离子1、离子:带电荷的或。
2、离子的分类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
如:H+、Na+、Mg2+、Al3+、Ca2+、NH4+、Fe3+、Fe2+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
O2-、S2-、Cl-、OH-、SO42-、CO32-、NO3-、3、离子符号的意义:Mg2+:;1个镁离子2Mg2+:4、离子的判断:质子数电子数的是阳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的是阴离子。
5、离子与形成离子的原子在质量上,且。
四、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2、计算式: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kg1 12kg12⨯一个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一种碳原子的实际质量3、相对原子质量=+ 。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实际质量,单位是1,省略。
【教材知识点一】教材P53、P54页:例1.(2021·浙江衢州市·中考真题)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
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A.含有2个质子B.核电荷数为1C.相对原子质量为4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教材知识点二】教材P54、P55页:例2.(2022山东聊城中考)如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分析化学实验心得体会

分析化学实验心得体会化学实验心得体会篇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独立操作能力,同时也是引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为此,我们在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采用简洁而又有形象化的语言指导实验教学,简洁而又形象化的语言,能引起学生注意并激发兴趣。
如试管的拿法,强调“三指头”,不要“一把抓”。
过滤实验操作要注意“一帖,二低,三靠”。
在制取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我们编了二首顺口的歌诀;“制取氢气要小心,贸然点火定伤人。
取支试管集满气,点燃之前先验纯。
实验开始先通氢,通氢以后再点灯,由黑变红先撤灯,试管冷却再停氢”。
以上例可知,在教学中采用简洁而又有形象化的语言,对加强基本操作能力理解和巩固化学概念,有较好的作用。
教师认真作好演示实验。
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榜样,一定要起示范作用。
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都有好奇心,对于教师的演示实验会格外注意。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力求使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把演示实验当作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
例如:氢气的爆鸣实验,按照教材装置往往在课堂演示中难以成功,由于爆炸声巨大,弹得很高,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为此,我们在爆炸容器氢气进口处,切取5厘米高的小口,并用铁架台的铁圈压住爆炸容器。
由于装置的改进,达到了实验目的。
总之,我们在向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力求做到:装置正确,整洁美观。
操作规范,速度适中。
严格要求,讲解清楚。
现象明显。
结果准确。
认真上好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课加强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十分重要,我们的具体作法是: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从起始年纪抓起,首先要从第一堂课抓起。
为此,在第一堂实验课中,我们要向学生进行实验室规则的教育,如有违反实验操作,损坏仪器,浪费药品的,要追查责任,并照价赔偿。
并要求学生每次实验完毕,要清洗、清点和摆好实验用品。
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一、钠1、钠在氧气中燃烧:2Na+O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Na2O22、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NaCl3、钠常温条件下和氧气反应:4Na+O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Na2O4、钠和硫共热:2Na+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Na2S5、钠和水反应:2Na+2H2O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NaOH+H2↑2Na+2H2O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Na++2OH-+H2↑6、钠和稀盐酸反应:2Na+2HCl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NaCl+H2↑2Na+2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Na++H2↑7、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2Na+CuSO4+2H2O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Na2SO4+Cu(OH)2↓+H2↑2Na+Cu2++2H2O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Na++Cu(OH)2↓+H2↑8、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钠:6Na+2AlCl3+6H2O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NaCl+2Al(OH)3↓+3H2↑6Na+2Al3++6H2O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Na++Al(OH)3↓+3H2↑9、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钠:4Na+AlCl3+2H2O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NaAlO2+3NaCl +2H2↑4Na+Al3++2H2O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Na++AlO2-+2H2↑10、钠在高温条件下与四氯化钛反应:4Na+TiCl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NaCl+Ti二、氧化钠1、氧化钠和水反应:Na2O+H2O=2NaOHNa2O+H2O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Na++2OH-2、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CO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Na2CO33、氧化钠与盐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Na2O+2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Na++H2O4、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氧化钠:Na2O+CuSO4+H2O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u(OH)2↓+Na2SO4Na2O+Cu2++H2O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第三节化学键

教案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点击试题] KBr NaCl[问]对于象MgCl2、Na2O之类的化合物应该如何用电子式来表示呢?学生自己动手写,教教师在此基础上小结,说出其中的注意点[讲]书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时,相同离子不能合并,且一般对称排列. [讲]对于以上我们所学习的电子式的表示是为了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板书]4.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讲]①反应物要用原子的电子式表示,而不是用分子式或分子的电子式表示;学生成物中“同类项”,只能分写,不能合并。
②箭头表示电子转移情况,可不采用③离子化合物形成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连接反应物和学生成物一般用“→”不用“====”。
[点击试题] 用电子式表示MgO和K2S的形成过程[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及电子式的有关知识。
知道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电子式不仅可以用来表示原子、离子,还可以用来表示物质分子及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自我评价]1.下列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A )A.H2O B.CaI2C.KOHD.NaNO32.下列微粒电子式错误的是( B )3.下列化合物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教案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李佳惠5.共价键的种类:(1) 配位键:共用电子对由成键单方面提供的共价键。
[讲]在HCl分子中,共用电子对仅发生偏移,教案知识拓展------共价键性质的参数1、键长:成键的两个原子或离子的核间距离。
3、键角:分子中相邻的两个键之间的夹角。
2、键能:拆开1 mol某键所需的能量叫键能。
单位:kJ/mol。
三、化学键1.定义:离子相结合或原子间相结合的作用力分子间的作用力称为化学键2.分类:3、化学反应的实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四、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1、分子间作用力(1) 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德华力)。
(2)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一■、钠点耀1、钠在氧气中燃烧:2Na + O2=—=Na2O2点耀2、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2NaCl3、钠常温条件下和氧气反应:4Na + O2=2Na2OA4、钠和硫共热:2Na+S^^=Na2s5、钠和水反应:2Na +2H2O^=2NaOH + H2f2Na + 2H2O^=2Na+ + 2OH- + H2 f6、钠和稀盐酸反应:2Na + 2HCl^=2NaCl + H2f2Na + 2H+^=2Na+ + H2 f7、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2Na + CuSO4+2H2O^=Na2so4+Cu(OH)2;+H2 f2Na+Cu2+ + 2H2O^=2Na+ + Cu(OH)2 ;+H2 f8、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钠:6Na + 2AlCl3+ 6H2O^=6NaCl + 2Al(OH)3;+3H2 f6Na +2Al3+ + 6H2O^=6Na++Al(OH)3;+3H2 f9、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钠:4Na+AlCl3+ 2H2O^=NaAlO2+3NaCl +2H2f4Na+Al3+ + 2H2O^=4Na++AlO2- + 2H2 f高温10、钠在高温条件下与四氯化钛反应:4Na+TiCl4=^工4NaCl+Ti二、氧化钠1、氧化钠和水反应:Na2O + H2O=2NaOHNa2O + H2O^=2Na+ + 2OH-2、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 + CO2^=Na2CO33、氧化钠与盐酸反应:Na2O + 2HCl^=2NaCl + H2ONa2O + 2H+^=2Na+ + H2O4、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氧化钠:Na2O + CuSO4+H2O^=Cu(OH)2J+Na2sO4Na2O + Cu2+ + H2O^=Cu(OH)2J+2Na+5、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钠:3Na2O + 2AlCl3+ 3H2O^=2Al(OH)3 J+6NaCl3Na2O + 2Al3+ + 3H2O===2Al(OH)3 J+6Na+6、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氧化钠:2Na2O+AlCl3^=NaAlO2+3NaCl2Na2O+Al3+ ==AlO2-+4Na+三、过氧化钠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 + O2f2Na2O2+2H2O===4Na+ +4OH-+O2 f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f3、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2Na2O2+4HCl^』NaCl +2H2O+O2f2Na2O2+4H+=^4Na+ + 2H2O + O2 f4、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2Na2O2+2CuSO4+2H2O==2Cu(OH)2;+2Na2SO4+O2 f2Na2O2+ 2Cu2+ + 2H2O^=2Cu(OH)2J+4Na++O2 f 5、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钠:6Na2O2+4AlCl3+ 6H2O^^Al(OH)3J+12NaCl + 3O2 f6Na2O2+4Al3+ + 6H2O^=4Al(OH)3J+12Na++3O2 f6、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过氧化钠:2Na2O2+AlCl3+ 2H2O^=NaAlO2+3NaCl + O2f2Na2O2+Al3+ + 2H2O^=AlO2-+4Na+ + O2f7、过氧化钠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4Na2O2+4FeSO4+6H2O^=4Fe(OH)3J+4Na2sO4+O2f4Na2O2+4Fe2+ + 6H2O^=4Fe(OH)3J+8Na+ + O2f四、氢氧化钠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2H2O^=2NaAlO2+3H2f2Al + 2OH- +2H2O^=2AlO2- + 3H2fC12+2OH-^=Cl- + ClQ- + H2OA3、氯气通入热的浓氢氧化钠溶液中:3C12+6NaOH^^=5NaC1 + NaC1O3+ 3H2OA3c12+ 6OH-^^=5C1- + C1O3-+3H2OA4、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共热:3S+6NaOH --------2Na2S+Na2sO3+3H2OA3S+6OH-^^=2s2-+SO32- + 3H2O5、硅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Si + 2NaOH + H2O^=Na2SiO3+ 2H2fSi + 2OH- + H2O^=SiO32- + 2H2f6、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A12O3+ 2NaOH^=2NaA1O2+ H2OA12O3 + 2OH-^=2A1O2- + H2O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2NaOH + CO2^=Na2CO3+ H2O2OH- + CO2^=CO32- + H2O8、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NaOH + CO2^=NaHCO3OH-+CO2^=HCO3-9、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硫:2NaOH+SO2^=Na2SO3+ H2O2OH-+SO2^=SO32- + H2O10、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NaOH+SO2^=NaHSO3OH-+SO2^=HSO3-11、五氧化二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P2O5+ 6NaOH^=2Na3PO4+3H2OP2O5 + 6OH- ^=2PO43- + 3H2O12、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NO2+2NaOH^=NaNO2+ NaNO3+ H2O2NO2 + 2OH-^=NO2- + NO3- + H2O13、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O + NO2+ 2NaOH^=2NaNO2+ H2O14、将二氧化硅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2NaOH+SiO2^=Na2SiO3+H2O2OH-+SiO2^=SiO32- + H2O15、三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O3+2NaOH^=Na2SO4+H2OSO3+ 2OH-^=SO42- + H2O16、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Cl + NaOH^=NaCl + H2OH+ + OH-^=H2O17、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H3COOH + NaOH^=CH3COONa + H2OCH3COOH + OH-^=CH3COO- + H2O18、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硫化氢:H2S+2NaOH^=Na2S+2H2OH2s+2OH- =S2- + 2H2O19、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硫化氢:H2s+NaOH^=NaHS+H2OH2S + OH-^=HS- + H2O20、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H+ + OH-^=H2O21、磷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3PO4+3NaOH^=Na3PO4+3H2OH3PO4+3OH-^=PO43- + 3H2O22、将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Al(OH)3+NaOH^=NaAlO2+ 2H2OAl(OH)3 +OH- =AlO2- + 2H2O23、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AgNO3+ NaOH^=AgOH ;+NaNO3Ag+ + OH- =AgOH ;24、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uSO4+2NaOH^=Na2sO4+Cu(OH)2;CU2+ + 2OH-^=Cu(OH)2 ;25、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FeCl3+3NaOH^=Fe(OH)3;+3NaClFe3++3OH-^=Fe(OH)3 ;26、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AlCl3+3NaOH^=Al(OH)3;+3NaClA13+ + 3OH- ==Al(OH)3 ;27、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AlCl3+4NaOH^=NaAlO2+3NaCl +2H2OAl3++4OH- =AlO2- + 2H2OA28、向氯化铵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NH4cl + NaOH^^=NaCl + NH3f+H2OANH4+ + OH;NH3f+H2O29、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ANH4HCO3+NaOH -------- N aHCO3 + NH3 f+H2OANH4++OH-二NH3T+H2O30、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ANH4HCO3+2NaOH ------- =Na2cO3+NH3f+2H2OANH4+ + HCO3- + OH-^^=CO32- + NH3f+2H2O31、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NaHCO3+ NaOH^=Na2CO3+ H2OHCO3- + OH-^=CO32- + H2O32、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Ca(HCO3)2+NaOH^=CaCO3 ;+NaHCO3 + H2OCa2+ + HCO3-+OH-^=CaCO3;+H2O33、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Ca(HCO3)2+2NaOH^=CaCO3;+Na2CO3+ 2H2OCa2+ + 2HCO3- + 2OH-^=CaCO3 +CO32- + 2H2O34、向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Mg(HCO3)2+2NaOH^=Mg(OH)2 ;+2NaHCO3Mg2+ + OH-^=Mg(OH)2 ;35、向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Mg(HCO3)2+4NaOH^=Mg(OH)2 ;+Na2CO3+ 2H2OMg2+ + 2HCO32-+4OH-^=Mg(OH)2 ;+2CO32- + 2H2O五、氯化钠1、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NaCl+AgNO3^AgCl ;+NaNO3Cl-+Ag+=AgCl ;A2、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共热:NaCl + H2sO4^^=Na2so4+2HCl T电解3、电解饱和的氯化钠溶液:2NaCl +2H2O 2NaOH + H2T+Cl2T电解2Cl- +2H2O = 2OH- + H2T+Cl2T电解4、电解氯化钠的熔融液:2NaCl 2Na + Cl2T六、碳酸钠1、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Na2cO3+ Ca(OH)2 ^=CaCO3 ;+2NaOHCO32- + Ca2+^=CaCO3;2、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Na2CO3+ BaCl2^=BaCO3;+2NaClCO32- + Ba2+^=BaCO3 ;3、碳酸钠溶液呈碱性:Na2cO3+ H2O=NaHCO3+ NaOHCO32- + H2O^^ HCO3- + OH-4、碳酸钠溶液滴入少量的盐酸:Na2cO3+ HCl^=NaHCO3+NaClCO32- + H+^=HCO3-5、碳酸钠溶液滴入足量的盐酸:Na2cO3+ 2HCl^=2NaCl + CO2T+H2OCO32- + 2H+^=CO2T+H2O6、碳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Na2cO3+ 2CH3COOH^=2CH3COONa + CO2T+H2OCO32- + 2CH3COOH^=2CH3COO- + CO2T+H2O 7、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2CO3+ CO2+ H2O^=2NaHCO3CO32- + CO2+ H2O^=2HCO3-8、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2CO3+ CO2+H2O^=2NaHCO32Na+ + CO32- + CO2+H2O^=2NaHCO3;9、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铝溶液混合:3Na2CO3+ 2AlCl3+3H2O^=2Al(OH)3 ;+6NaCl + 3CO2 f3CO32- + 2Al3+ + 3H2O^=2Al(OH)3;+3CO2 f10、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混合:3Na2cO3+ 2FeCl3+ 3H2O^=2Fe(OH)3;+6NaCl + 3CO2 f3CO32- + 2Fe3+ + 3H2O^=2Fe(OH)3;+3CO2 f七、碳酸氢钠1、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NaHCO3+ H2O=H2cO3+ NaOHHCO3-+H2O^^ H2c O3+OH-2、碳酸氢钠溶液滴入盐酸:NaHCO3+HCl^=NaCl + CO2f+H2OHCO3- + H+^=CO2f+H2O3、碳酸氢钠溶液滴入醋酸:NaHCO3+CH3COOH^=CH3COONa + CO2f+H2OHCO3-+CH3COOH^=CH3COO-+CO2 f+H2O4、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铝溶液混合:3NaHCO3+AlCl3^=Al(OH)3 ;+3NaCl+3CO2 f3HCO3-+Al3+^=Al(OH)3 ;+3CO2f5、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混合:3NaHCO3+ FeCl3^=Fe(OH)3 ;+3NaCl + 3CO2 f3HCO3- + Fe3+^=Fe(OH)3 ;+3CO2 f6、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NaHCO3+ NaOH^=Na2CO3+H2OHCO3-+OH-^=CO32-+H2O7、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NaHCO3+Ca(OH)2 =CaCO3;+NaOH + H2OCa2+ + HCO3-+OH-^=CaCO3;+H2O8、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钙溶液:2NaHCO3 + Ca(OH)2 =CaCO3; +Na2CO3 + 2H2OCa2+ + 2HCO3- + 2OH-^=CaCO3; +CO32- + 2H2OA9、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CO2 f +H20一、镁点燃1、镁在氧气中燃烧:2M g+O2==2M g O点燃2、镁在氯气中燃烧:Mg+CI2=^^MgCI2点物3、镁在氮气中燃烧:3Mg+N2^=Mg3N2点燃4、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2MgO + CA5、镁与硫共热:Mg+S :MgSA6、镁与水共热:Mg+2H2O^^=Mg(OH)2十% f7、镁和盐酸反应:Mg + 2HCI^=MgCI2 + H2 fMg + 2H+^=Mg2+ + H2 f8、镁和醋酸反应:Mg+2CH3COOH^=(CH3COO)2Mg+H2 fMg+2CH3COOH^=2CH3COO- + Mg2+ + H2 f9、镁和氯化镂溶液反应:Mg + 2NH4CI^MgCI2 + 2NH3 f +H2 fMg+2NH4+^=Mg2+ + 2NH3 f +H2 f 10、将少量的镁投入到氯化铁溶液中:Mg+2FeCI3^=2FeCI2 + MgCI2Mg+2Fe3+ Mg2+ + 2Fe2+ 11、将过量的镁投入到氯化铁溶液中:3Mg+2FeCI3^=3MgCI2 + 2Fe3Mg+2Fe3+^=3Mg2+ + 2Fe 12、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Mg+CuSQ4^=MgSQ4+CuMg+Cu2+ Mg2+ + Cu13、镁和浓硫酸反应:Mg+2H2SQ4^=MgSQ4+SQ2f+2H2Q14、镁和浓硝酸反应:Mg+4HNQ3^=Mg(NQ3)2+2NQ2 f+2H2QMg+4H+ + 2NQ3-^=Mg2+ + 2NQ2 f+2H2Q15、镁和稀硝酸反应:3Mg+8HNQ3^=3Mg(NQ3)2+2NQ f+4H2Q3Mg+8H+ + 2NQ3-^=Mg2+ + 2NQ f+4H2Q二、氧化镁1、氧化镁与盐酸反应:MgQ + 2HCl^=MgCl2+ H2QMgQ + 2H+^=Mg2+ + H2Q2、氧化镁和醋酸反应:MgQ + 2CH3CQQH^=(CH3CQQ)2Mg+H2QMgQ + 2CH3CQQH^=Mg2+ + 2CH3CQQ- + H2Q3、氧化镁溶于氯化铵溶液中:MgQ + 2NH4Cl^=MgCl2+ 2NH3 f+H2QMgQ + 2NH4+ ^=Mg2+ + 2NH3 f+H2Q4、氧化镁投入到氯化铁溶液中:3MgQ + 2FeCl3+3H2Q^=3MgCl2+ 2Fe(QH)33MgQ + 2Fe3+ + 3H2Q^=3Mg2+ + 2Fe(QH)3三、氢氧化镁1、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Mg(QH)2+2HCl^=MgCl2+2H2QMg(QH)2+2H+^=Mg2+ + 2H2Q2、氢氧化镁和醋酸反应:Mg(QH)2+2CH3CQQH^=(CH3CQQ)2Mg+2H2QMg(QH)2+2CH3CQQH^=2CH3CQQ- + Mg2+ + 2H2Q 3、氢氧化镁溶于氯化铵溶液中:Mg(QH)2+ 2NH4Cl^=MgCl2 + 2NH3f+2H2QMg(QH)2+2NH4+^=Mg2+ + 2NH3f+2H2Q 4、氢氧化镁投入到氯化铁溶液中:3Mg(OH)2+2FeCl33MgCl2+2Fe(OH)33Mg(OH)2+2Fe3+^=3Mg2+ + 2Fe(OH)3一 A5、氢氧化镁受热分解:Mg(OH)2^^MgO + H2O四、氯化镁1、氯化镁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MgCl2 + 2AgNO3^2AgCl ;+Mg(NO3)2Cl-+Ag+==AgCl ;2、氯化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MgCl2+ 2NaOH=Mg(OH)2 ;+2NaClMg2+ + 2OH-^=Mg(OH)2 ;3、氯化镁溶液加入氨水:MgCl2+ 2NH3-H2O^=Mg(OH)2 ;+2NH4ClMg2+ + 2NH3-H2O^=Mg(OH)2;+2NH4+4、氯化镁溶液中加入偏铝酸钠溶液:MgCl2+ 2NaAlO2+4H2O^=Mg(OH)2;+2Al(OH)3 ;+2NaClMg2+ + 2AlO2-+4H2O^=Mg(OH)2 ;+2Al(OH)3 ;电解5、电解氯化镁的熔融液:MgCl2 -------- Mg+Cl2f电解6、电解氯化镁的溶液:MgCl2+ 2H2O --------------Mg(OH)2 ;+H2 f+Cl2 f电解Mg2+ + 2Cl- +2H2O ,Mg(OH)2;+H2 f+Cl2 f五、碳酸镁1、碳酸镁与盐酸反应:MgCO3+ 2HCl===MgCl2+ CO2f+H2OMgCO3+ 2H+===Mg2+ + CO2f+H2O2、碳酸镁与醋酸溶液反应:MgCO3+ 2CH3COOH===CH3cOO)2Mg+CO2f+H2OMgCO3+ 2CH3COOH===2CH3COO- + Mg2+ + CO2f+H2O3、碳酸镁悬浊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MgCO3+CO2+ H2O===Mg(HCO3)2MgCO3+ CO2+H2O===Mg2+ + 2HCO3-4、碳酸镁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3MgCO3+ 2FeCl3+3H2O===3MgCl2+ 2Fe(OH)31+3CO2f3MgCO3+ 2Fe3++3H2O===3Mg2+ + 2Fe(OH)3 "3CO2f5、碳酸镁加入氯化铵溶液中:MgCO3+ 2NH4Cl===MgCl2+ 2NH3f+CO2fMgCO3+ 2NH4+===Mg2+ + 2NH3f+CO2f6、碳酸镁高温煅烧:MgCO3高温MgO + CO2f六、碳酸氢镁1、碳酸氢镁与盐酸反应:Mg(HCO3)2+2HCl===MgCl2+ 2CO2f +2H2OHCO3- + H+==£O2T+H2O2、碳酸氢镁与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Mg(HCO3)2+2NaOH===Mg(OH)J+2NaHCO3Mg2+ + 2OH-===Mg(OH)2;3、碳酸氢镁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Mg(HCO3)2+4NaOH===Mg(OH)2l+Na2cO3+2H2OMg2+ + 2HCO3-+4OH-===Mg(OH)2; +2CO32- + 2H2O4、碳酸氢镁与澄清石灰水反应:Mg(HCO3)2+ 2Ca(OH)2===Mg(OH)2l+2CaCO31+2H2OMg2+ + 2HCO3- + 2Ca2++4OH-===Mg(OH)2l +2CaCO3 1+2H2O5、碳酸氢镁受热分解:Mg(HCO3)2MgCO3l+CO2T+H2O一、铝点燃1、铝在氧气中燃烧:4Al + 3O==2Al2O3点燃2、铝在氯气中燃烧:2Al + 3Cl2r=^=2AlCl3A3、铝和硫共热:2Al + 3S^=A12s34、铝与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Al2(SO4)3+3H2 f2Al+6H+^=2Al3+ + 3H2 f5、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2H2O^=2NaAlO2+3H2f2Al + 2OH- +2H2O^=2AlO2- + 3H2fA6、铝和浓硫酸共热:2Al + 6H2sO4^^=Al2(SO4)3+3SO2 f+6H2OA7、铝和浓硝酸共热:Al + 6HNO3=Al(NO3)3+3NO2 f+3H2OAAl + 6H+ + 3NO3- Al3+ + 3NO2f+3H2O 8、铝和稀硝酸反应:Al+4HNO3^=Al(NO3)3+NO f+2H2OAl+4H+ + NO3- =Al3+ + NO f+2H2O8、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Al + 3AgNO3^=Al(NO3)3 +3AgAl + 3Ag+^=Al3+ + 3Ag9、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Al+3CuSO4^=Al2(SO4)3+3Cu2A1 + 3CU2+^=2Al3++3Cu高温10、铝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2A1 + Fe2O3一^A12O3+ 2Fe高温11、铝和四氧化三铁高温共热:8A1 + 3Fe3O4= 皿4A12O3+9Fe有温12、铝和氧化铜高温共热:2A1+3Cug^LA12O3+ 3Cu而温13、铝和二氧化镒高温共热:4A1+3MnO2= 皿2A12O3+ 3Mn二、氧化铝1、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A12O3+3H2SO4^=A12(SO4)3+3H2OA12O3 + 6H+^=2A13++3H2O2、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12O3+ 2NaOH^=2NaA1O2+ H2OA12O3 + 2OH-^=2A1O2- + H2O3、电解氧化铝的熔融液:2ALO_及生4A1 + 3O. f2 3冰晶石2三、氢氧化铝1、氢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2A1(OH)3 +3H2sO4^A12(SO4)3+6H2OA1(OH)3 +3H + =A13+ + 3H2O2、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1(OH)3 +NaOH^=NaA1O2+ 2H2OA1(OH)3 +OH-^=A1O2- + 2H2OA3、加热氢氧化铝:2A1(OH)3 A12O3+3H2O四、硫酸铝1、硫酸铝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A12(SO4)3+3BaC12^=2A1C13+3BaSO4;SO42- + Ba2+ ^=BaSO4 ;2、硫酸铝的水溶液呈酸性:A12(SO4)3+ 6H2O^^2A1(OH)3+3H2SO4A13+ + 3H2O^^A1(OH)3 +3H +3、硫酸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A12(SO4)3+6NaOH^=3Na2sO4+2A1(OH)3;A13+ + 3OH- =A1(OH)3 ;4、向硫酸铝溶液中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Al2(SO4)3+8NaOH^=2NaAlO2+ 3Na2SO4+4H2OA13++4OH- =AlO2- + 2H2O5、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溶液:A12(SO4)3+3Ba(OH)2 ^=2A1(OH)3 ;+3BaSO4 ;2A13++3SO42- + 3Ba2+ + 6OH-^=2A1(OH)3 ;+3BaSO4 ;6、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A12(SO4)3+4Ba(OH)2 ^=Ba(A1O2)2 +3BaSO4 ;+4H2O2A13++3SO42- + 3Ba2+ + 8OH-^=2A1O2- + 3BaSO4 ;+4H2O7、向明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溶液:3Ba(OH)2 +2KA1(SO4)2 ^=2A1(OH)3 ;+3BaSO4 ;+K2SO43Ba2+ + 6OH- + 2A13++3SO42- ==3BaSO4 ;+2A1(OH)3 ;8、向明矶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KA1(SO4)2+2Ba(OH)2 ^=KA1O2 + 2BaSO4 ;+2H2OA13+ + 2SO42- + 2Ba2++4OH- =A1O2- + 2BaSO4;+2H2O9、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A12(SO4)3+6NH3.H2O^=2A1(OH)3;+3(NH4)2SO4A13+ + 3NH3-H2O^=A1(OH)3;+3NH4+10、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A12(SO4)3+3Na2CO3+3H2O^=2A1(OH)3;+3Na2SO4+3CO2f2A13++3CO32- + 3H2O^=2A1(OH)3;+3CO2 f11、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A12(SO4)3+6NaHCO3^=2A1(OH)3;+3Na2SO4+6CO2 fA13+ + 3HCO3- =A1(OH)3;+3CO2f12、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A12(SO4)3+3Na2S+6H2O^=2A1(OH)3 "3Na2sO4+3H2s f2A13++3S2- + 6H2O^=2A1(OH)3;+3H2S f13、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硫氢化钠溶液:Al2(SO4)3+6NaHS+6H2O^=2Al(OH)3 "3Na2sO4+6H2s fAl3+ + 3HS- + 3H2O^=Al(OH)3 "3H2s f14、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硅酸钠溶液:Al2(SO4)3+3Na2SiO3+ 6H2O^=2Al(OH)3 ;+3Na2SO4+3H2SiO3;2Al3++3SiO32- + 6H2O^=2Al(OH)3;+3H2SiO3 ;15、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偏铝酸钠溶液:Al2(SO4)3+6NaAlO2+ 12H2O^=3Na2SO4+8Al(OH)3;Al3++AlO2- + 6H2O^=4Al(OH)3;五、偏铝酸钠1、偏铝酸钠溶液呈碱性:NaAlO2+ 2H2O=AI(OH)3+NaOHAlO2- + 2H2O^^Al(OH)3+OH-2、偏铝酸钠溶液滴入少量盐酸:NaAlO2+ HCl + H2O^=Al(OH)3;+NaClAlO2- + H+ + H2O^=Al(OH)3;3、向偏铝酸钠溶液加入足量盐酸:NaAlO2+4HCl^=NaCl+AlCl3+2H2OAlO2-+4H+=Al3+ + 2H2O4、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2NaAlO2+CO2+ 3H2O^=2Al(OH)3;+Na2CO32AlO2- + CO2+3H2O^=2Al(OH)3;+CO32-5、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NaAlO2+ CO2+ 2H2O^=Al(OH)3+NaHCO3AlO2- + CO2+ 2H2O^=Al(OH)3+HCO3-6、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铝溶液:Al2(SO4)3+6NaAlO2+12H2O^=3Na2SO4+8Al(OH)3;Al3++AlO2- + 6H2O^=4Al(OH)3;7、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NaAlO2+ NH4Cl + H2O^=Al(OH)3;+NaCl + NH3 fAlO2- + NH4+ + H2O^=Al(OH)3;+NH3 f8、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3NaAlO2+ FeCl3+6H2O^=3Al(OH)3;+Fe(OH)3 ;+3NaCl3AlO2- + Fe3+ + 6H2O^=3Al(OH)3;+Fe(OH)3 ;。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5G时代,芯片运行速度提升,会带来散热问题。
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散热片可以很好的解决芯这一问题。
关于石墨烯以下说法不正确是()A.构成:碳原子B.结构:微粒排列方式不同于金刚石C.性质: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同D.用途:用作导热性材料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石蜡中含碳元素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D.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3.在密闭容器中3克碳和7克氧气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的气体有()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和氧气4.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间有空隙B.原子不显电性——原子中没有带电微粒C.物质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改变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5.已知:Cu+2H2SO4(浓)ΔCuSO4+SO2↑+2H2O。
为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及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部分性质,某同学设计下图实验(图中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需插入浓硫酸中B.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铜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D.实验中观察到脱脂棉团变红,可推理SO2溶于水生成酸6.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C.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空气D.用二氧化锰溶液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7.下列是四位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A.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证明原瓶中的气体是CO2B.向盛满CO2的塑料瓶中倒入少量水,拧紧瓶盖振荡后瓶子变瘪,则证明CO2与水反应C.某气体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定是COD.某气体与氧气混合后经点燃发生爆炸,可说明该气体具有可燃性8.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②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碘 :I·····+ ···I··: → :I····:·I··:·
水
2 H·
+ ·O·····→
﹕﹕
H ﹕O﹕ H
﹕﹕ ﹕﹕
氨
3 H·
+
· ·N·
··
H → H ·+
·
2
·O·····→
O﹕﹕ C ﹕﹕O
﹕﹕
非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不偏移,成键原子不显电
性的共价键。
··
HH
:I····:·I··:·
氢分子的形成:
H ·+ ·H → H H
共价键特点: 共用电子对不偏移,成键原子不显电性
··
二 共价键
定义: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 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成键微粒:原子 相互作用:共用电子对 成键元素: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
共价化合物:象HCl这样以共用电子对 形成分子的化合物。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共价键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 作用,叫做共价键。
氯化氢分子的形成:
H ·+ ·C····l: → H C····l
共价键特点: 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
氯原子带部分负电荷,氢原子带部分正电荷。
·· ··
[思考与交流] (1)为什么H2 、Cl2 、是双原子分子,而 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
正确的是(B)
A.PH3分子中有离子 B.PH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电子对 C.PH3是一个强氧化剂 D.PH3分子中的P-H键是非极性键
•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B) • A.O2分子间存在着非极性共价键 • B.CO2分子内存在着极性共价键 • C.SO2与H2O反应的产物是离子化合物 • D.盐酸中含有H+和Cl-,故HCl为离子化合
么区别? 可以看到,离子键使离子结合成离子化
合物;共价键使原子结合成共价化合物
分子这种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
作用力统称为化学键。
三 化学键 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 合的作用力统称为化学键。
离子键
❖ 化学键
非极性键
共价键
极性键
讨论: 用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四 化学反应的本质
[
·. O
·H
]
-
::
过氧化钠晶体中,过氧根离子 (O2 ) 2-与钠 离子以离子键结合;在过氧根离子中,两个氧 原子以共价键结合。请用电子式表示过氧化钠。
Na+ [··O · ·] 2- Na+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O ·
::
讨论:
化学键
离从子有化关合离物子、键共和价化化合合键物的有讨什论中,我们
物
• 4、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 键的是 D
• A. H2O
B. He
C. MgCl2
D. Na2O2
• *5、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B
• A. NH4Cl • C. NaCl
B. H2SO4 D. I2
讨论
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 时形成离子键。请思考,非金属元素之间化 合时,能形成离子键吗?为什么?
不能,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均有获得电 子的倾向。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可通过共用电子对 的方法使双方最外电子层均达到稳定结构。
我们知道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氯化钠
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那 我们在初中学习过的共价化合物HCl的形成和 NaCl一样吗?H2和Cl2在点燃或光照的情况下, H2和Cl2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当氢原子和氯原 子相遇时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 是通过阴阳离子间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吗?
2、判断Cl2 、N2 、HCl、NH3 、NaOH、 H2O2分子中共价键的极性。
Cl2、N2非极性键、HCl极性键、NH3 、 H2O2极性键。 NaOH既有极性键又有离子键。
3、膦(PH3)又称为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 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电石气的杂质中常含之。 它的分子是三角锥形。以下关于PH3的叙述
(结构式) H﹣H
II
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
·· ··
H C····l
H﹣Cl
H
﹕﹕
H ﹕O﹕ H H ﹕N﹕
H
O
N
HH
HH
H
﹕﹕ ﹕﹕ ﹕﹕
O﹕﹕ C ﹕﹕O
O CO
氢氧化钠晶体中,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以 离子键结合;在氢氧根离子中,氢与氧以共价 键结合。请用电子式表示氢氧化钠。
﹕﹕
+
Na
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
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
离子键
共价键
成键微粒: 阴、阳离子 原子
相互作用: 静电作用
成键元素: 活泼的金属元素 (IA,IIA族) 和活泼的非金属元 素(VIA,IIA族)
共用电子对
同种或不同种 非金属元素
1、下列电子式中,正确的是 (D)